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治疗精神障碍药的临床运用.docx
- 文档编号:6834462
- 上传时间:2023-01-11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71.65KB
3治疗精神障碍药的临床运用.docx
《3治疗精神障碍药的临床运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治疗精神障碍药的临床运用.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治疗精神障碍药的临床运用
治疗精神障碍药的临床运用
写在课前的话
精神障碍是人类常见的,以心理和行为异常为特征的障碍,常见的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双向情感障碍、焦虑障碍以及脑器质性、躯体疾病、中毒等伴发精神障碍。
一、药物的分类
治疗精神障碍的药物大概归纳为四类,第一类是抗精神病药物,主要治疗精神病性症状。
第二类是抗抑郁药物,主要是提高病人的心境水平,改善抑郁。
第三类是抗焦虑药物;第四类是心境稳定剂。
二、抗精神病药
抗精神病药物主要是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的药物,本节药物包括奋乃静、氯丙嗪和氟哌啶醇。
抗精神病药物发展到今天,品种非常多,目前常用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又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常用的有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还有早些年应用的氯氮平。
常规药物剂量并不影响患者的智力和意识,并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精神运动兴奋、烦躁、妄想、敌对情绪、思维障碍和儿童行为异常等阳性症状,达到安定的作用;但对阴性症状如情感淡漠、孤独退缩、少语和思维贫乏等疗效差。
(一)奋乃静
1.药理学
主要通过大脑多巴胺D2受体阻断作用来发挥抗精神病作用。
镇吐作用较强,镇静作用较弱,并可产生较重的锥体外系症状。
口服后分布至全身。
可通过脐血进入胎儿。
经胆汁排泄,部分在肠道重吸收;也可从母乳中排出,哺乳需要注意。
2.适应证
(1)对幻觉妄想、思维障碍、淡漠木僵及焦虑激动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用于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因镇静作用较弱,对血压的影响较小。
适用于器质性精神病、老年性精神障碍及儿童攻击性行为障碍。
(2)止呕,各种原因所致的呕吐或顽固性呃逆。
3.禁忌证
基底神经节病变、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骨髓抑制、青光眼、昏迷、对吩噻嗪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4、不良反应
奋乃静作为一个治疗精神病性障碍的药物疗效还是肯定的,从60年代以来一直用到现在,但是它在除了治疗作用以外,还是有些副作用,引起一些临床常见的不良反应。
主要包括:
(1)主要有锥体外系反应,如:
震颤;僵直、静坐不能、急性肌张力障碍等。
长期大量服药可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
(2)可引起血浆中泌乳素浓度增加,可能有关的症状为:
溢乳、男子女性化乳房、月经失调、闭经。
可出现口干、视物模糊、乏力、头晕、心动过速、便秘、出汗等。
(3)少见的不良反应有体位性低血压,粒细胞减少症与中毒性肝损害。
(4)偶见过敏性皮疹及高热综合征(或称高热症候群),主要表现为体温明显升高,粒细胞明显升高,神志可以出现紊乱,甚至昏迷,另外全身肌张力升高,叫做四联症,可危及患者生命。
这种副作用需要特别警惕,及时处理。
(5)可引起注射局部红肿、疼痛、硬结。
5.注意事项
(1)患有心血管疾病和癫痫患者应慎用。
(2)哺乳期妇女使用本品期间应停止哺乳。
(3)儿童用药:
注射剂慎用。
(4)老年用药:
按情况酌减用量,开始使用剂量要小,缓慢加量。
注射剂慎用。
肝、肾功能不全者应减量。
(5)应定期检查肝功能与白细胞计数,特别注意粒细胞是否缺乏。
(6)用药期间不宜驾驶车辆、操作机械或高空作业。
6.用法和用量
本药有两种剂型,一种是口服片剂,一个是注射给药。
另外口服片剂不同厂家它的规格也不太一样,大部分厂家的产品是2mg一片,也有的厂家是4mg一片。
所以在给病人用药时一定嘱咐病人注意药品的含量,不要光记住片数,否则剂量会相差1倍之多。
(1)口服给药:
①治疗精神分裂症:
从小剂量开始,一次2~4mg,一日2~3次。
以后每隔1~2日增加6mg,逐渐增至常用治疗剂量一日20~60mg。
维持剂量一日10~20mg。
②用于止呕:
一次2~4mg,一日2~3次。
(2)注射给药:
治疗精神分裂症,①肌内注射,,一次5~10mg,一日2次。
静脉注射目前国内没有这个产品。
氯丙嗪问世之前,精神障碍没有药物治疗,主要是物理治疗。
1955年,氯丙嗪作为一个化学药品,首次用来治疗精神分裂症,取得很好的效果,以后就开发了种种的吩噻嗪类衍生物,出现了大量的抗精神病药物,用于临床治疗。
(二)氯丙嗪
1.药理学
镇静作用比较强,对脑内特别是边缘系统多巴胺D2受体起阻断作用,起抗精神病的效果。
大剂量时直接抑制呕吐中枢,产生强大的镇吐作用。
口服吸收好,1~3小时达血药浓度峰值。
易透过血-脑屏障,也可以透过胎盘屏障,可以从乳汁分泌。
本品有首关效应,在肝脏代谢,主要以代谢物形式经肾和粪便排出。
2.适应证
(1)由于镇静作用比较强,因此对兴奋躁动、幻觉妄想、思维障碍及行为紊乱等阳性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用于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2)止呕,各种原因所致的呕吐或顽固性呃逆。
对晕动症引起的呕吐效果差。
3.禁忌证
基底神经节病变、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骨髓抑制、青光眼、昏迷及对吩噻嗪类药过敏者。
4.不良反应
(1)常见口干、上腹不适、食欲缺乏、乏力及嗜睡。
少见骨髓抑制。
偶可引起癫痫、过敏性皮疹或剥脱性皮炎及恶性综合征。
(2)可出现锥体外系反应,如震颤、僵直、流涎、运动迟缓、静坐不能、急性肌张力障碍。
长期大量服药可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
(3)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心悸或心电图改变。
(4)可引起血浆中泌乳素浓度增加,可能有关的症状为溢乳、男子女性化乳房、月经失调、闭经。
(5)可引起中毒性肝损害或阻塞性黄疸。
(6)可引起注射局部红肿、疼痛、硬结。
5.注意事项
(1)不适用于有意识障碍的精神异常者。
(2)患有心血管疾病慎用。
癫痫患者慎用。
(3)用药后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应卧床,血压过低可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禁用肾上腺素。
(4)肝、肾功能不全者应减量。
应定期检查肝功能与白细胞计数。
(5)由于镇静抑制作用较强,故用药期间不宜驾驶车辆、操作机械或高空作业。
(6)本品不宜皮下注射。
静脉注射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应稀释后缓慢注射。
(7)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妊娠期慎用。
哺乳期妇女使用本品期间停止哺乳。
(8)儿童用药:
6岁以下儿童慎用。
(9)老年用药:
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加量。
6.用法和用量
(1)精神分裂症或躁狂症:
①口服,从小剂量开始,一次25~50mg,一日2~3次,每隔2~3日逐渐递增至一次25~50mg,一般治疗量,一日400~600mg。
②肌内注射,一次25~50mg,一日2次。
往往与氯丙嗪合用,主要有两个目的,一个可以增强它的镇静作用,促进病人睡眠。
第二对锥体外系副作用氯丙嗪有缓解的作用。
③静脉滴注:
从小剂量开始,25~50mg稀释于500ml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缓慢静脉滴注,一日1次,每隔1~2日缓慢增加25~50mg,一般治疗量一日100~200mg。
不宜静脉推注。
(2)其他精神病:
剂量应偏小。
体弱者剂量应偏小,应缓慢加量。
(3)止呕:
口服,一次12.5~25mg,一日2~3次。
(三)氟哌啶醇
1.药理学
对大脑多巴胺D2受体有阻断作用,从而起到抗精神病的作用,故有很好的抗幻觉妄想和抗兴奋躁动作用,镇吐作用亦较强,但镇静、拮抗α-肾上腺素受体及胆碱受体作用较弱,经肝代谢。
2.禁忌证
基底神经节病变、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严重中枢神经抑制状态者、骨髓抑制、青光眼、重症肌无力及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3.不良反应
(1)锥体外系反应较重且常见,急性肌张力障碍在儿童和青少年更易发生,出现明显的扭转痉挛,吞咽困难,静坐不能及帕金森综合征。
(2)可出现口干、视物模糊、乏力、便秘、出汗等。
(3)可引起血浆中泌乳素浓度增加,可能有关的症状为:
溢乳、男子女性化乳房、月经失调、闭经。
(4)少数患者可能引起抑郁反应。
(5)偶见过敏性皮疹、粒细胞减少及恶性综合征。
(6)氟哌啶醇有注射剂型,可以使用肌肉注射治疗,但不能静脉注射,这一点必须注意。
美国FDA已经通报,氟哌啶醇不能作为静脉注射。
肌肉注射时,可引起注射局部红肿、疼痛、硬结。
4.用法和用量
(1)口服给药
①治疗精神分裂症,从小剂量开始,起始剂量一次2~4mg,一日2~3次。
逐渐增加至常用量一日10~40mg,维持剂量一日4~20mg
②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一次1~2mg,一日2~3次
(2)注射给药
①肌内注射:
常用于兴奋躁动和精神运动性兴奋,成人剂量一次5~10mg,一日2~3次,安静后改为口服。
②静脉滴注:
10~30mg加入250~500ml葡萄糖注射液内静脉滴注。
现在焦虑症非常多见,而且焦虑谱系把原来的焦虑症扩大了,广泛性焦虑、惊恐障碍、强迫症、社交障碍、恐怖症等等目前都归属于焦虑障碍中。
三、抗焦虑药
抗焦虑药是一类主要用于减轻焦虑、紧张、恐惧,稳定情绪并兼有镇静催眠作用的药物。
其常用的药物多为苯二氮卓类(BDZ)。
各药物的药理作用基本相似,但作用的强弱或持续时间有所不同。
(一)艾司唑仑
1.药理学
临床表现自轻度的镇静到催眠,抗焦虑,抗惊厥及麻醉作用。
口服吸收较快,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可通过胎盘,经肝脏代谢,经肾排泄,排泄较慢。
2.适应证
主要用于抗焦虑、失眠。
也用于紧张、恐惧及抗癫痫和抗惊厥。
3.注意事项
(1)用药期间不宜饮酒。
(2)对其他苯二氮卓药物过敏者,可能对本药过敏。
(3)肝肾功能损害者能延长本药消除半衰期。
(4)癫痫患者服药期间如突然停药可导致发作。
(5)严重的精神抑郁可使病情加重,甚至产生自杀倾向,应采取预防措施。
(6)避免长期大量使用而产生药物依赖性,如长期使用应逐渐减量,不宜骤停。
(7)出现呼吸抑制或低血压常提示超量。
(8)下列患者慎用:
①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的急性酒精中毒;②肝肾功能损害;③重症肌无力;④急性或易于发生的闭角型青光眼发作;⑤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9)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在妊娠三个月内,本药有增加胎儿致畸的危险。
妊娠期长期服用可产生药物依赖性,使新生儿呈现撤药症状,妊娠后期用药影响新生儿中枢神经活动。
分娩前及分娩时用药可导致新生儿肌张力较弱,应慎用。
哺乳期妇女应慎用。
4.不良反应
(1)常见的不良反应:
口干、嗜睡、头昏、乏力等,大剂量可有共济失调、震颤。
(2)罕见的有皮疹、白细胞减少,肝损害。
(3)另外本药使用可出现一种矛盾现象,尽管艾司唑仑作为苯二氮卓类,是一个镇静药物、抗焦虑药物,但是个别患者发生兴奋,多语,睡眠障碍,甚至幻觉。
停药后,上述症状很快消失。
(4)可产生药物依赖性,但较轻;长期应用后停药,可能发生撤药症状,表现为激动或忧郁。
5.用法和用量
(1)成人常用量:
①镇静:
一次1~2mg,一日3次。
②催眠:
1~2mg,睡前服。
③抗癫痫、抗惊厥:
一次2~4mg,一日3次。
在妊娠()个月内,艾司唑仑有增加胎儿致畸的危险
窗体顶端
A.1
B.2
C.3
D.4
窗体底端
A.1
B.2
C.3
D.4
正确答案:
C
解析:
在妊娠三个月内,艾司唑仑有增加胎儿致畸的危险。
四、抗抑郁药
抗抑郁药是一类主要治疗以情绪低落、心情郁郁寡欢、悲观、消极为主要症状的抑郁症的药物。
抗抑郁药现在的品种不下20多种类,广泛用于临床,但本处方集中主要介绍的是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和多塞平。
可使患者情绪振奋,增强思维能力及精力好转,常见副作用是困倦、口干、视物模糊、便秘、心跳加快、排尿困难和体位性低血压。
(一)阿米替林
1.适应证
用于治疗各种抑郁症,本品的镇静作用较强,主要用于治疗焦虑性或激动性抑郁症。
2.禁忌证
严重心脏病、近期有,心肌梗死发作史、癫痫、青光眼、尿潴留、甲状腺功能亢进、肝功能损害,对三环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6岁以下儿童禁用。
3.不良反应
治疗初期可能出现抗胆碱能反应,如多汗、口干、视物模糊、排尿困难、便秘等;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可出现嗜睡,震颤、眩晕;可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偶见癫痫发作、骨髓抑制及中毒性肝损害等。
4.注意事项
(1)肝、肾功能严重不全、前列腺肥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慎用。
肝硬化和门脉系统外科手术患者、肾衰患者需减量。
(2)使用期间应监测心电图。
本品不得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应在停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后14天,才能使用本品。
(3)患者有转向躁狂倾向时应立即停药。
(4)用药期间不宜驾驶车辆、操作机械或高空作业。
(5)妊娠期慎用。
哺乳期妇女使用期间应停止哺乳。
(6)6岁以上儿童酌情减量。
(7)老年患者由于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对本品敏感性增强,应从小剂量开始,或视病情酌减用量。
5.用法和用量
口服。
成人,开始一次25mg,一日2~3次,然后根据病情和耐受情况逐渐增至一日150~250mg,分3次服用;维持量一日50~150mg。
最高一日不超过300mg。
(二)多塞平
小提示:
多塞平较阿米替的作用弱,副作用也相对较弱,所以对一些老年病人、体弱的病人,可用多塞平而不用阿米替林。
1.适应证
用于治疗抑郁症及焦虑。
2.禁忌证
严重心脏病、近期有心肌梗死发作史、癫痫、青光眼、尿潴留、甲状腺功能亢进、肝功能损害、谵妄、粒细胞减少、对三环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3.不良反应
治疗初期可出现嗜睡与抗胆碱能反应,如多汗、口干、震颤、眩晕、视物模糊、排尿困难、便秘等。
其他有皮疹、体位性低血压,偶见癫痫发作、骨髓抑制或中毒性肝损害。
4.用法和用量
口服。
开始一次25mg,一日2~3次,以后逐渐增加至一日总量100~250mg。
最大量一日不超过300mg。
精神障碍是人类常见的病证,其患病率高。
进入现代社会,人们愈重视精神障碍的诊治,药物治疗在半个世纪中也取得长足的发展,成为治疗精神障碍的主导方向之一。
治疗精神障碍药物是当前药理学中比较贴切的命名,传统上包括了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和情感稳定剂四个类别。
鉴于上述药物所治疗的适应证不断扩展到综合医院与社区医疗,再加上药物类别的日新月异,有关这些药物的进展与合理应用的基本知识,亦应加以推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治疗 精神障碍 临床 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