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中药方.docx
- 文档编号:6889275
- 上传时间:2023-01-12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54.40KB
骨伤中药方.docx
《骨伤中药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伤中药方.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骨伤中药方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方
(一)内治法
1、健膝汤
鹿衔草、伸筋草、透山草、威灵仙、老鹳草各20g,骨碎补12g,牛膝、木瓜各15g,鸡血藤30g,路路通10g。
寒湿甚者加制川乌(先煎)、桂枝、苍术:
湿热甚者加生薏苡仁、黄柏、苍术;肿甚明显者加天仙藤、丹参、地龙。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将剩余药渣装入纱布袋内,放入盆中再加水1500ml,加热煮沸20分种后,加入少量黄酒,趁热熏洗膝关节,边洗边在患处按摩,待温度适宜时再将药袋放置于膝关节进行热熨。
每日熏洗1次,每次约20分种。
本方有固本祛邪,疏经止痛之功。
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67例,结果临床痊愈11例,好转54例,无效2例。
2、健骨汤
丹参、鹿角片、猴骨、黄芪各18g,松节、玄胡各15g,补骨脂、鸡内金、骨碎补各9g,炮山甲6g。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连服15剂为1疗程。
本方有补肾壮骨,益气活血之功。
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383例,结果痊愈103例,显效132例,有效127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94.5%。
3、蠲水汤
白花蛇舌草、土茯苓、泽泻各30g,黄柏、赤芍、夏枯草各15g,车前草、透骨草各20g,刘寄奴、王不留行各12g,全蝎9g(研末冲服)。
阴雨寒冷天气关节肿痛加重者,加独活15g;经药物治疗肿渐消而疼痛不减者,加川牛膝、红花各20g,土鳖虫10g。
每日1剂,水煎取汁500ml,分2~3次温服,连服6天,停药1天。
本方有清热解毒,祛瘀蠲水之功。
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膝关节退行性改变合并滑膜炎42例,结果显效13例,好转2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
4、二仙四物汤
仙茅、仙灵脾、骨碎补、牛膝、仲筋草各15g,丹参、威灵仙各20g,木瓜10g,穿山甲、当归、川芎各9g。
寒湿较甚者加川乌、草乌各10g,桂枝6g;湿热明显者加苍术10g,黄柏6g;肿胀严重者加防己15g,生薏苡仁30g。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同时配合推拿方法;患者俯卧位,医者施用衮法在腘窝及腿后侧外滚动以放松肌肉,然后点按患肢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等穴,再用掌推法沿患侧下肢足太阳膀胱经平推至足跟7~8次,接着用双手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循足三阳经和足三阴经往返提拿5~7次,以激发经气,增大经脉气血循环,最后用屈腿法,使小腿膝关节屈曲,足跟尽可能贴近臀部,活动7~8次,患者仰卧位,医者双掌重叠,按揉膝盖以舒筋活络,然后点按膝眼、犊鼻、血海、鹤顶、阳关、阳陵泉等穴,以通经活络,止痛,接着双手掌分别置于膝关节内外侧,抱而团揉以发热为度,最后用屈伸法,屈伸膝关节7~8次。
本方有舒筋通络,行气止痛,滋补肝肾,松解粘连之功。
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8例,结果经治后疼痛消失,功能恢复正常者52例;疼痛缓解,功能恢复正者14例;无效2例。
5、补肾通络汤
川杜仲、赤芍、川木瓜各30g,狗脊、黄芪、白术各20g,独活、当归、川牛膝、元胡、熟地、灵仙各15g,川桂枝、陈皮各10g。
每日日1剂,加水用文火浓煎取汁,分2次温服。
药渣用纱布袋装好外敷患膝。
同时作小针刀治疗;取膝关节常见压痛点作松解,一般骨关节炎患者常可在髌骨周围、内外侧副韧带起止点找到压痛点,并可摸到条索状或结节状物,在这些点用小针刀松解。
每周1次,可作1~3次。
本方有补肾通络止痛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54例,服药最少6天,最多45天,平均15天;配合针刀治疗28例,作2次者16例,3次者10例。
结果痊愈32例,显效9例,好转8例,无效5例。
6.寄生血藤汤
桑寄生20g,鸡血藤15g,独活、秦艽、云苓、当归、威灵仙、川芎、防风、牛膝、杜仲各10g。
疼痛较甚者加川乌、草乌各3g,王不留行10g;关节积液明显者加泽泻、猪苓各lOg。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连服7~10剂。
疼痛缓解后用六味地黄丸或肾气丸调理以巩固疗效。
同时在疼痛发作期应用艾叶、泽兰、透骨草、伸筋草各30g,桂枝、川椒各15g,煎水熏洗以祛风散寒,活络止痛,每日熏洗2~3次,每次15~20分钟,外洗药每剂可重复使用2~3天。
同时结合推拿治疗:
采用传统推拿手法治疗,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l疗程,一般治疗l~3个疗程症状体征即可缓解或完全消失。
如经2个疗程治疗症状无改善则视为无效,改用其他方法治疗。
并加强功能锻炼。
本法有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止痛之功。
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69例,结果临床痊愈45例,显效19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8%。
7.增生消痛汤
穿山甲9g,皂刺、西红花、熟地各12g,公英、金银花各24g,赤芍、独活、王不留行、鹿衔草各15g,薏苡仁20g,土鳖虫lOg,川牛膝18g,三七粉2g(冲服)。
关节肿胀明显,伴有关节腔积液,去熟地、鹿衔草,加黄柏12g,车前草20g,防己、炒水蛭各9g。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同时配合活血止痛方剂水煎烫洗患处,每日1~2次,每次30~60分钟。
本方有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之功。
有报道运用其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病55例,结果临床痊愈21例,显效26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55%。
8.加减补肝汤
熟地黄、木瓜各20g,白芍40g,鸡血藤、桑寄生各30g,麦冬、枸杞子、丹参各15g,川断、牛膝各12g,川芎、当归各9g。
兼风寒湿者加制川乌、制草乌、独活各9g,细辛4g;兼风湿热者去当归、熟地黄,加忍冬藤50g,石膏30g,知母15g;兼瘀血者加红花、桃仁各9g。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15天为l疗程。
同时指导患者在患膝上下以理筋手法进行自我推按,每次每膝推按5~10分钟,每天2~3次。
并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在急性期过后根据病情轻重及患者的耐受程度由轻到重选择卧床曲伸患膝、卧床踏空、床边摇膝或站立踏空等方法,每次3~10分钟,每天3~5次。
本方有补益肝肾,滋养筋骨之功。
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骨性膝关节炎76例,结果显效32例,有效3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3.4%。
9.地鳖杜仲汤
炙地鳖、蕲蛇肉、生甘草各9g,白蒺藜、骨碎补各15g,厚杜仲、红梅梢、生薏苡仁各30g,生黄芪12g。
肿胀甚者加泽泻15g,白茯苓9g;疼痛甚者加鬼针草30g,络石藤12g;骨赘明显伴有骨质稀疏者加补骨脂12g,怀牛膝9g。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同时配合如下手法(隔日1次):
①按揉放松法:
用手掌根沿髌骨周缘及关节间隙轻轻按揉5分钟;②点穴通络法:
以一指禅法,取血海、梁丘、膝眼、阳陵泉、阴陵泉,每穴1分钟;③抓拿疏筋法:
用拿法抓拿膝上股四头肌,手腕放松、手指用力,3分钟;④通利骨节法:
用一手按住屈曲的膝关节,一手握住踝关节,作顺、逆时针方向摇动,每方向各L0次。
最后尽力屈曲膝关节,再用力拉直,反复5次。
以上治疗2周为l疗程。
本方有活血逐瘀,除痹通络,壮骨补肾之功。
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老年膝关节炎40例,结果1疗程内疼痛、肿胀消失,行走正常者28例;好转5例:
3疗程内疼痛、肿胀均有减轻,仍跛行者4例;无效3例。
10.补肾除痹汤
干地黄30g,山药、山茱萸、制乳香、制没药各15g,泽泻、茯苓、牡丹皮、附子、桂枝各10g。
关节肿胀痛甚,皮肤不红不热,全身寒湿偏重者,加制川乌、千年健、薏苡仁、独活,易干地黄为熟地黄;关节痛如针刺、屈伸不利及肌肤麻木不仁等瘀血偏重者,加当归、地鳖虫、桃仁、红花;关节红肿热痛、周身困重等湿热偏重者,原方桂枝、附子各减至3g,加黄柏、苍术、赤芍、地龙;气血虚弱者,加黄芪、党参、当归、鸡血藤;津亏腑实者,原方桂枝、附子减至5g,加寒水石、天花粉、大黄。
病在颈肩部者加葛根、姜黄;在肘腕指掌部位者,加灵仙、羌活;在腰、髋部位者加牛膝、木瓜;在膝踝足趾部位者加薏苡仁、海桐皮。
本方有补肾益精,活血除痹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老年退行性骨关节病有良效。
11.加昧弃杖散
熟地30g,丹参、黄芪、白芍各20g,砂仁6g,炙甘草10g。
肝肾虚甚者,加仙灵脾、怀牛膝、杜仲等;痛甚者,加鸡血藤、玄胡、蜈蚣。
本方有滋补肝肾,益气活血之功。
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肝肾亏损,气血瘀滞者有较理想的疗效。
12.沙蒺藜汤
沙苑蒺藜18g,红花、防风、羌活、制没药各10g,炙黄芪、川牛膝各15g,木瓜、白鲜皮、川萆薢、海桐皮各12g,制乳香6g,制川乌、制草乌各9g(均先煎)。
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2次饭前温服。
同时可配合川乌、草乌外敷。
本方有祛风湿,强筋骨,通经络,消肿痛之功。
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症134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7.7%。
13.附补寄生汤
炙附于10g,补骨脂、穿山甲、狗脊、五加皮、路路通、白术、甘草各15g,桑寄生、党参各20g,鸡血藤30g。
气血不足者,加黄芪、熟地;阳虚较甚者,加肉桂、干姜、鹿角胶;风寒偏盛者,加川乌、草乌;肢体麻木抽搐者,加木瓜、僵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同时配合中药熏洗治疗。
本方有温肾祛寒,养血荣筋,祛瘀通络,散风化湿之功。
有报道运用其治疗增生性骨关节炎38例,疗效满意。
14.杜仲狗脊汤
杜仲、熟地、骨碎补、白芍、狗脊、香加皮、木瓜、秦艽、牛膝、姜黄各10g,甘草6g。
有口渴咽干、舌红、脉细数等阴虚症者,改熟地为生地,加知母、菊花、黄柏等;病位在上者,改牛膝为桑枝;关节肿胀,疼痛甚者,酌加制川乌、地龙、地鳖虫。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温服。
本方有补肾壮骨,活血通络之功。
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骨性关节炎34例,结果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
15.健膝蠲痹汤
生黄芪、薏苡仁各15g,防己、羌活、姜黄、当归、茯苓、赤芍、红花、老鹳草、牛膝各12g,制南星、炙甘草各9g。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本方有活血通络,利水胜湿,散结止痛之功。
《中国中医骨伤科百家方技精华》报道运用其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形成骨关节炎滑膜渗出增加者,有较好疗效。
16.三棱莪术汤
三棱、莪术、熟地、肉苁蓉、巴戟天、仙灵脾各15g,丹参、两面针、党参各18g,全蝎3g,蜈蚣l条,甘草iog。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同时配合外用四生汤(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生半夏、王不留行、宽筋藤各30g),用两块方帕将上药分包成两个药包,放在药罐内煎20~30分钟离火。
将患膝置罐口上任药包熏蒸约20分钟后,将药取出,趁热烫熨患膝,两药包交替使用,每天2次,2周为l疗程。
本方有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络止痛之功。
有报道运用其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有良效。
17.通络强筋汤
熟地黄、杜仲、桑寄生各15g,茯苓、当归、党参各12g,白芍、狗脊、牛膝各20g,防风、独活、川芎、甘草、鹿角胶(烊化)各6g,细辛3g,威灵仙、仙灵脾各18g。
肾阳虚者重用杜仲、仙灵脾;’肾阴虚者加女贞子、龟板;外伤瘀滞者重用当归,加鸡血藤;病位在上者改牛膝为桑枝,加葛根;病位在下者重用牛膝,加何首乌。
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同时宜外敷镇痛散:
川乌、草乌各150g,白花菜子100g,乳香、没药(去油)各80g,白芷、川椒各~50g,麝香lg,冰片少许。
共为细末,装瓶备用。
用时以药用低度酒调成糊状,取大枣大小药膏放一块胶布中心,敷贴痛处及相应穴位上,贴敷3~6小时,足部8~12小时,每周贴2次。
本方有补益肝肾,祛风通络之功。
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骨性关节炎96例,结果痊愈43例,显效31例,好转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
18.薏苡仁汤
薏苡仁30g,白芍20g,桂枝、当归、杏仁各lOg,麻黄、炙甘草各6g。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本方有通阳健脾化湿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病,属湿阻阳郁者有良效。
19.乳没寄生汤
当归、川断、杜仲、羌活、炒乳香、炒没药各15g,蜈蚣2条,细辛、甘草各6g,熟地20g,桑寄生30g,乌梢蛇、丹参、川牛膝、制附子各12g。
气虚明显者,加黄芪30g,党参15g;血虚明显者当归加至30g,加鸡血藤20g;阳虚者加肉桂12g,干姜10g;局部发冷疼痛剧烈者加制草乌(先煎)15g:
湿邪偏盛者加防己20g,苍术15g;顽痛不已者加地鳖虫、廑虫各10g。
每日I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同时配合外敷方:
黑豆、食盐各1000g,食醋500g。
先将黑豆炒焦轧碎与食盐拌匀,再放人锅内加热,同时加食醋,趁热(60℃左右)装入布袋外敷患处,每日1次,15日为l疗程。
本方有补肾壮骨,活血化瘀,祛风通络之功。
有报道运用其治疗增生性骨关节炎40例,结果痊愈14例,显效18例,有效6例,无效2例。
服药最多者65剂,最少者15剂,平均40剂。
20.骨痹系列方
1号方:
黄芪50g,防风、白术、五加皮各15g,赤芍、秦艽、当归各12g,羌活、牛膝各10g;2号方:
苍术、黄柏、泽泻各10g,薏苡仁20g,白术、茯苓各12g,牛膝、萆薜、夏枯草、五加皮、木瓜各15g;3号方:
威灵仙、五灵脂各15g,川乌,苍术各5g,牛膝、白术、桂枝、甘草各10g;4号方:
石膏30g,知母12g,甘草、苍术、黄柏、牛膝各l0g,薏苡仁15g;5号方:
丹参15g,当归、乳香、没药、牛膝、川芎、桃仁、红花、秦艽、羌活、元胡、五灵脂、地龙各10g;6号方:
白芥子、桂枝、木香、没药、葶苈子、泽泻各10g,泽兰、防己各15g;7号方:
白芍18g,甘草、山萸肉、菟丝子、木瓜、五加皮各15g,赤芍、牛膝各10g。
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其中行痹者用1号方,着痹
者用2号方,痛痹者用3号方,热痹者用4号方,瘀痹者用5号方.虚痹者用7号方,郁痹者用6号方。
并根据具体病情配合手法或其他外治方法。
上方诸药共奏健脾益气,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理气通络,补益肝肾之功。
有报道运用诸方辨证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21例,结果痊愈39例,显效46例,有效21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87.6%。
21.软骨丹
熟地、鹿角胶、龟板各40g,当归、川芎、红花、麻黄、桂枝、防风各30g,炙马钱子、蜈蚣、地鳖虫各lOg,炙川乌、炙草乌各5g。
上药炮制后研为细末,调和均匀,炼蜜为丸,每丸重9g;每日早晚各服l丸,1个月为l疗程。
服药期间忌食猪肉、鱼肉,禁止房事,减少重体力劳动,避免精神刺激,纠正不良姿势。
体质虚弱及伴有其它病症者用量酌减。
。
本方有补肝肾,壮筋骨,活血散结,祛寒止痛之功。
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等575例,经3个疗程后,结果临床痊愈355例,显效103例,有效94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96%。
22.伸筋丹
炒地龙500g,制马钱子、红花各350g,汉防己、醋炒乳香、醋炒没药、制骨碎补、五加皮各150g。
先将马钱子用砂烫至外表呈棕黄色并鼓起,去毛屑;骨碎补用砂烫去毛。
将上药共研成粉末,混匀,装入胶囊,每丸含生药0.15g。
每次服5丸,温开水送服,每日服3次。
15天为1疗程,疗程间停药5天。
本方有活血祛瘀,通络舒筋,止痛之功。
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骨性关节炎等68例,结果临床痊愈17例,显效32例,好转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6%。
23.骨金丹
炙马钱子、田三七各3g,赤芍、郁金各10g,玄胡、木香、没药、乳香、红花、血竭、怀牛膝、桂枝各5g,秦艽、独活各20g。
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g,每次服1丸。
早晚空腹内服,3个月为l疗程。
本方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之功。
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血瘀型骨质增生症139例,结果显效46例,好转8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5.7%。
24.消炎止痛散
黄芪30g,当归、红藤、制乳香、制没药各10g,金银花、紫花地丁各15g,天花粉、赤芍各9g,陈皮、生甘草各6g。
按上方剂量制成散剂,每次服用15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连续12周。
并于服药前l天行关节内冲洗。
本方有补益气血,消炎止痛之功。
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8()例,结果近期疗效优良率为87.8%,远期疗效优良率为75.5%。
25.活血止痛胶囊
当归、黄芪各20g,白术15g,羌活、独活、云苓、牛膝各12g,薏苡仁、制乳香、制没药、土元、地龙、赤芍、陈皮各10g,甘草6g。
将上方诸药研制成胶囊,每粒含生药0.5g,每次5粒,每日3次,温水送服,连服4~8周。
同时配合关节内冲洗疗法:
局麻下于膝关节内上和外下分别刺人16号粗针头各l枚,针尾连接输液用一次性输液器,上方注药,下方开放。
先将0.9%氯化钠1000ml快速冲洗关节腔,此时可见关节液逐渐由混浊变清。
冲完后更换配好的滴注液(地塞米松20mg、庆大霉素16万U、0.9%氯化钠1000m1)以每分钟60~80滴速度缓慢滴注,直至药物全部滴完止,拔除注药针头,从髌上囊往下用力推挤膝关节,使关节内冲洗液尽量排出,最后拔除排出针,无菌敷料覆盖,膝后加棉垫绷带加压包扎。
每日1次,连续3日。
3日内配服抗生素预防感染。
冲洗后l周加用中药(艾叶30g,花椒10g)用3000ml水煎开,每日2次,连用10日熏蒸患膝。
本方有益气活血通经,利水消肿止痛之功。
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59例,经1~3个月随访,结果疗效优13例,良42例,可4例,优良率93.2%。
(二)外治法
1.祛痛消肿汤
透骨草、乳香、没药、独活、车前子(包煎)各30g,泽泻20g。
若关节红肿热痛,加黄柏15g,土茯苓:
30g,防己20g;若膝关节肿胀而皮色不变,无热感,加桂枝、川椒各15g。
上药先用500ml水浸泡1小时,文火煎取汁300ml,二三煎各加水350ml,文火各煎取汁250mI,三煎药液混合后加温至沸。
药液烫人时先熏蒸患侧膝关节,待温度降至皮肤能耐受时再用药液泡洗膝关节,每次熏洗30分钟,每天3次。
每日用药l剂,10剂为1疗程。
本方有活血化瘀,祛风通络,利水消肿之功。
有报道运用其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并关节腔积液69例,结果第1疗程痊愈15例,显效54例;第2疗程痊愈53例,显效16例。
2.通络熏洗液
苍术30g,防风、牛膝、当归、羌活、熟地、雷公藤、红花、川椒、寻骨风、川乌、木瓜、白芷、透骨草各20g,鸡血藤、乳香、没药、威灵仙、黄柏、海桐皮、伸筋草各25g,草乌、细辛各10g,马钱子1g。
上方诸药用纱布包裹后,加水l000ml,武火煎20分钟,再以文火煎至600ml。
去包裹后,趁热熏洗患膝,至出汗为度,并用力按摩患处,每日2次,每剂药可用5~7天,5剂为1疗程。
本方有舒筋活络,消肿止痛之功。
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骨性膝关节炎185例,结果痊愈85例,显效9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9%。
3.红花川椒液
红花、川椒各25g,海桐皮、荆芥、防风、艾叶、五加皮、透骨草、牛膝各20g,公英、地丁、苦参、细辛各15g,甘草10g。
上方诸药加水2000ml,煎于1500ml,以不烫为度,趁热熏洗患处,每剂药可连用3天,2周为1疗程,每日熏洗2次,每次约20~30分钟。
治疗期间可减少活动。
本方有清热除湿,活血通络之功。
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骨性膝关节炎90例,结果显效54例,好转29例,有效7例。
治疗最短1个疗程,最长4个疗程。
4.益肾蠲痹液
骨碎补、杜仲、生地各12g,川芎、红花、透骨草、草薜、当归各10g,赤芍、防风、白芷、制川乌、制草乌各6g,细辛3g。
上方诸药加水煎煮,煎好后用4层纱布过滤药液,每剂煎2次,合液置于玻璃瓶中,放于冰箱中保存备用,经测试药液浓度为30%,pH值7~8。
采用上海电子仪器三厂提供的直流感应电流治疗仪ZGL—I型。
将8层白纱布垫,外包一层白绒布做成4~6cm小垫,煮沸消毒后凉干备用。
使用时将药布垫置于40~50℃温药液中浸透药液后稍拧干,将药垫置于患膝两侧压痛点,药垫上放稍小于药垫的铅板,分别连接输出导线的正、负极。
电流控制在8~20mA,以患者舒适为宜,连续20~30分钟,中途换电极极性1次。
每日1次,连续10天为1疗程,疗程间可休息2天。
本方有补肾活血,祛风通痹之功。
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50例,结果疗效满意。
5.伸筋透骨液
伸筋草、透骨草、乳香、没药、海桐皮、宽筋藤各20g,红花、木瓜、怀牛膝各15g,川芎10g。
上方诸药加水煎汤液熏洗患膝,每日1次。
同时配合运用推拿手法:
①点血海:
患者取坐位或卧位,稍屈膝,医者一手扶膝,另一手用拇指点按血海穴。
②膝部推挤:
病人取仰卧或坐位,膝关节自然屈曲,下肢肌肉放松,术者用两手拇指按压住膝两侧膝眼处,其余手指置于膝关节后方,两拇指沿膝眼用适当力量对向按揉、推挤,力量由轻逐渐加重,再由重逐渐减轻,操作10~15遍。
每2天治疗1次,10次为l疗程。
③膝关节被动练功法:
病人取仰卧位,术者一手托住膝关节下方,另一手握住踝上方,两手配合使膝关节作伸屈运动,反复10~20次。
本综合法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之功。
有报道运用其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76例,结果经2~4个疗程后,临床痊愈61例,显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4.7%。
6.平乐郭氏方
当归、川芎、川断、木瓜、川牛膝、艾叶、透骨草、赤芍、红花、大黄、五加皮、防风、白芷、灵仙各15g,鸡血藤、伸筋草、制乳香、制没药各30g。
上药用布包好,加水3000ml,煎沸约半小时后取出药包,把药液倒入盆内,加入芒硝30g,食醋250ml搅匀。
熏洗时先以热气熏蒸,并用毛巾蘸药液交替热敷痛处,待水温降至50~60℃时,将患膝浸入盆内浸洗,若水温下降可加温再洗。
每次熏洗约1个小时,每日1~2次,次日仍用原药液加热再洗。
冬季1剂药可熏洗3~4天,春秋季3天,夏季2天。
治疗7天为l疗程。
一般用2~3个疗程即可。
本方有活血祛瘀,软坚散结,除湿通络,消炎止痛之功。
有报道运用其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100例,结果痊愈89例,显效7例,好转4例。
7.二乌芎归液
川乌、草乌、川芎、当归、赤芍、乳香、没药、丹参、鸡血藤、秦艽、川牛膝、伸筋草、透骨草、胆南星、白芷、羌活、独活各30g,灵仙60g。
上药加水2500m1,煎煮40分钟后滤出药液约1000ml,将药布浸泡人药液中待用。
使用时把药液加热约40C,将药布取出,加上增效剂,放人治疗机的极板下面,开机后,病人感觉有热、麻、柔感为好。
每次治疗30分钟,完后用TDP治疗机照射30分钟。
10天为l疗程。
本方有养血舒筋,通痹止痛之功。
有报道运用其治疗增生性关节炎10800例,结果临床痊愈9960例,显效700例,无效140例,总有效率98%。
8.离子透入法
当归尾、赤芍各15g,红花、川断、独活、羌活、透骨草、防风、狗脊、路路通、牛膝、桂枝各10g。
上方诸药加水500ml,浸泡2~3小时后用文火煎煮40分钟左右,用纱布过滤药液,使用时加温至30~40C。
将8cm×12cm的8层绒布垫两块,药液均匀浸湿在药垫上放置于病变部位,上面再放6cm×10cm导电硅胶电极。
选用K8832T型电脑中频电疗仪,连接输出导线,两极板上压绝缘布及
沙袋,然后开机治疗。
本法有祛风胜湿,温经通络,消肿止痛之功。
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膝骨关节病30例,结果关节疼痛肿胀消失,活动正常,上下楼及下蹲膝痛好转18例;显效9例,有效3例。
9.归活通络汤
羌活、当归、乌梅、炒艾叶、五加皮、防风、炙川乌、地龙、萆薢、木通、川椒各30g,生姜150g(拍烂)。
上方诸药用纱布包裹后,放入大小适中的搪瓷盆中,加冷水(约为盆容积的2/3)后置火上煮沸,过5分钟左右将盆离火置地上,趁热熏蒸患处。
待稍冷后,用药液浴洗患部,并轻轻按揉。
每日l~2次,每剂药用5~7天。
本方有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止痛之功。
有报道运用其治疗增生性关节炎58例,结果显效30例,有效22例,无效6例。
10.蠲痹膏
生川乌、生草乌、灵仙各50g,透骨草、红花、当归、葛根、三棱、生乳没各30g,皂刺lOOg,骨碎补、生山甲各40g,白芥子、牛膝、姜黄、细辛各20g,生马钱子60g,全虫、蜈蚣、冰片、樟脑、丁香、肉桂各15g,麻油12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