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
- 文档编号:6704041
- 上传时间:2023-01-09
- 格式:DOCX
- 页数:101
- 大小:655.07KB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10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
小熊购物
教学内容:
小熊购物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开火车)
3×5=4×8=7×6=36-17=80-43=
9×3=8×5=37-15=8+15=36+7=
2、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36+5-1845-18+20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
只有加、减法计算的两步式题一般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
引导学生观察小熊购物图。
1、提问:
你能知道那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
假如你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
每种食品的数量不限。
指名口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选学生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引出例题:
胖胖要1个蛋糕和4个面包需付多少钱?
3、解决问题。
(1)列算式:
3×4+66+3×4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组织学生讨论:
3×4+66+3×4各表示什么意思。
①算式“3×4+6”中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要先乘。
12+6=18(元)表示4块面包和1个蛋糕共付18元。
②算式“6+3×4”红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也要先乘。
6+12=18(元)表示1个蛋糕和4块面包共付18元。
这两种情况所付的钱都是相等的。
所以,3×4+6与6+3×4这两个算式都可以求出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共付多少元。
(3)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3×4+66+3×4
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都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
讨论:
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4)认识脱式计算的格式。
(板书)
解法一:
3×4+6解法二:
6+3×4(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6+12
=18(元)=18(元)答:
该付18元。
三、尝试独立解决新的问题
1、提问:
壮壮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
2、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
a.3×4=12(元)20-12=8(元)答:
应找回8元。
b.20-3×4(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20-12
=8(元)答:
应找回8元。
3、重点讨论解法b。
算式中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应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4、认识:
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两步计算的式题中,应先算乘法,在算减法。
5、小结:
观察三个混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以上三个算式是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式题。
)
板书课题:
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提问:
这样的式题要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四、巩固练习:
1、P3“结合主题图,说说下面每个算式的意思,再算一算。
”
2、试一试第1题注意注意提醒学生讨论先算什么,把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3、试一试第2题学生板演并订正。
五、拓展练习:
1、第3题让学生再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可进行小组讨论,写出算式并把现算什么标记出来。
第二问根据题目创设的情景来叙述算式的意义。
2、第4、5题学生独立完成。
3、第6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再根据题目意思选择方法进行计算。
六、总结强调:
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解法一:
3×4+6解法二:
6+3×4(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6+12
=18(元)=18(元)答:
该付18元。
教学反思:
小熊购物练习课
教学目标:
巩固乘加乘减运算算顺序和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二、学生练习。
(一)基础练习:
5×8-248+8×975+15-36
7×2+412+4×372-9-9
(二)综合练习:
1.老师有4盒乒乓球,每盒6个,借给同学8个,老师现在还有几个?
(写综合式)
2.小熊带了35元去超市购物,它买了4包花生,每包花生7元,它还剩多少钱?
(写综合式)
三、课堂总结:
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四、布置作业:
买文具
教学内容:
买文具
教学目标:
1、通过“买文具”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40÷828÷736÷624÷881÷915÷3
2、提问:
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什么?
3、练习(二人板演,全班齐练)
4×8+640-6×4
二、探索新知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中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问题,并着重注意:
3本作文本一共18元。
问题:
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
3、解决问题。
(1)分析问题:
笑笑买了一本作为本和一本英文本。
分析条件:
主题图中只给出英文本每本4元3本作文本一共18元
所以先要解决一本作文本多少元的问题,再算出作文本和英文本一共多少元。
(2)列算式。
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得出两种方法:
a.18÷3=6(元),6+4=10(元)答:
笑笑一共需要10元。
b.18÷3+4
=6+4
=10(元)答:
笑笑一共需要10元。
(3)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全班讨论:
18÷3+4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18÷3+4”中的“18”表示3本作文本18元,“18÷3”表示1本作文本多少元。
所以“18÷3+4”表示1本作文本和1本英文本一共多少元?
因此计算“18÷3+4”的时候,应先算18÷3=6,再算6+4=10,用脱式计算。
(4)引导学生发现:
有加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4、尝试解决问题。
(1)提问:
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2)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尝试独立解答。
(3)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
既有减法又有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5、小结:
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总结脱式计算写法:
1、不参加运算的部分要抄下来,等号前后应该相等。
2、现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三、课题巩固练习
P6“试一试”。
1、提示:
先算淘气买的钢笔一支是多少元。
2、先说运算顺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3、结合情境说下面算式的意思,并计算:
四、巩固练习:
P6~7连一连全部内容。
五、总结
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板书设计:
买文具(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
解法一:
18÷3=6(元),6+4=10(元)答:
笑笑一共需要10元。
解法二:
18÷3+4
=6+4
=10(元)答:
笑笑一共需要10元。
教学反思:
买文具练习棵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进一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分析数量关系,会解决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要点
一道混合算式中,有减法和除法两种运算,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
一道混合算式中,只有除法和加法两种运算,要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经典例题:
例1、计算下列各题。
67-56÷745÷5-4
例2、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21÷3=763÷9=7
7-4=37+5=12
36÷4=928÷4=7
9+2=1124-7=17
课堂练习:
1、计算下列各题。
14-12÷2 24÷4-2 8+64÷8 30-21÷3 90-64÷8
2、电脑小专家(改正下列各题)。
3、把下列两个式子合并成一个式子。
28÷7=481÷9=9
21-4=179-5=4
72÷8=954÷6=9
9-5=49+4=13
课堂总结:
过河
教学内容:
P8~10
教学目标:
1、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让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题:
(1)2+7×5,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40-36÷4,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计算
32-8÷820+16÷430-4×5
二、探索新知
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意,明确问题
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
如果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组织学生讨论:
“29+25÷9”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25÷9,再算加法,这种运算顺序不符合问题的情景。
在本题,应先算男女生总人数,即29+25。
怎样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
我们请小括号“()”来帮忙。
3、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写出解答过程
(29+25)÷9读作:
29与25的和除以9。
=54÷9
=6(条)
答:
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6条船。
5、提问:
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船?
提示“先求出一条小船能坐多少人?
”,再用除法计算出需要几条小船。
因此算式为:
54÷(9-3)
三、课堂练习
P9试一试
1、提示:
先计算坐满大车后还剩多少人,再计算需要多少辆小车。
算式:
(70-46)÷8
2、这个算式还能解决下图中哪些问题?
3、说一说下面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24+16÷8(24+16)÷8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以上两题运算符号和数字都一样,但由于其中一题带有小括号,所以计算顺序、结果不一样。
6.小结:
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认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怎么样?
如果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中的。
四、巩固练习
P9——10练一练所以内容。
五、总结:
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
能举例说明吗?
板书设计:
过河(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29+25)÷9读作:
29与25的和除以9。
=54÷9
=6(条)
答:
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6条船
教学反思:
过河练习课
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基础练习:
62-8×645+54÷6(72-36)÷4
9×(81-73)64÷(35-27)56+4×7
综合练习:
1.妈妈买了18个,吃了3天,每天吃4个,还有多少个?
2.小鸭队赢了7场,平了5场,赢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小鸭队一共获得多少分?
3.单人椅有42把,双人椅有6把,一共能坐多少人?
4.同学们去划船,男生有27人,女生有25人,每条船限乘9人,至少需要几条船?
三课堂总结:
四布置作业:
练习一
教学内容: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顺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2、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认识有小括号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3、通过练习,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人准备1枝红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
通过上这一单元的学习,请你说说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指名口答)
2、说明练习内容,导入课题。
二、指导练习
1、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
图画的是什么?
要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独立解答。
强调:
列算式时要注意什么?
(先算什么要划线)
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互判。
(注意:
现算什么用红线划出来)
明确:
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3、第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先计算,后涂色。
4、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
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要解答什么问题?
(指名回答)
(2)让学生独立解答。
5、先比较哪种饮料便宜,有3种方法:
解法一:
12÷6=2(元)解法二:
3×6=18(元)解法三:
12÷3=4(瓶)
3>218>126>4
答:
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答:
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答:
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再算每瓶便宜多少元?
3-12÷6
=3-3
=1(元)答:
每瓶便宜1元。
6、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
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要解答什么问题?
(指名回答)
(2)提问:
为什么要用小括号?
不用行吗?
a.看情境图,先说说图意,收集数学信息。
b.独立解决问题
c.在小组内交流
d.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7、指导提问:
获得数学信息——解决问题——根据画面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小组交流合作)
8、数学游戏
数学游戏:
“24点”,游戏前说清游戏规则,先演示,然后分小组进行游戏。
3、总结:
第一单元所学的混合运算内容,一定要记清运算顺序。
4、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检测
教学目标:
1检测学生队混合运算知识的掌握情况
2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过程:
一出示检测题.
(一)脱式计算
(1)(37–28)×4
(2)8×6–30 (3)42–30÷6
(4)19+6×5 (5)35÷(28–21) (6)5×(28÷4)
(7)75+15--36(8)60+40÷8(9)50-(30+12)
(10)(21-18)×8(11)45÷(3×3)(12)8+8×9
(二)、填空题
1、在○里填上>、<或=。
6×5+6○35(3+5)×1○820-4÷4○4
5×(10-8)○1038○6×7-363○7×8+9
2、看下面各题,按要求写出一道两步计算的算式。
(1)6×7=4242-15=2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5+9=2424÷4=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买回3捆铅笔,每捆8枝,送给妹妹12枝,还剩多少枝?
这道题先算_________________,再算
4、在12+42÷6这道题里,要先算(),再算()。
5、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应先算(),再算()。
6、7个6是(),再加上25的和是()。
7、用30减去35除以7的商,差是()。
8、在52+8×7这道题中,既有()法,又有(),要先算()法,再算()法。
9、二年级有女生13人,男生17人,共有学生()。
如果每5个人一组做实验,可以分()组。
列一个综合算式是()。
10、下的的()里最大能填几?
()×7<50()×5<32()×4<30
48>()×776>()×938>()×8
(三)、看图列式计算
1、
?
个
2、
?
个
3、
?
元?
元?
元?
元?
元
15元
4、
?
元?
元?
元?
元12元
44元
5、
9元/条7元/条
(四)、解决问题
(1)体育老师买了一条36米长的绳子,做长跳绳用去15米,还剩多少米?
(2)体育老师买了一条36米长的绳子,做长跳绳用去15米,做短跳绳用去8米,还剩多少米?
(3)学校用80元买体育用品,买篮球用去60元,还剩多少元?
(4)学校用80元买体育用品,买篮球用60元,剩下的买了4根跳绳,每根跳绳多少元?
(5)菜站运来60筐黄瓜,一个食堂拉走30筐,剩下的分给6个副食店,平均每个副食店分到多少筐?
(6)水泥厂一天生产了98袋水泥,上午运走50袋,下午运走23袋,还剩多少袋?
(7)自行车厂要生产80辆自行车,已经生产了50辆,剩下的每天生产6辆,还需要多少天?
三课堂总结
四布置作业: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单元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学会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重点难点:
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看一看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让学生知道哪是物体的正面,那是物体的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上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
3.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正确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课前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形状的物体。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
景
创
设
同学们天天都在学校,学习都离不开自己面前的课桌,老师离不开讲台。
今天,老师就
请同学们来观察这张讲台,看一看从不同角度观察这张讲台能不能看到不同的形状
倾听
体
验
感
悟
1、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讲台。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位置来观察这张讲台,然后互相说说观察到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再交换位置观察、交流。
想一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刚才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讲台。
现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看到的讲台是什
么样子的?
总结: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经发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一样的,每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学生活动。
注意:
按照老师引导有序的观察。
如,先某个小组的学生站在一个角度观
观察后,再调换其位置,使其他小组的成员知道观察的方法。
交流:
总结活动体验
探
究
新
知
1.讲解每个面的名称
2.板书:
正面、侧面、上面
3.拿出物体变换摆放,指出不同的面
4.组织学生互相摆放,指出不同的面
1.学生试说,老师纠正强调
2.学生齐读每个面的名称
3.学生按照老师摆放说出不同的面
4.以小组为单位活动
实
践
应
用
完成练一练
1、第一题。
(1)、引导学生审题,
(2)、反馈:
2、口算
3、连一连,
4、观察一个物体,
1.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2.学生独立计算,小组交流反馈
3.说一说。
4.小组内说说他们的上、侧、正面各是什么样的?
教学反思:
看一看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活动,能使学生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辨认简单物体。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动手拼摆书中要求的图形从上,侧,正面观察,并把观察到的用语言表述出来
2.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积极动手操作愿望
2.培养小组意识建立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辨认由多个正方体搭成的图形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课前准备:
每组四块大小相等的正方体积木、投影仪。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
景
创
设
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长方体的三个面的名称(举起一个长方体)。
可是机灵狗没学会,谁愿意教一教他?
倾听回答
问
题
探
究
与
体
验
感
悟
1.指导学生模仿书上的积木图排列,
2.现在请一些同学来说一说,你是站在哪个位置观察的?
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为什么呢?
3.发现站在其中的两个位置看的形状是一样的。
谁来说说?
4.完成连一连
5.做一做
1.观察后交流。
2.生:
我是站在机灵狗的位置,看到了三个横着排列的正方形。
生:
我站在笑笑的位置,看到积木的上面和侧面,
生:
你说得不对。
图上的积木很高,笑笑根本就看不到上面
3.是在上面和正面看。
4.由学生独立完成并且同桌交
5.弄清题意。
搭积木,小组观察、交流。
实
践
应
用
“练一练”
1.完成第一题。
2.完成第2题
3.成第3题。
4.完成第4题。
1.审题。
根据图形进行想象,连一连
2.发挥想象力,说一说从上面、正面、侧面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动手操作、观察并交流。
3.
(1)填图号。
(2)搭一搭。
4.动手连线。
集体交流。
看一看练习课
学习目标
1能根据物体的相对位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2发展合情推理和空间想象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三、出示课题
四、学生练习。
五、一、他们看到了什么?
请连线。
小华小杰小亮小明
课堂总结:
、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布置作业:
第三单元加与减
捐书活动
学习目标
1、能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及进行简单的估算,说出估算的方法。
2、结合情境,探索三位数连加的多种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3、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提供材料提出问题:
见课本。
二、解决问题
1、估算:
可能估的结果会有:
100+100+90=290
100+100+100=300
110+100+90=300
120+100+100=320
2、我们刚才估算了它的大概结果,那我们把它结果大概估出来有什么用呢?
3、四人小组交流:
4、全班汇报:
第一种:
两个数相加
方法1、118+104+95118222
=222+95+104+95
=317(本)222317
方法2、118
+104
222
+95
317
方法4、
100+100+100=30018+4-5=17300+17=317
5、对比估值与计算结果观察,写答语
三、巩固算法:
今天学的三位数连加你觉得已经学会了吗?
有没有信心跟老师去进行闯关活动。
竖式计算:
475+263+149724+114+86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捐书活动
三个年级共捐书多少本?
110+100+9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师大 小学 数学 三年级 上册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