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
- 文档编号:6877084
- 上传时间:2023-01-12
- 格式:DOCX
- 页数:102
- 大小:165.77KB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10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一克、千克、吨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物体的质量,认识单位克、千克。
2.通过实践、观察和推算,认识1吨物体的质量,初步建立吨的概念。
3.知道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
4.认识常见的秤,知道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的方法。
5.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单元知识清单
1.克的认识。
2.千克的认识。
3.吨的认识。
4.不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单元重点难点
1.克、千克、吨的认识。
2.克、千克、吨之间的单位换算。
单元结构图解
第1课时克、千克的
认识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克、千克,感知克、千克的实际意义。
2.通过实践操作,在体验活动中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能根据现实情境恰当选择克或千克计量物品的轻重。
3.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重点难点
重点:
建立克、千克的概念,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
难点:
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恰当单位;知道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天平电子称、1角硬币、糖。
学生:
一袋500克的盐、梨、1角硬币、大米、大豆等物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课件呈现超市购物称重量的对话情境。
教师:
同学们,画面中的对话说了什么?
(学生交流,说出称量物品的工具及质量单位)
由对话中用到的克、千克引入课题:
克、千克的认识。
二、新知探索
1.认识工具——称。
呈现引入情境画面中的一种物品。
教师:
要知道这个物品有多重,怎么办的呢?
学生:
可以用秤称,可以......
教师:
同学们说得对,要想准确知道物品有多重,我们要用到称量物品质量的工具——秤。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常见的几种秤。
(展示准备的秤)
你们认识这些不同的秤吗?
谁来介绍一下?
结合实物称或图片与学生交流,并做简要介绍。
2.认识克。
(1)称一称。
教师:
我们认识了各种秤,你们想用秤称一称物品的重量吗?
下面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从老师给你们准备的糖中分别称出1克、2克、3克、4克糖,看哪个小组操作有序,动作快。
学生操作称糖,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
大家观察称出的1克、2克、3克、4克糖,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感受1克糖看上去很少,感觉很轻)
(2)掂一掂。
教师:
我们身边有很多物品都很轻,比如这枚硬币(呈现1角硬币),大约重1克,大家放在手掌心内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
学生掂一掂一角硬币,感受一下有多重。
(3)说一说。
教师:
通过刚才的掂一掂、称一称,你们对1克或几克有什么感觉?
学生自由回答。
小结:
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克用“g”表示。
(板书:
克——g)
(4)议一议。
教师:
生活中计量哪些物品的轻重可以用克作单位?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可能会说到牙齿、粉笔头、树叶等物品,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对估计误差太大的予以纠正)
学生交流后,课件出示用克作单位的实物图片介绍。
教师:
你见到的哪些物品包装上用到了“克”?
学生小组内讨论,说说生活中见到的用“克”作单位的物体。
(5)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2页“填一填”,完成后汇报。
教师:
你是怎样确定读数和单位的?
小结:
秤上的标注是g,读数就以克作单位,指针指着多少就是多少克。
3.认识千克。
(1)称一称。
教师:
一袋盐重多少?
两袋盐呢?
学生观察后知道1袋盐重500克,两袋盐是500克+500克=1000克。
教师:
请大家把2袋盐放在盘秤上称一称,告诉老师两袋盐多重,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观察后发现指针指着1,两袋盐重1千克。
教师: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
1千克和1000克都同样表示两袋盐的轻重,因此1千克和1000克一样重,1千克等于1000克。
(板书:
1000克=1千克)
(2)掂一掂。
教师:
现在大家把重1kg的盐放在手里掂一掂,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操作并交流感受。
教师:
再掂一掂1枚一角的硬币,有什么感受?
我们在什么情况下要用千克作单位?
学生感受,并进行讨论。
小结:
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也叫公斤)作单位,千克用“kg”表示。
(板书:
千克——kg)
(3)估一估
教师:
你能估一估多少个梨重1千克吗?
引导学生用手先掂一掂一个梨有多重,再想1kg重的物品在手里是怎样的感受,然后估计几个梨重1千克,组内先交流,然后让学生用盘秤验证估算结果(4个梨重约1千克)。
教师:
你能估一估多少个鸡蛋重
1千克吗?
用盘秤称出1千克鸡蛋验证学生的估算结果(18个鸡蛋约重1千克)。
(4)称一称
①小组合作用盘秤称出1千克大豆。
让学生先将大豆放入袋中,先用手掂一掂,估一估后再称出1千克大豆。
教师巡视,给予指导,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
②小组合作用盘称称出2千克大米。
教师巡视,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
③让学生先掂一掂,估一估,各小组再分别称出8个苹果和3个萝卜有多重。
(5)填一填。
5000g=()kg3kg=()g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指名回答,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帮助学生分析填写错误的原因。
三、练习应用
完成第4页课堂活动第1题。
教师:
比一比看谁抓得准?
学生分组完成后相互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有什么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克和千克都是计量物品质量的单位,计量很轻的物品有多重用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用千克作单位,以及1千克=1000克。
五、板书设计
克、千克的认识
质量单位:
克千克
克——g千克——kg
1000克=1千克
六、课外作业
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1到3题。
第2课时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体验、观察和推算活动认识吨,初步建立吨的单位概念,感受吨的实际意义。
2.在推算中理解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吨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重点难点
重点:
建立吨的单位概念。
难点:
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恰当单位计量物品轻重。
教学准备
教师:
与吨相关的图片课件
学生:
称出自己的体重,了解大象、牛等大型动物的体重。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神舟十号宇宙飞船的图片(下方附文字:
自重约8000kg)。
教师:
同学们知道神舟十号宇宙飞船吗?
谁来说说对它的了解?
它有多重?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火车车箱、鲸、航母辽宁舰图片(图片下方附对应文字:
载重60000kg,一头鲸重195000kg,满载时重约67500000kg)。
教师:
这些都是用什么单位来表示物品有多重的?
你看后有怎样的感受?
(学生观察后发现这些物品很重,都是用千克作单位,数字很大,读写起来不方便,容易出错)
教师:
听了你们的感受,知道你们还不会读这些数,老师也很着急,现在老师想当一次魔术师,变变戏法,它们有多重你们就会读啦!
可要看仔细哟!
课件对应8000kg、60000kg、195000kg、67500000kg出示:
8吨、60吨、195吨、67500吨
教师:
你发现了它们的变化了吗?
学生观察后发现数字变小了,把kg换成了吨。
教师:
吨的作用大吧?
我们今天就来认识认识吨。
(板书:
吨的认识)
二、教学新课
1.认识吨。
课件集中呈现上一环节引入情境中的飞船8吨、一节火车厢60吨、一头鲸鱼195吨、辽宁舰满载67500吨的图片。
教师:
你对图中物品轻重有什么感觉?
“吨”用来表示什么?
教师描述吨和千克、克一样,用来表示物体的轻重,也是质量单位。
(板书:
质量单位:
吨千克克)
引导学生总结:
计量很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
2.认识吨与千克的进率。
(1)课件出示1袋玉米100千克的图片。
教师:
100千克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你能抱(背)得动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出100千克比较重,就算很用力也是抱不动,背不起的。
教师:
10袋玉米多重呢?
(课件出示10袋玉米的图片)
学生观察到10袋玉米也就是10个100千克,10个100千克也就是1000千克。
揭示1000千克就是1吨。
(板书:
1吨=1000千克)
(2)借助学生体质,体验、推想1吨有多重。
教师:
你们知道自己的体重吗?
学生说说自己的体重。
(班上多数同学的体重在25千克左右)
让学生相互抱一抱、背一背,体会约25千克有多重,再说说感受。
教师:
全班40个同学合在一起约重多少?
学生计算得出40个同学约重1000千克,也就是约重1吨。
教师:
你能谈谈对1吨的感受吗?
学生交流。
(3)说一说。
教师:
根据自己的调查,说说哪些物品约重1吨?
对于学生的正确回答,教师要及时鼓励,回答有误的及时引导,予以纠正。
教师:
在生活中,计量哪些物品有多重时用到了吨?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说出汽车载重量、家里的用水量、城市污水处理量等都会用吨作单位。
(4)填一填。
2000kg=()吨
4吨=()kg
教师巡视,对完成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用以下两种方法:
第一种:
因为1000kg=1吨,2000kg里面有2个1000kg,也就是2吨,所以2000kg=2吨。
第二种:
因为1吨=1000kg,4吨里面有4个1吨,也就是4个1000kg,也就是4000kg,因此4吨=4000kg。
教师:
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有怎样的规律?
质量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指名学生说出: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教师:
相邻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板书:
克×1000→千克×1000→吨)
教师:
我们已学了三个质量单位,吨、千克、克各在什么情况下用来表示物品的轻重?
学生总结:
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作单位,计量很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
3.教学例4。
(1)课件出示例4。
教师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提出问题:
①还剩多少吨小麦?
②还剩多少千克小麦?
教师:
那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后发现5吨和2000千克单位不同。
教师:
你有解决办法吗?
独立解决试试。
教师巡视学生独立完成情况。
与教材解答对比,展示:
①2000kg=2吨5-2=3(吨)
答:
还剩3吨小麦。
②5吨=5000kg5000-2000=3000(kg)3000kg=3吨答:
还剩3吨小麦。
在展示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白单位不同时要把单位化相同才能计算。
三、练习应用
1.完成第4页课堂活动第2题:
对口令。
小组内由两名同学互对口令,并相互说说换算的思考过程与方法,另两位同学当小裁判,然后互换角色。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忆吨是计量很重的物品有多重时用到的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
五、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质量单位:
吨千克克
1吨=1000kg
克×1000→千克×1000→吨
六、课后作业
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4到8题。
第3课时克、千克、
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练习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克、千克和吨,丰富克、千克和吨单位概念的认识。
2.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克与千克、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并能正确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3.在应用克、千克和吨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重点难点
进一步丰富克、千克和吨单位概念的认识,掌握单位间的进率,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教师: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质量单位?
根据学生表达,进行小结。
(板书:
质量单位:
克、千克、
吨)
教师:
今天我们就来进行相关的练习,大家有信心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吗?
二、基本练习
展示课件:
1.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只小鸟重60()
一台平板电视机重15()
9个苹果重2()
一辆货车能装白菜重3()
一本连环画重216()
一艘轮船重3()
教师:
大家来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全班交流得出:
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用克作单位,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用千克作单位,计量很重的物品有多重用吨作单位。
(板书:
克(g)→较轻千克(kg)→较重吨→很重)
教师:
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轻重用克作单位?
学生再列举生活中以千克或吨作单位的物品,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
2.“练习一”第2题、第5题。
(1)“练习一”第2题。
投影仪展示学生完成情况,让学生说出思考的过程。
帮助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
根据思考过程巩固吨、千克、克之间进率。
(板书:
1吨=1000kg1kg=1000g)
补充练习:
9吨=()kg8000kg=()吨()kg=5吨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投影仪展示学生的完成情况,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帮助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掌握正确的换算方法。
(2)”练习一”第5题。
教师:
在比较大小时,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怎样解决?
引导学生认识到左右两边单位不同,数也不相同时,不能直接比较,要把单位化为相同的后再比较大小。
投影仪展示学生完成情况。
师生共同评析,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
小结:
当单位相同时,数大的较大;当数和单位都不同时,先要把单位化为相同的再进行比较。
三、实践运用
教师:
小马虎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屏幕展示)
早晨起床,我拿起30千克重的牙刷,刷了刷牙,又洗了脸。
喝了一杯250克的牛奶,再吃一个20千克的鸡蛋和一个150吨的苹果。
妈妈往我的书包里放上一瓶重250千克的矿泉水,我再告别足足有18克重的小花狗,背起3吨重的书包高高兴兴地向学校走去,在路上,我看见一辆满载着5克蔬菜的大货车从我身边经过……
教师:
说一说,这篇日记可笑的地方在哪里?
你觉得应该怎么改?
为什么?
点名学生回答,提示指导。
(30千克重的牙刷改成30克重的牙刷;20千克的鸡蛋改成20克的鸡蛋;150吨的苹果改成150克的苹果;250千克的矿泉水改成250克的矿泉水;18克重的小花狗改成18千克重的小花狗;3吨重的书包改成3千克重的书包;满载着5克蔬菜的大货车改成满载着5吨蔬菜的大货车。
)
引导学生认识到计量较轻的物品时用克作单位,计量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如果计量很重的物品要用吨作单位,选用单位时还要考虑到数的大小,用错了单位就会闹笑话的。
投影仪展示学生“练习一”第3题完成情况。
教师:
6kg和1000g比较大小,怎样解决?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做法总结。
(①把单位千克化作克,6kg=6000g,6000g里面有6个1000g,可以装成6袋。
②把单位克化作千克,1000g=1kg,6kg里面有6个1kg,可以装成6袋)
小结:
当单位不相同时要把单位化为相同的再计算。
投影仪演示学生“练习一”第7题完成情况。
第一种:
3000kg=3吨1+3=4(吨)答:
沙坑里总共有4吨沙。
第二种:
1吨=1000kg1000+3000=4000(kg)4000kg=4(吨)
答:
沙坑里总共有4吨沙。
小结:
当单位不同时,先要把单位化为相同的才能计算。
四、拓展应用
课件出示:
1.把“克、千克、吨”放到正确的位置,可以怎么放?
为什么?
1>503000=3
4000<7
2.补充题:
李阿姨家准备装修新房,现在建材市场买了以下材料:
水泥2吨河沙3000千克
地面砖1200千克墙面砖1吨
墙脚砖800千克
李阿姨准备租2辆载重4吨的小货车将这些材料运回家,你来帮她安排安排,怎样装货?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
把2吨水泥、地面砖1200千克和800千克墙脚砖装在一辆车内。
因为2吨=2000千克,2000+1200+800=4000(千克),4000千克=4吨;把3000千克河沙和1吨墙面砖装在另一辆车里。
因为3000千克=3吨,3+1=4吨。
4吨刚好是两车的载重量。
小结:
货车运送物品时,既要尽量做到满载,但又不能超载。
五、课堂小结
教师:
你能说说这节练习课你有哪些收获吗?
在本节课中,你解决了哪些疑惑?
总结质量单位:
克、千克、吨,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六、板书设计
克、千克、吨的认识
克(g)→较轻
千克(kg)→较重
吨→很重1吨=1000kg1kg=1000g
七、课后作业
把做错的练习题重新整理。
第4课时综合与实践:
称体重
教学目标
1.在称体重的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克、千克、吨的单位概念,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2.通过称体重和记录学生体重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
3.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合作、分享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初步经历体重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进一步巩固克、千克、吨的单位概念。
难点:
通过称体重和记录学生体重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培养运用数学的意识,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
教学准备
教师:
课件、体重秤、小组体重记录表、儿童标准体重对照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课件播放邻居家几个小孩游戏玩耍的画面。
教师:
小胖在游戏活动中总是比别人慢,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对体重进行讨论。
(小胖的体重太重了,动作不灵活,所以比别的小朋友慢。
)
教师:
我们班的同学都对自己的体重有了解吗?
大家想知道自己的体重是胖还是瘦吗?
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的体重是胖还是瘦?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了解一下我们的体重。
(板书课题:
称体重)
二、课堂活动
活动一:
称一称,填一填。
1.称体重的方法。
教师:
你打算怎样了解自己的体重是胖还是瘦?
(先称出我们自己的体重,再和同龄人比较)
教师:
称体重需要什么工具?
你会使用它称体重吗?
(课件介绍指导学生认识体重秤)
让一名学生称出体重,边称边说明称体重的步骤:
站上体重秤——读出体重——记录体重,重点强调读数时要看清楚仪表上的单位,指针所指刻度的读法。
2.分组称体重。
教师:
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体重秤和一张体重记录表,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称出每位同学的体重,称体重前要把谁看重量读数、
谁记录分好工,安排好称的顺序,再开始称体重。
学生分组称体重,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体重记录表展示。
对小组活动表现进行评价,并请一至两个小组展示体重记录表,小组代表介绍本小组的体重记录表。
根据体重记录表说说该小组同学的体重情况,并给出建议。
活动二:
看一看,比一比。
1.独立观察。
课件出示“6—10岁儿童标准体重对照表”。
(或每小组一张纸质表)
教师:
老师这里有一张“6—10岁儿童标准体重对照表”,大家把自己的体重和标准体重对照一下,你的体重符合标准吗?
是胖了还是瘦了?
2.小组讨论。
教师:
把自己体重对照“6—10岁儿童标准体重对照表”的结果,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根据你们小组同学体重是否符合体重标准的情况,给同学提出点建议。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展示。
请一至两个小组的学生交流展示,重点根据对照“6—10岁儿童标准体重对照表”观察的结果,给同学的建议。
(建议:
保持体重、偏瘦的增肥、偏肥的减瘦,保持健康的体重指标)
活动三:
比一比,说一说。
1.独立思考。
教师:
观察自己小组同学的体重记录表,把自己的体重和同学比较一下,或者是比较另外两个同学的体重,你有什么发现?
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合作讨论。
把你自己观察发现和同学说说,提出数学问题,小组内互相交流解决。
3.全班交流。
请一至两个小组交流提出的数学问题和解决情况,师根据交流情况评价引导。
三、课堂小结
这节数学课快要结束了,回顾我们这节课,你们参加了哪些数学学习活动?
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学生自由讨论,说说收获。
四、课后作业
将自己的体重情况和爸爸、妈妈交流,拟定控制体重的计划。
二一位数乘两位数、
三位数的乘法
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能正确笔算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
2.能结合现实情况进行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估算,并解释估算过程。
3.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数学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单元知识清单
1.一位数乘两位数。
2.一位数乘三位数。
单元重点难点
1.一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2.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笔算。
3.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进位和连续进位,一位数乘中间、末尾有0的三位数的笔算。
单元结构图解
第1课时一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不进位)的
口算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探究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培养迁移能力。
3.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理解算理,体验计算方法多样性,并优化算法。
重点难点
重点:
能正确地理解并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能正确地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不进位),理解口算算理。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学生:
练习本、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8页情景图,交流所获得的数学信息。
教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的口算。
(板书:
一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的口算)
二、新知教学
1.一位数乘整十数(教学例1)
(1)观察情景,收集信息。
课件出示例1图片。
教师:
从这幅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信息:
一共有3盒鸡蛋,每盒20个;问题:
一共有多少个鸡蛋)
(2)引导思考,解决问题。
①学生独立解决,再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解法。
②全班集体汇报、交流、说算理。
(3)即时练习,巩固提高。
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题目,同桌交流口算算理。
(4)归纳整理,小结提升。
教师:
计算一位数乘整十数,我们应该怎么算呢?
怎么算比较快呢?
小结:
在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数时,可以把整十数看作几个十,再去乘一位数,积得多少个十,也就是几十;还可以先用一位数乘整十数十位上的数,再在乘得的积的后面添一个0。
2.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教学例2)
(1)观察情景,收集信息。
教师:
请仔细观察,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又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信息:
有两堆小正方体,每堆有13个;问题:
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2)引导思考,解决问题。
①独立解决,再与同桌交流说理,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解法。
②全班集体汇报、交流、说算理。
(3)即时练习,巩固提高。
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题目,同桌交流口算算理。
(4)归纳整理,小结提升。
教师:
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我们应该怎么算呢?
小结:
在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时(不进位),可以把两位数拆分成一个整十和一个一位数,先用一位数乘整十数,再用一位数乘个位上的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也可以先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中个位上的数,乘的积写在个位上,再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中十位上的数,乘的积写在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师版 数学 三年级 上册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