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方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的集成供应链模式研究.docx
- 文档编号:6794023
- 上传时间:2023-01-10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68.53KB
第四方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的集成供应链模式研究.docx
《第四方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的集成供应链模式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方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的集成供应链模式研究.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方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的集成供应链模式研究
第四方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的集成供应链模式研究
1前言
1.1研究背景
物流是若干领域经济活动系统的、集成的、体化的现代概念。
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物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从而产生了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在管理上实行了“及时供货”和“零库存”,在技术上广泛应用了计算机和EDI,在服务上采用专业化,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物流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并使企业能够专注于其核心业务。
然而它在整合社会所有的物流资源以解决物流瓶颈、达到最大效率方面力不从心。
主要表现为:
从部分地区来看,第三方物流的运作是高效率的,但从整个社会来说第三方物流由于受自身能力的限制,其物流信息和物流技术小叫能满足整个社会系统的物流需要,加之第三方物流企业各自为政,不能充分利用和整合社会资源实现经济运行的最大效率;第三方物流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分工的不断细化,使得企业在使用第三方物流时面临许多复杂的选择;物流业的发展需要技术专家和管理咨询专家的推动,第三方物流缺乏高技术、高索质的人才队伍支撑。
如何密切客户和第三方物流的关系及由谁进行规范化管理等问题促进了第四方物流的产生。
目前,完善的信息系统能够检测并及时、迅速地掌握全球物资资源的供需信息,为第四方物流运作提供很好的信息流支持。
因此,第四方物流在时代需要下应运而生,并且在概念设计上突破了单纯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局限性,能真正做到低成本、高效率、实时运作,实现最大范围的资源整合,为客户提供最佳物流服务。
1.2研究意义
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第三方物流是第四方物流的基础,第四方物流是第三方物流的管理者和集成者。
第三方物流管理可以在不增加资本投的情况下,提高物流效率,为协作企业创造“第三利润”。
第四方物流通过对第三方物流资源的管理来实现对社会物流资源的再整合,使物流信息得到充分的共享,社会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进而提高企业物流经价效率,降低物流整体成本。
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的互补和合作,为物流企业的稳步发展提供了最优模式。
目前,第三方物流蓬勃发展的态势受到广泛的关注,但它在实践中还存有不足之处,而且越来越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正因为此才产生了第四方物流的理念。
第四方物流是对供应链提出解决方案和对社会物流资源进行整合,而第三方物流是进行实际物流操作,两者并不是“你死我话”的关系,可以紧密合作,相互促进,在供应链内部可以创造一个关系融洽、和谐发展的利益共同体。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的学者对第四方物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
宋华的《整合供应链的服务商—第四方物流》一文中,在与第三方物流对比中总结了第四方物流的功能特点;陈建清、刘文煌、李秀的《第四方物流中决策支持及物流方案的优化》提出了第四方物流决策支持系统的初步框架;吴玮等通过对第四方物流概念、功能、运作模式的分析探讨,研究了第四方物流的核心竞争力[[s1,陈铭、倪卫红的《第四方物流的运作模式及其核心竞争力研究》中对第四方物流供应链体系的特证进行了探讨;韩立清的《外包、供应链集成与第四方物流》对第三方物流的特点和缺点进行了系统归纳,认为这些不足正好可以通过第四方物流的发展来加以弥补等等。
国外有关文献对第四方物流的研究分为两类:
一类同国内的研究类似,也主要局限在定性的对其概念、定义、分类、作用、功能、与第三方物流的区别与联系、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如EphraimSchwartz的《Thelogisticshandoft》,SimonRoberts的《Fourthpartypolitics》等等;另一类对第四方物流的研究多侧重于它对于社会资源的整合、对具有不同竞争优势的企业的优势集成己实现“强强联台”等方面的研究,如JonBumstead的《KemptonCannonsFrom4PLtomanagedsupply-chainoperations》。
但是关于第四方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的协同供应链的文献较少,而且多是与报刊杂志的形式发表,很少有系统全面的文献来阐述第四方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的协同运作。
基于此,本文描述了第四方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的集成供应链模式,以及该模式要运作的各个策略,如信息平台的建立、运作的战略等,最后运用安得物流公司实施的第四方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的案例对上述模式进行分析。
2第四方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的集成供应链模式
2.1模式简介
2.1.1第四方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的集成供应链模式,可以用图2-1表示:
图2-1第四方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的集成供应链模式
在第四方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的集成供应链模型中,第四方物流与第三方物流可以集成在一起成为一个实体,为集成供应链提供技术、供应链策略、进入市场的能力和项目管理的能力以及具体的运作。
此时,第四方物流为集成供应链中的多个客户开发提供运作和管理整个供应链的解决方案,以整合整个供应链的职能为重点,第四方物流对本身及第三方物流的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综合管理并将第三方物流加以集成,借助第三方物流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集成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在这里,第四方物流的责任非常重要,它不仅是一个枢纽,集成了多个服务供应商的能力和客户的能力,同时它还是第三方物流和客户的纽带。
第四方物流与第三方物流集成在一起成为一个实体,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并负责解决方案的实际运作。
这样的模式降低了解决方案与实际运作之间的不协调性,同时降低物流服务的运作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第四方物流可以利用第三方物流的客户资源,以较低的价格提供第四方物流服务吸引更多的客户,积累经验,一旦有几个成功的案例,以它相对于跨国咨询公司的价格优势和本土优势,很可能领先其它对手。
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由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供应链联盟正是借助于信息网络技术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客户等供应链中众多的合作伙伴连接起来,为实现某一共同目标而组成的联盟,联盟中的每个成员都在各自的优势领域里发挥自己的核心能力,实现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和资源的优化组合。
在这个模型中,第四方物流与第三方物流集成在一起成为一个实体,通过集成供应链信息系统,整合供应链资源,为集成供应链提供技术、供应链策略、进入市场的能力和项目管理的能力以及物流方案具体的运作。
2.1.2第四方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的集成供应链模式实现的两个基础
(1)供应链中信息流的高度集成,形成集成供应链的信息平台
集成供应链信息平台是指这样一种结构,首先,集成供应链中的众多节点企业拥有一个共同的集成供应链信息门户,在信息门户上,用户可以从单一的渠道访问、抽取、分析、储存其所需的个性化信息;其次,每一个节点企业都拥有一个关于集成供应链的数据库,该数据库的最重要的功能是为集成供应链信息平台数据仓库提供基础的企业数据模型;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在集成供应链信息门户之后有一个巨大的集成供应链信息平台数据仓库。
通过各个节点企业提供基础的企业数据模型建立起来的集成供应链信息平台数据仓库,可以为集成供应链上的所有成员提供决策支持。
(2)集成供应链物流标准化
结合集成供应链物流活动的特点,对集成供应链物流活动的标准化,可以描述为适应集成供应链物流活动(包括采购、生产配送、产成品的储运、物品装卸、流通加工、组配等)的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对集成供应链物流活动的质量、业务流程、作业(服务)时间、物流器具等进行统一规定的技术标准。
集成供应链物流标准化的构成,如图2-2所示:
图2-2集成供应链物流标准化
①标准化的业务流程、物流作业及作业时间
包括采购、生产配送和储运三大供应链物流环节和业务流程;在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工作上,要充分考虑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业务流程的特点,简化、优化业务流程。
物流作业如运输存放搬运、流通加工、拣货、组装(预装)、配送及与之相关的物品质量的检验等作业活动等。
要确定其各项作业的内容及作业时间的规定,使各项物流作业有规则可依,同时为进一步的优化作业活动提供一个可参照的基本标准。
②标准化的物流设施、设备及器具
物流活动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通过一系列物流设施、设备的使用及物流器具的使用实现的。
因此存储的空间布置的标准化、搬运设备的功能要求及标准化,物流物品陈放的货架、货框、货箱的标准化、通用化等,是标准化物流活动的硬件要求和基础。
③标准化的通信、信息及编码
标准的通信协议、信息传递的机制,产品、零部件编码,供应商、分销商、客户编码,物品的货架、货框、货箱等编码。
2.2集成供应链中物流系统的协调控制策略
2.2.1集成供应链中物流系统的协调控制机制。
供应链过程中的显著改善可以通过各个环节计划和运作的协调一致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各个参与方的通力协作来实现。
库存管理、物流跟踪、查询以及供应商传送货物的能力是紧密相关的。
在物流变革的同时应全盘规划和统筹上述主要的企业职能,并且战略决策必须由跨职能的供应链协调中心来进行研究、决定、协调及实施。
企业如果要有效降低供应链整体物流成本,使得各个节点企业都能够分享物流成本的节约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所带来的第三利润,那么就需要制定供应链物流运作的协调控制机制,来调节与控制物流的运作过程,并根据对供应链本身运作模式的考察分析,建立供应链物流系统的协调控制机制的整体框架。
如图2-3所示:
在这个框架中,第四方物流与第三方物流集成在一起成为一个实体,通过第四方物流提供的关系协调、质量控制、时间管理、咨询服务管理、物流协作管理、成本控制、网络优化等服务来制定供应链计划、协调、控制、优化机制,同时实现各种计划的调度,如采购计划调度、出入库计划调度、运输计划调度、生产计划调度、收付款计划调度、回收计划等。
基于第四方物流制定的战略,第三方物流利用自身的运作网络,通过运输系统、仓储系统、配送系统等物流功能系统的集成化运作,为客户提供高效、低成本的优质服务。
这种模式的实现需要信息技术的全面支撑,通过信息系统的集成,在同一个信息平台上提高商业数据的质量、时效性及共享度,以提高供应链计划执行的绩效,达到供应链决策的高度整合与一致。
供应链物流协调控制机制是保证供应链运作实体(包括业务项目的供需双方、第三方物流及第四方服务商等)良性协作的基础,也是供应链物流理论与实践的结果。
它主要有以下特点:
采购计划调度
出入库计划调度
运输计划调度
生产计划
收付款计划调度
回收计划
图2-3供应链中物流系统的协调控制机制的整体框架
(1)由于供应链物流运作体系下各方之间具有战略合作关系及一致的利益,能够从整体上实现较大程度的信息共享,避免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
(2)能够提高供应链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
(3)加强供应链物流系统的无缝连接,使供应链获得协调运作。
例如通过物流管理缩短订货运输支付的周期时间,加速库存周期,消除缺货时间的发生,有利于整个供应链的协调和运转。
(4)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可以帮助企业能够迅速把握顾客的现有和潜在(一般和特殊)的需求,使企业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改变供应活动,比竞争对手更快、更经济地将商品或服务供应给顾客,极大地提高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
(5)物流服务方式的多样化。
比如分销中心、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国际物流、集成物流使得物流服务更加高效快捷,适应个人、企业、社会不断增长的物流需求。
2.2.2集成供应链协调的基础平台
(1)硬性平台——核心企业和信息系统
供应链协调必须在一定的管理平台上进行,其中最重要的平台包括在供应链协调中发挥重大作用的核心企业和信息技术,相对于契约安排和信任的培养,这两者属于供应链协调的硬性基础平台。
①核心企业
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通常是指供应链上实力最强大的企业。
不同的供应链有不同的核心企业,但核心企业都必须拥有某种高额利润的产品或服务能力,通常还拥有先进的管理方式和强大的谈判控制能力。
由于供应链采用的是“横向一体化”的模式,对于供应链节点企业来说,它们都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企业,企业之间没有行政上的隶属关系,供应链核心企业和其它企业也不是“领导”和“下属”的关系,它在供应链中的功能更多是一种服务领导关系而不是传统的控制关系。
尽管如此,实践表明供应链运作的成功与否以及整个供应链竞争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影响力。
随着供应链管理的演变和企业间合作的加强,核心企业最关键的作用应体现为合作关系的“协调中心”。
核心企业对供应链协调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需主导设计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希望获得更大的收益是各企业加入供应链并积极合作的根本原因,公平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从根本上保证了供应链的协调。
核心企业应从供应链整体利益出发,与合作企业一起设计合理的采购价格和销售价格,并根据每个企业对整个供应链的贡献和所承担的风险共同决定企业应获得的收益并进行适当的收益补偿。
第二,需主导设计信息共享机制,供应链协调需要供应链上所有企业的经营信息进行及时的交换和共享,包括市场的客户需求信息、零售商和分销商的销售计划及销售价格、生产商的生产计划及采购计划、供应商的生产计划及库存状况、运输商的运输能力等。
要实现这些信息的及时交换和共享,没有强大的信息系统的支撑是绝对不可能的。
由核心企业的定位知,只有核心企业才有能力建立起强大和先进的信息系统,把供应链各企业联结起来,并对信息系统落后、实力较弱的企业提供支持,使其信息系统得以改造和升级。
第三,需主导对整个供应链的合作过程及其产出结果进行监控和评价,供应链管理模式不同于单个企业的管理模式,供应链具有单个企业所拥有的组织结构的灵活性,同时又拥有各优秀企业联合的竞争力。
正因为供应链的这种松散的组织结构形式,供应链不可能像单个企业或关联企业那样对整个经营活动具有强大的控制力,控制力的减弱必然导致供应链合作风险的增加,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它有权力和责任对整个供应链实施控制并进行风险管理。
②信息系统
供应链协调的重要作用除了需要在理念上认识以外,各合作企业还需在硬件上进行投资,以支持这种协调关系,其中最重要的硬件投资就是信息系统的建设。
对信息系统建设的需求来源于供应链协调中对信息共享的要求,核心企业与它的供应商和客户们之间能否持续、快速地就一些重要的细节进行交流是供应链管理实施中非常关键的部分。
并且,随着供应链的复杂程度的加剧,企业与贸易伙伴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复杂。
而信息系统能够提供一个低成本,高效的信息传输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众多的企业能够相聚在一起,对事件做出快速的反应。
首先,各企业需要建立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以支持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提高企业内部的经营效率,也为与合作企业间信息系统的连接做好准备。
支持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技术为Intranet,Intranet可将企业内部的客户端界面统一为通用的浏览器,解决了多平台互连及兼容性等技术问题,而且安全保密性强,同时还可以和外界就必需的信息进行交换。
其次,企业之间需建立互相连接的企业外部的信息系统,以支持供应链上的信息共享和供应链合作协调的实现。
支持企业外部信息系统的技术有Extranet和Internet。
其中,Extranet是基于开放网络和协议上的私有各方之间的一个虚拟的私有专用网络X40,就像是在公共的陆地上造的一条私人的街道。
由于只限于企业间一对一的连接和信息交流,Intranet具有保密性高的优势,同时由于其应用范围有限,成本也较高。
Internet也称国际互联网,是一种计算机网络的集合。
它以TCP/IP网络协议进行数据通信,使原本分散在这些单台计算机上或限制在局部网络上的资源和信息,可以方便的相互交流,Internet的优缺点刚好与Intranet相反,即安全性差但成本较低。
Internet,Extranet和Intranet的关系如图2-4所示:
图2-4Intranet/Extranet/Internet
(2)软性平台——供应链契约和供应链信任
从控制的角度看,供应链合作中的绝大多数内容是以显性契约的方式确定的,能否用好契约将会对供应链战略产生重大影响,契约是影响供应协调和战略目标实现的基础约束。
然而由于显性契约成本太高或显性契约本身内容的局限性,显性契约并不能察觉供应链上的所有问题,供应链合作还需要强调企业之间的平等和尊重,信任作为对契约的补充,也是保证供应链协调和战略目标实现的基础平台。
①供应链契约
供应链契约围绕供应链的总体目标从合同和制度上强制规定供应链各阶段的权利和义务,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供应链的协调。
所以说,供应链契约是供应链成员间的关系纽带和关系约束,供应链企业间的协调运作必须依靠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合理的合作合同来实现。
在这种背景下,供应链契约的设计和管理可以理解为:
合理设计成文的合同内容(显性契约),并影响隐藏在成文契约后面的潜在契约(隐性契约),保证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协调。
供应链契约不仅包括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签订的书面合同,还包括隐藏在这个合同后面的一系列关系准则。
随着供应链管理实践的进行和合作的深入,显性契约和隐性契约还可以互相转化。
当供应链成员意识到某个条款或规则的重要性突出,以信任机制为基础的隐性契约不足以保障其被贯彻,而必须依靠以法律和法规为基础的显性契约来保障时,这部分隐性契约的内容将转化为显性契约的内容。
同时随合作的持续发展及信任的加深,部分显性契约的内容将得到简化,乃至被部分隐性契约内容替代,从文本中消失。
②供应链信任
在供应链中,信任是成员关系的润滑剂。
供应链企业合作存在潜藏的多元冲突和不信任感,各个企业经常有不同的战略目标和对供应链的期盼;它们在联盟的类型和联系程度方面认识会不同;企业文化和管理哲学存在差异;在日常政策和程序方面不同等。
当合作伙伴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时,这些差异会放大并产生误解。
即使是具有理性关系的合作伙伴,如果没有对信任与承诺的持续投资和建设,合作伙伴由于文化差异,也会极大地损坏合作关系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同时,信任还是企业间的一个重要的治理结构要素。
供应链排除了企业之间大量股份的相互持有,放弃了垂直一体化从组织结构和制度上对成员的治理,代之以一种依靠合同和信任来维持供应链的相对稳定,调节供应链成员行为的治理方式。
因此,信任的缺乏对供应链来说是可怕的。
信任的建立需要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从三个方面来建立供应链的信任。
第一,建立过程型的信任。
供应链合作中的信任关系是一个动态强化、相互诱导的过程。
由信任的路径依赖性可知,行为的一贯性和经验性是信任建立的基础。
行为的连续性决定了过去的行为对现在及将来的行为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长期持续、可靠的相互关系往往会进一步转化为相互之间的信任和依赖。
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的信任大都属于过程型信任。
因此,合作各方长期持续地关注沟通的改善和高级管理层在生产、计划等职能上的相互合作,以及随之而来的密切的个人关系的确立,必然会使成员间的相互信任度越来越高。
第二,建立特征型的信任。
相似的企业文化能够确保供应链强大的凝聚力。
供应链合作各方的社会背景和公司文化越接近,它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的一致性也就越高,从而形成一个具有明显特征的、能够涵盖各方利益的和共享的联盟文化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相互间的信任受到的干扰和破坏也就最小,从而成为维护供应链联盟稳定性的基础。
第三,建立机制型的信任。
即使是在高度信任的合作关系中,成员企业也必然受到预期的经济利益的诱惑,所以要使每个成员的行为理性化,尤其要抵抗住外部的巨大诱惑,供应链联盟内部建立一个阻止相互欺骗,防止机会主义的规范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2.3基于集成供应链协调的第三方管理信息平台设计
供应链联盟采用第三方力量来进行信息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如图2-5为供应链联盟的第三方信息管理结构模型。
下面对个这结构进行具体分析:
图2-5供应链联盟第三方信息管理模型
2.3.1供应链联盟的结构
供应链联盟是由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来担任联盟的盟主,联盟中的其他成员以盟主为核心,发挥各自的核心能力。
供应链联盟的结构见图2-6。
图2-6供应链联盟结构图
2.3.2盟主和第三方信息服务商的关系
盟主和第三方信息服务商的关系是供应链联盟第三方信息管理中最重要的合作关系,如图2-7所示,在盟主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工作信息存储都属于内部数据范围,企业内部的部门不与供应链中其他企业发生信息交换,需要和外部企业交换信息的工作现在全部由第三方信息管理来完成。
图2-7盟主与第三方信息管理平台间的关系
2.3.3信息中心系统结构
信息中心是整个供应链联盟第三方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和关键部分,是整个体系中的信息采集中心、信息加工中心、信息调配中心。
如果以供应链联盟作为一个企业,那么第三方信息管理系统就相当于企业的ERP系统,联盟中的各个成员相当于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企业用ERP系统来调配各个部门的资源,安排部门的工作计划,使得企业的资源利用率达到最大,企业效率达到最高。
在供应链联盟中,第三方信息管理系统也起到调配信息资源,以减少供应链中信息失真,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和准确性,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力的作用。
图2-8为供应链联盟第三方信息管理体系中信息中心的系统结构图。
图2-8第三方信息管理平台功能结构
2.3.4供应链联盟第三方信息管理的实现技术分析
对供应链联盟第三方信息管理平台的技术分析是基于现有的信息技术及发展方向来展开的,主要从信息的采集、信息的传递、信息的安全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展开分析。
(1)信息采集。
信息采集要求做到采集及时和准确,随着信息的日益增多,信息采集变成一个越来越复杂和艰巨的任务,也需要相应的信息技术的支持。
物流信息是供应链联盟中最重要的信息,目前使用的物流信息采集技术有条码技术、POS技术等,无根据文中提出的供应链联盟第三方信息管理机制,RFID是一种较为合适的信息采集方式,以第三方信息管理平台为信息中心,通过RFID采集的供应链联盟内外信息能够及时反馈到信息中心,这样第三方信息管理平台可以保持对供应链联盟的整体控制。
(2)信息传递
目前主要的信息传递方式基于Internet和Intranet的网络传输技术。
联盟信息管理平台的信息是基于Internet来实现传递的,因为以Internet作为信息传递的渠道可以充分利用其低成本、标准化、范围广的特点,信息管理平台和供应链联盟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以Internet作为传递的平台,联盟成员基于Intranet的局域网系统都设有接入Internet的接口,相对于EDI等专线传递方式,Internet可以节约大量固定资产投入,而且具有广泛的兼容性,只要接入到网络中,全世界任何角落、任何时间都可以实现信息的无阻传递。
(3)信息安全
在基于网络进行信息传输时,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有:
身份认证问题、数据传输安全问题、信息的完整性问题、信息的不可抵赖性等。
对于这些信息安全问题,解决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方式是采用专业的信息安全解决方案,目前市场上有大量的专业安全公司开发的安全设备和安全解决方案,既有防火墙、VPN网关、安全服务器等硬件设备,也有各类安全软件等,如身份认证软件,邮件系统等,此类的安全解决方案适用于基于Internet的各类系统。
另一种方式就是采用信息安全外包的方式,由专业的信息安全公司提供全而的系统安全服务,由于信息安全公司具有专业的安全团队、广泛可靠的厂商支持和更多的专业技术领域的技术力量,可以更全而保障信息安全,而且信息安全外包服务的成本相比聘请专门的技术人员来维护系统安全的成本更低,还能保证24x7的服务时间,总体上来讲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如果供应链联盟的第三方信息服务商整合了信息安全服务的能力,那么无论是对于联盟的信息管理平台还是对于联盟的成员系统,都是相当有利的条件。
2.4集成供应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物流 第三 集成 供应 模式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