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颗钻石 之一doc.docx
- 文档编号:6875557
- 上传时间:2023-01-12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0.30KB
七颗钻石 之一doc.docx
《七颗钻石 之一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颗钻石 之一doc.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颗钻石之一doc
(七颗钻石)之一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想像和联想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文中人物美好心灵,培养学生积极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
1、学习文中体现爱心。
2、运用想像进行说和写。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想像。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说说你看过童话,从中你得到认识。
(注:
认识可以从童话中人物、童话故事情节、童话中世界、童话语言、童话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说)
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二)检查预习
1、指名给生字注音、指名拼读。
HéBàNTIǎNTUò·MO
干涸绊倒舔净唾沫
2、指名说说文中难懂词语意思。
3、指名朗读课文。
(三)探究课文内容
1、边读文章边填表。
要求: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尽量用简洁语言。
水罐神奇变化人物什么行动后水罐变化作者通过故事歌颂什么
2、全班讨论、交流。
水罐神奇变化人物什么行动后水罐变化作者通过故事歌颂什么
无水爱心
有水小姑娘给母亲找水
端端正正,满满小姑娘想到母亲,舍不得喝水
银水罐小姑娘给小狗喂水
金水罐母亲留水给小姑娘
跳出七颗钻石,涌出一股巨大水流小姑娘让水给过路人
七颗钻石升上天变成大熊星座
3、重点句解读。
①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一次大旱灾:
所有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
“很久很久以前”这是人们讲故事时常用开头。
“所有”和两个“都”说明了旱情之严重,告诉人们:
水,已经成了生存之水,生命之水。
②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大熊星座。
这一句是故事结尾,耐人寻味。
这一结尾表达了作者美好愿望:
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
4、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四)拓展延伸
1、在作者笔下,水罐变得如此神奇,这是随着作者在丰富想像而发生一次又一次变化。
(板书:
想像)文中小姑娘找水时曾累得睡着了,你认为这个充满爱心小姑娘会梦到什么呢?
请你联系上下文,充分发挥想像力。
(难点引导:
可想到美梦,也可想到噩梦。
)
2、我们经常看到街头行乞人,面对他们“可怜相”,也许你曾有过同情他举动。
可是,有人说,那些人很多是为获取钱财而装出来骗子,你帮了他,就是傻瓜,就是受骗上当。
请大家讨论:
我们能不能因为有这种丑恶现象或自己受过骗,就收起了自己爱心,永远拒绝对困难人伸出援助之手呢?
(五)课堂.总结
围绕“爱心”和“想像”做结。
(六)布置作业
1、把小姑娘梦中情景写成一段文字(150字左右)。
2、课外阅读一篇童话作品,要求做好读书笔记。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之一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学目标
1.学习弟弟用实际行动改正缺点精神。
2.读准字音,理解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句子写通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作者运用通顺语句表达内容方法。
2.理解“她是用美好心灵,在做着送给老师礼物哇!
”与“弟弟送给老师算不上什么礼物,其实是最好礼物——一颗真诚心!
”这两句话意思。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二)指名看拼音,读词语,检查自学。
(三)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纠正读音。
“商量”“量”在课文中应读轻声“LIANG”,“粘补”“粘”在课文里应读“ZH1N”。
(四)质疑、设疑、解疑。
1.读题质疑。
(1)谁送给谁新年礼物?
(2)要送一件什么样新年礼物?
(3)为什么要送这样新年礼物?
2.教师引导学生借助课后思考练习设疑,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指名回答问题,解疑。
教师可出示填空练习方法,检查读书情况。
________送给________新年礼物。
弟弟把________做为新年礼物送给老师。
这礼物代表了弟弟送给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借助课后思考练习读懂课文内容。
1.“弟弟”他们小队商量要送给老师什么样礼物?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让学生思考后分点回答。
他们小队经过商量,准备送给老师一件有意义礼物。
怎样有意义呢?
一是要好,比去年好;二是要自己动脑筋做;三是不能花钱买。
(3)“弟弟”要送给老师礼物是什么?
——一个认真书写作业本。
让学生读第5自然段,从文中标画出有关句子。
(4)指名读句子。
“这是我送给老师新年礼物。
”
(5)课堂讨论:
“弟弟”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
学生通过阅读3、4、5自然段,从中理解“弟弟”是在邻居小苇撕破了他作业本,“弟弟”非常生气,“瞪着眼睛”,脸“气得红红”这种情况下,才说出这句话。
联系上文可以看出,这之前,“弟弟”对谁也没有说这件事,因为这是他们小队同学悄悄商量。
从“悄悄”一词可以看出两点:
一是这次行动是有.计划,秘密,事先不宣布,不张扬。
二是想用实际行动给老师一个惊喜。
这次“弟弟”说出实情,可见是气愤极了,同时也可看出“弟弟”对送给老师这件新年礼物非常重视,十分珍惜。
(6)教师可引导学生再读第6、7自然段。
思考:
从什么地方看出弟弟”对这份特殊形式礼物非常珍惜?
边读边标画出有关句子。
(7)指名读句子。
“这一阵子弟弟做作业之前,总是把桌子收拾得干干净净,擦了又擦,做算术总要在草稿纸上演算好了,才誊在作业本上”。
这段话作者从两个方面写出“弟弟”非常认真地做这份特殊“新年礼物”。
一是做前把桌子擦了又擦;二是先在草稿纸上算好才抄在本上。
由此可见“弟弟”是在用实际行动向老师表示,在新一年里,他要克服缺点,争取更大进步。
正因为“弟弟”这样认真,所以他现在作业本“又平整又干净”,字写得“又工整又清秀”,一连几次都得100分。
(8)“弟弟”以前作业什么样?
让学生联系上文,读第2自然段,展开讨论。
“弟弟”原来作业写得“毛毛草草”,错别字多,算术常出错,老师提醒,爸爸教训就是“改不了”。
(9)对比讨论:
“弟弟”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
出示句子让学生选择正确答案:
《语文园地六》课标教材教学设计
江苏建湖周志高
学习目标
①了解一字多义语言现象和几种不同构词形式,并能在平时自觉积累词语。
②背诵古人描写景物诗句,并能在平时读写中应用。
③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感情,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①搜集和整理曾经出游时拍摄过照片,并回忆当时情景。
②小黑板,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①揭示交际话题:
风景优美地方。
同学们,你们去过或最想去哪些风景优美地方?
②大家去过或想去地方真不少!
假如你去过那个地方,你能把观赏到优美色向大家介绍吗?
假如你最想去某个地方,能讲讲想去原因吗?
③可是怎么向大家介绍呢?
学生讨论,教师板书:
结合照片或图片说具体说清楚
语言生动形象
④生生交际。
可以与自己同座交流,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交流。
⑤全班展示交流。
学生自由上台介绍,相互评说。
⑥拓展延伸。
A.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可是由于人们缺乏环保意识,使有些优美风景失去了往日风采,大家想想看,我们怎样使祖国山更青,水更美?
B.学生相互讨论,谈感想,出主意。
教师鼓励学生当环保小卫士。
第二课时习作
①联系口语交际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有声有色地介绍了自己去过地方,真让我们大开眼界。
如果把它写下来,就会让更多人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了!
可是怎么写呢?
我们可以从刚学过几篇课文中学到一些方法。
②教师联系本组课文具体指导。
按顺序──写清楚
《富饶西沙群岛》:
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美丽小兴安岭》:
春—夏—秋—冬
《东方之珠》:
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海洋
画杨桃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事情。
“我”根据自己看到,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
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实事求是;不要随意取笑,要善待他人。
充分运用对比手法(父亲和老师相同教育观点对比,老师和同学不同看法和态度对比,同学们前后不同认识和态度对比),充分对话描写(画杨桃这件事情经过主要在人物对话中展开),是这篇课文写作手法和语言表达上鲜明特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和理解文中“叮嘱、审视、半晌、和颜悦色、教诲”等词语。
2.能读通读顺课文,有感情地角色朗读文中人物对话。
3.能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初步读懂课文所蕴涵无论做什么事情或看什么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都要懂得善待他人道理。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初步读懂课文所蕴涵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上课前在黑板左侧板书:
叮嘱、审视、半晌、和颜悦色、教诲;在黑板右侧板书课文最后一段话。
)
一、谈话激趣,揭题启读
师:
你们喜欢画画吗?
平常画画时候,老师一般会怎么要求你们啊?
(指名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讲就是画画事情。
请大家看老师板书课题:
11、画杨桃。
(学生齐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通读全文,感知内容
1.师:
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文,带着刚才提出问题:
画杨桃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教师走到学生当中,个别指导,了解学情,捕捉三位读书典型:
读得最有表情一位,读书时习惯最好、姿势最正确一位,最后读完一位。
(师:
刚才教室里书声朗朗,老师听得都陶醉了!
现在,老师要请三个同学站起来。
第一位──你叫什么名字?
知道老师为什么叫他(她)站起来吗?
因为他(她)刚才读得最投入,表情都读出来了!
第二位──你叫什么名字?
知道老师为什么叫他(她)站起来吗?
因为他(她)刚才读书时姿势最端正,习惯很好!
第三位──你叫什么名字?
知道老师为什么叫他(她)站起来吗?
因为大家都读完了,他(她)还在读。
读书速度有快有慢很正常,但通常情况下,别人都读完了,没读完同学也会跟着停下不读。
他(她)不是这样。
这是很认真,很实事求是一种学习态度,老师很欣赏!
)
2.师:
在课堂上,能够站起来,是一件很光荣事情!
现在看到黑板左边老师板书这几个生字新词,谁能站起来,走上讲台,当当老师领着大家读?
指名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教师随机指导读准“叮”“审”“晌”等字音。
3.师:
现在请大家拿起笔,给课文标小节号,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19)快速浏览一下课文,找一找,课文从第几小节到第几小节,直接讲了画杨桃这件事情经过。
(2—18)那么剩下开头和结尾两个小节各写了什么,和画杨桃这件事情有什么关系呢?
三、深入研读,体悟事理
1.指名读抄写在黑板上课文最后一段话。
师:
有没有读不明白地方?
学生可能提出问题和教师处理引导:
A.“教诲”是什么意思?
师:
能不能把这个词语换成别什么词语?
(教育、教导)“教诲”就是“教育、教导”意思,“诲”这个字意思和“教”意思是一样,都是“教育、教导”意思。
B.“一生受用”是什么意思?
师:
我们先看看这句话中“他们”指谁?
(老师、父亲)“他们教诲使我一生受用”是什么意思,谁理解了吗?
(他们教导对我一生都有作用,都有好处)
师:
这段话没有直接写画杨桃这件事情,却是作者对这件事情一个评论,点明了这件事情对我产生深刻影响。
我们学习课文,就善于要抓住这样带有评论和总结性关键语段去进一步阅读和思考。
2.师:
父亲是对我教诲是什么?
课文哪里写了?
(第一自然段)谁愿意站起来,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指名朗读)他(她)读得怎样?
大家注意到没有,作者写父亲对我说那些话时候,用了一个什么词语?
(叮嘱)是啊,不是一般地说说,而是“叮嘱”。
谁再来读一读,读出“叮嘱”语气来。
(指名读,从读语气上作评价;师范读这一句,然后全体齐读。
)现在,大家读明白了“叮嘱”这个词语意思了吗?
(再三嘱咐,再三交代别人应该怎么做)父亲叮嘱我什么呢,能概括地讲吗?
(指名说,板书:
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3.师:
第一自然段也没有直接写画杨桃这件事情,但通过这段话,却引出了画杨桃这件事情。
结尾一段说“这位老师讲话同我父亲讲是那么相似”,这里“老师讲话”(在黑板上“老师讲话”下面划横线)具体指是什么话呢?
让我们进一步走进画杨桃这件事情过程中去发现吧。
师:
作者在记叙画杨桃这件事情时候,大家发现没有,语言表达上有个很明显特点是什么?
(以写人物对话为主)谁和谁对话?
(老师和同学)。
现在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2—18自然段),老师读叙述性话,女同学读老师说话,男同学读同学们说话。
看大家能不能分清楚。
分角色朗读。
师:
刚才朗读,我们把文中对话角色弄清楚了。
谁能用简洁话说一说,画杨桃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引导学生概述:
“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同学们开始都笑了。
老师让同学们轮流坐到我座位上看,大家发现杨桃原来是像五角星。
老师教育我们不要忙着笑别人,先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看到是什么就应该画成什么样。
)
进一步点拨引导,加深理解体会:
师:
“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
能不能从文中找到原因?
(因为“我”坐在前排靠边地方,看到杨桃像个五角星。
“我”按照父亲叮嘱,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
师: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觉得画得很准确。
“我”把作业交上去时候,会是怎样心情?
(自信、愉快、希望得到表扬)
师:
可是结果呢?
(同学们都哈哈大笑)同学们笑什么?
为什么笑?
(因为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同学们认为我画错了,画走了样。
)
师:
同学们这样笑“我”,如果是你,会有怎样感受?
(难过、伤心、气愤……)
师:
同学们都哈哈大笑时候,有一个人没有笑,是谁?
(老师)是啊,老师不但没有笑,而且做出了一个同学们都没有想到举动,是什么?
(老师走到“我”座位上去“审视“审视”是什么意思?
(很认真地看,很专心地观察)谁来学学老师样子“审视”一下,很遗憾没有杨桃,就“审视”老师手中这本书(老师持书站立于讲台上,指名1—2位同学到前排靠边位置上“审视”)。
师:
经过一番审视,老师又露出了一个同学们意想不到表情,是怎样表情?
找到这句话了吗?
(指名读)。
同学们都笑了,老师为什么这么严肃呢?
(因为老师发现“我”画得对,画得准确,同学们取笑“我”是不应该。
)
师:
“半晌,他又问道:
‘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
'”同学们怎么回答?
(“好──笑!
”)你注意到课文写同学们这个回答时候用了什么标点符号?
(一个破折号和一个感叹号)怎么读好这两个标点符号呢?
(师生一对一角色对话练习朗读。
随机引导认识破折号用法:
表示声音拖长,同学们拖着声音笑“我”。
)
师: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句话中有个词语──“半晌”,是什么意思?
(好一会儿)老师好一会儿都怎么样?
(神情严肃,没有说话)那这“半晌”老师可能在想什么呢?
联系下文思考思考。
(老师在想,怎么让同学们知道“我”并没有画走样,不应该取笑“我”。
)
师:
于是,老师又做出了第二同学们意想不到举动,是什么?
(请笑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座位上去看杨桃)结果这几个同学看明白了什么?
(杨桃真像五角星,“我”没有画错,他们取笑“我”是不应该)这个时候,这些同学心里会觉得怎样?
(不好意思,很难为情)我们分角色来体会一下文中对话。
我是老师,谁愿意做同学?
师生一对一角色朗读体会对话。
师: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
”生:
“不……像。
”师:
那么,像什么呢?
生:
“像……五……五角星。
”(随机引导体会省略号用法。
)
师:
一般来说,这个时候,这位老师可以严厉地批评取笑别人那几位同学了,可是,老师又显露出了第二个同学们意想不到神情,是怎样神情?
(和颜悦色)“和颜悦色”是怎样神情?
谁能学一学这样神情?
(指名学)谁能“和颜悦色”地来读一读老师说那番话?
(指名读,关注读时是不是带着“和颜悦色”表情)。
师:
现在,请大家看到黑板,你知道课文最后这段话中“老师话”具体是指哪些话了吗?
(指最后“和颜悦色”地说这些话)
师:
对,就是这番话。
现在,我就是那位老师,那么你们是谁呢?
(同学们)对,你就是文中同学们,你可以把自己当成文中“我”,也可以把自己当成文中曾经笑“我”同学,我现在要和颜悦色地对你们说一番话,你们认真听,认真想。
等下听完了,如果你能不由自主地站起来有话要对老师说,就说明你善于倾听,善于思考,善于领悟。
教师角色背读,学生倾听。
听后组织引导学生进入文中同学角色,交流体会。
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明白文中这位教师所教育道理,体会文中这位教师善待学生品质。
师:
老师这番话,仅仅是告诉同学们应该怎样画画吗?
你觉得还暗暗地在告诉同学们什么?
(讨论,交流,明确:
不只是在教同学们怎么画画,更是在教同学们也包括我们在内怎样做人,怎样为人处事。
随机板书:
实事求是、善待他人)
师:
是啊,作者深深地明白了这一点。
请大家再一起读课文最后一段话吧!
(学生齐读)也希望这位父亲和这位老师教诲,能使我们一生受用!
画杨桃教学设计
(二)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教育。
2.通过理解老师说一段话中句与句联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用“严肃”、“熟悉”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道理。
2.理解老师说一段话中句与句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学准备:
杨桃实物或模型与挂图,投影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课前预习:
1.根据课题,初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当你们看到29课《画杨桃》这个题目时,会产生什么想法呢?
课文是写谁画杨桃?
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画?
怎样画?
画得像不像?
2.划出文中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记忆。
3.熟读课文,解疑设疑。
这篇课文作者就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不仅没有受到批评,反而得到了肯定,这是为什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杨桃实物或挂图,引导学生描述,并加深对杨桃认识。
2.联系预习中问题,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知道文章写是一件什么事。
1.默读思考讨论:
“我”(作者)照实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可笑吗?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辨析“我”、“同学们”及“老师”说话时不同语气、语调,并注意生字发音。
3.齐读课文。
4.思考(也可同桌讨论):
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写是“我”小学四年级一次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事情)
5.以问促读,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哪些段落是写在一次图画课上发生这件事?
(从第2自然段到倒数第2自然段)(这是文章描写最细致部分,即文章重点部分)
(2)开头第1自然段,写是什么?
(讲父亲怎样教“我”学画。
)(这是文章第1部分)
(3)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什么?
(讲父亲和老师话使“我”一生受用。
)(这是文章第3部分。
)
小结:
通过上面阅读和练习,我们清楚地知道这篇文章由三部分构成,且属“总——分——总”式结构。
第2部分是全文重点。
三、细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解词,(也可根据预习情况,对生字词做一强化)。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叮嘱:
再三提醒、嘱咐意思。
想当然:
指不顾实际情况,只根据自己脑子里印象下判断。
走了样:
失去原来样子。
画走了样:
画和本来样子不同。
小结:
从这一段可以了解到,作者最初做画严谨态度是父亲严格要求,多次教诲结果。
2.分角色读读课文第2部分。
(1)选择一名学生读旁白,另外一名学生读同学甲,一名学生读同学乙,其余学生读“大家”话,教师读“老师”话。
(2)教师将这部分出现生字板书在黑板上,并指名读一读它们所在句子,达到正音、解义目。
“审”(SH7N)“晌”(SH3NG):
翘舌音。
“肃”(S)):
平舌音。
笔顺:
(共8笔)
熟悉(X9):
知道得很清楚。
哈(H1):
拟声词。
本课指放声大笑时发出声音。
3.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诲”:
四声(HU@),字义是教导、诱导。
受用:
得到益处。
一生受用:
就是对自己一辈子都有帮助、都有好处。
4.抽读生字新词卡片,识记生字。
5.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词义,进一步熟悉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细读了课文,理清了文章脉络,学习了生字新词;这节课我们要通过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弄懂为什么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后没受到老师批评,反而受到了肯定;老师话与父亲话有哪些相似之处。
他们话为什么能使作者终生受益呢?
(也可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让学生自己把在预习中不懂问题提出来。
)
二、讲读课文。
1.从课文第3部分入手,达到牵动全文之目。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理解“受用”是什么意思,“一生受用”呢?
(2)从“一生受用”这个词中,我们能不能估计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大约是什么年龄?
(大约年事已高,也就是人到老年。
)(从“使一生受用”这个词还可以看出,本文是用回忆手法,写了发生在小学四年级一节美术课上一件事。
)
①能使作者“一生受用”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
是谁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
(是“老师”和父亲话。
)他们讲内容一样吗?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从“是那么相似”这个词中看出。
他们讲内容一样。
)相似是相像或相同,前面修辞词“那么”怎样理解?
(特别、十分)
②请同学们找出父亲与老师话轻声读一读。
自己体会一下相同点是什么。
2.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父亲话(出示写有父亲话投影片或小黑板)。
(2)出示投影,齐读并思考:
父亲话有几层意思?
(两层。
)
每一层各说是什么意思?
(第一层是说应该怎样做,即要认认真真地去观察所要画一件东西,画时要按观察到样子老老实实地去画;第二层意思是说不要怎样做。
即不要不顾看到实际情况,只根据自己脑子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七颗钻石 之一doc 钻石 之一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