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
- 文档编号:6891375
- 上传时间:2023-01-12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8.58KB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第一章
1.广义教育指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活动。
3.全民教育指保证每个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且必须事实上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以普及义务教育实行之。
4.终身教育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都需要受到各种教育,接受教育应是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它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在空间上贯通了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界限,打破了教育为学校系统所垄断,改变了前半生受教育,后半生工作的模式。
5、结合实例分析我国的人口状况给学前教育提出了哪些挑战?
我国的人口状况给学前教育提出的挑战是:
我国人口多,增长快,应把握本地区人口增长预测,做好发展学前教育的准备。
适应独生子女多的人口特点,促成优生——优育——优教的良性循环,减少遗传病、残疾儿和死亡率,学前教育应向下延伸,从胎儿保护、胎教以及从0岁开始教育。
大量人口分布于农村,着力研究学前教育的特点和形式,发展适宜农村的学前教育。
第二章
1.简述经济对教育的作用
.经济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
(1)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经济发展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3)经济发展引发的经济结构和变革影响教育结构的变化;(4)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手段。
2.学前教育的目标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中经历了哪些变化?
(1)工业社会初期——主要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
(2)经工业社会——不限于看护儿童,对儿童实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教育;(3)现代社会初期——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4)现代社会——促进儿童身体的、情绪的、智能的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3.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影响.
(1)政治对教育目的的影响;
(2)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影响;(3)政治对教育财政的影响。
4.简述我国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作用.
我国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作用表现在:
(1)对教育的目标及人才标准的影响
(2)对教育认识论和教育方法论的影响;(3)对个体的发展方面的影响.
第三章
l.儿童的发展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2.成熟势力说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儿的理论,认为儿童发展是个有规律的顺序模式的过程,这个顺序是由物种和生物进化的顺序决定的。
所有儿童都按照这个顺序发展,但发展速度则由儿童的遗传类型所决定的。
环境和教育不是发展的主要原因,它可能暂时影响儿童的发展速度,但最终由生物因素所控制。
3.遗传决定论:
认为从儿童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遗传因素具有统率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从发展的最终结果来看,环境的影响也是极为有限的,环境只是给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而已.
4.环境决定论 强调后天影响对发展的作用,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
否认了遗传在发展中的作用。
5.年龄特征 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身心在一定年龄阶段中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6.儿童观是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主要涉及到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
7.教育观是人们对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的根本看法。
8.社会本位儿童观在古代,人们之所以重视儿童,是因为儿童是氏族、社会或国家的财富,是家族传承和繁衍的工具,是未来的劳动力和兵源。
儿童并不是作为独立的个体、社会群体的正式成员受到尊重,他们不过是父母的隶属物,没有任何权利甚至连最根本的生存权都得不到保障。
9.人本位儿童观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儿童观,是个全新的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而服务的新人类观。
要求尊重儿童,尊重儿童所有的权利,儿童一出生就具有一切道德的、理智的、身体的能力萌芽,教育机会均等,儿童是学习的主体。
简答
l.什么是发展?
儿童发展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发展是指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儿童发展包括生理的发展的和心理发展,生理的发展是指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心理发展是指儿童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
2.皮亚杰的发展理论是如何看待遗传与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皮亚杰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有四个要素:
成熟、练习和习得的经验,社会性经验及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这程。
这四个要素不断相互作用,使幼儿不断地由不平衡走向新的平衡,螺旋式向前发展。
皮亚杰强调儿童自身成熟一前提条件。
也强调了后天不断地练习与环境对儿童的影响。
3.布龙芬.布兰纳关于儿童发展的“生态系统学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主要内容是:
认为儿童自出生以后就在社会中生活,周围环境、家庭及照管儿童的成人等各“社会生态系统”的发展对儿童有着极大的影响,儿童是在与周围各层生态系统发生直接或间接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得到发展的。
4.简述个体发展的规律。
个体发展的规律表现在:
(1)个体发展由简单到复杂;
(2)个体发展都要经过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3)个体发展是由头到脚,由中间向四周进行的。
5.简述个体发展的特征。
(1)个体发展是有规律地进行的;
(2)发展具有个别差异;(3)发展具有阶段性。
6.现代社会的儿童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儿童的发展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层次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2)儿童具有发展的潜力;(3)每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特的个性;(4)儿童通过活动来发展;(5)儿童身心应该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6)应该尊重和保护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受教育权。
7.简述美国教育学家认为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三种作用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维持”即儿童某些认知能力能够自然地完全发展,教育和经验的作用,作用只是使用儿童维持现有能力水平;第二种作用模式是“促进”,即后天教育经验只影响儿童发展的速度而不影响发展方向和顺序。
第三种模式是“诱导”,即后天教育经验的存在与否直接决定了儿童某种能力的发展与否,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重大的决定性作用。
l.我国现代学前教育观应明确哪些观点?
(1)儿童是学前教育的主体;
(2)因人而异地对儿童实施体、智、德、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3)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发展适宜性”要求;(4)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和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形式;(5)家园配合,协同发展;(分析说明略)。
2.联系实际分析现代社会的儿童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儿童的发展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层次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2)儿童具有发展的潜力;(3)每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特的个性;(4)儿童通过活动来发展;(5)儿童身心应该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6)应该尊重和保护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受教育权(联系实际分析略)。
第四章
第五章
1.教育目的 就是通过教育过程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
2.学前教育目标学前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学龄前儿童阶段的具体化。
3.全面发展教育是我国的教育方针所规定的,是根据儿童个人潜能和特性在体智德美等方面有所侧重地全面发展,其最终结果是个人潜能和社会价值的充分实现。
简答
1.简述制定我国学前教育目标的依据
2.
(1)我国的教育方针;
(2)社会发展的需要;(3)学前儿童发展的需求。
2.简述学前教育面临的社会发展需求。
3.
(1)培养全面素质;
(2)重视培养竞争意识、竞争道德、竞争能力; (3)重视培养幼儿开阔的眼界、宽广的胸怀、开放性的思维习惯;(4)重视培养创新精神。
3.造成我国学前教育实践中重智轻德、重智轻体的原因是什么?
4.
(1)长期文化传统的影响;
(2)家长的功利需要;(3)应试教育的压力。
4.《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是什么?
(1)体育目标:
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技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2)智育目标:
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意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3)德育目标:
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讲礼貌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4)美育目标:
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5.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1.如何正确理解学前教育目标?
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全球学前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
在1996年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 中明确提出全面发展教育即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a.处理好体育和其他各育的关系;b.处理好智育和德育之间的关系;c.处理好知识和智力的关系;d.处理好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之间的关系(分析略)。
2.试举例说明全面发展教育和因材施教的关系。
全面发展教育是我国的教育方针所规定的,但是对幼儿实施的全面发展教育并不等于对全体儿童进行同一标准的教育。
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具有年龄阶段性和个别差异性。
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在身心特征方面具有相同之处,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性。
应该说,每个幼儿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因此要根据儿童个人潜能和特性在体智德美等方面有所侧重地全面发展。
也就是在面面俱到中做到重点突出,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全面发展的最终结果就是个人潜能和社会价值的充分实现,这也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之所在。
社会、家长和幼教从业人员都应该认真加以理解,使每个儿童能够在教育的影响下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分析题:
目前,我国由于升大学竞争和就业竞争的现实性矛盾,学校教育陷入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而这种竞争也影响到学前教育阶段。
如社会上风行的“零岁方案”、“神童方案”。
一些家长和幼教机构难以摆脱这种短视的教育做法,表现为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智力培养,轻人格因素培养等错误倾向。
一些幼儿园迫于家长压力或经济利益的驱动,办起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
请你从如何正确理解我国学前教育目标这一角度分析以上现象。
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全球学前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
在1996年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全面发展教育即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社会上的“零岁方案”、“神童方案”。
以及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智力培养,轻人格因素培养这种做法违背了我国全面发展这一教育方针。
正确理解学前教育目标,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a.处理好体育和其他各育的关系;b.处理好智育和德育之间的关系;c.处理好知识和智力的关系;d.处理好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之间的关系。
第六章
1.活动区 是近年来伴随幼教改革的推行而出现的新生事物。
活动区打破了传统教育中课桌椅排列小学化的模式,充分考虑了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以游戏的情景,提供多样化的材料,满足儿童操作的不同兴趣,使儿童通过游戏活动,获得认知、情感、身体等各方面的发展.
2.活动区的界限性指各活动区要划分清楚,界限明确,便于幼儿开展活动和教师进行管理。
在划分界限时,除了考虑美观、漂亮之外,更要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来设计。
3.活动区的相容性指在布置活动区时要考虑各个区域的性质,尽量把性质相似的活动区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扰。
4.角色游戏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
3岁以后的儿童已不满足于简单地模仿动作了,而对扮演角色感兴趣,并逐渐进入角色,通过对角色的扮演,加深对现实生活各种角色的认识和情感体验的提升。
6.创造性游戏是学前儿童创造性地、主动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学前儿童特有的游戏,包含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等。
7.有规则游戏成人为发展儿童的各种能力而编写的、有明确规则的游戏,如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等。
8.结构游戏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
1.简述游戏的特点。
2.1)游戏是自发的,自愿的2)游戏是自由自在的;3)游戏是愉快的;4)游戏是充满幻想和创造的。
2.简述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3.
(1)游戏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
(2)游戏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3)游戏有利于儿童情绪的发展;(4)游戏有利于学前儿童身体的锻炼和成长。
3.简述游戏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
4.
(1)在游戏中儿童可以潜移默化地学到许多知识;
(2)游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力;(3)游戏能够激发儿童创造力和思考力。
4.简述游戏对儿童情绪发展的作用。
5.
(1)游戏是儿童表现情感的一种重要方法;
(2)游戏是儿童克服情绪紧张的一种手段;(3)游戏有助于消除孩子愤怒的心情。
6.简述在管理和使用玩具和材料时,应注意的问题。
(1)因地制宜,注意废旧材料的运用;
(2)让幼儿自由选择玩具;(3)制定常规,养成好习惯。
7.如何树立正确的游戏观?
(1)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
(2)爱玩、会玩是评价婴幼儿发展的标准之一;(3)游戏是婴幼儿最自然、最有效的学习。
8.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1)创设游戏环境;
(2)指导和促进游戏的开展;(3)观察和评估游戏。
9.简述指导和促进游戏开展的教育艺术。
(1)激发兴趣;
(2)教师要多用肯定性的态度,在游戏过程中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3)针对不同情况,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方法。
10.简述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
(1)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价值
(2)对儿童情绪发展的价值(3)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价值
1.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是什么?
联系幼儿园实际,谈谈教师应如何指导角色游戏?
(1)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价值;
(2)对儿童情绪发展的价值;(3)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价值。
教师指导角色游戏应注意:
(1)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
(2)尊重儿童的意愿;(3)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儿童的表现,进行个别教育;(4)根据儿童游戏的情况,参与到游戏中,促进儿童游戏情节的发展。
(联系实际略)
2.联系幼儿园实际,谈谈教师应如何指导结构游戏?
(1)逐步投放多样化的、可塑性强的结构游戏材料,包括一些废旧材料的应用,营造富有吸引力的游戏氛围;
(2)引导儿童逐步掌握结构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教师在结构游戏中起到导航的作用,教师要学会观察、诱导、鼓励、评议等指导策略。
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4)重视结构游戏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游戏的成品或结果;(5)培养儿童正确对待游戏材料,教给儿童收放材料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材料分析某幼儿园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娃娃家中,游戏的情节总是买菜烧饭,如果你是这个班的教师,谈谈你将如何指导角色游戏,丰富和发展游戏情节。
教师指导角色游戏应注意:
(1)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开阔眼界是发展角色游戏的基础。
儿童的生活内容越丰富,知识越多,游戏的主题和内容也就越新颖充实。
该案例中儿童娃娃家游戏的情节简单,教师应利用多种途径来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
(2)尊重儿童的意愿;(3)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儿童的表现,进行个别教育;(4)根据儿童游戏的情况,参与到游戏中,促进儿童游戏情节的发展。
第七章
1.独立自主原则指在学前教育中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独立性,让儿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主动进行各种活动,杜绝包办代替。
2.发展适宜性原则指学前教育方案在充分考虑和利用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每名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适合其个别差异性的课程及教育教学条件。
它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
年龄适宜性和个体适宜性。
3.综合性原则 指在课程设计和教育活动时,必须以儿童身心的均衡发展为最高目的,紧扣某一主题或方面,以儿童的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配合其能力、兴趣和需要,尽量在课程和活动中促进儿童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的发展。
5.保教结合原则是我国学前教育中所特有的一条原则,指保教人员既要保养幼儿使之正常发育,健康成长,又在知识、智力、品德上给以训练和教育。
6.活动性原则源自于杜威的“做中学”,实际来自于苏联心理学家的“活动主导论”和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儿童是在活动中建构他们的认知结构的,从而发展他们的智力和社会行为,而活动就是儿童这一主体与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1.简述独立自主性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教育在儿童独立自主性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给儿童提供多种机会,让他们把在幼儿园学来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3)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2.发展适宜性原则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发展适宜性原则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1986年以后极力提倡的教育理念与实践。
当时主要是针对美国幼教界普遍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等倾向而提出的。
幼儿园很早就对幼儿进行正规学术培养的错误做法,引起了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幼儿教育家的广泛关注。
大量的研究发现,幼儿期更为有效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具体形象的、以游戏为主的自发性学习,而不是这种“小学化”教学。
另外,由于社会发展和儿童入托需要的多元化,早期教育服务也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而其教育质量也相应地出现了参差不齐。
这些学前教育方案一直在适应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外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向前发展,但却很少考虑其服务的对象——儿童的最基本的发展需要。
3.发展适宜性课程应有哪些特点?
(1)发展适宜性课程应该是综合的;
(2)发展适宜性课程建立在教师对儿童充分观察和了解的基础上;(3)发展适宜性课程是一个互动学习的过程;(4)发展适宜性课程应该是具体的、真实的,与儿童日常生活关联的。
4.实施发展适宜性课程应注意哪些事项?
发展适宜性课程应为儿童提供范围更宽的发展兴趣和能力,而不能局限于其生理年龄所限定的范围。
教师要努力满足那些超常儿童或落后儿童的发展需要。
发展适宜性课程要随着活动的深入和发展的继续而增加难度、挑战性和复杂性,以促进儿童潜能的实现。
教师也应该为儿童提供更多的选择可能性,而不能使他们只局限于发展适宜性性课程之内因为儿童的发展是多元化的、多样化的,应该允许并支持儿童自身发展的偏好性。
应该为儿童提供没有性别偏好的、尊重多元文化的课程。
教师也应尊重来自不同文化、不同语言背景的儿童,为之提供相应的环境和活动。
5.达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做法是什么?
(1)消除幼儿对教师的恐惧;
(2)让幼儿学会如何尊重他人;(3)与儿童共同制定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准则。
6、联系幼儿园工作实际,谈谈如何实施活动性教学?
答:
活动性教学的实施
(1)提供活动机会和环境;
(2)鼓励儿童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活动是多样的;(4)活动不是装饰品。
(联系实际说明略)
第八章
l.直观形象法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即教师采用直观教具或各种电化教育手段等,组织儿童开展观察、欣赏、演示、示范和范例等活动,以达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
2.参观法与直观形象法有关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它是为受教育者提供真人真事真实场合作为教育环境的一种现场学习法。
3.教育活动游戏化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儿童对游戏的本能偏爱,满足儿童爱玩、好玩的天性,以游戏的形式和方式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
4.语言法幼儿教师最普遍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即教师以语言为主要工具对儿童进行说教、指导、劝说等,以达到相应的教育目的。
最常见的语言法有故事法和讨论法两种。
5.讨论法指儿童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一些不了解的、认识模糊不清的、困难的、相互关系中矛盾的、甚至有错误看法的问题等发表意见,共同议论商讨、相互启发和补充,从而获得正确统一的认识。
6.移情法强调认知一情绪系统的交互作用,综合运用认知提示、情感换位、巩固深化和情境表演等技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展开儿童认知和行为的教育。
特别针对儿童期特有的自我中心化思维,能明显提高儿童的移情能力和认知水平,提高其社会认知水平和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养成。
7.角色扮演法指模拟现实社会中的某些情景,让儿童扮演其中的角色,尝试从该角色的立场上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体验情感,并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教帅指导,了解别人的需求和感受,从而更好地掌握与角色相适应的行为及规范。
8.环境体验法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或教育要求,创设相应的环境条件,让儿童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甚至在体验环境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和发展。
9.行动操练法组织儿童反复练习一定的动作或活动方式,从而巩固其知识经验形成简单技能和行为习惯。
10.发泄法指教师为儿童提供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儿童通过自身的动作或活动,去发泄体内积聚的生理或心理能量,以达到生理或心理方面新的平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生理的发泄,二是心理的发泄。
是使儿童生理心理得到正常发展的方法。
11.表扬鼓励法奖励方式的一种,是儿童教育中的一种强化方法。
表扬是对儿童行为正确性的确认、肯定或强化并给以支持和夸奖;鼓励则能帮助儿童明确是非,提高其学习良好行为的信心和上进心,促进儿童良性发展。
12.批评惩罚法与表扬鼓励法相反的教育方法,也是儿童教育中常用的一种强化方式(负面的)。
表扬是对儿童行为正确性的确认、肯定,而批评则是对儿童不当当行为的定性、否定;惩罚法也能象鼓励法那样帮助儿童明确是非,但如果使用不当,则会对儿童的自尊、自信和上进心造成一定的伤害。
13.自然后果惩罚法不是人为的惩罚而是通过事物自身的后果让儿童受到相应的处罚,使儿童从中体验到自身错误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15.情绪追忆运用言语提示唤醒在过去生活经历中亲身感受到的最强烈的情绪、情感体验,引起他们对情绪体验产生的情境、原因和事件的联想,加强情绪体验与特定社会情境之间建立的联系,从而使儿童能够更好地辨别和区分各种情感。
16.情感换位通过提供一系列由近及远的社会情境(家庭-父母-老人-邻居,幼儿园-老师等),让儿童进行分析讨论和角色扮演,从而使被试转换到他人的位置去体验情境中不同的情绪、情感状态,并促进其角色进入能力的发展。
l.运用观察法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1)要培养儿童的观察兴趣。
(2)教给儿童观察方法。
(3)正确组织儿童观察。
2.运用演示法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1)选择恰当的时机,激发儿童新鲜感和好奇心。
(2)使全体儿童都能看清演示的对象,把注意力集中于对象的主要方面。
(3)辅以简明扼要的讲解和谈活,使演示的事物与所学的知识紧密结合,将个别的知识归纳成为完整的知识。
3.示范法又可分为哪几种形式?
(l)完整示范。
对新的教学内容,从头到尾的示范,给儿童以完整的印象,便于其理解和掌握,形成整体认识。
(2)部分示范。
在儿童学习过程中出现难点、缺点、错误,教师则进行示范以帮助解决局部问题,对已经会的内容就不再示范。
(3)分解示范。
把学习材料分成几部分,分步分段地示范,使儿童掌握每一处要领和学习的重点。
(4)不问方向示范。
从正面、背面或侧面示范,使儿童能从不同的角度得到完整的印象。
4.示范法的特点是什么?
(l)示范性:
是各种教育活动中示范性最强的一种方法。
(2)直观性:
范例法可以通过一个一个具体的范例及其活生生的形象,把抽象的知识或要求具体化、形象化,使儿童易于理解,易于模仿和学习。
(3)行为的定向作用。
5.运用直观形象法应注意哪些事项?
(l)内容的选择:
在运用直观形象法的集体教育活动中,一般是根据教学计划选取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难点和重点,对儿童进行直观形象化教育,使直观形象法的示范性作用更有针对性。
(2)实施耍求:
A.手段可以多样化。
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和现在条件,相应采用录音、录像,电视、电影、VCD、DVD、幻灯、投影以及电脑多媒体等各种直观手段,来对儿童进行直观教学。
B.形象化对象也可以多样化。
教师可以真入真事为范例,可以艺术作品中的典型事例为范例,也可以通过讲故事或情境表演树立范例。
C.要与语言法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前 教育学 名词解释 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