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宁市华侨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 文档编号:6838836
- 上传时间:2023-01-11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40.64KB
广东省普宁市华侨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广东省普宁市华侨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普宁市华侨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普宁市华侨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普宁侨中2018届高二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班别、姓名写在答卷密封线内。
2、答案填写在答卷上,必须在指定区域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不能超出指定区域或在非指定区域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灾异与人事
葛剑雄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对水旱灾害相当敏感。
加上中国东部主要农业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大小灾害频繁,成为统治者和民众经常性的威胁。
现实的需要使中国古代对天文、气象、物候的记载和研究相当重视,并注意考察人类活动与自然变化的关系,形成了一些独特的观念,其中之一即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
时下流行的看法都将天人合一解释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多的是反映了时人的愿望,是对传统观念一种积极的、但也是实用主义的解释。
尽管原始的天人合一观念的确包含了这样的内容,却并不是它的主体。
所谓“天人合一”,是指天意决定人事,而天意是通过天象或灾异来显示的。
君主是“天子”,由天意确定,也代表天命。
所以君主如有失德,或治理不当,或人事有悖于天意,必定会受到天象的警告或灾异的惩罚。
正因为如此,从最古老的史书开始,天象和灾异都是不可或缺的记载。
二十四史中大多有《五行志》、《天文志》、《灾异志》,但所记内容无不与朝代兴衰、天下治乱、君主贤愚、大臣忠奸相一致。
凡国之将兴,天子圣明,大臣贤能,则风调雨顺,紫气东来,吉星高照;反之则灾异频仍,天象错乱。
在这种观念的主导下,一旦出现罕见的天象或异常的气候,如日蚀、太阳黑子、流星、陨石、星宿异位、地震、山崩、水旱
灾害等,皇帝就要换上素色服装,不吃荤腥辛辣,不近女色,迁居偏僻清静的场所,反省自己的过失,征求臣民的意见。
有的皇帝还会下“罪己诏”,公开承认错误,宣布改弦更张的政策。
有的虽没有具体措施,却会请求上天千万不要与天下百姓为难,一切罪责由自己担当。
为了通达上天,感动诸神,往往还要在正常的祭祀典礼以外,按需要举办各类额外的祭祀或祈求仪式。
这样做一般不会错,因为皇帝总有失德之处,政府的举措不会十全十美,臣民们平时不敢说的话,不便提的意见也可趁机上达天听。
即使是昏君暴君,在上天的警告面前也不得不有所收敛。
在专制集权体制下,只有这样的机会才能给最高统治者一点警诫。
何况举办这些活动一般花不了多少人力物力,一旦渡过难关,就能博得万民称颂,名垂史册。
万一无效,也是天威莫测,天意难违,君臣都已尽了人事。
这对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无积极作用,因为人能敬畏天命天意,总会格外
小心谨慎。
不过“天人合一”也是一把双刃剑,奸臣小人也能利用天象灾异做手脚。
因为对天象的解释在人,也没有什么标准答
案,所以大权在握的人完全可以随心所欲将矛头指向政敌异己,或者趁机按自己的意愿改变政策。
正人君子和书呆子往往泥古不化,只知援引古代圣君贤臣的先例,只会侈谈修身进德,不屑采取具体措施,或者不知如何应对灾情。
极端的做法就是听天由命,毫无作为,以为只要绝对敬畏,专修人事,灾害不除自灭。
如唐玄宗时发生严重蝗灾,一部分大臣的意见竟然是不应消灭,只能听任蝗虫自生自灭,才符合天意,皇帝只要深刻自省,定能得到上天的宽恕。
幸而唐玄宗听从宰相姚崇的建议,下令灭蝗
,才没有造成更大的灾情。
现在面对异常气候和严重灾情,自然又会想到天人合一的观念。
我希望在运用和阐述时能实事求是,尊重历史,采取辩证而积极的态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农立国的特点,使中国对水旱灾害相当敏感,中国东部主要农业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大小灾害频繁,成为统治者和民众经常性的威胁。
B.将“天人合一”解释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一种积极的,也是实用主义的解释,因为这一解释反映了人们的愿望。
C.天象和灾异在中国的古代史书里都有所记载,如“二十四史”中《五行志》《天文志》《灾异志》所记内容与朝代兴衰、天下治乱、君主贤愚、大臣忠奸相一致。
D.天人合一的观念使得皇帝在出现罕见的天象或异常的气候时,往往会采取一些措施,反省自己的过失,征求臣民的意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的观念的形成.是因为中国以农立国,大小灾害频繁,需要考察人类活动与自然变化的关系。
B.天象或灾异显示天意,君主如有失德,
或治理不当,或人事有悖于天意,也会受到天象的警告或灾异的惩罚。
C.在专制集权体制下,君主举行的祭祀或祈祷仪式能够给臣民们一些说话的机会,他们平时不敢说的话、不便提的意见也可趁机上达天听。
D.皇帝举办一些活动对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会有积极作用,因为人能敬畏天命天意,总会格外小心谨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意决定人事是天人合一的基本意思,罕见的天象或异常的气候,如日食、流星、陨石、地震、山崩、水早灾害等,都是天意对人的惩戒。
B.天人合一的观念,有它的积极作用,因为皇帝总有失德之处,政府的举措不会十全十美,即使是昏君暴君,在上天的警告面前也不得不有所收敛。
C.“天人合一”是一把双刃剑,奸臣小人可以利用天象灾异做手脚,而泥古不化的正人君子和书呆子往往在灾异面前不屑采取具体措施,或者不知如何应对灾情。
D.现在面对异常气候和严重灾情,自然又会想到天人合一的观念。
作者希望在运用和阐述这一观念时能实事求是,尊重历史,采取辩证而积极的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高睿幼孤,聪慧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
睿读《孝经》,至“资于事父”,辄流涕嘘欷。
十岁丧母,神武亲送至领军府。
为发哀,举声殒绝,三日水浆不入口。
居丧长斋,骨立,杖而后起。
神武崩,哭泣呕血。
及壮,将婚,貌有戚容。
励之勤学,常夜久方罢。
文宣受禅,进爵为王。
天保六年,诏睿领兵监筑长城。
于时六月,睿途中屏盖扇,亲与军人同劳苦。
定州先常藏冰,长史宋钦道以睿冒热,遣倍道送冰,正遇炎盛,咸谓一时之要。
睿对之叹曰:
“三军皆饮温水,吾何义独进寒冰!
”遂至销液,竟不一尝,兵人感悦。
八年,除都督
、北朔州刺史。
睿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大为兵人所安。
无水处祷而掘井,泉源涌出,至今号曰赵郡王泉。
睿后因侍宴,帝从容谓常山王演等曰:
“由来亦有如此长史不?
”孝昭帝临崩,预受顾托,奉迎武成于邺,拜尚书令。
河清三年,周师及突厥至并州。
武成戎服,将以宫人避之,睿叩马谏,乃止。
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突厥咎周人曰:
“尔言齐乱,故来伐之。
今齐人眼中亦有铁,何可当邪!
”乃还。
于是以睿为能,加尚书令,封宣城郡公,拜太尉,监五礼。
晚节颇以酒色为和士开所构。
武成崩,睿与冯翊王润等奏后主云:
“和士开不
宜仍居内。
”并入奏太后,因出士开为兖州刺史。
太后欲留过百日,睿正色不许。
旦欲入朝,妻子咸谏止之。
睿曰:
“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
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
”入见太后,太后复以为言,睿执之弥固。
出至永巷,被执送华林园,于雀离佛院令刘桃枝杖杀之,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北史·高睿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B.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C.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D.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居丧是指处在直系尊亲的丧期守制中,尊亲死后,古人要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
B.崩是古代帝王或王后去世的讳称,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以山塌下来作比喻。
C.受禅是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世王朝也有以受禅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D.公是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公、侯、伯、子、男的第一等,爵位
制度严格,不可世袭。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睿自幼被人抚养,为人十分孝顺。
读《孝经》思念父亲泪流满面,母亲病逝数次哭晕,为神武帝守孝期间长斋,以致骨瘦如柴。
B.高睿奉旨监修长城,与士民同甘苦。
时值盛夏酷暑,有人送来冰块,高睿不忍独自享用,直到冰块融化也没尝一口。
C.高睿好学勤政,深得帝王信任。
北齐建立后.他历经文宣、孝昭、武成等皇帝,多次担任要职,官至太尉、尚书令。
D.高睿敢于犯言直谏,毫不退让。
武成帝去世后,他坚持将太后身边的和士开调任外职,面对太后求情和家人的劝阻,他不为所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睿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大为兵人所安。
(2)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
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史将军①二首(其二)
杜 牧
壮气盖燕赵②,耽耽③魁杰人。
弯弧五百步,长戟八十斤。
河湟④非内地,安史有遗尘。
何日武台坐,兵符授虎臣?
【注】①史将军,生平不详。
②古称燕赵多慷慨之士。
③耽耽:
形容神态威武。
④河湟:
现今的甘肃、青海地区。
唐肃宗时,吐蕃乘安史之乱占领其地。
8.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史将军”这个形象?
请简要分析。
(6分)
9.从全诗来看,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6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小题。
(26分)
陈忠实自述人生路
陈忠实
①我生长在一个世代农耕的家庭,听说我的老爷(父亲的爷爷)曾经是私塾先生,而我的父亲已经是一个纯粹的农民,是村子里头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打算盘也能提起毛笔写字的农民。
②我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年入学,1962年高中毕业回乡,之后作过乡村学校的民办教师、乡和区的干部,整整16年。
对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的了解,是这段生活给予我的。
1978年秋天,我调入西安郊区文化馆。
我再三地审视自己,还是决定离开基层行政部门转入文化单位,去读书、去反省以便皈依文学。
1982年冬天,我调到省作协专业创作组。
在取得对时间的完全支配权之后,我决定干脆归老家,彻底清静下来,去读书,去回嚼20年里在乡村基层工作的生活积蓄,去写属于自己的小说。
③我在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文学作品,尚不知世间有“作家”和“小说”。
上初中时我阅读的头一本小说是《三里湾》,这也是我平生阅读的第一本小说。
赵树理对我来说是陌生的,而三里湾的农民和农村生活对我来说却是再熟识不过的。
这本书把我有关农村的生活记忆复活了,也是我第一次验证了自己关于乡村、关于农民的印象和体验,如同看到自己和熟识的乡邻旧生活的照片。
我随之把赵树理已经出版的小说全部借来阅读了。
也就在阅读赵树理小说的浓厚兴趣里,我写下了平生的第一篇小说《桃园风波》,是在初中二年级的一次自选题作文课上写下的。
④随着阅读范围的扩大,我的兴趣就不仅仅局限于验证自己的生活印象了。
一本本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我眼前展开了一幅幅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画卷。
所有这些震撼人心的书籍,使我的眼睛摆脱开家乡灞河川道那条狭窄的天地,了解到在黄土高原的夹缝之外,还有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父亲自幼对我的教诲,比如说人要忠诚老实啦,本分啦,勤俭啦,就不再具有权威的力量。
我尊重人的这些美德和规范,却更崇尚一种义无反顾的进取精神,一种为事业、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忍不拔和无所畏惧的品质。
⑤父亲对我的要求很实际,要我念点儿书,识得字儿就行了,他劝我做个农民,回乡种庄稼。
开始我听信他的话,后来就觉得让我挖一辈子土粪而只求得一碗饱饭,我的一生的年华就算虚度了。
我不能过那种只求温饱而无理想追求的猪一样的生活。
大约在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我想搞文学创作的理想就基本形成了。
⑥而我面对的现实是:
高考落第。
我们村子里第一个高中毕业生回乡当农民,成为一个念书无用的活标本,很使一些供给孩子读书的人心里绽了劲儿。
我的压力又添了许多。
在这种别无选择的状况下,我选择了一条文学创作的路,这实际上无异于冒险。
我阅读过中外一些作家成长道路的文章,给我的总体感觉是,在文学上有建树的人当中,幸运儿比不幸的人要少得多。
要想比常人多有建树,多有成就,首先要比常人付出多倍的劳动,要忍受难以忍受的艰辛甚至是痛苦的折磨。
有了这种从旁人身上得到的生活经验,我比较切实地确定了自己的道路,消除了过去太多的轻易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这就是静下心来,努力自修。
⑦我给自己定下了一条规程,自学四年,练习基本功,争取四年后发表第一篇作品,就算在“我的大学”领到毕业证了。
我经过两年的奋斗就发表作品了。
当然,我忍受过许多在我的孩子这一代人难以理解的艰难和痛苦,包括饥饿以及比鼓励要更多的嘲讽,甚至意料不到的折磨与打击。
⑧我在爱上文学的同时,就知道了人类存在着凡人与天才的极大差别。
这个天才搅和得我十分矛盾而又痛苦,每一次接到退稿信的第一反应,就是越来越清楚地确信自己属于非天才类型。
尤其想到刘
绍棠戴着红领巾时就蜚声文坛的难以理解的事实,我甚至悲哀起来了。
我用鲁迅先生“天才即勤奋”的哲理与自己头脑中那个威胁极大的天才的魔影相抗衡,而终于坚持不辍。
如果鲁迅先生不是欺骗,我愿意付出世界上最勤奋的人所能付出的全部苦心和苦力,以弥补先天的不足。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陈忠实曾凭《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其他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等。
在《白鹿原》的开头,他用一页纸的篇幅写下了巴尔扎克的一句话:
“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他指出,《白鹿原》的灵魂就是中国人从帝制之下走向现代文明的一个精神剥离的过程,剥去腐朽,滋长新生。
(蒋肖斌《<白鹿原>作者陈忠实去世带走“一个民族的秘史”》)
②关于《白鹿原》的写作,陈忠实写过一本《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创作手记》的小册子。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源自作家海明威。
陈忠实说:
“这句话很准确,可以说把作家的个性化追求一语道破了。
”
(摘自2012.09.21《新华每日电讯》)
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6分)
A.陈忠实经过两年的奋斗就发表了作品,这超出了他之前对自己的预期,是他不断忍受痛苦,克服折磨与打击,静心自修而取得的成绩。
B.陈忠实为自己不是天才而痛苦,同时又以鲁迅的话来自勉,最终凭借勤奋努力和坚持不辍创作出了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著作《白鹿原》。
C.为了更好地进行文学创作,陈忠实用了整整16年的时间在基层了解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并在再三思考下放弃了省作协的工作,回到老家静心创作。
D.《三里湾》展示的农民和农村生活对陈忠实来说非常熟悉,这使他验证了自己关于乡村和农民的印象、体验,文学梦在他心中也不再那么遥远了。
E.追逐文学理想的过程中,赵树理、海明威、巴尔扎克、刘绍棠等中外名家的创作及其主张都对陈忠实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11、
(2)陈忠实的文学素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请结合材料概括并简要分析。
(6分)
11、(3)这篇自传,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回答。
(6分)
11、(4)为了实现理想,陈忠实是如何直面现实中的种种困境的?
你认为应如何处理个人理想与父母期待之间的矛盾?
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8分)
四、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随着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实施、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农村被盗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是,我们仍应加强防盗意识。
②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虽然老师已退休,不再教我们,但他在许多画展上不断出现的画作依然给我们以形象的教诲。
③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思维与潮流,这一代人过惯了太平盛世的舒适日子,要求他们效法先民焚膏继晷、废寝忘食的干劲,既苛求,也不切实际。
④近年来发生的多起搀扶老人反被讹诈的事件,使许多人面对摔倒的老人变得犹豫不决,期期艾艾,这不禁让人感叹信任危机已经出现。
⑤某些管理机构缺乏“大数据思维”,以邻为壑,不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公共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改变这种状况。
⑥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写手逐渐作为一个职业发展起来。
一时间网络平台的文章泥沙俱下,多数作品难称文学之名。
A.①④⑥B.③④⑤C.①②⑤D.②③⑥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据业内人士保守估计,中国每年有超过1000万左右的人整形,女性比例为83%,男性比例为17%,整个行业的年增速则在30%以上。
B.农业部与阿里巴巴在苏州签署了农业电商合作协议,双方实现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农业电子商务、电商扶贫、电商培训等方面达成合作。
C.国家公务员考试负责人表示,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目的是选拔人才,为公务员队伍输送新鲜血液。
我们要以德才兼备为标准,严格把关,择优录用。
D.近来,由于受到国际原油继续走高的影响,我国将迎来原油价格调整的“窗口期”,全国部分省市98号汽油每升零售价格将进入“七元时代”。
1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古典美学讲和谐。
,可高度概括为阴阳统一,刚柔统一。
,而强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感统一。
,所以又称之为“
中和”, 。
,孔子观东流之水,喟然长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①这种和谐由于做到恰到好处
②“中”,恰当之谓也
③和谐不是同一重复,而是众多因素对立的统一
④中华民族十分重视天人合一之美
⑤这种统一不强调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统一
A.③④⑤②①B.④①②③⑤
C.④⑤③②①D.③⑤①②④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
现世只是一个密密无缝的利害网,一般人不能跳脱这个圈套,所以转来转去, ① 。
人人都把自己放在首位,欺诈、凌虐、劫夺种种罪孽都种根于此。
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超乎利害关系而独立。
人在创造或是欣赏艺术时, ② 。
艺术的活动是“无所为而为”的。
我以为无论是讲学问或是做
事业的人都要抱有一副“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把自己所做的学问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 ③ ,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
16.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画面内容,并概括漫画的寓意。
(6分)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今年29岁的小孙,来自豫南某国家级贫困县。
2008年大学毕业后,小孙就开始报考公务员。
8年里,他奔波全国各地,路费、报名费花了八九万元,先后报了63次名,考了62次试。
他在以笔试第一成绩入围浙北某市法检部门岗位面试后,撕碎了第二天湖北省直事业单位公务员考试的准考证,并把自己的经历分享到了公务员考试论坛。
小孙的故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热议,人们对此褒贬不一。
对于这件事,你的看法如何?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B(原文将“天人合一”解释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时下流行的说法,反映的是时人的看法。
选项将意义扩大了。
)
2.C(从原文看,臣民的意见能上达天听的应该是皇帝举行的其他的一些活动,如征求
臣民的意见,下“罪己诏”等,而不是在祭祀等活动中。
)
3.A(原文中罕见的天象或异常的气候的出现被古人认为是对统治者的惩戒。
)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4.(3分)【参考答案】C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皇帝亲自统率部队,把全军的进退,一并交给高睿指挥调度,并让段孝先统领。
皇帝与宫女穿上红色的铠甲,登上从前的北城墙观望,军营非常整齐。
”
5.(3分)【参考答案】D
【解析】爵位可是世袭,或降等世袭。
6.(3分)【参考答案】A
【解析】“长斋,以致骨瘦如柴”指的是为母亲守孝期间的事。
7.(10分)【参考答案】
(1)高睿抚慰刚迁居来的老百姓,酌量设置戍边的烽火台,很有章法,使士兵和老百姓感到很安心。
(译出大意给2分;“迁”“烽戍”“安”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5分)
(2)国家的事情重要,我应当用死来效忠国家,我宁可用死来侍奉先皇,也不忍心看到朝廷灭亡。
(译出大意给2分;“效”“事”“颠沛”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8.先用衬托的手法,(1分)用慷慨的燕赵之士,衬托史将军的豪迈壮气,威风凛凛。
(2分)然后用正面描写的手法,(1分)写史将军弯弓射箭可达五百步之远,所用的长戟重达八十斤,突出他武艺的高超。
(2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
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诗歌的前两联塑造了史将军的形象。
用“盖燕赵”衬托出史将军的豪壮之气;
“耽耽魁杰人”直接写出了史将军的威武之气;“弯弧”意思是“拉弓”,拉弓射箭可达五百步之远和使用的“长戟八十斤”都展示了史将军的勇力及武艺高强。
9.表达了诗人对史将军的豪壮气概和高超的武艺的赞扬之情,(2分)以及希望朝廷重用像史将军这样的人才,早日收复国土的爱国情怀。
(3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诗歌的前两联着力塑造史将军形象,运用了衬托和正面描写的方
式,意在表达对史将军的赞美之情;后两联抒情,谈到“河湟”“安史”暗示此地是军事要地;“兵符授虎臣”希望朝廷能重用史将军,让史将军发挥军事才能,早日收复国土,对史将军给予深切的期望。
10.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每空1分,错字、别字、添字、少字均不给分)
11.
(1)A(3分),B(3分)
C、D、E不给分。
C项,“用了整整16年的时间在基层了解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和“放弃了省作协的工作”错。
D项,“文学梦在他心中也不再那么遥远了”文中并未提及。
E项,文中没有“刘绍棠”对陈忠实创作产生影响的表述。
11、
(2)
①广泛阅读丰富的文学作品,激活生活体验,也开拓视野:
头一本小说《三里湾》复活了陈忠实有关农村的生活记忆,接下来一本本优秀的文学作品为其展现了更为广阔的世界;②在兴趣驱使下,进行文学创作实践:
在阅读赵树理小说的浓厚兴趣里,在初中二年级的一次自选题作文课上,陈忠实写下了平生的第一篇小说《桃园风波》;③静下心来,努力自修,练习基本功:
争取四年后发表第一篇作品,就算在“我的大学”领到毕业证了,结果是
经过两年的奋斗就发表作品了。
(每点2分,其中概括1分,分析1分。
答出3点可得满分。
)
11、(3)
①选材上偏重文学生涯,主要写自己文学梦的成熟及一步步追求文学梦的过程;②夹叙夹议,写生平与写人生思考二者交融,字里行间充溢着深沉的感喟;③语言风格朴实无华,感情真挚而深沉,警语迭出。
(每点2分。
答出3点可得满分。
)
11、(4)
第一问:
①尊重父亲提倡的美德和规范,却更崇尚义无反顾的进取精神和无所畏惧的品质。
②从旁人身上得到生活经验,消除轻易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静下心来,努力自修。
③忍受艰难和痛苦,包括饥饿以及比鼓励要更多的嘲讽,甚至折磨与打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普宁市 华侨 中学 语文 学期 期末考试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