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城乡留守学生心理健康实践探究与研究.docx
- 文档编号:6840104
- 上传时间:2023-01-11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2.54KB
贫困地区城乡留守学生心理健康实践探究与研究.docx
《贫困地区城乡留守学生心理健康实践探究与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贫困地区城乡留守学生心理健康实践探究与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贫困地区城乡留守学生心理健康实践探究与研究
贫困地区城乡“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的
实践、探索与研究
赫章县罗州初级中学关工委
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需要留守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孩子,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流动的产物。
这一情况主要出现在广大贫困地区。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打工族”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父母外出打工的逐渐增多,不少中小学生的家长走南闯北寻找“钱图”,却把未成年的需要呵护的孩子寄养在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友处,成了留守孩子。
于是“留守学生”在每个班级所占比例很大。
体现在这些“留守学生”身心之上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面对这些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一种新的教育思想的体现,就尤其显得重要起来,必然对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出挑战,心里健康已经是一个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贫困地区“留守学生”心理健康将影响到农村教育的全面推进和发展。
一、课题的提出
(一)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时代的要求
在我国广大农村,特别是经济贫困的农村山区,劳务输出已经成为农民求生存图温饱﹑求致富图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成为他们供子女上学的重要经济来源。
每年春节一过,大批农民背着铺盖,离开家乡,这一走往往要到年底才能返乡,这种“背井离乡寻富路,离田离土求发展”的状况,致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群享受不到父母关爱,感受不到家庭温暖的特殊群体——“留守学生”。
由于缺乏正常家庭教育,不少人误入歧途,这些孩子逃学、旷课,不交作业、参与社会小青年团体,沾染打架、赌博、酗酒等不良习气;还有的孩子因得不到家庭温暖而离家出走,甚至被拐卖……“留守学生”现象成了一个新的社会话题。
(二)、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现实的需要
农民外出打工,是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农民外出打工,他们的子女大多都留守在家乡,有的跟爷爷奶奶过,有的跟外公外婆生活,有的寄宿在亲友家中。
这就意味着许多农村孩子远离了直接监护人,远离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沉重话题。
据调查,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的家庭,留在农村的抚养者不是年老体弱就是文化水平很低,无法担负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
老人疼爱,亲友疏于管教,使这些孩子普遍缺乏良好的教育氛围,长期处于无人管束状态。
这类孩子,在生活、学习中往往缺乏热情和爱心,逆反心理重,进取心、上进心不强,道德品行较差,常有违规、违纪、违法现象。
这些学校里的“留守学生”大多不太合群,少数在爷爷奶奶的溺爱下养成了“小皇帝”、“小公主”的坏脾气。
当教师发现问题时,由于无法及时与家庭取得联系和沟通,以致无法及时协商处理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
(三)、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社会必然的趋势
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学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家庭温暖,面对复杂的社会,身心健康成长尤其令人担忧。
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有心事无处诉说,只能用自己幼嫩的双肩扛下所有问题,很容易形成精神或人格障碍。
内向一些的孩子就容易形成自卑孤僻等性格。
有的“留守学生”不遵守纪律,老师稍微严厉点,他们就感到很委屈,有的甚至离家出走找父母去。
对于一些自制能力差的“留守学生”,因经不住外界的诱惑,容易沾染不良习气,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全面发展的人是指在体力和智力上各自充分和自由发展的人,认为具有主动性、自主性、社会性及高度的创造性等基本属性。
并指出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可见,一个只有具有健康心灵的人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而关注具有特殊背景的留守学生的心灵健康发展就显得更为迫切。
2、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三个面向”的战略思想
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三个面向”的要求进一步从时间、空间和发展趋势上明确了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
这就要求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特别要关注学生心灵的健康发展,而留守学生因其背景的特殊性更要受到重视和关爱。
3、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虽说对于现代教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理论也许已经有些过时,但我想人之所以为人,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健康的灵魂。
医生医治的是人的身体,教师医治的是人的灵魂,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健康的心灵,关注留守*的心灵健康成长,这也正是我们做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让“留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策略
(一)我校“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我校共有学生1306名,其中留守学生101名,占学生总数的7.73%,这些孩子大都是留在农村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生活,部分是和其他亲戚住在一起,个别寄宿在别人家里。
这些孩子的父母一旦外出以后,他们整日忙于打工,大多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更无法关注。
有的即使想关心,限于经济等条件,他们也无法更多地给孩子打电话或者经常返家看孩子。
此外,由于夫妻一方长期外出打工,也造成了不少农村家庭的破裂,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发展;虽说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对孩子可以说是关爱有加,但是父母的作用是任何人无法替代的,他们通过亲子关系、家庭互动以及所营造的家庭文化氛围影响子女的行为与价值观,通过教育期望影响子女的学习成就感,通过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许多良好的生活习惯。
而留守孩子由于家庭生活和父母教育的缺失,势必会形成一些问题。
隔代抚养综合症”在这些学生中显得尤为突出,隔代抚养的主要弊端有:
(1)溺爱。
老人溺爱孩子,而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则极易形成各种人格障碍,如偏执型、反社会型、癔病型、自恋型人格障碍,而且不用等到成人,仅在学龄期这些毛病就会给孩子带来各种心理困苦及适应不良症状。
(2)过度照顾。
祖辈人对孙辈的过度照顾表现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祖父母们生怕孩子饿着冻着,总是让孩子吃得过多、穿得过多,结果孩子不仅容易生躯体之病,也极易生心理之病,如神经性厌食症、依赖型人格障碍乃至强迫症。
(3)过度担心。
祖辈人的过度担心是双重的,一方面是老年人固有的胆小,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对自己子女负责,怕幼儿有闪失而不好向孩子的父母交待。
祖父母的“怕”几乎贯穿了幼儿的全部生活,所以孩子极易形成恐怖性行为及强迫性行为。
2、留守学生的性格、心理等因与父母缺乏交流发生不良变化。
被访的父母中,10%半个月或一个月和孩子联系一次,80%平时很少联系,只在过年过节时回家看看。
长期不在孩子身边,42.9%的父母感觉孩子由于缺乏父爱和母爱,与自己产生了隔阂;28.6%感觉孩子变得不爱说话,性格孤僻;21.4%发现孩子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经常惹事;7.5%感觉孩子明显不爱回家,大多数时间在外面;43%的父母认为外出务工会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不良影响。
被访的学生中,50%表示遇到烦心事或困难会闷在心里,28.6%会和自己要好的同学或朋友说,14.3%会和住在一起的亲戚说,只有7.1%表示会和父母联系。
(1)孩子孤僻、任性,由于父母在外,长期跟随爷爷奶奶,而祖父辈都非常溺爱孩子,同时很多事情不能得到及时的沟通、解决。
小孩便形成了孤僻、任性的性格特点。
(2)自卑心理严重。
别的孩子身体不舒服时,父母在床前问寒问暖,可他却没有……由于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疼爱,久而久之,孩子便会产生一种自卑心理。
(3)不爱回家,花钱大手大脚,不知节约为何物。
天下哪有父母不疼爱自己孩子的,因为自己不能呆在孩子身边,疼爱他,心里觉得对不起孩子,于是便多给孩子留些钱花,这是许多为人父母的心理。
(4)个别学生有暴力倾向。
“谁要是欺侮你,你就打他,狠狠地打,打坏了,爸爸出钱医治。
”这是一位父亲出门前对自己孩子说的话。
因为自己长年在外,不能呆在孩子身边,生怕孩子受到别人的欺负,所以便这样叮嘱自己的孩子。
因为有爸爸这样教他,这位同学在与别人的交往过程中很不讲道理,一遇到问题就用武力解决。
3、留守学生渴望得到父母关爱。
被访的学生中,57.1%不想让父母出去,希望和他们生活在一起。
57.2%认为住在一起的亲戚没有父母对自己好。
76%表示愿意被父母带到打工的地方一起生活。
孩子多数认为所谓的监护人对自己的约束较少,对自己的教育也少,遇到问题多半自己解决。
我班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到:
爸爸妈妈,你们回来吧!
难道赚钱就真的那么重要吗?
我并不在乎你们能给我买多少漂亮的衣服,也不要那么给我买好玩的玩具,我只想和你们在一起。
每次看到别的小孩牵着爸爸妈妈的手散步,我真的好羡慕。
你们都说这么做都是因为我,想让我比别人过得好,可你们是否知道我最最渴望的就是你们能陪我一起做作业,牵着你们的手一起散步……
4、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没有引起在外父母的重视。
“在外打工,最担心孩子什么?
”37.2%的被访者担心孩子没人照顾;21.4%担心孩子身体有病;24.3%担心孩子学习不好;只有17.1%担心孩子不学好、干坏事。
可见,在外务工的父母对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重视不够。
(二)为留守学生建立辅导档案
为了便于系统地探讨这部分留守学生家庭和学教育结合规律,学校全体教师进行了三次摸底、排查及问卷调查,详细地分析了全校101名“留守学生”的家庭情况。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这些家庭可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即一是物质刺激型,这类家庭较其他“留守学生”的家庭的经济条件优越,父母对孩子的希望值也较高,于是就用发奖金、买高档学习、生活用品来刺激学生学习。
二是“武力镇压型”,这类家庭相当信奉古训“黄荆条下出好人”,因此,对子女学习上订下目标,若未完成,则棍棒伺候,对孩子的“犯错”行为,以大声训斥及拳脚训导。
三是“自由放纵型”,这类家庭也以“狗大自咬,人大自巧”为座右铭,对孩子的要求是能学多少是多少。
“我小学都没毕业,如今打工可没少挣钱”,父亲的“口头禅”经常灌向其子女,导致学生不学无术、不思进取。
四是“父(母)爱补偿型”,这类家庭中孩子的父亲或母亲,大多是婚姻不幸,让其子女缺少了父(母)爱,故自己千方百计地去弥补,故孩子受到了过分溺爱,自理能力差,面对困难手足无措,依赖性极强。
五是“教育无力型”,这类家庭对孩子的培养是有较高的期望,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低,不懂孩子的心理和教育子女的方法,因此对孩子的教育完全依赖于学校教育,与老师谈话总是“费老师的心,把孩子帮我管严点”,或“我只有拜托老师了,孩子最听老师的话”之类。
六是全力配合学校型,这类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正确,并能及时与学校沟通,配合,由于家长的文化素质较高,对孩子的教育也相当注重家庭环境,即使自己外出打工,均能将子女托付给有教育能力的父母,针对这六种类型家庭,认真分析“留守学生”的心理品质,学校各班均按家庭类别分类,建有“留守学生”辅导档案:
将这部分孩子家庭状况、父母亲务工地、临时监护人姓名、年龄、住址及监管学生个数,“留守学生”的心理品质、学习行为、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详尽记载,作为样本材料的对照依据。
(三)、开展“指导留守学生给父母打电话,加强与家长的亲情交流”活动
1、我校现有留守学生101人,每周头尾有五天在校,周末回家,父母远在外地打工,家里也只有老人或帮带人与他相伴。
由于缺少亲情关爱,产生出一些问题:
如不安心住校,学习成绩不良,生活自由散漫……因此,我们觉得有必要通过电话方式加强学生与家长的亲情交流,以利于学生安心住校学习,父母能安心在外工作。
2、探讨如何指导学生与父母打电话
(1)探讨目前留守学生给父母打电话的动因。
主动要求打的:
如生活上需要父母的支持;情感上需要向父母发泄……老师指示学生和父母打电话有事相商的;如寻找学生的户口簿号码;让学生参加需要征求家长意见的活动等等。
(2)学生打电话时的心理现状分析
学生打电话,往往父母还未听其言,就先其闻哭泣声。
抽泣声往往盖住了说话声,说了半天也没说清楚要说什么事,弄得父母误以为孩子在校受了天大的委屈,自己也不能安心在外打工。
有的一开口就是向父母要什么要什么的,有的开开口就埋怨父母怎样不好怎样不好……怎么样才能让学生与外地父母的通话成为愉快的交流,成为有助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助于学生心灵健康发展的催化剂呢?
(3)教师对留守学生打电话的指导
首先要了解学生打电话的需求,要进行分析、疏导,让学生带着愉快、轻松的心情与父母开心地交流。
(四)开展“我爱我家”活动。
为培养留守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促进留守学生心理环境的改变,让这些留守学生能在一个和谐、轻松、舒适的氛围中学习和生活,加强教师的服务意识。
依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为留守学生开展了“我爱我家”为主题的学校就是我的家活动。
结对老师主要从对留守学生的生活习惯进行辅导:
如每天的两洗(洗脸、洗脚),按时作息习惯,就餐方面的指导等和对留守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指导。
让学生明白,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老师也会像他们的父母一样关爱他们,有什么困难找老师帮忙,有什么问题找老师解决,有什么心里话也可以找老师倾吐,一句话,在学校,你可以把老师当作父母来信任。
(五)教孩子学会发泄。
教育孩子有什么事不要憋在心里,要想办法让它发泄出来。
比如有什么事你不想告诉别人的,但憋在心里又觉得不舒服的,那你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把心事写出来,心里就会感到轻松一些。
也可以学会向人倾诉,把自己的心事向你的好朋友,好伙伴,向自己的心理辅导老师倾诉。
有时候自己的倾诉也许并不一定能得到别人的帮助,但你会发现倾诉过后自己的心情会变得坦荡舒畅。
还可以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大声喊叫来发泄内心的积郁。
当然也可以找一些自己喜欢的运动让自己出一身大汗来放松自己的心情。
(六)组建留守学生互助小组。
把一些住址相近,情况相似的留守学生组织在一起,让他们一块玩耍一块儿学习,有问题一起想办法,有快乐也一起分享。
(七)设立“知心屋”学生信箱
就像“知心姐姐”一样,由专门的老师帮助解答一些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
四、课题实施的初步效果及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该项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为了验证实验效果,我们对留守学生做了前后对比的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共101份,收回92份有效问卷。
调查结果显示:
1、学生的表现得到了有效教育和监管,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学生们同样感受到温暖和关怀,这类学生中不少还担任了班干部。
2、外地的家长沟通更加正常愉快,认为亲情交流有利于自己学习、生活的学生从原来的75%上升到了92%。
3、为孩子放在学校放心的人数从原来的79%上升到了93.5%。
4、学生能主动完成作业的人数从65%上升到了92%。
班主任老师反应这些留守学生在实验后的成绩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
5、留守学生的违纪率从原来的百分之78%下降到了41%。
部分有孤僻症、以自我为中心的、自卑的、妒忌等心理障碍的同学的行为有了明显的好转。
回首我们的实践过程,发现我们以关注留守学生本人的生活、心理为主,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层面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指导,确实在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做出了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留守学生的家长、家庭背景等方面,以改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来促进学生心灵健康成长方面做得还很不够。
今后将对暴露的问题进行调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贫困地区 城乡 留守 学生 心理健康 实践 探究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