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75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新.docx
- 文档编号:6719416
- 上传时间:2023-01-09
- 格式:DOCX
- 页数:67
- 大小:77.57KB
6375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新.docx
《6375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375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新.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375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新
6375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
第一章工作面概况
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见表1
表1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水平名称
-950
采区名称
三采
地面标高(m)
+25.19
工作面标高(m)
-941.1~-803.9
地面相对位置
该工作面地面相应位置南约0.33km为小赤口庄址。
地表沙河由东北方向经本工作面北部流向东南方向。
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
无
井下位置及与四邻的关系
该工作面位于-950三采皮带石门南部,本掌倾斜上方6373工作面已回采完毕。
东为吕范井田边界煤柱。
下伏各煤层均无采掘工程。
倾斜长度(m)
146~202
走向长度(m)
1512~1517
面积(m2)
257153
170
1514
第二节煤层
采煤工作面开采煤层情况见表2
表2煤层情况表
煤层厚度(m)
2.3~4.1
煤层结构
复杂
煤层倾角(°)
9~17
3.7
13
煤层硬度
中硬
煤种
焦煤
稳定程度
稳定
煤层描述
本工作面七煤层为复结构厚煤层,局部含夹石1层,总厚为0.2米,煤层以光亮型为主,局部呈半暗或暗淡型,块状及碎块状,易碎。
煤厚由北向南逐渐变厚,上与7s-1煤层间距在3.85~10.29之间,其趋势由北向南逐渐增大,平均间距为8.60米。
下与8s煤间距在3.46~5.99米之间,其趋势由北向南逐渐增大,平均间距为4.60米。
第三节煤层顶底板
开采煤层顶底板情况见表3。
表3煤层顶底板情况表
顶、底板名称
岩石名称
厚度(m)
基本特征描述
老顶
粉砂岩
5.20
深灰~黑色,团块状构造,参差状断口,含植物根化石。
直接顶
粉砂岩
3.40
浅灰~黑灰色,水平层理发育,上部含根化石,较易冒落,局部粗糙。
伪顶
直接底
粉砂岩
1.10
灰~深灰色,局部为黑灰色,致密,细腻,均一,含植物碎屑化石,局部下部为0.99米粉砂质泥岩,参差状断口,隐水平层理发育。
老底
细砂岩
3.50
浅灰色-黑灰色,质较均一,上部含植物根化石,中下部夹细砂岩薄层,下部为深灰色泥岩,致密,细腻,贝壳状断口,较脆,易碎。
附图1:
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
第四节地质构造
一、断层情况及其对回采的影响见表4
表4断层情况表
构造名称
走向(°)
倾向(°)
倾角(°)
性质
落差(m)
实见位置(m)
对回采影响程度
D3F16
255
345
53
正
0.4
皮带巷160米处
影响不大
63f104
155
65
60
正
1.2
皮带巷887米处
有一定影响
D3F10
124
34
65
正
1.2
皮带巷906米处
有一定影响
280
10
50
正
2.5
轨道巷661米处
有较大影响
127
37
35
正
7.0
里轨道巷50米处
有较大影响
145
235
50
正
0.6
皮带巷945米处
影响不大
170
260
60
正
0.3
皮带巷964米处
影响不大
255
345
60
正
0.4
皮带巷1140米处
影响不大
f2
285
15
55
正
1.0
轨道巷670米处
有一定影响
f3
250
160
60
逆
1.0
轨道巷726米处
有一定影响
249
339
30
正
0.5
里轨道巷39米处
影响不大
二、褶曲情况及其对回采的影响
该工作面范围内基本没有对回采形成影响的褶曲存在。
三、其他因素对回采的影响
该工作面范围内,没有陷落柱、火成岩等存在。
第五节水文地质
一、含水层(顶部和底部)分析
7煤层顶板含水层组为工作面的直接充水含水层,该含水层在此区域富水性较强。
本工作面所属区域在范各庄井田倾斜下方,范矿一侧采掘活动在-600水平以上,该矿已经施工的工作面涌水普遍较大。
本掌倾斜上方6373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最大涌水量达到2.45m3/min,充分说明此区域7煤层顶板含水层含水性丰富的特点。
鉴于本工作面在范各庄井田倾斜下方,本工作面至-600水平的含水层虽有6373工作面涌水疏降,但仍不充分,因此含水层对本工作面涌水的补给仍有持续性,工作面涌水补充水源充分,不易在短期内疏干。
下伏各煤层均无其它采掘工程,没有积水威胁。
根据现有的工程、井下钻孔和三维地震资料分析,工作面波及范围内没有陷落柱发育,预计对本工作面有影响的断层有9条,全为张性断裂构造,三维地震资料并未显示其有明确的导水性,但显示附近发育有部分富水区域。
此活动区域波及范围内有40、46号钻孔,经查其封孔质量良好。
二、涌水量
正常涌水量:
正常回采时涌水量为2.49m3/min
最大涌水量:
工作面最大涌水量为3.73m3/min
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他因素
一、影响回采的其他地质情况见表5
表5影响回采的其他地质情况表
瓦斯
相对涌出量4.23m3/t(日产4600t)
煤(矿)尘
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爆炸指数24.54%)
煤的自燃
煤层属二类自燃煤层,本公司从未发生煤自燃,无自燃发火期统计,公司规定自燃发火期按15个月管理。
CO2涌出量
绝对涌出量0.66m3/min
第七节储量及服务年限
一、储量
工作面工业储量1421516t
工作面可采储量为1322010t。
二、工作面服务年限
工作面服务年限=可推采长度/设计月推采长度;
可推采长度为1514m;
设计月推采长度按90﹪正规循环率,取113m。
工作面服务年限=1514÷113≈14个月
第二章采煤方法
本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采煤法,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
第一节巷道布置
一、巷道布置及支护形式
皮带巷:
长度1570m,断面10.4m2,金属拱形支架支护。
里轨道巷:
长度641m,断面10.4m2,金属拱形支架支护。
外轨道巷:
长度1030m,断面10.4m2,金属拱形支架支护。
外切眼:
长度57m,锚网支护。
里切眼:
长度202m,锚网支护。
附图2:
工作面及巷道布置平面图。
第二节回采工艺
一、回采工艺
落煤方法:
采用MGTY-710型采煤机落煤,进刀方式为端头斜切进刀,双向割煤,往返一次进两刀。
装煤方式:
采煤机滚筒与采面刮板输送机铲煤板配合装煤。
运煤方式:
采面采用SGZ-800/800刮板输送机运煤;皮带巷使用SZZ-800/315转载机、两部DSJ-1000/160×2胶带输送机;SGB-730/75*2转载机;皮带石门使用DSJ-1000/2×160胶带输送机运煤。
支护方式:
及时支护方式。
回采工艺流程:
割煤→移架→顶溜
附图3:
采煤机进刀方式示意图
二、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
W=L*S*H*R*C
式中:
W——正规循环生产能力t
L——工作面长度m
S——正规循环推进长度m
H——平均采高m
R——煤的标称密度t/m3
C——工作面回采率%
W=202*0.7*3.7*1.55*0.95=770t
第三节设备配置
一、工作面主要设备见表6
表6工作面主要设备一览表
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
单位
安装地点
采煤机
MGTY-710
1
台
工作面
液压支架
ZY6400-21/45
130
组
工作面
液压支架
ZY6400-17/35
7
组
工作面
工作面运输机
SGZ-800/800
1
部
工作面
转载机
SZZ-800/315
1
部
皮带巷
破碎机
PCM-160
1
台
皮带巷
皮带机
DSJ1000/2*160
1
部
皮带巷
皮带机
DSJ1000/2*160
1
部
皮带巷
转载机
SZB-730/75*2
1
部
皮带巷
皮带机
DSJ1000/2*160
1
套
皮带石门
乳化液泵站
RBW400/31.5
1
套
液泵横川
移动变压站
KBSGZY-630KVA6/1.2KV
3
台
皮带巷
移动变压站
KBSGZY-800KVA6/1.2KV
1
台
皮带巷
组合开关
BKZ1-1000/1140V
1
台
皮带巷
组合馈电
BKZ1-800/1140V
3
台
皮带巷
双速开关
QJZ-2×400/1140S
2
台
皮带巷
组合磁力启动器
BQZ1-400/5
1
台
6373集中皮带巷
移动变压站
KBSGZY-630KVA6/0.69KV
1
台
6373集中皮带巷
移动变压站
KBSGZY-1000KVA6/1.2KV
1
台
6373集中皮带巷
附图4:
工作面设备布置图
第三章顶板支护
第一节支护设计
一、工作面支护设计
1、分析和预测工作面矿压参数具体见表7
表7工作面矿压参数分析和预测表
项目
单位
同煤层实测
工作面选取和预测
顶
底
板
直接顶厚度
m
3.4
3.4
老顶厚度
m
5.2
5.2
直接底厚度
m
1.1
1.1
老底厚度
m
3.5
3.5
直接顶初次跨落步距
m
5~9
8
初
次
来
压
来压步距
m
17~34
38
最大平均支护强度
MPa
36~48
40
最大平均顶底移近
mm
160~420
260
来压显现程度
明显
明显
周
期
来
压
来压步距
m
9~16
22
最大平均支护强度
MPa
32~42
36
最大平均顶底移近
mm
90~230
150
来压显现程度
明显
明显
平
时
最大平均支护强度
MPa
26
26
最大平均顶底移近
mm
120
120
直接顶悬顶情况
m
无
无
底板容许比压
MPa
老顶分级
Ⅱ
Ⅱ
巷道超前影响范围
m
20
20
2、支护强度计算
(1)见顶底板岩性分析和煤层顶底板情况表
(2)顶底板分类及支护强度分析
1)直接顶类别分析
根据6375工作面煤层顶板(地质说明书提供和掘进实际揭露),结合我矿6373工作面顶板情况分析和矿压观测资料,可以确定为复合型顶板,容易冒落。
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为5~9m,依据原煤炭工业部于1981年颁发的“缓倾斜煤层工作面顶板分类(试行方案)”,直接顶为Ⅱ类中等稳定顶板。
2)老顶级别分析
a、充填采空区所需顶板冒落高度
∑h1=m/(Kp-1)
m---采高,按4.2m计算(按最大采高4.2m)
Kp---碎胀系数,按1.25计算
∑h1=4.2/(1.25-1)=16.8m
顶板总厚度为8.7m,冒落后不能充分充填采空区。
b、N=∑h2/m∑h2——直接顶厚度3.4mm—采高取4.2m
Km=∑h2/m=3.43/4.2=0.81
根据0.3 3)支护强度分析 ①、6375工作面直接顶为Ⅱ类中等稳定顶板,老顶为Ⅱ级有周期来压顶板,所选用支架的支护强度应不小于: P=9.8×1000×n×r×m×106 式中: p—直接顶及老顶来压时的支护强度MPa。 n—安全系数6~8取7 r—岩石容重取2.5t/m3 m—工作面最大采高取4.2m p=9.8×1000×7×2.5×4.2×106=0.72MPa ZY6400-21/45支架,额定工作阻力为6400kN,支护强度为0.98MPa,满足矿压要求。 ZY6400-17/35支架,额定工作阻力为6400kN,支护强度为0.99MPa,满足矿压要求。 ②、工作面上下出口支护强度: P=9.81hγk P—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强度KN/m2 H—巷道高度2.6m Γ—顶板岩石容量γ=2.5×103kg/m3 K—上覆煤岩层厚度与巷道高度之比;k一般为4~8,取5.8。 则: P=9.81×2.6×2.5×103×5.8 =369.46KN/m2 =0.37Mpa 由于工作面上下出口采用端头支架则: ZY6400-21/45支架,额定工作阻力为6400kN,支护强度为0.98MPa,满足矿压要求。 ZY6400-17/35支架,额定工作阻力为6400kN,支护强度为0.99MPa,满足矿压要求。 ③工作面出口支护验算: 1、工作面上下出口支护密度计算 根据矿压要求,上下出口支护密度应满足: n=px/Rt=0.37×103/0.95×0.95×250=1.64棵/m2 式中: px—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强度,px=9.81hγk=0.38MPa; n—工作面合理的支柱密度,棵/m2; Rt—工作面支柱的实际(有效)支撑能力,kN/柱;Rt=KB×KZ×RB; KB—支柱承载不均匀系数,取0.95; KZ—增阻系数,取0.95; RB—支柱回撤前所能达到的理论工作阻力,kN/柱,取250; 2、支护强度校核 (1)下出口支护要求: 公式n=c/(a×b)(棵/m2) 式中: a—支护走向长度;b—支护倾向长度;c—支柱数量; n=4/(0.8×3.5)=1.67棵/m2 (2)上出口支护要求: 公式n=c/(a×b)(棵/m2) 式中: a—支护走向长度;b—支护倾向长度;c—支柱数量; n=4/(0.8×3)=1.67棵/m2 经审核: 上下出口支护密度均大于1.64棵/m2,满足矿压要求。 二、支护材料和设施 1、采面安装ZY6400-21/45液压支架130组、ZY6400-17/35液压支架7组支护顶板。 2、上、下出口超前支护使用单体液压支柱,下出口用3.5m×0.18m×0.16m大方结合1.2m铰接梁,上出口用3.0m×0.18m×0.16m大方结合1.2m铰接梁及其他各种型号的木料配合支护。 三、乳化液泵选型 选用RBW400/31.5型乳化液泵1套。 注: 泵站为三泵一箱,一台使用,一台备用,一台检修。 第二节工作面顶板控制 工作面安装ZY6400-21/45液压支架130组、ZY6400-17/35液压支架7组,对顶板进行支护。 ZY6400-21/45液压支架最小控顶距3800mm,最大控顶距4500mm,ZY6400-17/35液压支架最小控顶距3873mm,最大控顶距4573mm。 支架技术参数: ZY6400-21/45支架 初撑力: 5066kN工作阻力: 6400kN支护强度: 0.98~1.03MPa 最小高度: 2.10m最大高度: 4.50m 宽度: 1.42-1.59m中心距: 1.5m 总重: 27t对底板比压: 0.5~1.91MPa ZY6400-17/35支架 初撑力: 5064kN工作阻力: 6400kN支护强度: 0.99MPa 最小高度: 1.70m最大高度: 3.50m 宽度: 1.42-1.58m中心距: 1.5m 总重: 22.5t对底板比压: 1.96/1.99MPa 操作方式: 邻架操作,上组支架操作阀控制下组支架。 一、正常工作期间顶板支护方式 采用追机移架的方式对顶板进行及时支护。 在采煤机割煤后,先移架,再移输送机,采用带压擦顶移架的方式,移架要滞后采煤机后滚筒4~6架。 顶板破碎或片帮严重时要紧跟采煤机前滚筒移架或超前移架。 支护要求如下。 1、沿顶板回采,采高控制17/35支架控制在2.0-3.2m之间,21/45支架控制在3.0-4.2m之间,当采高达不到要求时割顶板回采。 2、工作面应达到动态的质量标准化要求,确保“三直、二平、一净、两畅通”的质量要求。 3、采煤机割煤后,要及时移架,防止长时间空顶。 4、加强支架的支护强度,确保支护质量,支架初撑力不低于5066kN。 支架成线率偏差不得超过±50mm,中心距1.50m,偏差不超过±100mm。 5、工作面支架严禁歪斜和咬架、挤架;否则,要及时调整。 支架顶梁与顶板平行支设,其最大仰俯角小于7°,支架顶梁接顶严密,支架垂直顶底板,歪斜不超过5°,相邻支架错茬不超过支架顶梁侧护板的2/3。 特殊情况需调支架时,间隙不超过200mm。 二、特殊时期的顶板控制 1、周期来压期间的顶板控制方式 (1)工作面来压期间加强工作面顶板监测监控,及时更改或更换歪扭、失效支柱。 单体液压支柱的初撑力不低于90KN。 (2)加强工作面顶板管理,采取打液冲锚杆的方式控制煤壁片帮,煤壁发生片帮时在支架前梁窝板控制顶板。 2、过断层及顶板破碎带时期的顶板控制方式 (1)超前移架护顶,防止顶板冒落。 (2)根据现场情况采取铺网、做超前等的方法控制破碎顶板。 (3)回采揭露落差1.5m以上的正断层或落差1.0m以上的逆断层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第三节皮带巷、轨道巷及端头顶板控制 一、工作面皮带巷、轨道巷的顶板控制 正常情况下: 上、下出口超前支护距离不少于20m。 1、上出口顶板稳定时超前替换距离为不小于2m,替棚子使用3.0m×0.18m×0.16m方木和DW或DZ系列单体柱,板距0.7~0.9m,大方两端打帮柱。 已替换棚子范围,在大板下方布置两趟铰接梁,在铰接梁下方打单体柱,柱顶不许悬空,“一梁四柱”支护,并保证一侧行人道宽度必须在700mm以上。 上出口10m之内未替换的支架在棚空中使用3.0m×0.18m×0.16m的方木打“一梁两柱”的板棚子,支柱打在大方两端,棚空中没打板棚子之外范围使用DW或DZ系列单体柱在棚梁正中下方打双柱,双排中柱间距0.1~0.2m;距出口10m以外用单体柱单排打在棚梁正中下方加强支护。 打在棚梁下的单体柱,柱顶垫好200~300mm新小板或皮垫。 2、下出口顶板稳定时,超前替换距离为不少于4m,使用3.5m×0.18m×0.16m方木和DW或DZ系列单体液压支柱替棚子,板距0.7~0.9m。 出口20m范围内未替换棚子在棚空中使用3.5m×0.18m×0.16m方木打一梁两柱板棚子。 已替换棚子范围,在转载机两侧布置两趟铰接梁,距转载机插帮0.1m~0.2m,在铰接梁下方打单体柱,柱顶不许悬空,一梁四柱。 铰接梁的铰接点赶在大方下时,单体柱要错开铰接点,上顶用木料背实。 巷道压力大、过冒高区域或其他支护形式的巷道时,视现场情况另制定加强超前支护的补充措施。 二、工作面安全出口的管理 1、支护形式 (1)本工作面端头使用端头液压支架支护,上下端头过架子要提前改好障碍柱。 (2)端头支护: 上、下出口: 支架侧护板距离巷帮小于1.0m时,帮柱留到老塘侧回出;其它位置的单体柱和铰接梁到上、下端头支架前梁时摘除;大于1.0m时,上出口上帮侧、下出口下帮侧的一趟铰接梁紧贴支架侧护板设置,与帮柱形成并列柱形式,随掏窝前回出。 (3)上、下口毛窝随采随掏,末排柱不许超前于支架立柱的底端,最大不滞后支架大柱底端1.2m。 (4)毛窝放顶线采用末排切顶柱和戗柱控制,切顶柱和戗柱间距均不超过500mm,切顶柱垂直顶底板,戗柱要以700~800戗向采空区,切顶柱和戗柱柱顶要在同一条直线上。 (5)末排柱老塘侧要及时挡好小板,裸露煤壁及时护帮。 (6)下超前支护的上帮侧铰接梁(上超前支护的下帮侧铰接梁)在距端头支架梁端2~3m时,在其上(下)帮侧紧靠铰接梁打一块3.4m∏钢,然后将铰接梁回掉,此∏钢一端搭在支架上不小于0.5m,另一端打牢不少于2棵的单体柱,并随着工作面的推进逐步外倒。 2、质量要求 (1)上下出口20m范围内高度达到2.0m以上,行人道宽度0.7m以上。 (2)出口支柱初撑力要求: 达到90KN以上。 (3)支柱成排成线,迎山有劲。 (4)上下出口无杂物,无乱料,浮煤清理干净。 (5)上出口供水、供压风用的铁管要保持在超前20m支护内用与其配套的胶管提前替换好。 下出口供水、排水管、供液用的铁管要保持在转载机头以外用与其配套的胶管提前替换好。 胶管按标准吊挂。 三、支护材料的使用数量和存放管理 1、在轨道巷备用3.0m×0.18m×0.16m、3.5m×0.18m×0.16m、2.4m×0.16m×0.14m方木各不少于20块,3.15m、2.5m单体液压支柱各不少于10棵,1.2m铰接梁不少于5块。 2、材料要备到距采面煤壁50~150m范围内,物料间距0.7m,距轨道不小于0.5m,按标准码放并挂好标志牌。 3、替下的旧棚子、坏柱、坏梁等外运到轨道巷料场分类码放整齐,并及时上井。 附图5: 工作面、皮带巷、轨道巷及端头支护示意图 第四节矿压观测 一、矿压观测的内容 1、采面支架立柱,上、下出口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 2、全系统锚网巷道顶、底板和两帮移近量。 二、矿压观测的方法 6375工作面支架数为137组,根据我矿的安全标准与井下的具体实际情况,将10台压力分机平均安装在支架上,分别对应的支架为: 第3组支架为1号压力分机,第15组支架为2号压力分机,第30组支架为3号压力分机,第45组支架为4号压力分机,第60组支架为5号压力分机,第75组支架为6号压力分机,第90组支架为7号压力分机,第105组支架为8号压力分机,第120组支架为9号压力分机,第135组支架为10号压力分机,各压力分机1、3压力通道(压力监测探头)连接支架前立柱,第2通道连接平衡千斤顶,将压力监测分站吊挂在综采支架的顶梁下面以方便即时观测。 锚网巷道的矿压观测: 通过布置在锚网巷道的测点观测顶、底板和两帮移近量。 技术人员要将数据每天上报,分析总结数据变化,采取针对性措施,巷道监测数据记录要妥善保管。 第四章生产系统 第一节运输 一、运输设备及运输方式 1、运煤设备及装、转载方式 采面使用MGTY-710采煤机落煤,机组滚筒配合面溜铲煤板装煤。 工作面使用SGZ—800/800运输机,下口使用SZZ-800/315转载机,6375皮带巷使用两部长度分别1150m和350m的DSJ-1000/2*160皮带机及SGB-730/75*2转载机,皮带石门使用DSJ-1000/2*160皮带机运煤。 2、运煤路线 工作面→6375皮带巷→950三采皮带石门→-950三采皮带山→放煤小井→-800东翼主运输皮带 二、辅助运输设备及运输方式 1、辅助运输路线 -950三采上回风巷料场→6373回风巷→6375外轨道巷→6375外切眼→6375里轨道巷→6375工作面 -950三采轨道石门→6373运输横川→6373集中轨道巷 2、绞车布置及稳固形式: 使用JD系列调度绞车牵引矿车、平车或叉子车轨道运输。 绞车布置及稳固形式见表8 表8工作面绞车布置及稳固形式 绞车 型号 使用地点 钢丝绳直径 (mm) 稳固方式 JD-25 -950三采回风巷里口 15.5 地锚稳固 JD-55 -950三采回风山上口 21.5 地锚稳固配合四压两戗柱 JD-25 -950三采回风山与6373皮带巷交叉口往下10m 15.5 地锚稳固 JD-25 6375外轨道巷外口 15.5 地锚稳固 JD-40 6375外轨道巷100m处 18.5 地锚稳固 JD-25 6375外轨道巷160m处 15.5 地锚稳固配合四压两戗柱 JD-2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6375 工作面 回采 作业 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