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二专题+第6课 铃兰花+Word版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6777696
- 上传时间:2023-01-10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66.34KB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二专题+第6课 铃兰花+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二专题+第6课 铃兰花+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二专题+第6课 铃兰花+Word版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二专题+第6课铃兰花+Word版含答案
第6课
铃兰花
对应学生用书P20
一、字音辨读
1.黑黢黢(qū) 2.黄檗(bò) 3.乌荆(jīnɡ)
4.蕨草(jué)5.淙淙(cónɡ)6.战战兢兢(jīnɡ)
7.坡坎(kǎn)8.攫住(jué)9.戳穿(chuō)
10.半爿天(pán)11.馥郁(fù)12.潺潺(chán)
二、字形辨识
1. 2.
3.4.
5.6.
三、词语辨析
1.消失·消逝·消释
辨析
例句
2.谛听·倾听·聆听
辨析
例句
3.径直·径自
辨析
例句
四、熟语释义
1.黑黢黢:
很黑,很暗。
2.枉费心机:
白费心思。
3.战战兢兢:
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
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4.莫名其妙:
无法说出其中的奥妙。
形容事出稀奇,无法理解或不合常理。
5.不寒而栗:
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6.人迹罕至:
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对应学生用书P21
一、走近作者
沃兰茨(1893—1950),前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作家。
原名洛弗罗·库哈尔,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
1920年参加南斯拉夫共产党,曾被迫流亡国外多年,后秘密回国。
1941年为斯洛文尼亚解放阵线的发起人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关禁在纳粹集中营,战后当选为南斯拉夫联邦国民议会议员和斯洛文尼亚人民共和国人民教育委员会主席。
他在家务农时即开始创作活动,1935年出版小说《与水搏斗》,受到文学界的重视。
他的作品大多描写奥匈帝国和南斯拉夫独裁统治时期的生活,贯串着反对民族压迫的精神。
二、相关背景
铃兰花,是西方很常见的一种花,在法国每年的五月一日还举行“铃兰花节”。
关于铃兰花还有一个传说。
传说亚当和夏娃听信了大毒蛇的谎言,偷食了禁果,森林守护神圣雷欧纳德发誓要杀死大毒蛇。
圣雷欧纳德与大毒蛇搏斗,最后精疲力竭与大毒蛇同归于尽。
在他死后的土地上,长出了开白色小花、状似小铃铛的具有香味的铃兰。
冰冷土地上长出的铃兰花是圣雷欧纳德的化身,凝聚了他的血液和精魂。
把铃兰花赠给亲朋好友,幸福之神就会降临到收花人身上。
三、主旨把握
本文讲述了不到六岁的“我”第一次独自去“地狱”放牧,因恐惧而逃回去,又在某一天清晨却勇敢地在“地狱”采回了一大把铃兰花的故事。
文章揭示了这样一个主题:
人在成长过程中必须接受考验,只有勇敢面对,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完成人生的飞跃。
而战胜困难又需要父母的鼓励、自身的责任感,以及对美的强烈追求。
四、结构图示
1.本文写的是“我”成长路上的心理变化过程,为什么以“铃兰花”为标题?
明确:
“铃兰花”是贯串全文的线索,“我”怕“地狱”,但为了妈妈,“我”努力克服恐惧,自愿到“地狱”的洼地中为母亲采铃兰花,展示了孩童成长的心路,同时也表现了父母教育孩子的良苦用心,表现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
2.“我”为什么对“地狱”如此恐惧?
明确:
(1)客观环境:
“地狱”人迹罕至,阴森可怖,“惟一有生命的东西是一眼泉水”,但“溪流日夜不息的声响给这个阴森可怖的地方蒙上了更神秘的色彩”。
(2)主观感受:
“我”在教堂听到过地狱,“总觉得我们的这块洼地有点像真正地狱的入口”,以至于“我每次总是恐惧万端地走近这个地方,然后又尽快跑开”。
3.文中孩子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克服恐惧都做了些什么?
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概括。
明确:
(1)父亲让不到六岁的“我”到“地狱”去放牧。
(2)父母故意让“我”听到关于“地狱”里有铃兰花的对话,让“我”自愿去“地狱”采一束铃兰花。
1.环境渲染,激发兴趣
文章开头对阴森、神秘环境的恣肆渲染,既为文章营造了整体上的氛围,又激发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2.人物描写,出神入化
从心理、行为等角度对人物作出神入化的描写,主要体现在“我”身上。
“真想大哭一场”、“放慢脚步”、“战战兢兢”、“浑身仍哆嗦了好一阵”、“紧闭着双眼”等句子,既符合人物的自身实际,又深刻地揭示出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3.“藏”“露”有致,匠心独具
如上文所说,表面上笔墨集中在“我”这一方的“露”,如果没有父亲一方巧妙激励的“藏”,“我”最终能战胜自己就失去了可信度,影响到人物形象的塑造。
对应学生用书P22
阅读《铃兰花》选段,完成1~3题。
紧挨着我们家的地头有一块怕人的、黑黢黢的洼地,大家都管它叫“地狱”。
它三面由陡坡环绕,活像一口深锅,只有一个隐没在晦暗、神秘的密林里的出口。
山坡上长满了杂乱的灌木、黄檗、千金榆幼树、乌荆子、野樱桃树和一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儿。
林丛间荒草蔓生,它们只宜于作羊饲料。
在这里你可以找到蕨草、木贼、藜芦和其他一些无用的野草。
“地狱”里人迹罕至,阴阴森森,人们来到这里,心都会不由自主地紧缩起来。
那里惟一有生命的东西是一眼泉水,它从洼地底层布满青苔的山岩下涌出来,经过一段不长的曲折流程,流到外边的广阔天地里,然后在那里消失。
泉水的淙淙声响彻整个洼地。
这种水流的喧闹声被三面陡坡折回来,在森林中回荡,变得更响了。
溪流日夜不息的声响给这个阴森可怖的地方蒙上了更神秘的色彩。
乍一看,你会觉得从这样的地方不会有任何收益,父亲白白地租了这块地。
说真的,“地狱”确实没有什么大作用,不过偶尔从那里能割来一两车垫牲畜栏的干草。
父亲急需连枷杆和耙子把时,也到“地狱”去找。
用“地狱”的千金榆作连枷杆,或用黄檗作耙齿,比其他地方的更结实耐用。
不过,那地方还是用来放牧最理想。
“地狱”里的草虽然长得不高,但多汁,牲口很乐意吃。
1.作者对“地狱”环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参考答案:
山坡上长满了杂乱的、乱七八糟的植物,林丛间是只能作羊饲料的蔓生荒草以及一些无用的野草。
因为“杂乱”、“无用”,这里人迹罕至,阴阴森森,即便有人来到这里,“心都会不由自主地紧缩起来”。
而本来能让人感到生命存在的一眼泉水,所发出的淙淙声却又给这个阴森可怖的地方蒙上了更神秘的色彩。
这里将环境的阴森、神秘渲染到了极致,为文章主题的揭示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2.第二段说“‘地狱’确实没有什么大作用”,对此你有何看法?
答:
参考答案:
表面上看,“地狱”只能提供干草、连枷杆和耙子把,是放牧的理想之地;实际上它在让“我”克服胆怯等心理上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最后一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
参考答案:
因为那里的草多汁,牲口很乐意吃,所以才有下文“我”被派到那里去放牧,为过渡到下文埋下了伏笔。
对应学生用书P93
(时间:
40分钟 分值:
45分)
一、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晦暗(huì)黄檗(bì)淙淙(cónɡ)黑黢黢(jūn)
B.耙子(pá)归咎(jiù)喧闹(xuān)瞬间(xùn)
C.内疚(jiù)惬意(xiá)攫取(jué)踮着脚(diǎn)
D.号啕(táo)翘首(qiáo)闩门(shuān)黄澄澄(dēnɡ)
解析:
A项,“檗”读bò,“黢”读qū;B项,“瞬”读shùn;C项,“惬”读qiè。
答案:
D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打从记事的时候开始就害怕这个地方。
这首先应该归疚于它的名称。
B.我本来打算把牲口停留在山坡上,这不过是枉废心机,一瞬间牲口群便隐没在洼地里了。
C.母亲伫立在霞光里,周身通红,漂亮极了,犹如下凡的天仙。
D.慕地,恰似有一股神奇的力量使我又重新迈开步子,穿过地头,径直向“地狱”走去。
解析:
A项,疚—咎;B项,废—费;D项,慕—蓦。
答案:
C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那里惟一有生命的东西是一眼泉水,它从洼地底层布满青苔的山岩下出来,经过一段不长的曲折流程,流到外边的广阔天地里,然后在那里。
②,我并没有而得到怜悯。
我只好赶着牲口,尽量放慢脚步,一点点走近这个可怕的地方。
A.涌 消失 然而 因此
B.流 消逝 然而 因此
C.涌 消逝 但是 为此
D.流 消失 但是 为此
解析:
A项,“涌”比“流”更有由下往上的动态美,更形象。
“消失”强调找不到了,而不是没有了;“然而”多用于句首转折,语气略轻,“因此”更强调因果关系。
答案:
A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先生骑着摩托车以时速30千米的速度经过一座桥时,他的脖子突然被一根风筝线给勒住了,又长又深的伤口让人不寒而栗。
B.走进血站时,我同很多初次参加献血的工友们一样,也情不自禁地有些紧张,以至于第一针的针头扎进胳膊没能抽出血来。
C.公交车师傅向记者反映,私家车霸占公交场站,导致驾驶员开着公交车进出战战兢兢。
D.一名男子醉醺醺地驾车被交警查获后,抱着如何脱罪的一丝幻想到处找水喝,但到头来还是枉费心机,最终被交警依法处理。
解析:
A项,不寒而栗:
形容非常恐惧。
B项,情不自禁:
指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此处属望文生义,应用“不由自主”。
C项,战战兢兢:
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
D项,枉费心机:
白费心思。
答案:
B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的好日子在不知不觉中临近了。
我觉得,我的心像一张新帆,其中每一个角落都被大风吹得那样饱满。
。
①——真的,我们这样平庸,我总觉得幸福应该给予那些比我们更优秀的人。
②星斗清而亮,每一颗都低低地俯下头来。
③我从来没有这样真切地感受到造物主的宠爱。
④我忽然感到一种幸福,那种浑浊而又陶然的幸福。
⑤溪水流着,把灯影和星光都流乱了。
⑥但这是真实的,第一张贺卡已经放在我的案子上。
A.①③②⑤④⑥ B.②⑤④③①⑥
C.④①⑥②⑤③D.⑥②⑤③④①
解析:
此文段按照由分到总,由景到情的逻辑顺序排列。
所以,就总体而言,②⑤写景在前,④③①⑥抒情在后;就局部而言,先有②的星斗,才有⑤的“灯影和星光都流乱了”,先有④“我忽然感到一种幸福”才有③“我从来没有这样亲切地感受到造物主的宠爱”,最后才会有①⑥“——真的”是对“造物主的宠爱”的解释和总结。
答案:
B
二、阅读鉴赏(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6~9题。
马缨花
季羡林
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孤零零一个人住在北京一个很深的大院子里。
从外面走进去,越走越静,自己的脚步声越听越清楚,仿佛从闹市走向深山。
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院子不小,都是方砖铺地,三面有走廊。
天井里遮满了树枝,走到下面,浓阴匝地,清凉蔽体。
从房子的气势来看,依稀可见当年的富贵气象。
等到我住进去的时候,富贵气象早已成为陈迹,但是阴森凄苦的气氛却是原封未动。
再加上走廊上陈列的那些汉代的石棺石椁,刻着篆字和隶字的石碑,我一走回这个院子里,就仿佛进入古墓。
这样的气氛同我当时的心情是相适应的,我一向又不相信有什么鬼神,所以我住在这里,也还处之泰然。
我是不是也有孤寂之感呢?
应该说是有的。
当时正是“万家墨面没蒿莱”的时代,北京城一片黑暗。
白天在学校里的时候,同青年同学在一起,从他们那蓬蓬勃勃的斗争意志和生命活力里,还可以吸取一些力量和快乐,精神十分振奋。
但是,一到晚上,当我孤零一个人走回这个所谓家的时候,我仿佛遗世而独立,没有一点活气。
寂寞像毒蛇似的偷偷地袭来,折磨着我,使我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有一天,在傍晚的时候,我从外面一走进那个院子,蓦地闻到一股似浓似淡的香气。
我抬头一看,原来是遮满院子的马缨花开花了。
我站在树下,仰头观望:
细碎的叶子密密地搭成了一座天棚,天棚上面是一层粉红色的细丝般的花瓣,远处望去,就像是绿云层上浮上了一团团的红雾。
香气就是从这一片绿云里洒下来的,洒满了整个院子,洒满了我的全身。
花开也是常有的事,开花有香气更是司空见惯。
但是,在这样一个时候,这样一个地方,有这样的花,有这样的香,我就觉得很不寻常,甚至有感激的心情了。
从此,我就爱上了马缨花,把它当成了自己的知心朋友。
可惜不久我就搬出了那个院子,同那些可爱的马缨花告别了。
时间也过得真快,才一转眼的工夫,已经过去了十三年。
这十三年里,我看了、学习了很多新东西,走了很多新地方,当然也看了很多美妙动人的奇花异草。
然而使我深深怀念的却仍然是那些平凡的马缨花。
我是多么想见到它们呀!
最近几年来,北京的马缨花似乎多起来了。
公园里,马路旁边,都可以看到新栽种的马缨花,绿云红雾飘满了北京,给首都增添了绚丽与芬芳。
我十分高兴,仿佛是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友。
但是,我却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这些马缨花同我记忆中的那些很不相同。
它们不同之处究竟何在呢?
我最初确实是有些困惑。
后来,我扩大了我回忆的范围,把当时所有同我有关的事物都包括在里面。
不管我是怎样喜欢院子里那些马缨花,回忆的范围一扩大,同它们联系在一起的不是黄昏,就是夜雨,否则就是迷离凄苦的梦境。
我好像是在那些可爱的马缨花上面从来没有见到哪怕是一点点阳光。
然而,今天的马缨花,却仿佛总是在光天朗日之下。
即使是在黄昏时候,在深夜里,我看到它们。
它们也仿佛是生气勃勃,同浴在阳光里一样。
它们仿佛想同灯光竞赛,同明月争辉。
同我记忆里那些马缨花比起来,一个是照相的底片,一个是洗好的照片;一个是影,一个是光。
影中的马缨花也许是值得留恋的,但是光中的马缨花不是更可爱吗?
我从此就爱上了这光中的马缨花,我也爱藏在我心中的这一个光与影的对比。
我愿意马缨花永远在这光中含笑怒放。
6.作者为什么说“有孤寂之感”?
(4分)
答:
参考答案:
①作者独自住在一个阴森凄苦的大院里。
②当时正是“万家墨面没蒿莱”的时代,北京城一片黑暗。
7.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4分)
(1)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2分)
答:
(2)即使是在黄昏时候,在深夜里,我看到它们,它们也仿佛是生气勃勃,同浴在阳光里一样。
(2分)
答:
参考答案:
(1)孤独的脚步声表明作者一步步走近住所,暗示了环境的幽深。
(2)表明在新的生活环境里,马缨花无论何时都充满生机,就像作者喜悦幸福的心情。
8.作者为何用了很多笔墨写过去“大院子里”的生活?
(6分)
答:
参考答案:
①为马缨花的出现做反衬。
②为对比马缨花十三年前和如今的不同提供环境背景。
9.文中所说的“光与影的对比”具体指什么?
文章写马缨花有什么寓意?
(6分)
答:
参考答案:
(1)①“光与影的对比”是指新旧时代马缨花的对比(过去的马缨花是影,是底片,现在的马缨花是光,是照片)。
②“光”中的马缨花在阳光下,充满生机和活力;“影”中的马缨花长在阴森凄苦的深院里,给苦闷寂寞的作者以心灵的慰藉。
(2)①马缨花是作者在新旧时代情感寄托的载体。
②作者通过写对马缨花感情的变化,表现出自己的心情和生活态度的变化。
三、语言运用(10分)
10.扩展下面语句,要求突出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
(6分)
梅花开放了。
答:
解析:
本题应通过添加修饰限制成分使语句丰富生动起来。
比如可以说成“(什么样的)梅花(怎么样地)开放了”。
为突出梅花的不畏严寒,还可以再加一些状语进行限制。
参考答案:
当积雪压断枝头的时候,当冰凌高挂悬崖的时候,当百花纷谢凋零的时候,梅花迎着风雪带着微笑悄悄地开放了。
11.适当添加语句,采用总分(或分总)结构改写下面这段话。
要求:
不得改变原意,语言连贯。
(4分)
诗人创造诗的形象要通过想象,读者通过想象才能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
答:
参考答案:
诗歌的创作与欣赏都离不开想象,诗人创造诗的形象要靠想象,读者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也要靠想象。
或:
诗人创造诗的形象要靠想象,读者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也要靠想象:
诗歌的创作与欣赏都离不开想象。
情感语录
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
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
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
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
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
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
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
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
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
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
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其实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
12.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却还要是再见
13.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
14.世上总有一颗心在期待、呼唤着另一颗心
15.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
不要忘记想念我。
想念我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也在想念你
16.有一种缘分叫钟情,有一种感觉叫曾经拥有,有一种结局叫命中注定,有一种心痛叫绵绵无期
17.冷战也好,委屈也罢,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一句软话,一个微笑或者一个拥抱,我都能笑着原谅
18.不要等到秋天,才说春风曾经吹过;不要等到分别,才说彼此曾经爱过
19.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爱的这么卑微,卑微的只因为你的一句话就欣喜不已
20.当我为你掉眼泪时,你有没有心疼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二专题+第6课 铃兰花+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 苏教版 选修 现代 散文 选读 教学 第二 专题 铃兰 Word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