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每周一练试题D卷.docx
- 文档编号:6752545
- 上传时间:2023-01-10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2.82KB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每周一练试题D卷.docx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每周一练试题D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每周一练试题D卷.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每周一练试题D卷
2022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每周一练试题D卷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
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
_______
考号:
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有的学生在文学、艺术方面有才能,有的学生在科学技术方面有才能,有的则在体育运动、组织工作方面显示才能,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互补性
B.可变性
C.个别差异性
D.不平衡性
2、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属于()。
A说服教育法
B品德评价法
C榜样示范法
D品德陶冶法
3、小霞能根据他人的具体情况,以平等为标准,在同情、关心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道德事件进行判断,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晓霞的道德发展处于()。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阶段
D.公正阶段
4、下列不属于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的是()。
A.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B.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途径
C.具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D.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5、中学生小辉因害怕被教师批评而遵守上课纪律。
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辉的道德发展处于哪个阶段?
()
A.相对功利取向
B.避罚服从取向
C.寻求认真取向
D.遵守法规取向
6、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准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做()。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7、张老师课前宣布:
“今天讲的课非常重要,讲完后当堂进行测验。
”随后学生们精神抖擞,全神贯注地投入听课,课堂秩序井然,这种情况下形成的纪律属于()。
A.自我促成的纪律
B.任务促成的纪律
C.规则促成的纪律
D.集体促成的纪律
8、发达国家已经普及12年义务教育,而发展中国家一般仅普及9年义务教育,这说明从根本上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社会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人口数量和质量
D、社会意识形式
9、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一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
B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
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
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
10、完形一顿悟理论的提出者是()。
A.桑戴克
B.苛勒
C.托尔曼
D.奥苏贝尔
11、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
A、赫尔巴特
B、裴斯泰洛奇
C、洛克
D、杜威
12、西方教育史上,提出“泛智教育”和普及初等教育的主张,并对班级授课制作出系统阐述的教育著作是()。
A.柏拉图的《理想国》
B.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3、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这叫作刺激的()。
A.获得
B.消退
C.泛化
D.分化
14、将行为主义学习观与认知主义学习观相结合的代表人物是()。
A.奥苏贝尔
B.加涅
C.托尔曼
D.布鲁纳
15、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而消极的情绪如恐惧、痛苦等会对操作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消极情绪的激活水平越高,操作效果越差。
这说明情绪具有()功能。
A.适应
B.动机
C.信号
D.组织
16、班主任李老师接手一个新班后,针对该班纪律散漫学风懈怠的情况,首先运用板报墙壁等媒介做好舆论宣传,建立良好的班风,同时以真诚的爱感化学生,促使学生积极进取。
一个学期下来,该班班风学风焕然一新。
李老师运用的主要德育方法是()。
A.个人修养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践锻炼法
D.情感陶冶法
17、“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这体现了()。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内发论
18、中学生小阳总认为他是一个完美的人,任何事情都会按自己的意愿发展,但是现实往往事与愿违,这让他非常苦恼,希望后得到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
如果对小阳进行心理辅导,最可行的办法是()。
A.放松训练法
B.系统脱敏法
C.理性情绪法
D.代币强化法
19、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合编在一个班级,采用直接教学和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的方式,在同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被称为()。
A.班级授课制
B.分层教学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20、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它所传递的()上。
A、教学思想
B、教学内容
C、教学方法
D、教学手段
21、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
A、先进的教学观念
B、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
C、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D、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念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学习的材料的难度越大,越难以产生迁移。
2、操作技能的模仿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
3、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
4、接受学习不可能是有意义学习。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教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上好一堂课的要求是什么?
)
2、简述主要的心理评估方法。
3、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曾根据名家传记和其它方面的材料,选取了包括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画家、音乐家在内的977位名人作为研究对象,他把对这些名人的调查结果同一般人的家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这些名人的家属中,出名的父亲有89人,儿子129人,兄弟114人,共332人,而4000名一般人组中出名的亲属只有1人。
因此,高尔顿认为人的智能高低是由遗传决定的。
高尔顿这一观点是否正确?
为什么?
2、材料一:
在一次历史课上,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老师在讲课,听课老师入了迷,问这位讲课的老师准备了多长时间。
讲课老师说“我准备了一辈子,但这个题的准备只用了l5分钟”。
材料二:
有人认为,看看教材,翻翻教参(教学参考书),写份教案就是备课。
材料三:
苏联一位著名的芭蕾舞大师,在谈到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
“我正式登台演出时,我的劳动实际上早已完成了。
”
请谈谈上述材料对你的教学有何启发。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答案】C
2、B
3、【参考答案】D
4、B
5、B
6、C
7、B
8、B
9、B
10、B
11、答案:
A
12、答案:
C
13、D
14、B
15、D
16、D
17、B
18、C
19、D
20、答案:
B
21、答案:
B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参考解析:
此观点错误,题干中所述的学习材料难度越大,就很难产生迁移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学习迁移是指一种知识对另一种知识所产生的影响,与学习材料本身的难度是没有关系的,只要两个知识之间能够产生影响就能发生学习迁移。
2、此说法是正确的。
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定向是第一个阶段,模仿以及后续的阶段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
3、【参考答案】错误。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智力水平与学业成绩之间呈现中等程度的相关。
说明智力水平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如果儿童的智力水平越高,-般学习成绩越好。
但是智力水平并不是影响学习成绩的唯一因素、知识结构、认知发展水平以及学习动机和集体、教师等因素,都对儿童的学习成绩有重大的影响。
因此,智力水平与学习成绩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
故本题说法错误。
4、正确答案:
(错误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所谓有意义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能够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当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合理地联系起来时,有意义学习便发生了。
接受学习则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由此可见,有意义学习和接受学习并不矛盾,教师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上好一堂课的要求:
(1)目标明确。
指教师上课时明白这堂课要使学生掌握一些什么知识和技能,养成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也就是要明确学习目标。
(2)内容正确。
是指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教师教学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要求学生做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要及时加以纠正。
(3)方法得当。
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4)表达清晰。
是指教师上课要坚持用普通话,声音要响亮,言语表达的速度要适合学生可接受程度,语言要流畅、生动、明白易懂;板书要规范、准确、清楚。
(5)组织严密。
是指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进行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
(6)气氛热烈。
是指课应该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课堂内充满民主的气氛,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
2、主要的心理评估方法有:
(1)调查法;
(2)观察法;(3)会谈法;(4)作品分析法;(5)心理测验法;(6)心理投射法。
3、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分为:
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其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
每一阶段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不是一些孤立的行为模式的总和。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思维特点:
“客体永恒性”。
(2)前运算阶段(2-7岁)思维特点:
泛灵论、自我中心、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不可逆、缺乏守恒。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思维特点:
去自我中心性、守恒、可逆性、分类、序列化。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思维特点:
抽象逻辑思维、进行假设--演绎推理、类比推理、可逆与补偿、反思能力、思维的灵活性、形式运算思维的逐渐发展。
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这一观点是不全面的。
高尔顿的研究揭示了遗传在人的智力发展的影响。
遗传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前提或物质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高尔顿的结论是正确的。
但是,影响人的智力发展的因素不仅仅是遗传,还包括成熟、环境、教育以及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为人的发展提供对象、手段、资源、机遇等。
人的智力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
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模式、大众传媒和教育对人的智力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其中,教育的影响最为重要。
不同的自然物理因素也会影响个体心理发展。
另外,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也对智力的发展有影响作用。
在同样的环境、教育条件下,拥有类似遗传条件的人智力发展水平不一样,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个人主观能动性不同。
所以说,高尔顿的结论是片面,不够完整的。
2、
(1)从教育的意义上而言,材料一与材料三体现了备课的重要性。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对教师而言,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备好了课,教师便对教材、学生以及教学方法了解透彻,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好且有效地将教学内容系统、有条理地呈现给学生,也能很好地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
教师应树立终身备课的思想,把备课看成是一个长期积累、不断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反思应成为教师备课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和内容,基于自我反思的备课过程显得尤为重要。
从教育意义上而言,材料一中的老师与材料三中的芭蕾舞大师的话语体现了他们对备自我的重视。
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2)材料二中的看法是不正确的,教师要想教好一节课不仅仅是写一份教案的问题,而且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
如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也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此外还包括备教学行为、备自我、备检测等;写好三种计划,即学年(或学期)教学计划、课题(或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3)教师应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以研究者的姿态置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最终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教师 资格考试 教育 知识 能力 每周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