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第8单元集体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6845963
- 上传时间:2023-01-11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24.02KB
三年级上第8单元集体教学设计.docx
《三年级上第8单元集体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第8单元集体教学设计.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上第8单元集体教学设计
榆次区晋华小学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主备人
李冬莲
执教者
课型
集体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本册第(8)单元
本课第
(1)课时
本学期第(63)课时
第一部分核心设计
教
学
目
标
1.教师的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会生字并读通、读顺课文;
2.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文包诗的方法了解古诗表达的意思;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生的学习目标
1.认会生字并读通、读顺课文;
2.运用学过的文包诗的方法了解古诗表达的意思;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
习
任
务
1.认会生字,读通读顺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2.指导书写生字。
检
测
工
具
1.说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意思。
2.听写生字。
榆次区晋华小学教学设计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
激
情
导
课
同学们喜欢过节吗?
为什么呢?
(学生自由回答)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不过,唐朝有位诗人在节日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
每逢佳节倍思亲。
(教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新的课文。
谁来读课题?
(指名读课题,注意三个生字的读音:
“逢、佳、倍”)齐读课题。
民
主
导
学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任务一:
任务呈现:
认会生字,读通读顺课文。
自主学习:
1.打开书本129页,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别忘了思考提出的问题,比比谁解决的问题多。
展示交流:
1、学生自读课文,遇到生字词把它划下来。
2、出示生字词,这些生字词,同学们都认识吧?
自己先练一练:
佳节 重阳节 思念 兄弟 回忆 异乡
一年一度 扶老携幼 兴高采烈 头插茱萸 手挽着手 登高远眺
3、请学生当小老师读。
4、颠倒词语顺序,再请学生读一读。
(过渡:
生字词同学们都学的非常好,我相信把它们藏到课文当中,同学们也一定能认出它们。
这一次,老师对你们读书要提出要求了,希望你们能把句子读通读顺哦。
要想读的好,可是有窍门的哦,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
那就是要把长句子和生字词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
)
5、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是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哪位小朋友愿意来展示自己美妙的读书声?
(指名学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他们是不是把课文读通读顺了。
这个部分,可以放到课前预习当中。
节省课堂时间。
课堂上一入课可以直接检查孩子们的认读情况。
读长句字,教师要有充分准备和预设。
榆次区晋华小学教学设计
民
主
导
学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6、他们读得怎么样?
(指名评一评)表扬个别同学。
组织交流,讨论解疑:
1、经过几遍的读书,同学们已经能够读通读顺课文了,我们再来回顾刚上课时,大家提出的疑问。
什么是佳节?
(美好的节日)你知道我们中国传统的佳节都有哪些吗?
课文中指的是哪个节?
(重阳节)重阳节是在什么时候?
(九月九日)你是怎么知道的?
(从书中知道的,表扬学生真会读书。
)那么“倍”是什么意思?
(通过读课文知道了倍是“加倍”“更加”。
“逢”是“每逢”“每到”)我们还知道了是王维每到节日的时候就加倍的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
2、了解王维。
(王维,唐朝著名诗人,今山西人,九岁就开始写作,被视为“神童”他是唐朝仅次于李白、杜甫的大家,不但精于诗文而且擅长书画,人们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3、请同学们读读王维写的这首诗好吗?
(生自由读诗)
4、这首诗,你能读懂哪句话?
你是从课文当中哪些地方读懂的呢?
老师建议你们再一次把课文读一读,一边读一边划下你读懂的句子。
(教师巡视指导。
)
5、指名学生说读懂了什么?
6、齐读古诗。
(过渡:
这节课同学们读书读的挺不错,那么字写的怎么样呢?
下面,我们就要学习写字了。
)
任务二:
任务呈现:
指导书写
自主学习:
1、仔细看看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处于什么位置?
你觉得那个字比较难写,自己用手指画一画,要摆好左右之间关系的字。
展示交流:
1.学习“佳”“倍”“扶”“忆”(指名书空、教师范写、学生学写。
)
提问是本年段的一个学习目标,所以要抓住时机让孩子们学习提问。
通过了解王维,进一步了解他的文才,了解他的思乡之情。
放手让学生自己“试水”,在尝试中学会学习。
榆次区晋华小学教学设计
检
测
导
结
1.完成检测题。
2.小组汇报情况。
3.小结反思,今后我们在学习文包诗该怎样做。
第三部分辅助设计
准备
多媒体
板
书
设
计
每逢佳节倍思亲
佳节 重阳节 思念 兄弟 回忆 异乡
教
后
反
思
榆次区晋华小学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主备人
李冬莲
执教者
课型
集体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本册第(8)单元
本课第
(2)课时
本学期第(64)课时
第一部分核心设计
教
学
目
标
1.教师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生的学习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从文中找到诗句中对应的意思。
2.学会学习如何抓住文中关键字词和语句进行体会人物感情。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
习
任
务
1.从文中找到对应的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感情。
检
测
工
具
1.背会《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并想想作者的情感,进而有感情地朗诵出来。
榆次区晋华小学教学设计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
激
情
导
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3课,通过读文来找到相应的诗句,从而理解诗句,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
民
主
导
学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任务一:
任务呈现:
从文中找到对应的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感情。
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把你认为和诗句对应的句子找出来,可以在旁边标出诗句。
2.同桌交流。
展示交流:
1、前两句。
第一、二自然段上古诗前两句的内容,通过“离开”“来到”“两年了”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意思。
体会出诗人孤独一人作客他乡的寂寞心境。
“重阳节又到了”“扶老携幼”“兴高采烈”“看着”“更加”等词语,理解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体会诗人作客他乡,在重阳节家家团聚的欢乐气氛中,更加难以抑制思念亲人的感情。
2.后两句。
这两句上对“思亲”情境的具体描绘。
想象“总要”“头插茱萸”“手挽着手”“登高远眺”的情境,体会“天各一方”“不能相会”的遗憾。
“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上诗人自己的想象,看起来上在写兄弟们思念处在异乡的自己,实际上仍上写自己思念家乡兄弟的一篇深情。
通过自读自悟,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文包诗的特点。
这部分,可以结合以前学习的《母亲的恩情》和《英英学古诗》来学习。
这样可以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学习。
榆次区晋华小学教学设计
民
主
导
学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三、背诵古诗。
1.有感情第朗读。
2.背诵。
通过背诵来让学生学有所获。
榆次区晋华小学教学设计
检
测
导
结
1.完成检测题。
2.小组汇报情况。
3.小结反思,今后我们在学习文包诗该怎样做。
第三部分辅助设计
准备
多媒体
板
书
设
计
每逢佳节倍思亲
忆
王维(长安)——-----------亲人(家乡)
重阳节
教
后
反
思
榆次区晋华小学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23.孙中山破陋习
主备人
李冬莲
执教者
课型
集体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本册第(8)单元
本课第
(1)课时
本学期第(65)课时
第一部分核心设计
教
学
目
标
1.教师的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会生字并读通、读顺课文;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生的学习目标
1.认会生字并读通、读顺课文;
2.感知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
习
任
务
3.认会生字,读通读顺课文,;
4.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指导书写生字。
检
测
工
具
3.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4.听写生字。
榆次区晋华小学教学设计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
激
情
导
课
出示孙中山图,谁了解他?
孙中山上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者。
清朝末年组织中国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民
主
导
学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任务一:
任务呈现:
认会生字,读通读顺课文。
自主学习:
1.自由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相读课文,互相纠正。
3.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
展示交流:
(一)生字的认读。
1、学生自读课文,遇到生字词把它划下来。
2、出示生字词,这些生字词,同学们都认识吧?
自己先练一练:
“既”是四声,
“痛”上病字旁。
“废”上广字旁。
3、请学生当小老师读。
4、颠倒词语顺序,再请学生读一读。
(二)读课文。
1.同桌汇报读的情况。
2.指导难读的句子。
“一天,孙中山从外回来,看见妈妈正在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
”
“后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当了临时大总统,他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
”
3.指名分段读。
抓住文章中易错的字进行教学,便于突破生字中的教学难点。
抓住难读的句子进行教学,解决教学难点。
榆次区晋华小学教学设计
民
主
导
学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任务二:
任务呈现: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指导书写生字。
自主学习:
1、读课文,想想文章的主要内容。
2.仔细看看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处于什么位置?
你觉得那个字比较难写,自己用手指画一画,要摆好左右之间关系的字。
展示交流:
1.交流文章主要内容。
文章主要讲了孙中山看到封建陋习对妇女的残害,立志要破除陋习,长大后实现了自己的志向。
2.交流生字的书写。
(1)学习“佳”“倍”“扶”“忆”(指名书空、教师范写、学生学写。
)
(2)强调“既”的书写。
将生字的学习落到实处。
榆次区晋华小学教学设计
检
测
导
结
4.完成检测题。
5.小组汇报情况。
6.小结反思,今后我们在学习文包诗该怎样做。
第三部分辅助设计
准备
多媒体
板
书
设
计
孙中山破陋习
陋习的残害——废除陋习
教
后
反
思
榆次区晋华小学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23.孙中山破陋习
主备人
李冬莲
执教者
课型
集体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本册第(8)单元
本课第
(2)课时
本学期第(66)课时
第一部分核心设计
教
学
目
标
1.教师的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孙中山的精神品质;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章内容的方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生的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感受孙中山的精神品质;
2.学习体会文章内容的方法;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
习
任
务
1.理解文章内容感受孙中山的精神品质。
检
测
工
具
1.听写生字。
2.你想对孙中山说些什么?
对孙中山的母亲说些什么?
榆次区晋华小学教学设计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
激
情
导
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4课,让我们共同细细地品读课文,去体会孙中山的精神品质。
相信大家会有很大的收获。
民
主
导
学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任务一:
任务呈现:
理解文章内容感受孙中山的精神品质。
自主学习:
1.默读课文,把你认为有感受的句子画出来。
2.同桌互相交流。
展示交流:
(一)第一自然段的学习。
通过“洗衣烧饭插秧挑柴样样活儿都干”体会姐姐的能干。
通过“空闲时,姐姐就陪孙中山一起玩”“孙中山最爱听姐姐唱歌,姐姐也经常唱给他听”等词句,体会出姐姐的活泼,因为姐姐上那样的活泼能干,孙中山小时候非常喜欢姐姐。
(二)学习第二到七自然段。
抓住“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等词语反复练习朗读,体会缠足给姐姐肉体和心灵带来的巨大痛苦。
通过朗读,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第三到到六自然段,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与抗争,以及妈妈封建陋习的盲从及无奈。
第七自然段,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特别要抓住两个“再也没有……”的句子,读出孙中山对姐姐的同情和对封建陋习的痛恨。
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进行学习,便于体会作者的用词。
运用学习到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
榆次区晋华小学教学设计
民
主
导
学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三)学习第八自然段
体会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原因,上因为它已“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故对之深恶痛绝,表现了孙中山反封建的彻底革命精神。
补充孙中山的资料,了解破除陋习的艰难,从而体会孙中山破除陋习的决心之大。
体会他的伟大。
榆次区晋华小学教学设计
检
测
导
结
7.完成检测题。
8.小组汇报情况。
9.小结反思,今后我们在学习文包诗该怎样做。
第三部分辅助设计
准备
多媒体
板
书
设
计
孙中山破陋习
陋习的残害——废除陋习
教
后
反
思
榆次区晋华小学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练习8
主备人
李冬莲
执教者
课型
集体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本册第(8)单元
本课第(5)课时
本学期第(67)课时
第一部分核心设计
教
学
目
标
1.教师的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读对联,理解对联的意思;
2.通过补充资料等方法了解岳飞;
3.知道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进行背诵。
2.学生的学习目标
1.认识对联中的生字,并能读通顺,理解对联的意思;
2.了解岳飞,感受岳飞崇高的精神品质;
3.理解词语并进行背诵。
学
习
任
务
5.认会生字,理解意思,感受品质;
6.积累成语。
检
测
工
具
5.背诵成语。
6.你还知道哪些民族英雄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
榆次区晋华小学教学设计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
激
情
导
课
出示岳飞图,提问:
你们认识他上谁吗?
出示对联,试着读读。
这是岳飞墓前的一副对联,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校了解岳飞,同时积累六个词语。
民
主
导
学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任务一:
任务呈现:
认会生字,理解意思,感受品质。
自主学习:
1.自由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相读对联,互相纠正。
3.互相检查对联认读。
展示交流:
(一)生字的认读。
1、辜的认识,意思:
罪过。
铸的认识,意思:
铸造。
佞的认识,意思:
指奸诈谄媚的人。
2、交流意思:
忠臣的遗骸埋在这里上青山的荣幸,而无罪的白铁却用来铸造了几个奸臣。
3、交流岳飞的故事。
提问:
“忠骨”指的上谁的遗骸?
“佞臣”指的谁?
知道岳飞墓前用铁铸造的四个奸臣是谁吗?
秦桧夫妇、张俊、万俟卨
3.指名读。
4.背诵
榆次区晋华小学教学设计
民
主
导
学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任务二:
任务呈现:
积累成语。
自主学习:
1、通过查字典等方法了解成语的意思。
2.同桌交流。
展示交流:
3.交流意思。
4.交流难理解词的意思。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常常连起来用。
榆次区晋华小学教学设计
检
测
导
结
10.完成检测题。
11.小组汇报情况。
12.小结反思,今后我们在学习文包诗该怎样做。
第三部分辅助设计
准备
多媒体
板
书
设
计
练习8
忠骨:
岳飞
佞臣:
秦桧夫妇张俊万俟卨
教
后
反
思
榆次区晋华小学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练习8
主备人
李冬莲
执教者
课型
集体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本册第(8)单元
本课第
(2)课时
本学期第(68)课时
第一部分核心设计
教
学
目
标
1.教师的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理解并背诵《梅花》;
2.指导学生认真书写钢笔字;
3.指导学生书写请假条。
2.学生的学习目标
1.理解并背诵《梅花》;
2.写好钢笔字;
3.学会写请假条。
学
习
任
务
1.理解并背诵《梅花》。
2.学会写请假条。
检
测
工
具
3.背一背《梅花》。
4.小红生病了,请你帮她写一张请假条。
榆次区晋华小学教学设计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
激
情
导
课
哪位同学会背《梅花》,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理解背诵《梅花》,同时学习书写请假条。
民
主
导
学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任务一:
任务呈现:
理解、背诵《梅花》。
自主学习:
1.看图理解。
2.同桌互相读课文,互相纠正。
展示交流:
(一)交流对《梅花》的理解。
1、“凌寒”,;凌,冰。
凌寒指十分寒冷。
2、“为”读是四声,是因为的意思。
(二)背诵。
1.这首诗赞扬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坚强品质。
2.说说诗句的意思。
墙的拐角处有许多梅花,在这么冷的天气独自开放,远远的指导它不是雪,因为有淡淡的香气飘来。
写出了梅花的雪白,写出了梅花的香味。
3.自己背诵。
榆次区晋华小学教学设计
民
主
导
学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任务二:
任务呈现:
学会写请假条。
自主学习:
自由读例文,注意格式和语言的表述。
展示交流:
1、“请假条”三个字居中。
2、开头顶格写***加上冒号,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正文。
“此致”另起一行空两格。
另起一行顶格写“敬礼”。
标点感叹号。
右下角写上请假人称谓和姓名,再写上日期。
3、练习书写
榆次区晋华小学教学设计
检
测
导
结
13.完成检测题。
14.小组汇报情况。
15.小结反思,今后我们在学习文包诗该怎样做。
第三部分辅助设计
准备
多媒体
板
书
设
计
练习8
1.《梅花》
2.请假条
教
后
反
思
榆次区晋华小学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习作8
主备人
李冬莲
执教者
课型
集体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本册第(8)单元
本课第
(1)课时
本学期第(66)课时
第一部分核心设计
教
学
目
标
1.教师的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谈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初步懂得什么叫研究报告,知道如何写简单是研究报告;
3.选择两句古法,会用研究报告的形式写出来,语言清晰、表达,要准确。
2.学生的学习目标
1.读懂例文《谈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初步懂得什么叫研究报告,知道如何写简单是研究报告;
3.选择两句古法,会用研究报告的形式写出来,语言清晰、表达,要准确。
学
习
任
务
7.学会习作;
检
测
工
具
7.习作展示。
榆次区晋华小学教学设计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
激
情
导
课
1、同学们喜欢读古诗吗?
你最喜欢读谁的作品?
2、开火车背古诗。
3、老师这儿也有几句话,谁来读一读。
民
主
导
学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一)小组学习,研究写法。
1.小组同学共同合作,找出你不太明白的新句进行研究。
2.归纳:
诗的出处、作者、意思等,都不作为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不查阅资料提供《唐诗三百首》。
3.小组同学相互探究,进行讨论。
4.整理研究结果,填写研究结果表格。
(二)集体交流,汇报结果
汇报:
通过这次研究,你又知道了些什么?
讨论:
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参加班级的讨论。
教师补充介绍诗作的背景,从而更有利于理解诗句含义。
(三)例文指导学习写作
1.指名读《谈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2.这篇习作中讲到了些什么?
3.你打算怎样写自己的研究报告?
你还想研究些什么?
(四)撰写研究报告
1.把你的研究成果写成一份研究报告。
2.学生各自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3.修改评议。
通过研究方法,确定研究方向。
可以确定某一句诗句,有重点地进行学习研究。
观看例文,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榆次区晋华小学教学设计
检
测
导
结
16.完成检测题。
17.小组汇报情况。
18.小结反思,今后我们在学习文包诗该怎样做。
第三部分辅助设计
准备
多媒体
板
书
设
计
习作8
诗人简介诗作背景
研究报告
诗句理解诗的意义
教
后
反
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单元 集体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