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兴趣学会健体谈小班体操活动的开展.docx
- 文档编号:6757537
- 上传时间:2023-01-10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41.88KB
培养兴趣学会健体谈小班体操活动的开展.docx
《培养兴趣学会健体谈小班体操活动的开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兴趣学会健体谈小班体操活动的开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培养兴趣学会健体谈小班体操活动的开展
小班体育个案研究报告
—“一物多玩”的观察与解读
一.背景简介:
男,四周岁,我们都叫他添添。
性格活泼,动手能力较强,思维较活跃,但是由于他的爸爸妈妈什么事情都一手包办,因此养成了他懒惰的习惯,特别是在户外活动中,其他幼儿总是兴高采烈的玩着,而他却懒洋洋的这儿一看、那儿一站,表现的很被动。
体育活动是孩子们较感兴趣的,而“一物多玩”更容易对幼儿产生强烈吸引力、诱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添添会以怎样的状态参与呢?
为此,我开始关注起添添在“一物多玩”中的言行表现,认真做了记录和研析。
二、观察札记
(一)记录一
观察内容:
玩报纸
观察地点:
操场
观察时间:
2006年10月10日上午10:
00—10:
30
情景描述:
今天,我带幼儿去玩报纸游戏。
一到操场,孩子们就利用已有的经验和技巧制作纸球,然后玩自己制作的纸球。
我鼓励孩子们玩出多种花样。
他们有的踢纸球练射门,有的用纸球进行抛接练习,还有的用纸球当子弹互相追逐射击。
场地上到处是孩子们的笑声和喊叫声。
我看这个游戏玩得差不多了,就提议说:
“现在咱们玩一个赶小猪的游戏,看谁最先到终点又遵守规则。
”孩子们刚玩了两次,添添就大
声说:
“真没意思。
”我愣了一下,说:
“那你说一说,不玩这个游戏还有什么游戏可以让我们大家一块儿玩吧?
”他想了一会儿说:
“咱们可以玩运球比赛。
”我问大家行不行,孩子都同意。
观察者评注:
通过这件事,我更深地认识到,孩子有很大的潜能,老师要相信孩子,创造条件,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使幼儿在体育活动中既锻炼身体,又学会用一种材料创造出多种不同的玩法。
孩子们每天都要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但不可能天天都有新的游戏材料,那么,让同一种玩具或材料变化出新的玩法,使幼儿愿意玩,从而发展幼儿多方面的能力,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面对和探索的问题。
添添在玩纸球的游戏中,根据已有的经验,展开了自己的想象和创造。
建议可以用报纸玩运球比赛,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获得了一定的成功感,但添添仍然不太积极,在前半个活动中,他一直是一个旁观者。
(二)记录二:
观察内容:
我的调查
观察地点:
小(3)班
观察时间:
2006年10月17日7:
45—8:
02
情景描述:
早晨,添添一看见我们就甜甜的跟我们打招呼,他妈妈问我们:
“不知怎么回事,添添这几天一回家就拿着玩具问我“妈妈,这个还
有别的玩法吗?
”
晨间谈话时,我请添添向大家介绍自己在家的活动情况,添添高兴的站起来向小朋友介绍了绳子、皮球等玩具的多种玩法。
当我们建议添添把他的玩法展示给我们看时,他愉快的同意了。
观察者评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次的活动中,添添显然对“一物多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们要将添添的调查作为“一物多玩”的一个生长点,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充分发挥创新思维。
(三)记录三
观察内容:
报纸载球
观察地点:
操场
观察时间:
2005年10月24日10:
00—10:
35
情景描述:
一开始,小朋友们拿着我给他们的报纸不知所措。
我有意识地又说了一遍:
"你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这时有几位幼儿开始动起来,但他们大多数只是拿着报纸跑来跑去。
添添听完我的话,点点头,乐呵呵地拿着报纸转身走开去。
他的背影仿佛在告诉大家--今天我要给你们露一手。
我并没有急于追问,只是在一旁静观,想以一个教师对孩子愿望的重视,对活动动机的满足来刺激他去尝试新的领域,去体验创新的喜悦。
在玩的过程中,我惊奇地发现平时活动不认真的添添,此时正玩得入神,两眼放出好奇的光芒。
只见他一会儿将报纸贴在胸
口跑来跑去;一会儿卷成一长条做障碍物,来回跳;一会儿又揉成一团,当“手榴弹”扔……在我的引导和鼓励下,他积极思维,捕捉灵感。
在活动中,他把自己想的许多玩法讲给小朋友听,由于想象力特别丰富,思维独特,受到小朋友的喜爱。
观察者评注:
在“一物多玩”中,我看到了添添的“闪光点”,看到了他的聪明才智,独特思维。
正如陶行知说的,人类社会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
我们的教育对象--幼儿,正处于人生的起步,也是创造力旺盛、充满好奇心的年代,幼儿园里处处洋溢着幼儿创新思维的火花,需要教师及时捕捉,及时开发和引导。
幼儿的个性是有个别差异的,这从“一物多玩”的活动中不难发现。
有的孩子能从活动中获得足够的动机和乐趣而无须教师干预;有的孩子则依赖性较强,常常要教师的肯定,鼓励和帮助;还有的孩子相对比较外向,社会性交往的需要较强,愿意帮助别人等。
就以上案例而言,添添也许就属于第一种类型的孩子吧。
我们不仅要允许班内幼儿的发展速度,活动内容、方式的多样化,还应该有不同的指导策略和针对性,去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和发展。
因此对添添来说--给他提供充足的空间,创造自由的氛围,让他充分发挥创新思维--这种策略可能比较有效。
三、解读与思考:
通过对添添小朋友三周的个案追踪,我们可以看到添添在不断的
成长与进步,作为幼儿园教师,在对幼儿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孩子们的创造素质,提高其创造能力,使其成为创新人才的同时,如何使自己成为创新型教师,是摆在我们眼前最为重要的问题。
每个活动中,每个幼儿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他们身上蕴藏着极大的创造潜力。
他们的每一个想法,每一句话语都在展示一个色彩斑斓、富有活力的美好世界。
正如马拉古兹在名为“其实有一百”的诗中所表达的观点:
“孩子是由一百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方式、游戏方式及谈话方式,还有一百种……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一百再一百),但被偷去九十九种……”以往的教学大都以约束为主,时时处处都是规矩,这样久而久之不仅会束缚孩子的手脚,也会约束孩子的头脑,在这样的环境里,幼儿循规蹈矩,其心态必然是瞻前顾后。
时间一长,幼儿就会习惯听从他人,人云亦云,创造性思维的心态根本无从谈起。
在我为幼儿创设的宽松环境里(必要的禁令和约束也是必不可少的),幼儿的自由度大,顾忌少,幼儿通过充分的联想,交流和表现,创造出多种玩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心态的形成。
所以,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创设鼓励支持创新的环境也是十分重要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一物多玩”
只是个开始,我想在接下去的日子里,怎样从“一物多玩”中引导幼儿在考虑问题,看待解决事情时也能从多种角度去想,去做,真正成为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人才!
总之,培养幼儿创新意识是受许多因素影响的,教师的创新意识,良好的物质环境和创新教育的心理环境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在充满情趣的乐园中,创造出生活的新意境。
告状行为的幼儿个案研究报告
幼儿告状行为是指:
“幼儿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为自己受到来自同伴某一方面的侵犯,或者发现同伴的某种行为与幼儿园的集体规则、教师的某项要求不相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这种行为的突出目的是要阻止同伴的行为。
”[1]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告状时会采用不同的策略,同一年龄段的幼儿也会根据不同的情境采用多样化的告状策略。
本研究基于幼儿告状行为的具体案例,结合与教师的访谈,对幼儿告状的原因及应如何辅导进行了分析。
一、个人的情况
想想(化名),男,七周岁;虽然是男生,但是也很爱哭;不管是不是自己的错都会哭并向老师告状。
家庭经济相当优越,家里有爸爸、妈妈。
双亲均在上班,都是知识分子。
二、问题行为资料
案例一:
下课自由活动时,部分小朋友在一起相互追追赶赶、打打闹闹的。
其中A幼儿和想想在打闹中发生了一点小意外,双方都有一点小碰伤;但想想马上就会向老师告状(包括新老师)说A幼儿把他弄受伤了。
经过我们的了解可以发现其实是想想先把A幼儿弄受伤的。
案例二:
吃点心时,想想那桌的小朋友都很爱说话,所以吃的会比较慢,其中又以想想和B幼儿最慢。
当我们走进让他们吃得快点时部分幼儿能马上静下来吃点心;我们提醒说:
想想,你要吃快点了,别的小朋友都吃完了。
此时想想就会说:
某某某都没吃完,而且我比较晚来,某某还一直在讲话还没来吃等等。
案例三:
在做做玩玩《帽子》时,想想那桌有三个男生做鸭舌帽。
在都做好进行装饰时想想先开始,他用了不干胶在帽子的顶端打了个十字架,然后再在交接处粘上一个圆形的不干胶。
这时另外两个男生也做完在用不干胶进行装饰,方法和想想的有点类似。
想想看见了就不让他们再继续做而且会去抢,说:
不要学人家啦,你们自己想啊。
同时会和我们说他们自己不想,一直学我做,你叫他们不要学我做啦。
案例四:
计算游戏《猜数字》中,A幼儿挑了一部分花片在自己手边玩,想想和其他组员在做时不够看到A幼儿还有想去拿几片。
A幼儿马上移开花片,并威胁说:
这是我的,你们自己的用完了,谁也不能抢我的。
见此情景,想想跑到老师那儿告状:
老师,你看A幼儿有那么多花片,我们都不够,他也不给我们。
你就让他给我们一点吧!
张鸿伦一边撒娇一边向老师告状。
三、案例分析
根据以上情况的来看,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家庭因素:
由于是独生子女,父母亲对他过多的关心和照顾,事事包办并且有点溺爱,使他在生活中不用与别人共同使用某个东西或分享,就能得到全部的关注。
而家庭教育方式又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
从亲子关系的角度分析父母家庭教育方式主要分为专制型、宽容型、民主型三类。
专制型的教育方式是把孩子作为附庸,压制其独立性、创造性,对孩子的行为过多地干预,经常采取强制手段让孩子听命于父母,漠视孩子的兴趣和意见,不允许孩子对自己的事情有发言权,要求子女随时都要遵守父母的规定,稍有违背就会遭到训斥或惩罚,有时甚至是过于粗暴的惩罚。
与之相反的宽容型的教育方式主要表现为亲子关系的淡漠。
父母与孩子各有自己的活动范围及方向,父母任孩子自由地、不受约束地发展,他们虽然也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但对孩子的行为没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很少奖励或惩罚。
民主的教育方式是建立在亲子关系平等基础上的。
其主要表现是父母把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注意培养孩子的主动精神,培养他们的自理、自制能力,对孩子的期望、要求及奖励、惩罚等比较恰当,经常与孩子进行思想与价值观的交流与沟通,尊重、听取孩子的意见,及时纠正自己在教育孩子中的失误。
[2]我们的案例研究也发现了这一点,案例的妈妈,因为孩子是独生子,又是他们的宝贝,她宠着孩子,没有严厉的管教约束孩子,采取宽容型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过分纵容、放任,养成孩子霸道、粘人的性格。
可见,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行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2、环境因素:
经常呆在以他为中心点的家里,很少到需要分享的地方磨练,当到需要集体生活的环境时如幼儿园便会很不习惯,老师不可能把全部的注意力、焦点都放在他一个人身上。
3、气质性因素:
生性粘人、主观意识强烈,性格比较霸道,不爱与人分享,又想得到人们全部的注意力。
家长对他很溺爱,致使他养成了碰到不合意的事情就告状的性格。
而且他也发现了通过告状能得到老师或家长的关注。
四、辅导计划和目标:
1、来园:
能和幼儿一起玩同一个游戏,并学会分享、合作。
2、日常生活:
遇到意外会找原因,并学会主动道歉。
3、游戏:
愿意参加各类游戏,能和其他小朋友们共同使用教具,学会心平气和的与小朋友们商量。
4、上课:
能在回答老师的问题前学会举手,而不是一味的喊出答案;或老师没有提问到之后就干脆不举手回答了。
五、辅导方法:
1、进入引出法。
走进幼儿的情感世界,知道孩子的兴趣爱好,这样的话,更容易让孩子配合自己。
2、利用环境法。
幼儿园是教育的一个大的环境,我们要充分的利用这一环境进行辅导。
如:
课上,适时适度的请他来回答问题,鼓励引导他发言的时机;生活活动时,引导他观察其他小朋友是怎么做的,或是有意派他去招呼某个小朋友,这些他都乐意做,配合较好。
3、游戏训练法。
游戏是孩子的好伙伴,对社交差的幼儿也不利外。
如让张鸿伦与一个他比较喜欢的同伴一起共同游戏,学会了和幼儿一起分享、合作之后,然后再逐步拓展到与其他伙伴共同游戏。
4、家庭配合法。
老师把训练的内容和方法,经常通报给家长,和家长沟通,共同研究训练方案,使家长在训练中发挥作用,共同配合使训练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
辅导过程:
(一)辅导前的准备
1、选择教育材料,并做好一切物质准备。
寻找相关内容的儿歌、故事、游戏等,对全体幼儿进行暗示,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愿望。
2、争取家长的配合。
班里开设自带玩具角,让他带来喜欢的玩具,创造机会和同伴一起玩。
和部分幼儿建立电话联系,有机会都观察别的幼儿是怎么做的。
(二)辅导过程
第一阶段(第1周)建立和老师的依恋情感,能和老师、同伴主动问好并合作。
教师用爱去温柔孩子的心,让孩子对你有充分的信任感,但是这种爱又要是公平的、隐形的。
爸爸、妈妈也要做到一样,以这种双重的爱去呵护孩子的心。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尽可能多的让他和同伴在一起活动,使他逐渐改变粘人、霸道的性格。
第二阶段(第2-5周)能和同伴一起分享、合作,不再粘人、霸道。
这是辅导阶段的关键,孩子虽然和老师建立了依恋的情感,但最后必须回到小伙伴中间去,在和同伴的交往中,就会有言语的交流。
一开始,我问她:
“你喜欢跟谁玩。
”然后和这几位幼儿互相交换电话号码,鼓励他们在家时互相通话,有机会可以一起约去玩。
想想的妈妈欣喜地来说:
“她在电话里愿意和小伙伴分享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趣事,从来没有那么的心平气和。
”然后组织这些小伙伴到想想家里玩,他们玩的可开心了,不会因为玩具或家里人对小朋友们的招待而生气。
在幼儿园的自由活动时,就提醒这些小伙伴,找张鸿伦一起玩,并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想想。
另外通过教育材料、故事、儿歌等,对他进行鼓励和暗示“大家一起分享、合作”,“跟小朋友一起玩有意思”,慢慢地,想想不象以前那样,喜欢整天粘在老师身边,会和小伙伴一起去玩了。
第三阶段(第6周)懂得举手回答老师问题。
每当问题提出后,老师总是鼓励、暗示想想要先举手,等老师提问到时再响亮的回答问题,当想想学会在老师提问前举手时,我马上亲切地叫他。
并告诉大家,想想也和我们一样,是个懂事的孩子,慢慢地,想想学会了在老师提问他之后才发言的习惯。
七、辅导结果:
通过近一个半月的辅导教育,现在想想上课时,能在老师提问他之后才响亮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当老师没有提问到他时也不会耍脾气而不举手,或干脆大声的喊出答案;下课时会和小伙伴们共同快乐地玩耍,开心地笑;家长和老师都为他的进步感到高兴。
八、小结与建议:
大班幼儿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行为规范,而且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其“告状”的内容更多的是关心同伴与同伴之间的相互关系。
[3]他们在告状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多是复合式的,方式也较为隐蔽,如很多幼儿轻轻地靠近教师耳边告状,以免同伴听到。
他们逐步采用消极评价、撒娇、神态示意、嘲笑等告状策略。
大班幼儿在对规则的要求本质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产生了一些内在的价值观。
他们的告状策略也是基于一定的价值观的。
如:
“老师,他把我弄伤了。
”“老师,你看他有那么多花片,让他给我们一些吧。
”“老师,某某还一直在讲话还没来吃。
”“老师,不要让他们一直学我。
”等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告状行为日益呈现出一种层层接近目标的趋势,告状幼儿期望最终达成目标的愿望也更为明显。
告状行为的幼儿个体差异大,因此他们参与活动的程度和进度,要视其实际行为反映而定。
老师不可操之过急,要视情况而定。
情绪反应良好时可进入下一个阶段。
切忌强迫指令、发火训斥,以防幼儿发生逆反心理,影响模仿效果。
教师一定要按照“积极诱导、顺其自然“的原则,掌握参与活动的速率。
而且,不论在哪个阶段,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只要被辅导的幼儿做出教师所预期的行为时,都要及时给予有效强化物,并明确告诉他强化的原因,即为何奖赏他那个行为。
积极鼓励他与同伴合作交往,并参与社交,逐渐脱离霸道、粘人的性格。
参考文献:
[1]刘晶波.社会学视野下的师幼互动行为研究:
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了什么(M〕.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9一52,71,85
[2]曾琦、卢咏莉.父母教育方式与儿童的学校适应.心理发展与教育(京),1997年第2期
[3]周长秋.谈教师对幼儿“告状”的分析评判能力[J].山东教育,1999,(5).
参加幼儿园庆六一活动的心得体会
迎着六月明媚的阳光,听着嘹亮的歌声,我和这次实习的泉州实验幼儿园的大二班全体幼儿们怀着愉快的心情,迎来了又一个“六一”国际儿童节。
今年由于幼儿园的搬迁,我们并没有准备太多的节目,只是在自己所在的班级准备一些节目和游戏。
游戏上大致有百花齐放、贴鼻子等等;而节目上除了我们客人老师准备的两个以外,其余的都是我们大二班的幼儿准备的,有拉丁舞、拍胸舞、小提琴、钢琴、讲故事等等。
第二次参加幼儿园的六一活动,心情和第一次又有所不同。
对于幼儿们我们是既喜欢又有矛盾。
喜欢是因为幼儿们很可爱、对我们如朋友,而矛盾则也是因为幼儿们当我们是朋友、不是老师对待,也许正因为这样我们在六一那天玩的也更尽兴。
六一那天看着幼儿们在表演节目的时候我想了很多很多,一些是关于幼儿的,而另一些则是关于当代幼儿家长的。
对于幼儿我觉得当今社会给了他们太多的压力,除了正常的上课以外还要接受各种兴趣班的授课。
他们本该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年纪却要接受着这么多的压力,如美术、舞蹈、钢琴等等。
家长在为他们报班的时候却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心理,如幼儿是否感兴趣、是否能承受等。
像我们班就有好几个幼儿参加了舞蹈班、钢琴班、绘画班、英语班等,甚至有些幼儿连续上好几个兴趣班。
试问一下当代幼儿的家长,孩子的童年到底应该是以快乐为主还是应该以上课为主呢?
在孩子承受着越来越多压力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这样做的背后:
幼儿的笑容是否有减少,家长们也应该反思让孩子上这么多的兴趣班到底是对是错?
有些幼儿的表现是心理压力特别大而不想去幼儿园上课,一方面幼儿知道去幼儿园是应该的,另一方面幼儿又不想去,幼儿们会觉得他们是被父母逼着去的。
而另一些则是当今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幼儿心理疾病,大致上也都是因为压力过大导致的。
我们应该意识到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孩子,其成长过程是不健全的,家长的首要目的是使孩子树立良好生活的卫生的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家长在给幼儿报兴趣班的同时应该也更多的关注幼儿的内心需要。
如果我们能还原幼儿的童年,适当的兴趣班也是有帮助的:
1.应该扩大交往的空间。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适度的兴趣班无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交往的环境、能接触到更多的小朋友,使孩子受益匪浅。
2.发现孩子的优势。
幼儿时期是孩子感知觉、动作发展和思维训练的敏感时期。
适时、适当地参加一些兴趣班,有助于父母及时发现而不忽略孩子的兴趣和优势——家长的智慧就在于发现,然后加强培养,也就是顺应这个“强项”和宝贝的个性去创造条件、去引导,开启其智慧、挖掘出潜能,就会事半功倍。
说到底,教育的目的不是抹煞差异,而是彰显差异。
比如,语言型的孩子可以学英语;音乐型的孩子可以学弹琴、学舞蹈;逻辑-数理型的可以学围棋、象棋;空间智力型的可学绘画;身体运动型的可以学乒乓球、跆拳道、游泳等。
3.塑造孩子的个性品质。
在兴趣班,孩子能跟随老师学到知识和技能。
不能否认,任何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都有枯燥的一面,这恰恰为孩子提供了“压力训练”,有机会认识到“努力”的价值,感受到荣誉、骄傲和成长,这是必要的挫折教育。
当然,如果孩子很喜欢上兴趣班,这份学习就成了愉快的“训练”,称不上什么“压力”了。
同时,兴趣学习对孩子意志力、自信心、交往能力、自我认识能力、抗挫折能力、勇敢精神等个性品质的培养都有益处。
经过这番训练与磨炼,宝贝就有可能在其现有的条件下,扬长避短,越来越优秀。
以上这些都是建立在家长的认识要正确的基础之上的。
但是引人深思的另一面又是家长的压力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的变大,甚至不低于幼儿的压力。
在我们关注幼儿压力的同时却忽略了家长内心的压力。
家长们的压力来自于社会、来自于环境、更来自于自己内心的想法。
家长们在给幼儿施加压力的同时也在给自己施加压力。
我们大二班的六一节顺利的完成了,大家都玩得很尽兴。
经过这次参加我们大二班的六一节,我想的这些让我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
当今社会我们不仅仅是要减少幼儿的压力,同时也要减少幼儿家长的压力;对于不同的幼儿我们也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而不应该局限在增加压力上。
以上就是我对于参加这次庆六一活动的心得体会。
小班体育个案研究报告
小班体育个案研究报告——对一名小班幼儿在“一物多玩”活动中表现的观察与解读
一. 背景简介:
男,四周岁,我们都叫他文文。
性格活泼,动手能力较强,思维较活跃,但是由于他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什么事情都一手包办,因此养成了他懒惰的习惯,特别是在户外活动中,其他幼儿总是兴高采烈的玩着,而他却懒洋洋的这儿一看、那儿一站,表现的很被动。
体育活动是孩子们较感兴趣的,而“一物多玩”更容易对幼儿产生强烈吸引力、诱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文文会以怎样的状态参与呢?
为此,我开始关注起文文在“一物多玩”中的言行表现,认真做了记录和研析。
二、观察札记
(一) 记录一:
观察内容:
玩报纸观察地点:
操场观察时间:
2005年10月10日上午10:
00—10:
30
情景描述:
今天,我带幼儿去玩报纸游戏。
一到操场,孩子们就利用已有的经验和技巧制作纸球,然后玩自己制作的纸球。
我鼓励孩子们玩出多 种花样。
他们有的踢纸球练射门,有的用纸球进行抛接练习,还有的用纸球当子弹互相追逐射击。
场地上到处是孩子们的笑声和喊叫声。
我看这个游戏玩得差不多了,就提议说:
“现在咱们玩一个赶小猪的游戏,看谁最先到终点又遵守规则。
”孩子们刚玩了两次,文文就大声说:
“真没意思。
”我愣了一下,说:
“那你说一说,不玩这个游戏还有什么游戏可以让我们大家一块儿玩吧?
”他想了一会儿说:
“咱们可以玩运球比赛。
”我问大家行不行,孩子都同意。
观察者评注:
通过这件事,我更深地认识到,孩子有很大的潜能,老师要相信孩子,创造条件,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使幼儿在体育活动中既锻炼身体,又学会用一种材料创造出多种不同的玩法。
孩子们每天都要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但不可能天天都有新的游戏材料,那么,让同一种玩具或材料变化出新的玩法,使幼儿愿意玩,从而发展幼儿多方面的能力,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面对和探索的问题。
文文 在玩纸球的游戏中,根据已有的经验,展开了自己的想象和创造。
建议可以用报纸玩运球比赛,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获得了一定的成功感,但文文仍然不太积极,在前半个活动中,他一直是一个旁观者。
(二) 记录二:
观察内容:
我的调查 观察地点:
小(8)班 观察时间:
2005年10月17日7:
45—8:
02情景描述:
早晨,文文一看见我们就甜甜的跟我们打招呼,他妈妈问我们:
“不知怎么回事,文文这几天一回家就拿着玩具问我‘妈妈,这个还有别的玩法吗?
’” 晨间谈话时,我请文文向大家介绍自己在家的活动情况,文文高兴的站起来向小朋友介绍了绳子、皮球等玩具的多种玩法。
当我们建议文文把他的玩法展示给我们看时,他愉快的同意了。
观察者评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次的活动中,文文显然对“一物多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们要将文文的调查作为“一物多玩”的一个生长点,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充分发挥创新思维。
(三) 记录三 观察内容:
报纸载球观察地点:
操场观察时间:
2005年10月24日10:
00—10:
35情景描述:
一开始,小朋友们拿着我给他们的报纸不知所措。
我有意识地又说了一遍:
"你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这时有几位幼儿开始动起来,但他们大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培养 兴趣 学会 健体 小班 体操 活动 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