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铁及其化合物性质练习附答案.docx
- 文档编号:6775035
- 上传时间:2023-01-10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132.07KB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铁及其化合物性质练习附答案.docx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铁及其化合物性质练习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铁及其化合物性质练习附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铁及其化合物性质练习附答案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铁及其化合物性质练习
一、单选题
1.甲、乙两烧杯中分别盛有100mL3mol·L-1的盐酸和100mL3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氢气的体积比(相同条件下)是3:
4,则加入铝粉的质量为( )
A.5.4gB.3.6gC.2.7gD.1.8g
2.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下列物质,不会变质的是()
A.漂内粉B.澄清石灰水C.水泥D.玻璃
3.向含
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固体,在空气中充分反应后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溶液中离子数目不发生变化的是()
A.
B.
C.
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紫色石蕊试液中加入新制氯水,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B.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
气体,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C.将
和
同时通入水中,所得溶液的漂白性一定增强
D.将
加入无色酚酞试液中,所得溶液一定显红色
5.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成熟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关于海水制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在蒸发皿中灼烧干海带,并且用玻璃棒搅拌
B.在含I-的滤液中加入稀硫酸和双氧水后,碘元素发生氧化反应
C.在碘水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
D.在碘水中加入CCl4得到I2的CCl4溶液,该操作为“萃取”
6.利用太阳能分解制氢,若光解0.02mol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生成H2的质量为0.02g
B.可生成氢的原子数为2.408×1023个
C.可生成H2的体积为0.224L(标准状况)
D.生成H2的量理论上等于0.04molNa与水反应产生H2的量(2Na+2H2O=2NaOH+H2↑)
7.《周礼》记载“煤饼烧砺(贝壳)成灰(生石灰)”,并把这种“灰”称为“蜃”,古人蔡伦以“蜃”改进了造纸术。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贝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
B.“烧砺成灰”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
C.“蜃”与水混合,溶液呈碱性
D.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8.对下列化学物质进行分类,正确的是()
A.海水、冰水混合物、氨水均为混合物
B.SO3、CO2、CaO均为酸性氧化物
C.烧碱、纯碱、硫酸钡均为电解质
D.氢硫酸、盐酸、硝酸均为强酸
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合理的是()
A.蒸馏自来水实验中发现忘加沸石,冷却后再加入沸石
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需要预先润湿试纸
C.用酒精灯加热烧瓶、蒸发皿时,都需要垫上石棉网
D.蒸发操作时,将溶液放入坩埚中加热到出现大量晶体后停止加热
10.“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桥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均为22.4L/mol
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C.1molO2的质量是32g/mol
D.10mL2mol/LH2SO4溶液中取出的5mL溶液,其浓度为1mol/L
11.下列逻辑关系图示中正确的是()
A.
B.
C.
D.
12.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强碱性溶液中:
K+、Al3+、Cl-、
B.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
K+、Cl-、
、
C.含有0.1mol·L-1Ag+的溶液中:
Na+、K+、
、
D.室温下,pH=1的溶液中:
Na+、Fe3+、
、
13.表示下列过程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AgNO3溶液中加入铜片:
Cu+2Ag+===Cu2++Ag
B.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O3和Ba(OH)2溶液混合:
+Ba2++OH-===BaCO3↓+H2O
C.向氯化钙溶液中通入CO2气体:
Ca2++H2O+CO2===CaCO3↓+2H+
D.Mg(OH)2与稀HNO3反应:
OH-+H+===H2O
1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3.4gNH3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2NA
B.1mol·L-1的Fe2(SO4)3溶液中,含有的
数目为3NA
C.标准状况下,22.4LCO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含氧原子数为2NA
D.1molFe在纯氧中完全燃烧,生成Fe3O4,Fe失去8NA个电子
15.某溶液中含有K+、Mg2+、
、NO3-四种离子,已知其中Mg2+、K+、
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4∶5∶3,则
与
离子的个数之比为()
A.2∶1B.1∶1C.5∶3D.10∶3
16.下列溶液中氯离子浓度最大的是()
A.15mL1mol·L-1的AlCl3B.50mL1mol·L-1的KCl
C.20mL2mol·L-1的NH4ClD.10mL2mol·L-1的CaCl2
17.三种气体X、Y、Z的相对分子质量关系为Mr(X) A.原子数目相等的三种气体,质量最大的是Z B.同温同压下,同质量的三种气体,气体密度最小的是X C.同温同压下,三种气体体积均为6.72L,则它们的物质的量一定均为0.3mol D.同温下,体积相同的两容器分别充入2gY气体和1gZ气体,则其压强比为2︰1 18.NaH是一种良好的生氢剂,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H2O===NaOH+H2↑,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H中H的化合价为-1价 B.H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D.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可以表示为: 19.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粗盐水中的氯化镁及泥沙: 先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再加入盐酸、过滤 B.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 先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再过滤 C.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HCl气体: 通过饱和NaHCO3溶液洗气 D.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氯化钠杂质: 加水溶解、蒸发结晶 20.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 Na+、 、Mg2+、Ba2+、 、 、Cl-。 现取三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②第二份加入足量K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8mol; ③第三份加入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12.54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4.66g。 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Na+一定存在 B.100mL溶液中含0.01mol C.Cl-一定存在 D.Ba2+一定不存在,Mg2+可能存在 21.白磷有剧毒,白磷中毒可用硫酸铜溶液解毒,两者可发生如下反应: ①2P+5CuSO4+8H2O===5Cu+2H3PO4+5H2SO4 ②11P+15CuSO4+24H2O===5Cu3P+6H3PO4+15H2SO4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在上述两个反应中,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B.在上述两个反应中,氧化剂都只有硫酸铜 C.在上述两个反应中,氧化产物都是H3PO4 D.在反应②中,当有5molCuSO4发生反应时,共转移10mol电子 22.有如下反应(未配平): BrF3+H2O―→Br2+O2+HBrO3+HF,反应后测得生成Br2与O2各1mol。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反应共转移6mol电子 B.氧化剂为BrF3,还原产物为Br2 C.配平后H2O与HF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9 D.被水还原的BrF3与被自身还原的BrF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 二、填空题 23.现有下列物质: ①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 ②石墨③无水乙醇 ④小苏打 ⑤NaHSO4固体 ⑥氨气 (1)按物质的分类方法,将上述物质进行分类。 能导电的物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电解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电解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上述物质中的两种酸式盐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常用下图所示A~D中的装置进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____。 (2)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颗粒应选用装置________(填字母代号,下同)。 (3)分离互溶的乙酸(沸点118℃)和乙酸乙酯(沸点77.1℃)的混合物应选用装置________。 (4)用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单质应选用装置________。 25.病人输液用的葡萄糖注射液是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的水溶液,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 利用标签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该注射液中葡萄糖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该溶液密度约为1.0g/cm3)。 (2)该注射液中葡萄糖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mol/L(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 (3)某同学进行某项实验需要480mL上述葡萄糖溶液,其配制过程如下,请完成填空: ①该同学需称取________g葡萄糖在烧杯中溶解; ②配制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用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________; A.用5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葡萄糖并加入盛有少量水(约50mL)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慢慢搅拌,使其完全溶解 C.将已溶解完全的葡萄糖溶液沿玻璃棒注入一定规格的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颠倒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液面的最底处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至液面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1~2cm处 ③在配制过程中,下列实验操作使所配制的葡萄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用托盘天平称取葡萄糖时“左物右码” B.溶解时使用的烧杯和玻璃棒未洗涤 C.洗净的容量瓶未经干燥就用于配制溶液 D.定容时俯视凹液面 E.加水超过刻度线后,用胶头滴管吸出多余的液体 (4)已知溶液中某溶质的物质的量除以溶剂的质量称为该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单位为mol/kg。 ①上述葡萄糖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为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mol/kg。 ②若将标准状况下aLHCl气体完全溶于bg水中,此时该盐酸的质量摩尔浓度为________(只需列出计算式,无需化简)mol/kg。 26.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绿色消毒剂,其在消毒(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后可形成Fe(OH)3胶体,常用于处理饮用水。 工业上有干法与湿法两种制备高铁酸钾的方法。 (1)干法制备高铁酸钾时,先制备得到Na2FeO4,反应如下: 2FeSO4+6Na2O2===2Na2FeO4+2Na2O+2Na2SO4+O2↑ ①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 ②每生成1molNa2FeO4,转移________mol电子。 (2)配平湿法制备高铁酸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Fe(OH)3+______ClO-+______OH-===______ +______Cl-+______H2O (3)取少量K2FeO4溶液,滴加盐酸,有Cl2产生,该反应表明氧化性: K2FeO4______(填“>”或“<”)Cl2。 (4)Fe(OH)3胶体可使水中悬浮物沉降下来,用作净水剂。 ①实验室用饱和氯化铁溶液制取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光束通过Fe(OH)3胶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 b.往Fe(OH)3胶体中加入稀硫酸,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消失 c.Fe(OH)3胶体粒子不能透过滤纸,能透过半透膜 d.Fe(OH)3胶体发生电泳时,其胶体粒子向阴极移动 27.向一定体积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浓度为1mol·L-1的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的Na2CO3溶液的体积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图中V1∶V2=1∶2;当加入V2mLNa2CO3溶液时,所得溶液的浓度为1mol·L-1,体积为200mL。 求: (1)加入V2mLNa2CO3溶液时,所得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 (2)原混合溶液中CaCl2和HCl的物质的量之比n(CaCl2)∶n(HCl)=________。 (3)m1=________g,m2=________g。 参考答案 1.答案: B 解析: 若盐酸和NaOH溶液均足量,则产生氢气的体积相等;若加入的铝粉均足量,则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1: 3。 经分析可知,盐酸不足,NaOH溶液过量,则铝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为n(H2)=0.1L×3mol·L-1× =0.15mol,故铝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的氢气为0.2mol,由此推知m(Al)=0.2mol× ×27g•mol-1=3.6g。 2.答案: D 解析: 漂白粉在空气中会变质生成 ; 能吸收 生成 ;水泥吸水后会变质。 3.答案: B 解析: A项, 数目增多;B项, 数目不发生变化;C、D项, 则 数B增多, 数目减少。 4.答案: A 解析: 新制氯水中的盐酸有酸性,次氯酸有漂白性,A项正确; 不能漂白石蕊试液,B项错误; 和 能发生反应,生成没有漂白性的物质,C项错误; 和 能发生反应,生成没有漂白性的物质,C项错误; 有强氧化性,其具有漂白性,D项错误。 5.答案: A 解析: 灼烧干海带应在坩埚中进行,A错误. 6.答案: D 解析: 根据2H2O 2H2↑+O2↑可知,光解0.02mol水,生成0.02molH2,质量为0.04g,A项错误;0.02molH2中氢的原子数约为6.02×1023mol-1×0.04mol=2.408×1022,B项错误;标准状况下,生成H2的体积为22.4L·mol-1×0.02mol=0.448L,C项错误;根据2Na+2H2O=2NaOH+H2↑知,生成0.02molH2,需要消耗0.04molNa,D项正确。 7.答案: B 解析: “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牡蛎壳为贝壳,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灼烧生成氧化钙,所以“蜃”主要成分是氧化钙。 A.贝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故A正确; B.“砺成灰”是将碳酸钙灼烧生成氧化钙,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蜃”主要成分是氧化钙,溶于水后生成氢氧化钙,呈碱性,故C正确; D.纸张是用木材或植物的秸秆制成的,故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故D正确。 故选: B。 8.答案: C 解析: 9.答案: A 解析: 蒸馏实验中,忘记加沸石,需要先冷却后再加入沸石,以防剧烈的暴沸,A项正确; 10.答案: B 解析: B、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用mol表示,故B正确; C、质量的单位是g、kg等,则1molO2的质量是32g,故C错误; A、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均约为22.4L/mol,如果不是标准状况,则气体摩尔体积不一定为22.4L/mol,故A错误;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体系,溶液中任何一部分的浓度都相同,则10mL2mol/LH2SO4溶液中取出的5mL溶液,其浓度为2mol/L,故D错误. 故选B. 11.答案: D 解析: 气溶胶属于胶体,A错;离子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是交叉关系,B错;钠盐、钾盐分别与碳酸盐是交叉关系,C错。 12.答案: D 解析: A. 与 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所以在强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D.室温下,pH=1的溶液中,Na+、Fe3+、 、 各离子能大量共存,D项正确;答案选D。 13.答案: B 解析: A.反应前后离子所带的电荷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u+2Ag+═Cu2++2Ag,故A错误; B.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O3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生成碳酸钡沉淀、氢氧化钠和水,即 +Ba2++OH-=BaCO3↓+H2O,B正确; 14.答案: C 解析: 15.答案: C 解析: 由于溶液中离子个数比为Mg2+: K+: =4: 5: 3,若Mg2+为4n个,则K+、 的个数分别为5n与3n个;根据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可知溶液中 的个数=(4n×2+5n−3n)÷2=5n,则 与 的离子个数比为5n: 3n=5: 3, 故选: C。 16.答案: B 解析: A. 15 mL 1 mol⋅L−1的AlCl3,氯离子的浓度为: 1mol/L×3=3mol/L,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为n=c×V=3mol/L×0.015L=0.045mol; B. 50 mL 1 mol⋅L−1的KCl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1mol/L,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为n=c×V=1mol/L×0.05L=0.05mol; C. 20 mL 2 mol⋅L−1的NH4Cl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2mol/L,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为n=c×V=2mol/L×0.02L=0.04mol; D. 10 mL 2 mol⋅L−1的CaCl2中氯离子浓度为: 2mol/L×2=4mol/L,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为n=c×V=4mol/L×0.01L=0.04mol; 根据分析可知,均稀释到100mL,当体积相等时,n越大,浓度越大,稀释后氯离子浓度最大的为B; 故选: B。 17.答案: B 解析: ①分子数同,则物质的量同,② 。 A项,给出“原子数目同”但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确定,进而质量也不确定,A项错;B项,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所以 密度最小,所以B正确;C项没有标明“标况”,所以C错;D项,同温同体积时,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其压强比 所以D错误。 18.答案: D 解析: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NaH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失去1个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做还原剂;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降低到0价,得到1个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做氧化剂,所以选项D正确,其余选项都是错误的,答案选D。 点评: 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考点,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 试题基础性强,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知识的熟悉了解程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该题的关键是准确判断出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然后灵活运用即可。 19.答案: C 解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除去CO2中少量HCl气体: 通过饱和NaHCO3溶液后,CO2与NaHCO3溶液不反应,HCl+NaHCO3=NaCl+CO2↑+H2O,再干燥气体,C正确; 20.答案: A 解析: ①根据题意,Ba2+和 ,可发生离子反应生成BaSO4沉淀,因此两者不能大量共存.Ba2+和 可发生离子反应生成BaCO3沉淀,因此两者也不能大量共存. 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可能发生Cl-+Ag+═AgCl↓、 +2Ag+═Ag2CO3↓、 +2Ag+═Ag2SO4↓,所以可能含有Cl-、 、 中的至少一种; 第二份加足量K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8mol,能和KOH溶液加热产生气体的只能是NH4+,而没有沉淀产生说明一定不存在Mg2+(Mg2+可以和OH-反应生产氢氧化镁沉淀).故可确定一定含有NH4+,一定不存在Mg2+.根据反应 +OH- NH3↑+H2O,产生NH3为0.08mol,可得 也为0.08mol. 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12.54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4.66g.部分沉淀溶于盐酸为BaCO3,部分沉淀不溶于盐酸为BaSO4,发生反应 +Ba2+═BaCO3↓、 +Ba2+═BaSO4↓,因为BaCO3+2HCl═BaCl2+CO2↑+H2O而使BaCO3溶解.因此溶液中一定存在 、 ,一定不存在Ba2+. 由条件可知BaSO4为4.66g,物质的量为0.02mol, 物质的量浓度为: =0.2mol/L, BaCO3为12.54g-4.66g═7.88g,物质的量为0.04mol,则 物质的量为0.04mol, 物质的量浓度为 =0.4mol/L, 由上述分析可得,溶液中一定存在 、 、 ,一定不存在Mg2+、Ba2+.而 、 、 物质的量分别为0.04mol、0.02mol、0.08mol, 、 所带负电荷分别为0.04mol×2、0.02mol×2,共0.12mol,NH4+所带正电荷为0.08mol,所以一定含有钠离子,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最小是0.04mol,氯离子不能确定. A、Na+一定存在,故A正确; B、100mL溶液中含0.04mol碳酸根离子,故B错误; C、氯离子是否存在无法确定,故C错误; D、Mg2+、Ba2+一定不存在,故D错误. 故选A. 21.答案: B 解析: 两个反应中,反应物水中 、 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变化,故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A项正确;两个反应中, 中的磷元素均来自单质磷,且两个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均只有磷元素,故D项正确;反应 (2)中部分磷元素的化合价升高,部分磷元素的化合价降低,铜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故氧化剂不只有硫酸铜,反应 (2)中当有60 参加反应时,转移120 电子,C项正确,B项错误。 22.答案: D 解析: 23.答案: (1)①②; ④⑤ ;③⑥ (2) +H+===CO2↑+H2O 解析: 24.答案: (1)冷凝管 (2)C (3)A (4)D 解析: (1)仪器①为直形冷凝管,故答案为: 直形冷凝管; (2)碳酸钙不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故答案为: C; (3)二者互溶,但沸点不同,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答案为: A; 25.答案: (1)5% (2)0.28 (3)①25 ②BCAFED ③D (4)①0.29 ②1000a/22.4b 解析: (1)由注射液的标签可知,该注射液中葡萄糖的质量分数是5%; 故答案为: 5%; (2)由注射液的标签可知,500mL溶液中含有葡萄糖25g,葡萄糖的质量为25g180g/mol=25180mol,故葡萄糖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5180mol0.5L=0.28mol/L; 故答案为: 0.28mol/L; 26.答案: (1)①Na2O2 Na2FeO4和O2 ②5 (2)2 3 4 2 3 5 (3)> (4)①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②c 解析: (1)反应中Fe颜色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6价,被氧化,FeSO4为还原剂,过氧化钠中O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2价,由−1价升高为0,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由方程式可知,生成2molNa2FeO4,有6molN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一化学 氧化 还原 反应 及其 化合物 性质 练习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