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docx
- 文档编号:6704625
- 上传时间:2023-01-09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41.07KB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docx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植物生活的秘密
1、植物的身体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
2、资料卡一般由主题、出处、搜集时间、搜集人和内容摘要五部分组成。
3、根分为直根和须根两种。
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根属直根,主侧根分别不明显的根属须根。
另外还有变态根。
4、根系具有吸取水分和养料及固定植物的作用。
5、茎是植物的生命运输线。
在茎内有向上运输水分的导管和向下运输养料的筛管。
6、我们把绿色植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利用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为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
7、1606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的证明植物的“食物”来源于雨水;1774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的发现证明植物生长需要吸收二氧化碳。
8、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空气中去的过程叫蒸腾作用。
9、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从而促进植物体内水和养料的运输,也可以保持植物相对恒定的体温。
10、仙人掌的针状叶可以降低水分的蒸发,肉质茎可以储存水分,进行光合作用。
一、填空题。
1、植物的身体一般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构成的。
2、植物的根能从土壤里(吸取)水分和养料,植物的茎能把根和叶连接在一起,能(运送)水分,叶能(蒸发)水分。
3、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作(光合作用)。
4、如果把绿叶比喻为“绿色工厂”,那么这座工厂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生产的产品是(氧气)和(淀粉等营养物质)。
5、叶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了(营养物质),还为动物和人的生存提供了(食物)和(氧气)。
6、把塑料袋罩在盆栽植物上,过一段时间,塑料带里有(水珠)出现,这是叶的(蒸腾)作用,它可以促进植物体内(水)和(养料)的运输。
二、判断题。
1、植物依靠根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
(对)
2、植物的茎就是一个“运输兵”,能够将根吸收的养料和水送到叶里面。
(对)
3、不同植物的茎,他们的作用也不完全相同。
(对)
4、有些植物的根或茎也能繁殖后代。
(对)
5、叶蒸发水分的作用又叫叶的蒸腾作用。
(对)
6、光合作用只对植物本身有用,对其他生物没有什么意义。
(错)
三、选择题。
1、根不具备的功能是(C)
A、固定植物B、吸收水分C、制造养料
2、植物的生长所需的养料由(D)在阳光下合成。
A、根B、茎C、花D、叶
3、将两盆长势一致的植物青苗分别放到阳光下和黑暗的地方,一周后(A)。
A、阳光下的苗长势好一些B、黑暗地方的苗长势好一些
C、阳光下和黑暗地方的苗长势都一样
4、种葫芦的人只想要葫芦,不肯给葫芦叶治虫,结果是(B)。
A、能得到葫芦B、得不到葫芦
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动物
1、描述动物的特征可以从运动方式、生活习性、身体结构、食性及繁殖方式等方面去描述。
2、每一种动物的运动方式都与它的身体结构紧密相关的。
在不同环境下生活的动物,其身体结构也会出现差别。
3、不同的动物用不同的方式获取食物。
4、动物按食性的不同可以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和腐食动物。
以植物为食的动物叫植食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肉食动物,以植物和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杂食动物,以腐败的动植物为食的动物叫腐食动物。
5、鱼身体外表的主要特点有:
身体呈流线型,头部有鳃,体表有鳞,鳞片表面有黏液,身体两侧有侧线,背、胸、腹、尾等处还有鳍。
鱼的这些特点都与其在水中生活有关。
鳃可以帮助呼吸,鳞可以保护身体,鳍可以帮助游动。
6、金鱼是野生鲫鱼经过数百年的饲养和改良演变来的。
7、我们把胎生、靠吃奶长大的动物叫哺乳动物。
鲸、蝙蝠、海豚、鸭嘴兽等都是哺乳动物。
8、不同种类飞翔动物的翅膀是有区别的:
鸟类的翅膀长有羽毛,蜻蜓的翅膀膜质,蝙蝠的翅膀是皮质的。
9、羽毛是鸟类特有的,通常分为正羽、绒羽和毛状羽三种。
10、鸟适合飞翔的特点有:
羽毛轻,骨骼中空,身体呈流线型,龙骨突发达等
11、我国的一级珍稀保护动物有:
丹顶鹤、中华鲟、金丝猴、大熊猫等。
12、珍稀动物减少或灭绝的原因主要有:
栖息地被破坏,食物的匮乏,人为的捕杀等。
可以采用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的方法保护这些珍稀动物。
一、填空题。
1、根据动物的食性分类,以植物为食的动物叫(植食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肉食动物),以植物和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杂食动物),以腐败的动植物为食的动物叫(腐食动物)。
2、(羽毛)是鸟类特有的。
3、(胎生)和(哺乳)是哺乳动物最主要特征。
二、判断题。
1、动物都是有生命的,都需要食物,都可以自由运动。
(对)
2、动物的身体构造总是与它的运动方式以及生活的环境相适应。
(对)
3、章鱼的脚要比乌贼的脚多。
(错)
4、兔子的眼睛长在头的两侧,所以它拥有很宽的视野。
(对)
5、蜻蜓点水是为了把受精卵产到水里。
(对)
6、根据狗的牙齿判断,狗属于肉食动物。
(错)
7、鱼嘴一张一合是让水流过鳃,吸收水中的氧气。
(对)
8、池塘里的鱼成群地在水面游动并“喘气”,说明水中的氧气不足了。
(对)
9、我们饲养鱼最好使用自来水。
(错)
10、鱼体内的鱼鳔可以让鱼自由地沉浮。
(对)
11、兔子的后肢比前肢长,所以它们上山要比下山方便得多。
(对)
12、兔子除了喜欢吃青菜、萝卜之类的,还喜欢吃鱼肉。
(错)
13、兔子全身的毛具有保护作用。
(对)
14、人类和兔子一样是胎生哺乳的。
(对)
15、兔子的耳朵很长且能转动,是为了美观。
(错)
16、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
(对)
17、海象、海狮、海豹、海马都属于哺乳动物。
(错)
18、生活中常见的哺乳动物有猫、狗、兔、猪、壁虎等。
(错)
19、鸽子全身的羽毛都是一样的,有护体作用。
(错)
20、鸽子尾羽的功能主要是飞行中变换飞行方向,和平衡躯体,适应各种飞行的要求。
(对)
21、蝙蝠的翅膀实际是薄而多毛的皮膜,上面有一对爪子。
(对)
22、鸟类是产卵繁殖的。
(对)
23、鸡不会飞,所以不属于鸟。
(错)
24、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生殖能力很低。
(对)
25、中华鲟是大型的洄游性鱼类,生在河内,长在海洋里。
(错)
26、长江三峡建成后对中华鲟的生活没有影响。
(错)
27、金丝猴的数量非常少,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被称为除大熊猫之外的“第二国宝”。
(对)
28、金丝猴都有一对朝天的鼻孔,因此科学上称它们为仰鼻猴。
(对)
29、丹顶鹤嘴短、颈短、腿短。
(错)
30丹顶鹤除颈部和飞羽后端为黑色外全身洁白,头顶皮肤裸露,呈鲜红色。
对
31、华南虎为我国特有虎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现已将它列为头号濒危物种。
(对)
32、青蛙捕虫,是把舌翻出口外粘住虫子,再卷入口中的。
(对)
33、鸟的骨骼轻,有的骨中空的,龙突骨发达等特征都适于飞翔。
(对)
34、有翅膀、能在空中飞翔的动物就是鸟。
(错)
35、牙齿断了、坏了可以请牙医治疗修补,但人一生只换一次牙。
(对)
36、丹顶鹤、中华鲟、金丝猴、大熊猫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对)
三、选择题。
1、“鱼儿离不开水”是说鱼靠(A)呼吸水中的氧气。
A、鱼鳃B、鱼鳔C、鱼鳞
2、鱼前进主要是靠(D)
A、背鳍B、胸鳍C、腹鳍D、尾和尾鳍
3、鱼的背鳍有个重要的作用就是(B)
A、攻击敌人B、保持身体平衡C、推动鱼体前进
4、鱼体很滑是因为体表有黏液。
它的主要作用是(C)
A、保护自己B、吸收氧气C、减少前进助力
5、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C)
A、全身长羽毛,小动物吃妈妈的奶,胎生
B、全身长毛,小动物吃妈妈的奶,卵生
C、全身长毛,小动物吃妈妈的奶,胎生
6、鳄鱼(B)哺乳动物。
A、是B、不是
7、蝙蝠(A)哺乳动物。
A、是B、不是
8、按食性分,猪是(C),青蛙是(B),蚯蚓是(D)。
A、植食动物B、肉食动物C、杂食动物D、腐食动物
第三单元声音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所有的物体发声时都在振动着,振动停止时,声音也会停止。
3、声音有大有小,有高有低。
声音的大小叫音量,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大;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振动的越快声音越高。
4、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却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传播的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
5、声音是通过振动的传递而传播的。
6、听诊器是1816年由法国医师林奈克发明的。
是利用固体传声的原理制成的。
7、使声音变大的方法有:
提高音量,借助传声物体(如话筒、喇叭等),缩短声源与耳朵间的距离。
8、耳是听觉器官,它使我们听到各种声音,帮主我们判断各种事物。
8、噪音指令人心烦的声音。
包括:
过大的声音,杂乱的声音,让人不舒服的声音………
9、噪音给人带来的危害有⑴会使人的听力受损,⑵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⑶影响人的神经系统,⑷影响睡眠,造成疲倦。
10、减少噪音的办法有:
⑴从噪音的产生、噪音的传播、噪音的接收这三个环节来防治,⑵加强宣传,杜绝噪音源,⑶利用法律武器,控制噪音源。
一、填空。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向四面八方传播。
2、声音有大有小有高有低。
声音的大小叫(音量),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3、(噪音)是指令人心烦的声音。
二、判断。
1、轻轻打击大音叉与重一点打击大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完全一样。
(错)
2、声音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有强有弱。
(对)
3、敲大鼓声音高,敲小鼓声音低。
(对)
4、同一个鼓,用力敲它则声音高,反之则低。
(对)
5、钢琴不同的键发出的声音的高低不同。
(对)
6、敲击两根同材质的粗细相同的钢管,长的钢管比短的声音高。
(错)
7、拨动绷紧的橡皮筋也可以发出声音,皮筋越紧,声音越高。
(对)
8、我们不能制造声音。
(错)
9、人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错)
10、当物体振动消失后,声音不会消失。
(错)
11、我们制作管乐器的时候可以通过调整管子的长度来调整音高。
(对)
12、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对)
13、声音在水和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真快。
(对)
14、牧民伏地而听就可以知道马群的方位。
(错)
15、经验丰富的修理工利用一根金属棒靠在机器上听就可以判定机器的故障部位。
(错)
16、只要有声音,就肯定有某一物体在振动。
(对)
17、我们听到的各种声音主要是靠空气传播的,但是固体、液体也是能传播声音的。
(对)
18、物体一般都能传播声音,而且它们传播声音的本领各不相同。
(对)
19、悦耳的声音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
(对)
20、下课了,我们在教室里可以高声讲话。
(错)
21、有的动物的耳朵大主要是为了收集更多的声波。
(对)
22、在嘈杂的地方说话我们可以利用话筒将声音变大。
(对)
23、我们不要长时间戴着耳塞听音乐。
(对)
24、噪音使人烦躁,还不至于使人生病。
(对)
25、公共场所里,我们要尽量保持安静,不要喧哗。
(对)
26、当别人正专心学习的时候,音乐也就成了噪音了。
(对)
27、“北风呼啸”空气振动产生的声音。
(对)
28、将开启闹铃的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用抽气机抽净玻璃罩内的空气,还能听到闹铃脑的声音。
(错)
29、月亮上没有空气,所以月亮上没有声音。
(对)
30、没有传播声音的物体,我们也听不到声音。
(对)
31、不同的物体传播声音的本领是相同的。
(错)
32、木头传播声音的本领比空气传播声音的本领大。
(对)
33、相同的尺子,伸出桌面越长,拨动时发出的声音越高。
(错)
34、物体的振动越快,发出声音就越高。
(对)
35、手轻轻地敲桌面,桌子没有振动,但发出了声音。
(错)
36、敲一下锣后,我们在一段时间内仍能听到锣声,这是因为被敲击的锣仍然在振动。
(对)
37、在相同的四个玻璃杯中盛多少不一样的水,将它们从左到右按装水最多到最少依次排好,然后拿小木棒以相同的力度敲击杯口(从左到右),听到的声音是从低到高的。
(对)
38、噪声对人体有害,我们要控制噪声。
(对)
39、空气、水、金属、木材能传播声音,石块不能传播声音。
(错)
40、用两个纸杯、一根绳子做成土电话,土电话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错)
41、高速公路上设置隔音是为了减少汽车声所带来的噪声。
(对)
42、在图书馆、电影院、医院等场所我们应保持安静,轻轻说话。
(对)
43、声音有高有低,声音的高低就是声音的大小。
(错)
三、选择。
1、用打击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B)。
A、水面没变化B、水面产生水波C、无法判断
2、口哨主要是靠(B)振动发声的。
A、口哨外壁B、空气C、哨子里的塑料珠
3、放自来水的时候发出的声音是(C)振动产生的。
A、水龙头B、空气C、自来水
4、橡皮筋拉得越紧,发出的声音(B)。
A、越低B、越高C、不变D、越轻
5、用嘴向装有水的瓶子口水平方向吹气,我们听到了声音,是因为(C)。
A、水振动发声B、瓶子振动发声C、空气振动发声D、嘴唇振动发声
6、唱歌、说话主要是由于(B)
A、嘴唇在振动B、声带在振动C、空气在振动D、舌头在振动
7、下列控制噪声的办法不正确的是(D)。
A、在区域内种上花草树木B、将音量开小一些
C、给机房安装消音设备或隔音墙D、在耳朵内塞棉球
8、上课时,即使老师背着你讲课,你也能听到声音,这是因为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向着(D)。
A、一个方向的B、前后的C、左右的D、四面八方的
第4单元信息的传递
1、信息是指人们与外界沟通时自己所感知的某种事物的样子。
2、信息传递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3、五次信息革命分别是:
语言的使用——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应用——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普及和应用——计算机、互联网、卫星通信的迅速推广。
4、了解一种写密信的方法:
用米汤在纸上写字,字迹干后用碘酒在白纸上涂抹,能现出字迹。
5、利用标志牌可以准确的传递信息。
标志牌应做到:
会意、醒目、美观、简洁低成本等特点。
如:
6、1837年,莫尔斯发明了第一台电报机。
1876年,贝尔获得电话发明的专利权。
7、发电报最早用的是“莫尔斯电码”。
“莫尔斯电码”由字符(或数字)与电码符号构成。
8、电码符号由两种基本信号和间隔时间组成。
“•”读做“滴”;“—”读做“哒”。
9、发收电报要经过“编码——发送——接收——解码”的过程。
10、现代数字通讯是用电路的接通
(1)和断开(0)来传递信息的。
11、专用电话号码不可随意乱拨。
治安报警电话110;火火灾报警电话119;重病急救电话120;市内查询电话114.
12、信息在当今社会发挥的作用有:
(1)导致了学习和工作方式的改变
(2)娱乐方式的改变(3)网上购物(4)远程控制(5)方便了查询。
13、现代信息传播的特点:
传输速度快,传播容量大,传播距离远,保密性强,功能多等。
14、使用互联网时注意:
(1)合理控制使用时间,
(2)控制使用范围,(3)提高警惕,(4)不要随意去网吧。
15、为什么称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
信息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改变了我们的娱乐方式,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填空。
1、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不断地研究和改进信息传递的方法,使信息传递得更(快)、更(远)、更多、更好。
2、专用电话号码中,发生治安事件报警打(110),发现火灾报警打(119),重病急救打(120)。
3、电报的发收要经过“(编码)----发送----接收----(解码)”的过程。
二、判断。
1、进入“信息时代”,旗语、电报、书信等传递信息的方式都被取消了。
(错)
2、“狼烟”就是指古代烽火台的烟火,用它来传递敌情。
(对)
3、抗日时期,八路军曾用“鸡毛信”传递情报。
(对)
4、古时候,“飞鸽传书”算是较快的传递信息的方法了。
(对)
5、只要能上网,我们就可以和世界各地的人交流信息。
(对)
6、文字的使用使信息你的存储和传递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界限。
(对)
7、从古到今,信息的传递是越来越快,越来越准了。
(对)
8、孔明灯的主要功能是照明。
(错)
9、古代军事上常用“骑马送信”来传递军情,有时候送的是密信。
(对)
10、由于淀粉和碘酒有相互作用,所以可以用淀粉水写密信。
(对)
11、如果我们不知道标志牌的意思的话,有时候可能危及我们的人身安全。
(对)
12、标志牌的设计应该做到醒目、假按揭、美观,成本高点无所谓。
(错)
13、利用电话和电报传递信息离不开声音和文字。
(对)
14、1837年贝尔发明了第一台电报机。
(错)
15、信息的传递一般要经过编码、传送、接收、解码的过程。
(对)
16、烟火、灯光、声音、文字都是传递信息的符号。
(对)
17、电话的功能日益丰富,其中以手机尤为突出。
(对)
18、电话的主要特点是方便、迅速。
(对)
19、天气预报过去主要采用仪器观测法,现在可以通过卫星云图进行电脑分析了。
(对)
20、“婵嫦娥卫星”向我们传递了月球的有关信息。
(对)
21、在航海、航空、军事、经济以及影视文化的领域,消息传递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
22、汶川地震之后,在抗震救灾的时候,卫星、电话、电视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对)
23、我们上网查资料就是在搜集信息。
(对)
三、选择。
1、现代社会,被人们称作“顺风耳”的是(B)。
A、电报B、电话C、电视
2、印刷术是(C)发明的。
A、美国B、英国C、中国D、法国
3、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是(B)发明的。
A、莫尔斯B、贝尔C、沃森
4、世界上第一台电报机是(A)发明的。
A、莫尔斯B、贝尔C、沃森
5、世界上第一台电脑诞生于(D)。
A、中国B法国C、英国D、美国
6、下列哪种是互联网做不到的?
(B)
A、网上购物B、替你锻炼身体C、和朋友聊天D、发送电子邮件
第5单元水的变化
1、沸腾是指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当把水加热到100℃时,水里会冒出大量气泡并且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沸腾。
2、水烧开后继续加热,水温不会升高。
其原因是水变成水蒸气跑掉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
3、蒸发是在平常温度下,水慢慢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的现象。
4、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
都是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在变化过程中都要吸热。
5、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风速、面积等有关加快蒸发的方法:
(1)提高温度
(2)提高风速(3)扩大蒸发面积。
6、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叫凝结。
这个过程要释放热量。
7、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可以变成小水珠,当这些小水珠飘散在高空中就是云,低空的则是雾,附着在物体上的则是露。
8、冰是固体状态的水。
它是水遇冷到0℃以下变成的。
水——→冰
9、用冰盐混合的方法可以降低温度,所以实验室可以用冰盐混合的方法来造冰。
10、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0℃以下的物体而结成的小冰晶。
11、水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
固态的是冰(或霜),液态的是水(或云、雾、露等),气态的是水蒸气。
12、水的三态变化是:
水蒸气(气态)
水冰
(液态)(固态)
13、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是:
江、河、湖、海及地面上的水,每时每刻都在蒸发着,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
水蒸气在空中受冷变成云,云在随风飘动的过程中不断聚集,当它们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以雨、雪等方式飘落下来。
降落到地面上的雨、雪水,有的又变成水蒸气飞散到了空中,有的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有的流入江、河、湖,江、河、湖水日夜不停地流入海洋。
水就这样在海洋、天空和陆地之间循环运动、永不停息。
一、填空。
1、“水开了”在科学上叫(沸腾),这是水的温度是(100)℃。
2、在常下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叫(蒸发)。
3、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叫(凝结)。
4、自然界中,水以(固体)、(液体)、(气体)三种形式存在。
5、自然界中,以液态形式存在的水有(雨)、(云)和(雾)等;以固态形式存在的水有(冰)、(雪)和(霜)等;以气态形式存在的是(水蒸气)。
6、水的三种形态变化需要(吸热)或(放热)。
二、判断。
1、热水才会蒸发,冷水不会蒸发的。
(错)
2、夏天从游泳池中起来,会觉得浑身发冷;洒水后房间温度会下降,这是因为水在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
(对)
3、江河湖海、池塘、小溪里的水每时每刻都在蒸发。
(对)
4、冰啤酒瓶外的是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
(对)
5、云是高空里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城的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珠。
(对)
6、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水烫伤严重,因为100℃的水蒸气遇到人体时,先会液化成100℃的水,此时会释放出大量的汽化热。
(对)
7、云、雨、雾、露等常见的现象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对)8、草叶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0℃以下的物体时直接变成的冰。
(对)
9、冬天的早晨,玻璃窗外能看到冰花。
(错)
10、北方居民衣服晾出去就成为“盔甲”,过几天,也没见滴水,衣服就干了,这是因为冰也可以直接变成水蒸气。
(对)
11、水在0℃时会凝固成冰。
(错)
12、要使冰箱壁上少生霜,放入冰箱的食品应该用保鲜膜覆盖并尽量减少打开冰箱的次数,以减少冰箱内水蒸气的含量。
(对)
13、盛夏也能见到雾凇。
(错)
14、土壤、地下、空中到处都有水。
(对)
15、太阳、人、动物、植物等都参与了水的循环。
(对)
16、水在自然界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因此水是取之不尽的,我们不必节约用水。
(错)
17、连续几个月没下雨,是因为年年下雨、下雪,天空中没有水了。
(错)
18、打开装有热水的杯子,看到在杯盖里有许多小水珠。
这些小水珠是杯子外面空气中的水蒸气又飞回来了。
(错)
19、农民伯伯晒稻谷时总是把稻谷摊开致满坪,这样做是利用了蒸发面积越大蒸发越快的知识,使稻谷快快晒干。
(对)
20、冰变成水蒸气时,一定要先变成水。
(错)
21、检查牙齿时,牙医把带柄的小镜子伸进你的嘴之前,要在酒精灯上加热一下,这是为了防止镜子上结雾而看不清。
(对)
22、水烧开了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还会继续升高。
(错)
三、选择。
1、夏天,从冰箱拿出来的冰棒会冒“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上册 科学 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