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验学题册.docx
- 文档编号:6747075
- 上传时间:2023-01-09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8.16KB
血液检验学题册.docx
《血液检验学题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检验学题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血液检验学题册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医学院分院
血液检验学课程练习册
年级:
09(秋)级起专业:
医学检验层次:
本科(专升本)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2011年4月
第一章造血与血细胞检验
一、选择题
1.人体最早的造血器官是C
A.肝脏B.脾脏C.卵黄囊D.骨髓E.胸腺
2.人体内具分化能力的最早的造血细胞是B
A.红系祖细胞B.造血干细胞C.粒系祖细胞
D.巨核系祖细胞E.T淋巴系祖细胞
3.下列物质中,对骨髓所有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都有调控作用的是D
A.IL-2B.IL-3C.IL-4D.IL-6E.G-CSF
4.下列血细胞发育过程的一般规律描述正确的是B
A.细胞体积由小变大B.核浆比例由大到小
C.核染色质结构紧密粗糙到疏松细致D.核仁由无到有E.胞浆颗粒从有到无
5.胞体直径12~20μm,呈圆或椭圆形,胞核大,位于中央或偏位,核染色质开始聚集。
核仁可见或消失,胞浆量较多,呈淡蓝,蓝或深蓝色。
浆内含大小,形态或多少不一的紫红色非特异性天青胺蓝颗粒。
POX染色阳性。
这是B
A.原粒细胞B.早幼粒细胞C.中幼粒细胞D.幼淋细胞E.幼单细胞
6.原始红细胞的特征是A
A.核染色质呈较粗粒状,不太均匀,着色较深,在核膜及核仁周围较浓,胞浆深蓝色,浓稠,不均匀的油画蓝感,核周淡染。
胞浆常有伪足,核仁1~3个。
B.核染色质呈细致颗粒状排列,均匀,胞浆淡蓝色着色较均匀,浅淡,如水彩画感,核仁2~5个。
C.核染色质呈粗颗粒状,排列紧密,分布不均匀,有明显厚实感,核膜清楚,胞浆呈亮蓝色,量少,仅环于核周,核仁1~2个。
D.核染色质呈纤细网状,有起伏不平感。
薄而无厚实感,核膜不清楚,胞浆灰蓝色似毛玻璃状,边缘轮廓不清,量较多,核仁1个。
E.核染色质呈深紫褐色或浓紫红色,粗大网状,排列紧密,可见核仁2~3个,染淡蓝色,且不清晰,胞浆量少,不均匀,染深蓝色,核周淡染,边缘不规则,常有泡状突起。
二、名词解释
1.血微环境
2.造血祖细胞
3.CFU-S
4.干抽
三、填空题
1.人体造血器官最早起源于中胚叶。
2.胚胎期造血可分为中胚叶造血期、肝脏造血期和骨髓造血期
3.造血微环境包括微血管系统、末梢神经、网状细胞、
基质以及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4.参与造血的调控的因素包括微环境和造血细胞生长因子以及白细胞介素
5.血细胞的发育过程分为造血干细胞阶段、造血祖细胞阶段和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阶段
等三个大的阶段。
6.血细胞分裂的主要形式为有丝分裂,分裂象常见于早幼和中幼阶段。
7.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是:
胞体由大到小,胞浆由少到多,
核浆比例由大到小,核仁有无到有,胞浆颜色由蓝变红。
8.骨髓增生程度一般分为、、、
和。
9.正常骨髓象一般符合: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比例2~5:
1
有核细胞中,粒系占50~60%,红系占20%,淋巴系占20%,巨核系在1.5×3cm的片膜上,可见7~35个且以成熟阶段为主。
10.干抽常见于原发性和继发性骨髓纤维化症、肿瘤骨髓浸润、多发性骨髓瘤
和戈谢病疾病。
11.通过骨髓象检查,能够确诊的疾病有__白血病____、尼曼—匹克病、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戈谢病。
12.过氧化物酶染色(POX)有助于鉴别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白血病细胞,前者呈阴性反应,后者呈阳性反应。
13.苏丹黑染色(SB)与过氧化物酶染色(POX)相比较。
前者敏感性叫后者强,而稳定性和特异性较后者弱。
14.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正常人积分值为10~60分中性类白反应时积分值可明显升高,而慢粒时则降低为0分,再生障碍性贫血时积分值升高,PNH时降低。
15.酸性磷酸酶染色(ACP)有助于鉴别高雪细胞和尼曼-匹克细胞。
前者呈阳性反应,后者呈阴性反应。
多毛细胞性白血病时呈强阳性反应,加L-酒石酸不被抑制。
淋巴瘤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呈阳性反应,加L-被抑制。
16.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AS-DCE),在粒细胞系统可呈阳性反应,故该酯酶又称粒细胞酯酶。
17.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AS-DAE),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白血病细胞呈阳性反应,加NaF不被抑制。
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时,白血病细胞呈阳性反应,加NaF被的抑制。
故该酯酶又称单核细胞酯酶。
18.铁染色后,细胞外铁主要存在于巨噬细胞的胞浆内,细胞内铁主要存在于幼红细胞的胞浆内。
19.早幼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的区别在于,前者胞浆内的颗粒主要为非特异性颗粒,后者胞浆颗粒以特异性颗粒为主。
20.特异性颗粒包括中性颗粒、 嗜酸性颗粒 和嗜碱性颗粒。
四、问答题
1.试述血细胞的发育模式?
2.简述血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形态演变规律?
3.试述常用的五种细胞化学染色名称及其主要的应用价值?
4.目前了解较清楚的血细胞激活素有哪些,各自的主要功能有那些?
5.为什么分析骨髓象必须常规分析血象,试举例说明?
6.试述三种常见类型急性白血病原始细胞化学染色的不同点?
第二章红细胞疾病检验
一、选择题
1.女性,20岁,头昏,乏力半年,近2年来每次月经期持续7~8天,有血块。
门诊化验红细胞数3.0×1012/L,血红蛋白65g/L,血清铁蛋白10μg/L,血清叶酸16ng/ml,维生素B12600µg/ml。
网织红细胞0.015(1.5%),最可能的诊断是C
A.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B.溶血性贫血C.缺铁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E.海洋性贫血
2.男性,50岁,确诊为缺铁性贫血给予铁剂治疗。
Hb上升达135g/L。
为补充体内应有的铁贮存量,需继续给予小剂量铁剂。
下列何项实验室检查最能反映体内贮存铁C
A.血清铁B.血清总铁结合力C.血清铁蛋白
D.骨髓内铁粒幼细胞计数E.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测定
3.男性,50岁。
5年前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
近1年来渐感头晕,乏力,活动后心慌、气急来诊。
化验:
红细胞数1.5×1012/L,血红蛋白55g/L,白细胞数3.2×109/L,血小板数
65×109/L,网织红细胞0.001(0.10%),MCV129fl(129μm3),MCH36pg,MCHC34%。
最可能的诊断是B
A.缺铁性贫血B.巨幼细胞性贫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E.骨髓病性贫血
4.体内的铁主要分布在下列哪一项中A
A.血红蛋白B.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贮存铁)C.肌红蛋白
D.运铁蛋白E.其他组织中铁(各种酶)
5.缺铁性贫血的细胞形态学表现为B
A.小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B.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C.正常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D.大细胞低色素性贫血E.大细胞性贫血
6.体内缺铁时,最早表现为C
A.血清铁降低B.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C.贮存铁减少
D.平均红细胞体积变小E.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减低
7.女性,30岁,妊娠32周,平时有偏食习惯。
近因头昏乏力就诊,化验:
RBC1.6×1012/L,Hb62g/L,MCV130fl(130μm3),中性粒细胞有分叶过多现象,疑为巨幼细胞性贫血。
下列何项最有诊断意义E
A.RBC数减少比Hb下降明显B.MCV,MCH增高
C.周围血全血细胞减少伴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
D.胃酸分泌量减少E.骨髓幼红细胞巨幼样变
8.诊断温抗体型溶血性贫血的最重要的实验室检查是B
A.Ham试验B.Coombs试验C.Donath-Landsteiner试验
D.免疫球蛋白测定E.血红蛋白电泳
9.下列哪项实验室检查有利于血管内溶血的诊断C
A.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计数增高B.血液间接胆红素增高
C.血液中游离血红蛋白增高D.尿中尿胆原增高E.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
10.下列哪项符合血管外溶血的实验室指标C
A.血浆中出现高铁血红素B.血浆血红素结合蛋白下降
C.尿中含铁血黄素试验阴性D.尿中出现游离血红蛋白
E.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增高
11.溶血性贫血在溶血发作期,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计数一般是E
A.0.5%B.1.5%C.2%D.2%~4%E.>5%
12.缺铁性贫血与慢性感染性贫血鉴别要点是D
A.血清铁测定B.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C.红细胞内游离原卟琳测定
D.骨髓细胞外铁E.骨髓红细胞内铁
13.缺铁性贫血与铁粒红细胞性贫血鉴别主要选择下列哪项检查C
A.血清铁饱和度B.MCV、MCH、MCHC测定C.骨髓铁染色
D.红细胞内游离原卟琳测定E.血清总铁结合力
二、名词解释
1.环铁粒红细胞
2.原位溶血
3.溶血性贫血
4.PNH
5.再生障碍性贫血
6.缺铁性贫血
三、填空题
1.红细胞膜骨架系统包括收缩蛋白、肌动蛋白、锚蛋白和区带等蛋白质。
2.铁在人体内以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
3.显示溶血的检验主要有、、、、。
4.红细胞膜缺陷的检验包括、、和。
5.红细胞酶缺陷主要有G6PD酶和丙酮酸激酶以及嘧啶5`核苷酸酶等的缺陷。
6.在Coombs试验中,若抗人球蛋白试剂的稀释度不当,过浓易引起“前带现象”即
低稀释度不出现凝集。
7.冷凝集素综合征患者血清中存在冷凝集素。
在低温(0~4℃)时使自身红细胞、
O型红细胞或受检者同型红细胞发生凝集,当温度上升(37℃)后凝集现象消失。
8.对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检验,蔗糖溶血试验为简易重要的筛选试剂,而只有酸化血清溶血试验阳性,其诊断不能成立。
9.最能反映体内贮存铁的实验室检查是血清铁蛋白测定。
10.在血色病早期,贮存铁增加不显著,但血清铁已增加,此时诊断的可靠指标是转铁蛋白饱和度大于70%。
11.临床早期发现再障的重要线索是外周血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都低于正常。
12.骨髓病性贫血最突出的特点,是外周血象中出现中晚幼红细胞和中晚幼粒细胞甚至巨核细胞裸核。
13.在诊断贫血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确定有无贫血、贫血的严重程度和确定贫血的类型和原因。
14.最为常用的确定有无贫血的指标为Hb和Hct。
15.成人贫血的诊断标准是:
男性Hb小于120g/L,Hct125g/L;女性Hb小于41g/L或110g/L,孕妇Hb小于100g/L或105g/LHct小于37%。
16.成人贫血严重程度以Hb(g/L)表示:
极重度小于30,重度30~60,中度60~90,轻度90~120。
17.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时MCV小于80fl,MCH小于26pg,MCHC小于31%常见于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大细胞性贫血时MCV大于94fl,MCH大于32pg,MCHC32~36%常见于和VitB12、叶酸缺乏。
18.根据红细胞破坏场所的不同,可将溶血性贫血分为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
19.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一个重要的诊断方法是抗人球蛋白试验。
它包括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具有半定量测定价值,可作为病情程度变化和随访的指标。
根据检测结果可将该型贫血分为抗IgG及抗C3型、型和抗IgG、抗C3型。
20.通常所说的“蚕豆病”主要是由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缺陷引起的。
21.血红蛋白病是由于生成血红蛋白的珠蛋白肽链(α、β、γ、δ)的结构或合成速率改变,从而引起功能异常。
22.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是一种获得性血细胞膜缺陷性疾病。
病变来源于的突变。
主要受累的是造血干细胞。
该病的典型症状是清晨发现酱油色尿。
23.根据病理生理和临床缺铁,可将缺铁性贫血分为、和三个阶段。
24.缺铁性贫血时,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血清铁蛋白,骨髓检查细胞外铁。
25.发生巨幼细胞性贫血,往往是由于体内缺乏或。
该病患者血象呈,骨髓象主要表现为三系细胞巨幼样变改变。
四、问答题
1.试述再障的骨髓病理学特点?
2.简述正常人体内铁总量中各种形式铁的含量,并描述发生缺铁时各自的变化顺序?
3.请列表说明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的不同点?
4.试述红细胞膜骨架结构?
5.引起缺铁的常见原因有那些,成人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什么?
6.试述缺铁性贫血各阶段实验室检查有何差异?
7.根据MCV、MCH、MCHC可将贫血分为哪几类,各类划分标准如何,并举例说明?
8.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9.再障与PNH有何共同点,两者如何鉴别?
10.珠蛋白合成异常对红细胞有何影响?
第三章白细胞疾病检验
一、选择题
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1型)时存在下列哪项B
A.ph1染色体阳性B.粒系细胞可见白血病裂孔现象
C.是白血病中并发DIC最常见的类型D.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
E.过氧化物酶染色阴性
2.女性,18岁,发热咽痛,鼻粘膜出血10天,浅表淋巴结和肝脾肿大胸骨压痛(+),右下肢皮肤可见3×3cm大小肿块,质硬,Hb86g/L,WBC2×109/L,BPC20×109/L,骨髓检查:
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80%,部分原始细胞浆中可见Auer小体,原始细胞过氧化物酶染色弱阳性,PAS染色胞浆淡红色,胞浆边缘有细小的阳性颗粒,α-醋酸萘酚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能被氟化钠抑制,应诊断为C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B.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D.急性红白血病E.急淋
3.男性,40岁,因发热就诊,查血Hb90g/L,WBC25×109/L,白细胞分类:
中性中幼粒10%,中性晚幼粒10%,中性杆状核30%,中性分叶核30%,嗜碱性分叶核2%,淋巴细胞10%,单核细胞3%,BPC95×109/L,AKP积分为0分,该病例最可能诊断是D
A.严重细菌感染B.严重病毒感染C.类白血病反应
D.慢粒E.急性白血病
4.男性,70岁,低热,乏力,消瘦半年,两侧颈部可触及数个蚕豆大小淋巴结,质中,脾肋下3cm,Hb130g/L,WBC98×109/L,分类:
中性12%,淋巴88%,BPC11.2×109/L,血尿酸7mg/dl,骨髓象:
增生明显活跃,幼淋2%,淋巴80%,应诊为E
A.急粒B.急淋C.急单D.慢粒E.慢淋
5.霍奇金病患者,体检:
T38.5℃,左侧颈部及右侧腋下淋巴结肿大,两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肝脾肋下未及,胸部X线检查无异常发现,该病例临床分期属于D
A.II期AB.II期BC.III期AD.III期BE.IV期B
6.男性,17岁,发热,皮肤瘀点牙龈出血10天就诊,化验:
Hb70g/L,WBC2.2×109/L,BPC31×109/L,,分类N0.7(70%),L25%,M5%。
骨髓涂片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32%,早幼粒细胞18%,最可能的诊断是D
A.MDSB.急性再障C.急性白血性白血病
D.急性非白血性白血病E.类白血病反应
7.男性,22岁,头昏乏力,鼻粘膜及牙龈出血1周来诊。
化验;Hb85g/L,WBC42×109/L,BPC23×109/L,,外周血片中有成熟细胞,骨髓涂片增生极度活跃。
原始细胞50%,早幼粒细胞21%,POX强阳性,NAP(—),NSE部分呈阳性反应,不被NaF抑制,确诊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FAB分型是B
A.M1B.M2C.M3D.M4E.M5
二、名词解释
1.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2.柴捆细胞
3.费城(ph1)染色体
4.MDS
5.ALIP
6.恶性淋巴瘤
7.M蛋白
8.类白血病反应
9.篮细胞
10.Auer小体
11.白血病裂孔现象
1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三、填空题
1.在FAB形态学分类中,ALL(L1)型特征是以小细胞为主,染色质较粗。
ALL(L3)型以细胞为主,胞浆大空泡明显,呈蜂窝状。
2.FAB形态学分类中,ANLL(M2b)是以异常中性中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常大于30%(NEC),该类细胞形态特点为核染色质疏松细致,核仁明显,胞浆量多,颗粒为特异性颗粒。
3.急性白血病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出血、感染、贫血和各组织浸润的表现。
而在ANLL(M3)型则以出血为其多见且严重的临床表现。
4.ANLL(M3)型出血的机制除血小板减少和功能异常外主要是本病易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其发生机制主要于异常的早幼粒细胞中的嗜苯胺蓝颗粒有关。
5.ANLL(M3)型白血病最特异的基因标志是染色体易位t(15;17)形成的PML/RARA融合基因对其有独特疗效的药物是全反式维甲酸。
6.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最突出的体征是脾脏肿大,在细胞遗传学上有恒定的,特征性
的Ph1染色体及其分子标志BCR/ABL融合基因。
7.慢性患者的骨髓象中,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显著增生的粒细胞中,以中性中幼粒,晚幼粒和杆状核粒细胞居多,此外嗜碱和嗜酸性也可增多。
8.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主要以成熟淋巴细胞增生为主,占40%以上。
外周血中,该类细胞往往大于或等于60%。
9.引起外周血三系减少的血液病,常见的有再障、MDS、PNH
和恶组、低增生性白血病等。
10.原发性MDS可分为5型,它们是难治性贫血、环铁粒幼细胞难治性贫血、原始细胞过多难治性贫血、
转化中的原始细胞过多难治性贫血和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11.对MDS患者进行骨髓活组织检查,常可发现骨髓造血组织过度增生,主要表现为
不成熟粒细胞增多,并有未成熟前体细胞异常定位现象。
12.霍奇金病的首发症状往往是进行性和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按病理组织学可将其分为结节硬化型、
淋巴细胞为主型、混合细胞型和淋巴细胞消减型四种。
13.多发性骨髓瘤是骨髓内单—浆细胞株异常增生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肿瘤。
该病患者血清和尿中往往出现M蛋白(M成分或副蛋白)。
14.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经血清和尿中免疫电泳,可将M成分分为型、型、
型、型、不分泌型、轻链型和双克隆或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型七种类型。
15.巨球蛋白血症是B淋巴细胞、淋巴样浆细胞与浆细胞恶性增生,分泌大量单克隆巨球蛋白
并广泛浸润骨髓和髓外脏器的一种病症。
16.常见的骨髓增生性疾病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
17.骨髓纤维化患者的血象中常可出现幼稚红细胞和幼稚粒细胞,并有不同程度的骨髓纤维化及髓外造血等确诊该病的主要方法是进行骨髓活检。
18.恶性组织细胞病最重要的特征是在骨髓涂片中找到形态异常组织细胞,该类细胞常可分为5种,分别是异常组织细胞、多核巨细胞、淋巴样组织细胞、单核样组织细胞和吞噬性组织细胞等。
其中异常组织细胞和
多核巨细胞的发现对诊断有价值。
19.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0×109/L。
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中性粒细胞减少所引起的。
20.类白血病反应按细胞类型可分为重型粒细胞型、淋巴细胞型、单核细胞型和嗜酸性粒细胞型型等。
2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淋巴细胞良性增生的疾病。
主要症状为咽痛、后颈淋巴结肿大、发热等。
2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的异型淋巴细胞可分为三型,即泡沫型或浆细胞型、不规则型或单核细胞样型、
幼稚型或幼淋巴细胞样型等。
23.传单患者血清中存在嗜异性抗体,嗜异性凝集素阳性反映常在起病后第1~2周出现,
第2~3周凝集素滴定度最高,一般能在体内保持3~6个月或更长时间。
该症患者本试验滴定度可等于或高于1:
224。
24.戈谢病是由于缺乏或减少葡萄糖脑苷酯酶,尼曼-匹克病是由于缺乏神经鞘磷脂酶。
四、问答题
1.如何鉴别慢粒与骨髓纤维化?
2.具备那些条件可考虑为慢粒加速期?
3.原发性MDS可分为哪几型,各型的诊断标准又如何?
4.请分别描述病态造血时,粒、红、巨三系有何变化?
5.恶性淋巴瘤的分期标准如何?
6.多发性骨髓瘤时的瘤细胞可分为哪几型,分别有何特征?
7.试述FAB分类三种急淋的细胞学特征?
8.何谓类白血病反应,按细胞类型可分为哪几型,其中最常见的是哪一型?
9.如何鉴别类白反映和白血病,引起类白反应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10.何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临床症状有哪些,此病中常见的异型淋巴细胞可分为哪几型?
第四章止血与血栓检验
一、选择题
1.女性,32岁,2年来下肢反复出现瘀点,间有鼻出血及牙龈出血来门诊检查。
体检:
下肢散在紫癜和瘀斑,肝脾不肿大,化验:
Hb110g/L,WBC5.1×109/L,BPC35×109/L,骨髓涂片巨核细胞296个/全片,其中颗粒型占90%,血小板减少发生机制是D
A.血小板生成减少B.血小板消耗过多C.血小板释放减少
D.血小板破坏过多E.血小板分布异常
2.女性,20岁,反复出现下肢紫癜伴月经量增多1年,下列何项对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最有价值C
A.多次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B.脾不肿大
C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伴成熟障碍
D.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E.激素治疗有效
3.女性,28岁,反复下肢皮肤出血点2年,间有鼻出血及牙龈出血,化验:
BPC52×109/L,拟诊为ITP,下列何项对ITP有确诊价值E
A.多次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B.出血时间延长,血块退缩不良
C.骨髓巨核细胞数增多D.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
E.放射性核素测定血小板寿命缩短
4.血浆凝血活酶的组成是C
A.X、V、Ca2+、PF3B.VII、III、X、V、Ca2+、PF3
C.Xa、Va、Ca2+、PF3D.XII、XI、XIII、IX、VIII、X、V、Ca2+、PF3
E.VIIa、IIIa、Xa、Va、Ca2+、PF3
5.凝血过程中起加速(催化)作用的因子是E
A.钙离子B.组织凝血活酶C.因子XD.接触因子E.凝血酶
6.血友病甲型、乙型,分别缺乏以下凝血因子D
A.IV、VIIIB.III、VC.VIII、XID.VIII、IXE.XI、IX
7.凝血功能障碍所致出血的实验室筛选试验,其主要阳性结果可以是E
A.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束臂试验(+)
B.血小板减少,凝血时间延长,血块退缩时间延长
C.血小板减少,束臂试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D.血小板减少,束臂试验(+),凝血时间延长
E.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及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
8.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时缺乏的凝血因子最可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血液 检验 学题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