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50.docx
- 文档编号:6707773
- 上传时间:2023-01-09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66.81KB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50.docx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5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50.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50
2020-2021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50
一、高中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消费是最终需求,既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
加快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优化生产和消費等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构建符合我国长远战略利益的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有利于实现需求引领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互促进,带动经济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互促共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近年来,我国在扩大消费规模、提高消费水平、改善消费结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要看到,当前制约消费扩大和升级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突出。
重点领域消费市场还不能有效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监管体制尚不适应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迅速发展,质量和标准体系仍滞后于消费提质扩容需要,信用体系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还未能有效发挥作用,消费政策体系尚难以有效支撑居民消费能力提升和预期改善。
(摘编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
材料二:
在我国经济增速下行,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期间,消费对保持经济增长,稳定社会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如上图所示,消费对GDP的贡献从2011到2012年期间断层工飞跃至50%以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首;在2015年,消费贡献又一次飞跃并开始稳定在65%左右,接近西方发达国家70%-80%的消费贡献率数字,表明中国经济进入新阶段:
通过廉价出口与公共投资建设的快速积累资本阶段已经基本结束;西方世界的经济发展经验与规律开始逐渐适用于中国模式;经典经济学中,消费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开始在中国市场中有所体现。
(摘选自《亿欧智库:
2017中国消费升级报告》)
材料三:
没有一个严谨的权威来源可以考究,它是被人们约定俗成的用以描述一切“消费结构的升级变化”过程,并在经济学领域内被使用。
亿欧智库研究发现,虽然各方对消费升级的具体界定均不相同,“消费结构改变”这一内核始终清晰。
亿欧认为,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拥有三个层级:
生存基本的温饱类需求、以“安全”和“娱乐”为代表的服务型需求,以及以“认同”、“尊重”为核心的自我实现型需求。
随着购买力的发展,三类需求从底部向上依次实现。
社会整体购买力的提升,会使得温饱、服务和实现三类需求按不同的比例得到满足,造成结构性变化;其次,当社会文化带动消费心理发生较大变化时,温饱型消费、服务型消费和实现性消费之间会直接发生平移转变。
这两种变化,会带来消费品行业的震荡和消费品类的洗牌。
(摘选自《亿欧智库:
2017中国消费升级报告》)
材料四:
消费升级大趋势下,消费者想要的不只是产品,还包括更好的消费体验。
《报告》显示随着技术新,消费习惯变化,零售业正在以满足消费需求为核心,围绕消费新场景,通过技术连接,实现线上线下消费渠道愈发融合,最终形成以“消费者数据”为核心的零售新生态。
2017年新零售风起云涌,在人、货、场的重新架构中,人逐渐成为核心驱动因素,尤其是借助IP形象势能来拉动用户群体消费,已经变成越来越多零售品牌的共识。
在影视剧等文化产品中做内容植入也成为越来越普遍的操作。
百味草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植入中推出古典寒食“团子”,《三生三世》开播完结之后,“桃花醉”大卖,都体现了商家在消费升级时代的营销创新。
围绕消费场景,消费升级企业势必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作为最重要的因素进行考虑。
实现线上线下渠道融合的新零售也应运而生。
跨界零售新物种“盒马”,通过商品再造、技术再造、流程再造和物流再造,把一般意义上的生鲜超市转变为移动互联时代的体验式消费中心。
围绕“餐饮体验+生鲜超市零售+基于门店配送”,打造了新零售的样板间。
通过算法驱动的智能物流,实现门店附近3公里范围内,30分钟送货上门。
同时商品定位新鲜、健康、时尚、精致,围绕“大厨房”概念,基本以食品和日用百货为主,主打“盒马特色”的生鲜品种也一应俱全,满足用户一日三餐基本需求。
(摘编自《2017中国互联网消费数据报告:
消费升级改变了谁》)
(1)下列对材料中“消费升级”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消费升级”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也是新时期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最直接体现。
B. “消费升级”就是让消费在GDP增长中的贡献由小变大,并力争能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C. “消费升级”没有明确的概念、权威的解释,但“消费结构改变”的内核却是清晰明确。
D. “消费升级”就是借助IP形象势能拉动用户群体消费,使营销创新成为零售品牌的共识。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加快完善促进消费体制,能带动经济转型升级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B. 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三驾马车(廉价出口、公共投资建设和消费),消费是第一位的。
C. 消费的温饱、服务、实现等三个层次的结构性变化和平移转变会带来消费品行业的震荡。
D. 跨界零售新物种“盒马”是消费升级时代的一种营销创新,能较好的满足消费者的体验。
(3)面对消费升级,政府、企业、个人都应重视,请说说各自应该怎么做。
【答案】
(1)C
(2)B
(3)①政府层面:
加快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②企业层面:
尽可能商品再造、技术再造、流程再造和物流再造做好产品升级以及服务升级;③个人层面:
认识到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转变消费观念,提升消费水平。
【解析】【分析】
(1)A项,偷换概念或者说张冠李戴,相关信息在材料一第一段,原文是“消费是最终需求,既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是“消费”,而不是选项说的“消费升级”;B项,以偏概全,“让消费在GDP增长中的贡献由小变大,并力争能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只是“消费升级”中的一方面;D项,“‘消费升级’就是借助IP形象势能拉动用户群体消费,使营销创新成为零售品牌的共识”说法错误,材料四第二指出“在人、货、场的重新架构中,人逐渐成为核心驱动因素,尤其是借助IP形象势能来拉动用户群体消费,已经变成越来越多零售品牌的共识……都体现了商家在消费升级时代的营销创新”,“借助IP形象势能拉动用户群体消费,使营销创新成为零售品牌的共识”是“营销创新”,“营销创新”是“消费升级”但不能倒回来说。
故选C。
(2)B项,限定的时间语缺失,相关信息在材料二最后一段,根据原文“表明中国经济进入新阶段:
通过廉价出口与公共投资建设的快速积累资本阶段已经基本结束;西方世界的经济发展经验与规律开始逐渐适用于中国模式;经典经济学中,消费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开始在中国市场中有所体现”,应该是“在经济进入新阶段之后”居于首位。
故选B。
(3)本题,仔细阅读文本,可以从文本中筛选出“加快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消费对保持经济增长,稳定社会结构具有重要作用”“消费对GDP的贡献从2011到2012年期间断层工飞跃至50%以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首;在2015年,消费贡献又一次飞跃并开始稳定在65%左右,接近西方发达国家70%-80%的消费贡献率数字,表明中国经济进入新阶段:
通过廉价出口与公共投资建设的快速积累资本阶段已经基本结束;西方世界的经济发展经验与规律开始逐渐适用于中国模式;经典经济学中,消费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开始在中国市场中有所体现”“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拥有三个层级:
生存基本的温饱类需求、以‘安全’和‘娱乐’为代表的服务型需求,以及以‘认同’、‘尊重’为核心的自我实现型需求。
随着购买力的发展,三类需求从底部向上依次实现。
社会整体购买力的提升,会使得温饱、服务和实现三类需求按不同的比例得到满足,造成结构性变化;其次,当社会文化带动消费心理发生较大变化时,温饱型消费、服务型消费和实现性消费之间会直接发生平移转变。
这两种变化,会带来消费品行业的震荡和消费品类的洗牌”“消费升级大趋势下,消费者想要的不只是产品,还包括更好的消费体验。
《报告》显示随着技术新,消费习惯变化,零售业正在以满足消费需求为核心,围绕消费新场景,通过技术连接,实现线上线下消费渠道愈发融合,最终形成以‘消费者数据’为核心的零售新生态”“消费升级企业势必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作为最重要的因素进行考虑”“通过商品再造、技术再造、流程再造和物流再造,把一般意义上的生鲜超市转变为移动互联时代的体验式消费中心”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从政府、企业、个人三个方面概括面对消费升级应该怎么做。
故答案为:
⑴C;⑵B;
⑶①政府层面:
加快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②企业层面:
尽可能商品再造、技术再造、流程再造和物流再造做好产品升级以及服务升级;③个人层面:
认识到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转变消费观念,提升消费水平。
【点评】
(1)本题考查筛选、理解文章信息的能力。
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
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3)本题考查概括文本内容要点的能力。
解答本题,应当明确题干的具体要求,找到材料中相关文字,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回答。
概括材料主要内容的方法有:
方法一:
语句摘录法。
通过摘录文中的中心句,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方法二:
要点归纳法。
把揭示文段中心内容的词语或者句子找出来,归纳组织成句子即可。
方法三:
层意合并法。
先将文段分层归纳出层意。
然后在层意的基础上提炼概括。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袁滋,字德深。
强学博记。
少依道州刺史元结,读书自解其义,结重之。
建中初,黜陟使赵赞荐于朝。
累辟张伯仪、何士干幕府。
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
刑部、大理核罪人,失其平,惮滋守法,因权势以请,滋终不署奏。
韦皋始招来西南夷。
德宗选郎吏可抚循者,皆禅行,至滋不辞,帝嘉之。
赐金紫,持节往。
逾年还,使有旨,进谏议大夫。
求外迁,为华州刺史。
政清简,流民至者,给地居之,名其里曰义合。
然专以慈惠为本,未尝设条教,民爱向之。
有犯令,时时法外纵舍。
得盗贼,或哀其穷,出财为偿所亡。
召为左金吾卫大将军,以杨于陵代之。
滋行,耆老遮道不得去,于陵使谕曰:
“吾不敢易袁公政。
”人皆罗拜,乃得去,莫不流涕。
宪宗监国,刘辟反,诏滋为剑南两川安抚大使,半道,为剑南东、西川节度使。
是时,贼方炽,又滋兄峰在蜀为辟所劫,滋畏不得全,久不进,未几,徙义成节度使。
滑,用武地,滋严备而推诚信,务在怀来,李师道等畏服之。
居七年,百姓立祠祝祭。
以户部尚书召,徙荆南。
吴元济之反,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滋揣天子且厌兵,自表入朝,欲议罢淮西事,道闻萧俯、钱徽坐沮议黜去,滋翻其谋,更言必胜,顺可天子意,乃得还。
卒,年七十,赠太子少保。
滋既病,作遗令处后事,讫三年,皆有条次。
性宽易,与之接者,皆自谓可见肺肝,至家人不得见喜愠。
薄居处衣食。
(节选自《新唐书·袁滋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
B. 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
C. 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
D. 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辟,指由中央官署征聘,向上推荐,任以官职,是中国古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
B. 夷,原指我国古代中原地区华夏族对东部各族的总称,后泛指中原以外的各少数民族。
C. 户部,我国古代六部之一,负责主管国家户籍、钱粮、赋税和水利兴修等事务。
D. 表,是我国古代臣下向帝王陈述、请求、建议、议论朝政时使用的一种文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袁滋聪颖善学,屡受重用。
无需他人帮助,他读书自己便能领悟其意义,后受到赵赞举荐入朝,并曾在很多人的幕府中工作过。
B. 袁滋公正守法,为政仁厚。
他曾为官员伸冤,拒绝有关部门不道义的请求;为政期间,他善待流民百姓,对犯法者常法外施恩。
C. 袁滋敢于担当,积极效命。
治理滑州时,他严密戒备又釆取怀柔政策,让李师道等人畏服;吴元济造反后,他两次进言,主张兴兵伐贼。
D. 袁滋为人宽厚,平易简朴。
曾与他交往的人都认为他能推心置腹待人,家里人看不到他的喜怒之色,同时,他居处简陋,衣食俭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德宗选郎吏可抚循者,皆惮行,至滋不辞,帝嘉之。
②滋行,耆老遮道不得去,于陵使谕曰:
“吾不敢易袁公政。
”
【答案】
(1)B
(2)C
(3)C
(4)①德宗挑选可以前去抚慰的郎官,大家都畏惧远行,而袁滋没有推辞,皇帝赞扬了他。
②袁滋离任时,老人拦路以致无法离开,杨于陵派人通告说:
“我不敢更改袁公的为政主张。
”
【解析】【分析】
(1)“离溃其心”,动宾结构,意思为“离散敌心”,前后断开。
排除A、C。
“宿兵”,屯驻军队。
“及宿兵三年”,介宾短语作状语,前后断开。
“调发益屈”,主谓结构,前后断开。
排除D。
故选B。
(2)C项,“负责主管……水利兴修等事务”错误。
“水利兴修”不属于户部掌管,应是工部的职责。
故选C。
(3)C项,“他两次进言,主张兴兵伐贼”说法错误,第一次,“滋揣天子且厌兵,自表入朝,欲议罢淮西事”,主张罢兵休战,第二次则并非如此。
故选C。
(4)①“郎吏可抚循者”,定语后置,可以前去抚慰的郎官;“惮”,畏惧;“辞”,推辞。
②“行”:
指离任、出发;“遮道”,拦住道路;“谕”,通告。
故答案为:
⑴B;⑵C;⑶C;
⑷①德宗挑选可以前去抚慰的郎官,大家都畏惧远行,而袁滋没有推辞,皇帝赞扬了他。
②袁滋离任时,老人拦路以致无法离开,杨于陵派人通告说:
“我不敢更改袁公的为政主张。
”
【点评】⑴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要注意阅读句子的节奏。
文言文断句,一是注意读文句时的节奏;二是注意断句的技巧,如句首发语词,主语和谓语之间等。
⑵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文化常识是文言文的基础部分,平时学生多积累这些知识,在背诵时要注意分类进行。
⑶此题考查的是归纳概括能力,做题时要注意理解全文内容。
概括归纳的技巧,一是根据所学知识疏通文本内容;二是根据选项,在原文中找到信息,然后把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来判断答案。
⑷此题考查文言翻译能力,要注意翻译的原则。
文言文翻译,一是要注意字字落实的翻译原则;二是要注意文句中的关键词。
【参考译文】
袁滋,字德深。
学问广博,记忆力强。
少年时跟随道州刺史元结,读书能自己领悟其中的含义,元结很器重他。
建中初年,黜陟使赵赞把他推荐到朝廷。
多次征用在张伯仪、何士干的幕府中。
部中官员以盗窃金银的罪名被投入狱中,袁滋为他伸张冤情。
刑部、大理寺复审犯罪的人,不遵守公平正道,畏惧袁滋坚守法律,借助有权有势的人请托,袁滋最终坚持不在有冤情的案卷上签署批准。
韦皋最初招抚西南方向的少数民族。
德宗挑选可以前去抚慰(少数民族)的郎官,大家都畏惧远行,而袁滋没有推辞,皇帝赞扬了他。
赏赐金银和紫色服饰(高官所穿),持节前去。
过了一年回来,出使符合皇帝心意,进升谏议大夫。
后来袁滋请求到外地做官,担任华州刺史。
政绩清廉俭约,凡有流民来到他所管辖的州中,他都提供土地让他们住下来,把流民居住的里巷命名叫“义合”。
他一味以仁爱为本,从不设立(严酷的)条文法律,百姓敬爱他,都愿意投奔他。
有犯法的,时常在法外宽免。
抓住盗贼,经常同情他的困窘,拿出钱财为他偿还给丢失东西的人家。
召入朝廷担任左金吾卫大将军,任命杨于陵接替他。
袁滋离任时,老人拦住道路以致无法离开,杨于陵派人通告说:
“我不敢改变袁公的为政主张。
”人们都围住他跪拜,然后才离开,没有不流泪的。
宪宗监国,刘辟造反,下诏命袁滋任剑南两川安抚大使。
在前往赴任的半路上,又任命他为剑南东、西川节度使。
这时候,贼势正强,又因袁滋的哥哥袁峰在蜀被叛贼刘辟劫持,袁滋害怕不能保全兄长,很长时间不进兵,不久,改任义成节度使。
滑州,是用兵之地,袁滋严密戒备又广施诚信,一意怀柔,李师道等人害怕、服从于他。
在当地为官七年,百姓为他立祠堂祭祀。
(朝廷)以户部尚书的官衔将其召回,改任为荆南节度使。
吴元济造反时,袁滋说蔡州军队强劲,上下同心,不是一朝一夕用计可以攻下来的,应广泛使用策略,离散敌心。
等到屯驻军队三年后,朝廷征调战争物资更加困难,(皇上)下诏拿出宫中钱财来继续维持。
袁滋揣测天子也应厌战了,亲自上表入朝,打算建议停止淮西的军事,途中听说萧俯、钱徽都因建议停战获罪被免官,袁滋又改变原议,再次说出兵必胜,以顺从天子心意,于是乃得以回到任所。
去世时,享年七十岁,追赠太子少保。
袁滋患病以后,写下遗命安排后事,前后三年,都有安排。
性格宽厚平易,与他交往的人,都认为可以看见其肝胆,以至家里人都不能察觉他的喜怒。
居处简陋,衣食俭朴。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与人之间要交往和相处,必须建立各种规则体系。
道德就是人类为了和谐共处、各得其所而建立的规则体系。
在道德规则体系中,道德基准是最基本、最起码的标准,凝聚和体现着社会共同体成员的道德共识。
一个人认同社会共同体普遍信奉的道德基准,并习惯于遵守和践行这个道德基准,他就具备了在这个社会共同体中生活的基本德行。
道德基准至少应符合三个条件:
一是与其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生活方式相适应;二是为社会成员所认同,并且简单、易知、易行,可以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所践行;三是可以作为基本参照,用来审视和规定其他道德规则或标准,用来评判和确认一个人的基本德行。
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相应的道德基准也会有所不同。
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
首先,工业化大生产、市场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传统的相对封闭、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方式成为历史记忆。
人们的生产生活资料主要不是从家庭获得,而是从市场上获得,从而导致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家长主导制瓦解。
其次,个人脱离家庭作为独立个体走向社会,并取代家庭成为最基本的社会细胞。
人与人的横向关系成为现代社会关系的主导,以父子纵向关系为主导的传统社会关系被取代。
再次,国家不再像传统社会那样由家或家族组成,而是由公民组成,个人以独立的身份与其他个人、社会、国家发生关系。
在我国古代社会,农耕自然经济是人们的基本生产和生活方式,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细胞,父子关系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从生到死生活在一起的熟人圈子是人们交往的基本范围,宗法等级制度下的风俗习惯制约着人们的绝大部分行为。
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孝”被确立为社会的道德基准。
我们的先人把这一道德基准贯彻到道德规范体系、法律规范体系以及官吏的任免之中,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鲜明特色。
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中国从传统农耕社会快速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社会的基本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道德基准也必然相应地发生变化。
确立现代社会的道德基准,对于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当代中国全体公民的社会价值共识。
其中着眼于公民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我国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要求,彰显个人的价值主体地位,回答了人们处理与他人、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应秉持什么样的道德标准、价值取向,是现代社会人们应当遵循的道德基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确立的道德基准,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公民道德的新发展。
当前,我们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道德基准融入现实社会生活,让现代社会的道德基准具有旺盛生命力和强大行为规范力。
(节选自焦国成《确立现代社会道德基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代社会生产生活资料主要不是从家庭获得,这导致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家长主导制瓦解。
B. 在制定道德、法律规范时以及官吏任免中贯彻“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鲜明特色。
C. 由于现代社会和传统社会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所以两个时期的道德基准也有所不同。
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当代中国全体公民的社会价值共识,是现代社会新的道德基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人与人交往必须建立规则体系为前提,论述了道德体系的道德基准问题。
B. 文章从发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出发,论述了构建新道德基准的可行性。
C. 文章运用比较论证阐述了现代社会的特点,指出我国社会道德基准变化的必然性。
D. 文章先概述“新”“旧”社会差异,再阐明我国情况,由一般到特殊,逻辑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如果能够认同、遵守、践行人们普遍信奉的道德基准,那么他就具备了基本的德行。
B. 现代社会个人地位被凸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制定相应的道德基准来约束个人的无限膨胀。
C. 由于个人取代家庭成为最基本的社会细胞,中国也就从传统的农耕社会发展成为现代社会。
D. 我们只要将道德基准融入现实社会生活,就能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答案】
(1)D
(2)B
(3)A
【解析】【分析】
(1)D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现代社会的道德基准”错误,偷换概念,应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现代社会的道德基准”。
故选D。
(2)B项,“论述了构建新道德基准的可行性”错误,无中生有,文章并没有论证“可行性”,论证的是必要性、重要性。
故选B。
(3)B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制定相应的道德基准来约束个人的无限膨胀”错误,无中生有。
C项,“个人取代家庭成为最基本的社会细胞”“中国也就从传统的农耕社会发展成为现代社会”错误,强加因果,文中只是说“个人脱离家庭作为独立个体走向社会,并取代家庭成为最基本的社会细胞”,并没有论及“个人取代家庭成为最基本的社会细胞”和“中国从传统农耕社会发展成为现代社会”之间的必然关系。
D项,“只要……就……”错误,过于绝对,必要条件变充分条件。
故选A。
故答案为:
⑴D;⑵B;⑶A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把握信息要点的能力。
这类题,首先要求学生整体阅读文段,理清思路,把握好文段的中心;然后仔细阅读题干及每一选项,把握每一选项的关键信息;最后根据选项的关键信息认真比对原文,并会根据原文内容作进一步的合理推断与分析。
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一般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混淆未然与已然、部分与整体”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找出答案。
(2)此题考查对论述文论证的分析能力。
这类题,首先应读懂文章,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然后分清文章的观点与论据,以及论证的方式等。
这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现代文 阅读 训练 经典 题目 答案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