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学生暑假作业.docx
- 文档编号:6688923
- 上传时间:2023-01-09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513.56KB
高二学生暑假作业.docx
《高二学生暑假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学生暑假作业.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学生暑假作业
承德市丰宁一中学生作业
高二历史
1.中国近代学者谭嗣同所著《仁学》一书中引用了法国大革命时期传诵的一句名言:
“誓杀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
”由此可见()
A.该书作者系“开眼看世界”之人B.该书思想与维新思想相对立
C.该书发出了当时中国社会变革的最强音D.该书代表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
2.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的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
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说仁统万物,仁统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体。
由此可见,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
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B.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
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D.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
3.鲁迅先生在《自选集自序》中意味深长地说:
“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
”这表明鲁迅先生
A.对中国的民主共和运动产生动摇
B.认为辛亥革命属于完全失败的政治运动
C.认识到革命道路的曲折和复杂性
D.对于孙中山以往的革命道路产生了怀疑
4.《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
为了不让这棵大树“树墩”继续“萌发”,有识之士掀起了()
A.维新变法运动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D.新文化运动
5.刘大白在诗《红色的新年》中写道:
“拿锤儿的说:
‘世间底表面的,是谁造成的?
你瞧!
世间人住的、著的、使的,哪一件不是锤儿下面的工程?
’拿锄儿的说:
‘世间的生命,是谁养活的?
你瞧,世间人吃的、喝的、抽的,哪一件不是锄儿下面的结果?
’”(注:
刘大白,最早反映工农生活的诗人,该诗创作于民国七年)其创作的背景是
A.胡适等人提倡新文学革命B.南京国民政府统治黑暗
C.俄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D.李大钊创立中国共产党,宣传社会主义
6.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
”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A.思想观念B.军事技术
C.经济组织D.教育制度
7.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
由此他主张()
A.求强求富B.变法维新C.共和革命D.民主科学
8.近代某思想家说:
“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
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
”这位思想家主张()
A.民主共和B.改良维新C.暴力革命D.君主专制
9.“比方有一个地主,现在报一块地价是一万元。
到几十年之后,那块地价涨到一百万元,这个所涨高的九十九万元,照我们的办法,都收归众人公有,以酬众人改良那块地皮周围的社会,和发达那块地皮周围的工商业之功劳。
”与此主张符合的是
A.师夷之长技以制夷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C.孙中山的“民生主义”D.民主与科学
10.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演讲道:
“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这体现了他主张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共和主义
11.针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章太炎说:
“言种族革命,则满人为巨敌,而欧、美少轻。
以异族之攘吾政府,在彼不在此也。
若就政治社会计之,则西人之祸吾族,其烈千万倍于满洲。
”这表明他
A.反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B.主张开明君主专制
C.认识到了三民主义的一些不足D.不主张革命
12.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它()
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
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相一致
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
13.“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
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
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
……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
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
A.国民革命时期B.井冈山时期C.延安时期D.过渡时期
14.以下各段文字均出自毛泽东的著作,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④②①③D.③①④②
15.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具体情况相结合。
下列毛泽东的革命斗争策略中,与此认识相吻合的有()
①农村包围城市②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③三大改造④重视共产国际的指导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
16.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A.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B.引进西方政治制度,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C.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7.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这两次讲话都
A.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B.深化了体制改革
C.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D.冲破了思想樊篱
18.谭其骧在1994年说“当前我国在经济上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理所当然,在文化上也应该采用同样的政策。
”文化上的对内搞活政策,主要指的是
A.三个代表B.“五讲”“四美”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三个面向
19.美国学者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
“毛(泽东)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
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
”这种“制度”具体是指
A.招生制度B.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C.提出“科教兴国”战略D.建立高校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
20.右图是2012年3月在全国上映的电影《钱学森》的海报。
影片再现了钱学森冲破重重困难最终回国报效祖国,成为“两弹一星”之父的传奇经历。
下列有关两弹一星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A.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B.1967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C.文革时期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新时期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21.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据此判断:
他认为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应该是
A.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B.是否民主和强盛
C.是否人人都遵守习俗和法律D.是否由“哲学王”来做统治者
22.“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
”这段材料阐述的哲学观点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B.美德即知识C.认识你自己D.人人生而平等
23.康天意在《文明的狂飙疾进时代》中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就是高举人文主义这面思想解放的旗帜,打破中世纪神学桎梏,使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创造了远比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对人类文化宝库做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中的“人文主义”的历史意义包括()
①冲击中世纪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桎梏②动摇了神学的无上权威
③适应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④适应了封建贵族的文化需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4.“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会说话,有形体,穿戴和人相同。
如果牛、马或狮子也跟人一样,有手,能用手画画,能从事艺术活动,那么,牛会把神的模样画得像牛,马会把神的模样画的像马,每一种动物都会把神的身体描绘得跟自己一样。
埃塞俄比亚人说,他们的神是黑皮肤、扁鼻子;色雷斯人说,他们的神是蓝眼睛、红头发。
”这反映了
A.蒙昧主义思想B.人文主义思想C.理性主义思想D.民族主义思想
25.2012年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494周年。
当年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因信称义”,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的思想。
这种思想传播的社会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D.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
26.欧洲宗教改革期间,德国萨克森的一位天主教徒曾问马丁·路德:
“你不信教皇,不信教阶和圣礼,那么你说,有罪的灵魂如何才能得救呢?
”马丁·路德会对他说
A.关键在于信仰,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B.永生与永罚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C.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D.教皇是“两足禽兽”,人民应起来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
27.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
“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定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
”这段材料表明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A.在自然科学的直接指导下进行B.有利于自然科学的确立与发展
C.符合自然界存在的永恒定律D.受到近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影响
28.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
”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学说”的提出者是()
A.孟德斯鸠B.狄德罗C.洛克D.伏尔泰
29.英国思想家斯宾塞认为,人类社会沿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发展。
他的思想最可能借用了()
A.相对论原理B.万有引力定律
C.进化论思想D.主权在民思想
30.雕塑家罗丹在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有感而发说:
“瞧!
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
”主要指的是()
A.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B.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
C.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D.倾向自由、平等,反对君主政体
31.“较为保守的人士徒劳无益地抱怨说,没有什么是神圣的了,上帝自己也受到审查了,《圣经》被要求在理性的法庭上提交自己的证明材料。
”直接导致这种质疑一切局面出现的人物可能是
A.古希腊时期的智者学派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
C.雅典奴隶制民主时期的政治家D.启蒙运动时期的启蒙思想家
32.德国哲学家阿道尔诺说:
“在启蒙精神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有一定的理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
”那些被“毁灭性批判”的观点不包括
A.“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
B.“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
C.“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D.“只有君主才有权利思考、决策,其他人只有执行的义务”
33.东晋葛洪《抱朴子》云:
“潮者,据朝来也;汐者,言夕至也。
”能对这一自然现象作出科学解释的是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普朗克的量子理论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34.哈雷彗星的发现者埃德蒙·哈雷在诗作《致人杰》中写道:
“现在已知骇人的彗星走过的弯曲路径;扫帚星的天象不再令人惊奇。
……所有这些,让古代贤人苦恼,学派之间徒然争吵,我们看到,数学驱散云雾……”据此判断这篇诗作是歌颂()
A.伽利略B.牛顿C.爱因斯坦D.达尔文
35.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工业先声》的解说词说:
“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这表明
A.牛顿是工业革命的倡导者B.科技为生产发展提供了条件
C.改良蒸汽机问世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生产力进步
36.“17世纪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
”这表明自然科学在当时
A.已经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B.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
C.促使人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D.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凡谈时务、讲西学者,无分朝野,皆不出“中体西用”一途。
……李鸿章在派学生出洋的“应办事宜”中说:
“考查中学西学,分别教导,将来出洋后,肄习西学,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
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圃于异学。
”
——摘自陈旭麓《论中体西用》
材料二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民众之所公举,即为民众之所公用。
民者如店肆之东人;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
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
—摘自康有为《孟子徽·中庸注·礼运注》
材料三《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它杂质,对传统主义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
……他们津津乐道于科学、民主、科技、不可知论、实用主义、自由主义、议会制度和个人主义。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倡导“肆习西学,兼讲中学”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
(2)材料二中康有为阐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家的什么主张?
从中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
(3分)
(3)材料三对传统思想的态度与材料一、二有何不同?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近代主流思想演变的趋势。
(2分)
(1)直接目的:
坚持中体西用;维护封建伦理道德;避免被西方文化同化。
(3分)
根本目的:
维护清朝统治。
(1分)
(2)思想家及主张:
孟子、“民贵君轻”(或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
(2分)
特点:
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或托古改制)。
(2分)
(3)不同:
从维护到完全否定。
(2分)
(4)趋势:
从传统儒家思想向民主思想演变。
(2分)
3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泱泱文明古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
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中国的光明在哪里?
中国人民在抗争,仁人志士在求索。
黑暗中,产生了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是孙中山。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的主要救国理论和主要贡献分别是什么?
(4分)
材料二在西方世界日益关注中国的过程中,《时代》周刊是最典型的代表。
毛泽东和邓小平曾分别于1949年3月和1979年1月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2007年2月7日京西社区
(2)《时代》周刊将上述两人列为当时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5分)
材料三江泽民说:
“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接着又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
——2005年7月31日中国军网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方面作了哪些成功的探索?
(4分)
材料四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理论成熟的标志是是什么,其依据是什么?
(2分)
(1)答:
救国思想:
"三民主义"(1分)主要贡献:
创建民国,维护共和;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3分只要说两点即可)
(2)答:
毛泽东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中国发生巨变。
邓小平指导下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以新的形象出现在世界上;(5分)
(3)答:
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开创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4分)(4)答:
邓小平南方谈话标志邓小平理论的成熟,依据:
南方谈话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
(2分)
39.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既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也推动人类政治文明的进程。
材料一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后被称为“普罗塔戈拉命题”。
这一命题以承认事物的客观存在与运动发展为基础,认为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只能是个人的感觉和利害,把社会或国家理解为个人的集合,强调个人选择,这就为当时的民主制提供了理论根据,对当时流行的“神意”说提出怀疑。
因为人是具体的个人,如果每个人都有其判断事物的标准,就等于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1)材料一中普罗塔戈拉的观点有何进步性?
(5分)
材料二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第86条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
——“七十五条论纲”
(2)据材料二,指出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出发点是什么?
它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分)
材料三
(3)根据上述资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卢梭为什么受到哲学家们的欢迎?
(3分)
材料四康德认为法律作为社会生活中的“普遍必然”使个人行为与普遍道德法则协调一致。
所以,法律是个人自由与他人自由共存的条件和制度。
法律与道德的不同在于,道德是内在的、自觉的,它推动人们应该这样行动:
法律是外在的、强制的、它限制人们去做某事。
法律的完善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康德希望建立一个在法律之下的个人与他人具有同样自由的统一的政治制度。
然而,这个理想制度不是通过直接的政治实践,而是通过道德的不断完善来实现。
——以上材料均摘自《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料丛书》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哪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答复这个问题:
“什么是启蒙运动”》
(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概述康德的主要观点。
(4分)
(1)答:
普罗塔哥拉。
积极:
冲破了传统的人与神关系的束缚,是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启蒙。
(5分)
(2)答:
反对教皇出售赎罪券,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3分)(3)答:
卢梭继承并发扬了西方人文精神,在《社会契约论》中阐述了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的思想。
(3分)
(4)康德认识到人的道德和法律的重要性,都认识到人的社会性,强调人的理性。
(4分)
40.科技的发展对改变世界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同时也折射着世界的变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人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开。
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惟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
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与推广。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三幅图片(图一:
牛顿。
图二:
爱因斯坦。
图三:
人民日报——号外“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三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据材料一,谈谈你对李约瑟这段言论的理解。
(2分)
(2)据材料二,指出图二与图一科学家的物理学理论之间的关系,并扼要阐述。
(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原因。
(3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理解科学是如何“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的?
(2分)
(1)中国古代只重视人的研究,而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从而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2分)
(2)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分)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发展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牛顿力学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而狭义相对论反映的是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
(2分)原因:
党和政府的重视;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充分吸收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3分,任答三点即可)
(3)科技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社会、伦理等问题。
(2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生 暑假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