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
- 文档编号:6705364
- 上传时间:2023-01-09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29.93KB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学科集体备课(导学案)
八年级主备教师二次备课:
2010年10月8日
单元、章节
第二单元
课题
七《最后一课》
课时
2
课型
新授课
导学
目标
1、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3、抓住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情 感 目 标:
通过对小弗郎士与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激发
爱国热情,认真学习,准备将来为祖国的建设作贡献。
发 展 目 标:
学习本文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创新写作,激发想象力
和发展思维的能力。
导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1.把握人物的心理描写及对人物思想的影响。
2.体会文中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难点】1、深入细致地把握人物的心理。
2、.领会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具
教科书,小黑板
导学过程设计
集体备课共案
(导学过程)
复备
个人二次备课稿
第一课时
一、简介导入
1、了解作者及文体知识
都德,法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
28岁的时候他出版了第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
《最后一课》是他短篇小说的代表作。
1.文学体裁:
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2.小说的概念: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3.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情节和环境。
4.故事情节:
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5.刻画人物的方法: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6.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7.小说分类:
按篇幅长短分:
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二)写作背景
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当时正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时期,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地区。
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普鲁士政府下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
《最后一课》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
从普鲁士军队占领法兰西国土的那一刻起,法兰西人民就奋起反抗。
作家都德也参加了这场战争,本文通过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描述,表现了法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
二、提出目标
按要求朗读课文。
1、用序列号标出自然段。
2、用曲线画出文中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
3、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韩麦尔先生形象的句子。
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验预习(先学)
1.查字典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掌握词语的读音、解释)
踱()督学()郝叟()()摊()懊悔()()chéngfá()()钥匙()()磨损()qídăo()()哽()宛转()()
2.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赫叟(hǎosǒu)诧异(chà)哽住(gěng)
B.祈祷(qí)懊悔(ào)挟(jiá)
C.惩罚(chěng)板凳(dèng)捂(wǔ)
D.紫藤(téng)钥匙(yàoshi)赚(zhuàn
四、学习展示(后导)
自主学习:
(教师寄语:
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相信你会有独到见解!
)
运用快速阅读和品味阅读相结合的方法理解思考下列问题
1.通读全文,思考本文为什么叫做“最后一课”?
你看到“最后”两字你的心情如何?
2.跳读课文,思考文中出现的所有人物在“最后一课”前后都有什么变化?
二、合作释疑:
(教师寄语:
两种思想相碰撞,就会闪现智慧的火花!
)
1体味全文内容,你认为小弗郎士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韩麦尔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2课文中韩麦尔先生说: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课本第51页,第一句。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你对自己的母语有什么新的认识?
3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在战乱的年代能表现了出强烈的爱国情感。
而我们现在处于和平稳定的时期,为了说明我们也是非常爱国的,我们该如去做?
五、训练反馈
知识归纳
思量( )( )喧( )闹 捂( )着 柏( )林 惩( )罚
钥匙( )( )字帖( ) 祈( )祷 哽( ) 挟( )
2知识提炼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应该是:
( )侵占了( ),强迫当地的人民说 而不能说( )。
表达了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浓浓地 ( )情感。
3知识升华
读完这篇小说,同学们会有许多想法:
是不是小说没有写完呢?
为什么小说写到这儿就结束了呢?
假如你是小弗郎士,上完了最后一课,在回家途中再看到上学路上看到的景物(包括操练和布告牌)时,你有什么感受?
以“回家的路上”为题,续写《最后一课》
板书设计
最后一课
情节 人物
小弗郎士 心理
上学路上 幼稚、怕提问
课前 疑惑、诧异 线
课上 难受、懊悔 索
下课 悲愤、懂事
教学反思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学科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生用)
八年级主备教师学习人:
2010年10月8日
单元、章节
第二单元
课题
七《最后一课》
课时
2
课型
新授课
导学
目标
1、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3、抓住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情 感 目 标:
通过对小弗郎士与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激发
爱国热情,认真学习,准备将来为祖国的建设作贡献。
发 展 目 标:
学习本文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创新写作,激发想象力
和发展思维的能力。
导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1.把握人物的心理描写及对人物思想的影响。
2.体会文中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难点】1、深入细致地把握人物的心理。
2、.领会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导学过程设计
一、简介导入
(1、)了解作者及文体知识
都德,法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
28岁的时候他出版了第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
《最后一课》是他短篇小说的代表作。
1.文学体裁:
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2.小说的概念: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3.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情节和环境。
.故事情节:
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5.刻画人物的方法: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6.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7.小说分类:
按篇幅长短分:
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2.)写作背景
二、提出目标
按要求朗读课文。
1、用序列号标出自然段。
2、用曲线画出文中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
3、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韩麦尔先生形象的句子。
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验预习(先学)
1.查字典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掌握词语的读音、解释)
踱()督学()郝叟()()摊()懊悔()()chéngfá()()钥匙()()磨损()qídăo()()哽()宛转()()
2.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赫叟(hǎosǒu)诧异(chà)哽住(gěng)B.祈祷(qí)懊悔(ào)挟(jiá)
C.惩罚(chěng)板凳(dèng)捂(wǔ)D.紫藤(téng)钥匙(yàoshi)赚(zhuàn
四、学习展示(后导)
运用快速阅读和品味阅读相结合的方法理解思考下列问题
1.通读全文,思考本文为什么叫做“最后一课”?
你看到“最后”两字你的心情如何?
2.跳读课文,思考文中出现的所有人物在“最后一课”前后都有什么变化?
二、合作释疑:
(教师寄语:
两种思想相碰撞,就会闪现智慧的火花!
)
1体味全文内容,你认为小弗郎士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韩麦尔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2课文中韩麦尔先生说: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课本第51页,第一句。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你对自己的母语有什么新的认识?
3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在战乱的年代能表现了出强烈的爱国情感。
而我们现在处于和平稳定的时期,为了说明我们也是非常爱国的,我们该如去做?
五、训练反馈1.思量( )( )喧( )闹 捂( )着 柏( )林 惩( )罚
钥匙( )( )字帖( ) 祈( )祷 哽( ) 挟( )
2.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应该是:
( )侵占了( ),强迫当地的人民说 而不能说( )。
表达了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浓浓地 ( )情感。
3.读完这篇小说,同学们会有许多想法:
是不是小说没有写完呢?
为什么小说写到这儿就结束了呢?
假如你是小弗郎士,上完了最后一课,在回家途中再看到上学路上看到的景物(包括操练和布告牌)时,你有什么感受?
以“回家的路上”为题,续写《最后一课》
学后
反思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学科集体备课(导学案)
八年级主备教师二次备课:
2010年10月9日
单元、章节
第二单元
课题
七、《最后一课》
课时
2
课型
新授课
导学
目标
、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3、抓住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情 感 目 标:
通过对小弗郎士与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激发
爱国热情,认真学习,准备将来为祖国的建设作贡献。
发 展 目 标:
学习本文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创新写作,激发想象力
和发展思维的能力。
导学重难点
1.把握人物的心理描写及对人物思想的影响。
2.体会文中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3、深入细致地把握人物的心理。
4、.领会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具
教科书,小黑板
导学过程设计
集体备课共案
(导学过程)
第二课时
复备
个人二次备课稿
一、简介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反复阅读和复述,对课文的情节和内容有了比较多的了解和感悟,在这基础上,这节课我们着重从环境、情节、特别是从人物描写上进一步来赏析和探究,从更广更深的层面来深化我们对作品的感悟和认识。
二、提出目标
对下列问题先自主思考,再小组探讨,最后全班交流。
1、环境、情节和人物是小说的三大要素,说说它们在作品中各起什么作用?
2、说说《最后一课》所描写的是一个怎样的环境?
3、这篇小说是从怎样的角度叙述故事情节的?
三、检验预习(先学)
阅读课文“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到“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这个地方了”两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一部分记叙的情节是:
②文中烘托出教室里的爱国气氛的一个细节是:
③文中侧面表现孩子们认真学习的一个细节是:
④文中通过联想表现出小弗朗士对侵略者的愤慨和嘲笑的一个细节是:
⑤文中表现出小弗朗士理解同情老师,变得成熟懂事的一个细节是:
四、学习展示(后导)
分析课文内容
1.到了学校、小弗郎士发现哪些情况不同往日?
请填写下表。
平时
最后一课
气氛
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在街上也能听到
学生
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老师
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其他
没有镇上的人
2、 第15节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可怜的人?
3、老师讲到法语,对法语有什么评价?
用了什么比喻?
这个比喻的深刻意义是什么?
表现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为什么小弗郎士这次听讲全都懂?
4、“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使出全身力量”这句话,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书写“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大字,含义是什么?
5、他写完这几个字,痛苦得“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
既不转身也不回头,为什么?
1、迁移延伸:
(教师寄语:
一切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运用!
)
当韩麦尔先生说完放学以后,假如教室里只剩下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两个人,请你设想一下他们俩会做些或说些什
五.训练反馈
课内语段阅读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角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呀,”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放学了,——你们走吧。
”
1.“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钟响了,意味着什么?
2.“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号声”暗示了什么?
3.韩麦尔“脸色惨白”的原因是什么?
4.“我”为什么“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5文中对韩麦尔的刻画,用了哪些描写手法?
有什么作用?
6.作者反复写钟声,用意何在?
7.“散学了——你们走吧。
”这句话应怎样理解。
板书设计
最后一课
情节 人物
小弗郎士 心理 韩麦尔先生
上学路上 (序幕) 幼稚、怕提问
课前 (开端) 疑惑、诧异 深情.悲痛
课上 (发展) 难受、懊悔 思索.内疚
下课 (高潮和结局) 悲愤、懂事 深思.悲愤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学科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生用)
八年级主备教师学习人:
2010年10月8日
单元、章节
第二单元
课题
七《最后一课》
课时
2
课型
新授课
导学
目标
、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3、抓住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情 感 目 标:
通过对小弗郎士与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激发
爱国热情,认真学习,准备将来为祖国的建设作贡献。
发 展 目 标:
学习本文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创新写作,激发想象力
和发展思维的能力。
导学重难点
1.把握人物的心理描写及对人物思想的影响。
2.体会文中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3、深入细致地把握人物的心理。
4.领会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导学过程设计
一、简介导入
1.作者介绍
2.时代背景
二、提出目标
对下列问题先自主思考,再小组探讨,最后全班交流。
1、环境、情节和人物是小说的三大要素,说说它们在作品中各起什么作用?
2、说说《最后一课》所描写的是一个怎样的环境?
3、这篇小说是从怎样的角度叙述故事情节的?
三、检验预习(先学) 阅读课文“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到“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这个地方了”两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一部分记叙的情节是:
②文中烘托出教室里的爱国气氛的一个细节是:
③文中侧面表现孩子们认真学习的一个细节是:
④文中通过联想表现出小弗朗士对侵略者的愤慨和嘲笑的一个细节是:
⑤文中表现出小弗朗士理解同情老师,变得成熟懂事的一个细节是:
四、学习展示(后导)
分析课文内容
1.到了学校、小弗郎士发现哪些情况不同往日?
请填写下表。
平时
最后一课
气氛
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在街上也能听到
学生
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老师
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其他
没有镇上的人
2、 第15节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可怜的人?
3、老师讲到法语,对法语有什么评价?
用了什么比喻?
这个比喻的深刻意义是什么?
表现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为什么小弗郎士这次听讲全都懂?
4、“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使出全身力量”这句话,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书写“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大字,含义是什么?
5、他写完这几个字,痛苦得“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
既不转身也不回头,为什么?
1、迁移延伸:
(教师寄语:
一切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运用!
)
当韩麦尔先生说完放学以后,假如教室里只剩下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两个人,请你设想一下他们俩会做些或说些什
五、训练反馈
课内语段阅读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角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呀,”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放学了,——你们走吧。
”
1.“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钟响了,意味着什么?
2.“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号声”暗示了什么?
3.韩麦尔“脸色惨白”的原因是什么?
4.“我”为什么“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5文中对韩麦尔的刻画,用了哪些描写手法?
有什么作用?
6.作者反复写钟声,用意何在?
7.“散学了——你们走吧。
”这句话应怎样理解。
学后
反思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学科集体备课(导学案)
(教师用)
八年级主备教师二次备课:
2010年10月8日
单元、章节
第二单元
课题
8、始终眷念着祖国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导学
目标
1、知识目标:
研讨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2、能力目标:
体会选材精当,条理分明。
3、情感目标:
钱学森爱国报国的深情
导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体会钱学森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中国知识分子的高贵品质”。
2、教学难点:
选材精当,条理分明。
教具
小黑板
导学过程设计
集体备课共案
(导学过程)
复备
个人二次备课稿
一、简介导入
1、简介钱学森,导入课文
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1934年,钱学森从上诲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1939年在美国获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
在美学习研究期间,钱学森与他人合作完成的《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奠定了地地导弹和探空火箭的理论基础;与他人一起提出的高超音速流动理论,为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55年,钱学森回到祖国的怀抱。
四个月后,他向国务院呈交了《关于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
1956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钱学森被任命为委员。
1956年,钱学森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
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我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2、关于课文
课文节选自人物通讯《钱学森——中国人民的骄傲》。
这篇人物通讯记述了钱学森的主要事迹和他获得的荣誉。
钱学森的主要事迹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二是在科学技术研究方面对祖国的巨大贡献。
课文节选的就是记述钱学森无限热爱祖国的那部分文字。
二、提出目标
(1)开头部分为什么要介绍他在学术上取得的辉煌成就,生活上拥有的丰厚待遇?
(2)第二部分为什么要重点写美国当局对钱学森的重重阻挠?
(3)课文中还写到了他人对钱学森的评价,有什么作用?
三、检验预习(先学)
找出文中生字词,写一写,读一读。
拜读()慎重()遨游()眷念()
诞生()恐吓()污蔑()签订()
四、学习展示(后导)、
1.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
第1-5段,叙述钱学森早年的精彩人生,突出钱学森思乡心切。
第二部分:
第6—18段,详写钱学森为回到祖国而进行的艰苦斗争。
第一层(第6—14段),写钱学森夫妇决定返回并报效新生的祖国,为此遭到美国当局的种种迫害,但这更加坚定了钱学森夫妇返回祖国的意志。
第二层(第15—18段),写钱学森向祖国发出求救信,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此事,促成钱学森一家胜利返回祖国。
1.精读课文,思考问题。
(1)“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梦见那所伴着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
两个“不止一次”起了什么样的表达作用?
你能用贴切的成语来形容钱学森流露出的眷念情思吗?
明确:
两个“不止一次”生动地表现了钱学森对祖国魂牵梦萦的眷念。
有关成语,如:
望眼欲穿、望穿秋水、归心似箭等。
(2)“这位次长大为震惊……也不愿放他回国。
”
写美军次长的态度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表达起着什么作用?
如果把引用的话改成客观叙述,你认为好不好?
为什么?
明确:
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说明了钱学森的价值,更预示着钱学森回国之路将艰难而曲折,会受到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
同事,也反衬了钱学森眷念祖国的深情。
如果改为客观叙述不好,那样不能形象地说明钱学森在美国军界首脑人物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也不如引用原话显得真实可信。
2.你从钱学森身上学到了什么?
五、训练反馈
假如有一天你出国留学了,你将会怎么想,怎么做?
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板书设计
始终眷念着祖国
{求学简历辉煌成就}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阻碍胜利回归
教学反思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学科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生用)
八年级主备教师学习人:
2010年10月8日
单元、章节
第二单元
课题
始终眷念着祖国
课时
2
课型
新授课
导学
目标
1、知识目标:
研讨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2、能力目标:
体会选材精当,条理分明。
3、情感目标:
钱学森爱国报国的深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上册 语文 第二 单元 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