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司马光阅读答案.docx
- 文档编号:6683503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3.17KB
宋史司马光阅读答案.docx
《宋史司马光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史司马光阅读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宋史司马光阅读答案
宋史司马光阅读答案
【篇一:
王安石材料题】
lass=txt>18.(2010年11月江苏南通高三期中25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
”
——王安石
材料二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
兵不威于外而敢娇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王安石对商鞅哪一方面的什么观点?
(2分)
(2)材料二中欧阳修指出了什么社会问题?
王安石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针对性措施有哪几个?
(4分)
19.(2009年广东高考31题)(9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
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
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的商人的要求?
?
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据《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材料二王安石不应算做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派等概念,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时的客观史
实,应该分为官户、乡村上户和坊郭上户(北宋文献中的概念)三个阶层。
从出身看,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分子同属官户?
?
客观上,王安石变
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但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分配,将权力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否定。
——据《王安石变法简论》
问题:
(1)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有哪些?
(3分)
(2)材料一、二研究王安石变法,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
结论有何不同?
(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变法运动。
(2分)
20.(2009年高考宁夏文综41题)(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北宋初年规定:
租佃土地须“命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
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
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
“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
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
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
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
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等
材料二知大名府韩琦言:
“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
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
”
——摘编自《宋史食货志》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其中制度规定的目的。
(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历史背景。
(5分)
21.(2011年5月濮阳市二模43题)(15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关于青苗法,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认为)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考常苦于不得。
?
?
今
通一路之,有无,贵发贱敛,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对趋事,而兼并不得采其急。
材料二:
(司马光曰)今言青苗之害者,不过谓使者(官员)骚动州县,为今日之患平。
而臣之所忧,乃在十年之外,非夸日也。
?
?
今
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数散(贷出)为功,一切抑配(即强制百姓向官府借贷)。
恐其道负(拖欠),必令贫富相保,贫音无可偿,则散而之亡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之负。
春算秋计,展转日滋,贫者既尽,富者亦贫。
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者矣。
材料三:
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中引起争议最大的一项法令,今天学术界仍然有争议:
有人认为此法类似于今天的银行贷款,打击了当时普
遍存在的高利贷行为,对人民有利;也有人认为,这是国家向人民敲诈勒索,纯粹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变法派推行青苗法的主要理由。
(6分)
(2)据材料二,指出司马光反对青苗法的理由。
(4分)
(3)你同意材料三中的哪一种观点?
为什么?
(5分)
22.(2011年9月唐山市摸底45题)(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
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
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二: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
……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
以夺富民之利。
民无贫富,两
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1)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
(3分)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4分)
(2)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
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
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
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进行评述。
(8分)
24.(2011年4月潍坊四县高二质检23题)(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的恩师梁启超先生说,王安石是大改革家,中国千古一人,在他以前,有过改革家,如在齐的管仲,在秦的商鞅。
然而,论到
有见识,彻底了解宋朝的政治缺失,人民疾苦,有办法解决他的问题,有毅力贯彻他的计划,在宋朝以前或其以后,中国只有王安石。
——黎东方《我对历史的看法》
材料二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
。
——《二十二史札记》
(1)王安石变法前宋朝“政治缺失”主要表现是什么?
为减少“人民疾苦”,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6分)
(2)你同意材料二的观点吗?
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4分)
25.(2011年1月银川一中高三月考14题)阅读材料: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材料二在20世纪末叶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
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
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
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用信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成长。
当生产增加货物流通时,即使用同一税率也能在高额的流通状态里收到增税之成果。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所反映的根本问题和对秦国发展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的增长”的措施有哪些?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改革的认识。
26.(2007年高考江苏单科25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宋史》
材料二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
?
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
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
五曰市易?
?
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
?
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三(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
?
?
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
以夺富民之利。
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材料四(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
“?
?
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
?
?
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①北宋“积贫”原因,除材料一中涉及的以外,还有重要一项是什么?
(1分)
②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除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
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
(4分)③依据材料三,材料四,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
(2分)
29.(2011年3月福州市质检41题)(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上万言书,以为:
“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
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
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
?
。
”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材料二而荆公(王安石)当诸法草创将次就绪之时,?
?
不免有求治太急、用人太滥之弊耶?
?
?
青苗法立意虽善,然以理势度之,不能有利而无弊,其或初年行之颇得其人,故见效多而见病少欤?
抑公之聪明犹有所蔽,未及尽察欤?
虽然,如当时反对党之诋其有弊而无利,此又殆必无之事。
?
?
免役法厘革数干年之苛政,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新纪元。
当改革伊始,虽不免一部分人略感苦痛,然所不利者在豪右之家,
其兄谈佛寺火,清臣从傍应曰:
此所谓灾也,或者其蠹民已甚,天固儆之邪?
兄惊曰:
是必大吾门。
治平二年,试秘阁,欧阳修曰:
不置李清臣于第一,则谬矣。
时大雨霖,灾异数见,论者归咎濮①议。
或谓曰:
宜以《五行传》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必擢上第。
清臣曰:
吾不之信。
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
对言:
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
策入等,名声籍甚。
英宗曰:
如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
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
绍圣元年,廷试进士,清臣发策曰:
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乎②之官而农不加富,赐土以柔远也而羌夷之患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贾之路不通。
夫可则因,否则革,惟当之为贵,圣人亦何有必焉。
鄜延路金明砦主将张舆战没,惇怒,议尽戮全军四千人。
清臣曰:
今悉诛吏士,异时亡将必举军降虏矣。
于是但诛牙兵十六辈。
仆射韩忠彦与之有连,惟其言是听,出范纯礼、张舜民,不使吕希纯、刘安世入朝,皆其谋也。
寻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而卒,年七十一。
赠金紫光禄大夫。
清臣蚤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记,简重宏放,文体各成一家。
为人宽洪,不忮害。
尝为舒但所劾,及在尚书,但以赃抵罪,独申救之,曰:
但信亡状,然谓之赃则不可。
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
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
(节选自《宋史李清臣传》)【注】①濮,指濮王。
②常罩,常平仓。
常平之官,简称仓臣,负责管理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
4.下面是出自司马光《资治通鉴》的一个文段,对所给文段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a.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b.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c.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d.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必擢上第的擢指迁官,即升职。
与擢相似的还有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察与举等词。
b.从欧阳修荐之可以看出欧阳修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文学上,他与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三苏、曾巩、王安石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c.廷试进士中的进士是指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的人,意思是可以进授爵位的人,而应试者被称为举进士。
d.赠金紫光禄大夫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清臣自幼好读书,其文备受好评。
他七岁的时候就每天读好几千字,不仅曾经得到过考官欧阳修的肯定,而且还在早年就凭借诗词文章被神宗赞赏。
b.李清臣见识深远,深识民生疾苦。
他小时候就认为当时佛寺火灾是因为官吏害民,老天发出的儆戒;为官后更认为善于消除灾异者首先要消除百姓的疾苦。
c.李清臣为人宽洪,不忌恨害人。
即使在与自己有过节的人受冤时,他也公平正直地为他说话;面对鄜延路金明寨失陷要诛杀全军的情况,他也以理说事避免了大规模杀戮。
d.李清臣追求利禄,终被陷害而死。
他因为一心想当宰相而行为错谬,他勾结韩忠彦并出主意排挤范纯礼和吕希纯等人,最终被陷害出朝不如意而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之官而农不加富。
(2)尝为舒但所劾,及在尚书,但以赃抵罪,独申救之。
参考答案4.d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
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
5.a6.c后一个事例不是表现李清臣为人宽洪,不忌恨害人的7.
(1)现在恢复了用词赋选士的方法而士人不知道勉励(自己),撤销了掌管常平仓的官员而农民没有更加富裕。
(复劝罢各1分,句意2分)
(2)李清臣曾经被舒但弹劾,等他任尚书时,舒但因为贪赃之名被治罪,李清臣独自辩护救助他。
(为以申救各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李清臣字邦直。
七岁就知道读书,每天读书几千字。
他家有客人从京城来,和他哥哥谈到佛寺遭火灾,李清臣在傍边插嘴说:
这就是所谓灾,可能是为害人民太甚,老天要儆戒吧?
他的哥哥惊异地说:
他一定会光大我家门户。
治平二年,应秘阁考试,欧阳修说:
不把李清臣放在第一,就荒谬了。
当时大雨成灾,几次出现灾异,议论此事的人归罪于濮王之议。
到朝廷对答之时,有人说:
应该用《五行传》说的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一定能擢取上等。
李清臣说:
我不相信。
民间难道没有疾苦可以上奏的吗?
善于制止天地灾异的人,不是去制止灾异本身,而是要解除百姓的疾苦而已。
对策被选中入等,名声很盛。
英宗说:
像李清臣这样的人,公议都认为可用,难道能因为是亲戚就压抑他吗?
不久下诏推举馆阁官员,欧阳修举荐李清臣,得以任集贤校理。
绍圣元年,殿试考取进士,李清臣在策问中提问说:
现在恢复了用词赋选用士人但士人并不知道劝勉,撤消了常平之官但农民并不富裕,以赏赐土地的办法去柔服远方而异族的患害并未平息,宽缓财利以方便百姓而商人的路仍不畅通。
可行的就沿袭,不可行的就改革,惟求适中为贵,圣人也没有定规。
当时鄜延失陷金明寨,主将张舆阵亡,章惇大怒,建议把全军四千人都杀掉。
李清臣说:
现在如果把官吏士兵都杀掉,以后出现主将战死的情况必然会全军降敌了。
于是只杀了牙兵十六人。
仆射韩忠彦和他有勾结,专听他的话,排挤范纯礼、张舜民,不让吕希纯、刘安世入朝,都是他的主意。
不久,李清臣被曾布陷害,出朝为大名府知府而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追赠金紫光禄大夫。
李清臣早年因诗词文章好被神宗所赏识,修建大理寺,修筑都城,都叫他作记,文章简洁厚重而气势宏放,文体自成一家。
他为人宽厚,不忌恨害人。
曾经被舒亶弹劾,等他任尚书时,舒亶因贪赃被治罪,李清臣独独为他辩护救他,说:
舒亶的确不像样子,但说他贪赃是不可以的。
他出身贫困,保持节俭以自爱,到富贵仍不改变。
但他的志向在于追求利禄,一心想当宰相,所以行为错谬,最终不能如愿而死。
【篇三:
山西省太原市2015年高三年级模拟试题
(一)语文试卷】
class=txt>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1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与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的觉醒与魏晋风度李泽厚
魏晋时期,社会变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是占据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的崩溃。
代之而兴的是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其基本特征,就是人的觉醒。
《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李诗,在对日常人事的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
?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被钟嵘推为?
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的这些?
古诗?
中,却有多少个字用于这种人生无常的慨叹!
它们与友情、离别、相思、怀乡、行役、命运、劝慰、愿望、勉励……结合糅杂在一起,愈显其沉郁和悲凉。
这种感喟,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魏晋诗篇中这一命题的咏叹之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与其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密不可分。
从黄巾起义前后起,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接着便是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连大批的上层贵族也在所不免。
于是,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住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便突现出来了。
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
正因为如此,才使那些公开宣扬?
人生行乐?
的诗篇也抒发着一种向上的、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
在?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底下的,是?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的老骥长嘶,建安风骨的人生哀伤是与其建功立业?
慷慨多气?
结合交融在一起的。
在?
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后面的,是?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企图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找寻人生的慰藉和哲理的安息。
正由于有这种内容,便使所谓?
人的觉醒?
没有流于颓废消沉;正由于有人的觉醒,才使这种内容具备美学深度。
由人的觉醒意识的出现到人的存在风貌的追求,其间正以门阀士族的政治制度和取才标准为中介。
自曹丕确定九品中正制度以来,对人的评议不再停留在东汉时代的道德、操守、儒学、气节的品评,人的才情、气质、格调、风貌成了重点所在。
?
朗朗如日月之入怀?
?
双眸闪闪若岩下电?
?
若登山临下,幽然深远?
……无不要求以漂亮的外在风貌表达出高超的内在人格。
?
以形写神?
和?
气韵生动?
,在这一时期被提出,是毫不偶然了。
所谓?
气韵生动?
就是要求绘画生动地表现出人的内在精神气质、格调风度,而不在外在环境、事件、形状、姿态的如何铺张描述。
?
以形写神?
也是这个意思。
顾恺之说,?
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即是说,?
传神?
要靠人的眼睛,而并不靠人的形体或在千什么;眼睛才是灵魂的窗子。
这种美学趣味和标准,与前述人物品评一致,它们共同体现了这个时代的精神——魏晋风度。
(节选自《美的历程》,有改动)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魏晋风度”出现的原因的一项是
a.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战祸不已,原本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占据统治地位的经学解体,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兴起。
b.魏晋时期,由于社会原因,人生短促而多苦难,但一些人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努力思考把握人生的方法,这种探寻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
c.当时对人的评议标准发生了重大变化,以九品中正制度为代表,门阀士族的政治制度和取才标准,导致那个时代对人的存在风貌的追求。
d.“气韵生动”“以形写神”就是要求绘画生动地表现出人的内在精神气质、格调风度,它与“朗朗如日月之入怀”等表达出的内在人格,共同体现了魏晋风度。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的觉醒是魏晋时期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基本特征,它突出地表现在把握住短促而苦难的人生,活出生命的意义和精彩。
b.正因为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死亡枕藉,当时的文人才写下“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等诗句,表达积极向上的情绪。
c.《古诗十九首》中,人生无常的慨叹与友情、离别、命运、劝慰、愿望、勉励等结合糅杂在一起形成的感喟,成为从建安直到晋宋时期的典型音调。
d.魏晋时期对人的评价实现了从关注人的道德、操守、儒学、气节到关注人的才情、气质、格调、风貌,以漂亮的外在风貌表达出高超的内在人格的转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嵘评价《古诗十九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可见,他也认为《古诗十九首》常常表达人生无常的慨叹。
b.顾恺之说“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要从眼睛去表现一个人的才情、气质、格调、风貌等,这与“双眸闪闪若岩下电”的说法异曲同工。
c.建安风骨的人生哀伤与建功立业交融在一起,正是人生短暂才更想建功立业,正是希望建功立业才更觉人生短暂,二者互为因果。
d.魏晋风度的形成源于当时的社会变迁,它不仅表现为人物品评中对人的存在风貌的追求,而且表现为其他领域中对人的内在精神气质的强调。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
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
?
君赐不可违。
?
乃簪一枝。
从庞籍辟,通.
判并州。
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
籍命光按视,光建:
?
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
?
籍从其策。
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
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
籍没,光升堂拜其.
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
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
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
?
真..
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
?
又奏赋以风。
修起居注,判礼部。
有司奏.
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
光言:
?
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
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
?
从之。
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
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
至是,复面言:
?
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
?
帝沉思久之,曰:
?
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
乎?
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
?
光曰:
?
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
?
帝曰:
?
此何害,古今皆有之。
?
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
?
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
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
‘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
?
帝大感动曰:
?
送中书。
?
光见韩琦等曰:
?
诸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
?
琦等拱手曰:
?
敢不尽力。
?
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
光言:
?
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
其贤于人远矣。
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
?
英宗遂受命。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籍命光按视按:
巡查b.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报:
批复..
c.又奏赋以风风:
使?
?
知道d.不赀之富赀:
计算,估量..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b.“甫冠”指刚刚20岁。
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
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总角”“豆蔻”“耄耋”等。
c.“昆弟”指兄弟,这里是指司马光抚养庞籍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宋史 司马 阅读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