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docx
- 文档编号:6708973
- 上传时间:2023-01-09
- 格式:DOCX
- 页数:4
- 大小:20.72KB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docx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马约尔先生,写下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
”现在的学生正是未来的创造者,他们的创新能力将影响着一个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之林,能否位于科学技术的制高点。
而这一切又深深依赖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创新教育能否得以顺利实施。
科学技术从未像今天这样,以巨大的威力和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新课标指出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所以创新教育已成为目前和今后学校教育的主题歌。
从宏观角度来看,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往往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江泽民总书记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持久动力,没有创新的民族是难以自强、自立,稳固发展的。
从微观角度来看,创新教育对于个人良好素质和人格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不论从国家民族,还是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实施创新教育,已日益迫切。
那在知识经济时代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要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又需要哪些条件呢?
我有几点认识:
一、对创新教育内容的认识
创新不同于“无中生有”的创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创新一词的意义也在不断深化。
从字面上看,创新既包括事物发展的过程又包括事物发展的结果,包括新的发现发明、新的思想和理念、新的学说与技术以及新的方法等一切新事物。
简单说来,创新既包括“无中生有”,又包括“有中求新”。
创新教育也就是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1、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内容之一。
人人都有创造能力,只是开发培养与否。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把一个跳蚤放在一个瓶子里,给它罩上一个透明的玻璃板,它一跳就撞回来了,一跳又撞回来了。
跳来跳去形成了条件反射,当再把玻璃板拿开时,人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这个跳蚤再也跳不出这个瓶子了。
试验告诉我们一个真理:
在培养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限制了孩子的才能。
在美术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并给予学生充分发挥个性的自由。
2、创新思维
创新教育的第二方面内容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它是指发明和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要求重新组织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产品。
培养创新思维就是要使思维具有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力、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五个的特征。
具有这五个特征的创新思维能使学生更顺利地解决对他们来说的新问题,能更深入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的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更轻松、更顺利。
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中,培养创新思维可以说是构建整个创新活动的智能结构的关键,是创新力的核心。
3、创新技能
创新教育的第三方面内容是创新技能的培养,它是实践能力的体现,是在创新智能的控制和约束下形成的,属于创新性活动的工作机制。
仅就小学阶段美术教育而言,要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还应培养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设想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
4、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创新教育的第四方面的内容是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比如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强烈的创新激情等因素。
在智力和创新情感的双重因素作用下,学生的创新才能才可能获得综合效应。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学生具有优越的创新情感和良好的个性特征是形成和发挥创新能力的底蕴。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有的要素
1、教师更新观念很重要: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验和实施过程中,教师既是课改的实践者,又是课改的主体。
能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的理念、新的教材以及新的学生观融入教师的实际工作中,成为课改工作能否继续深入发展的关键所在,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合理实施。
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是课程改革的前提。
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的自我能动性,同时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树立全新的教育观。
使美术教育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存、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逐步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其次,教师要从观念上改变教师独占讲台满堂灌的做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创设活泼的课堂气氛,创造民主开放的教学局面,将教学过程视为师生共享经验的过程。
课改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组织者等角色转变。
作为教育组织者、促进者的教师,其任务应该是:
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
同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多研究、多讨论、多交流。
甚至是有机会时多合作,只有如此,教师这个组织者,促进者才能在新课改中发挥自己的作用,用自身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等积极因素去感染、带动学生意识的形成,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
在上《叶子上的小“血管”》一课时,按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是由教师带着学生认识叶子、叶脉的基本形状和特点,然后让学生按照规律把叶子的外形和叶脉画出来。
而现在的教学方法就可以进一步的多样化,在教师的提示下,放手让学生发挥,学生的气士大增,发挥自己的想象,作业中涌现出了很多让教师惊讶和值得学习的好作品,有的同学用拟人化的方法画两片叶子在游戏;有的同学用卡通图案设计叶子中的“血管”的走向;有的同学将叶子上的“血管中的血液”设计成五颜六色;还有的同学把作品用立体化表现等等,这些作品举不胜举,那些原来对美术不感兴趣的同学也来了兴趣,也有东西可画了。
2、教师的素质很重要:
教师自身素质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水平的高低。
现在学生在学校中,接受知识最直接的地方就是课堂。
课堂教学不应是教师单方面的灌输,它是一个响应的过程,作为教师不但要观察每个学生的响应,同时予以反馈。
这个过程非常快而且每次都有所不同,其实这个过程就是检验教师素质的过程。
有良好素质的教师,知识面广、专业知识扎实,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对自如。
作为一名高素质的教师要像一台钻井机一样去挖掘学生的潜能,学生的潜能非常大,取之不尽。
同时,教师的素质也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这就要求我们像学生一样不断的去学习,去多接触新鲜的事物,不断去充实自己,俗话说艺不压身,你有一瓶水才能给学生半瓶。
所以教师的素质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3、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学习氛围密切相关:
和谐的学习气氛可以减少学生的压力。
如:
在上《泡泡飞呀飞》一课时,我让学生亲自动手用洗衣液、洁洁灵等材料做吹泡泡的原液,学生们很快融入了课堂情境中,把一堂以往只是画画的课变得有动手、有动脑、有游戏、有绘画。
学生更乐于接受新知,寓教于乐,这种教育形式学生非常喜欢。
把愉快教育融入惯穿课堂,学生学有兴趣,在一种轻松乐学的气氛下学习知识会掌握的格外牢固。
愉快并不是美育教育的目的,目的是培养其创作能力,绘画表现力,审美能力等等方面,最终是为了培养人。
4、利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可以保护学生的创作激情:
没有评价就无法客观、公证的判断课标是否达成,就不能有目的地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要本着素质教育的精神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把评价核心放在建议性的指导学生,鼓励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动手能力等多方面能力上。
学生的自我评价也非常重要,它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并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例如:
我建议可以采取阶段性的评议,比如:
一个月左右让学生选择自认为比较好的作品进行对比评价。
作业纸可以设计出学生、家长、教师三方的评价表。
学生给自己的作品评出几个☆,定期分析自己有无进步。
同时也能让家长,老师看到自己的进步。
三、对如何实施创新教学的体会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能否顺利地实施创新教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学生对美术和其他各学科各类知识的拥有量。
因为知识是创新活动的阶梯,知识贫乏、头脑中只有零星的低级的自然状态的信息堆积,而没有系统的知识体系的储存,就不可能占在人类已有的成果基础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创新知识。
创新能力离不开人的智力因素,但是高智力并不直接等同于高创新能力。
因为创新能力还决定于人的心理素质。
教师要培养学生有的洞察力、预感力。
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比如:
在上《有趣的象形文字》一课时,我就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法,从欣赏岩画、壁画、甲骨文,到假设我们都是原始人不会使用现有的文字,但我们也要设计壁画讲述故事,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一开始就愿意参与愿意动脑。
小学作为学生直接接受教育的场所,它的创新教育环境和氛围,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及创新技能的提高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仅就美术学科而言,它在小学阶段的教育目标、教育环境和美术教师等是否具有创新性,将直接导致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能否成功地实施创新教育。
1、师生互动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应有创新型的美术教师。
这主要是因为: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同时肩负着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和培养美术能力的双重责任,其教学理念、采用的教学方法、营造的课堂气氛、评价学生的标准等,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形成有很大程度的影响。
其次,教师本人的创新性品质对学生创新性品质的培养具有榜样和示范作用。
小学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较强,如果教师很有创新意识,不断的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创新倾向,就会在无形中激发和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目前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在课堂教学中,应强调师生互动、平等参与。
如何去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有没有这个意识至关重要。
用美术课举例来说,课堂教学可分为以下几步:
第一步是自由式绘画:
如:
在新教材《彩线连彩点》一课中,要求学生用点点线线连成画,创造多彩的新天地。
我在课上出示了各种各样的线材并把纸和其它的绒线剪成小的碎片,引导学生观察其变化,然后再让学生欣赏大师的作品,最后要求他们独立的用自己的办法想,用自己的办法画。
鼓励有个性的孩子,不限制他们的才能发挥。
作品完成的非常好,有的产生了特殊效果,学生自己也得到了满足。
当然,教师还可以用语言、动作、直观演示、实物、电教等手段启发学生内在心灵的觉醒是基础。
第二步为引导式绘画:
是理性的,重视后天培养,为吸收知识阶段。
这里关键是要教活,如:
在上《鱼儿游游》一课时,我给学生放映了有关海底世界的录像,使学生了解到海洋里的鱼千奇百怪,数也数不清,然后让他们闭上眼睛随意用纸撕出不固定的形状,并借助这个不固定形画出象形中的鱼,使他们自由地运用这个规律,不但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保持儿童化的原状态和最基本特点是重要的。
第三步为领悟性自由式绘画:
是对学生的悟性开发阶段。
如:
《我在空中飞》一课中我引导孩子们想象说出如何才能飞到空中。
像坐飞机、长翅膀、骑会飞的马、热气球、龙……孩子们的想象力异常丰富,自在天然。
从感性到悟性,从常规到创造,在于引导与开发。
引导学生学会用心去画,把后天的显意识又返回到先天的潜意识中是必要的。
2、相互合作积极参与
新课程强调教学的组织形式应由原由的灌输学习逐步转变为师生交往的互过程,共同发展。
教师应尽可能的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和学习积极性。
比如:
像《闪光的烟花》、《我在空中飞》等课,都可以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引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创作,把学生的思维自然的转变成“我想画”、“我要画”、“我一定能完成好”。
然后把个人作品组合成完整的合作品,即可相互学习又可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课堂气氛和谐,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开始多样化,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成为教学过程中的新气象。
师生关系的和谐使学生更乐于积极参与学习使课堂更具有生气。
教师角色改变了,教师不在是活动中的观众,而是活动中的主角。
教师传授美术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美术创新能力,这比直接灌述知识更加重要。
任何个人的美术知识创新活动,都必须首先具备一定的基础,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倘若没有良好的美术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活动能力和心理品质,要想创新知识那简直就是缘木求鱼。
小学美术教育恰恰承担着这种“奠基”重任。
我们将继续努力学习美术课程标准,在实践中不断理解,不断提高认识水平,从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将其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贯彻,在给予整体优化的同时,真正在学习中不断更新自身的观念,为更全面地实施美术课程标准而努力。
总之,教育教学改革还任重道远,为了下一代,为了社会的进步还需要我们不懈的去努力,去探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培养 学生 创新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