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单元测试题.docx
- 文档编号:6720554
- 上传时间:2023-01-09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90.15KB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单元测试题.docx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单元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单元测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单元测试题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单元测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请你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分析下列问题,其中正确的是()。
A.合金、塑料、合成纤维等都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
B.利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人类可以开发新的能源
C.常用钢丝球擦洗铝锅,可以使铝锅光亮洁净,更加耐用
D.化石燃料的使用导致空气中的
增多,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2.下列方法中能够用来区别硬水和蒸馏水的是()
A.加肥皂水搅拌
B.加入明矾,搅拌
C.溶解食盐
D.观察颜色
3.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
下列数轴表示错误的是
A.
B.
C.
D.
4.有a、b、c三种金属,如果把a和b分别放入稀硫酸中,a溶解并产生氢气,b不反应;如果把b和c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b表面有银析出,而c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c>b>a
B.b>a>c
C.a>b>c
D.a>c>b
5.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A.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水中加入KNO3固体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
D.向一定量的MnO2中加入H2O2溶液
6.下列四个坐标图分别表示实验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
向一定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B.
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C.
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D.
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与足量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7.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30℃时,取其中两种固体各1g分别放进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振荡后的溶解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
B.加入试管1的固体是丙
C.向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后,试管2中一定有晶体析出
D.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2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8.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数量变化关系的是
A.用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
B.向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C.加热一定质量的金属镁
D.分别向等质量的铝和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
9.为了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其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组合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将混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锌粉,放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有部分锌粉剩余,过滤,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A.ZnSO4
B.ZnSO4和H2SO4
C.ZnSO4和CuSO4
D.H2SO4和CuSO4
11.下列示意图分别是实验室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制备
B.收集
C.验满
D.验证性质
12.下列关于稀盐酸化学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酸的共同性质的是()
A.能与氧化铝反应生成盐和水
B.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C.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
D.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1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
B.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C.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14.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稀盐酸可以鉴别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
B.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C.硬铝(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
D.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金属资源
15.有关生活中化学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体缺少维生素C易患夜盲症
B.蛋白质、油脂、糖类是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
C.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
D.应提倡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16.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① ② ③ ④
A.图①是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铁粉
B.图②是加热适量的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O2
C.图③是室温下向一定体积的NaOH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D.图④是通过实验绘制得到的溶解度曲线
二、选择填充题
17.下列可用于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一组药品是(____)
A Fe、Cu、AgNO3溶液
B Cu、Ag、FeSO4溶液
C Fe、Ag、CuSO4溶液
D _____(限三种药品)
三、填空题
18.我国科学家研发出由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的新技术。
(1) 若该技术广泛应用,可把排放的CO2转化为甲醇,则能缓解______(填序号)。
A酸雨 B温室效应 C白色污染
(2) 甲醇可被氧气氧化,其反应为:
2CH3OH+O2
2X+2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类比乙醇的燃烧,写出甲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 若44gCO2全部转化为CH3OH,且反应中其它物质均不含碳元素,可生成CH3OH的质量为_____g。
19.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的成功对接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自信,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研究。
⑴ 合金材料的研发 ①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
图1能表示锡铅合金的是_________(填序号“a”“b”或“c”)。
②镁合金被誉为“21世纪绿色金属结构材料”。
该合金是一种储氢材料,完全吸氢后得到MgH2和Al,“储氢过程”属于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⑵ 合成材料的改良:
碱式碳酸铝镁[MgaAlb(OH)c(CO3)d•xH2O]是一种新型塑料阻燃剂,其中a、b、c、d的代数关系式:
2a+3b=_________。
⑶CO2的绿色利用:
①目前空间站处理CO2的一种方法是在催化剂作用下,利用H2使CO2转化为甲烷并得到生活用水。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②以“铁氧化物”为催化剂,利用太阳能将CO2热解为碳和氧气,这一转化过程(如图2)中化合价升高的非金属元素是_________。
20.
(1)图1是四种常用的危险品标志,油罐车上应贴的标志是_____(填序号)。
(2)控制变量法是常用的化学学习方法,图2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图示信息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已知物质的着火点:
白磷为40℃,红磷为240℃)。
①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
②如果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
③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证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a.可燃物;b._____;c._____。
(3)调查表明,很多火灾伤人亊故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
当油罐车起火燃烧爆炸时,下列自救措施不当的是_____(填序号)。
A迅速脱下衣物,扑灭大火
B背对爆炸地点迅速卧倒
C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选择合适通道迅速逃生
21.(用化学符号填空)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都是 元素,构成的粒子都是 ,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 。
但金刚石是天然最坚硬物质,而石墨则是天然最软的物质之一,原因是(用文字描述):
。
22.请用相应的化学用语填空:
最简单的有机物___________;常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氧化物_________;
铝制品不易锈蚀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金属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1)动车电路中的导线大多选用铜制造的,这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和_________性。
(2)探究铝与酸的反应前,用砂纸打磨铝条,是为了除去_______(填化学式)。
(3)修建铁路所需的大量钢铁是以铁矿石为主要原料冶炼而得。
写出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高铁酸钠(Na2FeO4)是高铁列车上常用的一种“绿色环保高效”消毒剂,其中高铁酸钠中铁元素化合价为________。
24.张家界高铁站为湖南省的第二大高铁站,其站房为框架结构,屋盖采用焊接球钢网架,外立面采用玻璃幕墙,屋面为铝镁锰金属板,站台上均设置无柱雨棚。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钢锭能制成钢丝是利用了钢的_____(选填“延展性”或“导热性”);
(2)铝、镁、锰三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不同;
(3)镁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最外层上有___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____电子;
(4)铝镁锰金属板用作房屋面板,是因为铝镁锰合金具有_____特性(写出一条)。
25.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化学反应: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3)用过氧化氢制氧气:
。
(4)水通电产生两种气体:
。
(5)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
四、实验题
26.某化学兴趣小组发现了一包敞口放置的碱石灰样品,为探究其成分,同学们在实验室对这包碱石灰样品展开了探究。
(查阅资料)①碱石灰是由CaO和NaOH固体混合而成,通常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及干燥气体。
②熟石灰微溶于水,且溶于水放出的热量很少可以忽略不计。
③BaCl2溶液显中性。
(提出猜想)根据资料,同学们分析该碱石灰样品的主要成分可能含有CaO、NaOH、Ca(OH)2、CaCO3和 。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讨论后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及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取部分该样品于试管中,加少量水
无明显放热现象
碱石灰样品中不含CaO和 。
②继续加足量水,振荡,静置
出现白色沉淀
样品中一定含有CaCO3
③从步骤②的试管中取少量上层清液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④将步骤③所得物质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思考与分析)小杰同学经过分析认为步骤②的结论不准确,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解释与结论)通过以上探究与分析:
可以得出该碱石灰样品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实验探究步骤④所得溶液中除酚酞外,还含有的溶质有BaCl2和 。
五、流程题
27.中兴缺“芯”事件震惊国人。
芯片是电脑、智能家庭等的核心部件,芯片的主要成分是纯度极高的硅,其运算速率与硅的纯度有关。
(1)硅与金刚石结构相似,则构成硅的粒子是______(填粒子名称)。
已知粒子结构如A图所示:
A、图1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与硅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B、③和④形成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自然界中的硅元素主要以二氧化硅的形式存在,请写出二氧化硅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纯硅的制备以石英砂(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为原料,生产过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
物质M是该生产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写出步骤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科学探究题
28.化学小组同学在加热二氧化锰样品时,发现有气泡产生(如图一所示),于是他们对这个异常现象进行了探究。
(1)对气体成分的探究:
加热二氧化锰样品,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发现石灰水变浑浊,加点部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由此可知:
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对气体来源的探究:
(假设1)甲同学认为:
该气体来自于试管中的空气,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该假设不成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试管中不放二氧化锰(或空试管),按图一装置进行加热,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___________
假设不成立
(假设2)乙同学认为:
二氧化锰样品中可能混有炭粉,炭粉发生反应生成了该气体。
(实验设计)他设计了如图二所示的实验进行研究,其中A装置中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用于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B装置的作用是检验A中是否完全除尽二氧化碳气体,则B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实验中观察到B处无明显变化而D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他又用氮气代替空气(氮气不参与该实验中的任何反应),重复上述实验,发现B处无明显变化且D处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
(结论)通过乙同学的实验证明,二氧化锰中混有炭粉,炭粉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二、选择填充题
1、
三、填空题
1、
2、
3、
4、
5、
6、
7、
8、
四、实验题
1、
五、流程题
1、
六、科学探究题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沪教版 化学 九年级 上册 第五 金属 冶炼 利用 单元测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