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前梳理10《梁书》选篇.docx
- 文档编号:6868632
- 上传时间:2023-01-11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42.12KB
R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前梳理10《梁书》选篇.docx
《R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前梳理10《梁书》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R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前梳理10《梁书》选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R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前梳理10《梁书》选篇
《梁书》选篇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吉翂,字彦霄,冯翊莲勺人也。
世居襄阳。
翂幼有孝性。
年十一,遭所生母忧,水浆不入口,殆将灭性,亲党异之。
天监初,父为吴兴原乡令,为奸吏所诬,逮诣廷尉。
翂年十五,号泣衢路,祈请公卿,行人见者,皆为陨涕。
其父理虽清白,耻为吏讯,乃虚自引咎,罪当大辟。
翂乃挝登闻鼓,乞代父命。
高祖异之,敕廷尉卿蔡法度曰:
“吉翂请死赎父,义诚可嘉;但其幼童,未必自能造意。
卿可严加胁诱,取其款实。
”法度受敕还寺,盛陈徽纆,备列官司,厉色问翂曰:
“尔求代父死,敕已相许,便应伏法。
然刀锯至剧,审能死不?
且尔童孺,志不及此,必为人所教。
姓名是谁,可具列答。
若有悔异,亦相听许。
”翂对曰:
“囚虽蒙弱,岂不知死可畏惮?
顾诸弟稚藐,唯囚为长,不忍见父极刑,自延视息。
所以内断胸臆,上干万乘。
今欲殉身不测,委骨泉壤,此非细故,奈何受人教邪!
明诏听代,不异登仙,岂有回贰!
”法度知翂至心有在,不可屈挠,乃更和颜诱语之曰:
“主上知尊侯无罪行当释亮观君神仪明秀足称佳童今若转辞幸父子同济奚以此妙年苦求汤镬?
”翂对曰:
“凡鲲鲕蝼蚁,尚惜其生;况在人斯,岂愿齑粉?
但囚父挂深劾,必正刑书,故思殒仆,冀延父命。
今瞑目引领,以听大戮,情殚意极,无言复对。
”翂初见囚,狱掾依法备加桎梏;法度矜之,命脱其二械,更令著一小者。
翂弗听,曰:
“翂求代父死,死罪之囚,唯宜增益,岂可减乎?
”竟不脱械。
法度具以奏闻,高祖乃宥其父。
丹阳尹王志求其在廷尉故事,并请乡居,欲于岁首,举充纯孝之选。
翂曰:
“异哉王尹,何量翂之薄乎!
夫父辱子死,斯道固然。
若翂有靦面目,当其此举,则是因父买名,一何甚辱!
”拒之而止。
年十七,应辟为本州主簿。
出监万年县,摄官期月,风化大行。
自雍还至郢,湘州刺史柳悦复召为主簿。
后乡人裴俭、丹阳尹丞臧盾、扬州中正张仄连名荐翂,以为孝行纯至,明通《易》、《老》。
敕付太常旌举。
初,翂以父陷罪,因成悸疾,后因发而卒。
(选自《梁书》卷四十七)
1.文中框起来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主上知尊侯无罪行/当释亮/观君神仪明秀足称/佳童今若转辞/幸父子同济/奚以此妙年苦/求汤镬
B.主上知尊侯无罪/行当释亮/观君神仪明秀/足称佳童/今若转辞/幸父子同济/奚以此妙年/苦求汤镬
C.主上知尊侯/无罪行当释亮/观君神仪/明秀足称佳童/今若转辞/幸父子同济/奚以此妙年/苦求汤镬
D.主上知尊侯无罪/行当释亮/观君神仪/明秀足称佳童/今若转辞幸父子/同济奚/以此妙年苦/求汤镬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的是( )
A.遭母忧,即丁母忧,指遭逢母亲的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
古人常把亲人去世之后极尽哀伤看做是其人的至诚孝心来赞扬。
B.登闻鼓,是悬挂在朝堂外的一面大鼓。
“挝登闻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直诉方式之一。
冤屈的百姓在衙门口击鼓鸣冤时所击的大鼓就是登闻鼓。
C.桎梏,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刑具,在手上的戴的为梏,在脚上戴的为桎。
古代的刑具与刑罚同时产生,并随着刑罚的变化而变化。
D.辟,也称征辟,指古代自上而下授予官职的方式,专门由帝王征召来授予官职。
被征召的人往往是比较有威望的人。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吉翂自小就非常孝顺父母。
在他父亲因遭诬陷入狱后,他到大路上哭号喊冤,请求高官救父,其情其景,令过路之人纷纷落泪。
B.为救父命,他冒死到京城击鼓鸣冤,感动了皇帝,皇帝下令让蔡法度重审其父冤案。
C.蔡法度为弄清“乞代父命”的真相,对吉翂先是威胁,后是诱哄,但吉翂不为所动。
D.吉翂虽知生命的宝贵,但为了换回父亲的生命,视死如归;回答蔡法度问话,不卑不亢,据理力争,此事被上奏到朝廷,其父遂被赦免。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父理虽清白,耻为吏讯,乃虚自引咎,罪当大辟。
(2)且尔童孺,志不及此,必为人所教。
姓名是谁,可具列答。
答案:
1.B;2.D;3.B;4.
(1)吉翂父亲从道理上虽是清白的,但耻于遭狱吏审讯,于是自己便凭空承担了罪过,按交待的罪应处死刑。
(2)况且你是个孩子,不会想出这个主意,一定是被人指使的。
那人姓什么叫什么,你要一一如实回答。
解析:
2.“专门由帝王征召来授予官职”错,征辟制是帝王征召或地方州郡征召。
4.文言文参考译文
吉翂字彦霄,冯翊郡莲勺县人,世代居住在襄阳。
翂从小孝顺父母。
十一岁时,母亲去世,他悲伤地连一口水也不喝,几乎饿坏了。
亲朋邻里对此都很惊异。
天监(梁武帝年号)年初,翂父任吴兴郡原乡县令,遭到奸吏诬陷,被逮捕押到京城大狱。
翂时年15岁,听到消息后,他到大路上号哭,哀请过往的高官帮忙救他的父亲,直感动得行人纷纷落泪。
吉翂父亲从道理上虽是清白的,但耻于遭狱吏审讯,于是自己便凭空承担了罪过,按交待的罪应处死刑。
翂闻讯后就去击鼓惊动朝廷,翂请求以死换回父亲的活命。
梁武帝感到非常惊奇,给司法官蔡法度下令说:
“吉翂请求以死偿父命,孝义实在可嘉;只是他还是个孩子,所以他未必能想出这个主意,你可以严加威胁和诱哄,审得实情。
”蔡法度接受任务回到衙署,在公堂上摆满绳索刑且具,厉声问翂说:
“你替父去死,皇上已经允许,接下去就应该处死;但刀锯无情,你真的想死吗?
况且你是个孩子,不会想出这个主意,一定是被人指使的。
那人姓什么叫什么,你要一一如实回答。
假如你有反悔,我也答应你。
”吉翂回答说:
“我虽蒙昧智弱,但怎么会不知道死的可怕呢?
只是弟弟们都还年幼,唯有我年龄稍大,不忍心看着父亲被处死,而自己延缓着苟活下去,这就是我独立拿主意,求请皇帝的理由。
如今我要为救回父亲而不惜一死,让尸骨葬在九泉之下,这不是小事,怎么会受人指使呢?
皇帝恩准我替父去死,这对我好比登天成仙一样,怎么会反悔呢?
蔡法度知翂已经铁心,威胁无用,就转而诱哄,对他说:
“皇上知令尊无罪,马上就要释放并谅解他,我看你神采仪表都很出众,称得上是个好孩子,现在假如回心转意,那么你们父子可双双活命。
为何以此美妙年华,却苦苦要求去死呢?
”翂回答说:
“所有大鱼小鱼蝼蛄蚂蚁,尚且受惜自己的生命,何况人呢?
怎么愿被碾成粉末,只是我父亲深遭告发,定会按刑律处死。
所以想用个人的死,希望延缓父亲的性命。
如今我合上眼睛,伸长脖,来听凭处死现情恩已尽,别无他想,再无一言可答,吉翂刚被关押时,狱吏依法将很重的脚镣手铐都给他戴上,蔡法度可怜他年幼,命人将他的脚镣手铐摘去。
另让人给他换一副小的,吉翂说:
“我请求替父先死,身为一句死囚,只应该增加刑具,怎么能减少呢?
”始终不肯减去身上的刑具。
蔡法度把这一情况全部上奏,梁武帝于是下令释放了吉翂的父亲。
丹阳尹王志访求吉翂在廷尉的全部过程,并且请吉翂在丹阳住下,想在第二年年初,作为孝道笃厚的优秀人物向朝廷举荐。
吉翂说:
“王尹可真怪啊,怎么把我吉翂估计得这么浅薄啊!
父亲受辱,儿子就该去死,道义本应如此;假如我厚着面孔,不知羞愧,去接受王尹的举荐,那就是借着父亲博取名声,这耻辱是多大啊。
”吉翂拒绝了王志的要求。
吉翂十七岁时,应征召为本州主簿。
出监万年县,代理县令一年,教化感动百姓,仁义之风盛行。
吉翂回到郢地,湘州刺史柳悦又召为主簿。
后来吉翂同乡人裴俭、丹阳尹丞臧盾、扬州中正张仄连名举荐吉翂,认为他孝行笃厚真诚,精通《易》、《老子》。
皇上下令太常表彰举荐。
当初,吉翂因父亲被诬为有罪,因而患下心悸病,后来因心悸病发作而去世。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珽,字公度,陇西敦煌人。
珽聪悟,有才学,尤工词赋。
年二十四登进士第,解褐授校书郎,拜监察御史,俄丁内艰。
先是,父旅殡在远。
家贫无以襄事,与弟琪当腊雪以单縗扶杖,衔哀告人,由是两克迁祔。
而珽日不过一食,恒羸卧丧庐中不能兴。
大为时贤所叹。
忧阕,再征为御史,以瘠不起,逾时乃就。
天复中,淮寇大举围夏口,逼巴陵,太祖患之,飞命成汭率水军十万援于鄂。
珽入言曰:
“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缓急不可动吴人剽轻若为所绊将有后虑不如遣骁将屯巴陵一月不与战则吴寇粮绝而鄂州围解矣。
”汭性刚决,不听。
淮人果乘风纵火,舟尽焚,兵尽溺,汭亦自沈于江,一如所料。
又明年,太祖为元帅,以襄阳贰于己,率兵击破之,署珽为天平军掌书记。
沧州节度使刘守文拒命,太祖引兵十余万围之,乃召珽草檄。
珽笔不停缀,登时而成,大为太祖嗟赏。
受禅之岁,宰臣除为考功员外郎、知制诰。
寻以本官监曹州事。
曹去京数舍,吏民豪猾,前后十余政,未有善罢者。
珽在任期岁,众庶以宁。
入为兵部郎中、崇政院学士。
未几,以许帅冯行袭疾甚,出为许州留后。
先是,行袭有牙兵二千,皆蔡人也,太祖深以为忧,乃遣珽驰往,以伺察之。
珽至传舍,召将吏亲加抚慰。
行袭欲使人代受诏,珽曰:
“东首加朝服,礼也。
”乃于卧内宣诏,令善自补养,苟有不讳,子孙俱保后福。
行袭泣谢,遂解二印以授珽,代掌军府事。
及庶人友珪篡位,除右散骑常侍,充侍讲学士。
内讨之日,军士大扰,珽其夕为乱兵所伤,卒于洛阳。
珽性孝友,与弟琪有敦睦之爱,为搢绅所称。
(节选自《旧五代史·梁书·列传十四》,有删节)
1.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缓急不可动/吴人剽轻/若为所绊/将有后虑/不如遣骁将屯巴陵一月/不与战则吴寇粮绝/而鄂州围解矣
B.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缓急/不可动/吴人剽轻/若为所绊/将有后虑/不如遣骁将屯巴陵一月/不与战/则吴寇粮绝/而鄂州围解矣
C.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缓急/不可动/吴人剽轻/若为所绊/将有后虑/不如遣骁将屯巴陵/一月不与战/则吴寇粮绝/而鄂州围解矣
D.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缓急不可动/吴人剽轻/若为所绊/将有后虑/不如遣骁将屯巴陵/一月不与战/则吴寇粮绝/而鄂州围解矣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父母死后,子女须守丧三年,任官者须离职,称“丁忧”,也称“丁艰”,这里的“丁内艰”指遭遇父丧。
B.受禅是指王朝代换,新王朝的皇帝接受禅让的帝位,源于上古时的禅让制,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常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
C.不讳是死亡的委婉表达,古人对不同的人的死有不同的委婉表达,如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士死曰“不禄”等。
D.绅是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围于腰际的大带,搢绅就是指把笏板插在腰间,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引申指士大夫。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珽聪明有才学。
二十四岁就进士及第,他工于辞赋,在太祖征讨刘守文时应召起草檄文,挥笔立就,深得太祖赏识。
B.李珽为人孝顺。
先前去世的父亲的灵柩安放于外地,因家贫,他和弟弟李琪一起冒着风雪四处求人,最终让父母合葬。
C.李珽治民有方。
他在曹州任职时,不到一年时间,就让老百姓过上安宁的生活,这是之前十几任官员都未曾做到的。
D.李珽见识过人,有谋略。
征讨淮寇时准确判断局势;太祖让他出任许州留后,他亲近安抚将吏,并解除了冯行袭的后顾之忧。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而珽日不过一食,恒羸卧丧庐中不能兴。
大为时贤所叹。
②以襄阳贰于己,率兵击破之,署珽为天平军掌书记。
答案:
1.D;2.A;3.C;4.①而李珽每天不超过一顿饭,常虚弱地躺在丧舍中不能起身。
深受当时有才德的人赞叹。
②(梁太祖)因襄阳对自己有二心,率兵攻破襄阳,让李珽暂时担任天平军掌书记。
解析:
2.“丁内艰”指母丧,即母亲去世。
3.“期岁”,指满一年,而非选项中所说“不到一年时间”。
4.参考译文:
李珽,字公度,陇西敦煌人。
李珽聪明颖悟,有才学,尤其擅长词赋。
二十四岁考中进士,初次做官授任校书郎,授官为监察御史。
不久为母亲守丧。
这之前,父亲的灵枢远在外地,家中贫困无法办成丧事,他和弟弟李琪冒着腊月的风雪,身穿粗麻丧服,手拿丧棒,含哀求人,因此双亲得以迁到一起合葬。
而李珽每天不超过一顿饭,常虚弱地躺在丧舍中不能起身。
深受当时有才德的人赞叹。
服完丧,再次诏任御史,因瘦弱不能赴任,过了一段时间才就职。
天复年间,淮寇大举包围夏口,逼近巴陵,梁太祖担忧,急命成汭率水军十万人到鄂州援救。
李珽进言说:
“如今成船载一千名甲兵,就要载一倍的粮食,有紧急情况不能行动。
吴人剽悍轻捷,如果被他们牵制,会有后患。
不如派骁将屯住巴陵,一个月不和他们交战,那么吴寇就会断粮,而鄂州就解围了。
”成汭性格刚强独断,不采纳。
淮人果然乘风放火,船全部被烧毁,士兵全部落水淹死,完全如李珽所料。
第二年,梁太祖任元帅,因襄阳对自己有二心,率兵攻破襄阳,让李珽暂时担任天平军掌书记。
沧州节度使刘守文违抗命令,梁太祖率兵十多万人包围他,于是召李珽起草声讨书,李珽(马上到外面)手不停笔,立刻写成,大为梁太祖赞赏。
梁太祖登第那年,宰臣授任他为考功员外郎、知制诰,李珽(多次上书坚决推辞)不久以原官监管曹州事务。
曹州距离京城不远,官吏百姓强横狡猾,前后十多人在这里做官,没有能善始善终的。
李珽在任一年,百姓就得以安宁的生活。
入朝任兵部郎中、崇政院学士。
不久,因冯行袭病重,出任许州留后。
这之前,冯行袭有牙兵二千人,都是蔡州人,梁太祖深为忧虑,于是派李珽飞驰赶去,以便窥视他们的动静。
李珽到达客舍后,召见将吏亲自加以抚慰。
冯行袭想派人代他接受诏书,李珽说:
“头向东身穿朝服,是礼仪。
”于是在冯行袭卧室内宣读诏书,令他自己好好补养,如有不测,子孙都享后福。
冯行袭哭泣着告谢,于是解下二印交给李珽,让他代管军府之事。
到庶人朱友珪篡位时,李珽授任右散骑常侍,并担任侍讲学士。
讨伐朱友珪那天,军士大乱,李珽这天晚上被乱兵杀伤,死在洛阳。
李珽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和弟弟李琪和睦相爱,受到士大夫称赞。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僧孺字僧孺,东海郯人。
僧孺年五岁,读《孝经》,问授者此书所载述曰论忠孝二事僧孺曰若尔常愿读之六岁能属文既长好学家贫常佣书以养母所写既毕讽诵亦通仕齐,起家王国左常侍、太学博士。
尚书仆射王晏深相赏好。
晏为丹阳尹,召补郡功曹,使僧孺撰《东宫新记》。
迁大司马豫章王行参军,又兼太学博士。
司徒竞陵王子良开西邸招文学,僧孺亦游焉。
文惠太子闻其名,召入东宫,直崇明殿。
初,僧孺与乐安任昉遇竞陵王西邸,以文学友会,及是将之县,昉赠诗,其略曰:
“惟子见知,惟余知子。
观行视言,要终犹始。
敬之重之,如兰如芷。
”其为士友推重如此。
天监初,除临川王后军记室参军,待诏文德省。
寻出为南海太守。
郡常有高凉生口及海舶每岁数至,外国贾人以通货易,旧时州郡以半价就市,又买而即卖,其利数倍,历政以为常。
僧孺乃叹曰:
“昔人为蜀部长史,终身无蜀物,吾欲遗子孙者,不在越装。
”并无所取。
视事期月,有诏征还,郡民道俗六百人诣阙请留,不许。
既至。
拜中书郎、领著作。
俄除游击将军。
兼御史中丞。
僧孺幼贫,其母鬻纱布以自业,尝携僧孺至市,道遇中丞卤簿,驱迫沟中。
及是拜日,引驺清道,悲感不自胜。
寻以公事降为云骑将军,兼职如故,顷之即真。
是时高祖制《春景明志诗》五百字,敕在朝之人沈约已下同作,高祖以僧孺诗为工。
王典签汤道愍昵于王,用事府内,僧孺每裁抑之。
道愍遂谤讼僧孺,逮诣南司。
久之,起为安西安成王参军。
普通三年,卒。
时年五十八。
(选自《梁书·卷三十三·列传第二十七》)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问授者此书/所载述曰/论忠孝二事/僧孺曰/若尔/常愿读之/六岁能属文/既长好学/家贫常/佣书以养母/所写既毕/讽诵亦通/
B.问授者此书所载述/曰/论忠孝二事/僧孺曰/若尔/常愿读之/六岁能属文/既长好学/家贫/常佣书以养母/所写既毕/讽诵亦通/
C.问授者此书/所载述曰/论忠孝二事/僧孺曰/若尔常/愿读之/六岁能属文/既长好学/家贫/常佣书以养母/所写既毕/讽诵亦通/
D.问授者此书所载述/曰/论忠孝二事/僧孺曰/若尔常/愿读之/六岁能属文/既长好学/家贫常/佣书以养母/所写既毕/讽诵亦通/
2.下列对文中加粗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为儒家十三经之一。
B.文学,文献经典,泛指文才或文艺作品;文中特指诗歌、散文、戏剧和小说。
C.博士,古时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后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敕,告诫的意思,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文中特指帝王的诏令、命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僧孺幼年家贫,生活非常艰难。
在王僧孺幼年时,母亲以卖纱布维持生活,她曾带僧孺到市上去,路遇官员出行前导的仪仗队,被驱赶到沟中。
B.王僧孺品学兼备,深为友人看重。
他与任昉在竟陵王西邸相遇,两人志同道合,王僧孺要到县里任职,任昉就赠诗给他,赞美他像兰草、如白芷。
C.王僧孺为官清廉,从不贪婪财物。
他任南海太守时,发现前任官员借当地贸易之机谋求利益,感慨万端,但他仍然坚守如初,不为后代聚敛财富。
D.王僧孺才华出众,尤其善于作诗。
有一次,高祖写了五百字的《春景明志诗》,让在朝的官员都和韵同作,结果高祖认为僧孺作的诗超出了沈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诏征还,郡民道俗六百人诣阙请留,不许。
②王典签汤道愍昵于王,用事府内,僧孺每裁抑之。
答案:
1.B;2.B;3.D;4.①皇帝下诏令让他回京,郡中道俗六百人到朝廷请求把王僧孺留下,皇帝没有允许。
②王国典签官汤道愍被王亲近(受到南康王的宠幸),在府内执掌大权,王僧孺总是制裁抑制(经常遏止)他。
解析:
2.文学,指诗文,文学之士。
3.“让朝廷官员都和韵同作”扩大了范围。
原文是“在朝之人沈约已下同作”;“高祖认为僧孺作的超出了沈约”文中无据。
4.【参考译文】
王僧孺五岁那年开始学习《孝经》,他问老师《孝经》这本书里讲的是什么内容,老师告诉他:
“主要是论述忠义与孝道两件事。
”王僧孺便说:
“如果是这样,我愿意经常读这本书。
”六岁时就会写文章,长大后特别勤奋好学。
家里很贫穷,时常受人雇佣抄书养活母亲,每次抄完书后,抄写完也就能够背诵出来了。
在齐朝做官,从家中被征召出来任王国左常侍、太学博士。
尚书仆射王晏相欣赏喜欢他。
王晏担任丹阳县令后,征召王僧孺补郡功曹,让他撰写《东宫新记》。
迁大司马豫章王的行参军,又兼任太学博士。
司徒竟陵王萧子良开设西邸招收文学之士,王僧孺也在其中。
文惠太子听说他的名声后,召进东宫,让他在崇明殿值班。
起初王僧孺同任日方在竟陵王的西邸相遇,以文学会友,至此将要赴任钱塘县令,任日方赠诗一首,大意是说:
“只有你认识我,只有我理解你。
观察行动比照其人言谈,要慎终如始。
尊敬您,尊重您,您像兰草、像白芷。
他为文士朋友所推崇到这种程度。
天监初年,任临川王后军记室参军,在文德省听候召令。
不久出任南海郡太守。
郡里每年都有高凉国的人和海船多次到来,外国商人在这里进行商品贸易,过去州郡官员用半价买下货物随即转手卖出,赚取几倍的利钱,以前历任官员都这样做,并习以为常。
王僧孺便感叹地说:
“过去有人在蜀郡当官,全身上下不用蜀国产的物品,我想留给子孙的也不是越族的衣装。
”不要任何东西。
做郡守一年,皇帝下诏令让他回京,郡中道俗六百人到朝廷请求把王僧孺留下,皇帝没有允许。
回到京城后,任中书郎,领著作。
不久任游击将军,兼任御史中丞。
王僧孺年幼时家里贫穷,他的母亲借卖纱布为业,有一次带王僧孺去集市,路上正遇上中丞的仪仗队,被驱赶到路旁的水沟里。
到拜授御史中丞的那一天,仪仗队在前面清路,王僧孺情不自禁的悲感交集。
后因公事降任云骑将军,兼职不变,不久正式授任御史中丞。
当时高祖写了一首《春景明志诗》共五百字,下诏让在朝沈约等人都写一首。
高祖认为王僧孺的诗最工整。
王国典签官汤道愍被王亲近(受到南康王的宠幸),在府内执掌大权,王僧孺总是制裁抑制他,汤道愍便谤讼王僧孺,将他逮捕送到御史台。
很久没有被起用,过了很久,任命为安西安成王参军。
普通三年(522)去世,终年五十八岁。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傅昭,字茂远,北地灵州人。
父淡,善《三礼》,知名宋世,事宋竟陵王刘诞,诞反,淡坐诛。
昭六岁而孤,十一,随外祖于朱雀航卖历日。
为雍州刺史袁顗客,顗尝来昭所,昭读书自若,神色不改。
顗叹曰:
“此儿神情不凡,必成佳器。
”司徒建安王休仁闻而悦之,因欲致昭。
昭以宋氏多故,遂不往。
太原王延秀荐昭于丹阳尹袁粲,深见礼,辟为郡主簿,使诸子从昭受学。
会明帝崩,粲造哀策文,乃引昭定其所制。
每经昭户,辄叹曰:
“经其户寂若无人,披其帷,其人斯在,岂非名贤?
”寻为总明学士、奉朝请。
永明初,以昭为南郡王侍读。
王嗣帝位,故时臣隶争求权宠,唯昭及南阳宗夬保身守正,无所参入,竟不罹其祸。
明帝践阼,引昭为中书通事舍人。
时居此职者,皆权倾天下,昭独廉静,无所干豫,器服率陋,身安粗粝。
常插烛板床,明帝闻之,赐漆合烛盘,敕曰:
“卿有古人之风,故赐卿古人之物。
”天监十一年,出为信武将军、安成内史。
安成自宋已来兵乱郡舍号凶及昭为郡郡内人夜梦见兵马铠甲甚盛又闻有人云当避善人军众相与腾虚而逝梦者惊起。
俄而疾风暴雨,倏忽便至,数间屋俱倒,即梦者所见军马践蹈之所也。
自后郡舍遂安,咸以昭正直所致。
昭所莅官,常以清静为政,不尚严肃。
居朝廷,无所请谒,不畜私门生,不交私利。
终日端居,以书记为乐,虽老不衰,性尤笃慎。
子妇尝得家饷牛肉以进,昭召其子曰:
“食之则犯法,告之则不可,取而埋之。
”其居身行己,不负于暗室,类皆如此。
京师后进,宗其学,重其道,人人自以为不逮。
大通二年九月,卒,时年七十五。
诏赐钱三万,布五十匹,即日举哀,谥曰贞子。
(节选自《梁书•傅昭传》)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
A.安成自宋已来兵乱/郡舍号凶/及昭为郡/郡内人夜梦见兵马铠甲/甚盛/又闻有人云/当避善人/军众相与腾虚/而逝梦者惊起
B.安成自宋已来兵乱/郡舍号凶/及昭为郡/郡内人夜梦见兵马铠甲甚盛/又闻有人云/当避善人/军众相与腾虚而逝/梦者惊起
C.安成自宋已来/兵乱郡舍号凶/及昭为郡/郡内人夜梦见兵马铠甲/甚盛/又闻有人/云当避善人/军众相与腾虚/而逝梦者惊起
D.安成自宋已来/兵乱郡舍/号凶及昭为郡/郡内人夜梦见兵马铠甲甚盛/又闻有人云/当避善人/军众相与腾虚而逝/梦者惊起
2.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卿”是对他人的敬称,“陛下”是对皇上的敬称;“愚”是对自己的谦称,“臣:
也是谦称。
B.谥,即谥号,古代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给予的一个带有或褒或扬意义的称号。
C.舍人,左右亲信或门客的通称,但是战国和汉初王公贵族没有舍人。
D.“大通”属于年号,“大通二年”指该帝王即位第二年。
中国历史上正式建立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昭做事专注,很受欣赏。
他做雍州刺史袁顗的门客时,袁顗认为他读书时神情不一般,必定成为人才;袁粲也因其专注称其有名人贤士之风。
B.傅昭为官廉洁,没有贪念。
在任中书通事舍人时,他廉洁清静,不干预别人的事;生活简朴,明帝赞他有古人的风范,赠给他漆盒烛盘等物。
C.傅昭笃厚谨慎,严于律己。
儿媳妇从娘家带来别人馈赠的牛肉,他认为吃了犯法,又不好报官,就不顾家人的反对,让儿子把牛肉埋掉了。
D.傅昭为人守正,备受仰慕。
他时常以清静施政,不因私利与人交往;京城的后辈很崇尚他的学问,尊重他的道义,都认为自己比不上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司徒建安王休仁闻而悦之,因欲致昭。
昭以宋氏多故,遂不往。
②居朝廷,无所请谒,不畜私门生,不交私利。
答案:
1.B;2.C;3.C;4.①司徒建安王刘休仁听说后很高兴,于是要召见傅昭,傅昭因为宋氏多变故,就没有去。
②傅昭在朝廷,没有请别人为自己办过私事,不蓄养私人门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梁书 高考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考前 梳理 10 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