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穷人》和第14课《在柏林》教案设计合集.docx
- 文档编号:679323
- 上传时间:2022-10-12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28.83KB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穷人》和第14课《在柏林》教案设计合集.docx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穷人》和第14课《在柏林》教案设计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穷人》和第14课《在柏林》教案设计合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穷人》和第14课《在柏林》教案设计合集
2019年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穷人》和第14课《在柏林》教案设计合集
课题
穷人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读写“溅、熄”等15个生字,正确认读“汹涌澎湃、轰鸣、沉思、糟糕”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领悟作者通过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尝试描写渔夫的心理活动;进一步感受桑娜和渔夫善良的品质。
教学
重点
1.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2.读懂桑娜的心理活动,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质。
教学
难点
领悟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梳理文章记叙顺序,感知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在以前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学过许多有关穷人的课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们记得哪些穷人的故事?
这些课文,一方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穷人生活的悲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穷人向往自由,追求美好境界的高尚品德。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穷人》。
(板书:
穷人)【出示课件1:
课题】
这篇小说是世界著名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
我们来看一下关于它的介绍资料。
【出示课件2】
列夫·托尔斯泰:
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接下来咱们看这篇课文写的是穷人的什么美德呢?
通过回忆以前学过的课文,给学生造成认知上的共鸣,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强烈兴趣。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出示初读要求:
【出示课件3、4】
读准每一个字,生字随时查字典弄清字形;读好每一个词,新词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读通每一句话,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反馈初读情况。
3.检查朗读朗读课文,师生评议,教师点评。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故事
1.谈话启发:
这个故事,篇幅比较长,但思路比较清晰,你们能不能事情的发展变化,简要地概括主要内容呢?
请默读梳理,形成文字。
2.学生自学:
(1)教师巡视,排疑解难,提示方法:
先将课文划分为几个部分,并归纳每个部分的内容。
(2)同桌商议,互相修正补充。
3.班级交流:
根据需要,指名2--3人交流,适度点评。
【出示课件5】
第一部分(1--2自然段):
是事情的发生,讲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出海归来。
第二部分(3--11自然段):
是事情的经过部分,讲桑娜出门去探望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她已经死去,就抱回了两个遗孤。
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
是事情的结果,讲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抚养,夫妻的想法不谋而合。
四、三读课文,初步扫描人物
1.过渡谈话:
我们了解了故事的大体内容,我们就可以认识有关的人物了。
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人物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桑娜渔夫
五、引导读文,了解故事起因
1.我们先看第一段。
课文一开始就让我们看到一个什么画面?
(海边上的小屋里,女主人公桑娜正在补破帆。
)
2.指点:
从地上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没有熄,搁板上放着食具这些简单的摆设,温暖而舒适的小屋,可以知道这是一个穷苦的但还勉强可以维持生活的渔夫的家庭,也可以看出女主人的勤劳。
(板书:
温暖而舒适勤劳)
3.从没有熄灭的炉火和没有擦净的食具告诉我们,桑娜一边补着破帆,一边在做什么?
(对,她分明在等着自己的丈夫。
)
4.课文中哪一个词语写出了桑娜此刻恐惧的心理?
(心惊肉跳)
释:
“心惊肉跳”。
介绍这个小屋的摆设,读时基本上是平静的,读到哪儿语调开始转换?
(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
天气的恶劣使桑娜恐惧极了,所以课文上的“寒风呼啸”“海浪拍击”“又黑又冷”更加重语气。
全班齐读。
指导:
“心惊肉跳”一字一拍,却尾语调放低,好像不敢想。
男生读第一节最后两句。
5.桑娜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夜深了。
你们看,第二节写了几层意思?
(三层)
【出示课件6】
第一层:
深夜不见丈夫归来。
第二层:
沉思:
插叙从丈夫想到生活的贫穷。
第三层:
倾听风声,祈求上帝保佑。
6.指导朗读
第一层:
焦急。
“十下,十一下”,重音,每一下都打在桑娜的心上。
第二层:
沉思,是插叙,读得平静些。
第三层:
焦急地祈求。
7.朗读桑娜沉思的内容和桑娜说的话。
这是一篇篇幅很长的课文,在具体研究语言文字、体会语句内涵时,一般不能逐词逐句的去朗读、去品评,但是全程教学又不能出现盲区。
因此安排这样一个通读全文、扫清字词障碍的环节,不仅很好的避免了盲区,而且为下面的整体感知作了铺垫。
新课程标准倡导体验和感悟,注重语文的人文性,但并不意味着不要工具性,并不意味着不要训练概括能力,而概括能力恰恰应该在长课文的教学中予以关注。
因此,本环节特意安排这样一项训练,这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
通过语言描述,想象画面把学生带入小说描写的情境中。
遵循新课程标准关于“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理念,第一课时安排了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旨在通过阅读,初步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辨字组词。
娜()贱()息()林()
挪()溅()熄()淋()
遭()掀()虚()傲()
糟()锨()虑()熬()
2、选词填空。
抱怨 埋怨
1.你没做好只能怪自己不争气,不能( )别人。
2.我( )小明睡过了头,没能搭上清早的班车。
安静 平静
3.老师说:
“班会就要开始,请大家( )。
”
4.南湖( )得像一面镜子。
宁可……也…… 与其……不如……
5.渔夫和妻子( )自己多受些苦,( )要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中抚养。
6.桑娜觉得( )看着西蒙的孩子活活饿死,( )自己多受些苦,把他们抱回来。
三、按要求写句子。
1.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缩句)
2.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
(改为陈述句)
3.桑娜的家里很穷。
桑娜决定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家抚养。
(用上合适的关联词语,把这两个句子合成一句话。
)
【答案】
1、小娜挪动低贱飞溅休息熄灭树林淋湿遭遇糟糕掀开铁锨虚心考虑骄傲煎熬
二、1.埋怨2.抱怨3.安静4.平静5.宁可……也……6.与其……不如……
三、1.孩子睡着。
2.同死人待在一起是不行的。
3.尽管桑娜的家里很穷,但是她还是决定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家抚养。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批注品味文中语句,从桑娜夫妇的心理和言行神态中感受渔夫和桑娜的美好心灵,并做出评价。
2.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环境描写以及心理描写对表达人物品质所起的作用,体会省略号的不同用法。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内容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穷人》这篇课文,谁能用简单的话来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说完后,教师引导学生领悟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然后再让大家都说一说)
2.随着故事的发展,文中的一个个情节也在感动着我们。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二部分(3—11自然段)。
学生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目的是为了与上节课的教学衔接,快速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去。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抓住重点,感悟桑娜品质
1.这一部分中有哪些场景令你感动呢?
请看阅读提示。
【出示课件8】
阅读提示:
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文中的哪些场景令你感动?
你感动于什么?
在你认为重要的地方用一两个词语或简练的句子写出自己的感受或由此想到的内容。
2.学生汇报:
桑娜一家的生活是这么穷,而且自己已经有了五个孩子,还要主动收养西蒙的孩子,这件事很令人感动。
3.接下来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描述,走进桑娜和渔夫的内心地界,去感受他们那高尚而美好的心灵。
(1)“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心里是——”从课文中找出最能体现桑娜从邻居家抱回孩子后的心情的词语。
(忐忑不安)
(2)师过渡:
这段话省略号特别多,从这五个省略号中,我们感受到桑娜的思绪混乱与不安,感受到了桑娜的内心矛盾。
这就是忐忑不安。
那谁能把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读出来呢?
【出示课件9】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
她忐忑不安地想:
“他会说什么呢?
这是闹着玩的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不,还没来!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他会揍我的!
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
(3)指名朗读(3—4人)注意读好省略号,并说一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桑娜善良)
①同学们,你们从“嗯,揍我一顿也好!
”感受到了什么?
你能用“宁可……也”来说一说吗?
②“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板书:
非……不可)
“非这样做不可”就是什么意思?
(一定要这样做)
为什么桑娜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呢?
(如果不这样做,西蒙的两个孩子会死的)她真是太善良了。
(板书:
善良)
(4)小结:
说得真好,善良的本能促使桑娜在生活如此困窘的情况下,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桑娜宁可挨揍,也要抱回那两个孩子;桑娜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5)请大家好好读读这段话,读出桑娜的美好品质。
谁能通过朗读把桑娜的善良读出来呢?
(读好重点词)指名朗读(2—3人)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再一次感受桑娜的善良。
(6)下面我请一个同学来谈谈桑娜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充满爱心、乐于助人、勤劳善良(板书:
乐于助人)
三、细品对话,体会渔夫心灵
1.提出学习要求:
用较快的速度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至课文结尾处。
思考:
渔夫具有什么品质?
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
把有感受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想法。
2.小组成员互相交流。
3.教师点拨、指导。
(1)桑娜的丈夫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渔夫很善良)从哪里体会到的?
把相关的课文读出来吧!
(2)生读: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嗯,是个问题!
”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
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快去!
别等他们醒来。
”
(3)问:
“熬”是什么意思?
(忍受,耐苦支持)
能给“熬”换个词吗?
(挨、忍、)
你读懂了什么?
(生活的不易和态度的决断)
将来会更苦,他想到了吗?
(肯定想到了,但他宁可以后自己苦点,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
)
①这个决定是轻易做出来的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出示课件10】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嗯,是个问题!
”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
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
”
(“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说明渔夫感到问题很难办。
“搔搔后脑勺”说明他正在认真考虑,形象地说明渔夫觉得问题严重。
“嗯,你看怎么办?
”这是渔夫在征求妻子的意见。
“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
”这是渔夫做出的初步决定。
但最终做出了决定。
这段话细致地描写了渔夫做出决定前后思考的过程,说明他与妻子桑娜一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
②透过渔夫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既让我们看到了渔夫淳朴的形象,又让我们感受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穷人 在柏林 部编人教版 小学 六年级 上册 语文 13 14 柏林 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