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分类题库考点13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可组卷.docx
- 文档编号:6833918
- 上传时间:2023-01-11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402.67KB
高考地理分类题库考点13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可组卷.docx
《高考地理分类题库考点13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可组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分类题库考点13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可组卷.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分类题库考点13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可组卷
考点13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2016·北京文综·T9、10)读下图,回答1、2题。
1.芬兰( )
A.盛行西风,终年温和多雨
B.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城镇数量少
C.人口稀疏区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
D.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
2.燕麦种植北界呈图示走向,主要是由于该国( )
A.东部地区的河湖密布,灌溉条件好
B.西部受暖流、地形影响,气温偏高
C.东南部土层较深厚,耕作技术高
D.西北部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
【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芬兰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城镇分布、河湖分布、丘陵分布及燕麦种植北界走向等信息。
【解析】1选D,2选B。
第1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芬兰纬度较高,冬季较寒冷;山区降水较少,水土流失轻;人口稀疏区以林业为主;芬兰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
第2题,燕麦种植北界呈西北东南走向,说明西北部的自然条件相对较好,东部地区的河湖密布,但灌溉条件并不是芬兰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西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明显,气温偏高;西北部受盛行西风和暖流影响,热量条件好。
3.(2016·全国卷Ⅱ·T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
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
下图示意罗讷河流域的地形。
(1)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2)下表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
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下表。
请将选出的各整治和开发目标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整治和开发目标:
防洪 改善水质 发电 增加生物多样性 土地开发 开采河沙 改善航运条件
阶段
时间
主要措施
主要整治和开发目标
第一阶段
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
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汊
① 、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阶段
20世纪20~80年代
进行梯级开发,整理河谷滩地等
② 、
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第三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
恢复河流生态
(3)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
(4)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原因,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与河流的补给类型的关系。
(2)流域开发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尤其是围绕河流的梯级开发,使流域内的生态环境和产业发展得到协调,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3)“国立罗讷河公司”的成立与“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的建立相似,可以进行知识迁移。
(4)河流生态的恢复,“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河流的生态的作用可以从改善水文条件、改善河流地貌的特征、恢复濒危或特殊物种等方面分析。
【解析】第
(1)题,该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脉,上游主要在瑞士境内,依靠阿尔卑斯山的季节性积雪融水和高山冰川融水补给,春季温度升高,积雪融化,形成汛期;夏季温度高,冰川融化量加大,河流径流量大,冬季气温低,冰川不再融化,河流进入枯水期。
北部支流主要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由于全年降水均匀,所以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地中海沿岸支流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因此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
第
(2)题,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治理措施。
整治河道,裁弯取直,主要是增加河道的泄洪能力,减少洪涝灾害,开发河道的航运功能;梯级开发,整理河谷滩地可以发电、改善航运条件,同时整理河谷滩地利于本地的土地开发。
第(3)题,“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拥有重要的作用与权力,此题可以借鉴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的建立原因。
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和土地利用等多个方面的利益,只有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河流流经地区较多,开发和整治困难较大,需严格的法律、法规和统一的机构作为保障,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治理,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
第(4)题,河流生态修复的任务一是改善水文条件,二是改善河流地貌的特征,三是恢复濒危或特殊物种等,河流的弯曲度增加可以增加河流的长度、增加河道分汊可以增加河流的河网密度,进而增加水面面积和湿地的面积,恢复生物的生存环境,增加生物的多样性;通过弯曲度的增加和分汊的增多,能够降低水流速度,增加水流的净化能力,进而恢复其自然生态功能。
答案:
(1)上游(瑞士境内):
有春汛,夏季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
北部支流(索恩河):
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
地中海沿岸支流:
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
(2)①改善航运条件 防洪②发电 改善航运条件 土地开发(防洪)(注:
填写顺序不分先后)
(3)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只有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
(4)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4.(2016·全国卷Ⅲ·T36(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
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
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
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解析】赞同就从发展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去解释,不赞同就从发展旅游业对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带来的影响去解释,另外,旅游业伴随着人员的流动,可能会带来疾病的传播等。
答案:
赞同理由:
热带雨林旅游资源独特,具有全球吸引力;旅游开发与运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增加当地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不赞同理由:
对热带雨林环境造成破坏,产生污染;对当地居民生活、文化等带来冲击;来自自然的威胁(疾病、野生动物袭击等)较大。
5.(2016·全国卷Ⅲ·T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
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
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
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
(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
(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
(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
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
【解析】第
(1)题,风能属于清洁能源,所以与煤炭相比,风能对环境污染小,并且是可再生能源;与水能相比,开发风能占地少,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
第
(2)题,从材料可以看出瓜州号称“世界风库”,风能资源丰富,并且从图中可以看出瓜州周围沙漠、戈壁广布,地形平坦。
第(3)题,瓜州地处西北,人口较少,能源需求量小,离中国东部的市场较远,当地基础设施、交通落后,技术水平较低,资金实力也不足。
第(4)题,风电场受气象条件影响比较大,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等可以调节、控制,以使电网输电平稳。
答案:
(1)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
与水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
(2)有风:
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70天)。
有地:
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
(3)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
(4)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等可以调节、控制,以使电网输电平稳(当风力减弱时以热电站补充电量,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发电量)。
6.(2016·浙江文综·T37
(1))根据下列材料,完成
(1)~(3)题。
材料一 图1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略图。
图2为2014年重庆工业结构图。
材料二 成都和重庆是成渝城市群两大核心城市,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达,重庆工业基础雄厚。
汽车为两城市支柱产业,成都以客车、商用车、轿车生产为主,重庆以重型汽车和轿车生产为主。
在十三五规划中,两城市都把中高档轿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作为发展重点。
(1)说明甲所在区域水能资源开发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是:
(1)通过地形、气候等分析河流落差、流量等水文特征。
(2)按照自然和人文因素分析水电站建设的区位条件。
(3)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解析】甲为横断山区东南部,地形起伏大,所以河流落差大,加之降水较多和上游地区的河水补给,河流流量大,因此所在区域水能蕴藏丰富;所在地区人口、城镇稀少,搬迁量较小。
但地处边陲,地形起伏导致交通闭塞,生态环境脆弱,大型工程易导致生态破坏。
答案:
有利条件:
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降水丰富,径流量大;人口密度低;水利工程移民搬迁量小。
不利条件:
地处偏远,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主要位于长江上游,对流域中下游影响大。
7.(2016·江苏·T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在中国境内称澜沧江,出境后称湄公河。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资源丰富,人口众多,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不高。
材料二 受强厄尔尼诺的影响,2015年底以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遭受异常严重的旱灾。
中国于2016年3月15日开始经景洪水电站对下游实施应急补水,以帮助缓解旱情。
为致力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该流域各国在不同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材料三 图1为澜沧江—湄公河示意图,图2为流域内三城市的气候资料图。
(1)图2中气候资料②与图1中所示城市对应的是 ,其气温年变化的特点是 ,这主要是因为 。
(3分)
(2)湄公河的补给水源主要依赖 ,其径流变化的最显著特征是 ,
其中下游的最低水位通常出现在 月份。
(3分)
(3)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地每年都要经历一次强度不等和历时不同的干旱,这是因为 、 。
严重的干旱可能对湄公河河口三角洲地区产生的影响有 、
。
(4分)
(4)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和地区在 、 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
为了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有 、
。
(4分)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有两点:
(1)能够结合三个气候资料图,判断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特征。
(2)联系长江和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措施,进行知识迁移,提出湄公河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
【解析】第
(1)题,气候资料②图中可以看出冬季气温低于0℃,图1五个城市中只有昌都冬季气温较低,其他都属于热带气候。
昌都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冬冷夏凉。
第
(2)题,湄公河大部分流经季风气候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受季风气候影响,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结合流域内城市的气候资料图,可以判断4月以后进入雨季,故最低水位出现在4月份。
第(3)题,干旱的原因主要是降水少,蒸发旺盛,结合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即可分析。
干旱对三角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缺水影响工业、农业生产和生活,同时河流水量减少,海水倒灌,使海浪侵蚀加剧。
第(4)题,结合流域的综合开发,上中下游国家可以在发电、旅游、航运、环境保护以及资源开发等领域加强合作。
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注重全流域统一规划,协调发展,同时注意流域内的环境保护。
答案:
(1)昌都 冬冷夏凉 海拔高(地处高原)
(2)降水(雨水) 水位季节变化大 4(或3~4)
(3)冬半年盛行东北季风,降水少 气温高,蒸发旺盛 河口受海浪侵蚀作用,三角洲后退 工、农业生产缺水 生活用水困难 海水倒灌,生态环境恶化
(4)旅游 航运 资源开发利用 安全 环境保护 合理规划流域开发方案 促进开发水能与保护环境协调统一 做好流域的植被保护工作
【误区警示】
(1)热带季风气候最为干旱的月份并不是12月和1月,而是雨季来临之前的3、4月份。
(2)干旱带来的影响不仅直接影响生产和生活用水,还间接引发火灾、影响河流径流量,进而影响航运、发电、三角洲泥沙沉积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地理分类题库考点13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可组卷 高考 地理 分类 题库 考点 13 区域 自然资源 综合开发 利用 可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