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缘格局.docx
- 文档编号:6812210
- 上传时间:2023-01-10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1.14MB
日本地缘格局.docx
《日本地缘格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地缘格局.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日本地缘格局
漂泊在亚洲的边缘的日本人
日本地缘格局
日本位于西太平洋,是一块弓形结构的群岛,沿着欧亚大陆的东北海岸线延伸下来,是中国东侧岛链的北段。
同时,日本群岛也连接着周边众多较小群岛,这些伸向不同方向的岛链是日本向外扩张的路径,其中最为重要者:
朝鲜半岛、琉球台湾。
西太平洋岛链
日本周边岛链
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的边界上,境内多为山地,地震频发,更有来自太平洋的台风侵袭。
一半以上人口生活在本州岛,本州、九州、四国、北海道为其四大岛屿,向南延伸至琉球群岛,与中国台湾为邻。
世界地震带中的日本
日本可利用的土地和自然资源很少,大部分领土为高山、峡谷、森林、湿地。
日本最优良的三大平原区为关东平原、浓尾平原、近畿平原,对应三大代表城市东京、名古屋、大阪。
均位于本州岛中部。
这三大平原为日本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本州岛三大平原
近畿平原是日本曾经的权力中心,后被关东取而代之,关东平原及首都东京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带,居住着3500万人口。
由于岛上河流皆从高山四散流向海洋,并没有交错的河流体系,限制了农业和内河航运的发展,也迫使其发展海运来连接众多岛屿和沿海平原。
东亚城市群
东京-名古屋-大阪城市群
日本列岛远离亚洲大陆,九州岛与朝鲜南端最近点之间有190公里,距离中国则有800公里,北部距离萨哈林岛较近,但这里已是人烟稀少之地。
更多较小的岛屿则散布在主岛周围与南面的广阔太平洋。
这使得日本历史上大部分时期很少受邻国影响,可以视自己的需要掌握开放与封闭的程度。
日本的内部竞争
日本历史上大部分时期,其政治主题都是内部冲突,本土有限的可耕地资源成为争夺的对象。
自公元3世纪至19世纪,日本社会和政治建立在大米经济的基础之上。
政权需要掌握耕地、粮食储存和大米税收体系。
根据日本神话,神武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后代,征服了中部的本州,在公元前660年在大和平原(奈良地区、近畿平原)建立政权。
之后,具有中华文明特征的中央集权和意义重大的官僚体系建立起来(。
。
这距离神武天皇已经隔了挺久了),土地以村落为单位集体所有,并建立起基于此的农业产出税收体系,上层宗族以此来支撑其权势
大和国的起点
但是日本多山的地形和分散的平原始终阻碍着中央集权的实现。
到9世纪中叶,地方贵族开始组织地方武装并控制土地。
贵族们把朝廷变为傀儡,开启了从幕后统治日本的传统。
到14世纪,足利家族推翻镰仓政权,并利用原有的政府机构在东京建立了幕府统治。
三个最有权势的幕府将军统一了日本,并压制住了来自低层的竞争对手。
使得德川家族在江户(东京)建立长期幕府统治成为可能(天皇则仍在京都),实际政治经济中心转移至关东平原,确立了对近畿平原的优势。
日本需要统一
虽然德川幕府以各种方式来巩固自己的政权,但是当遇到西方势力后,在加上长期积累的内部矛盾,其对内控制被削弱。
来自各地强藩的挑战最终推翻了幕府统治,皇室在强藩的拱卫下将皇宫从京都迁往东京。
至尊与至强在东京结合(之前则分立东京与京都),这大大降低了现代日本分裂的可能,并且随着现代国家的建立,全国各地联系更加紧密,区域势力之间的竞争更多是在首都以及政治框架内展开。
日本需要工业化
封闭与开放
日本列岛与欧亚大陆相分离,这决定了其行为,其背后是日本民族的狭隘性以及以何种方式来克服这种狭隘。
是闭关锁国还是对外学习?
或者在两者之间来回摆荡?
由于地理上的保护,日本并没有被外国势力长期占领过(二战后美军算不算?
),在13世纪蒙古军队试图入侵日本,尤其第二次大规模入侵时,其舰队被台风摧毁,日本人称之为神风。
蒙古入侵日本
日本距离古代文明中心遥远,早期难以孕育出比肩其他文明的科技进步(需要资源基础和知识交流),直到对中国书面语的吸收和改编,日本人才有了自己的书写的历史。
但日本也会周期性的闭关锁国,这取决于对外联系时,风险与收益孰轻孰重。
日本人为了追赶先进文明,可以不遗余力地模仿和借鉴其他文明的成果。
首先是始于550年左右对儒家和佛教的吸收,以及中国的政治组织与行政管理。
同样的,16世纪开始,日本人向进入东亚的葡萄牙人和荷兰人那里学习欧洲科技成果,包括制造和使用火器的技能。
至19世纪则转向学习英、美、法、德等欧洲列强。
二战后,日本则紧密跟随美国成为一个以资本主义和消费为主的经济体。
模仿唐长安城的日本奈良城
但在这些对外开放时段之间,也存在闭关锁国的时代,如对欧洲列强的学习就是承受巨大外部压力之下的做法,但日本人的国家成分相对简单一致,这使其转变坚决且迅速,这一点与幅员辽阔的中国的迟缓的改革与革命形成鲜明对比,并在近一百年时间里借助技术代差对中国保持着巨大优势,而这在古代是不可想象的。
明治皇后和蒸汽船
明治皇帝和新宪法
日本这种对内与对外之间的摆荡,常常起因于突然的外部压力和事件,并造成日本行为的迅速变化,我们或许可以将其视为一个地震社会。
日本的地缘需求
一、控制本州岛并建立中央政府的权威。
二、控制周边几大岛屿以及海上交通线。
三、向周围岛链扩张并建立强大海军,掌控制海权,这时将不得不与来自中国的海上力量相对抗。
四、向大陆(西伯利亚、中国东北、中国东部沿海、东南亚)进行军事和商业扩张,获取资源、劳动力和市场。
若是军事扩张,则控制朝鲜半岛必是第一步。
日本地缘需求
近代的日本扩张
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迫使日本打开国门、对外通商。
这成为1868年明治维新的触发点之一,其后,日本的政治、经济、军事体系开始现代化和中央集权化。
这黑船好可爱
由于列强聚焦于海对岸的富庶的中国,中国面临着远比日本复杂的局面,更受到王朝末期太平天国的巨大冲击,使其改革相当迟缓。
比较而言,日本船小好调头。
严重摧残中国南方的太平天国
日本首先侵占琉球,而琉球本是清朝宗藩体系下的保护国,日本在不断控制其周边的岛链,并在甲午战争后控制朝鲜和占领台湾,如果日本最终成功的殖民并将台湾日本化,将使中国难以进入广阔太平洋(巴士海峡可以否?
)。
日本对周边的扩张
甲午战争中的大炮
日俄战争
接下来是日本对大陆的渗透和侵略,以朝鲜和北海道为跳板,进入中国东北、山东和俄国远东。
由于工业化后的日本需要更多的资源和市场来满足本国的需求,在全球列强瓜分世界的大环境下,日本政府(尤其是昭和时代的军方领导人)逐步使日本国家走上注定失败的战争道路。
山本五十六
在侵占中国东北和渗透华北之后,日本开始谋求自己在东亚甚至整个西太平洋的绝对统治地位,向西侵占了中国东部,向西北侵略俄国碰壁,向南侵略东南亚则伴随着与英美国家的全面战争。
珍珠港之前的日本已实际上卷入世界大战,日本试图以战术弥补其战略失败,然而并没有改变结局,
向整个西太平洋扩张的日本军国主义
美国在战后暂时剥夺了日本的主权并占领之,日本政府尊重强者,接受了。
而新的美苏争霸格局使得美苏两国开始争夺世界上其他的工业国家与资源大国(苏联把东北工业基地拆走算不算?
),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迅速复兴,1952年《旧金山和约》恢复了日本主权,1960年日本成为美国盟国。
日本的商业帝国
日本抓住了美国所给予的机会,并像当年努力扩军备战一样努力发展经济,使自己成为东亚资本主义发展的典范。
首先是产业政策,日本战前经济由财阀和军工联合体主导,他们来自明治时期有势力的家族(背后往往是当年那些强势的地方藩阀),如三菱、三井、住友、安田。
日本战败后这些集团被清算,但为了恢复日本的工业能力使其成为美国在东亚的强力盟友(如英国在欧洲),有些财阀最终保存下来并再次支持日本发展为商业帝国。
岩崎久弥家族——三菱集团
日本财阀的战前战后变化
美国在东西两洋的两大盟友
其次是运输能力,作为美国的盟友,日本可以在美国主导的战后世界以经济的方式扩张,进口资源,出口附加值越来越高的产品,很快就使日本成为工业发达的贸易大国和造船大国,陆上交通的发展也弥补了日本的一项短板,进一步使国内统合为一体。
将全日本连接在一起
之后就是以自身为资本主义的榜样,在东亚引领所谓雁阵发展(当然,日本是头部),后面尾随着四小龙和四小虎,甚至包括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
日本似乎成功的以经济手段达到战争也无法达到的目标。
日本与其他东亚新兴经济体
冷战后的日本
日本重商主义战略在冷战中颇为有效,然而当苏联呈衰退之势,且日本经济日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时,华盛顿便需要打压日本的再次崛起。
结果导致一次巨大的股票和房地产泡沫,接着是经济危机和时断时续的衰退,即所谓失去的十年。
加之日本老龄化以及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尤其是中国的经济崛起),日本政府努力维持其经济地位。
小泉纯一郎时期日本似乎有从低迷中走出的迹象,然后在2008-2009年金融危机中日本再次陷入经济衰退。
与美国相比,失去的十年
1950年、2005年、2055年日本人口结构1950年时候日本人真年轻啊!
一方面是不稳定的经济状况和越来越多的挑战,一方面是日本不断谋求政治和军事强国的地位。
对日本和平宪法的灵活解释使日本可以重新军事化(哪怕叫自卫队),而中国的崛起更加速了日本近年军事改革的速度,朝鲜政权的潜在威胁也是其借口之一。
他为啥这么喜欢参拜呢?
日本的大部分能源进口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这一瓶颈,为了使其能源供应线更安全,日本一直寻求提高其海上自卫力量。
但事实上,日本的海外供应线过于长,如果海军没有巨大的优势是很容易被强国所孤立的,其资源基础是硬伤,只有在近代那个特殊历史环境下,日本海军才有称霸西太平洋的机会。
日本只中东的能源路线
日本的政治地位和军事改革上的投入,需要经济上的持续支撑,显然,这种竞赛是跑不赢对岸的中国的。
处在十字路口的日本
二十一世纪,日本面临着经济停滞以及人口萎缩的巨大威胁,其总人口在2004年达到1.28亿的峰值后,预计将在2013年下降至1.15亿,2050年下降至0.95亿。
这种釜底抽薪式的威胁,且不论其政府在政治军事方面的野望,单维持其经济地位和庞大的养老开支已显困难。
同时,中国的崛起使东亚格局重回历史常态,日本有从资本主义的橱窗滑向中美之前的边缘地带的风险。
或许日本将变得更小,甚至不足以维护其现有的地缘战略利益;或许日本会再次释放强大的军事力量,再赌一把?
或许他可以开启一个技术更先进的社会模式,达到物质极大丰富,并为其他人口下降国家树立一个榜样?
日本处在一个过渡阶段,其未来要视全球格局的变化而定,或许日本依然保持其快速应变的能力,可以摆脱当前的模糊的身份和战略定位,这需要机遇、雄心与速度,但一个老龄社会可能会错过这一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日本 地缘 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