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毛中特知识点.docx
- 文档编号:6891112
- 上传时间:2023-01-12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6.06KB
考研政治毛中特知识点.docx
《考研政治毛中特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毛中特知识点.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政治毛中特知识点
2014年考研政治知识点
陆象山
毛泽东思想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
一、形成与发展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
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形成条件:
1、时代背景: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2、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过程:
1、开始形成: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论证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
和作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2、走向成熟:
遵义会议以后,直至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系统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理论。
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3、继续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
二、科学体系与主要内容
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
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
建设理论。
活的灵魂:
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
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其精髓就是实事求是。
三、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一)毛泽东思想的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
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科学评价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背景: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认识问题上,存在过两种错
误倾向:
一种是认为凡是毛泽东作出的一切决策、指示,都必须坚决维护、始终遵循;另一
种是借口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错误,全面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和
指导作用。
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是一个怎样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
东思想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于,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成
就,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也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和现实意义。
评价: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决议指出:
(1)毛泽东
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2)他为中国共产党和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
(3)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
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4)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决议还指出:
要把毛泽东的晚年错误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相区分,“毛泽东思想是
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
”这是在中共七大基础上对毛泽东思想
的新的科学的历史定位。
意义:
①纠正了当时存在的“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统一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
②为维护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团结,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证;③充分体现了以
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远见卓识和政治上的高度成熟。
【真题追踪】
1、毛泽东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调查研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走马看花,一种是下马
看花。
走马看花,不深入,还必须用第二种方法,就是下马看花,过细看花,分析一朵
花。
毛泽东强调“下马看花”的实际意义在于
A.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要有先进理论的指导
B.运用多种综合方法分析调查研究的材料
C.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适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
D.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实际,才能找出规律(2012年单选)
【答案】1.D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一)近代中国的国情
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
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
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
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
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
造必要的前提。
(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使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属于
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伟大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
起来的。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党的二大明确提出
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
到党的四大,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1926年前后,毛泽东发表了《中
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
思想。
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对党成立以来、尤其是大革命时期的经验进行了比较系统的
总结,对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
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
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1928年10月到1930年初,
毛泽东发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
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文章,论述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其条件;总
结了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提出中国革命应当先占乡村、后取城市的战略,初
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点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
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经过了两次胜利与两次失败,也经过了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
和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的反复比较,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经过对这些经验和
教训的总结及理论概括,在遵义会议以后,中国民主革命开始再次走向新的胜利。
特别是经
过抗日战争时期的锻炼,党对中国革命的认识逐步成熟。
1939年到1940年,毛泽东发表了《中
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使新民主主
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
抗日战争胜利后,党和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尤其是解放战争以来新的经验,在这一时期,
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
报告》等文章,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
变的思想。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系统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指出人民民主专政是
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进
一步得到丰富和发展。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和动力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
1948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对新民主义革命总路线作了
完整的概括,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
革命。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分清敌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革命对象: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其中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革命动力: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2)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
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3)城市小资产阶级,包
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是中国革命
可靠的同盟军。
(4)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两面性的阶级。
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采
取既联合又斗争的方针。
※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中国无产阶级自身的特点和优点:
①身受三重压迫,形成坚强的斗争性和彻底的革命性。
②它分布集中,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
③它大部分出身于破产的农
民,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
它开始走上革命舞台时,就在本阶级的革命政党——中国
共产党领导之下,成为中国社会最有觉悟的阶级,从而使它能够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
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
毛泽东指出:
“领导的阶级和政党,要实现自己对于被领导的阶级、阶
层、政党和人民团体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甲)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
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乙)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
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
”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性质:
一方面,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革命任务,决定了其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
命。
另一方面,中国革命已不是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而是新的民主主义革命。
内容和特点:
①时代条件:
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②领导力量:
中
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③指导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④革命前途:
经过
新民主主义实现社会主义。
领导者不同是区别新旧民主革命的根本区别。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民主主
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中共党内在革命前途问题上曾经有过两种错误倾向:
“二次革命论”和“一次革命论”,
都违背了中国革命的客观发展规律。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即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
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就是新民主
主义政治。
“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
(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三大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
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1.“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2.“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具有民主革命性质,
另一方面又带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3.“保护民族工商业”,这是由于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所决定的。
(三)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
众的文化。
具体内涵:
1.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2.民族的其内容是主张中华民
族的尊严和独立,带有我们民族的特色。
3.科学的是指这种文化内容的科学性4.大众的是
指它为工农大众服务,因此是最民主的文化。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1.依据及其内容:
(1)这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2)必要性:
①近代中国农民
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革命的主力军。
②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
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3)可能性:
①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
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这是根本原因。
②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③全国
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以上均是客观条件。
④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
正确的政策,则是主观原因和条件。
(4)必须处理以下三者之间的关系:
①土地革命是民主
革命的中心内容;②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③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
阵地。
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2.意义:
(1)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
论。
(2)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
(3)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首次明确指出: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
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
(一)统一战线
1.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1)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在阶级构成上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
(2)中
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
2.在中国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世界上各种矛盾的焦点。
(3)在中国最大的压迫是民
族压迫。
3.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主要经验
(1)坚持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这是建立和巩固统一战线的根本保证。
领导权问题
是革命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
(2)坚持以工农联盟为基础,扩大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
一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二是工
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第一个联盟是基本的、主要的,是统一战线的基础。
(3)对资产阶级实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
统一战线中最根本经验是正确处
理好与资产阶级的关系。
(二)武装斗争
长期的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和优点。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
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
(三)党的建设
毛泽东在1939年10月《〈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把它称之为一项“伟大的工程”。
基本
经验有:
①着重从思想上建党。
这是党的建设的中心环节。
②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民
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③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即理论联系实
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三大作风是中共区别于其它政党的主要标志。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1)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2)在它
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3)它是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
【真题追踪】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着两个联盟。
其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
A.工人阶级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B.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等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
C.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D.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2006年单选)
2.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下列毛泽东的科学著作中,写于这个时期的有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反对本本主义》
C.《新民主主义论》D.《论联合政府》(2006年多选)
3.1927年9月下旬,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来到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著名的三
湾改编,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
这一原则是
A.党指挥枪B.官兵平等
C.拥政爱民D.一切行动听指挥(2008年单选)
4.1925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的主
要原因
A.没有找到革命的新道路B.没有扩大民主主义宣传
C.没有到群众中做实际的调查D.没有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2009年单选)
5.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其中“民族的”是指
A.反对外来的资本主义文化
B.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
C.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D.为全民族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2009年多选)
6.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内曾经出现过不同的观点和主张,
其中错误的有
A.“毕其功于一役”B.二次革命论
C.“无间断革命”D.中国革命分“两步走”(2009年多选)
7.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
根据地能够在中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2011年)
A.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B.良好的群众基础和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C.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
D.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8.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他指出:
“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
”这两个革
命阶段能够有机连接的原因是
A.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B.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提供了经验
C.民主革命中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D.中国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2012年单选)
【答案】1.B2.CD3.A4.D5.BC6.ABC7.A8.C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期,我国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它不是
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1.基本特征:
(1)在经济上,五种经济成分并存。
即: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
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
义经济。
国营经济居于领导地位。
(2)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的,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人民民主专政。
(3)
在文化上,发展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2.主要矛盾: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主要
矛盾。
3.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社会主义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
居于领导地位,加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从而决定新民主主义将最终过渡到社
会主义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基本内容
内容: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
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
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特点:
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是主体,实现三大改造是两翼。
历史必然:
1.必要性:
①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
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的迫切需要。
③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
的客观需要。
2.可能性:
①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②土
地改革完成后,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③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
④当时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基本经验:
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
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对富农釆取
逐步消灭的政策。
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大体上经历了
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
(二)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步骤:
第一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小组;第二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第三步是建立手工业
生产合作社。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主要经验:
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
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
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主要经验: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采取积极引
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历史评价:
(1)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在我国基本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促进了工农业
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2)但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
些失误和偏差,这是次要的。
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初步确立
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表现在:
(1)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2)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一定程度。
(3)确立人
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4)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5)社
会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务也发生了变化。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1)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2)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
度基础。
(3)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4)这是世界
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5)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真题追踪】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B.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C.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D.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2006年多选)
2.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
A.赎买B.统购统销
C.公私合营D.合作化(2008年单选)
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党制定和执行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是
A.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B.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实现速度、结构、质量的统一(2009年单选)
4.1952年党中央在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时,毛泽东把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设想,由建国之
初的“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改变为“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逐步过渡”,这一
改变原因和条件是
A.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因素的不断增长和对资本主义经济的限制
B.为了确定我国工业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C.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D.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2010年多选)
5.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政治 毛中特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