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建设方案汇总.docx
- 文档编号:6859500
- 上传时间:2023-01-11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7.61KB
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建设方案汇总.docx
《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建设方案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建设方案汇总.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建设方案汇总
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建设方案
总体情况
(一)项目名称
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
(二)主要建设内容
1、科研管理制度建设
2、产学研结合的机制探索
3、科研队伍建设
4、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的基地、平台建设
5、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能力建设
(三)项目建设组织及项目负责人
1、项目建设组织:
科技处
2、项目负责人:
刘晓顺
本方案分为“背景介绍”、“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指导思想及建设目标”、“重点建设内容”、“建设经费预算”、“建设进度安排”、“效果预测”和“保障措施”八大部分。
方案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建设预算总经费为万元,并分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按照年度对未来两年的建设项目资金进行分配,并确定了项目的建设进度和具体验收指标。
同时,制定了科学的保障措施,确保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一、背景分析
(一)基础与特色
1、科研基础
2002年6月,学院在《“十五”发展纲要》中确立了“立足地方”的理念,作为发展的切入点,坚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注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等教育功能。
为了在制度上保障学院的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顺利实施,使学院的科研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学院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科研管理政策,规范了管理,激发了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取得较多科研成果。
2002年以来,学院相继承担了118项科研项目和教改项目的研究,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省级科研项目10项,广东省教育改革项目7项,区级科研项目11项,院级科研项目75项,横向科研项目26项。
在各类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和作品488篇,其中,84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主编、参编各类教材39部,其中,国家高等学院“十五”规划教材5部,广东省教育厅规划教材2部;分别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广东省教学成果奖5项,首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佛山市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顺德区科学技术进步奖7项。
在广东省教育厅统计的“广东省普通高校科研统计有关指标排名”,我院科研在同类院校中各项指标均排名前列。
立足地方,面向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开展针对企业需要的校企合作横向项目是学院科研和技术服务发展的主要方向。
为鼓励教师积极投入横向课题研究,学院在2005年修订了多项科研管理办法,为推进横向项目做出了一定贡献。
最近一年,学院推进了包括压缩机降噪研究、专用制冷产品设计、软件开发、小家电产品性能改进、电子产品生产线改造、家具设计、环境规划与设计、包装设计、企业管理咨询等横向科技研发与服务项目19项,研发经费700多万元。
为了激发教师的自主创新意识和产权保护意识,学院专门设立了专利基金,资助教师的专利申请。
最近一年,学院有4项专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已有6项专利获得授权。
以上这些科研和技术服务,使很多教师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锻炼了科研队伍,激发了积极性,为进一步提升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水平,进行国家级示范项目建设奠定了一定基础。
2、产学研结合的特色
我院立足地方,以顺德及其周边地区产业背景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为依托,在政府统筹和协调下,以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为纽带,本着“共同参与,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了“政校企”合作机制,并通过共建公共技术创新平台促进了产学研结合的深化。
近年来,为了满足顺德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的迫切需求,提升学院为企业服务的能力,在顺德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院相继承建了“顺德生产力促进中心”、“顺德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等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华南家电研究院“智能家电研发中心”和“家电有害物质替代研发中心”等公共技术研发与服务平台;“广东省空调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广东省制冷产品实验中心”等校企合作共建的技术服务基地。
这些平台和基地能按市场化运作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是推进我院社会服务,推进学院整个产学研结合工作的的绿色通道,形成了“政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特色。
为了各专业更方面地走向企业开展横向科技研发,根据顺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根据学院相关专业发展趋势和科研人力资源现状,学院在研发能力较好的6个专业建立了6个专业研究所,为这些专业的教师走向顺德企业提供科技服务,为科技研发由个体形态向团队形式转化,创造了一定的制度条件。
(二)发展优势
(1)优越的产业环境
顺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走在全国的前列,已经建立了以家用电器、机械装备、电子通信、印刷包装、建材家具、纺织服装、精细化工、医药保健等轻工制造业为支柱,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的现代工业体系,拥有“美的”、“科龙”、“容声”、“格兰仕”、“万家乐”、“万和”等中国和广东省驰名品牌。
在众多著名大企业的带动下,一大批中小企业也在茁壮成长,形成了顺德“两家一花”的特色产业环境。
顺德经济发展既储备了丰富的职业教育发展资源,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推进应用技术的研发与服务提供了广阔市场,也提出了对科技研发和技术应用人才的强烈需求。
(2)准确的办学定位
我院办学理念中的“立足地方”确立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地方经济建设为基础,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发展定位,确立了我院的地方高职院校性质和深入顺德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办学定位。
长期以来,面向地方经济建设第一线推进技术应用是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优势所在,十五期间我院获得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政府科技进步奖的情况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技术应用研究是新技术、新发明走向实际生产的关键,是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前沿,又是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
选定技术应用和技术服务研究方向有利于培育我院相关专业技术的创新生长点,促进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所以争取在科技研发上获得更大突破,以“研”为纽带实现政校企合作,是学院结合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社会提供科技服务,促进专业建设,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基本宗旨。
(3)公共创新技术平台建设为产学研结合的战略联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为了提升顺德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更切实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顺德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院相继在承建了“顺德生产力促进中心”、“顺德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等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华南家电研究院“智能家电研发中心”和“家电有害物质替代研发中心”等公共技术研发与服务平台;“广东省空调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广东省制冷产品实验中心”等校企合作共建的技术服务基地的过程中,探索了“政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机制创新,以公共平台和基地为基础推进了学院整个产学研结合工作绿色通道的建设,为建立区域产学研结合的战略联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必要性
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我院的实践探索证明,政校企合作是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机制,而学院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是建立“政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长效机制的重要条件,应用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水平与实力是我院各专业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各专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学院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之一。
以科技研发为基础,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是高职院校形成与社会联动的一项基本建设,是突出高职教育职业性和应用技术性特色的重要举措。
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的制度改革和体制创新,是有利于解放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力量,有利于盘活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资源的管理举措;产学研结合的机制是推进学院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更广泛地走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运行结构;科研队伍建设,有利于开发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的人力资源;基地、平台是学院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走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绿色通道,是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机制和新路子的重要条件,是政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研结合战略联盟的基础;项目,是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走向生产和社会实际的桥梁,也是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现实化的标志;成果,是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的结果和进一步实现校企合作的动力源;人才培养与科技研发、技术服务的紧密结合,是学院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的前瞻性策略。
(二)可行性
顺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效与特色是学院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的广阔市场和丰富资源所在;学院领导的重视是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的组织保障;科研管理体制的健全与制度创新是科技研发的制度保障;学院的大力投入、当地政府的扶持、企业的合作是学院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的经费与资源保障;已有的成果和经验是学院未来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进一步提升的基础;科研实践中锻炼起来的科研人员与团队和将要建设的各专业科研队伍,是学院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的人力资源保障;产学研结合的基地、平台是学院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的绿色通道;如上一系列条件保证了学院在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同时加大力度开展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是可行的。
(三)国内外现状分析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19世纪以前,大学的教学、科研与社会生产平行发展,互不干涉。
19世纪中期,美国以“赠地运动”兴办了新型大学,开始了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咨询活动。
此后,大学的功能从只注重教学扩展为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并举,逐步延伸到社会实践领域。
新型大学都在探索产学研结合,企图实现将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转化为办学优势,也将学院的办学成果转化为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国际竞争加剧和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推动下,英国、德国、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高度促使了产学研结合向纵深和多元化方向发展。
产学研结合既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实际技术应用能力,也有利于促使现代高职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形成联动关系,促使高职院校在办学实践中将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优势转化为办学优势,也将办学优势转化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优势,被公认为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2002年10月起,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教育部分别在永州、武汉和无锡连续三次召开全国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大会,明确了高职教育要“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基本定位和方向。
高职院校的科技研发既可以为企业直接提供技术应用服务,满足企业的现实需要,为校企互利互惠的合作创造条件,也可以帮助政府研究社会问题,为政府决策与管理提供咨询服务,为政校互利互惠的合作创造条件,还可以提高学院的人才培养能力与改善学院的育人条件,提高学院的服务社会和引领社会进步的能力,为学院更深入地走向社会与政府和企业合作创造条件,因此科研是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的纽带。
三、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学院的办学理念为灵魂,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积极参与地方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学院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办学实力和水平。
在推进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的过程中,遵循“理顺关系,加强管理;利用优势,积极创新;大胆探索,突出特色”的方针;秉承实现顺德及其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与学院办学优势之间相互转化的宗旨;坚持全面推进与重点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突出优势,创建品牌和追求高水平示范效应;以科技研发为纽带,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机制和新路子,促使政校企合作走向长效深入;严格按照高职院校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实现产学研结合的制度创新,促进学院通专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建设,适应顺德及其周边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广东,促进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为全国高职院校的产学研结合与发展作出示范。
(二)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完善学院的科研管理体制与产学研结合机制,显著提高学院的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能力。
认真研究和开发地方经济社会急需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提高学院的自主创新能力,更好地将顺德及其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转化为学院的办学优势;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将学院的办学优势转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以公共创新平台建设为核心,建立区域产学研结合战略联盟,完善区域和学院创新体系,引领和带动全国高职院校的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健康、快速发展,为创新中国特色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做出贡献,具体来说是:
加强科研和产学研工作管理体制与制度改革,理顺关系,调动科研人才的积极性;在进一步完善“政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创新机制的同时,积极探索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产学研结合途径、方法;建设一批产学研结合的基地、平台,攻克一批推动地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获取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并在此基础上推进区域产学研结合战略联盟的形成;建设各专业的科研梯队与科研团队;显著提高学院各专业的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能力;积极开拓服务于企业、行业的横向科技研发项目;促成学院办学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联动关系。
力争到2009年,我院的产学研结合初步形成管理体制健全,机制长效、灵活,途经、方法多样,基地、平台丰富;产学研结合的区域战略联盟形成,进一步拓宽政校企合作的途径,在全国高职院校中产生高水平示范效应;应用技术研究、新产品、新工艺开发成果显著增加,积极参与地方创新体系建设。
2.具体指标
(1)科研管理制度建设
1)建立学院院系两级分工、归口管理的科研管理体制;
2)建立系主任科研管理负责制;
3)修改科研奖励办法,加大科研奖励力度;
4)建立项目组织管理办法,明晰项目参与人的责、权、利,强化项目负责人责任制;
5)建立跨专业交叉科研团队组建制度,逐渐形成以项目组建科研团队的制度;
6)建立跨专业科技研发设备资源共享制度,为优化配置学院科研资源进行制度创新;
(2)产学研结合的机制探索
1)建立院级“政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工作委员会”,并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
2)完善各系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产学研功能,工作机制及其相关的制度建设;
3)吸引企业的研究机构进驻学院,并与相应专业在校内共建研发基地;
4)在合作企业建立学院的专业研究基地和专业研究所;
5)科技处和各专业配备专人负责分析企业或行业的技术创新动态;
(3)科研队伍建设
1)引进与培养科研带头人和科研骨干教师
2)建设各专业科研梯队;
3)组建项目科研团队;
(4)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的基地与平台建设
1)盘活学院现有的教学设备,在校内外实训基地与企业、行业合作建设具有生产、科技研发、技术服务功能的平台;
2)推进已有科技研发、技术服务的基地、平台的建设;
3)创建新的科技研发、技术服务基地、平台;
(5)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项目的推进
1)争取国家级、省级科研立项共8项,地市级科研立项共44项;
2)争取推进重大横向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项目共计金额1250万元;
(6)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成果的提升
1)力争9项地市级以上的科技进步奖;
2)争取专利授权数突破50项;
3)力争获得3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成果;
4)力争全院有105篇核心期刊的科研论文;
四、重点建设内容
(一)科研管理制度建设和产学研结合的新机制探索
1.建设思路
为了充分调动各专业教师从事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的积极性,明确各院系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在科研和产学研工作管理中的权利与义务,进一步加强对学院科研和产学研结合工作的统筹管理,以示范性项目建设为契机,推进学院科研管理制度建设和产学研机制探索。
2.具体措施(含进度)
(1)科研和产学研工作管理制度建设
1)2007.1-7,建立院系两级明确分工、归口管理的科研管理体制,实现科研管理的学院宏观指导与系、部、所具体推进相结合。
2)2007.1-7,建立系主任科研管理负责制。
3)2007.1-7,修改科研奖励办法,加大国家级、省级科研立项配套支持力度,加大地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核心期刊科研论文和横向项目的奖励力度。
4)2007.1-7,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学院科技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项目管理办法。
5)2007.1-7,制定学院跨专业交叉项目科研团队组建办法,逐步建立以项目需要组建科研团队制度。
6)2007.1-7,学院在对现有科研设备资源盘点的基础上,制定学院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设备资源共享办法。
(2)进一步探索“政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机制
1)2007.1-7,建立由学院领导、政府科技局等相关部门领导、地方商会等行业协会领导、学院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为主要成员的院级“政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负责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决策,并逐步建立政校企合作日常工作机制。
2)2007.1-7,建立学院院、系两级“产学研指导委员会”,完善各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产学研指导功能,分工负责管理、指导学院的产学研结合管理工作,推进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
(二)基地与平台建设
1.建设思路
为了满足地方创新体系建设的需要,更全面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院以公共技术平台建设为核心,以相关的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基地建设为支撑,逐步建立“政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区域战略联盟,提升产学研结合的层次,进一步丰富产学研结合的内涵,进而促进学院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增强。
2.具体措施(含进度)
(1)2007.1-2009.12,完善华南家电研究院家电有害物质替代研发中心和智能家电研发中心的基地、机构建制、工作制度建设。
(3)2007.1-2007.7,完善学院科技服务公司对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走向市场的推进功能,推进各专业研究所的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完善6个专业研究所的人员配备、建制和制度建设。
(4)2007年1月-2007年12月,争取承建“顺德家具研究院家具设计研发中心”和“顺德机械装备研究院模具加工与检测服务中心”等2个新的公共技术研发平台。
(5)2007.1-2009.12,组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研究所”;组建“顺德家具研究院设计研究中心”和“华南家电研究院工业设计研究中心”;建设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艺术设计公共教学资源平台;建立艺术设计专业群网站。
(6)2007.3-2009.7,高职高专、中职汽车维修类专业国家级师资培训基地建设;2007.3-2009.1,机电控制系统平台基地建设;2007.3-2008.9,热泵检测及研发基地建设;2007.3-2009.12,基于Zigbee技术的家电无线网络系统建设。
(7)2007.9-2009.12,完善学院实验室和校内外实训基地的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功能。
新建具有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功能的新媒介设计实训基地、新建环境艺术设计实训基地、新建园林设计实训基地、完善家具设计专业、工业设计专业实训基地。
(8)2007.3-2009.12,引进2-3家企业科技研发机构进驻学院相关的实训基地建设分支研究基地;我院现有的6个专业研究所在合作企业建立6个分支研究基地;
(9)2007.3-2009.12,我院机电系、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系、医学系、酒店与旅游管理系、经管系在校内实训基地与合作企业建立企业科技研发校内分支基地6个;在合作企业建立我院不同专业交叉性的研究所3个;
(10)2007-2009,完成高职高专暨中职汽车维修类专业国家级师资培训基地建设、中药测试基地建设、顺德管理科学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建设、现代物流研究所建设、顺德小学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含中心网站)建设、翻译中心建设(含中心网站)等相关专业多功能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三)科研队伍建设
1.建设思路
现代的科研日益趋向合作,科研团队是科学地配置科研资源的重要条件,对现代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非常重要,高职院校的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直接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涉及的实践因素更加纷繁复杂,更加需要能够分工协作的团队进行攻关。
所以,为了更好地整合资源,避免单打独斗,在未来几年学院要在科研队伍建设中强化科研团队和各专业的科研梯队的建设,保障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2.具体措施(含进度)
(1)2007.3-2007.7,确认学院重点系、专业的科研带头人(独立承担过省级以上科研项目或单个横向科研项目200万元以上者)、科研骨干教师数量和质量,并据此和学院发展的战略需要制定引进和培养计划。
(2)2007.3-2007.12,按计划引进和培养各专业的科研骨干教师各4-6名和科研带头人各1人,初步构建专业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梯队。
(3)2007.3-2008.6,建设一支组建方式灵活、专兼结合、虚实结合的跨专业项目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团队。
(四)科研资源库建设
1.建设思路
为了科学地配置科研资源,提高科研工作效率,需要加强对科研人力资源和科研设备进行统筹管理,建立科研资源信息数据库和信息数据库具体管理办法。
2.具体措施(含进度)
(1)2007.1-2007.7,学院科技处主持建设学院校内外可以整合的科研专家信息数据库。
(2)2007.1-2007.7,科技处负责平台、基地、设备等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资源信息院级数据库建设。
(3)2007.1-2007.7,科技处负责制订科研资源数据库管理办法。
(五)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能力建设
1.建设思路
根据各专业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积极推进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科技创新项目,参与地方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学院的自主创新能力。
各专业的教师要根据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积极参与企业的科技开发项目,跟踪本专业最新技术的发展,协助企业进行研究开发,解决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加大科技服务力度,力争每年获得从社会和企业来的技术服务经费不少于400万元,专利申请数名列广东高校前茅。
鼓励和提倡学生将毕业设计与指导教师的科技研发、技术服务结合起来,到企业找课题,在实际研究和服务中完成。
2.具体措施(含进度)
(1)积极推进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项目
1)2007.1-2009.12,学院争取国家级、省级、地市级科研立项共44项;
2)各系根据现有科研条件和发展趋势,在2007年-2009年完成横向项目总额(以到账经费记)1250万元;
3)推进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的具体措施
2007.1-2009.12,进行高性价比环保阻燃高分子材料研究和涂料中有害颜料、填料的替代研究,并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
2008.1-2009.12,完成高性价比环保阻燃高分子材料研究,通过项目成果鉴定,完成技术应用推广;基本完成涂料中有害颜料、填料的替代研究项目;开展PVC替代材料研究的前期研究工作,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经费210万元;
2007.1-2007.12,完成健脑益智、防治老年期痴呆中药保健品的研制;通过课题鉴定,完成项目验收,准备报批;降脂、活血中药保健品的研制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
2008.1-2009.12,完成降脂、活血中药保健品的研制;通过课题鉴定,完成项目验收,准备报批;抗病毒中药新药的研制取得明显进步和阶段性研究成果;经费90万元。
2007.3-2008.7,网络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实现,经费600万元;
(2)取得丰硕的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成果
1)2007-2009年,力争每年获得市级以上的科技进步奖3个;
2)2007、2008、2009年,力争分别获得专利授权专利授权数量14项、16项、20项,共计50项;
3)2007.1-2007.12,力争获得1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成果;2008.1-2009.12,力争获得3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成果;
4)2007.1-2009.12,我院力争在核心期刊公开发表的高质量科研论文总数达275篇。
各项目资金投入预算及建设进度汇总表:
单位:
万元
项目名称
子项目
资金预算及来源
中央财政投入
地方财政投入
合计
2007-2008年度
2008-2009年度
小计
2007-2008年度
2008-2009年度
小计
科研管理制度建设和产学研结合的新机制探索
科研管理制度建设与完善的调研
0
0
0
15
5
20
20
“政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机制探索
0
0
0
30
10
40
40
基地与平台建设
华南家电研究院家电有害物质替代研发中心的完善
0
0
0
560
0
560
560
华南家电研究院智能家电研发中心的完善
600
0
600
60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技 研发 技术服务 建设 方案 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