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docx
- 文档编号:6744288
- 上传时间:2023-01-09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526.95KB
第八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docx
《第八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八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第八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知识体系——定内容
核心素养——定能力
生命观念
通过归纳记忆常见物质运输方式的实例和判断方法,建立起生命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理性思维
通过分析影响渗透作用和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培养利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探究
通过“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和“探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实验,掌握探究性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
社会责任
通过对渗透作用和质壁分离应用等有关问题分析,养成学以致用,关注生产生活实际的习惯
[基础知识·系统化]
知识点一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渗透作用
2.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知识点二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基本技能·问题化]
1.A、B分别表示渗透作用装置,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水分子的流动方向:
①当溶液浓度S1>S2时,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由S2流向S1多于由S1流向S2的,液面上升;
②当溶液浓度S1<S2时,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由S1流向S2多于由S2流向S1的,液面下降。
当渗透平衡时,通过半透膜的水分子达到平衡,液面不再发生变化。
(2)Δh不变时,S1、S2的大小关系为S1>S2(填“>”“<”或“=”,S1、S2中溶质不能通过半透膜)。
(3)在图B所示的U形玻璃管内,左右管内分别装入质量分数相等的葡萄糖、麦芽糖溶液。
初始时两管中液面相平,假设溶质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①一段时间后,两管中液面的变化为:
左管液面升高,右管液面降低。
(均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②如同时向两管内加入等量的麦芽糖酶,两管中液面的变化分别为:
左管液面先升高,后下降,右管液面先下降,再升高,最后稳定在一定高度。
2.填写成熟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质壁分离的原因:
(1)外因:
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
(2)内因:
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3.判断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1)结合实例判断下列物质的运输方式:
(均填序号)
A.水B.O2、CO2C.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D.甘油、脂肪酸、性激素、乙醇等脂溶性物质
E.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F.无机盐、葡萄糖等逆浓度进出细胞
G.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K+外流和兴奋时Na+内流H.人红细胞吸收K+排出Na+
I.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J.神经细胞分泌神经递质K.吞噬细胞吞噬抗原
①以上属于自由扩散的是A、B、D。
②以上属于协助扩散的是C、G。
③以上属于主动运输的是E、F、H。
④以上属于胞吞的是K,属于胞吐的是I、J。
考点一渗透作用与质壁分离
1.影响渗透作用中液面变化的因素分析
半透膜表面积的大小
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
在浓度B=C>A,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半透膜的表面积越大,单位时间内进出半透膜的水量越多,液面变化越明显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越大,单位时间内进出半透膜的水量越多,液面变化越明显
2.渗透装置中溶液渗透方向与浓度的判断
[对点落实]
1.(2018·临沂模拟)如图1所示的甲、乙、丙三个渗透装置中,三个漏斗颈的内径相等,漏斗内盛有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且漏斗内液面高度相同,漏斗口均封以半透膜,置于同一个水槽的清水中。
三个渗透装置半透膜的面积和所盛蔗糖溶液的体积如下表所示。
图2中曲线1、2、3表示漏斗液面高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则曲线1、2、3与甲、乙、丙三个装置的对应关系应是( )
装置编号
甲
乙
丙
半透膜面积
S
S/2
S
蔗糖溶液体积
T
T
2T
A.1—丙;2—甲;3—乙 B.1—乙;2—甲;3—丙
C.1—甲;2—乙;3—丙D.1—丙;2—乙;3—甲
2.下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起始液面一致。
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Δh。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若S1、S2分别是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Δh,S1浓度大于S2的浓度
B.若S1、S2分别是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Δh,S1浓度等于S2的浓度
C.若S1、S2分别是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且S1浓度大于S2的浓度,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Δh,大于0
D.若S1、S2分别是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且S1浓度等于S2的浓度,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Δh,小于0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1.实验的操作过程及观察指标
2.质壁分离发生的条件
(1)从细胞角度分析:
①死细胞、动物细胞及未成熟的植物细胞(如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
②具有中央大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可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
(2)从溶液角度分析:
①在一定浓度(溶质不能透过膜)的溶液中只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不能发生自动复原现象(只有用清水或低渗溶液处理,方可复原)。
②在一定浓度(溶质可透过膜)的溶液(如KNO3、甘油等)中可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现象。
③在高浓度溶液中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但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对点落实]
3.(2017·盘锦期中)如图为某同学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作为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基本操作步骤。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第二次观察(d)和第一次观察(b)形成对照,第三次观察(f)和第二次观察(d)形成对照
B.该实验用显微镜主要观察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位置、液泡的颜色和大小等
C.如果将蔗糖溶液换成浓度适宜的KNO3溶液,则可以省略e过程
D.增大蔗糖溶液的浓度实验效果会更明显且不影响细胞的活性
4.下表为甲同学用某浓度KNO3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所测得的数据,如图为乙同学用另一浓度的KNO3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所绘制的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时间(min)
2
4
6
8
10
原生质体相对大小
90%
60%
30%
30%
30%
A.乙同学的实验进行到T2时观察不到质壁分离现象,此时细胞液浓度一定等于外界溶液浓度
B.乙同学在实验进行到T1时可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此时细胞液浓度一定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C.甲同学实验进行到8min时质壁分离达到平衡,滴加清水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D.甲同学所用溶液浓度要大于乙同学
[归纳拓展] 质壁分离实验中的两组对照
实验组
对照组
第一组
经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后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自然状态下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第二组
用清水处理后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
发生了质壁分离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渗透作用对保持细胞正常渗透平衡有重要作用,利用渗透原理可以用于防腐,改良盐碱地等。
利用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可以判断细胞活性,确定细胞液的浓度范围以及溶液浓度大小的判断等。
[对点落实]
5.为探究植物A能否移植到甲地生长,某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实验测定了植物A细胞液的浓度,实验结果如下表。
为保证植物A移植后能正常生存,则甲地土壤溶液的浓度应( )
浓度(mol/L)
0.15
0.2
0.25
0.3
质壁分离状态
不分离
刚分离
显著分离
显著分离
A.≤0.15mol/L B.≤0.2mol/L
C.≥0.2mol/LD.≥0.3mol/L
6.五个大小相同的马铃薯幼根与物种A的幼根分别放入甲~戊五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数小时后,取出称重,重量变化如图所示。
以下关于该实验结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与马铃薯幼根细胞液等渗的溶液是甲溶液
B.马铃薯比物种A更耐旱
C.物种A幼根的细胞在甲浓度溶液中一定会发生明显的质壁分离
D.在这五种蔗糖溶液中,浓度最大的是乙溶液
[归纳拓展]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的拓展应用
(1)判断成熟植物细胞是活细胞还是死细胞:
(2)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
(3)比较不同植物成熟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4)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如KNO3溶液和蔗糖溶液):
考点二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1.归纳法记忆同一物质的不同运输方式
物质
相应过程
运输方式
葡萄糖
进入红细胞
协助扩散
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Na+
进入神经细胞
协助扩散(靠离子通道)
运出神经细胞
主动运输(Na+K+泵)
K+
进入神经细胞
主动运输(Na+K+泵)
运出神经细胞
协助扩散(靠离子通道)
2.“三看法”快速判定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对点落实]
1.(2018·荆州摸底)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被细胞胞吐的一定是像胰岛素一样的大分子物质
B.血浆中的氧进入红细胞需穿过两层生物膜
C.胞吐过程一定会有分泌泡与细胞膜的融合过程
D.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属于胞吐作用
2.(2016·江苏高考)如图为一种溶质分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载体①逆浓度运输溶质分子
B.载体②具有ATP酶活性
C.载体①和②转运方式不同
D.载体②转运溶质分子的速率比自由扩散快
[易错提醒] 明辨物质运输的三个“不一定”
(1)小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不一定都是跨膜运输,如神经递质的释放是胞吐作用。
(2)生物大分子不一定都是以胞吞、胞吐方式运输的,如RNA和蛋白质可通过核孔出入细胞核。
(3)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并不一定就是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也消耗能量。
探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对点落实]
3.科学家在研究钠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时,做了下述实验:
先向枪乌贼神经纤维里注入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24Na,不久可测得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存在24Na,如果在神经纤维膜外溶液中先后加入某药物和ATP,测得周围溶液中24Na的量如图所示。
据图做出的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加入某药物后,溶液中24Na的量不再增加
B.加入ATP后,细胞中24Na的量减少
C.“某药物”的作用机理是抑制ATP水解
D.“某药物”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胞呼吸
4.红树林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通常受到盐胁迫。
红树林植物为抵抗盐胁迫,通过叶子和嫩枝可以将吸收到植物体内的盐分排出,是强耐盐植物。
那么红树林从海水及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设计以下实验进行探究。
(1)实验步骤:
①取生长发育相同的红树林植物,分成A、B两组,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K+、Ca2+的溶液中;
②A组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B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论:
①若两组植株对K+、Ca2+的吸收速率相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红树林从海水及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归纳拓展] 探究物质运输方式的方法
(1)探究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的方法:
(2)探究是自由扩散还是协助扩散的方法:
[典型图示]不同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曲线分析及判断
[问题设计]
(1)图1、2表示物质浓度对跨膜运输速率的影响,其中图1表示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图2表示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图2中P点之后运输速率不变的原因是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有限。
(2)图3、4表示O2浓度对跨膜运输速率的影响,其中图3表示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图4表示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图4中P点之后运输速率不变的限制因素是载体蛋白的数量。
(3)若图3表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物质运输,还可表示主动运输。
[对点落实]
5.(2018·衡阳模拟)如图1、2分别是洋葱根尖在不同含氧量及不同底物浓度情况下(其他条件适宜),从含硝酸钾的全营养液中吸收NO
的速率曲线图。
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a点时影响离子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能量
B.b点时离子吸收速率不再增加是因为载体的数量有限
C.c点时影响离子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
D.d点时离子吸收速率不再增大是因为底物浓度太高,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6.(2018·黄冈模拟)将某活组织放入适宜的完全营养液中,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培养液中甲、乙两种离子的浓度保持相等且恒定,定期测定细胞中两种离子的含量,得到如图所示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组织细胞吸收甲、乙两种离子的方式分别是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
B.该组织细胞运输离子甲的载体蛋白数量比运输离子乙的载体蛋白数量多
C.两种离子均只能从高浓度的一侧运输到低浓度的一侧
D.曲线mn段和ab段说明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不足,抑制了细胞的吸收
[类题通法] 物质出入细胞曲线题的解题关键
(1)分析此类曲线题时,要注意区分横坐标表示的意义,曲线横坐标不同,表示的物质运输方式不完全相同。
(2)解答此类问题时,要明确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区别和联系,主要从是否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两个方面考虑。
[真题集训——验能力]
1.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0~4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0~1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2~3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0~1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2.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3.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
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培养瓶中气体
温度(℃)
离子相对吸收量(%)
空气
17
100
氮气
17
10
空气
3
28
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
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
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4.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
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
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
5.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6.(2016·海南高考)下列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
A.动物肺泡细胞释放CO2B.蔗糖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C.苯分子进入人的皮肤细胞D.丽藻细胞吸收SO
的过程
7.(2016·天津高考)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观察甲到观察乙须将5倍目镜更换为10倍目镜
B.甲、乙、丙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
C.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
D.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没有水分子从胞内扩散到胞外
[课下检测——查缺漏]
一、选择题
1.(2018·乐山摸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基础是其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小
B.体验制备细胞膜时,破裂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利用的是渗透作用的原理
C.生物膜选择透过性是指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选择性的允许物质通过
D.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是由细胞壁、细胞膜和液泡膜共同组成的
2.(2018·赣州一模)下列关于膜蛋白和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B.膜蛋白不参与物质跨膜运输的被动运输过程
C.主动运输可以使被运输离子在细胞内外浓度不同
D.物质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扩散速率与脂溶性有关
3.如图为渗透平衡时的装置(糖类不能通过半透膜),烧杯的液面高度为a,漏斗的液面高度为b,液面差m=b-a。
在此基础上继续实验,以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观测指标,正确的是( )
A.若向漏斗中滴入清水,平衡时m将增大
B.若向漏斗中加入蔗糖分子,则平衡时m不变
C.若向漏斗中加入蔗糖酶,则平衡时m不变
D.达到新的平衡时,水分子进出半透膜的速率相等
4.(2018·漳州八校联考)在顺浓度梯度的情况下,葡萄糖分子可以进入细胞;如果细胞需要,它们也可以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只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细胞B.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
C.葡萄糖只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D.被动运输能顺浓度梯度和逆浓度梯度进行
5.科研人员将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培养在适宜条件下,检测到物质X被不断地运输到细胞外,且该过程是一个耗能的过程。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低温和缺氧必定会影响物质X的运输速率B.物质X的运输必定需要相应载体的协助
C.细胞外物质X的浓度不一定大于细胞内
D.细胞膜上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相对运动为X的顺利运输提供了保障
6.(2018·烟台模拟)如图所示为植物细胞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甘油分子可以通过图乙的方式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到细胞内
B.图乙中的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发挥作用后即失活
C.三个过程都体现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D.图丙中的B主要来自细胞呼吸,也可来自光合作用的光反应
7.某同学进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时,将观察到的某个细胞大小变化情况绘制成了曲线(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注:
细胞的初始大小相对值记为1)( )
A.b~c段,由于失水过多,细胞可能已经死亡
B.c~d段,水分子的运动方向是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
C.d~e段,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
D.e时液泡的颜色比a时浅
8.(2018·汕头一模)亲核蛋白具有明确的头、尾结构,是在细胞质合成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内发挥作用的。
科学家通过有限的水解将亲核蛋白的头尾分开,再将带有放射性标记的完整的亲核蛋白、头部及尾部分别注入爪蟾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结果在细胞核中发现被标记的完整亲核蛋白和亲核蛋白的尾部。
这说明( )
A.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的方式是自由扩散B.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的关键部位是头部
C.细胞核对物质的运输具有选择性D.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只能进行单向的物质运输
9.CTX是从蝎子毒液中提取的一种多肽,能与某些种类肿瘤细胞表面特有的受体M特异性结合形成复合物(MCTX)进入细胞。
由此可以得出的推论是( )
A.CTX通过口服方式进入机体仍发挥作用B.CTX在核糖体合成后直接进入高尔基体
C.MCTX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肿瘤细胞D.CTX可用于上述种类肿瘤的靶向治疗
10.如图所示,某种化合物与细胞膜表面受体识别并结合后,受体便通过G蛋白调控并打开离子通道,离子的跨膜流动导致膜电位的改变。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
B.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C.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D.Na+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内
11.(2018·揭阳一模)现有两个取自同一个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大小相同、生理状态相似的成熟细胞,将它们分别浸没在甲、乙两种溶液中,测得液泡直径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乙溶液的浓度比甲溶液的大
B.2min时,甲、乙溶液中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均高于初始值
C.10min时,取出两个细胞并置于清水中,都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
D.本实验若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为材料,则现象更明显
12.氰化物是一种剧毒物质,其通过抑制[H]与O2的结合,使得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气而陷入内窒息。
如图为研究植物根尖吸收K+的相关实验。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通过实验甲可以判断植物根尖细胞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
B.实验甲中,4h后氧气消耗速率下降是因为细胞外K+浓度降低
C.实验乙中,4h后吸收K+消耗的能量可能来自无氧呼吸
D.实验乙加入氰化物后,细胞对氧气的吸收速率不变
二、非选择题
13.如图甲、乙、丙分别是细胞在不同浓度溶液中水分子的跨膜运输示意图(箭头大小代表水分子数的多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将人的成熟红细胞放入清水中,会出现如图______(填题图编号)所示现象,最终红细胞会________。
(2)若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会出现如图________(填题图编号)所示现象,达到平衡时,水分子进出细胞的状况如图________(填题图编号)所示。
然后将其放在清水中,则达到平衡时细胞内液渗透压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清水的渗透压。
(3)若某叶肉细胞正处于图甲所示状态,一段时间内细胞体积增大且最终________(填“会涨破”或“不会涨破”)。
14.正常细胞内K+浓度约为细胞外的30倍,细胞外Na+浓度约为细胞内的12倍。
当细胞内外的Na+浓度差、K+浓度差减小时,细胞膜上的Na+/K+ATP酶发挥作用,这种酶可以通过水解ATP,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将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
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
(1)膜内外Na+具有浓度差,与膜的______________性有关。
Na+/K+ATP酶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运输Na+和K+的过程中,Na+/K+ATP酶的________发生改变,有利于与离子的结合与分离。
(3)比较图2和图3,当Na+和K+____________浓度差流过Na+/K+ATP酶时,将ADP合成ATP;进行ATP合成或分解的反应条件取决于____________。
(4)生物膜系统的________作用及能量是维系细胞有序性的基础,线粒体内膜上主要完成类似图________(填编号)的过程。
15.图1表示小肠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情况,为进一步探究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与细胞内、外葡萄糖浓度差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图2实验(记作甲):
锥形瓶内盛有130mg/dL的葡萄糖溶液以及活的小肠上皮组织切片。
溶液内含细胞生活必需的物质(浓度忽略不计)。
实验初,毛细玻璃管内的红色液滴向左缓缓移动,5min起速率逐渐加快,此时,锥形瓶内葡萄糖溶液的浓度为amg/dL。
(1)图1显示:
曲线AB段、BC段,小肠细胞吸收葡萄糖方式依次属于__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八 物质 运输 实例 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