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经济特区30年改革发展调研报告.docx
- 文档编号:6707985
- 上传时间:2023-01-09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45.77KB
广东经济特区30年改革发展调研报告.docx
《广东经济特区30年改革发展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经济特区30年改革发展调研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经济特区30年改革发展调研报告
广东经济特区30年改革发展调研报告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课题组
二○一○年七月
广东经济特区30年改革发展调研报告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课题组
今年是广东深圳、珠海、汕头经济特区创办30周年,全面回顾总结特区30年改革发展伟大实践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特区肩负的历史使命和主要任务,对于继续办好经济特区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此,广东省体改研究会依据汪洋书记提出的“三道题”,组织了由20多位专家组成的课题调研组,奔赴汕头、珠海和深圳特区和省直开展调查研究,先后举行了多次座谈研讨会,访问了部分“老特区”。
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课题组经过多次集体讨论,几易其稿,形成了《广东经济特区30年改革发展调研报告》,现报送有关领导参阅。
回顾特区建设30年,归纳为“八大成就”,“八条基本经验”,发挥了“五大作用”,存在“六个问题和教训”;展望未来,确定一个目标,建设五类功能区和两个重要基地,实现“五大转型”;为实现总体目标,着力推动八方面工作。
一、广东经济特区改革发展30年之回顾
(一)辉煌的成就和巨大的变化
由于计划经济的束缚和影响,在相当一段时期里人们思想禁锢,体制僵化。
因此,广东创办经济特区曾经遭遇强大阻力,两种思想、两种世界观的碰撞和搏斗惊心动魄。
经过特区人30年的艰苦奋斗,广东经济特区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取得了辉煌成就。
1.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30年来,深圳、珠海、汕头三市经济飞速发展,经济总量迅猛壮大,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深圳市生产总值从1979年的2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8201亿元,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
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城市竞争力评估报告中,深圳综合竞争力连续四年居内地城市榜首。
珠海市经济快速发展,到2009年,珠海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37.69亿元,年均递增20.3%,按当年汇率换算,人均GDP已突破1万美元,达10218美元,位居全省前列。
汕头市经济不断发展,生产总值由1981年的12.62亿元增至2009年的1035.73亿元,年均递增12.5%。
2.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不断趋向协调
广东经济特区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不断调整所有制结构,突破了公有制一统天下局面,发展了多种所有制经济,经济特区的经济总量逐步扩大,产业结构得到不断调整和进一步优化。
到2009年,深圳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0.1:
46.7:
53.2;汕头市三次产业结构已从1981年的25.3:
32.5:
42.2调整为2009年的5.3:
55.2:
39.5。
珠海市第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分别为29.40亿元、536.66亿元和471.63亿元,产业比例由1980年的36.4:
31.8:
31.8调整为2.8:
51.7:
45.5。
3.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特区率先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大胆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不断从国情、市情出发进行创新,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开放的外向型经济格局。
到2009年 , 从深圳口岸出入境的客流量约占全国的60%,车流量占80%。
深圳外贸出口额约占全国的 1/7, 是全国最大的外贸出口基地城市。
珠海市到2009年,全市实际吸收外商的直接投资115.29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中就有35个在珠海投资了77个项目。
2009年海关监管珠海市进出口货值369.7亿美元,是1979年的1945倍;监管进出口货运量10076万吨,是1979年的97.8倍;征收进出口税款54.23亿元,是1979年的225倍;监管进出境人员8455万人次,是1979年的49倍。
汕头市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以侨引侨、以侨引外、以外引外”,与美国、欧盟、日本、香港、台湾等18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
4.改革创新不断推进,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广东经济特区始终不忘特区改革创新的使命,在体制创新方面进行了大胆积极的探索。
特别是深圳,勇敢地充当了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排头兵,以市场化改革为取向,率先引进外资企业和发展民营经济 ,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格局,并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与特区外向型发展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
近几年来,广东经济特区大胆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积极探索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例如,深圳市按照“市场、效率、服务”的导向,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初步建立起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共减少15个政府部门,取消、调整1/3的行政审批事项。
创新行政审批运作方式和运行机制,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反腐倡廉建设,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电子监察,行政效率和执行力进一步提高。
珠海、汕头也在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方面作了大胆积极的探索,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特别是在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国有资产管理、科技重奖、有形要素市场建设等方面大胆探索和改革创新,为全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5.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城市功能不断提升
广东经济特区坚持以现代化、国际化为标准,使城市基础设施适当超前发展,海、陆、空运输四通八达 , 建立了便利、高效的立体综合运输体系,初步具备了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城市竞争力不断提升。
到2009年,深圳已经建成通往境外的各类口岸 17 个 ,包括中国最大的陆路客运口岸罗湖口岸、中国最大的陆路货运口岸皇岗口岸 , 从而使深圳成为中国最大的口岸城市之一。
深圳电信网贯通全市,形成了以宽带 IP 城域网和双向互动有线电视网为骨干 , 以光缆为主 , 数字化传输、程控交换为一体的高速通讯网络,城市信息化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珠海和汕头也已初步建设成以海港、空港为中心,高等级公路、铁路、现代通信为骨架的海陆空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
6.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广东经济特区始终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发展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特别是近几年来,在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大手笔投入,解决与特区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重大民生问题。
例如深圳市,200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2万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五年提高76.6%。
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以内,“零就业家庭”户数保持在动态归零。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建立农民工医保、少儿医保、大学生医保制度,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全民医保”。
农民工的养老、工伤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均名列内地大中城市之首。
珠海市从2007年秋季起,在全国率先实施“十二年免费教育”,对本市户籍的中小学生就读公办学校实行免费教育,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免收书杂费,高中教育阶段免收学费,读公办高中的特困家庭学生还可免交课本费、住宿费,只收取课本资料费,从制度上确保每一个贫困孩子的学习机会。
尤其是提供免费婚前和孕期保健服务,并将外来女工纳入免费孕检的范围。
现实表明,在广东经济特区30年的发展过程中,特区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从改革开放中得到了实惠,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社会保障体系转变,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7.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人们理论水平、思想觉悟明显提高
广东经济特区是在两种意识形态的尖锐搏斗中创办、成长的。
通过实践,人们重新认识特区,重新认识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放思想,破除传统观念,提高了理论水平,对推动改革开放起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邓小平同志两次南巡,亲自考察经济特区,肯定了特区建设,指明了特区发展的方向,不仅坚定了特区人坚持办特区的信心和决心,也鼓舞了全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
8.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广东经济特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也不断取得新突破
深圳市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涌现出以丛飞、郭春园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人物。
图书馆新馆、博物馆新馆、音乐厅、中心书城、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投入使用,公益性文化场馆在全国率先免费开放,“深圳读书月”、“市民文化大讲堂”、“公园文化节”等品牌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珠海市2007年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和“中国和谐名城”称号,是全国唯一以整体城市景观入选“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的城市。
汕头市先后获得“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等荣誉称号。
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特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较大成绩。
广东经济特区的30年辉煌成就来之不易。
这是邓小平同志积极倡导,党中央、国务院英明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广东省委省政府“一班人”冒着风险,顶着压力,带领全省人民艰苦奋斗,锐意改革的结果;是广大特区建设者艰苦创业、改革创新、顽强拼搏的结果;也是全国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结果。
用“翻天覆地”,“人间奇迹”来描述广东经济特区的辉煌成就一点也不过分。
30年来,广东经济特区对全省、全国作出了卓越贡献,具体来说主要发挥了“五大作用”:
1.在经济改革中发挥了“试验田”的作用。
广东经济特区在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中,充分发挥了“试验田”的作用。
特别是在计划、投融资、流通、劳动工资、土地管理、国企国资、财税、金融和行政管理等方面改革,都是由深圳率先突破,为全国推进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2.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的“窗口”作用。
广东经济特区在对外开放中,充分利用毗邻香港和澳门的区位优势和华侨众多的人缘优势,发挥特区的“窗口”作用,积极吸收和利用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加工贸易和中外合资合作及外商独资企业,成为我国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3.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示范区”作用。
广东经济特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坚持服务全国的大局,发挥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开展与全国各地区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特区的示范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辐射和带动了内地经济的发展。
4.对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并保持繁荣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对外开放实践中,广东经济特区与港澳经济合作日益紧密,经过不断努力,形成了经济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特别是深圳和珠海特区,不仅在与港澳经贸合作中发展了自己,还为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祖国和经济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5.对成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了积极的探路作用。
广东经济特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断解放思想,敢闯、敢试、敢于改革探索,为全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探索,起到了排头兵作用,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对成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积极的探路作用。
(二)伟大的实践,宝贵的经验
广东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中央关于兴办经济特区的思想和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广东经济特区建设的巨大成就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光辉结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现历史性变革和取得伟大成就的一个精彩缩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生动反映。
特区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0年来,广东经济特区最重要的经验,就是他们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30年的改革发展中,排除各种干扰,始终不渝地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战胜了一个又一个严峻挑战,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为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深圳从解决土地使用、投资体制、企业发展、劳动力、价格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入手,进行大胆的改革探索,既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又加快了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建立。
因此,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广东经济特区改革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最根本经验,是今后必须始终坚持的正确政治方向。
2.坚持对外开放 ,以对外开放促改革发展, 充分发挥特区的“窗口”、“试验田”作用,不断提高国际化水平
广东经济特区从诞生之日起就坚持对外开放,以“杀出一条血路”的气概,从单项改革突破到综合配套推进,从经济领域改革到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改革,率先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成功闯出一条以对外开放促改革发展之路。
30年来,广东经济特区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充分发挥特区的“窗口”、“试验田”作用。
率先吸收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在大胆“引进来”的基础上,大胆“走出去”。
广东经济特区始终坚持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大胆吸收借鉴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大胆地、成功地利用了资本主义经济中有效的科学管理经验。
例如,深圳在企业制度改革方面,大胆进行股份制改造,试行员工持股制度,使国有企业初步具备了比较灵活的运行机制;在市场体系建设方面,先后建立了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劳动力市场等等。
深圳把香港作为改革开放的参照系,大胆借鉴和吸收香港的先进经验,从而解决了改革进程中碰到的许多难题。
如引进建筑工程招标、实行土地批租等具体做法,促进了建筑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形成;引进国际通行的会计制度和国民经济核算制度,不断完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了市场行为,转变了政府对经济的管理,等等,逐步在全社会形成了深入人心的市场化、法治化观念。
3.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实践,“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勇于突破体制机制性障碍,率先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广东经济特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实践,敢闯敢试敢探索,以“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勇于突破体制机制性障碍。
深圳靠一个“敢”字,用3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150多年才能走完的路程;靠一个“敢”字,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
比如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在深圳公开发行、深圳在全国首次公开拍卖土地使用权、深圳蛇口建立我国大陆第一个出口加工区、深圳成立我国大陆第一家跨地区产权交易所、成立全国首家律师事务所等等。
应当看到,深圳在改革实践中培育出敢想敢干、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催生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追求卓越、崇尚成功”等一系列新理念,创造出许多改革开放的新鲜经验,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
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事实证明,这种思想上、精神上的巨大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4.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不断创新经济发展方式,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努力实现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科学发展
在推进特区经济建设进程中,广东经济特区始终坚持邓小平同志所倡导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指导思想,根据国内外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创新经济发展方式,不断破解发展难题。
在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基础上,注重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科学发展,深圳先后提出建设“和谐深圳”,加快社会发展;转变发展模式,科学发展,建设“效益深圳”;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深圳”。
经过30年的努力奋斗,在自主创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社会民生等多个领域已经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具备了把握先机、调整路径、转变方式,再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的条件和实力。
5.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营造宽松有序、充满活力、具有独特优势的创新创业环境
广东经济特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在积极推进科技产业发展的同时,不断加深对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的认识。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广东经济特区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努力营造宽松有序、充满活力、具有独特优势的创新创业环境。
深圳大力扶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深圳在全国举行第一场科技成果拍卖会,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大都采用市委、市政府“一号文件”形式予以公布,进一步强化政府、企业和广大民众的科技创新意识。
到2009年,深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040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长到8507.8亿元,国内专利申请量2009年达42279件,涌现出以华为、中兴、比亚迪、腾讯等一批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生产出诸如华为、中兴程控交换机等一些世界名牌产品。
仅2007年华为集团就上缴税金49亿元,解决了近7万人就业。
珠海在国内率先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
实践证明,由于始终牢牢抓住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不断营造宽松有序、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环境,使“自主创新”成为特区的闪亮品牌。
6.坚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依法行政、依法治市,着力营造文明法治和谐发展环境
广东经济特区创立以来,充分运用国家赋予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充分运用全国人大赋予的经济特区立法权和较大市立法权,坚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先后制定出台了一批法规规章,初步建立起与本地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地方法规体系,着力营造文明法治和谐发展环境。
深圳充分运用经济特区的立法权,大力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初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国家法律体系相配套、公开透明的特区法规框架。
与此同时,大力推行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 加强法律监督、民主监督和舆论监督 , 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市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度不断提高。
早在1981年,广东经济特区四项单行法规就公开颁布,近五年来,加快推进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建设,大力推进依法行政,深圳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在全国率先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登记事项,非行政许可事项减少50%,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不断提高。
7.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按照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标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
在过去30年的改革发展进程中,广东经济特区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既重视经济建设发展,也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不断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 深圳作为一座高速发展的新兴城市 ,生态环境仍然得到很好保护,全市有一半的土地被划入基本生态控制线以内,用作郊野游览和自然生态用地,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2%,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15 平方米。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按照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标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先后获得国际建协亚洲首个城市规划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保护“全球 500 佳”等荣誉。
珠海一直坚持以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建设良好生态环境为重点,大力控制污染和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坚决执行城市规划管理的“八个统一”、环境保护的“八个不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保一票否决”制度,积极推进“生态珠海”建设,不断巩固珠海城市发展优势,增强城市魅力,荣获省环保责任考核“六连冠”和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等光荣称号。
汕头一直保持生态环境的良好,市区空气质量保持在Ⅰ级和Ⅱ级之间,空气污染指数低于83,各项绿化指标都达到了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其海岸湿地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国内首个国际示范区。
8.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抓住改革发展机遇、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开创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的根本保证
尽管广东经济特区改革开放走在全国前头,市场化程度比较高,但特区在任何时候都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在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特区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科学决策、大胆探索,牢牢抓住一系列重大机遇,实现了特区30年的跨越式发展。
尤其是在困难面前,特区各级党委积极发挥了党的战斗堡垒作用,迎难而上,妥善应对了一次次重大考验。
在党的建设方面,特区各级党委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好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并在实践中逐步走出一条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党建新路子。
实践证明,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这是广东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得出的一条宝贵经验。
(三)突出的问题,深刻的教训
在总结广东经济特区30年建设辉煌成就、重大历史贡献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总体上反思特区存在的问题与教训,也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创办特区是社会主义历史上的新生事物,时间并不长,不仅理论准备不足,实践经验也极为欠缺,各方面的制度建设还不健全、不成熟,公共产品以及公共服务严重不足,以致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总的来看,特区政策优势在弱化,改革思想在淡化,改革锐气在减退,发展速度在减缓。
对此我们不应讳言。
1.改革动力不足,政改和社改相对滞后
我们看到,早期广东经济特区人的那种敢想敢闯敢干的特区精神已经大大减弱,改革动力严重不足,早期改革的障碍是观念,现在改革的障碍是既得利益。
一些既得利益集团或人害怕改革、抵制改革。
还有的错误地把改革与发展对立起来,求稳怕乱,特区早期那种以改革促发展的效应已不明显,由于体制改革不配套,不彻底,特别是政治体制创新和社会体制改革相对滞后,许多社会矛盾不仅未解决,且有日益尖锐之虞。
在政府行政管理某些方面,还有回归旧体制的苗头。
2.未来发展后劲不足,三个特区发展不平衡
广东经济特区虽然在经济发展中都取得比较大的成就,但发展相当不平衡,深圳发展比较快,汕头发展相对比较慢,未能发挥特区的功能作用。
特别是当改革初期形成的粗放式发展减弱,而发展模式转型尚未完成的时候,工业增长放缓、核心创新能力、循环经济发展不足等问题日显突出,城市建设和管理科学水平不高,能源、土地、环境等因素严重制约着特区未来的进一步发展。
3.综合调控经济能力不足,政府办事效率有待提高
由于人才不足,管理欠科学,面对近期成品油等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电力供应紧张,房地产价格涨幅较快,对企业生产、市场供应和产业结构调整有较大影响等问题,特区在对区内房地产投资、市场运行和行业发展的综合调控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只能消极等待上层的宏观调控,造成较大的被动与困难局面。
特区政府办事效率还有待提高,部门利益作怪,互相制约、消极推诿,一些事情反复做五、六个会议纪要还解决不了问题。
4.社会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不足,社会遗留问题日益增加
广东经济特区在教育、卫生、公交、经济型住房等公共产品方面供给的数量与质量,与特区市民急剧增长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
深圳是个新移民城市,各种关系错综复杂,人与人之间,特区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关系不够协调,劳资关系紧张,各种社会矛盾突出。
绝大多数人因没有特区户籍而缺乏家园感,房价、租金居高不下,打工族生活成本高,劳动报酬不合理、劳动时间过长,严重危害务工者权益和身心健康,贫富悬殊导致的社会治安隐患日益严重。
特别是一些普惠型、公平化、均衡化的社会公共服务不足,直接导致企业生存和发展成本过高,势必对特区经济社会今后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不难预见的重大不利影响。
富士康事件已经敲响了警钟。
5.监督管理力度不足,经济犯罪腐败违纪突出
30多年来广东经济特区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高度重视经济发展、物质文明建设,相比之下,对精神文明建设抓的不够紧不够严,存在一手硬和一手软的问题。
在人口极速膨胀,情况极为复杂,法制不健全、监管与监督不到位的情况下,出现了一系列严重问题,令世人为之侧目。
比如一段时间经济犯罪猖獗,走私贩私泛滥,甚至短短时间内就集中出现上百个犯罪团伙虚开增值税发票骗取出口退税的乱象;社会治安和安全事故屡屡发生,一些干部丧失了应有的党性原则,甚至缺乏起码的上进心和道德水平。
贪污腐败、买官卖官现象屡禁不止,大案要案层出不穷,毁了一批干部,教训非常深刻。
6.干部思想教育不足,安于现状思想比较严重
应当看到,当前广东经济特区干部在思想教育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一些干部特别是部门或单位的领导干部,改革创新意识淡化,保守、安于现状的思想比较严重。
尤其是不思进取,小富则安,保持自己小圈子的既得利益思想比较明显,有的甚至是贪图享受,生活腐化,已经把过去特区人那种敢闯、敢试、敢于探索的精神忘得干干净净。
当下广东经济特区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和思想作风问题。
二、特区未来30年改革发展之展望
当前,国内外经济社会深度调整和深刻变化,广东经济特区正处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特区进一步发展既面临严峻挑战,也孕育着重大机遇。
特区必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 经济特区 30 改革 发展 调研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