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与对策.docx
- 文档编号:6838300
- 上传时间:2023-01-11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3.86KB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与对策.docx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与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与对策.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与对策
目录
目录1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与对策3
内容摘要:
3
关键词:
3
序言3
一、辍学产生的原因4
(一)、社会因素4
(二)、教育内部因素7
(三)学生个人原因10
二、控辍保学的措施11
(一)、明确“四个层次”11
(二)、把握“四个到位”12
(三)、遵循“六个原则”14
参考文献:
16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与对策
内容摘要:
当前,辍学问题已成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桎梏。
由于学生辍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受到社会和经济各种因素的制约,既有社会的原因,又有政府的原因;既有学校的原因,又有家庭的原因,同时还有学生自身的原因。
针对这种现象,为了使农村基础教育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控辍保学已成为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由于辍学的原因是来自多方面的,因此控辍也就成为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
只要对学生辍学的原因,采取多种针对性的措施,控辍就一定取得成效。
关键词:
农村初中生、辍学、原因、对策
序言:
近年来,农村初中学生辍学成为困扰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要敏感的问题。
由于学生辍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受到社会和经济各种因素的制约,既有社会的原因,又有政府的原因;既有学校的原因,又有家庭的原因,同时还有学生自身的原因。
据一份调查资料表明,在对944名辍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后发现,引起辍学的前三位原因依次是:
厌学、家庭经济困难和“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
其中因厌学而辍学的占辍学的40.9%;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念不起书的为辍学生的37%;受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影响而辍学的为11.2%;上学距离太远,父母离异或孩子无人监护等原因,造成学生辍学的共占辍学学生总数的10.8%。
调查表明,农村初中学生辍学是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素质交互作用的结果。
针对这种现象,为了使农村基础教育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控辍保学已成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由于学生辍学的原因是来自多方面的,因此,控辍也就成为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
只要上下努力,全面动员,齐抓共管,互相配合,面对学生辍学产生的原因,采取多种针对性措施,控辍定会取得成效。
一、辍学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
学校作为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必然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这些社会因素包括:
政治因素(国家的政策导向、法规建设及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经济因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国民收入水平、地区产业结构、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教育的资金投入等)和文化因素(地区的文化传统、成人受教育的程度社会意识状况以及沉淀下来的传统习俗等),其中,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经济。
1、教育的发展必须以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为基础。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条件不是主观的最终要受到客观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目前在我国农村欠发达地区,生产活动仍以手工劳动为主,家庭是基本的生产单位,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产品商品率较低,这些农村地区尚未摆脱自然经济的束缚。
这种经济状况给教育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1)农民对知识、科技、文化的内在需求不高,接受良好教育的动力不足;
(2)农民的思维和眼界受到限制,只看到眼前,看不到长远;只看局部,看不到全局。
不能把接受教育与个人的未来发展联系起来;(3)接受教育的程度与经济收入之间的差距不明显。
回乡务农的初、高中毕业生与辍学生甚至文盲相比,其在农业收入上的差距非常小结果许多辍学生家长认为“(让孩子)读不读书一样,读书不如挣钱实惠。
”(4)农民支撑教育的经济实力不强。
现有的生产力水平使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较低。
正常年景时供孩子读书尚可,一旦遇到较大自然灾害或粮价太低时,贫困就像一座大山挡在农村孩子的上学路上。
2、改革后的大中专分配制度与人们传统的读书观念之间的冲突,导致新的“读书无用论”在部分学生家长思想中存在,使学生失去读书的动力支持。
大中专分配制度改革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它将给我国社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但广大农民长期受传统观念和原有计划分配体制影响较深,认为孩子读书即使不能象封建社会那样“学而优则仕”,也把读书看作是跳出农门的唯一出路。
当我国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制度实施阶段,许多农民子弟读完大学后又回到了农村,没有找到城里的工作,“跳出农门”的愿望落空时,一些人就认为“读书无用了”,致使一些学生家长失去了供孩子读书的兴趣、需求和动力,部分农村学生因此而辍学。
另外,“读书无用”也来自于农民的算账效应、投入、产出的效益被用于读书的学生身上,就会产生荒谬的结论——“供孩子读书不合算”。
有些农民认为,一个孩子从小学到大学花费几万元,毕业后即使找到工作,用现在的工资标准算很难在短期内将上学费用挣回来,于是不如不念书,及早挣钱更合算。
可见,观念落后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障碍,也是教育发展的助力。
经济、教育、观念之间既存在层层决定的关系,也存在层层反作用的关系。
当经济在短期内还不能发生根本性改变时,就只能用加强教育,加强引导,加强宣传来实现和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
3、基础教育的现有规模和发展速度与教育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中一对长期存在的矛盾,它使农村初中学额巩固率一波三折,控辍工作步履艰难。
我国义务教育适应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这种教育体制在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上曾起到过积极作用。
但今天看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对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贫困地区办教育处境艰难。
表现在:
(1)农村贫困地区教师工资拖欠严重,这势必影响到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也使控辍工作倍受负面影响。
(2)生均教育经费短缺。
学校的正常的办公费用不足,教学条件简陋。
当前义务教育虽不收取学杂费,但必须收书费,有的学校还不得不收取服装费打车收取保险费,路远的学生还要加上车费、饭费等费用,这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往往难以承受,过重的经济压力使一部分学生辍学。
4、有法与知法、懂法、执法之间尚存在差距,《义务教育法》实施有赖于全社会的大力宣传和支持协作。
我国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2006年又对《义务教育法》重新进行了修订,该法对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做了明确规定。
但有些农村家庭的家长法律意识淡薄,不履行监护人的义务,对子女上学与否听之任之。
目前,还没有更有效的办法制止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有些乡政府对辍学生家长依法起诉并实施罚款但收效不大。
这其中,家庭确实困难的无法罚经济条件好而不愿读书的不怕罚。
有些乡镇政府虽然下发了控辍文件,建立了控辍奖罚制度但决心大,力度小;法规文件都有,监督执行很难。
人们说《义务教育法》是“软法”。
如何使这一“软法”成为“硬法”?
如何摆脱“执法难”的窘境?
将是保证农村初中巩固学额的重要外部条件。
(二)、教育内部因素
一位基层教育行政领导直率地说:
“辍学问题学校是根本,教师是关键,厌学是造成辍学的主要原因”。
厌学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
一是厌学习,这主要是那些学习成绩较差者,学习不好,信心不足;又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尊重,得不到家长的谅解和宽容,自尊心受辱;在学不会的情况下还必须坚持同其他同学一样坐在教室里“听课”数天数月还能坚持一年两年就是受苦。
而摆脱这些心理上和身体上的压力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辍学。
二是厌学校,这主要是那些心理上或行为上的问题学生。
当这些学生的行为与学校的规范发生冲突时,教师过激的批评甚至体罚往往没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反而激化了矛盾,使学生产生不愿意上学的意念,很容易导致辍学。
学生为什么厌学?
通过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部分农村初中现有的办学模式不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尽管在努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试教育的惯性作用仍然在我国一些农村初中存在。
农村初中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办学模式和考试制度与城市初中完全一样,这使得农村初中学生在升学无望后又学非所用。
现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正积极鼓励和扶植农村初中创办职业技术培训班或“分流班”,这对提高农村教育的时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起到一定作用。
但就农村现有的条件看,真正落实这一政策还需要时间,职业教育培训班和分流班尚处于初级阶段。
现在许多农村初中在实用技术的培训中缺资金、缺师资、缺基地、缺设备和缺教材。
若初职办得好,学校就有吸引力,也会为农村培养出更多实用性人才。
因此,扶持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农村初中教育办学模式,实行农村教育多元化,是减少辍学的一条根本出路。
2、部分村办小学教学质量偏低直接影响农村初中学额巩固。
造成农村小学生成绩较差的原因是
(1)部分农村小学师资水平低。
由于历史的或其他的原因,偏僻农村小学教师中的大部分是由民办教师转正而来的,他们之中有十分优秀的教师,但教学质量不尽人意者大有人在,与师范院校的毕业的教师相比差距比较明显。
此外,在部分地区还存在代课教师,有些代课教师自身的文化程度和能力水平很低,教学质量根本无法保证。
(2)村小学分散,规模小,单行班多缺乏横向比较和竞争机制。
(3)取消小学升初中考试、统考排榜等制约机制后,没有建立起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的教学评价体系和监控体系这对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十分不利。
这样一些农村小学毕业生没能掌握小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中学的学习要求就更难适应,进而由厌学到辍学。
3、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师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但落后的教育观念仍在一些教师中存在。
(1)升学仍是许多农村初中教师教育学生的主要目的。
教师的教育思想必然要影响学生,当学生感到升学无望时就会失去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而导致辍学。
(2)大多数教师能够热爱学生,尽职尽责。
但有些教师的师德水平还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多数教师一方面爱学生,另一方面却又不能把学生当作一个必须得到尊重的独立个体,现代教育观念不强。
一些教师的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还不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
(3)部分农村初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不高,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老化,教学效果不佳,在这种教育氛围下,很多学生成为学困生。
由学困到厌学再到辍学,已成为辍学的基本规律。
由此可见,提高农村初中的教育教学质量不仅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减少辍学的重要条件。
(三)学生个人原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过程是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过程,处于半成熟期的中学生会抱着不同的学习目的去学习。
当学生没有树立远大崇高的学习理想和学习目的时,学习便是消极被动或无兴趣的。
学生对提高自身素质与未来前途关系的认识是影响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1、当今的多数学生能从正面和积极方面接受社会反馈信息,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但少数初中学生辨别能力较弱,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在各种诱惑面前则容易陷入困惑。
如社会上低学历人群的某些勤奋、务实者同样可以进入高收入阶层,这一信息对学生读书兴趣的影响是消极的。
个别学生把偶然当作必然,认为奇迹也可以发生在自己身上,“不读书同样挣大钱”。
于是丧失学习兴趣,这部分学生很容易辍学。
多数农村初中学生对接受高学历教育抱有高期望值,寻求提高和发展的愿望强烈,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学校生活感到“兴趣不大”或“一点没兴趣”。
对后者来说,学校缺少吸引力和凝聚力,一旦出现其他原因就难免辍学。
2、父母离异或家庭的其他意外变故,受到冲击的首先是学生,也会导致学生辍学。
3、居住地离学校太远,学生上学极不方便,也会导致学生辍学。
二、控辍保学的措施
(一)、明确“四个层次”
控辍保学必须在四个层次上有所作为,协调作战,才能形成“合围”之势,堵住缺口,见在成效。
这四个层次是:
1、法律行为。
这是指在控辍保学工作中充分发挥法律的作用和优势,让法律成为控辍保学工作中独挡一面的“主体”。
目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为辅的法律,以及与此相配套的地方性法规,应该成为控辍保学中最具有约束力的依据。
一些地方控辍得力,是因为充分重视和体现了法律行为。
所以,在控辍保学工作中,第一要义是强化法律行为,确保法律的实施,即必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政府行为。
政府行为是农村控辍保学工作的关键,因为政府是学校办学的领导者和后盾。
从目前的“三级办学两级管理”的办学体制看,政府行为主要体现在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可看作最高层的“政府”这两者身上,尤其应该体现在乡(镇)政府上,因为农村的辍学现象主要集中在中学(初中),而中学是由乡(镇)政府直接管理的。
政府的行为主要包括:
实施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定和实施地方性的政策规定;开展宣传动员工作;组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投入;协调各方面关系等等。
事实证明,哪里的政府行为有力,哪里的控辍保学工作就有起色;反之,则效果不佳。
3、教育行为。
具体地说就是学校行为。
学校行为是控辍保学工作的主要的、基础性的行为。
学校的各个部门、每个教职员工、每个学生,都是这个行为的主体。
只有学校工作做到了家,做到了深入、细微处,才能为政府行为提供充分的依据。
因此必须强化学校、教师在控辍保学工作中的责任意识,必须强调充分发挥学校职工以及学生在控辍保学中的整体作用和中心作用,决不能依存有等靠、依赖政府行为和法律行为的思想。
4、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主要体现在社会各行业、各个阶层、各界人士、特别是学生家长和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到控辍保学工作中的行为。
狭义地说,社会行为在整个控辍保学的系统工程中,起到的是辅助作用。
但缺少了这一辅助行为又很难顺利实现控辍保学的目标,就如同一出戏只有主角而没有配角很难达到戏的高潮一样。
所以不能忽视社会各界参与控辍保学的意义和作用。
必须唤起广大群众控辍保学的责任意识,必须在整个社会创造一种控辍保学的浓厚氛围。
(二)、把握“四个到位”
1、认识到位。
控辍保学之所以在某些地方行动迟缓,或效甚微,一个主要原因是认识不上去,思想上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认识不上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没有把控辍保学这项工作上升到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战略任务的这一重要意义和高度去认识,因而也就没有下力气去抓;另一方面是感到控辍保学是“难中之难”工作,因而产生畏难情绪,不想抓或不愿抓。
所以,要想搞好控辍保学,必须强调认识到位。
首先,政府认识到位,尤其政府领导(特别是镇、村两级领导)的认识必须到位。
事实证明,凡是政府认识到位的地方,其控辍保学声势大、效果好。
其次,广大群众(包括学校的老师、学生等)的认识到位。
只有群众的认识提高了,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控辍保学工作。
群众认识到位的前提是领导认识到位,如果政府的领导认识不到位,群众的认识就很难到位;反过来,即使群众认识到位了,而领导认识不到位,控辍保学工作还是抓不起来。
2、宣传到位。
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广大群众,认识的提高有赖于宣传和学习。
为此,必须保证控辍保学的宣传到位。
一是在宣传内容上,即要宣传国家和上级地方政府义务教育的相关的法律法规,又要宣传地方政府制定的当地的政策条文,使广大干部群众真正认识控辍保学的意义和任务;二是在宣传形式上,要利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手段和工具,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教育,使义务教育的要求和控辍保学的意义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投入到位。
控辍保学也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因此各级政府、教育部门,要建立切实可行的投入机制,并保证各项投入到位。
比如:
有些学校和部门设立的“控辍保学基金”,必须保证及时到位,决不能是“空头支票”。
4、操作到位。
这是指在执行控辍保学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方案时,运行的步骤和实施的环节要到位,不能打折扣。
比如:
对于法律的有关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对于地方性政府规定的一些措施、做法,必须行动坚决果断及时兑现,不能言而无信。
(三)、遵循“六个原则”
1、以“法”制辍。
当前,法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控辍”武器(尽管在某些方面还不完善),政府部门、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应该勇于和善于维护学校和学生的合法权益,约束辍学行为,必要时,将违反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行为,以及无故辍学行为,诉诸法律。
2、以“情”制辍。
在控辍保学过程中,各级领导、学校教师以及所有参与人员,必须对学生(特别是辍学生)及其家长“动之以情”,用真情感化他们,实施“温暖工程”,使他们在思想感情上与党、政府、学校、教师的贴近过程中,杜绝辍学行为。
3、以“理”制辍。
主要指政府部门、学校教师及各界人士,向广大学生及其家长“晓之以理”。
一方面,从国家、民族、社会的高度讲解“大道理”,使他们明白接受义务教育的重大深远意义;另一方面,从个人、家庭的角度,讲解一些“小道理”,“常理”让他们明确读书与不读书的厉害关系,从而“以理服人”使他们自觉接受义务教育。
4、以“德”制辍。
主要是针对学校的教师而言。
由于不少辍学生是因为对教师不信任、不尊崇、不仰慕、没感情而厌学离校的,所以培养良好的师德、树立优秀的教师形象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做到“德高望重”,以自己高尚、美好的品德征服学生,吸引学生,学生的辍学现象肯定会大大的减少。
5、以“管”制辍。
这是指学校管理。
不容否认,此学生的辍学是因为学校的管理不善,使学生心理形成压抑的阴影,从而讨厌学校。
为此,加强学校管理,增强学校特色和凝聚力,是对校长和教师提出的一个具体要求。
只有学校管理上去了,学生热爱学校和乐于校园生活了,才能留恋学校而减少辍学。
6、以“学“制辍。
这里是指学校的教育教学。
学生辍学煌一个直接原因,是学不进去,学无乐趣。
因此,深化教育教学地,改变僵化的授课内容和方法,就成了学校当前面临的迫切课题。
学校必须优化课堂结构,创建“活的”授课方式方法,掌握教育教学艺术,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才能最大限度上控制学生辍学。
总之,农村初中学生辍学是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一种普遍而复杂的社会现象,它受到社会、学校、家庭,学生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辍学的原因也越来越复杂,此农村初中学生辍学还形成了恶性循环的局面。
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村初中教育教质量的提高,在心人为本的今天也影响了国民素质的提高。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是,控辍保学已成为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工作。
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在,采取相应对策,遏制辍学这种强劲的势头。
因此,我们在控辍学过程中明确“四个层次”,把握“四个到位”,遵循“六个原则”,都能最大限度地控制辍学。
深入开展教育改革提高农村初中教学质量,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不仅是教育自身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控制农村初中学生辍学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辽政办发[2000]63号文件:
《关于在全省开展控辍保学工作的通知》。
2、张学录、牛玉发:
《铁岭市农村中小学为“控辍”情况的调查报告》,《辽宁教育》2003第9期(4—5页)
3、谭咏梅: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分析》,《辽宁教育》2004年第8期(8页)。
4、姜厮:
《对农村“控辍保学”工作的几点思考》,《辽宁教育研究》,2004第912期页。
5、葛尚海:
《农村初中学生急剧减少少的原因》,《铁岭教育》2005年第6期9页。
6、王元秋:
《对农村初中控辍工作的几点意见》,《辽宁教育研究》2005年第12期76页。
7、赵丽艳:
《政府行为在控辍保学中的作用》,《铁岭教育信息》2006年第3期15页。
8、徐友新:
《加强社会、学校、家庭的调控作用,使控辍工作迈上新台阶》,《铁岭教育》2006年第5期18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 初中 学生 辍学 原因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