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理论部分整理.docx
- 文档编号:6698972
- 上传时间:2023-01-09
- 格式:DOCX
- 页数:36
- 大小:71.54KB
国际关系理论部分整理.docx
《国际关系理论部分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关系理论部分整理.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关系理论部分整理
国际关系理论
1.理想主义
理想主义的出现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密切的关系,是对战争灾难所作的反思的结果。
理想主义的代表人物有:
伍德罗•威尔逊(《论国家》、十四点纲领)、阿尔弗雷德•齐默恩(《中立与集体安全》、《国联与法权》)、约翰•默里。
以威尔逊为代表的理想主义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人性是善良的,或至少是可以改造的,战争可以避免。
战争不是人性的产物,而是环境的结果。
战争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战争的有利可图使一些人的良知误入歧途,人类可以通过教育改造人性,避免战争。
(2)倡导国际主义,国家利益是可以调和的。
理想主义否定国家利益在国际关系的重要性,认为国家对外政策中强调国家利益是狭义的民族主义的表现。
结束秘密外交,实现对外决策的民主进程,将有助于消除战争的起因。
(3)建立国际组织,开展国际合作,保卫世界和平。
国际联盟是威尔逊的“宠物”,是理想主义的希望,理想主义认为“这是达到永久和平的全部外交结构的基石”。
(4)国际法和国际公约可以保证世界和平。
理想主义认为国际法和国际公约可以规范和约束国家的行为,从而最终使世界避免战争。
(5)提倡国际道德,确保世界和平。
理想主义认为,维护国际道德的途径使,通过国际联盟对实行侵略的国家进行制裁;发挥学者和政治家的作用,提高民众的觉悟和文化素质。
从以上可知,“国际主义”、“国际组织”、“国际法”、“国际道德”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理想主义的理论和外交实践。
2.汉斯•摩根索现实主义六原则
摩根索的扛鼎之作《国家间政治》是当代国际关系学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其核心的内容是摩根索提出的现实主义六原则。
这六原则已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最完整最根本的国际关系原则:
(1)政治是根植于人性的客观法则所支配的。
现实主义相信政治法则的客观性。
为了使社会不断完善,首先需要了解和掌握社会赖以生存的法则;
(2)以权力界定利益的概念是政治现实主义研究国际政治的主要标志性特征,它是政治现实主义的核心,它使国际政治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而区别于经济学(以财富界定权力)、论理学、美学和宗教学;
(3)以权力界定利益的核心概念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变化性和多样性。
权力是政治的目的,政治是权力的实质,任何政治都受以权力界定利益的支配,这是普遍适用和客观存在的;另外决定历史特定时期行动的那种利益,又取决于对外政策制定时所处的政治和文化背景,因而其有变化性和多样性;
(4)普遍的道德原则不适用于政治领域。
政治现实主义深知政治性动的道德意义,个人和国家都必须依据普遍的道德原则来判断任何政治行动。
但是普遍道德原则不能以其抽象的形式应用于国家的行为,而必须渗透到具体的时间地点的情况中;
(5)不应把具体国家的道德扩展为普遍的标准。
所有国家都有一种把自己国家的模式推广到更大范围的冲动,但是,政治现实主义认为,某个国家的道德可能适用于特定的国家,但并不一定适合更大的范围;
(6)政治现实主义强调权力政治范畴的独立性,坚持以权力界定利益。
因此政治现实主义与其它学派之间的区别是真是的、是深刻的。
3.现实主义的核心观点
现实主义的核心观点是:
(1)国家是国际政治最重要的行为者;
(2)无政府主义是国际社会的突出特点;
(3)国家最大限度地追求权力或安全;
(4)国家通常采取理性的政策;
(5)国家有时也会依靠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来实现其目标;
(6)国家体制诸方面,特别是国家间权力分配,是形成国际政治和对外政策基本模式的重要原因。
4.现实主义的四个基本思路
现实主义的四个基本思路是:
(1)人的私欲和生存意志在政治上表现为“权力的意志”,国家的权力便是这种人的权力意志的扩大;
(2)由于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组成国际社会的主权国家毫无例外地都在追求权力,国家间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权力关系,国际政治即是权力之争;
(3)各国在对外目标上追求和维护自身的利益,因此冲突和斗争是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一国在国际上享有的权力越大,所获得的权益也就越大,反之亦然;
(4)权力和利益是影响对外政策的核心因素,在决策过程中权力与利益的重要性超过道义和理想的重要性。
5.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学派是在对理想主义学派的批判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思中逐渐形成的。
现实主义理论的哲学要素是:
(1)历史是由一连串的原因和结果构成的,它的过程可以通过智慧的努力去分析和理解,但是不可能想象出来;
(2)理论不可能产生实践,但是实践可以产生理论;
(3)政治不是道德的功能,而道德是政治的功能。
道德是权力的产物。
基于该哲学基础上的现实主义理论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1)人性本恶。
现实主义学者认为人性是恶的,而且认为人通过教育和智慧的增长并不能解决人性恶的问题。
而作为人的集合体的国家同样会反映这些特点,这就决定了冲突和斗争是国际关系中最根本的特征。
(2)国家是国际体系中的主要行为主体,其他任何国际性为体都不能代替它。
他们强调国家总是追求自己的国家利益,因此权力界定的利益是研究国家行为的主要尺度。
(3)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
在无政府中国家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存权、领土主权和军事安全总是追求权力。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国家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权力关系。
国际政治是一种权力的斗争。
而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主要是由国家在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地位来决定的。
国家的权力来源于国家的实力。
国家的实力越大,它在国际事务中的权力就越大,也就越能够保护自己的利益。
反之亦然。
(4)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是分析国际行为的路标。
现实主义认为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作为一个国家来说,在权力限定下的国家利益是决定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依据;对国际社会来说,以权力界定的国家利益是我们观察一个国家外交政策是否正确的依据。
现实主义认为,一个国家在制定外交政策的时候,一定要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标准,而国际道德和国际法是不能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标准的。
(5)道德和有关的价值观念是现对的。
现实主义反对把道德、公众舆论、国际法等置于外交上的重要地位。
他们认为,国际道德实施要和国家的具体情况相结合,道德要受到国际利益的限制的。
(6)维持国家和平的最好的办法是均势。
大多数现实主义学者主张通过结盟的方法实现力量均势,在均势条件下,国际和平就可以有保证。
6.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分歧
从理论基点和研究结论来看,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主要分歧具体表现在:
(1)对人性的看法不同。
理想主义认为人性本善,至少可以通过修养到达善;现实主义认为人性本恶,人有权欲,本性难改。
(2)对国际关系的看法不同。
理想主义主张在道义和民主的基础上建立公正的国际关系;而现实主义则强调世界的竞争性,各国利益不可调和,国际关系只能以权力和利益为轴心,理想主义的道义和民主说教在现实世界里是行不通的。
(3)对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看法不同。
理想主义强调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重要性,视之为维护国际关系秩序唯一有效的工具,认为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秩序代表了全人类的真正利益;现实主义认为,法律与政治相比并不是道德些,离开权力均势,国际组织体系也常常名存实亡。
(4)对社会和世界的看法不同。
理想主义强调研究社会和世界应该如何,对客观世界抱盲目乐观态度;现实主义信奉实证原则,强调人类应该面对争斗现实,不可陷入和谐的空想。
(5)对未来的看法不同。
理想主义崇尚利他主义,认为未来的目标是实现普遍裁军和建立民主的世界政府,但在如何实现这一目标问题是束手无策;现实主义人类利他主义是一种空想,历史的悲剧正是来自人的权欲和野心,未来的目标无论多么美好,由于受到这种利己主义的局限,只能部分地得到实现。
7.卡普兰六模式
卡普兰认为,国际体系模式是国际政治的“宏观模式”,他运用大系统的基本原理提出国际体系的六个模式,被称为“卡普兰六模式”:
模式一:
均势体系,指的是二十世纪的均势格局。
特点是,为了增强实力,可以与对手进行谈判,反对任何企图在体系那取得优势地位的结盟国或霸权国;对在体系内形成威胁的国家行为者进行限制;允许被打败的国家行为体重新加入体系。
模式二:
松散的两级体系,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两级格局。
特点是,运作机制是调解性质的,而不是对抗型的;跨国家行为体参与国际体系的运作;核武器的出现带来“核恐怖平衡”。
模式三:
紧张的两级模式,指50年代到60年代的冷战格局。
是松散的两级体系的继续和强化,趋势是不稳定,出现高度紧张的态势。
模式四:
环球体系,指60年代末以后世界格局的多级趋势,相对稳定是其根本特点。
模式五:
等级体系,指一种民主型或极霸型的体系,特点是稳定性强。
模式六:
单位否决体系,基本特点是,联合国的作用将得到加强;在这种体系内战争可能发生,但是不会使用核武器;战争的地域和手段受到限制;大国外交出现孤立主义其倾向,结盟的作用弱化。
8.科学行为主义与传统主义的主要分歧
科学行为主义与传统主义之争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的论战的继续,这次论战是方法和途径上的分歧,是方法之争。
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科学行为主义提倡实证研究方法,力求使国际关系研究更加“清晰化”、“精确化”和“科学化”;传统主义坚持历史与现实的规范研究,认为哲学、历史学、法学仍然是国际关系研究的基础,批评科学行为主义过分强调实证而忽视了哲学、历史。
伦理因素。
(2)科学行为主义主张将自然科学中的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原理引入国际关系的研究领域;传统主义坚持“利益”和“权力”在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的核心概念地位。
(3)科学行为主义认为国家不再是国际关系的唯一参与者,应重视对非国家行为体的研究;传统认为国家即使不是唯一,但依然是国际关系的基本行为主体和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主要对象。
(4)科学行为主义注重国际关系的量变,把国际关系的一切活动看成是一个个参数和变数的总和,认为国际关系的研究正趋于计量化;传统主义则注重国际关系的质变,把国际关系看成是一个历史过程,坚持传统的历史研究方法,反对计量化。
(5)科学行为主义提出在研究中应超越价值评估,进行纯粹的学术研究,研究的目标是发展抽象的、普遍的理论;传统主义认为重要的政治问题必然要涉及道德和伦理,从哲学和历史的观点来看,应注重应用研究和对公共政策的研究。
(6)科学行为主义主张对国际关系进行跨学科的研究,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中吸取研究技术和理论概念;传统主义强调必须保持国际关系学科的特点和完整性。
9.华尔兹“华氏三原则”
华尔兹在《人、国家和战争》中提出了关于国际冲突与战争的三个概念,素有“华氏三原则”之称。
这三个概念分别是:
(1)关于人性的概念,所谓“恶是根源,爱是药方”。
华尔兹认为,战争与人的本性密切相关,人的私欲、权欲是国际冲突的一个重要根源。
因此,人类只有改变这种恶性才能最终制止战争。
(2)关于国家体制的概念,所谓“和平与战争分别是好的国家和坏的国家的产物”。
他认为有的国家内部社会矛盾尖锐,经济危机严重,为了转移民众的不满,加强对国内的控制,增加税收和维护统治,就从战争中寻找出路。
所以要防止战争,还要从改造国家着手。
(3)关于国际体系的概念,所谓“无政府状态是根源,世界政府是药方”。
他认为国际上无政府状态的存在是导致战争的又一个重要根源,因为世界上缺乏一个有效地阻止战争的超越国家之上的权威组织。
在建立世界政府之前,应维持均势以保障国家安全。
10.新现实主义
面对20世纪70年代变化了的国际形势,一些学者对现实主义进行了“科学的修正和补救”,从而形成了“新现实主义”。
新现实主义的理论特征是:
在承认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以及国际关系仍以国家为中心的现实的同时,强调国际关系的秩序和限制,重视包括东西南北关系的全球系统研究,给国际关系中的经济因素以更多的主义。
在研究方法上,该学派强调综合性分析,认为权力政治与体系模式、结构分析与反馈博弈、宏观与微观分析应兼收并蓄,互为补充。
新现实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肯尼思•华尔兹、罗伯特•吉尔平、戴维•鲍德温和罗伯特•利珀等。
11.新现实主义的基本观点
新现实主义是对传统现实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它对国际关系的论述更为全面,其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
第一,国际政治经济论。
新现实主义强调国际关系中的经济因素,重视研究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认为只有将政治和经济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较全面地反映国际关系的现实,国际关系理论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首先应研究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的总和及其相互关系。
第二,国际冲突合作论。
新现实主义坚持认为民族主权国家是国际关系中的关键角色,承认社会还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但同时指出,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各国之间相互依赖程度的加强大大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关系。
国际关系理论应是一种国际冲突和国际合作研究的结合。
第三,东西南北关系论。
新现实主义主张对国际关系开展综合性的整体研究,重视包括东西南北关系在内的全球系统的研究,力图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结合入手,提出一个东西南北关系的理论,以全面反映国际关系的现实。
12.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的区别
新现实主义是一种“修正和补救”的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对现实主义的核心概念进行了更清晰、更一致和更严格的界定:
(1)现实主义视权力为国际政治的本质,是国家一切活动的目的;新现实主义认为,权力仍然是核心变量,但它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政治关系中必要的和不可避免的组成部分。
(2)现实主义着眼于主权国家,强调世界处于无政府状态,新现实主义则着眼于国际体系,认为国际体系的结构决定着国际体系成员之间的政治关系。
(3)现实主义着重研究国家利益和国家权力;新现实主义则着重研究全球间的权力分配,以结构主义分配为基本特征。
(4)现实主义强调国际冲突,新现实主义则强调国际冲突与国际合作的结合。
13.“三角范式”之争
20世纪80年代,国际关系理论形成了“一种三角的范式之间争论”:
现实主义、多元主义和全球主义。
主要表现在:
现实主义是以“国家为中心”的分析法,着重研究国家权力和权利均势。
其要点是:
国家是最重要最核心的国际关系角色;国家本质上是一理性角色;权力是国际关系中的核心概念;国家安全是国际关系诸角色的核心问题。
多元主义是一种“多中心”的分析法,所强调的是国家决策和跨国主义。
其要点是:
非国家角色是国际关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行为者;国家不一定是理性角色;相互依存和跨国主义是国际关系的核心概念;国家安全不一定是国际关系诸角色的核心问题,国际关系的重要议题是广泛的,不一定一成不变。
全球主义则以世界体系为分析基础,强调世界政治经济中“资本主义全球结构”的作用。
该学派的主要观点是:
国际关系分析的出发点是国家与其他非国家角色赖以发生相互作用的全球体系,而不是国家;在承认国家与国际组织等角色的重要性的同时,特别注重探讨如何使这些角色协力建立国际关系机制;比现实主义和多元主义更加重视国际关系的经济因素。
14.批判理论
20世纪80年代起,西方国际关系的实证主义主流理论开始受到批判理论的激烈挑战和冲击。
国际关系的批判理论大体分为两种:
批评性诠释理论和激进的诠释主义。
批评性的诠释理论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打破主流理论所遵循的实证主义及理性主义传统。
该理论有三个基本前提:
第一,他认为主流理论的认识论假定以及传统的理论建设是不成立的。
他拒绝实证主义及主流理论所提倡的理性;第二,他认为知识的技术官僚化和官僚化的形式促使人们对国际关系研究中长期被忽视的规范问题发生兴趣。
第三,它对认识论抱有一种温和的态度,谨慎地认为伦理和道德领域不排除存在普遍主义的可能性。
激进的诠释主义赞成批评性诠释理论对传统实证主义理论活动所作的批评和反思,但是,他超越前者的见识,通过采取后结构的方法论,形成极为不同的伦理和认识论方面的假设。
从总体上看,国际关系批判理论从认识论、本体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等方面对传统的西方国际关系研究提出挑战和批评。
从认识论方面,国际关系批判理论激烈批评实证主义关于认识知识的观点,批评试图建立客观的、在经验上可以获得验证的真理性陈述,反对关于独立于人的思想和实践之外存在客观标准的观点。
从本体论上看,国际关系批判理论挑战理性主义关于人性和人的行为的概念,强调行为体如同的社会建构,以及认同对利益和行为的形成所具有的重要性。
在方法论上,国际关系批判理论反对单一的科学方法占据支配地位,提倡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使用多种方法,指出研究方法中诠释战略的重要性。
在价值论方面,国际关系批判理论指责关于在建立理论的过程中的价值中立的说法,否认理论研究活动过程中价值中立的可能性。
15.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的前身是批判理论,他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对新现实主义进行的激烈的批判中产生的。
它的主要特点是“把国际关系理论理解为一种社会关系”,认为世界政治是通过社会建构而存在的。
建构主义有三个核心命题:
第一,建构主义指出,除了物质结构以外,还存在社会结构,国际社会的基本结构是一种社会结构。
第二,认同构成利益和行为,认同界定国家利益;
第三,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政治行为体和结构之间存在着相互构成关系。
16.安全困境在无政府状态的国际环境中,民族国家或地区间相互不信任,相互惧怕,安全成为首要目标。
为获得安全,各国竭力增加军费,力图获得军事上的优势,改善自身的安全状况,但由于军备竞赛是互动的,无止境的,一国的军事优势很快被其他国家同样的扩军势力所打破,因此,绝对的安全是不可能得到的,各国陷入了一种无法解决的困境之中。
17.国际准则
是各个国际行为主体在实施其对外行为,处理其对外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它或者是由国家间,国际组织内或其他国际行为主体间的规章,协议,宣言等形式明确表示出来,或者以各行为主体的普遍共识或在实践中自觉贯彻的形式而存在。
国际准则也可说是指各类行为主体有形或无形的普遍共识,认可和自觉遵循的规章和原则。
有形表现为协议,宣言,声明和条约;无形表现为默契,主要来源于习惯,多属道德规范。
国际准则属于长期适用和被普遍承认的原则,既是行为主体间权利和义务关系以及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为主体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
它与国际法原则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18.国际合作指国际行为主体之间基于相互利益的一致或部分一致,而在一定的国际领域或双边关系中所进行的协调,联合行动乃至结盟或一体化。
它一般都是建立在自愿基础上的,是互利的,即合作的各方均确认,采取某中形式的合作或联合有助于维护各自的利益,从而结合在一起。
但也存在非自愿性合作的情况,即一方强迫另一方采取某种合作形式,这种合作往往是不平等的,是非互利的。
国际合作的形式多种多样,涉及几乎所有的国际关系领域。
普遍存在于所有国际关系行为主体乃至非行为主体的国际政治经济实体之间的关系中,是自国家间关系出现后就一直存在的一种国际相互作用形式,并随着国际关系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深化。
它也是人类社会关系发展的一种必然现象,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19.新现实主义70年代以后,新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取代了行为主义在西方国际关系领域的统治地位。
1979年,华尔兹发表的《国际政治理论》是新现实主义出现的标志。
新现实主义不同意行为主义关于价值中立的观点,但与传统的现实主义也有区别。
华尔兹在《国际政治理论》中写道:
“在建立一门国际政治理论时,新现实主义保留了现实政治的主要内容。
然而新现实主义理论对于手段和目的、原因与结果的考察是不同的。
”新现实主义对传统现实主义做了两点修正:
对于权力的认知。
传统现实主义如摩根索认为,“理性的”政治家应当追求权力和权力的最大化,因而权力被视为目的本身。
新现实主义则认为,“权力是一种可能有用的手段,明智的政治家总是力图拥有适度的权力。
在重要关头,国家最终关心的并不是权力,而是安全”。
关于因果关系的转换。
传统现实主义通常认为因果关系是单向的,倾向于主要从处于相互作用中的个人和国家那里寻找原因,从个人和国家的行为及其相互作用中寻找原因。
新现实主义则重新考虑了相互作用的单位与国际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强调:
“国际政治的规律并不是单向地从相互作用的单位到其所产生的后果,而是双向地进行的。
必须承认,某些国际后果存在于相互作用的单位层次上。
但是,既然假定的原因的变化与人们观察得到的结果的变化并不总是一致的,我们就必须承认,还有某些原因存在于不同的层次上。
存在于单位层次上的原因是与存在于结构层次上的原因相互作用的,因此仅仅从单位层次上去进行解释,肯定会误入歧途。
因此,既要注意单位层次,又要注意结构层次,这样才能全面把握国际体系内的变化和
新现实主义理论的主要贡献是在对国际体系及其结构的分析方面。
“结构现实主义所展示的是一幅国际政治的系统性画面,依据构成单位的排列方式对其进行阐释。
国家作为一个统一的、以生存作为最低目标的行为主体,从理论构架的角度被视为国际体系的构成单位。
国际体系的基本结构特征是无政府状态,即不存在合法的集中控制力量,结构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国际体系的变化,是由各单位实力对比的变化所造成的。
更简单他讲,是由大国数量的变化而造成的。
未来的结果的变动范围是依照假定的单位动机以及单位在其中活动的体系的结构而定的。
”新现实主义还从国际体系的结构特点对国家之间的竞争和冲突现象做了解释。
华尔兹写到:
“国家间的竞争和冲突直接来源于无政府状态下国际生活的两个彼此相联的现实,这就是:
在一种无政府秩序下,国家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来维护自己的安全,而对国家的现实威胁或可能的威胁随处可见。
每时每刻都注视着这种威胁,集中各种手段以应付这种威胁已成为国际生活的基本方式。
由于相互关系总是处于紧张状态,因而行为者总是相互猜疑,并且经常彼此敌视,尽管就其本性而言,它们并不愿意相互猜疑和敌对。
就个别而言,国家可能只是以此来全力保障自己的安全。
且不论每个国家是否具有侵略性,从整体上讲,它们的行为本身却导致了军备竞赛和联盟体制。
这种不安定状态由于与之相似的“安全困境”而更加恶化了。
在“安全困境”中,一国为保障安全而采取的措施,意味着降低了其他国家的安全感。
在无政府状态下,一方聊以自慰的源泉则成了另一方为之忧虑的根源。
因此,一个国家即使是为了防御的目的而积聚战争工具,也会被其他国家视为需要做出反应的威胁析在。
而这种反应又使前者确信,它是有理由为自己的安全担忧伪,与此类似,一个出于防御的目的而建立起来的联盟要加强内部成员间的团结一致,扩大自立的力量,必然会无意中危及到敌对的同盟,招致对方采取反措施。
”换言之,国际体系的结构导致了国家间冲突和战争的一再爆发。
新现实主义结束了行为主义的价值中立的假说,在继承传统现实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国际体系的结构特征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在西方国际关系学史上至今影响不衰。
20.行为主义20世纪50-60年代,现实主义的理论遭到了科学行为主义的激烈攻击。
行为主义指责现实主义的传统研究方法即历史的、法律的和制度的方法,主张用行为科学如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理论和方法研究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他们注重实证研究,力图将国际关系系统化、一般化和定量化;他们还主张价值中立。
具体在国际关系理论上,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如多依奇、卡普兰和辛格等提出了沟通理论、国际体系模型理论和计量国际政治学。
在1968年出版的《国际关系分析》一书中,多依奇提出了行为主义的3个研究途径:
即一体化、相互依存和博奕论,统称为沟通理论。
多氏批评现实主义强调势力均衡的片面,认为一体化和集体安全更重要,应强调沟通和结盟;国家不是国际社会的唯一行为者;各国相互依存的趋势日益明显;国际政治学不应再以国家为中心,要注重国家间的相互关系。
但是,科学行为主义由于过分注重方法,而忽视了国际关系的内容和实质,因此在70年代就开始走向衰落。
21.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理论的渊源可以追溯到马基雅维利和霍布斯。
他们对于人性和自然状态的看法影响了西方现实主义流派的许多代学者。
1948年,美国学者摩根索发表了《国家间的政治-为权力与和平而斗争》一书,标志着现实主义学派的成熟。
在书中,摩氏总结了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辩论,提出了对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关系 理论 部分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