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级安全教育培训.docx
- 文档编号:6829600
- 上传时间:2023-01-10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0.14KB
厂级安全教育培训.docx
《厂级安全教育培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厂级安全教育培训.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厂级安全教育培训
厂级(一级)安全教育教案
根据国务院和本公司的有关规定,凡新招员工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即厂级、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并经考试合格,方可分配至生产岗位学习,待学徒期满,经专业技术知识及安全技术知识考试合格,方可发放《安全作业证》。
《安全作业证》是员工能否独立从事本岗位工作的凭证,凡在本公司从事化工操作、化工分析、生产调度、设备维修、设备制作、机械操作、电气操作、维修、仪表维护维修以及从事特殊工种的员工,均必须持有公司安全环保部发放的《安全作业证》,属特殊工种人员(电工、电氧焊工、压力容器操作工等)还必须持有上级相关部门发放的特殊工种作业证,方可从事本岗位工作,并享受相应待遇。
否则,不能独立从事本岗位工作,不能享受相应岗位的待遇。
以下就是厂级安全教育的内容:
一、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基本原则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有关对从业人员的要求:
第二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第二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第四十六条:
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第四十七条:
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第四十九条:
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保用品。
第五十条:
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五十一条:
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其它不安全因素,应当及时的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有关安全生产的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有关安全生产的条款有133、134、135、136、137、139条。
有关企业职工的是第134条,其具体内容是:
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业或其它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由于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伤亡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期。
案例:
2004年12月23日,重庆市开县天然气井在起钻过程中发生井喷失控,大量含有高浓度硫化氢的天然气喷出扩散,造成243人死亡,2142人中毒住院,65000名居民紧急疏散。
6名直接事故责任人钻井队长吴斌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工程师王建东、技术员宋涛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钻井队副司钻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录井工肖先素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
3、安全生产的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
安全生产管理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指要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安全生产重在预防,要变事后的处理变为事前的预防,变被动为主动。
联系到这一点,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必须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增强责任心,掌握过硬本领,防患于未然。
4、安全生产的基本原则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是安全生产的一项基本原则。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是指搞好安全生产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它不是某一个人的事,也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事。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如果一个领导者指挥决策稍有失误,或者一个员工在工作中稍有不慎都将造成重大事故,因此安全生产是全体人员的事,只有企业的每一个干部、员工认真履行各自的安全职责,只有人人都重视安全、个个都遵章守纪,才能实现安全生产。
5、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
(1)、安全生产是企业实现正常、稳定、长周期生产的前提条件。
化工生产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高温、高压,腐蚀性强等特点,因此化工行业与其它行业相比,化工行业生产的危险性更大,现代化工生产如果错开一个阀门,就可能造成一次重大事故的发生。
如:
1974年孟加拉乔拉赛化肥厂,由于误开了一个阀门造成大爆炸,直接经济损失达6亿美元。
化工生产现代化程度高,如果仪表失灵,反应失控更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至于哪些有章不循,安全制度执行不到位,操作人员缺乏安全知识或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等发生的事故就会更多。
因此:
这些都说明了,没有安全生产,化工生产就不可能正常进行。
安全生产是化工生产的前提条件。
(2)、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健。
企业能否发展,能否长周期稳定的快速发展,就看它能否做到安全生产。
一旦发生了事故,其社会影响和其它影响都是极大的,企业就不可能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企业就不可能发展,甚至关门倒闭。
如:
1975年美国联合国碳化物公司比利时公司安特普工厂只因一个反应釜的填料泄漏,过热发生爆炸,发生了连续反应,整个工厂被摧毁。
又如:
2005年3月21日晚9点20分,山东平阴县鲁西化工第三化肥厂尿素合成塔突然发生爆炸,高约30米的尿素合成塔倒塌砸向旁边一座三层楼,一断裂部分冲向80米外的一处平地,共造成4人死亡,多人受伤,造成企业全面停产。
(3)、安全生产是保护企业员工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需要。
如:
2004年4月15日下午,重庆市天原化工总厂氯氢分厂2号氯冷凝器出现穿孔发生氯气泄漏,16日凌晨1点列管发生爆炸,4点左右,局部再次发生爆炸,16日下午17点57分,5个装有液氯的氯罐在抢险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造成9人死亡。
该事故还造成多人中毒,并造成15万群众紧急大疏散。
三、本企业的生产过程、生产特点、危险因素 1、本企业的生产过程(方框图)
2、本企业的生产特点
化工生产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易腐蚀,连续性强等特点,具体的说有以下特点:
(1)、生产过程的高度连续性。
化工生产的各工序之间互相紧密联系,具有高度的连续性,如果其中一个工序或者一台设备发生故障,甚至一个操作上的失误,都会造成局部或全部停车。
也就是说,生产过程中的每一台设备,每一个岗位或工序的生产状况的好与坏,对于全厂都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工艺流程长,系统复杂。
除生产系统工艺流程长外,还设及到供汽系统、供水系统、供电系统、自控仪表系统,从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生产机构。
(3)、工艺参数严格,对操作要求高。
(4)、生产过程中存在多种化学危险物质。
合成氨生产的原料气本身就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混合气体,如果氧含量超标还可以发生爆炸;氮肥生产中的一些介质都是对人造成危害的有毒气体;一些生产介质还具有腐蚀性。
这都给我们的安全带来了隐患,因此,在氮肥生产中做好防火、防爆、防中毒、防腐蚀等具体工作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关健。
3、本企业的危险因素
由于氮肥生产本身具有这些特点,因此决定了其生产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危险性。
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也极易发生中毒、灼伤、烧伤、机械伤害、触电及高处坠落等人身伤亡事故。
同时,由于厂区道路拥挤,来往车辆多,还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四、本企业的重点危险区域、厂区分布情况(具体参观) 1、造气,脱硫、压缩(一、二段)注意煤气和硫化氢等等。
2、合成、碳化、尿素、氨库的液氨、氨水、氨气等。
3、甲醇车间的甲醇。
五、化工企业有关安全生产的禁令及本公司有关安全生产的制度 1、原化工部《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四十一条禁令》 生产区内的十四个不准
(1).加强明火管理,防火、防爆区内,不准吸烟。
(我们要求进入生产区严禁吸烟,违者罚款100元,严禁扔烟头,发现烟头每支罚款50元。
)
(2).生产区内不准带进小孩。
(3).禁火区内,不准无阻火器车辆行驶。
(4).上班时间,不准睡觉(有上班睡觉CO中毒死亡的案例)、干私活、离岗或干与生产无关的事。
(5).在班前、班上不准喝酒。
洒后上岗极易发生事故。
如:
1994年6月3日下午,碳化车间维修班长刘某(中午喝酒)站在1米多高的铁油桶上补焊碳铵包装下料斗时,身体晃动摔倒在地,导致脑溢血,经抢救无效死亡。
又如:
2004年元月23日下午,机修组氧割工肖某(当天为正月初二,中午喝酒)从10#造气炉下2米高的脚手架上行走在去拿氧割枪时,因跳板质量差发生断裂,肖某摔落在地,造成股骨粉碎性骨折。
)
(6).不准用汽油等挥发性强的物质擦洗设备、用具和衣服。
如:
1976年9月19日合成车间党支部书记、车间主任张培良用汽油清洗液氨槽时,因周围有人在动火,引起起火、烧伤至死。
(7).不按工厂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包括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不能穿高跟鞋,有不少走路、上下楼梯摔倒的案例),不准进入生产岗位。
如:
湖南某氮肥厂尿素氨泵出口阀门垫子挤,大量氨气泄漏,二楼一分析工在逃生时高跟鞋造成自已摔倒在一楼泵房水沟,中毒死亡。
(8).安全装置不齐全的设备不准使用。
(9).不是自己分管的设备、工具不准动用。
(10).检修设备时安全措施不落实,不准开始检修。
(11).停机检修后的设备,未经彻底检查,不准启动。
(12).不戴安全带,不准登高作业。
2米以上必须系好安全带。
如:
2005年2月19日,机修组李某站在2米多高的脚手架上拆除老脱硫废旧管道时,起吊管道撞歪脚手架,李某身体失去平衡摔成重伤。
(13).脚手架、跳板不牢,不准登高作业。
(14).石棉瓦上不固定好跳板,不准登石棉瓦上作业。
进入容器、设备的八个必须
(1).必须申请办证,并得到批准。
如:
1999年10月20日,尿素脱S槽在装活性碳时,因编织袋掉入罐内,一人进入罐内中毒,另一人进罐施救,两人CO2窒息死亡。
(2).必须进行安全隔离。
(3).必须进行通风、置换。
(4).必须按时间要求、进行安全分析。
(5).必须配戴规定的防护用具。
(6).必须有人在器外进行监护。
(7).必须有抢救后备措施。
(8).监护人员必须坚守岗位。
防止违章动火的六大禁令
(1).没有批准的动火证,任何情况下严格禁止动火。
如:
1999年3月29日,原供水车间维修工杨某在尿素循环水凉水塔上违章动火,造成一凉水塔烧毁,另一凉水塔烧去三分之一,直接经济损失9万多元,杨某受到刑事拘留10天的处罚。
(2).不与生产系统隔绝严格禁止动火。
(3).不把周围的易燃物质消除严格禁止动火。
(4).不按时作动火分析严格禁止动火。
(5).没有消防措施,无人监护,严格禁止动火。
(6).不进行清洗、置换合格严格禁止动火。
操作工的六严格
(1).严格进行交接班。
(2).严格进行巡回检查。
(3).严格执行工艺指标。
(4).严格执行操作票。
(5).严格遵守劳动纪律。
(6).严格执行有关安全规定。
机动车辆的七大禁令
(1).严禁无证开车和无令开车(调度令)
(2).严禁酒后开车。
(3).严禁超速开车。
(4).严禁空挡溜车。
(5).严禁设备带病开车。
(6).严禁客货混装。
(7).严禁超高超载。
2、本公司有关安全制度和规定
(1)、进入生产、检修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
如:
一次压缩车间在开车过程中,2#压缩机二出阀门发生爆炸,阀门碎片打在现场的设备工程师张祖林头上,将其安全帽打破,而张工头部却安然无恙。
(2)、进入生产区严禁吸烟、严禁扔烟头。
(3)、员工进入生产岗位、检修现场,必须按规定着装(不准留长发、穿长大衣、高跟鞋、赤膊、背心、短裤、拖鞋等),并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否则按违章论处。
(4)、员工必须持有《安全作业证》才能独立操作,凡无证人员上岗操作或擅自操作他人设备造成事故的,作违章处理,由违章者赔偿所造成的全部损失。
(6)、对属业务能力差而造成事故的责任人,掉销《安全作业证》,重新学习,学习期间享受学徒工待遇,经考试合格后重新办理《安全作业证》后方可参加竞争上岗。
六、本企业有毒有害物质的特性、预防及急救知识 1、CO(是煤气中的主要成份)
(1)、CO的分布:
在造气、脱硫、压缩、精炼岗位。
(2)、CO的特点:
无色、无味、无嗅、无刺激性,中毒不易觉察。
比空气轻,属易燃易爆的可燃性气体。
合成氨原料气中含有少量的硫化氢,硫化氢具有臭鸡蛋的刺激气味,人们通常用此来判断现场有无煤气存在。
因此,当嗅到臭鸡蛋味时,应警惕现场有煤气。
(3)、CO的毒性作用:
CO中毒也称煤气中毒。
CO通过呼吸道吸入肺部,在肺泡里经气体交换进入血液循环与血红蛋白结合成难解离的碳氧血红蛋白。
CO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较氧的结合能力大300倍,而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速度却比氧化血红蛋白慢3600倍,所以容易造成碳氧血红蛋白的蓄积。
由于碳氧血红蛋白的这些性质,使氧合血红蛋白的正常生理功能即氧的运输及释放丧失,从而造成组织缺氧。
(4)、CO的中毒的症状及急救:
轻度中毒:
表现为头晕、头痛、颞部搏动、头沉重感觉、恶心、呕吐、全身疲软、眼花、耳鸣、心悸、神志恍惚。
离开中毒环境或呼吸新鲜空气就能很快恢复。
颞部搏动是中毒者自我感觉的重要症状之一。
中度中毒:
除有上述症状外,面颊、前胸及大腿内侧出现樱桃红色,呼吸困难、心率加快、呼吸失调严重甚至大小便失禁。
大多数病人经抢救后症状好转至痊愈,不遗留后遗症。
重度中毒:
多数发生在空气中CO浓度极高时,患者很快进入昏迷状态。
牙关紧闭,全身痉挛,并出现各种并发症。
甚至产生脑水肿、心肌损害、心力衰竭,休克等,要及时的送医院进行抢救。
(5)、急救知识:
中毒较重者,一般多陷于半昏迷或深度昏迷状态,此时应当将中毒者抬到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和安静。
当呼吸器停止时,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呼吸困难者给予强制输氧;心跳停止者,要立即进行心脏挤压术。
要支持就地抢救,并立即通知医生配合治疗,以防延误抢救时间,导致不良后果。
6)、防护措施:
①. 提高精心程度和警惕性。
如:
2003年5月5日,4#造气炉泄漏,造气吊斗工张云在现场休息时不知不觉中毒,控制室喊加碳无人回音,发现其已中毒昏迷。
又如:
2004年8月26日,合成车间脱硫工段青工史某在静电除焦塔处巡回时,因静电除焦塔防爆板泄漏,史某未佩戴相应的防护器材就进入毒区操作,从而发生煤气中毒昏倒在现场,幸亏另一老操作工刘望忠见史某出去后迟迟未归,便去寻找史某,发现史某已中毒昏迷,便及时报告,并将史某送医院抢救,才幸免一难。
②.生产现场应加强通风换气。
③.正确使用和有针对性的选用防护器材(各类防护器材简介、适用的场所和使用方法到车间后将进行学习)。
2.氨
(1)、氨的特性:
氨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催泪性和特殊臭气的无色气体,较空气轻。
极易容于水,属易燃易爆气体、属有毒气体。
主要分布在合成、氨库、碳化、尿素等。
(2)、氨的毒性作用:
氨是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引起中毒。
氨气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
高浓度的氨是毒,可引起呼吸道深度和肺泡的损伤,发生化学性的支气管炎,肺炎和肺水肿。
严重时可损伤心脏、引起心脏停搏和呼吸停止。
氨由呼吸道吸入中毒,其中毒机理是由于引起糖代谢紊乱以及三羧酸循环受到障碍,降低了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的作用,导致全身组织缺氧所致。
高浓度的氨还能灼伤皮肤和眼睛,可造成眼睛严重损伤,出现眼睑水肿,甚至因角膜溃疡、穿孔而失明。
接触液氨和高浓度气氨,或使皮肤引起类似强碱的严惩灼伤。
使皮肤脂肪皂化而坏死。
(3)、中毒症状:
轻度中毒:
眼、口有辛辣感,流泪、流涕、咳出的,声音嘶哑、呑咽困难,头昏、头痛,眼结膜充血、水肿,口唇和口腔咽部充血,胸闷和胸骨区疼痛等。
重度中毒:
吸入高浓度的氨时,可引起喉头水肿、喉痉挛,发生窒息,陷入休克和昏迷状态。
(4)、急救知识:
立即将中毒者移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使其呼吸道通畅,换去被污染的衣物。
保暖、安静。
有缺氧表现时给予吸氧。
对于长时间呼入氨气者,不得作压迫式人工呼吸,防止导致肺部破坏。
并及时送医院救治。
对于液氨濺入眼内,应坚持就地自行处理的原则,立即拉开上下眼睑,使濺入物流出,同时用水冲洗和将头部浸入水中摇动头部,用流水冲洗,也应拉开眼睑,注意避免直接冲洗眼球。
再送医院处理。
皮肤被氨灼伤,应就地将濺入物尽快清除,并用大量清水冲洗。
再到医院处理。
(5)、防护措施:
接触氨应配戴过滤式(灰色)过滤罐式防毒面具和氧呼吸器,戴橡胶手套、靴、防护眼镜、胶皮衣等劳保用具。
检修时应戴长管式防毒面具,在高浓度环境下,应穿全身防护衣,戴氧呼吸器。
如:
2005年2月3日,压缩在更换14#机一进阀时,一行车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中毒倒下,头部摔伤。
发生液氨泄漏在逃生时要注意看风向,注意向上风向回避。
可戴防毒面具或用湿毛巾、湿衣服、湿手套掩鼻。
如:
1998年2月13日,湖北嘉鱼县化肥厂因民工在液氨罐区施工砖头砸破阀门造成液氨发生泄漏,现场民工不懂得逃生知识,有的躲在水泥管道里面,有的顺风向逃生,最后有9人中毒死亡。
3.其它气体特性简介:
CO2、CH4(又称沼气)N2、H2O(汽)、H2S、H2
4、甲醇
(1)、甲醇的特性
甲醇为无色、易燃、易挥放的有毒液体,略有酒精气味,甲醇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气体。
(2)、毒性作用
甲醇对人体的毒害作用很大,误服甲醇可引起双目失明和致死。
(3)、急救知识
误服甲醇,如患者清醒时可立即用药%碳酸氢钠溶液洗胃。
慢性中毒者,应进行支持疗法与对症疗法,部分患者可试行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等药物。
(4)、防护措施
接触甲醇要佩戴相应的防毒面具和氧气呼吸器,佩戴橡胶手套、靴子、密闭式的防护眼镜等。
七、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知识 1、燃烧、爆炸的基本概念
燃烧:
是一种强烈的氧化反应,同时伴有发热、发光的现象 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可燃物、助燃物(O2)、着火源(并不是只有明火才是着火源)
爆炸:
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
按性质可分为:
物理爆炸、化学爆炸、核爆炸。
物理爆炸:
是指由于设备容器内部物质压力超过了设备容器所能承受的范围,从而使之爆裂。
化学爆炸:
是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引起的爆炸。
化学爆炸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的蒸汽;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的蒸汽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的爆炸极限;遇火源或着火温度。
核爆炸:
是由原子核裂变而引起的爆炸。
(只作了解) 2、灭火的基本方法
根据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基本方法有:
(1)、隔离法;
(2)、冷却法;(3)、窒息法;(4)、抑制法。
①.隔离法:
是使未燃烧的物质与正在燃烧的系统隔开,中断可燃物质的供给,使火源孤立,火势不能蔓延,从而使其逐渐熄灭。
如:
搬掉可燃物,关伐门、切断气源等
②.冷却法:
是指降低燃烧物的温度,使其降到燃点以下。
用水、CO2灭火剂等
③.窒息法:
是指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使燃烧得不到充足的的氧而窒息,使火熄灭。
常用的方法有用灭火剂,覆盖法,用沙子等等。
④.抑制法:
指通入某种化学物质使燃烧反应中止。
3、本厂各种物质着火的扑灭方法及注意事项
(1)、气体着火:
应首先切断气源或通入蒸汽等,当泄漏不大时,火势不大时可用干粉、CO2等灭火器进行扑灭,小火苖等用密集水流、灭火器、蒸汽喷射,当遇泄漏量大、火势凶猛时,如果用灭火器、大量水、蒸汽不能扑灭时,须采取局部停车或全部停车措施,降低压力、减少气量等火势变小后再扑灭。
(2)、液体着火:
使用干粉灭火器比较好,油桶、槽车、沥青锅着火最好用桶盖、锅盖、石棉布、铁板等覆盖,禁止喷水灭火,比水重的液体着火可用水灭火。
(3)、电器着火:
首先应切断电源,其次不能用水、泡沫等导电性灭火剂灭火。
电机着火不能喷干粉、砂子,变压器着火要先切断电源,倒油,地上的油要用砂子或泡沫覆盖,防止进入电缆沟造成火势扩大。
八、一般电气安全技术
1、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
(1)、电击:
是指电流通过人体内部,损坏人的心脏、神经系统、肺部的正常工作机能,造成综合性伤害,当人体接触带电导体,漏电设备的外壳,以及电容器放电入雷击等都有可能导致电击 。
(2)、电伤:
由于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等造成人体外部的伤害,例如:
电弧烧伤。
有时电击和电伤会同时发生,这种情况在高压触电事故和雷击事故中比较常见。
统计表明:
绝大部分触电事故都是电击造成的。
如:
1982年,双华带电擦变压器瓷瓶误上有电的变压器,触电身亡。
又如:
1976年7月8日晚上雷雨交加,合成车间二班班长唐喻带电移动电焊机时触电死亡。
2、触电主要分为三种情况:
(1)、单线触电:
是指人体在地面或其它导体上时,某一啊部位触及相线的触电事故。
一般是由于开关、导线及电动机部分有缺陷造成的。
(2)、两线触电:
人体两处同时触及电源的两线的触电事故,这类事故的危险性比较大,带电作业应穿绝缘鞋,使用绝缘柄的工具,穿长袖工作服。
(3)、跨步电压触电:
带电体接地断路,电流流入地下时,会在周围地面上形成一定电场,如果人体双脚分开站立时,就会承受地面不同点之间的电位差,此电位差就是跨步电压。
跨步距离越大跨步电压越高,一旦跨步电压较高时,会引起人身触电事故,由此引起的触电事故叫跨步电压触电
处理方法:
用绝缘体挑开导线等。
3、用电安全十不准:
(1).不准玩弄电器设备和开关。
(2).非电工不准折装、修理电气设备和用具。
(3).不准私拉乱接电气设备。
(4).不准使用绝缘损坏的电气设备。
(5).不准用电气设备和灯泡取暖。
(6).不准用水冲洗电器设备,不要用湿手和金属物去扳电器设备。
(7).不准安装不符合标准的熔丝。
(8).不准擅自移动电气安全标志、围栏等安全设施。
(9).不准使用检修中的电气设备,不能在带电设备周围使用钢卷尺,皮卷尺。
(10).不准在带电导线、设备附近使用火炉、喷灯、走蒸汽管道。
4、触电后的急救方法:
(1)、脱离电源
通知供电部门停电,紧急情况下可人为造成短路让变电站跳闸。
尽快的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救护人员要注意自身的人身安全,防止再触电而死,应用绝缘物把触电人挑开。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触电人摔伤、避免触电人的二次伤害。
(2)、现场急救
触电者脱离电源要尽快采取急救措施,对神态清醒的要让其体息,对失去知觉但有心跳的要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抢救;对于停止呼吸的要立马进行人工呼吸或打强心针后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抢救。
九、机械设备安全知识 1、机械设备的危险性
如:
2001年12月22日是,原料车间职工刘云站在二次搅拌机护罩上拿工具时,将护罩踩翻,左腿至小腹部卷入搅拌机内,经抢救无效死亡。
2、发生机械伤害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1).人的不安全行为。
(2).物的不安全因素。
(3).操作环境不良。
3、防止机械伤害的安全措施。
(1).运转设备的防护设施要始终保持完好。
(2).不要用手、工具接触运转部位及附近或跨越设备。
处理故障、清理杂物要停机后进行。
如:
2002年10月14日,原料车间职工高某在清理皮运机辊筒下的煤块时,右臂卷入辊筒严重骨折。
2004年8月8日锅炉车间吴圣泽在给皮运机皮带打腊时,右手臂卷入辊筒严重骨折。
(3).运转设备不停稳、不断电、不挂牌,不能开始处理故障和进行检修。
(4).启动设备前要认真检查(有无人员、有无工具、安全装置是否安装好,若有人工作启动设备后果将不堪设想)。
(5).着装要规范。
长发要盘入帽内、衣服要做到“三紧”,不穿长大衣、不戴围巾、不穿高跟鞋、操作运转设备不能戴手套。
如:
2005年3月30日,锅炉车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厂级 安全教育 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