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简单机械s.docx
- 文档编号:668510
- 上传时间:2022-10-12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272.73KB
认识简单机械s.docx
《认识简单机械s.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简单机械s.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认识简单机械s
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3节认识简单机械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学习杠杆、滑轮、滑轮组和斜面等简单机械的特点及工作原理,并通过实例分析引入有用功、额外功和机械效率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生活生产中常用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了解使用机械时的能量转化过程及转化效率。
教科书把杠杆、滑轮、滑轮组和斜面集中在一起,其优势是易于进行一些基本特点的比较,找出相近的规律,易于对简单机械的整体认识。
在杠杆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什么是杠杆,要从实例及学生的生活体会中,抓住杠杆本质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本节的重点,也是以后学习滑轮的基础,应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索、分析得到结论,以提高学生的能力。
同样,力臂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也是学习杠杆平衡条件及应用的基础,要通过实验,突破这一难点,为以下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杠杆的应用部分,应让学生从杠杆的平衡条件结论出发,分析不同杠杆的特征,并结合一些具体实例的分析,把知识学活。
滑轮,许多学生都见过或使用过,但并不一定会仔细研究过它,因此,教材中要求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滑轮,并用实物对照挂图说明滑轮的结构。
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滑轮应用实例的分析,并就这些实例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不同的例子中,滑轮可以起什么作用。
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各种滑轮的特点,并通过对不同滑轮工作时结构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滑轮的实质。
二、【课标要求】
1.认识简单机械的作用
2.用简单机械原理解释人体的运动,能区分功率和机械效率,从能的传递和转化认识功率和机械效率
活动建议:
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能找出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2.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杠杆省力或费力的原因。
3.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原理,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杠杆,了解滑轮组及其工作原理。
4.理解机械效率,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区别。
(二)、方法与过程
1.能分析杠杆使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
2.学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3.学习测量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及发展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
杠杆及杠杆平衡条件;简单机械的基本特征;渗透使用简单机械时的能量转化。
五、【教学难点】
动力臂和阻力臂;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杠杆;分析使用机械时的能量转化及机械效率的概念。
六、【课时安排】5课时
内容
课时
1.认识杠杆
1
2.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包括分组实验)
1
3.杠杆的应用
1
4.定滑轮和动滑轮、滑轮组
1
5.机械效率、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1
七、【教学过程设计】
[第1课时]杠杆
〖新课引入〗
利用课件观看图片
(1)古代埃及人用杠杆搬动巨石修金字塔。
(2)游乐园里小朋友玩跷跷板。
(3)农村里从井里提水的压水机的杠杆。
(4)钓鱼。
(4)缝纫机的脚踏板。
现代生产、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简单机械,如钳子、板手、螺丝刀、瓶起子(出示实物)等。
有些机械是复杂的,如车床、收割机等复杂机械由许多简单元件组成,其中象杠杆、滑轮等,初中我们主要研究杠杆、滑轮。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机械(如:
古代劳动工具——蒸汽机——现代机械),让学生说说使用它们的好处——减轻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了解机械的发展历史及机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引言:
任何复杂的机械都是由一些简单的机械组合而成的,学习机械应当从最简单的机械——杠杆开始。
阿基米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搬动地球。
”阿基米德虽然没能搬动地球,但是他的话却生动地告诉人们,杠杆能产生巨大的力。
那什么是杠杆呢?
使用杠杆为什么能产生巨大的力呢?
〖探究学习〗
1.寻找共性,建立概念
演示并用媒体展示“开瓶器”和“撬棒”的工作过程让学生寻找两者的共性
教师引导:
撬棍撬石头,开瓶器开瓶,两者形状虽不同,但工作时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
都能绕一个点转动(学生还可以分析出是硬棒,也可以在教师的提示下)。
师:
除此以外,还有什么共同点呢?
它们工作时,为什么会动呢?
生:
它们都是在力的作用下。
师:
像这样在力的作用下.绕一个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称之为杠杆。
小结:
共同点①在力的作用下能转动。
②转动时,有一点固定不动。
引导学生下定义:
一根硬棒如果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师:
手拿一根铁丝.问它是否杠杆?
生:
否,不是硬棒。
师:
杠杆是不是一定是直的?
“硬棒”如何理解?
观察和演示:
抽水机的手柄、切纸的铡刀、剪刀都是杠杆。
师:
“硬棒”指在力作用下不易发生形变,可以是直的也可是弯的,形状也可是各种各样,可是方的、圆的等。
学生举例:
要求学生根据杠杆定义,从生活生产中熟悉的器械中例举杠杆的实例。
从实例中得出杠杆的形状各种各样:
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
2.抽象模型,深化概念
(1)探究活动:
使用撬棒撬石块时,能否将石块撬起跟哪些因素有关?
A.学生讨论提出假设:
跟人用力大小、石块重力、手握处离固定点的距离、石块离固定点的距离等有关。
B.利用弹簧秤、撬棒、石块等器材演示,验证假设。
(假设均成立)
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动力(F1)、阻力(F2)、支点(O)的概念。
支点(O):
杠杆转动时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字母O标出。
观察撬棍撬石头的图片
分析讲述:
人给撬棍一个力去撬石头,人所施加的促使撬棍转动的力就是动力,石头阻碍撬棍转动的力叫阻力。
[板书]
(1)动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F1),用字母F1或F动标出。
(2)动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1),用字母F2或用F阻标出。
注意:
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方向相反,但它们的方向不一定相反。
力与支点位置关系两种:
1、支点在中间,动力和阻力在两侧,动力和阻力方向相同。
2、支点在一侧,动力和阻力在同侧,动力和阻力方向相反。
C.问题:
用弯曲的杠杆代替直的撬棒,或改变人的施力方向,上述结论还成立吗?
D.在原来实验的基础上,改变弹簧称的拉力方向,向学生展示:
要使石块撬起,还跟力的方向有关。
[演示实验]
师: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能否撬动相同情况下的石头,不仅取决于力的大小,还和力的方向有关。
师:
如果我们再做实验,使动力的方向不变,但改变力的作用点位置,则撬动石头,需要力的大小是否一样?
如力的方向仍为竖直向下,则力的作用点越靠近支点O,则撬动石头所用的力将怎样?
生:
越大。
师:
其实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现在我们不妨再观察一下。
[演示实验]
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出,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可以用力臂来体现,并提出动力臂(l1)、阻力臂(l2)的概念。
我们发现能否撬动石头,不仅和力的大小有关,还和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有关,这个距离叫做动力臂。
[板书3](3)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动力臂。
用字母L1或L动标出。
师:
同样道理我们定义阻力臂。
[板书4](4)阻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阻力臂。
用字母L2或L阻标出。
D.结论:
使用撬棒撬石块时,能否将石块撬起跟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五因素(要素)有关。
[板书]杠杆的五要素:
(2)以撬棒撬动石块为例,示范绘制杠杆模型(杠杆示意图)。
第一步:
先画出杠杆,用线条表示,形状跟实物相同,然后标出支点O和画出动力F1,阻力F2。
第二步:
画出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线,力的作用线可以用虚线沿力的方向正向或反向无限延长(是否要延长,朝哪个方向,由具体情况定)。
第三步:
力臂的画法:
首先确定杠杆的支点,再确定力的作用线。
然后使用直角三角板画出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垂足要落在力的作用线上,符号指明哪个线段是力臂,并写出字母L1或L动。
力臂常用虚线画出。
强调是“点”(支点)到“线”(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让学生正确认识力臂,强调作图规范。
作力臂的步骤(三部曲):
找“支点”、画“作用线”、作“距离
出示羊角锤,现在我用这把羊角锤把一根钉子钉在木板上(演示)这时的羊角锤是不是杠杆?
为什么?
生:
讨论后回答:
否,羊角锤并不绕固定点转动。
师:
但我再用羊角锤把木板上的钉撬出来(演示),这时的羊角锤是不是杠杆?
为什么?
。
生:
讨论回答,是,因羊角锤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
练习:
以“羊角锤”为例,画出它的杠杆示意图。
3.分析实例,升华概念
讨论:
在生活、生产中,还能举出哪些杠杆实例?
并找出它们的五要素。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纠正、补充:
作为生活器具的杠杆——如扫把、垃圾桶、指甲钳、筷子……
分析:
指甲剪上有三个杠杆。
手把部分是一个省力杠杆,刀口部分是两个费力杠杆。
讲述:
实际上在日常生活里,不仅机械工作中,部分属于杠杆的应用,同样,人体的有些运动,也是运用杠杆来进行的,人身上有206块骨,其中有许多起着杠杆作用,当然这些起杠杆作用的骨不可能自动地绕支点转动,必须受到动力的作用,这种动力来自附着在它上面的肌肉。
在利用人体的不同部位做体力工作时,有些骨骼起着杠杆的作用,人通过骨骼肌来支配这些杠杆,使它能绕支点(关节)转动,完成某些动作。
出示:
图3-0寻找手臂上的杠杆
讲述:
肱二头肌上端肌腱附着在肩胛骨上,下端肌腱附着在桡骨上(图1),肱三头肌上端有肌腱分别附着在肩胛骨和肱骨上,下端附着在尺骨上。
介绍:
人前臂的动作最容易看清是个杠杆了,它的支点在肘关节。
当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松弛时,前臂向上转,引起曲肘动作;而当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松弛时,前臂向下转,引起伸肘动作。
从图1很容易看出,前臂是个费力杠杆,但是肱二头肌只要缩短一点就可以使手移动相当大的距离。
可见,费了力,但省了距离。
师:
同样,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人体上还有哪些部分可以看作杠杆。
举例:
人体中的杠杆——如手臂杠杆、脚部杠杆、头部杠杆……
图4是头部杠杆。
头颅是以寰椎(脊柱之顶)为支点的杠杆。
支点前后各有一肌肉群,它们作用于颅骨的力分别以F2和F1表示,头颅所受重力是G。
此杠杆属支点居中的第一类杠杆。
F1的力矩使头后仰,F2和G的力矩使头前俯。
图3是足部杠杆。
人以足尖着地取立势的情况,足尖着地处是支点,足根后肌肉收缩产生拉力F,人体的压力N则作用在两者之间。
此杠杆属阻力居中的第二类杠杆。
体重一定,F的力臂越大,即脚越长,则走、跑、跳时足根后的肌肉负担越小。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杠杆的基本概念,包括什么是杠杆,杠杆的五要素,还学习了画杠杆的示意图的方法,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并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整合。
1、杠杆是一根在力的作用下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2、杠杆不一定是直的
3、找力臂的方法
a)找出支点
b)沿动力和阻力的作用方向将力的作用线画出
c)从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就是力臂
〖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1~2题
2.作业本第3节
(一)
3.调查生活中常见的杠杆
[第2课时]研究杠杆平衡条件
〖复习旧知〗
1.杠杆的概念和五要素
2.画杠杆示意图(指甲刀模型)
〖探究学习〗
1.提出问题
提问:
什么叫杠杆平衡?
杠杆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生:
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的状态,称之为杠杆平衡。
回忆:
我们利用杠杆工作时,杠杆能否转动起来,跟哪些因素有关?
分析:
杠杆平衡与动力和阻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短有关。
整合:
当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2.建立假设
从二力平衡和逻辑(可能性)两个角度引导学生建立假设。
假设一:
F1+L1=F2+L2
假设二:
F1–L1=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认识 简单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