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张培震院士大学之路成为德才兼备的中大人.docx
- 文档编号:677822
- 上传时间:2022-10-12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2.79KB
开学第一课张培震院士大学之路成为德才兼备的中大人.docx
《开学第一课张培震院士大学之路成为德才兼备的中大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学第一课张培震院士大学之路成为德才兼备的中大人.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开学第一课张培震院士大学之路成为德才兼备的中大人
开学第一课 张培震院士:
大学之路——成为德才兼
备的中大人
编者按8月28日,我校先后在珠海校区,广州校区东
校园、南校园、北校园举行2016年开学典礼,典礼后,四位“重量级”教授分别为新同学们讲授了“大学第一课”。
现将张培震院士为珠海校区新生教授“大学第一课”的内容发布如下。
张培震院士珠海校区开学第一课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欢迎各位新入学的同学!
欢迎你们来到美丽的中山大学珠海校区!
我祝愿同学们在这依山傍海、风景如画的校园里,
努力学习、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实现自己的梦想。
中山大学是中国的顶尖的名校之
,各位新同学能从高考的
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拿到一张来之不易的中山大学录取通知书,这象征着你们学业成绩的优秀,见证着你们中学阶段的努力,表明着你们成就卓越的的潜质。
在这里你们将收获知识、收获友谊、收获成长:
在这里你们将褪去稚嫩之气、愈发成熟、愈发稳重。
同学们,你们有理由为自己过去的成就感到骄傲,你们的家长有资本为你们的成长感到自豪。
我和中山大学的老师们也衷心地向你们表示祝贺,祝贺你们成
为中大的学子,祝贺你们在人生道路上迈出新的
f匕
步。
成为中大学子是光荣的、也是幸运的。
40年前的1976年,我就没有那么幸运。
尽管我很小时候从父母那里知道中山大学,也非常向往中山大学,但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时期,封闭多年的高考大门还没有打开,没有读书,没有
课,高中毕业只能无奈地走上山下乡的唯一道路,对中山大学连想都不敢想。
你们无疑是幸运的,但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到中山大学干什么来了?
你在中山大学的四年将怎么度过?
同学们,大学和高中的教育方式是有本质不同的。
在这里,没有人像高中班主任那样监督你的学习,你也感受不到成绩排名的压力,你可以终日上网游戏,可以终日花前月下,可以终日碌碌无为,但也可以选择发奋读书,不断提升自我,你的选择决定你的人生。
作为一个过来人,作为一个长者,作为一个教授,我认为你们到中山大学应该是受教育来了,学知识来了,长本领来了。
你们来这里,不因只为拿到在中山大学的一纸文凭,也不因只为在这风景如画的校园里虚度光阴。
你们应该向中山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看齐,立志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大学
子。
那么,
中山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呢?
1923年,孙中山先生在怀士堂前发表演讲时曾经说过“学生
立志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
指出了读书人治学为人之理;
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亲笔题写“博学、审问、慎思、明辨、
笃行”
字校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大学子;随着社会进
步和时代发展,罗俊校长与时俱进地提出中山大学新时代的人才培养目标,“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鼓励莘
莘学子立志成为各界的精英和帅才。
我认为,这就是你们在兼备”是通过对道德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而成为有德性和才能的人。
所以,德才兼备是中山大学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
中大四年应该为之奋斗的目标
1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德才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所谓“德”,指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道德修养、品质操守、行为自律等等。
在现实生活中通常表现为事业心、思想品质、修养素质、学习热情、团队精神、谦虚乐观、心态积极、乐于助人等所有与精神境界有关的方面。
有德之人才能做到古人所说的:
腹有诗书气自华,你们的行为举止会变得谦和亮丽,你的精神世界会变得绚丽多彩,你的内心胸怀会变得宽广无限,你会赢得大家的认可和尊重。
学校在品德教育方面已经形成完善的体系,除了正规课程之外,学校、校团委、学工部等还紧紧围绕思想引领这一主业,将品德教育融入到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学术科技、艺术教育、学生社团等诸多方面。
据我所知,从2008年起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简称青马工程)”,已经成为中山大学德育培养的亮丽名片。
希望大家能够踊跃参加各种品德教育课程,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有精神品味的高尚人仕
所谓“才”,主要是指
个人的才华、才干、才能,而不仅仅
是指文化学历或一纸文凭
。
“才”的最低标准是学好专业知识,
培养专业精神,更高要求是“成才”,学会“做事”的本领。
现代
台匕
意义的“才能”已不仅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应该是能够举一反三、自我提升、不断学习、不断发现、不断提升。
那么,如何学到“才能”?
我认为只要认真最好中山大学为大家精心制定的通识教育、专业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就能满足基本要求。
那么,怎样才能学好这些课程?
我认为首先是热爱,把学习知识当成一种乐趣,把探索未知作为一种爱好,你就有了无穷的动力,你就能够增长“才能”。
或许,你们会对新专业感到陌生而无所适从,乃至失去兴趣。
但这不要紧,很可能是因为你们对所学专业不太了解,不清楚这个专业的核心理论体系、基本研究方法、主要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前景。
同学们,不要气馁,沉下心来,学习一段时间可能就会有不同的感受。
我1976年被推荐上了长春地质学院,当时对地质学一无所知。
认为这是个枯燥乏味的专业,整天跟冰冷坚硬的石头打交道,肯定又苦又累。
那时我有很强烈的抵触情绪,没有学习的积极性,然而,渐渐的,我开始领悟到了地球科学无穷无尽的的奥妙。
为什么大陆在这里,海洋在那里?
为什么青藏高原那么高,马里亚纳海沟那么深?
原来这一切的背后都是有其原理的。
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河流为什么有这种形态?
为什么5.3亿年出现了地球生命大爆发?
为什么地震会在这些地方发生?
原来这一切都是有规律可言的。
越学习,越兴奋。
当我发现,自己能利用所掌握的地质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地形地貌成因时,心理的满足感就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正是凭借热爱、兴趣和努力,在大学没毕业之时,我便从个工农兵学员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自此开始我的硕士学习。
此后,我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录取,攻读5年获博士学位,并在美国内华达大学从事4年博士后研究。
1991
年我学成回国,在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
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同学们,如果这叫成功的话,我的体会是:
热爱、努力和运气就是开启成功大门的三把金钥匙。
2做一个具备领袖气质的人“领袖气质”有很多定义和探讨。
我理解中山大学所强调的“领袖气质”,不是让大家都去做领袖,而是希望各位同学具有领袖那样的气质,能够成为“各界的精英和帅才”。
那么,领袖具有怎样的气质呢?
领袖一定是追求卓越之人,担当奉献之士;领袖一定视野开阔、胸怀豁达、理想远大;领袖一定具备舍我其谁的气概、脚踏实地的刻苦、百折不挠的毅力。
如何培养“领袖气质”?
我的个人经验告诉我,在学生时代,最重要的是怀揣理想,规划好个人的发展目标,并通过努力去实现它。
没有理想,生命就失去意义,生活就失去目标;
个没有远大理想的人是不可能成为“各界的精英和帅才”,
也就不可能具备“领袖气质”。
但是,理想不等于空想,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要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奋斗才能实现。
同学们,我跟你们分享两个词: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所。
谓“仰望星空”,就是在仰望理想,更具体地说是规划自己的奋斗目标,而且这个奋斗目标应该是短期的,几年内可以实现,例如课程全部得A,或考上研究生,或成为优秀毕业生等等,而不是我要获得诺贝尔奖,或我要成为爱因斯坦等不切实际的目标。
所谓“脚踏实地”,是要实实在在地努力,兢兢业业地奋斗,用辛勤的汗水实现自己设定的短期目标,让理想变为现实。
只有努力实现一个个小目标,才能为将来实现大目标夯实基础。
分享一下我成长过程中的“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也许会对同学们有借鉴意义。
小学时,我的“仰望星空”是当班长,当时觉得当班长光荣。
要当班长就得学习好,所以“脚踏实地”就是努力学习,各门在农场当知识青年时,我的“仰望星空”是有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当工人,当兵或被推荐上大学都行。
在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文革环境下,这对于普通老百姓的子女是很困难的事。
功课都争第一,结果是:
我从小学到高中
直当班长。
我发现只有表现特别好,在生产劳动中积极带头,不怕苦不怕累,争取成为优秀知识青年或争优入党,才有可能离开农场。
于是,那时的“脚踏实地”就是努力工作。
三年春种秋收,三年披星戴月,三年艰苦劳累,终于换来了目标的实现。
我
1974年入党,1975年参加工作,1976年终于被推荐上大学。
上大学时,我的“仰望星空”是考研究生。
大学一年级的一次偶然机会,我听到一个老师说大学毕业后还能念“研究生”,这位老师“预言”研究生制度很快恢复,激励我应该考研究生继续深造。
我下决心把考研究生作为大学的奋斗目标。
那时候,我的“脚踏实地”是努力学习。
我两年半没回过家,每天6
点起床,坚持跑3000米,念一个小时英语,晚上11点睡觉,周末没有休息过一天,最终于1979年考上研究生。
由于我上大学才开始读英语,当时英语考了56分,超录取线1分,心里已经是非常的高兴。
1982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读博时,我的“仰望星空”就是拿到博士学位。
但是“脚踏实地”却十分艰辛。
那时,刚打开改革开放的大门,我们对国外一无所知,我们距离最先进的科学和教育十分遥远,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我到麻省理工的第一堂课几乎没有听懂教授的一句话,非常恐怖,于是买一个收音机,调到24联播的新闻频道,连睡觉都戴着耳机听,一个星期后才能听懂课;下第一堂课后,我询问教授使用的教材,却被告知研究生课程没有教材,内容都是近几年刚刚发表的新成果,可以到图书馆查最新的杂志,于是,我把图书馆当成家,整天泡在里面读文献。
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研究任务我曾经三天三夜不睡觉,连续奋战;为了解答
三道开卷试题,我提交的答卷长达79页纸,,相当于一篇科学论文。
时间一晃,千辛万苦的5年过去了,觉得当时的努力非常值得,深为当年的努力感到欣慰。
1991年回国,我在中国地震局成为一名科学家,当时的“仰
望星空”首先是做好科研,做出一些优秀的成果,证明自己的
学有所成。
眨眼间,
多年的科研生涯一晃而过,而我头顶
的“星空”也逐渐斗转星移,于是我立志要成为一名中国科学院院士。
这时的“脚踏实地”就是加倍努力地工作,争取出创新性的科研成果。
我每年都坚持数月的野外考察,戈壁探索,雪域留痕,足迹遍布青藏高原和天山南北。
辛勤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三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Nature和Science
系类杂志上发表5篇科学论文,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品尝到了梦想成真的滋味。
我希望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规划好自己的人生,立足于努力学习的“实地”,设定能触摸得到的“星空”,用自己的汗水去浇灌“卓越”之花,淬炼自己的“领袖气质”,成为“各界的精英和帅才”。
3做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家国情怀”是个人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人个人
行为与国家民族从情感上联系起来。
孙中山先生在毕业训词校长所倡导的“家国情怀”也是中大的学生要“立志报效祖国,要为民族的复兴和人类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心智”,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众所倡导的“爱国”理念相契合。
家国情怀是股永不衰竭的精神涌流,有了它的丰润,我们才能描绘大写的人生、成就非凡的意义。
中明确要求,
中山大学学生要“为社会福,为邦家光”。
罗俊
我认为,对年轻学生而言,个人理想与国家利益休戚与共,实现个人价值与满足国家需求融为一体,就是最大的家国情怀。
然而,比较难处理的是,当个人研究兴趣与国家的需求不一致的时候怎么办。
我的体会是只要找准这二者的结合点,不但能够为家为国,而且也能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1991年从美国回来,由于在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开学 第一 课张培震 院士 大学 成为 德才兼备 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