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小班化教学初探.docx
- 文档编号:6841229
- 上传时间:2023-01-11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50.19KB
初中生物小班化教学初探.docx
《初中生物小班化教学初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小班化教学初探.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生物小班化教学初探
初中生物“小班化教学”初探
东环中学李俊华
2011-4-24
摘要:
初中生物属于次科,历来不受学生重视,这给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小班化教学给初中生物带来了契机,也增加了活力,利用此机遇,在实践中通过调整教学活动的多个环节,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要求,达到促其全面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
小班化教学以生为本兴趣潜能
生物是一门研究生命活动形式最一般规律的,应用十分广泛的自然科学,它是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相结合的科学,在传授知识、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但长期以来初中生物属非中考科目,学生认为是副科而不加重视,这就给实际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现在,随着小学入学人数的大幅度减少和人们对优质教育的呼唤,小班化教学已逐渐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给初中生物教学带来了契机,也增加了活力,如何在小班化教学中提高生物课堂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其内在的学习要求,促进其全面发展,成为我们要认真研究的课题,现将一点粗浅的认识,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
一、认识“小班化教学“:
“小班化教学”被称为“教学领域的一场革命”,它不仅仅是指缩小班级规模,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的更新,在“多元化、个性化、适性化”的教育精神下,确立了以生为本的思想,把学生视为一个个具有独立人格、文化背景、知识积累、兴趣爱好等不同特点且客观上存在差异的人。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不再仅仅是让学生适应教学,更重要的是创造教学环境和条件来适应学生,围绕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展开教学活动,关注每一位学生,促使学生潜能的发挥和个性的健康发展。
二、合理利用空间资源开展各种活动
随着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制定,教材中增加了许多的活动教学内容,如“探究”、“调查”、“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等等,这些活动为学生创设了独立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进行体验、感悟,并从发现和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功的快乐,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小班化教学由于课室空间的相对增大,为教学中这些活动的有效展开提供了条件。
如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把桌椅有目的地排列为马蹄型、圆型、V型等,通过这样的摆放,接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和谐、平等的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满足自我实现的要求,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同时,还可以利用教室的墙壁创设“生物角”,在“生物角”不仅可以展出学生的优秀作品、奇思妙想;创设“我最棒”栏目,鼓励任何一方面有进步的学生;创设“师生交流区”,促进师生平等对话等,尽可能利用空间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使“每面墙壁都说话,每个角落都育人”。
三、巧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学生能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则会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对学习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班化教学让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巧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如在讲《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一节中,为了帮助学生加深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的认识,我进行了情境教学,把资料分析《小羊多莉的身世》中的内容,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去表现,为了能够生动、准确地表现克隆羊多莉出生的整个过程,每一个学习小组都积极讨论、各出奇思,最终根据他们交上的方案,评出优胜组在课堂上进行表现,这样不仅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这个知识点学生记忆非常深刻,在后面作练习碰到此知识点时过关率非常高。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所以要重视实验教学,充分利用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创造一切可能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实验机会。
如《种子的萌发》一节中,创设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两个探究实验,小组自愿选择探究内容,自学课本,选择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萌发的种子,如绿豆、花生、毛豆等,进行探究,通过一周的观察、测量、记录,整理成报告或其它形式进行汇报总结,得出影响种子萌发的内、外条件,在探究时,有意进行了“留有余地教学法”,告诉他们既可以依照课本上的方法进行探究,也可以自己设计探究步骤进行对比,这种留有余地的教学法使学生有了独立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积极参与实践的良好习惯,远比课堂上照本宣科地主观传授强之百倍。
当然,在生物课堂上,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动手操作、角色扮演、讲故事、辩论会、游戏等多种活动方式,创设丰富多样的活动情境,促进学生对生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多种现代技术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如在讲《青春期》时,我就发动学生与我一起制作相关网页,这样,大大丰富了针对这一话题的师生之间的互动,避免了学生既渴望了解人体生理方面的知识,又不好意思当面提问的尴尬,在网页中,还提供了配合教学内容的检测题,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检测,实现了分层教学。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结合学习的内容及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选用教学方法,使课堂面貌不断推陈出新,使学生在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创新带来的学习乐趣,强化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内在的潜能和活力。
四、创设多层次教学交往,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
教学过程其实就是一种活动交往的过程,没有交往就没有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交往主要分师生交往及生生交往,而师生交往又分为教师与全班、与小组、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交往;生生交往分为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与小组、与班级,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多层次的交往。
“亲其师,信其道”,初中年龄段学生往往具有一定的“亲师性”,喜欢某一位教师就会心甘情愿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并把这种喜欢转移到教师所教的科目上。
在师生交往中,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态度,教师的期望与热情对学生学习具有重大影响,如果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以理解、尊重、宽容的态度善待孩子,以欣赏地目光关注孩子,你就会发现孩子的心离你越来越近,你就会聆听到更多孩子的心声,你的教学就会越来越高效,教师自身的价值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达到一个双赢的效果。
实验证实,只有师生之间的交往,没有学生之间交往的课堂教学不利于学生个性充分发展,也不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一位教师外,其余都是学生,学生之间的交往应该占据课堂交往活动中很大的空间和时间,而在学生的交往中,用的最多的、也是比较有效的便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
从多元智能理论中,我们了解到,每个人都有九种智力潜能,这九种智力潜能在个体中表现为长短不同的组合,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能力倾向及人体需要建立学习合作小组,而小班化教学为这种生生之间的交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生生之间的交往的平等性和无拘无束的非强制性的氛围,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民主平等精神的发展,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及交流,既给了尖子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也使对所讨论内容不太确定或不知如何回答的学生有了表现的欲望,渐渐地会发现,课堂越来越活跃,孩子的自信心越来越强了,胆子也越来越大了,既使是所谓的“差生”也被拉进了课堂,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合作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优点,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原本枯燥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激发了学生爱学、乐学和学好生物的信心。
五、通过多形式的教学环节,实现因材施教
在小班化教学中,由于教师分配给每个学生的平均时间增加,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频度和深度,从而使教师能够较清晰地掌握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想状况,在备课时,除了备教材,还能够根据学生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照顾到每一个层面,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使学生在不同层次上都能得到发展,如有时候我们还可以在上课前设计一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调查表,以此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和实际需要。
还有一些现象在小班教学中普遍存在,如教师当面批改作业,时常走到学生中为同学解答疑问,设计弹性化的作业,自编章节学习测试等。
教学时间上的相对宽松使教师对学生一对一的个别辅导成为可能,由于小班状态下时间的延伸和空间的拓展,教师有可能给予每个学生更多的关注,有更多的机会和学生交往,这就使得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提供更为适当的学习机会,根据每个学生的需要提供更为丰富多样的活动情境,有更多的时间满足每个学习者的不同需要,引导学生发挥其个性,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因材施教。
六、注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孩子潜能的发挥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在评价对象上更多关注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学习结果,如在评价学生学业时,我们采用汇报、展览、小论文等多种形式。
评价的主体也不再是单一的教师,而是包括学生互评和自评,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设计一些互评、自评表,对孩子进行客观、全面地评价。
如我曾这样设计了一个自评表:
这节课很有趣
老师讲解细致、耐心,我学到了有关知识
我举手发言,阐明自己的观点
我与同学合作愉快,积极讨论
我的作业很有个性,构思新颖
这节课我开心的是
这节课我不开心的是
我有了一点心得
通过这样的自评、互评表,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有正确的认识,同时还能反映出我们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由此改进自己的教学,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童话大王郑渊洁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初中生正是一个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时期,理应得到更多的呵护和鼓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智者,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用“你的想法真好”“你读问题真的很仔细”“今天你能举手积极发言,表现真好”这些富有激情又很具体的评价语言,积极、热情地评价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让每个孩子的聪明才智都能得以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赞许的目光里快乐的进步。
总之,“小班化教学”强调每位学生要受到充分的关注,强调因材施教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授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开启他们的智慧与觉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体验,通过小班化教学的实施,使我们的生物课堂教学焕发出了新的生命活力,提高了课堂效率,使每位学生都有收获,每位学生都得到了真正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学华.小班化教学及其反思[J].课程与教学,2007
2、杨平.学习和自我发展[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徐芬,赵德成.班级规模对教学的影响.中小学教育,2010
4、孙喜明.丰富多彩的特色展示,多元有效的评价方法[J].实践新课程,2009
5、陈启.小班化教育的内涵与特征[J].教育评论,2010
摘要国家要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且新课改的宗旨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我校的办学理念“为学生最佳发展奠基”。
因此教师应树立以学生的终生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重在提高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就一个班级而言,学生不可能个个优秀,总有些学困生,若其所占比例太大,会影响班级质量、班级育人环境,给整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带来很大影响。
本人通过两年的小班化教学实践,就初中生物学困生的转化做了一些尝试,谈点粗浅认识。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初中生物学困生转化
一、初中生物教育教学现状及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从学生角度看:
对生物学科虽有兴趣但却不重视,认为是副科玩课且生活常识匮乏。
从教师角度看:
就绵阳地区而言,有相当一部分生物教师不是专职教师,自身在生物素养方面较差;有一部分虽为专职生物教师,但其教育教学负担过重,不可能关注到每个所教的学生;还有部分生物教师因岗位设置不合理,在担任生物教育教学的同时,还要担任学校其他部门的一些工作,使之精力分散,影响整体生物教育教学的质量。
从学校角度看:
虽说教育部的课时安排是七年级每周三课时、八年级每周二课时,但学校普遍的做法,每周二课时还要出成绩而不能拖后腿。
生物课时不够,教师为完成课本内容的教学,常常少做或不做生物实验,忽视了对学生生物能力的培养,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勉强把理论知识上完,致使生物学困生渐渐多了。
再就是有些学校的教学班级规模过大,部分学生因得不到关注而失去学习的信心成为学困生。
从地方教育部门的角度看:
八年级生物学科已结业,但要等到九年级毕业后才中考,就使得部分学生会因知识遗忘过多而成为新的生物学困生。
从社会和家庭角度看:
一些学生沉醉于网络游戏或不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及家务劳动等;再就是留守、单亲家庭孩子的自卑而对自己学习缺乏信心等等。
总之,造成初中生物学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家庭、社会的,智力、非智力的,先天、后天的等,但大部分学困生都是后天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
从国家新的课程标准角度看,要求面向全体初中学生,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倡导学生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学习;教师重在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关心和保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
由此可见,要提高初中生物教育教学质量,转化学困生也是其重要的一环,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要较好地完成任务,也必须在转化学困生上做些文章。
二、小班化教学实践中学困生的转化尝试
小班化教学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开放的学习环境,能给教师更多的和学生共同相处的时间,能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给每个学生一个均等提高的机会,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同时,我认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主动的意识,寻找制约有效教育教学的源头,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整措施,才能真正减少学困生,提高整体水平。
为此,利用我校的小班化教学,在转化学困生方面,注意了以下几点:
1教师是否具有较好的洞察力
真正做好生物学困生转化的前提,是教师应具备较好的洞察力,充分利用谈话、观察及调查等方法了解学生,运用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分析滞后的原因,做到胸中有数,才好对症下药。
如我所教的初2011级,单亲及留守学生近22%,快班中近75%是城镇学生,平班中近70%是农村学生,智力因素上的差距不大,学业上的差距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且平班生物学困生远多于快班。
造成生物学困生学习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内部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如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好,注意力差,作业完成不好,缺乏学习兴趣和信心,意志力差,厌学等,而这些因素又是完全可以改变的。
从教育心理学、生理学的角度分析生物学困生的心理特征,是其认知发展水平较低,还不能对自己进行独立、客观的评价;依赖心理表现很强;心理波动大,学困生的心理稳定性往往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和自身心理因素的制约;渴求进步但同时自觉性和自制力较差,往往难以约束自己的行为和克制自己的习惯,致使课堂学习效率很低;有些学生成长在特殊的家庭,不能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心理负担重,心理创伤多,容易自暴自弃等。
2关爱每个学生,因材施导,分层要求
通过综合观察法、调查法、谈话法、个案追踪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及文献研究等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边运用,边观察效果,并根据反馈的问题,及时调整对策,继续转化尝试。
2.1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利用初中年龄段学生的“亲师性”,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无论优等生,还是学困生,均能一视同仁,以理解、尊重、宽容的态度善待每个学生。
因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差异是教育的前提,“尊重不仅使人愉快而且使人聪明”。
于是课间和他们拉拉家常,一起打打球,一起做卫生劳动;住校生生活费或路费不够了从我这先拿着用;当他们犯错时,我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迁怒、不急躁,如用轻拍他们的肩膀或一个眼神来代替批评,适当时机再谈心教育。
另外利用我是平班班主任的便利,要求学生每周交一篇周记,以笔谈的形式同学生沟通,原则上多给“学困生”一份真情,多给“学困生”一份关注,多给“学困生”一份赏识、鼓励和期待,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关爱。
不知觉中,我们亲近了许多。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也为进一步的转化奠定了基础。
2.2教学方法多样,学习方法多指导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创设出富有情趣的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和巩固学生的兴趣。
如充分利用图文并茂,结构新颖的生物教材,通过彩色的图片和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趣味性和生动性,利用文中插入的许多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符合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又提高了学生的投入度和关注度。
依据生物进化的一种形象表示——进化树,我改为“知识树”用作为教学手段。
一课至少两棵“树”:
“单元知识树”和“本课知识树”,就是以树状的形式表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形象直观,脉络清晰。
若在黑板上临时板书,只要按照知识的逻辑线索用树状表示出来就行。
若用电脑制作课件,以PPT为模板建树。
既便于教师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逻辑线索,又便于学生学习和巩固,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掌握到一种学习方法。
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过:
“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或用眼睛看科学。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为学困生多创造机会,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既有经验及社会实践为基础展开,利用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设置的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例如观察、分析、调查等,创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让学生掌握各种科学探究的方法,利于学生独自操作,独立学习,让学生在“动手做”和“动脑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动中体验、感悟,有闪光点就及时鼓励,使学困生愿意去思考,乃至发现和解决问题,并能从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功的快乐,从而达到学会学习。
另外初中生物学有大量识记层次的内容,需进行一定的记忆学习,但作为一门实验性理科,光靠死记硬背,不去分析理解,是不能真正掌握的。
于是,在学习方法上,指导学生学会看书、读图,在掌握基本原理和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并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例,教会学生如何抓住重要章节图表(如细胞结构、花的结构和果实种子的形成、光合及呼吸作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等),图文结合,使相关知识得以系统化,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3,因材施导,分层次要求
通常学困生在一定程度上自我控制力差,缺乏胜任感及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不能自觉复习、上课不专心,很少独立完成作业或干脆不完成作业等。
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可分层次要求,对学困生采用“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教学方法。
如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设计一些适合学困生口味问题,有意引导他们发言,教师给予积极的反馈,充分肯定其能力;有时,只要求他们做一点点作业、当面批作业或让家长督促学生完成并签字。
在布置背记任务时,注意对学困生讲究弹性,背诵量由少到多,由易对难,让组长或家长定时检查,他们都能顺利完成,积少成多,使之体验成功的快乐。
长此以往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便逐渐形成,学习差距亦会逐渐缩小。
3建学习小组,形成过关网,激励竞争
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是为学生终身的发展着想,要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其前提是学生是否愿意参与。
为此,在平班建学习小组(也就是生物实验小组),要求每组四人,均含有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组长由组员自定(有些组的组长是学困生担任)。
结合霍姆林斯基的“成功教育”理论,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竞赛,凡进步的同学都可为本组加分,且每周末进行统计,对积分高的小组给予激励。
于是,各组都不甘落后,组内成员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形成了较好的学习氛围。
如根据初中生物中对识记知识的要求,需背记的知识点多且我也无法做到人人检查,特别是“学困生”的责任心不强,若不进行检查,课本也许会成为废纸。
因此我构建了三级过关网,即我检查课代表,课代表检查学习小组长,小组长检查组员。
规定一次识记任务,一次就过关的同学可给组内加3分,两次才过关的同学可给组内加1分,三次才过关的同学不加分,若三次不能过关,则要扣小组分。
同时我会不定期抽查学困生,若查出存在共同困难的知识点和题型,就集体补;若发现个别的问题,就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单独辅导,做好查缺补漏工作。
过关网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班干部的作用,协助老师做到人人过关。
总之,两年来的转化实践尝试,略有收效。
例个案中突出的是何某同学,小学因成绩不好常被请家长,做事不灵敏、略显笨拙的样子又被同学们嘲笑而自卑。
具体简要为下表:
转化前的表现
学业成绩
转化后的表现
第一学期
期末统考
第二学期期末统考
第三学期期末统考
第四学期期末统考
本学期第一次月考
性格内向,拘谨胆小,不善言辞表达,学习被动;自卑
班第35名
年级倒数第10名
班第23名
班第9名
班第11名
班第5名
年级第40名
敢问问题,学习主动得法,能与老师同学交流且自信了
整体上看,初20011级生物学科在第三、四学期期末统一教学质量检测中,平均分居江油市第一,及格率、优生率等均位居江油市前列。
三、存在的困惑及思考
1、不是所有学困生都能通过上述方法转化,亟待继续研究,以探求更多的方法。
2、教育的反复递进规律要求转化学困生的教师必须做到“反复抓,抓反复”,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这在实践中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3、目前关于“学困生”的转化策略,基本停留在经验总结的水平,有待提升至理论水平并希望得到专家们的指导。
4、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而任重道远的工作,教育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需要用心去研究和实践。
5、“学困生”的转化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全社会、多部门的通力协作。
转化好一个学困生,其公民素质提升,二、三十年后他,劳动生产力的产值就高,不是也会给处于老龄化的我国增添一分稳定吗?
6、解决班级规模过大,实现真正小班教学的出路何在?
主要参考文献:
《学困生形成原因》——班主任之友,2005年9期
《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
《促进生物“学困生”转化的的实践研究》——金小英杭州萧山第三高级中学
内容提要:
有的教室里不加选择地、随意地张贴学生的作品;
有些学科整节课地播放课件;
有些教师只要走进课堂就必然组织学生围坐一起讨论,这就是小班化教学吗?
“绝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每一个学生是百分百的品牌”、教师心中要有每一个孩子,这才是小班化的精神。
小班化生物教学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实验和研究能力的培养。
我在小班化生物教学中参照美国的做法一般不安排课题授课,而是要求学生在课下自学课文,在课堂上根据教材先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再让他们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形成新的概念和观念,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小班化注重情境教学,小组讨论交流只是其中的一种形式,我们不能一谈到小班化教学就是分小组讨论,分小组讨论就是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小班化教学形式很多。
在教学中重视谈心和面批,与每一个学生真诚交流,耐心、温和地帮助学生认识问题、像知心朋友一样窃窃私语,拉近了与学生的心灵距离。
学生得到尊重才能健康成长,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了家长脸就笑了,学校“百分百”的品牌就树了。
继小学进行小班化教学实验后,中学也开展了针对初中生特点的小班化教学试点,南京市共确定了8所试点中学,其中,南京第24中学被确立为白下区小班化试点学校。
本人为小班化试点年级5个班的生物教学教师。
通过对理论的学习、研究,通过一个月的实践摸索,浅谈一下对中学小班化教学的几点感想
过去传统教学的班级一般由40~50名学生组成,某些地区、某些学校、某些班级甚至达到80名学生,整个教室给人感觉是黑压压的一片。
学生拥有的空间极其狭小,基本上是“前顶黑板后靠墙,左右紧紧贴着窗”,属“四周紧密型”的。
空气浑浊,燥尘飞扬,学生心情压抑。
小班一般为20~30名学生,考虑到初中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决定他们需要一个自己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生物 小班 教学 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