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授权与授信.docx
- 文档编号:6696507
- 上传时间:2023-01-09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8.30KB
第二章 授权与授信.docx
《第二章 授权与授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授权与授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授权与授信
第二章信贷业务的授权与授信
信贷业务授权与授信管理是商业银行实行分级管理模式下,控制风险、拓展业务的重要管理制度。
层层授权,责任到人,有助于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运行机制;以科学的方法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客户核定信贷限额,有助于将信贷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本章对信贷业务授权与授信的一般概念、作用,我行的主要做法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作了介绍。
第一节信贷业务授权经营
我国商业银行大部分以各分支机构作为基本经营单位,实行全行统一核算、统一调度资金、分级管理的财务制度。
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在总行授权范围内依法开展业务,其民事责任由总行承担。
为使各分支机构都严格遵守国家的金融方针政策,严格执行行内各项规章制度,从大局出发,以全行利益为重,在不断扩大资产规模、提高资产质量、规避经营风险的前提下,追求利润最大化,总行(上级行)就必须对分支机构实行严格的授权控制。
其中,信贷业务授权经营是授权控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信贷业务授权经营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信贷业务的经营管理权,即分支机构经营某项信贷业务的资格;二是信贷业务审批权,即分支机构对允许经营的信贷业务有权审批的量度。
一、信贷业务经营权的内容
(一)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经营权的确定
《商业银行法》第三条对商业银行可以经营的业务作了规定,其中属于信贷业务范围的有三条:
(二)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四)办理票据贴现;(十)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
商业银行经营范围须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
《商业银行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商业银行对其分支机构实行全行统一核算,统一调度资金,分级管理的财务制度。
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在总行授权范围内依法开展业务,其民事责任由总行承担。
可见,商业银行总行确定或扩大经营范围,须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的经营范围不能超出中国人民银行核定给总行的经营范围,且需根据总行授予的经营范围开展经营活动。
(二)我行分支机构具体的信贷业务经营权及限制
根据人民银行核定给我行的信贷业务经营范围,总行可授予其分支机构的信贷业务经营权包括以下方面:
1、短期信贷业务,包括:
(1)本外币短期贷款;
(2)贴现贷款;
(3)打包贷款;
(4)出口押汇。
2、本外币中长期贷款(含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
3、对外综合授信
4、本外币银团贷款
5、担保性表外业务,包括:
(1)开立即期信用证;
(2)开立180天以内的远期信用证;
(3)开出银行承兑汇票;
(4)办理非融资性担保;
6、个人信贷业务
分支机构开展上述信贷业务必须得到上级行批准,在上级行核定的业务范围内开展信贷业务。
其中,对打包贷款、外汇短期贷款、外汇中长期贷款、进口信用证开证、出口押汇等外汇信贷业务须有人民银行核准的外汇业务经营权。
除上述信贷业务经营权外,我行总行在信贷管理和业务经营方面还有以下权力,但总行明确,下述权限只能由总行以法人的名义统一行使,除总行特别授权外,各级分支机构均不得以本机构的名义自行行使。
1、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信贷政策的制定权;
2、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信贷业务管理办法的制定权和解释权;
3、全国范围内高风险区域和高风险行业的认定和公布权;
4、中长期基本建设贷款的审批权;
5、境内外投资的决定权;
6、对外融资权(包括筹措境外商业贷款、出口信贷、国外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发行境外债券、境外同业拆借等);
7、办理融资性担保的审批权;
8、自营外汇资金交易权;
9、代客外汇买卖资金交易对外平盘权;
10、办理全国性银行间本外币资金拆借的拆借权;
11、办理境内外外资银行的外汇资金存放权;
12、(国债)债券回购权;
13、(国债)现券买卖权;
14、外汇有价证券买卖权;
15、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本外币金融债券的发行权;
16、全行人民币、外汇贷款利率政策的制定权;
17、呆帐贷款,以及对外投资和应收帐款呆坏帐的核销权;
18、其他按规定必须由总行(一级法人)行使的权利。
二、信贷业务审批权的内容
(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对信贷审批权的限制
《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商业银行贷款,应当遵守下列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规定:
1、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百分之八;
2、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百分之七十五;
3、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的比例不得低于百分之二十五;
4、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与商业银行资本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百分之十;
5、中国人民银行对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其他规定。
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总量还有一些其他比例控制指标。
商业银行总行应当根据《商业银行法》规定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要求开展信贷业务。
商业银行总行对其分支机构核定资产负债及其他比例。
商业银行总行及其分支机构均不应当超出上述比例行使信贷审批权。
(二)我行分支机构的信贷业务审批权
1、分支机构信贷业务经营权和审批权的差异
分支机构在总行授予的信贷业务经营范围内开展信贷业务,但对有权经营的信贷业务不一定具有审批权。
这主要基于以下因素:
(1)部分信贷业务的审批权属于上级行。
如我行规定下列信贷业务的审批权属于总行:
①中长期基本建设贷款的审批权;
②办理融资性担保的审批权;
③呆帐贷款,以及对外投资和应收帐款呆坏帐的核销权;
(2)上级行在授予分支机构某些新的信贷业务经营权时,对其审批权在一定时间内不予下放,待分支机构的新业务通过经营验收后再授予审批权,以防范支行因为新业务不熟悉带来的风险。
(3)一些支行由于在某类信贷业务方面经营不善,造成较严重风险,上级行将其信贷业务审批权上收。
2我行分支机构信贷业务审批权确定的依据
我行将分支机构的信贷业务审批权划分为大小不同的等级。
划分的依据是各分支机构信贷业务经营状况、信贷资产质量、信贷管理水平,同时参照地区经济环境。
三、信贷业务授权的对象
(一)信贷业务经营权授予机构
信贷业务经营权授予的对象是分支机构,分支机构在上级行授予的信贷业务经营范围内开展业务。
(二)信贷业务审批权授予个人
信贷业务审批权的授权对象可以是行政首长,也可以是专业人员。
目前我行授权的对象为各分支机构的行政首长——行长。
授权的方向为总行行长——分行行长——支行行长。
各级行的行长可以将被授予的权力转授权给其他人员,一般为分管信贷的副行长,由分管副行长代表自己行使权力。
被授权人可向下层层转授权,每一被授权人对其上一级转授权人负责。
为了提高我行信贷资产质量、加快发展,与国际银行的经营管理逐步接轨,我行提出借鉴国外银行经验,改革现有的审贷模式,推行“专家审贷”机制。
由不同层次的专业审查审批人员组成专业审贷组织负责信贷业务的审查和审批。
专业审查审批人员的层次依次为:
首席信贷官(由总行分管信贷业务的行长担任)——资深信贷主管(分行行长以上)——高级信贷主管(分行信贷管理部副总经理以上)——信贷主管——信贷分析师——助理信贷分析师。
一笔信贷业务的审查审批人员组成一般为一个层次的审查和双人审批,形成审查和审批的“铁三角”。
(三)信贷审查委员会(不具有信贷业务审批权)
信贷审查委员会,简称贷审委,它是我行最高信贷审查机构,没有信贷审批权。
在总行和分行称为贷款审查委员会,在支行一般称为审贷小组。
信贷审查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为一级行政机构制定重大信贷决策提供决策参考。
四、信贷权限的设定和授予
(一)信贷业务经营权的设定
我行各级分支机构的信贷业务经营权由其上级行核定。
上级行在设立分支机构时授予其一定的信贷业务经营权。
分支机构新的业务经营权的增加有两种途径,一是上级行根据需要授予分支机构新的业务经营权,二是分支机构在开业一定时间后,根据上级行的制度规定和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可以向上级行申报新的业务经营权。
一般来说,新的分支机构设立后,上级行即将其他分支机构已有的信贷业务经营权全部授予该分支机构。
其中,外汇业务经营权须在外汇资本金和业务人员到位后,经人民银行审批才能获得。
(二)信贷业务经营权和审批权授予的要求和程序
授权人根据被授权机构开展业务经营活动的能力授予其一定范围的授信业务经营权,包括办理各类贷款,开立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对外出具担保,进行本外币资金交易,以及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短期投融资业务等。
信贷经营权的授权应在工商管理部门核准的经营范围内,首次授权于分支机构取得经营许可时同步授予。
对新建行的授信业务经营权,由网点建设部门提出授权意见,报总行或权限行审查后授予(其中,新建分行、直属支行的授信业务经营权由总行授予,基层支行的授信业务经营权由管辖行授予)。
外汇授信业务经营权由国际业务部门提出授权意见,报总行或权限行审查后授予。
其他授信业务经营权由上级主管部门提出授权意见,报总行或权限行审查后授予。
授信业务经营权可根据需要随时调整。
遇被授权机构核准扩大经营范围,或我行推出新的业务品种,或该机构具备了经营某项授信业务的能力,可由被授权人向授权人提出授权申请,授权人应授予其相应的授信业务经营权。
如遇政策环境发生变化,或内部管理出现问题,被授权部门不能正常开展授信业务,授权人应及时收回或调整授权。
信贷业务经营权和审批权的授予通过《信贷业务授权书》(总行行长对分行行长)或《信贷业务转授权书》(分行行长对支行行长,或行长对其他被授权人)的形式,由授权人和被授权人双方签字后生效。
五、超权限业务的处理
分支机构必须严格遵守上级行授予的信贷业务经营和审批权限,不得超越权限自行开展信贷业务。
对于超越权限开展的信贷业务可通过以下方式办理。
(一)超越信贷业务经营权
为了方便客户,拓展营销的地域和领域,对于超越经营权的信贷业务,分支机构可以根据上级行的要求,通过为上级行代理的形式开展信贷业务。
信贷业务的帐务处理全部在有该项业务经营权的上级行。
(二)超越信贷业务审批权
对于超越审批权的信贷业务处理,可以通过以下两种形式。
1、逐笔上报审批
对于超越信贷业务审批权限的信贷业务,分支机构一般可采取单笔报送上级机构审批的形式处理。
2、申请授信额度及专项审批权
对于资金有实力,发展有前途,产品有销路,经济效益高,能按期归还贷款,资信情况良好,信用等级较高的基本客户,在分支机构申请年度授信额度及专项审批权的基础上,上级行可核定该客户在一定有效期内总的信贷业务授信额度。
第二节信贷业务授信
实行信贷业务的统一授信管理,是对现行银行风险管理体制和信贷管理机制的重大改革,它有利于商业银行对客户的信用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进一步提高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
一、统一授信管理的一般概念和意义
(一)统一授信管理的一般概念
统一授信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对某国家、某地区、某行业、某企业集团、单位法人客户(含机构客户)、单一自然人客户的政治、经济、财务风险状况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对该授信控制对象核定一定期限内能够和愿意承担的最高授信总额,并加以集中统一控制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最高授信总额作为一项总量控制标准确定后,我行分支机构在向授信对象提供授信时必须严格遵守限额的限制,在对授信对象的授信总量达到该限额后,任何业务即使进行了审查和报批,原则上不予批准办理。
(二)统一授信管理的要求
统一授信管理授信管理要做到四个方面的统一:
1、授信主体的统一。
商业银行必须确定一个管理部门或委员会统一审核批准对授信对象的授信,各部门既不能分别对授信对象进行授信,也不得对授信对象就不同信贷品种分别进行授信。
2、授信形式的统一。
商业银行对同一授信对象各种形式的信用发放都应置于该授信对象的授信限额以内,即要做到表内业务授信与表外业务授信统一,对表内的贷款业务、打包放款、进出口押汇、贴现等业务和表外的信用证、保函、承兑汇票等信用发放业务进行一揽子授信。
3、不同币种授信的统一。
要做到本外币授信的统一,将对本币业务的授信和外币业务的授信置于同一授信额度之下。
4、授信对象的统一。
授信对象直接从商业银行取得的授信与其为其他授信对象担保而从商业银行间接取得的授信要统一管理。
(三)统一授信管理的意义
统一授信管理在信贷风险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使风险管理数量化、具体化和制度化,并且简单易行。
2、可以防止对某一授信对象提供过度授信,保证一定程度的风险分散化。
从宏观上讲,可以体现银行的经营战略。
银行依据可用资金的规模决定资产的规模,通过对某一客户、行业、区域、国家给定一个信贷业务最高限额,把银行经营战略落实到每一笔业务的实际操作过程中。
以授信为手段,还可依据环境的发展变化随时调整银行的经营战略,如根据银行的特长和资金来源的特点,灵活决定授信额度的分配,实现经营产品、经营策略的调整。
从微观上讲,可以有效防止多头授信、分散授信,堵塞信贷管理漏洞,防范经营风险。
二、统一授信管理的几种形式及作用
浦发银行的统一授信管理有几种形式,一是最高授信限额测算,二是内部授信,三是公开授信。
最高授信限额授予的对象可以是一个国家、地区、行业或一个企业集团、单位法人客户(含机构客户)、单一自然人客户,内部授信和公开授信的授信对象只能是企业集团、单位法人客户(含机构客户)、单一自然人客户。
(一)最高授信限额含义及作用
最高授信限额是通过对授信主体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确定的一个我行可以对其办理信贷业务的最高额度。
最高授信限额是进行内部授信和公开授信的基础,内部授信和公开授信额均不得超出对某一授信主体的最高授信限额。
(二)内部授信的含义及作用
内部授信额度是指我行对授信对象在最高授信限额内核定的一定期限内的最高授信额度。
内部授信额度是我行授信风险管理的内控指标,不作为对外的授信承诺,不得对外透露。
在现行操作中,内部授信主要采取综合授信的方式,将对某授信对象综合授信与对分支机构授予相应审批权限相结合。
内部授信的对象是资金有实力,发展有前途,产品有销路,经济效益高,能按期归还贷款,资信情况良好,信用等级较高的基本客户。
内部授信的作用在于简化日常审查、审批操作,提高我行的营销竞争水平。
鉴于信贷业务分级审批及审贷分离的要求,一笔信贷业务的发放会涉及一定的时间和地域跨度。
通过内部授信对一定时期的信贷业务进行一次性审查,可以减少每笔具体业务的操作环节,提高工作的效率。
(三)公开授信的含义和作用
公开授信额度是指对于资信良好、与我行往来密切、业务长期维持稳定的客户,在已设定的内部授信额度的基础上,经过与客户就一定期间内银企协作的范围和数量的友好协商,报经行内审批后为客户设立的授信额度。
公开授信额度可采取与客户签订授信协议的形式公开确定,它是我行对外的一种(有条件的)授信承诺。
公开授信的方式分为合同式公开授信和框架协议式公开授信两种。
合同式公开授信一般是单品种授信,授信协议签订后,在具体发放时不需再签订信贷合同;框架协议式公开授信可以是多品种的混合授信,在具体发放时要再签订信贷合同。
公开授信的对象为资本实力雄厚,财务状况良好的企事业法人客户。
要求符合我行信贷投向政策,以往信用记录良好,具有较大的业务发展潜力,我行已将其列为“应大力拓展的客户”或“可以建立授信关系的客户”,并拟与其建立稳定的业务往来关系。
合同式公开授信的对象限于企事业法人客户,框架协议式公开授信的对象以企事业法人客户为主,也可以是个别与我行往来频繁,合作密切,信誉较好的企业集团。
实行公开授信的授信对象应符合以下条件:
1、主营业务明确,经营稳健,市场份额稳定;
2、财务制度健全,信息披露完整;
3、资产负债率在行业内处于较低水平,其他各项财务指标均较优;
4、有较好的信誉,以往各项信用记录良好;
5、企业运营多年,各项业务发展已成熟稳定(新建企业必须能提供良好的担保方可公开授信);
6、已在我行已办理较长时间的授信业务,收息还贷正常,合作良好;
7、能提供我行认可的担保。
公开授信可以进一步加强我行与实力雄厚、经营稳健的大企业的协作,密切银企关系,提高优质市场占有的稳定性,同时促进企业发展,实现银企共荣。
目前我行的合同式公开授信业务尚在试点之中。
三、信贷业务最高授信限额的核定
信贷业务最高授信限额的核定以定量测算为基础,结合定性分析,并以我行愿意承担的风险和自身资金实力为重要依据。
(一)对国家、地区、行业、企业集团、自然人的最高授信限额核定
我行目前尚没有制定国家、地区、行业、企业集团、自然人的最高授信限额管理制度,因此只能原则地提一下限额核定应考虑的因素。
1、国家最高授信限额的核定
国家最高授信限额根据对该国政治稳定程度、经济发达程度、GDP水平与增长率、国际收支、财政货币政策、该国与我国经贸关系、其金融市场开放程度、外汇管制情况、通货膨胀率、汇率变动趋势等宏观的政治、经济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定。
2、地区最高授信限额的核定
地区最高授信限额根据对国内某一经济区域的经济结构、经济发达程度、产业发展水平、该地区企业的一般信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我行区域发展信贷战略以及当地分支机构的资金规模、管理水平、资产质量状况等确定。
3、行业最高授信限额的核定
行业最高授信限额根据对某一行业的特点、现状、发展前景、行业内部企业的一般信用状况、资本结构等的综合分析,结合我行行业发展信贷战略确定。
4、企业集团最高授信限额的核定
企业集团授信额度根据对某一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管理方式与管理水平,集团总体实力,集团各部分的经营情况,集团短期与中长期发展计划,集团内部母子公司之间的资本关联程度,集团对子公司债务的代偿态度,以及外部法律环境等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我行客户发展信贷战略确定。
5、自然人的最高授信限额核定
自然人的授信额度根据自然人的家庭资产、从事职业、目前收入及未来预期、信用记录等的综合分析,结合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需要确定。
(二)企事业法人最高授信限额的核定和使用
1、企事业法人最高授信限额核定应考虑的因素
企事业法人客户授信额度根据对该法人自有资本、经营管理水平、资产质量、资金运用能力与效益、信用等级、发展前景、与我行往来情况、我行预期获益程度等进行综合分析、测算确定。
2、企事业法人最高授信限额核定的具体方法
我行对企事业法人(以下简称客户)最高授信限额的核定制定了具体的方法,即采用定量测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核定。
(1)定量测算
对企事业法人最高授信限额进行定量测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①测算该客户的银行授信限额。
方法是分别按资本保障程度和资金运用测算计划期内该授信主体的银行授信限额,取两者最小值。
●按资本保障程度测算的银行授信限额
该企业有效资本=企业所有者权益-资本不实部分
资本不实部分指资本金抽逃等情况。
该企业负债限额=有效资本×3×企业性质系数×企业信用等级系数×行业系数×企业规模系数。
按资本保障程度测算的银行授信限额=负债限额×0.8。
●按资金运用测算的银行授信限额
流动资金贷款需求=(上年末)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余额+(上年度)企业全部流动资金平均余额×(计划期)销售收入增长率×(上年度)销售收入回收率。
固定资产贷款需求=企业在建项目已发生的贷款+(计划期)企业在建项目计划用款+(计划期)企业计划上马的技改项目(或新建项目,或其他对外投资项目)需以该企业名义向银行申请的固定资产贷款及配套流动资金贷款。
企业的银行授信限额=流动资金贷款需求+固定资产贷款需求。
●该企业的银行授信限额
将按照上述两种方法分别测算出的银行授信限额进行比较,取最小值作为该企业计划期银行授信限额。
②测定我行对该客户的授信限额
●我行的最高综合授信限额=银行授信限额-(他行上年月均贷款额+计划期他行合计拟增加贷款额)
对于该值测算为负的情况,我行最高综合授信限额为零。
③数值修正
对经以上步骤测算得出的我行最高综合授信限额,须再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调整:
●根据企业负债限额与实际负债额的差值调整
企业的负债限额测算出来后,将该值与企业实际负债金额(报表金额)相比较,如果负债限额小于实际负债金额,则该企业属高负债经营,在核定最高授信限额时必须从严掌握,一般不得超过现有的授信余额。
●根据银行授信限额与实际贷款额的差值调整
企业的银行授信限额测算出来后,将该值与企业实际贷款额(报表金额)相比较,如果银行授信限额小于实际贷款额,则该企业已向银行超额借贷,即使我行对该企业的授信金额较小,尚未构成总量风险,在核定最高综合授信限额时也必须严格控制,原则上不得超过现有的授信余额。
如果银行授信限额大于实际贷款额,则两者之差为我行新增授信限额的上限。
(2)定性分析
通过定性分析,对定量分析的结果进行适当调整。
总的原则,通过定性分析调整的最高授信限额最终核定额不应高于定量测算额。
对于需超过定量测算额确定最高授信限额的应特别审慎。
定性分析包括:
①对外部政治经济金融环境,包括国家风险、法律风险、行业风险、市场风险的分析,对国家产业政策的分析,以及对国际金融市场及区域经济走势的预测等。
②对具体授信对象的情况,包括客户的财务状况、发展前景、信誉度、授信内容、抵质押担保情况等的分析,以及对其与股东及关联企业股权、债权、债务关系的分析等。
③对我行自身风险状况、资本盈利能力和资产流动性的综合分析。
基层行要分析本级行的信贷授权情况、本级行目前的资产质量状况、本级行资金来源情况、能从上级行获得资金支持的程度、本级行信用扩张的能力大小;总行的风险审查部门要分析我行现有全部授信风险总量、全行资本充足程度、全行资产结构与质量、资产负债比例、资产的流动性、全行资金调度能力、当前全行的财务状况和盈利水平等。
④对自然因素,包括授信对象的地理位置、资源条件、交通状况等的分析。
(3)我行对客户最高授信限额的最终确定
通过以上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最终确定客户的最高授信限额。
最高授信限额的确定必须符合我行客户发展的信贷政策。
要按“应大力拓展的客户、可以建立授信关系的客户、要压缩收贷的客户、不予授信的客户”等区分客户类别分别确定授信政策。
①对于认定为“应大力拓展的客户”、“可以建立授信关系的客户”的,最高综合授信限额允许高于目前的授信余额。
②对于认定为“要压缩收贷的客户”的(主要包括信用等级较低的,出现不良信用记录的,其贷款经风险等级分类被认定为次级的等),最高综合授信限额为计划压贷后的目标控制额,应小于或等于目前的授信余额。
③对于认定为“不予授信的客户”的(主要包括不符合我行信贷投向政策,信用等级为末等,信用记录恶劣,其贷款经风险等级分类被认定为可疑或损失类的等),但目前尚有一定量授信余额的,授信限额为零,现有余额要逐步压缩。
④对于经认定可以授信的新建客户,在发生首笔授信时必须先确定最高综合授信限额,在授信限额内办理有关授信业务。
(4)分类限额的确定
对一个企事业客户确定最高综合授信限额后,可根据授信业务品种的不同和信贷管理的需要再核定分类授信限额。
如设定流动资金贷款限额、中长期项目贷款限额等表内业务限额,设定减免保证金开出即期信用证、减免保证金开出远期信用证、开出银行承兑汇票等表外业务限额。
各分类授信限额之和不得超过最高综合授信限额。
对一个授信对象若设定分类授信限额,分类授信限额原则上不得突破。
如确有需要,授信限额的分类额度之间可以跨用。
跨用原则一是对于风险度相同的分类额度,可以按1:
1的比率相互跨用;二是低风险业务可以按1:
1跨用高风险业务的额度,但高风险业务不可以跨用低风险业务额度。
总的授信额不得超过最高综合授信限额。
3、企事业法人最高授信限额的使用
由于业务品种和担保方式风险度的不同,每一笔信贷业务的最高授信限额的使用额与该笔业务的实际发生额会存在不同。
对低风险业务限额使用会较少,如银票贴现业务限额使用额为业务发生额的50%,对以我行存单质押的贷款限额使用额为业务发生额的10%。
首先,应将该企事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章 授权与授信 第二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