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与PC机的温度控制系统硬件设计毕业设计.docx
- 文档编号:6781784
- 上传时间:2023-01-10
- 格式:DOCX
- 页数:74
- 大小:700.66KB
基于单片机与PC机的温度控制系统硬件设计毕业设计.docx
《基于单片机与PC机的温度控制系统硬件设计毕业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单片机与PC机的温度控制系统硬件设计毕业设计.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单片机与PC机的温度控制系统硬件设计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
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地方外,本文不包含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2.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与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此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学院可以将此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
3.若在大学学院毕业论文审查小组复审中,发现本文有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无关。
4.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布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
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标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
关于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纸、实验记录、原始数据、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设计手稿等),知识产权归属华北电力大学。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或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或编汇本毕业论文。
如果发表相关成果,一定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大学。
本人毕业后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大学。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学校有关数据库和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信息服务。
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摘要
在工业生产中,人们需要对各类加热炉、热处理炉、反应炉和锅炉中的温度进行检测和控制。
采用单片机对温度进行控制具有控制方便、简单和灵活性大、精度高等优点。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AT89S52单片机与PC机串口通信的温度控制系统,用单片机作下位机完成温度数据的采集和执行PC机发出的控制执行命令;用PC机作上位机接收单片机发送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向单片机发送控制命令。
PC机与单片机采甪串行通信,可实现远距离温度检测和控制。
本设计充分利用PC机VB6.0软件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和友好的人机界面,对温度进行实时曲线显示。
本设计由硬件和软件二部分组成,本文主要进行硬件部分设计。
经样机实验证明本设计性能稳定可靠,各项性能指标高,可用于实际工程。
关键词:
单片机,PC机,温度控制,串行通信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
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月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月日
指导教师评阅书
指导教师评价:
一、撰写(设计)过程
1、学生在论文(设计)过程中的治学态度、工作精神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扎实程度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3、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4、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技术线路的可行性;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5、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出勤情况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三、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
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建议成绩: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指导教师:
(签名)单位:
(盖章)
年月日
评阅教师评阅书
评阅教师评价:
一、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
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建议成绩: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评阅教师:
(签名)单位:
(盖章)
年月日
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
教研室(或答辩小组)评价:
一、答辩过程
1、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点和见解的叙述情况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对答辩问题的反应、理解、表达情况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3、学生答辩过程中的精神状态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三、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
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评定成绩: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教研室主任(或答辩小组组长):
(签名)
年月日
教学系意见:
系主任:
(签名)
年月日
第一章绪论
1.1概述
随着现代工业的逐步发展,在工业生产中,温度、压力、流量和液位是四种最常见的过程变量。
其中,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变量。
例如:
在冶金工业、化工工业、电力工业、机械加工和食品加工等许多领域,都需要对各种加热炉、热处理炉、反应炉和锅炉的温度进行控制。
然而,用常规的控制方法,潜力是有限的,难以满足较高的性能要求。
采用单片机来对它们进行控制不仅具有控制方便、简单和灵活性大的优点,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被测温度的技术指标,从而能够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因此,单片机对温度的控制问题是一个工业生产中经常会遇到的控制问题。
(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电阻加热炉是热处理生产中应用最广的加热设备,这样加热时升温过程的测量与控制就成为关键性的技术。
首先,控温度精度要高。
其次,当生产环境发生变化而影响到控温精度时,要有合适的手段进行调整以达到精度要求。
而且,为了方便进行工艺的研究,需要能保存温度数据。
最后,由于生产中的实际情况,电阻加热炉要求操作方便,易于维护,成本较低等等。
(2)国内外发展情况
目前,我国电阻炉控制设备的现状时是小部分比较先进的设备和大部分比较落后的设备并存。
整体上,我国的电阻炉控制系统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
占主导地位的是仪表控制,这种系统的控制参数由人工选择,需要配置专门的仪表调试人员,费时、费力且不准确。
控制精度依赖于试验者的调节。
控制精度不高,一旦生产环境发生变化就需要重新设置。
操作不方便,控制数据无法保存。
因而,对生产工艺的研究很困难,因此造成产品质量低、废品率高、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劳动效率低,这些都影响企业的效率。
1.2温度测控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温度是生活及生产中最基本的物理量,它表征的是物体的冷热程度。
自然界中任何物理、化学过程都紧密地与温度相联系。
在很多生产过程中,温度的测量和控制都直接和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节约能源等重大技术经济指标相联系。
因此,温度的测量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均受到了相当程度的重视。
近年来,温度的检测在理论上发展比较成熟,但在实际测量和控制中,如何保证快速实时地进行采样,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并能对所测温场进行较精确的控制,仍然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温度测控技术包括温度测量技术和温度控制技术两个方面。
在温度的测量技术中,接触式测温发展较早,这种测量方法的优点是:
简单、可靠、低廉,测量精度较高,一般能够测得真实温度;但由于检测元件热惯性的影响,响应时间较长,对热容量小的物体难以实现精确的测量,并且该方法不适宜于对腐蚀性介质测温,不能用于极高温测量,难于测量运动物体的温度。
非接触式测温是通过对辐射能量的检测来实现温度测量的方法,其优点是:
不破坏被测温场,可以测量热容量小的物体,适于测量运动温度,还可以测量区域的温度分布,响应速度较快。
但也存在测量误差较大,仪表指示值一般仅代表表观温度,结构复杂,价格昂贵等缺点。
因此,在实际的测量中,要根据具体的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在满足测量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
温度控制技术按照控制目标的不同可分为两类:
动态温度跟踪与恒值温度控制。
动态温度跟踪实现的控制目标是使被控对象的温度值按预先设定好的曲线进行变化。
在工业生产中很多场合需要实现这一控制目标,如在发酵过程控制,化工生产中的化学反应温度控制,冶金工厂中燃烧炉中的温度控制等。
恒值温度控制的目的是使被控对象的温度恒定在某一数值上,且要求其波动幅度(即稳态误差)不能超过某一给定值。
本课题所研制的电阻炉智能温度控制仪就是要实现恒值温度控制的要求,故以下仅对恒值温度控制进行讨论。
从工业温度控制器的发展过程来看,温度控制技术大致可分以下几种:
(1)定值开关控温法
所谓定值开关控温法,就是通过硬件电路或软件计算判别当前温度值与设定目标温度值之间的关系,进而对系统加热源(或冷却装置)进行通断控制。
若当前温度值比设定温度值高,则关断加热器,或者开动制冷装置;若当前温度值比设定温度值低,则开启加热器并同时关断制冷器。
这种开关控温方法比较简单,在没有计算机参与的情况下,用很简单的模拟电路就能够实现。
目前,采用这种控制方法的温度控制器在我国许多工厂的老式工业电炉中仍被使用。
由于这种控制方式是当系统温度上升至设定点时关断电源,当系统温度下降至设定点时开通电源,因而无法克服温度变化过程的滞后性,致使系统温度波动较大,控制精度低,完全不适用于高精度的温度控制。
(2)PID线性控温法
这种控温方法是基于经典控制理论中的调节器控制原理,PID控制是最早发展起来的控制策略之一,由于其算法简单、鲁棒性好、可靠性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工业过程控制中,尤其适用于可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确定性控制系统。
由于PID调节器模型中考虑了系统的误差,误差变化及误差积累三个因素,因此,其控制性能大大地优越于定值开关控温法。
其具体电路可以采用模拟电路或计算机软件方法来实现PID调节功能。
前者称为模拟PID调节器,后者称为数字PID调节器。
其中数字PID调节器的参数可以在现场实现在线整定,因此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效果。
采用这种方法实现的温度控制器,其控制品质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三个PID参数(即比例值、积分值、微分值)。
只要PID参数选取的正确,对于一个确定的受控系统来说,其控制精度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但是,它的不足也恰恰在于此,当对象特性一旦发生改变,三个控制参数也必须相应地跟着改变,否则其控制品质就难以得到保证。
(3)智能温度控制法
为了克服PID线性控温法的弱点,人们相继提出了一系列自动调整PI参数的方法,如PID参数的自学习,自整定等等。
并通过将智能控制与PID控制相结合,从而实现温度的智能控制。
智能控温法[1]采用神经元网络和模糊数学为理论基础,并适当加以专家系统来实现智能化。
其中应用较多的有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以及专家系统等。
尤其是模糊控温法在实际工程技术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目前已出现一种高精度模糊控制器,可以更好的模拟人的操作经验来改善控制性能,从理论上讲,可以完全消除稳态误差。
所谓第三代智能温控仪表,就是指基于智能控温技术而研制的具有自适应PID算法的温度控制仪表。
目前国内温控仪表的发展,相对国外而言在性能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它们之间最大的差别主要还是在控制算法方面,具体表现为国内温控仪在全量程范围内温度控制精度低,自适应性较差。
这种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如针对不同的温控对象,由于控制算法的不足而导致控制精度不稳定等。
针对上述不足,本文以探索新的PID自整定方法为目的,设计和开发一种新型电阻炉智能温度控制仪,以简化控制电路,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1.3系统总体设计思想
(1)系统硬件方案分析
目前,温度控制仪的硬件电路一般采用模拟电路[2](AnalogCircuit)和单片机(Single-chipComputer)两种形式。
模拟控制电路的各控制环节一般由运算放大器、电压比较器、模拟集成电路及电容、电阻等外围元器件组成。
它的最大优点是系统响应速度快,能实现对系统的实时控制。
根据计算机控制理论可知,数字控制系统的采样速率并非越快越好,还取决于被控系统的响应特性。
在本系统中,由于温度的变化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对温控系统的实时性要求不高,所以模拟电路的优势得不到体现。
另外,模拟电路依靠元器件之间的电气关系来实现控制算法,很难实现复杂的控制算法。
单片机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发展的产物,属于第四代电子计算机。
它是把中央处理器CPU(CenteralProcessingUnit)、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定时器/计数器以及I/0(Input/Output)接口电路等主要计算机部件集成在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上的微型计算机,它的特点是:
功能强大、运算速度快、体积小巧、价格低廉、稳定可靠、应用广泛。
由此可见,采用单片机设计控制系统,不仅可以降低开发成本,精简系统结构,而且控制算法由软件实现,可以提高系统的兼容性和可移植性。
另外,随着微电子技术和半导体工业的不断创新和发展,SoC(Systemonchip,片上系统)得到了十足的发展。
一些厂家根据系统功能的复杂程度,将这种Soc芯片应用到先进的控制仪表中。
SoC芯片通常含有一个微处理器核(CPU),同时,它还含有多个外围特殊功能模块和一定规模的存储器(RAM,ROM),并且这种片上系统一般具有用户自定义接口模块,使得其功能非常强大,适用领域也非常广。
它不仅能满足复杂的系统性能的需要,而且还使整个系统的电路紧凑,硬件结构简化。
从实现复杂系统功能和简化硬件结构的角度出发,SoC是实现电阻炉智能温度控制仪的最佳选择,但目前市场上SoC的价格还比较昂贵,并且SoC的封装形式几乎都采用贴片式封装,不利于实验电路板的搭建。
从降低成本,器件供货渠道充足的角度看,应用单片机实现温度控制系统是比较经济实用的。
目前,市面上的单片机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在性能方面也各有所长。
针对这些单片机的不同特点,尤其从降低成本和方便实验的角度出发,以89S52为核心器件组成的控制系统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此外,在选取外围扩展芯片时,本着节约成本的原则,尽量选取典型的、易于扩展和替换的芯片及器件。
(2)系统软件方案分析
温度控制算法方面,基于解析模型的经典控制方法主要体现在PID控制上,这主要是由于PID控制器的原理简单,使用方便的缘故。
但是,经典控制方法一般是建立在被控对象精确或近似的数学模型上,而数学模型的建立本身就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而其表面上看是精确控制,而实际上却是简单的控制器。
此外,在设计PID控制器时,传统的做法是依靠经验和试验在系统调试时确定PID控制器的参数Kp,Ki,Kd,在随后的控制过程中PID参数一般是保持不变的,当外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再由工程人员重新手动进行选择。
然而,被控系统在实际运行中会受到负荷变化、外界噪声等各种因素的干扰,都会引起被控对象的近似数学模型参数变化较大,从而导致控制效果大打折扣。
基于上述情形,如果能将近似的数学模型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这样的控制方式往往要比经典控制方法精确得多,这就意味着PID参数能够在线调整,以适应改变了的模型。
显然常规PID控制器是不能满足这一要求。
因此在设计控制器时,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实现PID参数的实时整定。
1.4功能要求
基于单片机与PC机的温度控制设计系统应能达到以下功能要求:
(一)可以人为方便地设定所需控制的温度值,温控仪器能自动将电炉加热至此设定值并能保持,直至重新设定为另一温度值,即能自动控制温度;
(二)采用适当的控制方法,当设定温度突变(由40℃提高到60℃)时,减小系统的调节时间和超调量。
(三)实现无触点式控制,消除机械噪声;
(四)改进控制方法,控制精度达到±0.5C或更高;
(五)具有自动加热保护功能的安全性要求。
如果实际测得的温度值超过了系统要求的温度范围,单片机就会发出断电指令,并进行报警;
(六)装置可将温度数据通过串口送到上位机,上位机软件将接收到的数据存贮并显示温度变化曲线。
第二章系统硬件设计
2.1硬件系统框图
系统总体方案框图如图2-1所示
图2-1系统总体方案框图
2.2硬件电路
2.3最小单片机系统
(1)单片机概述
AT89S52[3]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CMOS8位微控制器,具有8K在系统可编程Flash存储器。
使用Atmel公司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器技术制造,与工业80C51产品指令和引脚完全兼容。
片上Flash允许程序存储器在系统可编程,亦适于常规编程器。
在单芯片上,拥有灵巧8位CPU和在系统可编程Flash,使得AT89S52为众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提供高灵活、超有效的解决方案。
AT89S52具有以下标准功能:
8k字节Flash,256字节RAM,32位I/O口线,看门狗定时器,2个数据指针,三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一个6向量2级中断结构,全双工串行口,片内晶振及时钟电路。
另外,AT89S52可降至0Hz静态逻辑操作,支持2种软件可选择节电模式。
空闲模式下,CPU停止工作,允许RAM、定时器/计数器、串口、中断继续工作。
掉电保护方式下,RAM内容被保存,振荡器被冻结,单片机一切工作停止,直到下一个中断或硬件复位为止。
8位微控制器8K字节在系统可编程FlashAT89S52。
功能强大的AT89S52可为许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和工业控制系统提供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鉴于以上优点,并结合设计目标,特选用此款单片机。
(3)AT89S52引脚功能与封装
图2-2是AT89S52封装结构图。
图2-2AT89S52封装引脚图
按照功能,AT89S52的引脚可分为主电源、外接晶体振荡或振荡器、多功能I/O口、控制和复位等。
1.多功能I/O口
AT89S52共有四个8位的并行I/O口:
P0、P1、P2、P3端口,对应的引脚分别是P0.0~P0.7,P1.0~P1.7,P2.0~P2.7,P3.0~P3.7,共32根I/O线。
每根线可以单独用作输入或输出。
P0端口,该口是一个8位漏极开路的双向I/O口。
在作为输出口时,每根引脚可以带动8个TTL输入负载。
当把“1”写入P0时,则它的引脚可用作高阻抗输入。
当对外部程序或数据存储器进行存取时,P0可用作多路复用的低字节地址/数据总线,在该模式,P0口拥有内部上拉电阻。
在对Flash存储器进行编程时,P0用于接收代码字节;在校验时,则输出代码字节;此时需要外加上拉电阻。
P1端口,该口是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端口,P1口的输出缓冲器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方式)4个TTL输入。
对端口写“1”时,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位,此时可用作输入口。
P1口作输入口使用时,因为有内部的上拉电阻,那些被外部信号拉低的引脚会输出一个电流。
在对Flash编程和程序校验时,P1口接收低8位地址。
另外,P1.0与P1.1可以配置成定时/计数器2的外部计数输入端(P1.0/T2)与定时/计数器2的触发输入端(P1.0/T2EX),如表2-1所示。
表2-1P1口管脚复用功能
端口引脚
复用功能
P1.0
T2(定时器/计算器2的外部输入端)
P1.1
T2EX(定时器/计算器2的外部触发端和双向控制)
P1.5
MOSI(用于在线编程)
P1.6
MISO(用于在线编程)
P1.7
SCK(用于在线编程)
P2端口,该口是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端口,P2口的输出缓冲器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方式)4个TTL输入。
对端口写“1”时,通过内部的上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单片机 PC 温度 控制系统 硬件 设计 毕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