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语言_精品文档.doc
- 文档编号:686381
- 上传时间:2022-10-12
- 格式:DOC
- 页数:16
- 大小:68.50KB
公共关系语言_精品文档.doc
《公共关系语言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关系语言_精品文档.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公共关系语言概述
1.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实现某种利益目标通过传播沟通与其公众建立并协调发展的互利互惠的社会关系。
2.公共关系的含义:
公共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是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在公共关系中,社会组织是关系的主体,公众是关系的客体,传播是构成关系的中介;公共关系是一种利益关系,追求某种利益是社会组织与公众建立并协调发展关系的目的;在追求和处理利益关系的问题上,社会组织和公众都必须一互利互惠为指导思想和行动方针。
3.公共关系由社会组织、公众和传播构成。
4.社会组织是指人们在共同目标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统属关系结合起来的群体。
5.组织具有整体性、目的性、功能性、适应性、多样性的特征。
6.公众是指与特定公共关系主体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是公共关系工作对象的总称。
7.公众具有相关性、同质性、限定性、群体性、多维性、可变性、权威性的特征。
8.传播是信息的传递、输送、沟通、交流和分享。
9.传播具有效能性的特征;
10.公共关系活动是指一个社会组织为了确认公众并建立、维系和改善公共关系而开展的协调、沟通、传播活动。
11.公共关系活动的含义:
公共关系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这种动态过程的表现形式是传播沟通;公共关系活动是社会组织的一种行为,行为的目的是改善公共关系状态或优化社会环境;公共关系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实现目的的程度取决于活动效果;公共关系活动的效果取决于公共关系构成要素的组合方式和协调程度。
12.公共关系传播具有传播的社会性、普遍性、工具性、互动性、符号性、共享性,也具有传播的探测、协调、教导、娱乐等基本功能。
13.公共关系传播是指社会组织为了实现某种利益目标、向其公众有计划地传递信息并通过信息反馈与公众进行交流的沟通活动。
14.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含义:
公共关系传播是作为公共关系主体的社会组织对其客体公众的传播;公共关系传播是为了建立、协调和改善关系而进行的动态过程;公共关系传播是主体按其公共关系总目标有计划有步骤采取的行为;公共关系传播是通过传递与反馈的双向沟通而实现信息共享的活动。
15.公共关系传播由信源、信宿、信息、媒介、反馈、转换、环境、干扰、效果、目的等基本要素构成。
16.公关传播的主要类型:
直接传播与间接传播;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
17.语言的基本功能:
交际或交往功能、表达思想或情感的功能。
18.语言的类型:
有声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辅助语言、标志语言。
19.语言是能够储存和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
20.建立新学科必须具备的条件:
独立性、普遍性、规律性、系统性、理论性。
21.公共关系语言的研究对象:
公共关系语言的概述;公关语言的语言基础;公关语言的理论基础;公关语言的基本形式;公关语言的应用原则;公关语言的分析理解;公关语言的方法技巧;人际沟通的公关语言;专题活动中的公关语言。
22.公关语言的应用原则:
言由旨遣、言贵情真、言因客异、言随境迁、言应有度
23.公关语言的技巧:
逻辑方法、哲理方法、幽默方法、委婉方法、转移方法、反向立意、模糊方法、暗示方法。
24.公共关系语言学的学科性质:
综合性、边缘性;理论性、实用性;广泛性、开放性。
25.现代语言学之父: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
26.微观语言研究的显著特点:
认为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行为;区分“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区分“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27.美国的莫里斯的《符号理论的基础》将符号学分为三个部分:
一切符号的本身结构;符号与意义的关系;符号与使用符号的关系。
28.构建学科的主要问题点:
学科的发展趋势;学科的现实状况;学科的研究任务;学科的独特功能。
29.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
公关专门职业正式得到承认;公关专业教育逐渐走向成熟;公关理论研究贴近中国现实;公关实践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30.公关专业教育逐渐走向成熟的主要体现:
专业建设基本形成多层格局;教材建设初步呈现创新升华;师资队伍已经形成专业梯队;课程设置大体符合培养目标;
31.我国公关实践活动已经遍及国际公认的三大应用领域:
政府、经济实业界、非营利性组织。
32.公共关系活动取得的成效集中的表现:
能够体现中国特色的、具有科学理论指导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取自各个不同领域的公共关系活动的成功案例在不断涌现、逐渐增多。
33.公共关系著作的类型:
学科细化、学科延伸。
34.公共关系语言学科目前的主要研究任务:
总结公共关系语言的实践经验;揭示公共关系语言的应用规律;探讨公共关系语言的应用效果;研究公共关系语言的基础理论。
35.总结实践成果的注意点:
应该侧重于我国的公关实践;应该侧重于现代的公关实践;应该全面、客观地看待实践;应该辨证、发展地看待实践。
36.公共关系在美国发展经历了从初级层次的接待型、中级层次的销售型到高级层次的策划型。
37.公共关系语言的应用规律:
领域是指学术思想或社会活动的范围;不同的行业在语言应用方面既具有内部的共性,又具有与其他行业不同的特色;公共关系活动是一种传播沟通活动,语言的应用是决定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
38.公共关系语言应用效果的探讨内容:
探讨表达或传递信息的一方驾语言的能力和技巧问题;探讨接收信息的一方怎样才能准确无误地误解、领会对方使用的语言所表达的某种特定含义。
39.公共关系语言学科具有独立性、普遍性、规律性、系统性等基本条件的核心任务。
40.公关语言学科的独特功能:
指导公关语言实践;完善公关基础理论;拓宽语言研究领域;促进相关学科发展。
41.艺术的三种用法:
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富有创造性的方式;形状独特而美观的人或物。
42.艺术的类型:
表演艺术、造型艺术、语言艺术、综合艺术。
43.科学与艺术的区别:
两者的本质特点不同,科学具有理论性、规律性、系统性、严谨性和一般性,而艺术则具有创造性、形象性、技巧性、完美性和奇特性;两者的价值层次不同,科学属于系统理论层面,艺术属于实践应用层面,艺术属于实践应用层面;两者的形成过程不同,科学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认识,艺术则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对现实一种典型性反映;两者的表现形式不同。
44.语言与言语的区别:
语言是全民的,言语则是个人的;语言的材料和组合规则是有限的,具体的言语则是无限的;人们可以根据交际的需要自由讲话。
45.语言艺术的含义:
以语言文字的物化手段,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根据语言的基本特点,遵循语言的应用原则,创造性地加以应用,体现出来的各种特殊的技艺、技法和技巧。
46.公共关系语言艺术是指在公共关系实践活动中,活动主体在公共关系基本原则和语言理论的指导下,创造性地使用语言而表现出来的给人以美好感受并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各种方法和技巧。
47.公共关系语言的含义:
公共关系语言艺术是公关主体在公关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行为;公共关系语言艺术是给人美好感受并效果良好的各种方法和技巧;公共关系语言艺术以公关的基本原则和公关语言的理论作为指导;公共关系语言艺术来自主体言语行为的针对性、创造性和独特性。
48.公共关系语言艺术的特征:
公关语言艺术的共性特征;公关语言艺术的个性特征。
49.公关语言艺术的共性特征:
与一般艺术的共性特征;与语言艺术的共性特征;与公关实务的共性特征;与通用语言的共性特征。
50.公共关系语言艺术的个性特征:
遵循原则、注重互动、突出感情、形式多样、探索创新。
51.公共关系语言艺术探索创新的特征的要点:
适应中国国情、适应形势发展、适应科学构建、适应语言特点。
52.公共关系语言艺术的作用:
畅通信息传递、加深情感沟通、促进关系协调、激发公众行为。
53.精神需求包括实现理想的需求、相互理解的需求以及享受欲望、表现欲望、好奇欲望等。
54.常见的与信源、信宿密切相关的干扰:
信源的传播者无能力编排适合传播、接受的传播符号;传播符号所包含的信息本身有歧义;信宿的接受者能力有限。
55.消除干扰的方法:
提高传播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尽量使信息做到简洁、通俗、准确;努力使信息适合信息通道。
第二章公共关系语言的语言基础
1.自然语言是指与人类同时形成、同时发展的有声语言及其用文字记录下来书面形式。
2.语言是由声音和意义两部分组成。
3.自然语言的主要特点:
交际工具、约定俗成、不断生成。
4.应用自然语言进行交际,包括两方面:
说或写的人运用自然语言工具表达自己的思想;听或读的人通过同样的工具来理解对方所表达出来的思想。
5.自然语言是全民族的共同财富,主要体现:
自然语言是全民族的成员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创造并且共同努力使之不断完善的结果;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段、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人们可能创造出一些自己专门使用的语词;自然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既不是自然现象、也不是个人现象、既不属于物质基础、也不属于发上层建筑。
6.语言符号系统的约定俗成可细分:
语音与文字的结合;语音与语义的结合;文字与语义的结合、语法原则也是约定俗成的。
7.语言的生成的几种情况:
用相同的语音、不同的文字表示不同的客观事物;以相同的语音、相同的文字利用不同的语言环境表示不同的客观事物;以某一个语音或文字为基础构造新的语词形式,用以表示不同的客观事物;吸收外来语词;吸收方言语词;利用比喻、借代、特指等手法创造新词。
8.语体的类型:
政论语体;科学语体;文艺语体;公文语体;口头语体。
9.导致语言变体产生的因素:
情境因素、地域因素、社会因素、时间因素、功能因素。
10.语言变体的类型:
情境变体、地域变体、社会变体、时间变体、功能变体
11.词的类型:
基本词、非基本词。
12.交际的语体类型或语言的功能变体可从交际主体、交际客体、交际目的、交际内容、交际方式、交际场合等多个方面进行划分。
13.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语言是文字的基础;语言具有民族性;语言与人类共存;语言的应用广泛。
14.形、音、义是构成文字的三要素。
15.汉字的特点:
汉字呈方块形状;汉字具有象形性;汉字具有表意性。
16.世界上的文字可划分为表意文字、音节文字、音素文字。
17.语音的特点:
一个汉字一个读音;同音现象比较多;重音停顿表情达意。
18.造成汉字同音现象的原因:
声音偶合;构造新闻;吸收新词;音义演变。
19.词汇的特点:
组成部分多样;词义变化无穷;内部关系复杂
20.吸收外来语词的方式:
音译词;音意结合
21.词语的类型:
沿用词、新生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词、成语和惯用语。
22.沿用词的类型:
古今通用的词、古代某一个历史时期3或某一个领域常用
23.新词产生的原因/:
反映新生事物;语词双音趋势;
24.成语的特点:
成语的含义是对其构成部分及有关事件的概括,而不是相加;成语必须具有一定的相沿习用使之定型化的历史;任何成语都必须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固定词组;成语一般由四个古汉语的单音节词构成;成语一般都有出处。
25.词义是指通过所反映的人们已经认识了的客观事物、现象及其联系。
26.词义的类型:
词汇意义;语法意义;色彩意义。
27.词义演变方式:
手段、形式。
28.多义词实现单义化的语言环境的类型:
语言结构的上下文、指示性的环境或语言以外的客观环境。
29.多义词的意义类型:
基本意义与演变意义;常用意义与非常用意义。
30.现代汉语词汇中词与词的相对关系:
同音词、同形词、同义词、反义词。
31.同音词与多义词的区别:
同音词是词与词的关系问题;多义词则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含义之间的关系问题。
32.同义词的类型:
等义词、近义词、交错词。
33.了解反义词的要点:
语言中的反义词从词类上看以形容词数量为最多, 其次是动词和名词,只有少数属于其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共关系 语言 精品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