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Word版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6852820
- 上传时间:2023-01-11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44.30KB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Word版含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Word版含答案
【2014备考】2013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13.L2013·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8分)
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 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
②金罍,泛指酒盏。
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
请简要赏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答案]
(1)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
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偶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
(4分)
(2)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
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准确地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4分)
【诗歌赏析】
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韩魏公即韩琦,字稚圭,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
早年曾同范仲淹一起防御西夏,推行庆历新政。
新政失败,先后出知扬州、定州、并州。
嘉祐年间还朝,历任枢密使、宰相。
韩琦原唱题为《乙巳重阳》,乙巳是英宗治平二年(1065)。
这年重阳节苏洵参加了韩琦家宴,席间韩琦赋诗,当晚苏洵写了这首和诗,半年后苏洵就病逝了。
首联从十年来他们的交游,一直写到这天的宴会,语言高度概括,内涵十分丰富。
时苏洵已四十八岁,年近半百,故说“晚岁登门”。
雷简夫称苏洵为“王佐才”“帝王师”,苏洵实际也是以此自居的,而这里却自称“不才”且冠“最”字,并以自己的“萧萧华发”同韩琦宴上的闪闪金罍(酒器)相映衬,看似自谦,实际充满怀才不遇之感。
颔联又从这天的宴会写到五年来的虚度光阴。
出句以“不堪”承“最不才”,以“延东阁”承“金罍”,表示对韩琦宴请的谢意,诗人自谦中也含有牢骚。
下句,诗人回答了“不堪”的原因:
官卑位低,不堪重用。
曲台指太常寺。
苏洵在嘉祐六年(1061)被命于太常寺修纂礼书,至赴宴时,刚完成《太常因革礼》一百卷,费时五年。
苏洵以自己能辅助帝王的才能来做这种白首穷经的工作,深感虚度年华,用非所长,这集中表现在“闲”“老”二字上。
嘉祐元年(1056),欧阳修荐苏洵于朝廷,“欲朝廷不次用之”;韩琦也以为可用,独富弼主张“姑少待之”。
拖了两年,朝廷才召苏洵试舍人院。
苏洵拒绝赴试,朝廷授以试秘书省校书郎,不久又以苏洵为霸州文安县(今属河北)主簿,编纂太常礼书,直至去世。
颈联尤为历代评论家所称赏。
重阳节历来是人们登高赏菊,饮酒赋诗的好日子,但苏洵却在愁里度过。
“佳”和“愁”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久”字更有丰富的内容。
苏洵在二十七岁以前“游荡不学”,未必怎么“愁”。
但从二十七岁开始,他发奋苦读,希望有用于世,却连科不第。
后来,虽然名动京师,却沉沦下僚,无法一展抱负。
这个“久”字至少包括了他三十年的不得志。
现在他已五十七岁,很难再有所作为。
“偶傍”,说明他平时已经很少有雄心壮志;“醉中”,说明未醉时已清醒感到壮志难酬。
但“傍”“来”二字仍表现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
尾联以暮间归来,反复吟咏韩琦新诗作结,戛然而止,余味无穷。
韩琦《乙巳重阳》说:
“苦厌繁机少适怀,欣逢重九启宾罍。
招贤敢并翘材馆,乐事难追戏马台。
藓布乱钱乘雨出,雁飞新阵拂云来。
何时得遇樽前菊,此日花随月令开。
”韩琦诗那种久居高位、宾朋满座的富贵气,使苏洵更感到自己“闲伴诸儒”的穷窘;韩琦志满意得之余的淡淡闲愁,更激起了苏洵壮志不酬的深沉哀怨。
这恐怕就是他越读韩琦新诗就越发难以入睡的原因。
暮、雨、寒三字为全诗烘托出一种昏暗、凄冷的气氛,而“寒无睡”,“百遍开”更活画出这位“萧萧华发”的老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神情。
这首诗在内容上堪称“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深刻反映了宋代失意文人的精神苦闷;艺术风格上也是“婉而不迫,哀而不伤”,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14.L2013·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8分)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
[宋]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
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
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zhù):
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
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2分)
(2)“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
(3分)
(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3分)
14.
(1)[答案]轻微、新鲜、清爽等。
(2)[答案]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词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3)[答案]示例: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二)L2013·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
(7分)
秦中吟·歌舞
[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延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①狱,中有冻死囚。
【注】①阌(wén)乡:
旧县名。
白居易有《秦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2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诗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脉相承。
(2分)
21.[答案]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古诗文积累的能力。
根据诗句中富人与狱中受害妇孺受害惨状的对比,很容易想到杜甫的这句诗。
2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
(5分)
22.[答案]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
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解析]本题考查对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答题时应从诗中对比的内容、对比的意图及造成的艺术效果等角度进行赏析。
14.L2013·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8分)
山寺夜起
江 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
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4分)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4分)
14.
(1)[答案]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
一是色白,一是具有动态。
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风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2)[答案]诗人不眠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夜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诗歌赏析】
江湜,清代诗人,诸生,道光间官至浙江候补县丞。
江湜遭逢离乱,半生辗转闽、浙、苏三地,生命历程与行旅密切联系。
诗集中行旅诗歌占百分之四十多。
这些诗歌记录行旅述闻之见,以漂泊、回归为内核,辐射出孤独、深愁、思乡、回归四类情感主线,于山程水景中抒写出一颗乱世愁郁的心魂。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行愁的诗作。
当时作者遭遇离乱,漂泊他乡,心情孤独愁苦。
作者住在山中的野寺里,孤独一人,对月思乡,感慨身世浮沉。
首联“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描写月亮从高高的岩石之巅升起来,月光照亮大地,为全诗铺设了思乡的氛围,奠定了思乡的基调。
接着诗歌转向对月光下一溪水雾的描写。
由于月光如水,澄澈明亮,所以,本来就洁白的云气更显洁净缥缈。
首联描写符合山中晚景特点,月光的衬托使得景物更加美好。
颔联紧承首联,写月光照耀下的溪上水汽如云样洁白,飘飘荡荡,散流在寺前。
表面看起来,这不过是自然现象,并无妙处可言。
但比起首联,却写出了水汽的自然飘动的动态之美。
而且,洁白的水汽缥缈轻盈、流落无定,不禁让作者联想到自己漂泊无依的生活。
这一联的描写除了用云气暗喻作者羁旅生活的特点,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的重重一笔,妙不可言。
颈联写无法入睡的自己打开寺门,站在寺外观赏美景。
眼前美景,让作者感慨万千,不禁怜惜起来。
这一份怜惜,暗含着深沉的身世漂泊之感。
诗人抬头看天,却感觉到霜重气寒,心中难免凄凉孤独。
“霜天”二字,紧扣心情,间接表达了漂泊在外的孤寂凄冷的心境,可谓传神之笔。
尾联直抒胸臆,用反问的形式写道:
谁看到无家可归的客居他乡的人,在这荒郊野外,月下思乡,山中叹惋,独自一人深夜不眠呢?
反问加强了抒情效果,与前面的景物描写遥相映衬,更写出一份愁绝伤绝的自伤之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整首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抓住富有特征的景物来描写孤独凄凉的身世之慨,以乐景写哀情,更见其哀;以月色铺设情境,则无一处不孤寂愁苦。
此诗大有杜甫诗歌沉郁苍凉之感,但多了一份轻巧和宁静,可为上乘之作。
L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 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答案]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
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答案]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
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
(答出作者心情的,给3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评价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由诗中“去还来”“前时”“昨夜”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对梅花的喜爱,由“惆怅”“遥怜”“相思”“成灰”“落鸦”“独自回”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惆怅、孤独、寂寞、失落的心情。
L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竹轩诗兴
张 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
盘香。
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5分)
8.[答案]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
[答出视听结合并加以分析,给2分(若答出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可给1分);答出光影变化,给1分;答出比拟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
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
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答出形象特征,给2分;结合诗句分析,给4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
【诗歌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写竹轩景物,自然清丽。
从所写的景致中,可以看出作者本身的志趣。
作者虽然出身于勋业很高的富贵之家,但心志清隽,爱好闲雅,摆脱了富贵子弟庸俗的习气。
修竹本以它的高洁和潇洒,历来为文人雅士所激赏。
开头两句写竹轩面对柴门,清风卷来,柴门被自然地吹开了。
轩的前面,是刚刚开辟不久的小径,径边栽上了许多篁竹,环境是非常幽雅的。
三四两句写竹梢的清影,和竹叶被风吹动的响声。
妙在结合轩中的清事来写,显得自然而洒脱,足以引起诗人的诗兴。
当轩静坐,竹梢的影子,都好像通过茗碗细细地落在轩中似的。
篆烟飞起了,竹叶的音响,宛如随着篆烟轻轻地飘来。
在静观当中,确定是体会得非常细致。
五六两句仍然是写竹轩清趣,但和前两句意境显然不同。
前两句写的是平时,这两句却写的是暑天的夜晚和冬天下雪的白昼。
前两句以写竹为主,以轩中的品茗、焚香为辅。
这两句以轩内倦卧看星,和冬天对雪闲吟为主,而以“星穿过”和“雪压摧”相应地写竹,达到水乳交融、情景俱妙的程度。
从诗句中作者告诉人们:
暑天,这里宜于乘凉倦卧,可以看到星从修竹的上面穿过;冬天,坐在这儿吟诗,可以看到素雪压在竹枝的清景。
这样倦卧也好,闲吟也好,竹轩都可以供以诗情、诗兴,而此情此景,都非在其他的处所所能领略到的。
结尾两句,作者因此时尚在夏季,所以第六句所写的情事,只是虚写。
作者设想到了冬季,这儿的清景,一定格外宜人。
冬天是梅花的季节,梅花的寒香冷蕊,配上修竹的疏枝翠叶。
纵使不是雪天,也便梅竹同清,使竹轩更有幽致。
若是下雪的话,那么雪地咽梅花,静听竹林里敲金戛玉的声音,此境岂不更加清绝。
所以作者在诗中叮嘱自己说:
“莫移墙下一株梅,”梅花将为竹轩带来更多的诗兴啊!
到那时节,是“日暮倚修竹”,还是欣赏月下的梅花,那就听自己的便了。
14.L[2013·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
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
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
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
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
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
“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2分)
(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
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
(6分)
14.
(1)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2)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诗歌赏析】
辛弃疾的这首《水调歌头·长恨复长恨》,是一首感时抚事的答别之作。
上片直接抒写诗人的“长恨”和“有恨无人省”的感慨。
词人首先写道: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
”“长恨”即无尽的痛恨。
这里,以“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句开篇,首先提出了“恨”,而且是“长恨”,还要“复”(即不停,一个接一个)。
联系现实,“恨”主要指面前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收复北地的宏愿无法实现的遗恨。
“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一句合用两个典故。
《史记·留侯世家》载,汉高祖刘邦“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由于留侯张良设谋维护太子,事不得谐,戚夫人因向刘邦哭泣,刘邦便对她说:
“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
”歌中表达了刘邦事不从心的苦衷。
其中“听我楚狂声”源于《论语·微子篇》。
据记载,楚国隐士接舆曾唱歌当面讽刺孔子迷于从政,疲于奔走,《论语》因称接舆为“楚狂”。
辛弃疾运用这两个典故,目的是抒发他虽有满腔“长恨”而又无人理解的悲愤,一个“狂”字,更突出了他不愿趋炎附势、屈从权贵的耿介之情。
词人在直抒胸臆以后,紧接着以舒缓的语气写道:
“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
”这里,词人借用了屈原《离骚》中的诗句。
“兰”和“蕙”都是香草。
“滋兰”和“树蕙”是以培植香草比喻培养自己美好的品德和志节。
而“饮露”和“餐英”,则是以饮食的芳洁来比喻品节的纯洁和高尚。
作者在这里引用屈原诗句,借以表达自己的志节和情操。
“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词人用屈原“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也不肯“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的典故表明自己的志节和操守。
下片“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意在抒发自己理想无从实现的感慨。
抗金复国理想难以实现,志业难遂,还要那“身后”的虚名干什么?
“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道出“长恨复长恨”的根本原因——南宋统治集团轻重倒置,是非不分,置危亡于不顾,而一味地苟且偷安。
所以,词人以“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写惜别。
这里用屈原《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点明恨别乐交乃古往今来人之常情,表明词人和饯行者陈端仁的情谊深厚,彼此都不忍离别之情。
最后写道: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这里,又引用两个典故来表明自己的心迹。
词人引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表明自己此次奉召赴临安并不是追求个人荣利,并且也不想在那里久留,因为“帝乡不可期”。
这是先从反面说明自己的心迹。
结拍“归与白鸥盟”,则是从正面表明自己的心迹。
据《列子·黄帝篇》载,相传海上有位喜好鸥鸟的人,每天早晨必在海上与鸥鸟相游处,后遂以与欧鸟为友比喻浮家泛宅、出没云水间的隐居生活。
在这里,词人说归来与鸥鸟为友,一方面表明自己宁可退归林下也不屑与投降派为伍的高洁志节,另一方面也有慰勉陈端仁的意味,从而照应了题面。
辛弃疾这首词答别而不怨别,溢满全词的是他感时抚事的悲恨和忧愤,却一无凄楚或哀怨。
9.L2013·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醉 眠
唐 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1)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义。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答案]
(1)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
(2)[答案]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
(3)[答案]“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
【诗词赏析】
首联领起全诗,语意浅白,却又韵味十足,虽未写“醉”,却处处显出意境苍茫、神态优游的“醉”意。
连绵起伏的山势,一如绵延不断的“太古”,诗人化实为虚,化有形之山势为无形之光阴。
在这远离尘嚣的地方,一切仿佛都已凝固,没有名利的诱惑,没有人事的搅扰,没有烦恼的萦绕,这是作者对周围环境的渲染,更是对他自己精神状态的描写。
颔联笔锋一转,由宏大转向微观,转而写个人生活中的“花”与“鸟”。
春意阑珊,花已凋残,但诗人对着枝头的几朵残花,照样喝得痛快;鸟啼打破了山间的静寂,也并不妨碍诗人午后的酣眠。
诗人融情入景,又不露痕迹。
颈联空间转换,视角由山间转入房里,承上联的“眠”字来写。
“世味”是指世道人心,世态炎凉。
“簟”指竹席。
此时,诗人只想紧掩门户,远离人间是非。
“时光簟已便”表面是说盛夏酷热难耐,醉卧竹席感到十分舒适,其实说的是心静自然凉,这正是诗人心气平和的写照。
尾联与首联呼应,“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中得句”正表明诗人平日不管吏事俗务,而专于文字之癖中自得其乐。
“忘筌”暗合了庄子“得鱼忘筌”的典故。
梦中得句似得而实失,拈笔忘筌似失而实得,他就是这样领会了人生哲学上的辩证法。
失去的是“梦中句”,得到的则是无所为、亦无所求的悠然忘我之境。
句中不见“失”的遗憾,只有“得”的欢欣。
全诗流露出一种旷达、逍遥的意味,颇具深意。
14.L2013·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临江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
如今薄宦老天涯。
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
孤城寒日等闲斜。
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
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
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1)[答案]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
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③离别在即的愁绪。
(2)[答案]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
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
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
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
“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
“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
6.L2013·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6分)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①杜鹃:
又名子规。
②息机:
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
(2分)
(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
请简要赏析。
(4分)
6.[答案]
(1)要点:
“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语文 分类 汇编 诗歌 鉴赏 Word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