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武汉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初稿.docx
- 文档编号:6749249
- 上传时间:2023-01-09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4.79KB
XXXX武汉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初稿.docx
《XXXX武汉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初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X武汉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初稿.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XX武汉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初稿
武汉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一,全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一)2010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二)2010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
二,武汉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一)武汉市09年部分经济运行状况
1,国民经济快速回升
2,农业经济健康平稳发展
3,工业和建筑业
4,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
5,房地产业
6,国内贸易
7,对外经济
8,交通、邮电和旅游
9,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二)2010年武汉经济发展展望
三,武汉钢材市场发展状况及预期
四,武汉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及预期
(一)近来的一些房地产市场数据
(二)市场特点
(三)房地产市场未来分析
一,全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08年下半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主要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到2009年10月份,这些经济政策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
一系列重要经济指标显示,我国经济企稳回升态势表现得非常明显。
2009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1%,当时还是比较低的,前两个季度增长7.1%,前三季度增长7.7%,其中第三季度当季已经上升为8.9%,回升的速度、稳定性、可持续性都在增强,实现了2009年GDP增长率8%的目标。
(一)2010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1,从一系列积极因素看,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态势和动力格局将总体上好于2009年。
首先,投资具有惯性作用,此外,四万亿元投资已有实际安排。
在这种情况下,惯性投资和既定的投资安排能保证2010年的投资仍然保持较高的比例。
此外,民间自主投资也在逐步跟进,外资也在逐步增长,2010年投资仍然可能保持较快增长。
其次,从消费来看,我国人均GDP处于3000美元的水平,其中相当一部分呈现刚性的特点,而且这个刚性水平正在提高,加之消费政策的稳定性,消费正处于升级阶段。
所以,2010年的另外一个动力源——消费也会保持一个平稳、较高的水平。
其三,2010年出口有望保持一定水平的正增长,改变2009年负增长的格局。
据有关人士估计大概为8%~10%,甚至有可能更高一些,当然这取决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我国产品的竞争力情况。
目前我国的贸易状况和贸易环境不是很理想,但整体来讲,我国的产品在外贸出口方面,特别是与许多发达国家的产品之间是互补的,从这个方面来讲,也有利于我国外贸出口保持一定水平的增长。
2,随着增长速度的回升,20l0年物价上涨压力明显加大。
部分农产品价格的回升、价格改革的推进(大家知道,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如电价、水价等都在调整),特别是大规模流动性的注入等因素都会对通胀产生较大压力。
此外,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增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石油输入性通胀压力也会加大。
2010年上半年价格涨幅比较温和,但下半年压力有可能会加大。
实际上,狭义的货币供应量(M1)和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之间存在微妙的正相关关系,这样看来,狭义货币供应量(M1)当前的增长将于6~8个月后影响到消费者价格指数,2010年消费者价格指数上涨的压力比较大。
3,2010年经济形势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目前世界经济走势尚不稳定,各国走出危机的情况不确定,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国家经济未见明显好转,失业率增加,会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对2010年经济走势产生影响。
从国内经济看,经济回升的基础也尚不稳定、不稳固、不平衡,一些深层次矛盾仍然突出。
这些都会提高经济运行的复杂性,给2010年的经济形势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
因此有很多专家讲,2009年是最困难的一年,而2010年则是各种因素夹杂在一起。
(二)2010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
1,2010年的政策取向短期内不会有重大调整。
部分专家认为,在当前的形势下,还存在一系列因素,不支持政策立刻作出重大转向。
比如,经济回升的基础仍然不太稳定;由于刺激政策的刚性特点,对投资和流动性有依赖;实体经济回升不尽如人意,民间投资对刺激性投资的替代性仍然不强;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尚未全面恢复,内需明显增长,但仍然不稳定;外需仍然乏力,需要政策的支持。
此外,还有一点特别重要,即中国的政策转向还要考虑国际上政策调整的情况,在美国的政策退出之前,中国政策退出的力度受到限制,如果我们进行大幅度的调整,而美元持续走低,容易吸引更多热钱流入,冲击经济,会导致我们面临如何防止热钱进入的问题。
我国货币政策有四个目标,即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就业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对此需要统筹考虑。
因此,2010年宏观政策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
党中央曾多次提出,目前仍将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09年11月底的政治局会议也特别强调,2010年将继续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20l0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也存在调整的必要。
尽管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不会有重大的转向,但必须看到,随着各国经济的回暖或复苏,刺激政策的退出问题正在日益提上日程。
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也存在适度调整的必要。
这一是因为长时间刺激政策是难以为继的,有必要进行适度的调整。
二是因为全球流动性过强导致通胀压力和风险加大。
三是因为过多的刺激政策容易产生挤出效应。
这一点必须注意,大规模政府投资下去以后会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
四是因为市场机制的影响。
我们在一定时期内遏制经济下滑、促进经济企稳回升,还需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我国需要保持大的宏观政策方向的连续性,短期内不会有重大转向,但也会逐步调整刺激政策的总量、结构、力度和节奏。
3,2010年宏观政策将面临一些“两难”的选择。
之所以说2010年是非常复杂的一年,宏观政策存在许多“两难”的选择,回旋余地不大,主要是因为:
第一,预防通胀风险与保持较大流动性之间的矛盾。
预防通胀风险需要减少流动性,但大量投资下去以后还需要一定的流动性作为支撑,所以20lO年仍然会保持一定水平的流动性。
第二,促进实体经济增长与产能过剩之间的矛盾。
第三,刺激政策调整与投资惯性需求之间的矛盾。
这边刺激政策调整了,那边又对投资惯性有依赖,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也是一个问题。
第四,经济结构调整与保增长之间的矛盾。
只要调整结构,就有阵痛期。
许多地方需要调整经济结构,调整到以服务经济为主,但这样的话GDP就有可能降下来,这个问题也需要解决。
由此可见,2010年我国宏观政策的选择还存在很多矛盾,面临着一个非常复杂的局面。
二,武汉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继去年成功冲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低谷,武汉市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国民经济正进入新一轮的上升通道。
今年上半年,全市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创下近10年来同期新高,全市经济增长势头强劲。
网上通报的权威数据显示:
预计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25.56亿元,同比增长15.4%;全口径财政收入671.11亿元,同比增长45.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60亿元,同比增长36.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02.6亿元,同比增长27.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5亿元,同比增长18.6%。
这些指标水平全部甚至远远超过2006年全年规模,增幅均创近10年来同期最好水平。
一连串亮眼数据,印证着市委、市政府“转危为机”战略的成效。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市全方位部署加快结构调整:
调整振兴重点支柱产业,汽车及零部件、钢铁及深加工、日用轻工等重点行业增速均超过40%,有力带动工业增长,全市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速跃居全国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的第2位,拉动全市GDP增长10.6个百分点;抢抓东湖国家自主示范区建设契机,高新技术产业上半年产值1240亿元,一举增长22.3%;6个远城区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1至5月共完成产值486.25亿元,增长37.2%。
普通市民也可切身感受到经济发展的“全线飘红”:
今年上半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43.75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839.33元,增幅创近10年来同期最好水平。
我市经济快速前进的动力结构也日益协调。
今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进出口总额三项增幅,均快于GDP的增长。
依靠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齐头并进,预计下半年,我市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一)武汉市09年部分经济运行状况
1,国民经济快速回升
一季度步入谷底,二季度迅速企稳,三季度加快回升,四季度强劲上扬。
武汉经受住了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经济运行实现“V”型反转,主要指标再创历史新高。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4560.62亿元,比上年增长13.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9.06亿元,增长1.6%;第二产业增加值2142.14亿元,增长16.0%;第三产业增加值2269.42亿元,增长12.5%。
一、二、三产业比重3.2:
47.0:
49.8,与上年相比,一产业下降0.5个百分点,二产业上升0.9个百分点,三产业下降0.4个百分点。
全年全口径财政收入1005.03亿元,比上年增长27.0%。
地方财政收入535.54亿元,增长42.1%。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16.07亿元,增长14.0%,其中,税收收入247.95亿元,增长12.5%;非税收入68.12亿元,增长19.7%。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6%,其中,食品类上涨0.5%,非食品类下降1.1%;消费品类下降0.3%,服务项目类下降1.5%。
商品零售价格下降1.6%。
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6.0%,其中,轻工业品下降2.9%,重工业品下降7.6%;生产资料下降8.0%,生活资料下降1.7%。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7.8%。
年末全市新增全民创业基地面积104万平方米。
创业培训人数11500人。
新增全民创业小额担保贷款5.59亿元。
扶持劳动者自主创业人数3.24万人,直接带动8.81万人就业。
新增企业2.67万户、个体工商户6.93万户。
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人数159.05万人。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4.52万人,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5.01万人,帮扶困难群体再就业1.65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52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1.12万人,登记失业率4.2%。
2,农业经济健康平稳发展
2009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有关“三农”工作的政策方针,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加快“两型农业”建设为重点,进一步促进都市农业发展;努力克服金融危机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大力推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和创业工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市农业经济呈现出健康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稳定增长。
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51.79亿元,比上年增长2.9%。
其中,种植业138.81亿元,增长0.8%;林业1.39亿元,下降15.1%;牧业64.78亿元,增长4.9%;渔业45.52亿元,增长7.1%;农林牧渔服务业1.29亿元,增长1.9%。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38千公顷,比上年增加3.27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24.42千公顷,减少3.12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97.97千公顷,减少1.47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53.42千公顷,增长3.5%,其中,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73.07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8千公顷。
年末畜禽养殖小区达到277个,其中,生态畜禽养殖小区达到66个。
名特优新水产养殖面积达到69千公顷,增加2.67千公顷。
新建优势农产品正规化基地6.67千公顷。
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17个、共20千公顷。
农业产业化农户覆盖率59.5%。
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80亿元。
全年粮食产量135.89万吨,比上年增长4.7%;棉花3.22万吨,下降8.6%;油料19.05万吨,增长3.3%;蔬菜583.20万吨,下降0.3%;生猪出栏248.77万头,增长3.0%;水产品产量42.22万吨,增长3.5%。
年末耕地面积204.54千公顷,其中,当年土地流转面积22.01千公顷。
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成立,全年交易金额18.18亿元。
农业机械总动力207.40万千瓦,比上年增加9.06万千瓦,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59.82万千瓦,增加0.32万千瓦。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59千公顷,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7.1%。
农业灌溉用水量10.7亿立方米,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51%。
2009年农业经济运行特点:
(1)种植业平稳发展
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有所增长。
棉花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减少。
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减少,总产量有所增加。
蔬菜在保持种植面积基本稳定的基础上,结构不断优化。
(2)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
2009年,全年生猪出栏248.77万头,比上年增长3%,家禽出笼4763.04万只,增长2.4%,禽蛋产量14.43吨,增长4.1%。
牛奶产量5.34万吨,下降54.6%。
肉用牛出栏6.66万头,下降14%。
肉用羊出栏6.13万只,增长17.1%。
非农户养殖规模占主导地位。
畜牧优势区域逐步形成,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3)渔业生产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2009年,全市渔业养殖面积达到102.21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7%,水产品产量42.22万吨,增长3.5%。
渔业继续大力调整和优化水产养殖结构,推动名优水产养殖的专业化、规模化经营,培育主导品种,发展特色养殖。
以河蟹、鳜鱼、黄颡鱼、小龙虾、胭脂鱼、鲌鱼、青鱼等为主的名特优新水产各种形式的养殖面积达到76.2千公顷,比上年同期增涨20.3%。
以河蟹、鲌鱼、黄鳝、黄颡鱼、小龙虾、鳜鱼等特色水产品产量25.97万吨,比上年增加5500吨,增长16%,全市名特优水产品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66.2%。
(4)两型农业建设全面推进
全市共完成97个规模畜禽养殖小区的污染治理工作,共建设生态畜禽养殖小区66个,当年新增17个。
农药、化肥使用量比上年分别削减了18%、10.1%,中心城区全面退出畜禽养殖,“三环线”以内湖泊水面围(栏网)和网箱养殖全面退出,全市共培育净菜加工、配送龙头企业14家,建立净菜专区、专店47家。
(5)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
全市新增新型实用农机具10104台(套),比2008年翻了1.5倍,新增农机装备总动力6.45万千瓦,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60%,汉南区在全省率先实现“无牛耕”。
(6)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
截止2009年底,全市畜禽养殖小区达到277个,当年新增35个。
名特优新水产养殖面积达到69千公顷,增加2.67千公顷。
新建优势农产品正规化基地6.67千公顷。
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17个、面积20千公顷。
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0家,总数达到464个。
农业产业化农户覆盖率59.5%,提高1.9个百分点。
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总数548个。
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80亿元。
3,工业和建筑业
(1)工业实现从低谷到复苏的逆转
2009年,武汉工业充分借助中央“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一揽子宏观调控政策,外拓市场、内抓管理,依托汽车、光电子、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的快速复苏,全年运行态势逐月向好,工业逆境崛起有力带动了武汉经济步入快车道。
2009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8.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7.5个百分点,增加值总量在全国19个副省级城市中排第11位,比上年进了1位,增速排第6位。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56.15亿元,比上年增长18.5%。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32.18亿元,增长10.2%。
其中,轻工业总产值1152.79亿元,增长17.5%;重工业总产值3879.39亿元,增长8.2%。
全年钢材产量1265.19万吨,比上年下降3.1%;生铁产量1342.88万吨,下降1.2%;汽车产量49.21万辆,增长45.6%;原油加工量451.16万吨,增长13.8%;显示器1152.94万台,增长10.5%;房间空调器514.28万台,增长4.2%;卷烟255.72万箱,增长2.6%;软饮料215.90万吨,增长27.7%;啤酒8.98亿升,增长1.2%;发电量167.74亿千瓦小时,下降0.5%。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钢铁及深加工、汽车及零部件、石油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能源及环保、食品烟草、生物医药、纺织服装、日用轻工、建材等11个主要行业工业总产值4901.7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7.4%。
其中,6个行业产值过500亿元,比上年增加3个;8个企业产值过100亿元,增加2个。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38个,增加385个。
全年7个中心城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37.3亿元,比上年增长1.0%;6个远城区1040.06亿元,增长22.5%;两大开发区1939.45亿元,增长18.7%。
其中,东湖新技术开发区837.52亿元,增长21.7%;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1101.93亿元,增长16.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8.10%,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收入5752.16亿元,增长14.3%;实现利税总额637.06亿元,增长20.5%.其中,利润总额236.22亿元,增长9.4%。
(2)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
第一,支柱产业增长超预期
全年来看,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支柱产业增长超预期,对支撑武汉工业较快走出低谷贡献突出。
在汽车消费全面释放和多项利好政策助推下,汽车销售市场表现异常火爆,2009年我市共生产汽车49.2万辆,增长45.6%,比全国乘用车平均水平高5.6个百分点。
全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工业总产值857.24亿元,增长33%,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2.8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30.6%,拉动工业增长3.1个百分点。
电子信息产业工业总产值717.89亿元,增长24.1%,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3.9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20.1%,拉动工业增长2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装备制造产业,食品烟草产业、建材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纺织服装产业等行业产值全年增速分别为12.5%、15.9%、28.7%、12.8%、13%,共拉动工业增长3个百分点。
第二,结构调整发生新变化
金融危机加剧了武汉重工业调整,2009年,轻工业增长较快,增长17.5%。
重工业增长缓慢,增长8.2%,较2008年下降17.3个百分点,而从2009年全年看,重工业增长速度始终低于轻工业8个百分点以上。
轻重工业比重为22.9:
77.1,轻工业比重比2008年上升1.1个百分点。
从11大产业工业总产值看,2009年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装备制造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钢铁及深加工产业、食品烟草产业分列1-5位。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从2008年的第3位上升到2009年的第1位,电子信息产业从2008年的第5位上升到2009年的第3位,装备制造产业保持第2位不变,食品烟草产业下降1位,钢铁及深加工产业从从2008年的第1位下降到第4位。
第三,“小进规”成效显著
2009年,全市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与推进“工业强市”紧密结合,全年净增规上工业企业385个,新增户工业总产值达161.7亿元。
2008、2009两年共净增规上工业企业851户,为全面超额完成“三年千户进规计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9年工业集中度有所下降,大中型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占规上企业比重达75.2%,比2008年下降3.6个百分点。
第四,两大开发区增长有力
2009年,两个开发区生产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939.4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8.5%。
其中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101.93亿元,首次突破1千亿元大关,比去年同期增长21.9%;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完成工业总产值837.52亿元,增长27.4%。
第五,远城区工业快速增长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远城区新型工业化实现全市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我市远城区积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努力改善园区环境,加快新型工业化的发展。
2009年末,6个远城区及洪山区三环以外地区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034户,比上年净增193户,实现工业总产值1106.07亿元,同比增长21.9%,增速高于全市平均速度11.7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速度高1.8个百分点。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30.67亿元,占全市工业投资的32.7%。
(3)建筑业稳定发展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370.00亿元,比上年增长12.3%。
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1382家,比上年增加13家;实现建筑业产值1967.19亿元,增长22.2%;实现利润63.62亿元,增长20.2%。
4,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01.10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增幅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921.76亿元,增长32.7%。
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8.28亿元,比上年下降16.3%;第二产业投资734.79亿元,增长10.3%,其中,制造业投资638.78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投资2168.69亿元,增长43.2%。
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2117个,比上年增加510个,其中,投资在亿元以上项目206个,增加135个。
新开工项目投资总规模1312.27亿元,增长46.3%。
全年市级重点项目404个,完成投资1137.50亿元,增长45.0%。
武钢三硅钢、东风本田、神龙二厂、东风自主品牌乘用车、南车集团武汉生产基地等59个重大项目相继竣工投产。
全年投资增长呈如下特点:
投资增速逐季加快。
民间投资增长较快。
基础设施投资是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
制造业投资扭转1—3季度负增长局面,全年呈现增长。
房地产投资强劲增长。
充足的建设资金保障了投资项目稳固推进。
建设项目的增加有力支撑了投资增长。
5,房地产业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778.59亿元,比上年增长38.9%,其中,住宅开发投资498.04亿元,增长20.0%。
房屋施工面积4487.38万平方米,增长18.1%,其中,住宅施工面积3580.99万平方米,增长11.1%。
房屋新开工面积1651.17万平方米,增长14.1%,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247.61万平方米,增长1.2%。
房屋竣工面积945.05万平方米,增长8.6%,其中,住宅竣工面积824.58万平方米,增长7.3%。
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086.9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8.5%,其中,现房销售面积352.26万平方米,增长62.0%;期房销售面积734.72万平方米,增长42.8%。
商品房销售额579.22亿元,增长65.5%,其中,现房174.82亿元,增长75.5%;期房404.40亿元,增长61.5%。
在商品房销售中,住宅销售面积1041.39万平方米,增长52.4%;住宅销售额541.37亿元,增长69.3%。
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214.14万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0.6%,其中,住宅空置面积137.10万平方米,增加1.5%。
全年经济适用房开发投资59.47亿元,比上年增长20.7%。
经济适用房施工面积477.77万平方米,下降0.9%;其中,新开工面积86.27万平方米,下降71.2%。
经济适用房竣工面积133.66万平方米,增长9.3%。
经济适用房销售面积102.92万平方米,增长11.1%;销售额28.95亿元,增长12.7%。
6,国内贸易
(1)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4.09亿元,比上年增长17.0%,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跨越2000亿元台阶。
从发展情况看,社零额完成“U”型反转。
1-2月由高向低,3-4月到谷底,5-8月在中位平台徘徊,9-12月再度回升达到新的高位,实现反转。
从行业看,均保持增长势头。
批发业零售额18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XX 武汉 宏观经济 形势 分析 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