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调研测试.docx
- 文档编号:6852151
- 上传时间:2023-01-11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1.08KB
度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调研测试.docx
《度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调研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度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调研测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度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调研测试
2007年~2008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调研测试
质量分析(高淳县)
数据分析
一、语文学科各项数据
学校
均分
及格率
优分率
低分率
全县
73.69
85.47
15.9
9.46
第二中学
72.59
84.26
11.59
10.2
第三中学
75.6
89.74
14.7
5.82
漆桥中学
69.49
78.39
11.36
15.75
桠溪中学
66.51
73.16
4.78
17.65
东坝中学
69.92
79.2
7.34
12.23
固城中学
71.35
86.43
8.14
9.05
砖墙中学
68.54
79
8
13.5
漕塘中学
78.2
96.26
17.65
2.67
沧溪中学
64.06
67.23
4.02
23.04
第一中学
85.79
99.09
55.32
0.61
高淳外校
84.03
100
32.52
0
实验学校
80.8
97.12
28.27
1.83
二、各小题抽样得分率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得分率
83.94
84.17
83.75
58.33
69.75
64.08
83.58
85.20
92.25
84.58
59.56
43.58
84.05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书写
均分
66.67
59.67
62.17
52.75
68.11
72.21
94.05
68.33
91.11
65.39
70.66
87.4
74.61
答题情况分析
积累与运用
第1小题
一、同音字错误:
“素湍绿潭”中的“素”写为“溯”;“青林翠竹”中的“青”写为“清”;“凌绝顶”中的“凌”写为“临”,“绝”写为“决”;“冰河”中的“冰”写为“兵”;“鹦鹉洲”中的“洲”写为“州”。
二、形似字错误:
“老大徒伤悲”中的“徒”写为“缇”,“素端绿潭”中的“湍”写为“端”。
三、误写:
“萋萋”少一横或写为“凄”;“淤”写为;“染”多加上一点。
矫正方法:
加强理解性背诵,达到流畅,而不只是机械性的记忆;平时注意强调区分同音字,形似字,对典型错误归纳总结。
第2小题
“差(chāi)”注为平舌音(cāi);“镂(lòu)”注为或;“缝”写为“逢”;“薄”写为“溥”或写成左右结构。
教学建议:
字词教学要做到字字落实,夯实基础。
平时教学要常常抓,时时抓,放到阅读教学中在语境中落实其音型义的辨析。
第3小题
第
(1)小题旨为准确理解词语意思,并加以运用,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这四个词语不理解,不会加以运用。
“销声匿迹”这个词语在课文《大自然的语言》中,意为隐藏形迹,声音消失,用在此处极为不妥,不符合实际情况。
“惟妙惟肖”形容非常逼真,无法修饰时刻。
课堂上应注意辨析这些词语的在语境中的用法意义。
第
(2)小题病句类型为词序不当;第(3)小题考察标点符合的应用,三种情况下的“说”的标点应不同。
这些语基知识在教材的补白和附录中,平时教学应加以强调,落实的必要的语基知识,并适当加强训练。
第4小题
拟新闻标题,新闻标题应概括新闻主要内容,它的结构应为“谁”“什么”(名)+“怎么样”(动、形)了,平时就要让学生按照这些要素准确筛选信息,力求语言准确、精炼。
第5小题
这题类似看图说话(作文),只配其中一幅图的文字说明,而已有的三幅图已经提供了很好的典范,聪明的学生应能准确感受到图中传达出的信息,用流畅形象的语言塑造出来,并且会注意到上下文之间的联系。
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应有的观察能力,“头上的汗”这是一个重要信息捕捉不到,不能准确地描绘画面内容。
学会观察,准确描述,这也是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的。
第6小题
名著阅读仍为学生一个软助,好多学生仍没有形成好阅读习惯;或是没有兴趣阅读;或忙于应付作业无暇阅读;导致填上“生重病”“到处流浪”等一些根本与原著内容不相符的答案。
第7小题
广告语拟写要求语言简洁,主要突出,极少一部分学生写成了一篇短文,这显然不符合要求;一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也使得一部分学生茫然无措。
语文与生活密切相关,平时多引导学生注意电视、街头巷尾的广告用语,注意观察,细细品味,仔细积累,做这一类题就驾轻就熟。
教学建议:
1,平时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与巩固一定要实而细。
2,要注重机械记忆,更要注重理解记忆
3,要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的开展,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
4,名著阅读要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管理。
古诗文阅读
第8小题
答题情况较好。
基本上都能答对。
典型错例:
这首诗集中表达诗人感情的字是:
“登”字,诗人借助“欲暮时”等景致表达感情。
少部分学生还没有理解感情是什么东西,景致指什么,不明白题干的指向。
矫正方法和教学建议:
“情感”“景致”是诗歌鉴赏的要素,在诗歌鉴赏的教学过程中多指导学生多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赏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
平时教学只有落到点上,才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第9小题
答题情况好。
错例:
少数同学把“念”解释为“想念”把“闻”解释为“嗅到”。
分析出现此类错误情况的基本原因是学生没能切入语境,而是望词生义。
矫正方法和教学建议:
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去翻译句子,解释字词。
并注意积累巩固一些常用文言实词的一般义项。
第10小题
答题情况良好。
错例中较多的是选“D”,有少数人选“B”,选“A”的人极少。
BCA的三个虚词考查的都是常见的基本用法,平时教学中教师如能从语法角度辨析清楚其用法,学生一般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在平时听课中曾发现有部分教师自己对几个虚词的用法不甚了了,学生更是如坠云雾中。
所以,关于文言虚词的教学教师自己课前要多查对,所学习,多探讨,保证自己讲解的正确。
第11小题
本题是文言语句的翻译。
包括两道题目,前一题是课内的语句,后者是课外语句,从答题情况看,课内外文言文语句翻译的掌握情况是不同的,大多数同学课内的掌握不错,课外的较差。
两题出现的错误还是多样的,如“庭下如积水空明”不少同学译成了像“在庭下的水中照出了月亮”这样的意思,“书不数字”中的“书”译成“书上”“读了书”等意思。
第12小题
答题情况:
此题失分情况比较严重
典型错例:
很多学生忽略题干中的“情感”,转而回答理解“闲人”与“异人”的含义。
矫正方法:
探究关键词句后面隐含的思想情感,永远是我们阅读教学的重点,在这一点上,文言文和现代文教学同理。
文言文教学建议:
(1)初中文言文的教学还应该比较实地落实字词句的直译;文言文诵读也要加强,以便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多读、多背、多训练是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要途径,同时教师要丰富文言教学的手段,激发学生文言学习的兴趣,不能一味地死记硬背,搞僵化教学。
(2)要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借助注释与工具书自读课文的能力和习惯。
1)不看注释,不借助任何工具书,先预读一遍课文,凭借自己的文言文积累,从已知的字词来推知未知的字词,根据上下文进行猜读。
猜读是阅读文言文的重要能力。
2)其次,对照课本注释,细读课文,纠正猜读时出现的错误,进一步了解文意,口头翻译课文。
3)然后把仍不能解释清楚的字词圈出来,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查找合适义项。
不能确定的可存疑,在讨论时提出。
4)要求学生写出预习笔记,摘出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和自己认为重要的字词。
这一环节可放在课外作为预习,也可放在课内。
初始阶段可放在课内,有利于习惯的养成。
3、小组讨论,质疑答疑。
全班互动式学习。
1)在小组内提出疑难及值得交流的学习成果,合作学习,并做好小组学习笔记。
2)提交到班内,互相质疑答疑,学生解决不了的由教师点拨。
3)然后学生可以推荐自己组内的学习发现,其他学生做好记录。
4)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学生未涉及的重难点字词句来考查学生,以查漏补缺。
4、归纳整理,巩固练习。
1)在前两个教学环节,可用已学过的文句提示学生猜知本文中字词句的意义或用法,使学生温故而知新;也可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就某个词句回忆曾学过的类似用法的词句,可以激活学生的记忆,有利于归纳整理。
比如:
《陈涉世家》“等死,死国可乎?
”(等:
同样;《马说》中有“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邹忌讽齐王纳谏》“忌不自信。
”(倒装句,宾语前置;《满井游记》中有“城居者未之知也”,《隆中对》中有“时人莫之许也”)
2)学生联系学过的课文,归纳整理与本课有关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要实词”、“成语”、“重点句翻译”,做好卡片式笔记。
可积累的成语有两类:
一类是文中直接出现的成语。
成语所在句也必须熟记,以备默写题中考查出处或所在句。
另一类是包含有与课文中字词用法相同相近的加点字的成语,如《出师表》中“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秋”意为“时”,可引出“多事之秋”。
《鱼我所欲也》中“蹴尔而与之”的“蹴”意为“踢”,“一蹴而就”中的“蹴”意为“踏”。
3)教师出示小练习或由学生按统一规格出小试卷交换测试,小组内批改,写出错误报告,提醒大家以之为戒。
教学时,可以把上几个教学方法串联组合,也可分别采用。
有时可以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直接进入课文研读,用问题串起全文,使字词句知识的教学与文本的研读或齐头并进,或融为一体。
课内现代文阅读
第13小题
答题情况:
整体得分约在90%以上。
错例:
少数学生找第一节未句及第二节首句
建议:
平时要引导学生自觉关注概括文意的中心句或关键句。
第14小题
答题情况:
满分率在70%左右,学生能从“时间”(a)“范围”(b)或“保存至今”(c)等方面加以阐述。
错例:
能答“不能”但后面阐述空洞,如“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述于笼统;部分学生意思虽对但表述啰嗦。
建议:
平明加强专项训练,注重答题方法的指导,养成标准答题的习惯。
第15小题
答题情况:
满分率约在50%-60%。
错例:
A、理解错误,走向反面,有部分学生写成“可以”“好”
B、肯定“不好”,但给出的理由千奇百怪,如“这是国家规定的”“这是书上写的”、“这是与下文对应的”等等。
C、个别回答笼统,说成“按空间顺序”“按顺序”等。
建议:
A、书中顺序的安排一般有其目的,应充分阅读文本,理解其目的。
B、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言表述的准确性。
说明文阅读
第16小题
抓不住文中主要的意思,每一段的中心内容的概括能力不强,要点没有抓住。
如第2段中“半透明的膜像”的使用才使屋顶看上去美观不杂乱,很多学生却受到信息干扰,只写了设备管道的简洁等;第3段中,很多学生写了舒适的空间,“声音广播”等,概括不到说明要点,说明阅读能力低下。
建议:
如何抓文段中主要信息,应该是老师们在教学时要重点注意的问题,同时在阅读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
第17小题
本小题从几个点上考查学生对文本阅读的整体理解,只有52.75的得分率,说明阅读理解能力的欠缺。
这样的能力不是靠机械训练能得来的。
第18小题
存在问题:
1、说明方法指认有误,四种说明方法只要选到两种即可,一些同学写一种或错答成“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2、对说明方法这一概念不清,部分同学写了“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
4、紧扣说明方法再说它的什用,表达时有些不太严密。
建议:
这是一个传统题型,学生熟悉,容易理解题干,答不好只能说明教师平时教学时没有严格要求,纠错不到位。
第19小题
1、大部分学生能正确使用“无论……都”这一关联词语
2、“对象”能抓住人或“突出地点”,表述较严密。
3、一部分同学表述上语句不通顺:
如“这样一来,无论连“鸟巢”的哪个位置都能使观众“鸟巢”内容的语音清晰度指标……”。
4、审题不清,理解有误,不符合题意:
如“无论有多大的困难,设计者都会把它给制服”。
建议:
平时对常用关联词也要进行造句训练。
散文阅读
第20小题
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围绕用“幸福、和睦、关爱、和美”等词语来填写,应该说理解了文章内容,也有理解偏差的,填写了“荒凉、焦虑”等词。
第21小题
本题的正确率较高,D项的分析远远地游离与文本主题之外,较之17小题容易把握和判断。
第22小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大多数选择
(2)来作答,基本上都是分析“我”对儿子的关爱、关切之情。
“一再”表现了“我”忙不迭地问候儿子的情景,没有分析出来。
本小题在能力点上实际上同于12小题,还是培养学生探究关键词句后面隐含的思想情感。
第23小题
本小题部分学生审题发生了偏差,误以为只是对题目中那两句话内容的感知,或是仅从那两句话来说写作方面的“启示,没有从文章的整体特色上考虑,有的是随便写了一两点写作方法的内容,没有结合题意。
所以学生考试时审题应审清,否则,因答非所问而失分。
现代文阅读教学建议:
现代文阅读涉及学生阅读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鉴赏能力等,而这种能力的获得,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通过机械训练就能提高的,它必须通过学生阅读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获得的一种整体领悟能力的提高。
教师只有站在这样的理念之上才能正确地对待阅读教学,抓住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同时多读书是语文教学颠簸不破的真理。
语文教师一定要站在这样的认识之上,有效地管理学生的阅读。
通过有效的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管理双管齐下,夯实学生的阅读积累,方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解题能力。
作文分析
本次作文以“读”字组成词语,并以此为题写一篇文章。
从审题上看,没有设置障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
这里的“读”,可以读山,读水,读山。
“读”可以理解为“欣赏”、“理解”、“品味”“感情”之义,内容非常宽泛,适宜不同层的学生写作。
同时,文题中例举了几个示例。
如:
悦读、读山、读之旅、读书的方法,读书的滋味等。
帮助一些学生较快地审题,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从阅卷情况来看,形势却不容乐观。
一是大多数学生没有吃透“读”的含义,中是从“读”的基本义出发,写“读书”为话题的作文较多,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不能出彩。
尤其还有一些学生写“读书的方法”时,忽略了自己命题中的“方法”或“读书”,写成了“学习的方法”或学习的过程,造成编题,二是存在机械套作的谦疑。
有很多学生以读人为话题来写,如读父爱、读母爱,这本身没有错,但在字里行间缺少自己的“读”,即自己的理解与感受,有的只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表现父爱与母爱,甚而至有的只是多过他人书中的内容,缺少真情实感,存在套作嫌疑。
三是语句不够通顺的现象比较严重错别字较多。
给我的启示是,平时的作文训练不容忽视,尤其在语言表达上,老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交通字顺,少写错别字。
其次,作文训练要有序列性,不能东拼西凑,瞎抓一通,老师在手时指导写作时,要有计划也有针对性地训练。
附:
优秀例文
悠悠读书情
漫步在天马行空,重重险阻的取经路上,畅游于侠肝义胆,英雄聚义的梁山泊中,沉浮于儿女情肠,风霜刀剑严相逼的大观园内……悠悠读书情,你将伴我走完人生的征途,给我无穷无尽的财富。
悠悠读书情,匆匆时间步。
从书中我懂得了“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恨读书迟”的后悔莫及,诗人陶渊明也曾发出“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的感叹。
当我把“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当作座右铭后,我便知道了“不珍惜时间的人,终会被时间所抛弃”。
从书中我得到了一笔无穷无尽的财富——珍惜时间。
悠悠读书情,纯纯朋友情。
从书中我感悟到了王勃的“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的豁达情怀;李白那“桃花潭水深千尽,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真挚感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悲惨遭与无奈;还有那“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于是我明白了:
金钱易得,朋友难寻,人生得一知已,虽死足矣。
从书中我得到了一笔用之不易的财富——珍视友情。
悠悠读书情,方正人生路。
从书中我知道了“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的刚正气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贞不渝,“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壮志豪情;“安能摧眉折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愤慨和蔑视……于是,我明白了,“拥有方正气节方得真正人生”。
从书中,我得到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坚贞不移。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斗转星移,桃符更新。
读书伴我走过了15个春夏秋冬,品尝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使我的精神财富愈加富有。
今后,我定会执书于手,与书偕老。
悠悠读书情,给学子财富一生……
三读“女人花”
每一位母亲都曾是一位仙女,只是为了孩子们藏起了飞向天宫的翅膀。
——席幕蓉
美丽娇艳的女人花,永远开在那纯洁无尘飘渺云游的仙境中,每一位母亲都是一朵女人花。
一读:
母亲
在我的身边,有三朵以他们的花蜜将我哺育的女人花,我的妈妈,每天静静地守候在家冼衣做饭,任劳任怨。
她虽然只有高中的文凭,却依然乐于与我吟诗作对,其乐融融,生活的重担没有将她压垮,她在风雨里连滚带爬,以自己微弱的行动支撑着这个家,风月悄然从她身旁溜过,带来了她的青春,带来了皱纹与白发。
家、菜场永远的两点一线,这条线,母亲用那纤弱的身躯来回奔走,唯一期盼就是女儿,女儿的笑脸,女儿的调皮,还有那本蓝色的成绩单,她用那双满是裂纹的手捧着,笑了。
那颗心,在烈日下,在冰雪中,依旧那样鲜明火红,温暖、照亮了我的心房。
二读:
奶奶
奶奶年轻时曾经做过买卖,当过商人,精明是商人的本钱,奶奶勤俭持家,是个严谨严肃的人,她虽然常板着脸,不太爱说话,却是非常疼爱我这个孙子,她把她的爱都以“严”的形式倾注在我们身上,我身上所有的坏毛病都在她的严格掌控之中。
在她那青铜色的脸下,仍有一颗慈爱的心,我爱她,我愿意用我那关爱如风的手抚平她的伤痕。
三读:
外婆
外婆与奶奶不同的是,她没有学问,也没有奶奶那样心直口块,精明能干,她是那种将所有的痛苦与泪水都埋在心底的人,在我的印象中,她从未打过人,更多的是用那双饱经风霜的手满怀爱意的扶摸着我的头,她是一位典型的家庭妇女的形象,所做的一切只是为别人服务,那颗千疮百孔的心只能去爱别人,那颗心,我会用我的爱汇成一句祝福:
“恢得如初”。
三读女人花,总有不一样的体味与感受,这样纯白无瑕的仙物,我还有什么可赞美的词呢?
一朵慈爱柔嫩的女人花,一朵强韧奋发的女人花,一朵瘦弱纤细的女人花。
嘻,女人花美矣哉!
读山水
山水共生,他们美妙的组合,组合了奇丽的自然,令人感叹;普天之下,莫非山水。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可见山水真的值得人细细品读。
山,乃雄伟之物。
他的气势,他的神情,高昂、稳重而不可动摇,似乎可以压倒一切,多少文人墨客曾望“山”之叹。
叹他的巍峨高耸,叹他的气势磅礴,不可攀移。
人们仰望着他毗邻星辰的高度,就如同仰望着一桩神物;人们也幻想着,翻过那座山,将会是什么?
于是,便有了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众山小。
”那是怎样的一股雄心壮志,直冲云霄,稳稳地落在山之巅,杜甫踏上了他的人生路。
于是,便有了愚公的移山。
那是怎样一种坚定,怎样一种执著。
他的每一铲下去,也许不及山的万分之一,但他说了,我移不走这山,我的子孙后代都来移它,还怕移不走吗?
突然想起一句话,当你坚定了一个信念,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你。
不错,当天神从天而至,搬走那一座山峰,我想每个人都会惊叹,是的,只要执著追求,还有什么事做不到呢?
水,乃阴柔之物。
她不似山般高耸不移,她没有固定的形态,只知一味地向海奔去。
可是,你知道吗,没有任何一只手能将她完整地掬起,没有任何一股风能将她随意地吹散。
这来自什么?
来自她始志不渝的信念,来自她永久如一的拼搏。
黛玉,如水样柔柔的女子,始终如一地追求着自由的幸福。
可贾府却并非一个任水自流之处,她如沁芳泉中的一缕清泉,向往奔腾入海,却难以实现。
她被约束着,被控制着,甚至被别人玩弄于股掌之间。
心比天高,却被人所骗。
当她香魂一缕,重回幻境时,便算是挣脱,在天宫,她尽可以追求自由,尽可以随意流淌。
便如水,在流淌中,哪怕遇见再大的石头,经过千百次拍打,终将越过,汇入大海。
读山水,我不妨将山看作困难,将水看作不受拘束,自由进取的精神,那么我便要拥有如水般的意志,哪怕遇见比山高的困难,也要激流勇进。
我知道,我终将翻山越岭看见大海!
读水
如女子般的阴柔的水,读出的是委婉;如男子般冲荡的水,读出的是刚毅;如孩子般喧腾的水,读出的是顽皮……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的瀑布之水确实与众不同,不是普通的瀑布那般冲激,它激起的是心中的波澜。
曾看李白要高力士为其脱鞋,杨贵妃为其研墨,不论多少的高官厚禄都使他坚定如固。
然而便是这人类永远无法创造的美景让他屈服,他读出的水是一泻千里的洒脱。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三峡的水真是妙不可言。
不知郦道元是否为此折服。
如此静妙的水,可能也只有那位仙都之人才能欣赏得了吧。
还是说三峡是“欲界之仙都”呢?
三峡的水清澈得就如无根之水,说它是静的,我却明明看见了回彼涟漪;说它是动的,我又明明看到了山的分身,郦都先生读出的是什么?
就让读都们自由的想像吧。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也不知是哪江哪河的波水,射出的竟是灰黯冷清的光芒。
你是否想像到了那“烽火连三月”的凄凉情景——白发苍苍的老人孤苦伶仃地坐在衰败的树下,与其相映衬的残损的夕阳,没有“沉鳞竟跃”的美景,只有“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悲凉。
欲颓的夕阳只留下了一束昏黄的光在地平线上,伴随着黑暗的到来,国家沉沦了……陈与义读出的水是悲凉肃杀,冷淡凄异的。
这就是水吗?
水有曹操的雄心壮志,有妲已的骄柔妩媚,更有帝王亡国时的悲哀,不同的人读出的是不同的水。
我读出的水又在哪里呢?
……
孤“读”
孤“读”是一个人的狂欢。
普鲁士蓝曲的天幕被一遍又一遍刷黑,云淡风清,悄然无声,玉盏般的明月悬在静悄悄的天空,那样清,那样纯,仿佛是黑色的底色上凸起的一声浮雕。
沐浴在澄澈如水的月光中,手捧着一卷唐诗宋词,与月共赏,共赏“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寂寞,共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思念,共赏“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惆怅。
在日夜孤读,孤读寂寥无奈。
江水沧沧,捉摸不定地滚滚而来,泛着银白色的泡沫,如千千万万匹白马奔腾而来,又似举着珍珠色的花束,向远方末名的客人表示欢迎。
这时,品读《史记》,与江水共论古今英雄——项羽。
想当年,他率领八千江东子弟兵,誓欲救百姓于水火,遂用血腥的十指抚万峰之峦为琴,援千河之水为音,然而,结果竟是如此悲惨,面对似水的虞姬,面对如火的乌椎,他明白了,巨鹿和垓下,手身前身后,楚河汉界,不过一盘棋。
江水与我共同回忆那般豪气万丈,义勇双全,孤读着西楚霸王的凄惨与悲谅。
灰蒙蒙的天幕下,一竿风中的芦苇直立于茫茫沧沧的水面,如一支羽毛笔,划动在洁白的稿纸上,那水面泛着的涟漪,便是这脆弱的芦苇写下的最空灵、最干净、最澄澈、最透明的文字。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人细腻的情丝在芦苇上浸润、浸润。
一大片芦苇,如绿色的波浪连天涌来,望不到尽头,穿行其中,氤氯着芦叶干净的香味,还一缕一缕地渗着一种不知名小草的香味,一个人品味着曹文轩笔下的村庄,品味着桑桑的喜怒哀乐。
孤读着乡村孩子的欢乐与忧伤。
孤读,在文学的世界中独自品味,这是一个人的狂欢。
读书的颜色
书有颜色吗?
我想没有,它们都是白纸黑字的表演。
那读书有颜色吗?
我想有的,只要用心去读,你会发现它是如此的绚丽多彩!
——题记
读书的颜色是残酷的黑色。
在祥子的三起三落中,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社会的黑色,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当祥子由原来的勤劳坚韧到后来的行尸走肉,麻木不仁时,我落泪了。
我感受到了读书的黑色,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越拉越紧,越拉越紧!
最后不得不完全熔化于其中。
读书的颜色是高洁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 学期 年级 语文期末 调研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