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全套课件(中).pptx
- 文档编号:674650
- 上传时间:2022-10-12
- 格式:PPTX
- 页数:437
- 大小:65.22MB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全套课件(中).pptx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全套课件(中).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全套课件(中).pptx(4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旅游开发与规划,原理、案例,第六章,中外旅游开发与保护案例
(一),保护性要求较高的类型,资源特性与公共管理理论,公共资源泛指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拥挤型准公共物品。
公共性旅游资源指具有公共资源特性的旅游资源。
具体地说,它属于公共池塘资源。
(CommonPoolResources),公共池塘资源(CommonPoolResources):
公共资源有三种类型:
公共财产资源开放性资源公共池塘资源,公共池塘资源的两个重要特征:
无论是通过物质障碍或是法律手段将个人从利用资源中排除出去,成本是很高的。
一个人从消费中获益会减少其他人可获得的利益。
严重后果:
公地悲剧拥挤与过渡使用、潜在毁灭,存量和流量的内在依存性(提取率和补充率)资源单位的可分性(拥挤效应)强烈的非排他性(实施成本、监督成本过高)明显的不确定性负外部性和强烈的搭便车诱惑(导致过度使用)存在集体行动问题(规避责任、其他机会主义),公共性旅游资源特性:
“公地悲剧”,美国学者哈丁:
“公地悲剧”被用来阐释每个个体在没有制度约束的情况下,理性地追求自身利益和自我效用最大化的短期行为,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的损失。
防止“公地悲剧”的发生,政府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政府一方面可制订经济惩罚、征税、财政补贴、行政处罚等法规,对旅游企业行为加以规制;另一方面可通过集中控制资源,制定旅游开发规划,加强宣传教育,强化激励机制等手段来解决“公地悲剧”的问题。
此类资源包括:
世界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历史名镇(区/街)、文物保护单位、自然保护区、海岸海滨资源、民俗与文化旅游资源等,2旅游开发与保护理念,第一节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中国世界遗产”专题学习网站网址:
http:
/course/,中国背着遗产奔跑,http:
/ws.asp?
NewsID=471,案例:
1龙门石窟:
开发与保护孰重?
我国四大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其他:
新疆吐鲁番千佛洞、大足石刻、乐山大佛河北响堂山石窟、山西太原天龙山道教石窟、泉州老君岩,公元6至9世纪石窟艺术的极品,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北魏至唐),一块刻有“景区核心保护区”的石碑与东山宾馆区内的豪华别墅近在咫尺。
这座建在世界遗产核心保护区内的四星级宾馆已引起广泛争议。
核心提示作为中国三大石窟之一的河南洛阳龙门石窟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但风化、水蚀、生物等病害始终困扰着这座具有1500年历史的石窟,保护龙门石窟刻不容缓。
在旅游景点的开发和保护中,龙门石窟同样面临两种观点的争论,景观工程伊河水坝在争议中上马,一座四星级宾馆则修建在了世界遗产核心保护区内。
争议焦点1:
橡胶坝的建设与蓄水龙门石窟分布在龙门东山和西山的崖壁上,两山中间隔着古老的伊河。
1992年,河南省政府、洛阳市政府决定在石窟中心下游100米处设计建造橡胶坝蓄水,以恢复石窟区历史上山清水秀的美景。
伊河是断流期达半年的季节河,较为干燥的环境对石窟保护十分有利。
如水坝建成,夏季高温湖水经发酵形成局部湿润的大气污染源,必将对石质造成严重腐蚀。
论证会虽然开得激烈,但当年橡胶坝工程还是在政府的支持下上马了。
一个让人忧虑的事实是,因水坝拦水,伊河上游带来的沙石因淤积而造成石窟中心的伊河河床加高,一旦遇到洪水,人工改造的河道和淤积加高的河床难以泄洪,龙门石窟将直面危险。
另一个事实是,有关部门已开始更大面积的龙门石窟水面建设。
据2001年10月河南大河报报道,总投资2100万元的龙门二级水面工程位于一级橡胶坝下游约600米处,工程全面竣工后,龙门风景区东侧会出现700亩宽阔水面,再现“水上龙门”的胜景。
龙门石窟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员透露,虽然这两年对保护区周边及伊河上游的工矿企业进行了整顿治理,但河水污染依然严重。
“污水治不了,拦住这片臭水,石窟受不了,游客也受不了。
”,争议焦点2:
坐落在“核心保护区”的东山宾馆提起东山宾馆,当地几乎无人不晓“那是洛阳最牛的宾馆。
站在龙门石窟的西山向东山望去,清晰可见两处建筑群:
一处是唐代的香山寺,另一处就是东山宾馆。
按照龙门石窟景区图的标志,东山宾馆所处位置在世界文化遗产圈划的核心保护区内。
世界遗产核心区是否可以建宾馆,可建多大规模?
据了解,四川省世界遗产管理条例规定禁止在世界遗产核心区、保护区建宾馆、招待所、疗养院及各类培训中心等项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工作人员说,如果龙门石窟违规改建情况属实,世界遗产中心将会派专家组进行反映性调查。
龙门石窟为申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自1999年起,洛阳市花费2亿元对景区内不利于文物保护、危害石窟安全、影响景观的建筑和设施进行了清理和拆除。
其中,投资2000多万元的人造景观“中华龙宫”被炸平。
龙门石窟景区已为历史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东山宾馆应不应该重蹈覆辙?
案例:
2张家界旅游开发的黄牌警告,张家界是一颗璀璨的风景明珠,兼备中华大地名山之形神,汇峰、石、林、水、谷、洞诸般佳景于一地,集雄、奇、险、秀、幽、野各种神韵于一体。
其三千奇峰、八百秀水、岩溶洞府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
石英砂岩地貌张家界,棱角分明、峰林,我国6处世界遗产黄牌警告的原因,武当山是由于意外失火事故对武当山古建筑群遇真宫造成了一定损害。
布达拉宫涉及到环境景观和缓冲区的问题三江并流怒江上将建大型水电站13座,其中1座正在保护区内,另外12座虽不在保护区内,也距离不远。
苏州古典园林在拙政园周边建造一座新的博物馆。
明清故宫缓冲区划分还很不明确。
张家界旅游设施泛滥。
案例:
3,黄果树瀑布永远的痛,http:
/c/ReadNews.asp?
NewsID=740,贵州黄果树瀑布,我国最大的瀑布,贵州黄果树瀑布,我国每年申请世界遗产的风景名胜区众多,但大多都与世界遗产失之交臂,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景区在旅游开发与规划的时候没有遵循规划的基本原则-旅游规划的保护性的控制作用。
从长远的角度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脆弱性进行有效的保护;在绝对保护区里,不能建任何建筑,动任何地形、地貌,同时建立完善的环境生态保障体系。
黄果树瀑布1991年申报世界遗产的失败就是他在开发与规划的过程中忽视了这个原则。
黄果树瀑布以瀑布,溶洞,地下湖为主题,素有“天下奇景”之称。
这一带是典型的岩溶地区,长期的河道变迁,暗河塌陷,河流下切,致使河床级级跌落,形成了多样的瀑布。
景区共有地表瀑布18个,地下瀑布14个,可以说是一巨大的瀑布群。
这些瀑布中黄果树瀑布是白水河上九级瀑布中最大一级,是我国最大瀑布,也是亚洲最大的瀑布。
世界上著名的瀑布不可胜数,但像黄果树这样集中,姿态各异的瀑布群,则为我国独有。
1991年,国家建设部推荐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委托贵州人民出版社张克主编申报书,并组织地质、植物、景观、摄影、录像等专家小组赴现场突击进行考察和拍摄。
完成了约13万字的申报书、120多幅照片、30多张幻灯片、20分钟的录像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但黄果树申报失败了,其主要原因有:
一、生态环境差、森林覆盖率低在黄果树瀑布开发建设的20年中,景区森林覆盖率仅从1980年的3%上升到15.6%,因为毁林开荒,原生植物被破坏后水土流失及景区喀斯特发育的薄层石灰土地质条件差,使得绿化造林工作举步维艰,景区周围近10万亩的荒山仅仅被一些次生类植物所覆盖。
因此,有学者甚至指出,黄果树景区如果再不加强水土治理和植树造林工作,大瀑布50年后将不复存在。
二、人工痕迹过重的影响
(1)1988年修建的缆车,虽然已经被拆除,但仍然象一道“伤口”盘在黄果树瀑布美仑美换景致上。
1991年缆车正式运行,1992年专家组对该项目提出了看法,认为严重影响景观质量,这是黄果树申报失败的重要原因。
景区附近的旅游城镇的建筑太商业化,和当地的环境不协调。
当地一些小型电站的存在也影响了瀑布群中一些瀑布的景观。
在中心景区到天星岩景区的黄天公路上串连了一个叫滑石哨的布依族村寨。
现在这里的一棵有2000年历史的大榕树独木成林,蔚为壮观。
村寨脚下一片绿浪层层的梯田映衬着瀑布群中滩面最大的螺丝滩瀑布的美景。
而这样的景观一年中却只有4个月的时间可看,上游堵水发电的“黄果树电站”及农业引水使瀑布一年中很长时间裸露出难看的“钙华滩石”。
拦河大坝对自然地形的改变也极碍观瞻。
在我国有着许许多多像黄果树这样在国内外知名的风景名胜区,这些风景名胜区无疑也是展示当地面貌最好的“名片”,依托这些不仅可以发展当地经济,更可以为塑造当地形象、吸引投资创造美好的环境,因此保护和发展这些风景名胜区已是迫在眉睫。
想起这些,我们无法不为黄果树的明天担忧!
问题:
黄果树申报世界遗产失败了,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环境生态保护体系薄弱,造成了森林覆盖率低,生态环境差。
同时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性控制的作用没有发挥,造成了在保护区中的人工痕迹过重的影响。
假如黄果树瀑布还有一次申请世界遗产的机会,黄果树应该从那些方面加以补救,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
可以在开发和规划的时候从建立更加完善的环境生态保障体系来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绿化建设;在保护区中对过多的人为痕迹造成的破坏给予修复或者搬迁、拆除等,案例:
4桂林为何还没有世界遗产?
2007年我国又一处自然遗产项目进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南方喀斯特,“中国南方喀斯特”由云南石林的剑状、柱状和塔状喀斯特,贵州荔波的锥状喀斯特(峰林),重庆武隆的天生桥、地缝、天坑群、芙蓉洞等为代表的立体喀斯特共同组成。
桂林山水,山青、水秀、洞奇(三绝),漓江,83公里锦绣画廊,案例内容:
桂林是我国著名的山水城市,它追求的是整个城市的生态和谐,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
城市穿插分布在山水之中,青山,秀水,奇洞,美石以及众多的文物古迹与城市融合在一起,山水绮丽,景色与城市建筑互为因借,城市处处可见奇峰碧水,到处是景,到处是园。
这样的城市不仅国内绝无仅有,即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桂林这个城市,是以山水扬其名,以自然之美甲天下而又有名胜古迹增其色。
如果说苏州是“城中园杭”州,是“半壁江山半壁城市”的话,桂林则是“山水中的城市”。
但是桂林这样一座绝无仅有的山水城市,至今没有一处世界遗产。
现在每年的节假日都有大批的游客涌入桂林的各大风景区,使得风景区极易患“节假日综合症”,导致风景区内的植被、水、大气和土壤超负荷使用,很容易造成破坏。
比如,著名的芦笛岩风景区因游客的大量涌入,人群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而影响了岩洞的发育。
还有一个例子是漓江的机动船对河岸的破坏,可能再过几年,美丽的漓江就会被掏空。
漓江沿岸盖饭店、挤占城市绿地建宾馆、征用良田作高尔夫球场、耗费巨资建人造景点(美食城、四美园等),毁坏古迹修马路、在公园岩洞中展出妖魔鬼怪、让商家经营阳朔风景道、在市场出售钟乳石工艺品,最近还要在漓江景区筑大坝,在七星山上建索道,等等,这些都是违反国家上述原则规定的,都属于破坏性建设,应当进行清理整顿。
桂林自然环境的破坏根源可能不仅仅是旅游带来的,更多的则是桂林人自己带来的。
最明显的就是漓江河段上的挖沙问题和森林砍伐问题。
问题:
风景秀丽的桂林为何还没有世界遗产?
怎样处理对桂林的破坏性建设?
怎样协调桂林人对桂林自然环境的破坏?
怎样让游客和桂林人自觉自愿的保护环境?
尽一切可能避免破坏历史宪性城章市和根地区。
据:
来自威尼斯宪章原则和目标第十一条如果必须建造新建筑物,它们的特点和尺度必须与它们周围建筑物协调。
来自威尼斯宪章原则和目标第十二条第十三条构成历史园林整体组成部分的永久性的或可移动的建筑、雕塑或装饰特征,只有在其保护或修复之必要范围内方可予以移动或替代。
任何具有这种危险性质的替代和修复必要根据威尼斯宪章的原则予以实施,并且必须说明任何全部替代的日期。
来自佛罗伦萨宪章第十四条历史园林必须保存在适当的环境之中,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全套课件中 旅游资源 开发 规划 全套 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