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温家宝发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docx
- 文档编号:6690628
- 上传时间:2023-01-09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3.70KB
届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温家宝发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docx
《届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温家宝发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温家宝发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温家宝发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
2010届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
温家宝发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
2010届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
温家宝发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
【背景材料】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3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向首都科技界发表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
温家宝指出,中国的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
科学技术是推动这场变革的重要动力。
只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中国这艘巨轮就能产生无尽的力量,任何人都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
中国科技一定能够支撑和引领我们伟大的祖国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
温家宝指出,新中国成立60年,党和国家始终把科技摆在重要战略地位,我们独立自主地建立起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科技发展道路,许多重要科研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历史告诉我们,科学技术决定民族兴衰和国家命运。
我们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依靠科学技术加快建成富强民主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
温家宝说,世界正在经历一场百年罕见的金融危机。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
正是科技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推动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提供新的增长引擎,使经济重新恢复平衡并提升到新的更高水平。
谁能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率先复苏并走向繁荣。
在应对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中,各国正在进行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的竞赛,全球将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
我们必须在这场竞争中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温家宝指出,要推动中国经济在更长时期内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就必须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战略目标,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方向,把争夺经济科技制高点作为战略重点,逐步使新兴战略性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标链接】
1.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化: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明发展的贡献。
2.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化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3.近代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
(3)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4)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考点梳理】
(一)三次科技革命背景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
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至今
背景条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2.资本和劳动力-海外贸易、圈地运动、贩卖黑奴和殖民掠夺;
3.技术-发达的工场手工业的经验积累;
4.市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国外市场不断扩大;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科学技术-19世纪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
3.资金-资本的进一步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
4.市场-德、美、日等国的统一开辟了国内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稳定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2.科学技术-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3.推动力-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战军事需求、军备竞争和发展经济)
(二)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
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广泛应用原子能、航天、电子技术
特点1.首先发生在英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到机器生产机器;
2.开始于轻工业(棉纺织)部门,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
3.大机器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1.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与技术结合。
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有许多国家与第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间相互渗透,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
(三)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
影响
分析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广泛建立;
2.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3.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4.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东方从属于西方;
.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1.生产力迅猛发展;
2.社会关系:
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
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比格局发生改变。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
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扩大了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对发展中国家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四)中国近代未能抓住三次科技革命的原因分析
第一次未能抓住工业革命的原因:
经济: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未能充分发展。
政治:
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化:
化专制统治阻碍科技与思想发展。
外交:
闭关锁国阻碍了中西方经济化的正常交流。
影响:
鸦片战争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卷入资本主义
第二次未能抓住工业革命的原因:
内因:
清政府腐败,国家主权沦丧,洋务运动只引进技术没有改变制度。
外因: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半殖民半封建性质大大加深,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影响:
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登上政治舞台,掀起了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
第三次科技革命未能把握机遇的原因
原因:
中国处于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初期,由于战争和帝国主义封锁中国没有发展科技的环境。
建国后不久由于长期左的错误,没有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没有发展科技环境。
十一界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综合国力增强,应对经济全球化加入T、发展科技,发展教育,推进科技强国、教育强国。
(五)新中国以重大科技成就列表
时间重大成就作用和意义
19646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196410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196610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中国从此拥有了导弹和原子弹结合的战略核导弹。
19676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仅三年多一点时间,而同样技术发展速度,美国用了七年,苏联用了四年。
19704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重量超过苏美等国的第一颗卫星。
19711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1973年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培育成功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1983年“银河–I”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我国首次研制成每秒运算一亿次的计算机。
1997年“银河–III”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每秒运算130亿次的计算机,标志我国高性能巨型机研制技术取得新的突破。
1999年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为我国载人宇宙飞船奠定基础。
2003年“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年“神舟”六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中国掌握多人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8年嫦娥一号成功绕月中国成为第五个向月球发射探测器的国家
(六)新中国科技腾飞的原因与地位
新中国以科技成就包括保卫国家安全的“两弹一星”,解决温饱作出巨大贡献的“东方魔稻”、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的“银河”计算机系列和改变世界航天格局的“神舟”飞船等。
1地位:
在新中国众多的科技成就中,国防科技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
(1)国防集中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的综合国力。
(2)是反对核垄断威胁和空间垄断的现实需要。
(3)有利维护国家安全和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4)能集中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极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2新中国以科技成就的原因
(1)社会主义制度为科技事业提供可靠保证。
(2)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
制定科技发展规划。
(3)海外科技工作者回国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和努力。
(4)第三次科技浪潮的影响。
()1978年邓小平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对科技和生产力结合起着巨大推动作用
(七)历史启迪:
中国大力发展科技教育,走自主创新的强国之路正是对再次印证了科技发展需要适宜的社会条:
党的正确领导是核心力量,国家独立、政治稳定、教育发展是前提,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教性和自主创新型国家是重要保障,正是应对潮流抓住机遇的回应。
【热点训练】
1.西班牙《世界报》报道:
“中国龙已经飞起了,而且飞得很高,它是整个中国充满自豪”。
德国《汉诺威汇报》报道:
“中国进入太空证实了这个国家经济崛起的实力”。
这两则最有可能对我国哪一项技术发表评论:
A“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B“神舟”飞船发射成功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D第一枚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2.中国进行必要而有限制的核实验,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消灭核武器。
“在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在以下各项表述中,符合材料观点的有:
①中国将不再发展核武器②中国不承诺不使用核武器③中国承诺使用核武器④中国将继续进行必要的核试验⑤中国发展核试验的目的是为了和平与安全
A①③④B②③④②④⑤D①③④⑤
3.中国现代科学成就对解决民生问题起了重大作用的是:
A杂交水稻B银河计算机两弹一星D信息技术
4.邓小平指出:
如果60年代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和发射人造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代的地位。
”对邓小平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是;①核武器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根本因素②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③“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国际影响④科学事业的发展发展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A①②③B①②④②③④D①②③④
.新中国以,我国科技化事业的发展经列了曲折的历程。
对这一表述认识、评价不正确的是:
A正确的化决策可以推动其发展B要想促进科技化发展必须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学术问题在特定的环境下可以当作政治问题看D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是有利于科技化发展的。
6.20世纪90年代以,党和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出的战略是
A.科教兴国B信息高速公路“教育大革命”D“三个面向”
7.我国宣告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性事是
A第一枚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B原子核弹爆炸成功
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D神州号发射成功
8改革开放以,我国制定实施的科技战略不包括
A“863”计划B“星火计划”“火炬计划”D“两弹一星”计划
9.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是:
A.电和电磁感应B.物体机械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量子论和相对论D.电子和元素放射性的发现
10.200年被联合国确定为国际物理年。
100年前,对牛顿引力理论进行创新,并引发一场物理学思想革命的科技成就是:
A.“X射线”的发现B.居里夫妇提炼出镭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D.狭义相对论的提出
11.在电和磁关系的认识上,取得突破性成果的是
A.奥斯特B.法拉第.爱迪生D.爱因斯坦
12.近代以,科技发展使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下列选项中的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A1842年,英国女王在电灯下研究远东战况电报
B190年,名角谭鑫培表演的京剧被拍成电影
1936年,人们通过实况转播观看奥运比赛
D1998年,上海通过国际互连网进行网上贸易
13材料题:
(2006年高考四川卷)在人类社会近现代发展史上,出现过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的转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24年英国专利法)第六条规定,今后对任何新产品的真正第一个发明人可以授予在本国独占制造该产品的专利证书和特权。
在授予专利证书和特权后,其他人不得使用。
——摘编自汤宗舜等《专利法》
1662年,英国查理二世颁发特许状,成立促进自然知识研究的皇家学会。
……鼓励并协调全国各专业的成果,以搜集可能增进科学知识的各种资料。
……174年,“技艺、制造业及商业奖励会”成立,该会为已被确定的成就提供金钱、奖和其他报酬。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立宪君主制,并以此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展桎梏的绝对君主制。
——马克主编《世界明史》
材料二:
据统计,某工业大国在1870年至1900年,小学生人数由690万增加到100万。
1900年,每1万人口中平均有大学生314人,把其它主要国家远远甩到后面。
按照同一比例,德国有83人,法国有76人,英国只有6人。
——摘编自呈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都是在英国发明的。
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英国虽然也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内燃机、柴油机、发电机和电动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却大部分是德国人干的;而环锭纺织机、缝纫机、打字机、白热丝灯和电话,以及“泰罗制”的科学化生产管理方法,则是由这一工业大国发明的。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在17~18世纪成为世界科技中心的因素。
据此分析评价政治对科技的影响。
(2)上述材料中的“某工业大国”指的是哪一国家?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科技经济中心逐渐从英国向该工业大国转移,根据材料三比较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二材料三 (198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科技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两项决定,以下摘引了这两项决定的部分要点。
)
现代科学技术是新的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
随着世界新的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泉,成为建设现代精神明的重要基石。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任务,要求我们不但必须放手使用和努力提高现有的人才,而且要为九十年代乃至下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作人才。
……要解决人才问题,就必须使教育事业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一个大的发展。
材料四 和过去不同,科学已开始扮演最革命最积极的角色,这表现为,科学发现了新的物质和新的过程,特别表现为,在基础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产生了以前的生产实践不可能产生的一些全新的生产部门……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条下,实践本身就要求科学跑在技术、生产的前面,而生产则越越变成科学的工艺体现。
──《苏联大百科全书》第三版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提到的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大体时间。
据材料二指出我国改革开放以的科技成就。
(2)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决定提到了要使教育事业有一个大的发展,列举若干实例说明这一决定的实施情况。
(3)上述材料基于哪些领域又是如何说明科技进步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的?
(4)结合所学知识及其有关材料,说明科技进步与教育发展、生产实践与科学发现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1B23A46A78D910D11B12A
13
(1)立法保护发明创造;成立科技组织,奖励科技人才;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政府重视有利于科技发展。
(2)美国。
在教育发展的程度方面,美国高于英国;在重要发明和生产管理方面,美国领先于英国。
14.
(1)火药大体在唐末宋初,指南针在宋朝,活字印刷在宋朝。
载人航天(神舟五号飞船升空)、银河巨型计算机。
(2)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实施“211工程”计划;国家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
(所举史实只要是198年以后,并且能够体现“决定”的实施情况即可。
)
(3)社会变迁(社会转型):
预告资产阶级社会的到;经济建设(生产力、社会生产):
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泉,是新的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社会精神生活:
成为建设现代精神明的重要基石。
(4)教育的发展推动科技的进步,是科学技术得以发展的基础,科学技术的进步又带动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实践本身就要求科学跑在技术、生产的前面,而生产则越越变成科学的工艺体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 高考 时政 热点 历史 学科 解读 温家宝 发表 科技 引领 中国 可持续发展 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