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及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docx
- 文档编号:6701411
- 上传时间:2023-01-09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7.45KB
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及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docx
《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及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及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及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
调整工业结构及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2010年9月15日)
根据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发改委关于开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要求,市经信委专门组织有关人员,就如何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进行了专题研究。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现状。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努力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截至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73家,实现增加值304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5.8%;实现税收46.5亿元,占全市税收总收入的75.2%;吸纳劳动力19万人,占全市单位从业人员的25%。
1、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业结构调整工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振兴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落实了相应的具体措施。
一是工业布局区域化。
围绕纳入济南省会经济圈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依托济青南线四个出入口,我市确定了“三大特色产业板块”和“四个功能区”的产业布局规划。
围绕这一布局,我们通过政策引导,要素流动,着力做好“工业向园区集中”的文章。
目前,南部钢铁加工物流、西部农产品加工两个经济板块已初具规模;高新区、莱城工业区、钢城经济开发区三个工业园区也各具特色;银山工业园、泰钢工业园、九羊工业园等一批企业领办的园区也日益壮大。
全市工业园区集中度达到30%以上。
二是支柱产业规模化。
针对我市钢铁产业“一业独大”的现状,从保持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入手,抢抓国家宏观政策机遇,在做强做精钢铁产业的同时,重点抓好能源、机械、纺织、建材和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抓投入、上项目、扩规模,努力扩大非钢产业比重。
2009年全市六大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利税、利润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87.4%、85.41%、77.66%。
全市钢铁产能已达到1500万吨,钢铁产业完成增加值、利税、利润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7.9%、67.6%、52%。
三是特色产业集群化。
充分发挥特色产业基础好、企业数量多的优势,进一步完善规划布局,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企业运用先进生产方式,向附加值高的产业链条发展,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产业集中区集聚,目前已经形成粉末冶金、汽车、塑机、线缆、无纺等五大特色产业集群,带动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2、重点项目支撑明显。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支撑,也是工业优化升级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莱芜工业总量小,要必须用“加法”的办法,通过上大项目、好项目来推动结构调整。
一是抓好重点技改项目。
市政府每年都筛选一批投资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大项目进行跟踪服务,重点推进,并通过贷款贴息、用地倾斜等政策给予重点支持。
近年来全市技改投资年均增幅在30%左右,先后完成了莱钢的大H型钢、宽厚板,泰钢的中宽带、不锈钢、冷轧薄板等一批重大技改项目。
今年市政府又将莱芜电厂2×100万千瓦发电机组等60个项目列为全市重点项目,将泰钢冷轧不锈钢板材加工等35个项目列为全市重点技改项目,成立专门项目推进班子,确保尽快投产达效。
二是推进对外合作项目。
抢抓五矿集团与鲁中矿业集团资产重组的机遇,积极靠上做工作,与五矿集团签定了战略合作协议,并为五矿集团后续投资划定了工业园,预留了发展空间。
泰钢集团也主动与中钢集团实施全方位战略合作,将在原料供应、钢材营销、设备与技术服务、招投标服务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
目前我们正在通过重组、参股等形式,加快推进泰钢集团与银河纺织、中冶公司与泰山纸业的资产重组步伐,尽快使困难企业走出困境。
三是服务产业招商项目。
牢固树立莱芜之外都是外的观念,围绕钢铁深加工、汽车及零部件和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借鉴中国国际航空节和中国(莱芜)博览会等交流合作平台,大力开展产业招商,近年来引进了上汽粉末冶金制品公司、昊宇车辆公司等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大项目。
汇源集团投资20亿元的工业园项目正在实施。
这些重大招商项目的实施,对于拉长产业链,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3、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创新是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形成竞争优势的最重要动力和源泉。
近年来,我们坚持政府引导,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科技支撑。
一是加强载体建设。
认真抓好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加快技术创新项目的实施及管理,去年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泰钢),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目前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7家。
同时以技术中心为平台,大力开展产学研联合,目前全市60%的规模以上企业与分别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等120所高校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并取得了大量科技合作成果。
二是提升产品层次。
莱钢集团先后开发了铁路线杆用钢、中低速磁悬浮轨排F型钢、欧标核电工程用H型钢等新产品,产品附加值和盈利水平迅速提高。
汇金公司、中兴公司开发生产了轻型车桥、变速箱等产品,逐步由零件向部件、整机方向转移,竞争力明显增强。
同时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加大对产品的包装和宣传推介,目前全市共获得各类知名品牌60余个,其中中国名牌5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国家免检产品4个、山东名牌等省级名牌41个。
三是发展高新产业。
在高新技术行业,重点培育了新型钢材及钢铁深加工、粉末冶金、新型建材、有机高分子及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等五条产业链,全市初步形成以莱钢、泰钢为龙头,以10家新材料骨干企业为支撑,以高新区等特色园区为载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格局。
2009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12.88亿元,同比增长34.2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9.3%。
4、节能降耗成效明显。
在抓经济增长的同时,把节能降耗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促进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
一是严格项目能评审查。
为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建设的源头,加强与发改部门的协调沟通,联合出台文件,对企业的新、改、扩建项目和年综合能耗1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项目,实行严格的节能评估审查。
两年来,全市拒批高耗能项目5个,总投资6.2亿元。
二是加快节能项目建设。
近年来,我市企业充分围绕节能降耗,先后投资建设了一大批节能示范项目,有效提升了资源利用率和产出效益。
如莱钢的冶金“三干”技术项目、余热余压发电项目,泰钢的盐酸再生机组、溴化锂冷水机组、煤气回收利用等项目,投资大、技术高、效果好。
2009年全市重点企业共完成节能技改投资40.2亿元,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节能29.4万吨标准煤,节水7500立方。
三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2005年以来,我市共关停高炉8座,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43万吨;关停小电炉14台,淘汰落后炼钢产能124万吨;拆除水泥立窑生产线9条,淘汰落后水泥产能98.8万吨。
去年,按照“上大压小”原则,关停兴源热电等8家企业16台58.2万千瓦小火电机组,为实施两台百万千瓦发电机组腾出容量,有力促进了节能减排。
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指导莱钢等16家市级以上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围绕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创建循环经济型企业(园区)。
福泉橡胶公司5万吨废旧轮胎综合利用工程入选2009年度省循环经济十大示范工程。
全市固、液、气循环利用率分别达到89%、91%和92%。
5、新兴产业初具规模。
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是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新医药、新化工和节能环保六大产业。
近年来,我们加大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力度,这些产业的整体水平和产品开发能力明显提高。
一是产业规模逐步扩大。
新材料和新化工产业发展迅速,我市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规格最全的H型钢基地,全国最大的粉末冶金、高效减水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生产基地。
电子信息已有近40家企业,将建成中国最大的挠性覆铜板生产基地。
新能源产业逐步壮大,催生了凤凰太阳能、科瑞新能源等一批骨干企业,金雷公司风电主轴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为15%。
二是重大项目加快推进。
义和信息科技公司总投资8.2亿元,新上电子PI膜生产线的,建成后可形成800吨的年生产能力,实现产值12亿元,利税6亿元;金鼎电子材料公司总投资5.7亿元,新上年产1000万平方米挠性覆铜板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产值30亿元、利税6亿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朗进公司年产306万只UIPM模块项目建设投产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UIPM模块生产基地。
力创科技、盈华通讯等电子信息企业也新上了一批新项目,积蓄了发展后劲。
三是创新能力逐步提高。
目前,全市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7家。
2009年企业申请专利293件,其中,发明专利170件,具备了实现快速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二)存在问题。
一是经济结构重型特征偏重。
受资源禀赋和历史传统的影响,我市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
三次产业结构中,二产占比达64%,分别高于全省、全国8.18和17.69个百分点;钢铁、能源等重型产业所占工业比重达70%以上。
造成这种现状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在短期内难以彻底改变。
钢铁行业集中度高,发展单一,给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带来结构性风险,如矿粉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我市的财政收入多少。
同时也会引发城市化进程缓慢,投资渠道单一,利用外资步伐慢,可持续发展压力等问题。
二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工业产品大部分是大众化、低档次、低附加值产品,相当一部分企业生产的还是初加工、粗加工、低附加值的传统产品,有的甚至是市场处于饱和的产品。
产品档次较低的根源在于技术水平落后和创新能力不强。
我市企业办科研机构不到规模以上企业的5%,已建的研发中心在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内部机制及人员配备方面均有差距。
2009年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平均支出仅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为1.5%。
有的企业重设备引进,轻消化吸收,存在“一流设备、二流管理、三流产品”的现象。
三是资源环境压力过大。
我市资源相对贫乏,人均水资源量不足500立方米,仅为全国的1/5,人均耕地仅为0.8亩,低于全省人均1亩的耕地警戒线。
矿产资源一度较为丰富,但通过多年开采,已接近枯竭。
2009年,全市万元GDP能耗为3.68吨标准煤,是全省的3.5倍,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高于全省60%,单位GDP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是全省的2.85倍和1.23倍。
四是政策制约更加突出。
从2009年开始,国家严格控制新增钢铁产能,不再核准和支持单纯新建、扩建产能的钢铁项目,之后出台的国发[2009]38号文更是明确要求,2011年底前,坚决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30吨及以下转炉和电炉,确需增加产能项目,必须通过国家投资主管部门论证审批。
上述政策的出台,对以钢铁为主导产业的我市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二、“十二五”工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和重点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城乡一体化工作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创新和改革开放为动力,坚持“强优汰劣,抓大扶小,外引内延”原则,大力开展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加强企业管理,推动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主要预期目标。
1、工业总量迅速膨胀。
力争到2012年,全市年销售收入过50亿元企业达到5家,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7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00家。
到2015年,全市年销售收入过50亿元企业达到10家,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1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00家。
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力争到2015年,钢铁在稳定现有产量同时,深加工能力达到1000万吨;非钢产业的比重达到50%以上,其中:
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一定规模,增加值年均增长30%以上。
3、工业投资加快增长。
力争到2015年,全市工业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每年投入过亿元的大项目占全市工业投资额的比重要达到60%以上。
4、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到2015年,全市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 家,其中:
国家级 家,省级 家,新产品销售比率达到%。
主要工业企业装备居国内先进水平的达到%。
信息技术在重点行业和企业中得到普遍应用。
5、资源环境压力逐步缓解。
力争到2015年,全市万元GDP能耗控制在国家、省要求的标准范围之内,工业产品单耗均达到同行业标准水平,完成“十二五”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实施产业升级工程,推动工业结构由单一型向多元化转变。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实施高端高质高效发展战略为引领,认真落实省里制定的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全面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和附加值。
一是抓工业总量膨胀。
针对工业总量小、结构单一的实际,坚持用“加法”的办法,通过新上项目、企业培植、产业招商等途径,加快增量优化,带动存量调整,并迅速扩张工业总量,做大产业蛋糕。
要不断凝练、引进工业新项目、好项目、大项目,把投资的重点放在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和节能环保领域,切实做好大项目和好项目的研究、规划、筛选、储备和建设,靠项目支撑工业快速发展。
市里每年集中筛选一批成长带动性强的重点工业项目,集中协调支持,建立推进机制,确保项目如期投产达效。
要进一步完善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实行最有效、最优惠的扶持奖励政策,抓好企业培植,增加市场主体,推动企业二次创业。
调整充实全市重点工业企业名单,促进重点企业做大做强。
要围绕钢铁深加工、汽车及零部件和新材料等重点产业,筛选一批重点招商项目,盯住五矿、中冶、中纺机等大企业、大集团等,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大项目,借助招商引资来推动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是抓传统产业改造。
根据本地区的区位、资源和产业条件,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突出重点,制定本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规划,明确产业提升方向和发展目标,全力抓好落实。
继续实施“钢铁强市”战略,坚持膨胀规模与提升质量并重,支持莱钢、泰钢、九羊等企业增投入、上项目、扩产能,围绕提高市场竞争力,积极研发高附加值的产品,力争精品钢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
膨胀壮大非钢行业,坚持引育并举,积极整合资源,促进产业集聚,重点抓好电力、建材等行业转型升级;选择新材料、化工、农产品加工等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成长型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尽快形成规模。
要积极争取更多的工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项目贴息、调控资金和各种奖励补助计划。
充分发挥好市节能和结构调整专项资金的作用,运用好增值税转型、进口设备免税、贴息等政策和市里出台的奖励政策,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振兴先进装备制造业,实施技术改造“新、特、优”工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
三是抓新兴产业发展。
要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制定《莱芜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设立市级新兴产业发展资金,通过贴息、补贴、奖励方式,撬动金融资金,支持新能源、新材料、新信息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当前要加快上海汽车工业园建设,力争达到年产2万吨粉末冶金制品和6万吨汽车变速器齿轮的生产能力;加快建设总投资6.8亿元的金石粉末冶金产业园,力争达到粉末冶金汽车零部件1万吨,粉末轧制复合板带20万吨,水雾化合金粉5万吨的规模,积极构建特色新材料产业聚集区。
加快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重点抓好风能和配套设备制造、太阳能等产业发展,力争3-5年时间,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50万千瓦以上,新能源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
着力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加快义和科技公司电子PI膜生产线项目建设,推进金鼎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000万平方米挠性覆铜板项目,支持朗进公司年产306万只UIPM模块项目建设,打造全国最大的UIPM模块生产基地。
2、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推动产业由低端初级型向高端高效型转变。
坚持政府引导,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科技支撑。
一是进一步完善企业创新平台。
在巩固提高现有企业技术中心的基础上,围绕我市高新技术重点领域和重点传统产业,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支持引导企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机构采取多种合作形式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行业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形成功能完善、辐射带动力强、掌握核心技术的产业创新平台和比较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
推进科研院所与企业对接,开展人才交流和项目合作,更好地服务企业。
二是进一步突出创新重点。
以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莱钢研发中心为重点,加快10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认真抓好莱钢粉末冶金的高性能钢铁粉末冶金材料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爱地高分子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中科隆泰公司的微生物环保免水冲厕所、朗进科技公司的UIPM模块、金鼎电子的挠性覆铜板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的实施。
加强工业设计工作,加强对企业生产过程、工艺和流程的优化,加强对工业产品的包装设计和质量提升。
制定有利于工业设计发展的优惠政策,努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设计企业。
组织好山东省重点领域首台(套)技术装备项目的筛选申报工作,提高装备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三是进一步加大创新投入。
以企业研发投入为前提,运用委托贷款、以奖代补等财政投资方式,对全市重点产品和重点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进行支持。
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扣除和摊销。
对国家重点扶持领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经税务部门审核,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对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进口规定范围内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用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对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符合国家税收政策规定的,可加速折旧。
3、实施资源节约工程,推动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一是严控高耗能项目建设。
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加强对年耗能万吨标煤以上重点企业的监控,将节能监察范围扩大到年耗能2000吨标煤的企业和社会重点用能单位。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未经能评和环评审查的,一律不予审批。
严格执行能耗等量淘汰制度,新增耗能量实行等量淘汰置换。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建立落后产能台帐,坚决完成市政府下达的淘汰任务。
严格落实差别电价政策,对淘汰类和限制类的企业根据具体情况执行差别电价。
二是加快企业节能技术进步。
围绕国家“十大节能工程”和全省三个“节能100项”,发挥节能和结构调整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企业大力开展节能技术改造,积极采用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优化生产工艺,重点开发推广一批节能节水、环保、循环经济关键技术和装备。
大力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按照做精、做专、做强的目标,培育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咨询、设计、评估、检测、诊断、培训等专业服务机构。
大力推动节能产品的认证工作,严格执行国家节能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市场行为,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三是落实节能政策措施。
完善全市节能降耗网络监控体系,强化节能工作调度监测。
根据实际研究制定促进节能、节水的奖励政策,充分运用价格调节机制促进资源节约。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审核,组织实施循环经济重大技术示范,制定和发布相关技术政策,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设立政府节能奖,对为全市节能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单位和取得市级以上重大节能成果的企业,以政府名义进行表彰奖励。
根据《山东省节能监察办法》,加大对重点用能企业的监察力度,定期对企业节能法律法规落实情况、节能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执法检查,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4、实施信息助企工程,推动企业管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一是抓好基础管理。
以实施精细化管理为抓手,继续在全市企业中广泛开展“练内功、挖潜力、增效益”活动,引导企业建立全面成本控制体系,加强两项资金管理,确保资金链安全。
同时引导企业以战略管理、节能管理、研发管理、质量管理、信息化管理、基础管理为重点,进一步明确企业战略定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现代管理水平,评选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管理创新成果。
积极组织开展“诚信企业”评选活动,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提高企业诚信经营的意识。
建立经贸、工商、财政、税务、金融、节能、环保等部门共同参与的企业信用评价机制,引导企业提升信用管理水平。
二是鼓励靠大联强。
以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市场竞争力为目的,以优化要素配置和延伸产品链条为重点,以相关多元业务拓展为辅助,鼓励优势企业按照市场规律以资产、资源、品牌为纽带加大兼并重组力度。
围绕银河纺织、泰山造纸等困难企业的脱困工作,积极对外合作,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原则,嫁接改造出一批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实现我市工业企业的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
三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在机械、电子、冶金、化工等行业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个性化定制等技术,在纺织、煤炭、建材等行业推广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生产控制技术,实现设计、制造、测试全流程的信息化,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四是强化企业管理人员培训。
以重点工业企业为依托,按照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一线职工三支队伍分门别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和专题讲座与办班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开展各种内容和形式的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完善对企业家的长效激励机制,充分激发企业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精良,适应职业化、国际化要求的企业家队伍。
5、实施产业集群工程,推动企业由单打独斗型向合作共赢型转变。
一是高起点规划。
制定《莱芜市重点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布局合理、适度超前”的原则,突出区域经济和企业的优势及特色,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特色产业镇为重点,加强规划引导,着力在钢铁及深加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纺织服装、化工造纸、食品和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等七大产业中培育和发展特色明显、结构优化、体系完整、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二是全方位推进。
要以“专精特新”为方向,支持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扩大产业规模,带动配套企业发展;进一步完善落实产业集群发展规划,重点抓好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镇建设,有重点的培育一批产业村;引导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集中扶持,优先服务,不断提升特色产业的服务能力和聚集能力;着力发展专业化分工,开展上下游合作,提高专业化协作配套水平,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带动区域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三是宽政策支持。
发挥市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的作用,采取财政贴息、无偿资助等方式,支持实施小企业培育计划、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和特色产业集群提升计划。
设立市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防范风险”的原则进行投资运作,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创业投资领域,鼓励创业投资重点投向创业早期阶段的中小创业企业,促进企业尽早成长壮大。
(四)强化组织保障
1、把工业结构调整当作一项长期任务来对待。
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是一项涉及面广、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推进。
既要坚持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又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作用。
经信部门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成立工作班子,制定具体措施,分解任务目标,加强督查考核,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2、进一步完善工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政策措施。
整合近年来我市出台的加快工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关于加快转方式、调结构 推动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把支持企业的重点放到转方式、调结构上来。
建议参照省里的办法,市财政对金融部门支持工业节能和技术改造项目贷款,给予一定的风险补偿。
对节能和结构调整专项资金和企业奖励资金进行重新融合,按照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重新制定奖励标准,实现资源的优势集成和政策的配套联动。
3、切实加强工业运行监测分析。
进一步加强对重点产业、新兴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的调度分析,提高监测的科学性、时效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调整 工业 产业结构 新型 工业化 道路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