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前黄高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668020
- 上传时间:2022-10-11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72.62KB
江苏省常州市前黄高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常州市前黄高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常州市前黄高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常州市前黄高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常州市前黄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卷
语文
2019.4.19
一、语言文字应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老子的哲学,是夹缝中生存的技术,是盘根错节的社会中▲的智慧,是专制社会唯一能保护自己肉体存在的法术,其▲就是通过压缩主体精神与人格,取得▲的空间,一句话,有专制,必有老子思想。
A.胸有成竹诀窍忍辱负重B.游刃有余诀窍苟且偷生
C.胸有成竹门道苟且偷生D.游刃有余门道忍辱负重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胸有成竹”,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熟练而有把握;“游刃有余”,一位厨师宰牛的技术很熟练,刀子能在牛骨缝儿里灵活地移动,没有一点阻碍,还显得大有余地,后用以比喻经验丰富,技术熟练,解决问题毫不费力。
前者强调做事之前的表现,而后者应是做事之中的表现,第一处是形容“在盘根错节的社会中”的表现,应使用“游刃有余”。
“诀窍”,关键性的方法;“门道”指做事的门路或方法。
第二处,句中是说老子哲学中的关键所在,应使用“诀窍”。
“忍辱负重”,忍受屈辱来承担重任;“苟且偷生”,得过且过,勉强活着。
第三处是说在专制社会中取得可以勉强活下去的空间,应使用“苟且偷生”。
故选B项。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切忌望文生义。
第二,辨析感情。
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第二天一早,我便向祠中走去。
▲我只能静听自己的脚步声在回廊间回响,从模糊走向清晰,又从清晰走向模糊。
①祠为粉墙灰瓦,回廊构架,中庭植松柏,东厢是碑廊。
②所立石碑皆刻后人凭吊纪念文字,但康熙前的碑文已不可辨识。
③石塑背后不远处是罗池,西侧乃柳候祠,祠北有衣冠墓。
④时值清晨,祠中寥无一人。
⑤映入眼帘的一尊石塑近似昨夜梦境,底座镌刻的《荔子碑》《剑铭碑》皆先生手迹。
⑥由此想到,柳宗元离去确已很远,连通向他祭祀甬道也已坍圮散落。
A.④①⑤③②⑥B.④⑤③①②⑥C.⑤③①②⑥④D.⑤⑥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
解答此题,结合“石塑”分析,③在⑤的后面;①②主要介绍祠,⑥中“由此想到”的“此”,应该是“碑文已不可辨识”,结合后面“只能静听自己的脚步在回廊间回响”分析,④为末句。
综合C项正确,故选C。
【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
1.抓中心。
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
2.抓思路。
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
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
3.抓标志。
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
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
4.抓语境。
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
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
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3.下列诗句中,与“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修辞手法不同的一组是()
A.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B.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C.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D.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考纲规定的常用的修辞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借代和反复,有人也把对比列入到修辞的行列,注意明确修辞的特征,然后具体的区分,题中“群山万壑赴荆门”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群山万壑”本是静态的,不会“赴”荆门的,但是由于它的延绵不绝,像是赶往荆门一样,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形象的表达出它的这个特点。
A、B、D都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C项诗句的意思是战士身穿铁甲守卫边疆辛勤长久,在家的妻子应在离别之后思念丈夫而啼哭。
“铁衣”,代指士兵。
“玉箸”,玉做的筷子,代指兵士的妻子,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故选C。
4.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让我们把思念托付给明月,让那皎洁的月光带着问候飞向那身处远方也在想念我们的亲人。
B.“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固然喜欢独处的生活,但是也不拒绝来客,今有好友来访,心中也是满心喜悦。
C.“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看桃李纷飞,花开花谢,年年如是;思时光易逝,岁月无情,人事沧桑,怎能不心生万千感慨?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暮色降临,月光浮起,微霜点点,远行之人投进旅店,以缓解那行路的颠簸、前程的志忑。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语言得体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
题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大意为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晖;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可以看出是早晨,而不是暮色降临,月光浮起的傍晚。
故选D。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音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生墓志铭
【清】方苞
雍正元年冬十有二月,余病不能兴。
闻王生兆符蹶而苏,舆疾往视,与之语,神气若未动,越三日而死。
呜呼!
是吾友崑绳之子也。
兆符从余游,在丙子之春。
余在京师,馆于汪氏,崑绳馆于王氏,使兆符来学,次汪氏马队旁。
危坐默诵,阒若无人。
方盛暑,日三至三返,不纳汪氏勺饮。
其后崑绳弃家漫游,兆符自天津迁金坛,复从余于白下。
崑绳尝语余曰:
“兆符视子犹父也。
吾执友惟子及刚主①,吾使事刚主,曰:
‘符于方子之学,未之能竟也。
’”弱冠为诸生,南迁遂弃去。
逾四十,以糊口至京师。
或劝以应举,庚子举京兆,明年成进士。
或馈之金,使速仕以养母。
余曰:
“用此买田而耕,则母可养,学可殖,而先人之绪论可终竟矣。
”兆符蹙然,趣余为书抵馈金者。
及报诏,而死已弥月矣。
方兆符之南迁也,以稚齿独身,将母及女兄弟陆行水涉三千里。
及崑绳既殁,奔走四方,未尝旬月宁居。
而其母老病,暴怒不时。
常恐妻女仆婢,久不能堪,而在视不尽其诚,故身在外,忧常在家。
又虑年日长,学不殖,而矻矻于人事丛杂中。
是以心力耗竭,形神瘀伤,一发而不可救药也。
余与崑绳交最先,既而得刚主,三人者所学不同,而志相得,其游如家人。
刚主之长子习仁,亦从余游。
辛丑秋,刚主使卜居于江南而道死。
自习仁之死,三人子姓中,质行无可望者矣。
今又重以兆符,而文学义理,可与深言者亦鲜矣。
兆符性孤特,虽其父故交既宦达,察其意色,少异于前,即不肯再见。
而行身端直,又以文学知名。
故其疾也,闻者皆忧之;其死也,皆惜之。
兆符渴葬先世兆域,而母及妻子在江南。
葬事毕,士友南还者,为纪其家;留京师者,分年而主墓祭。
虽兆符意气所感召,抑其祖父节概风声宿留于人心者不可泯也。
兆符年四十有五,所排纂《周官》及诗文若干卷,蒋君湘帆为编录而藏之,以俟其孤之长而授焉。
(节选自《望溪文集》)
【注】①李刚主,为清代学者李塨之字。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病不能兴 兴:
起身
B.次汪氏马队旁 次:
停留
C.趣余为书抵馈金者 趣:
催促
D.为纪其家 纪:
记载
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执友,指志同道合之友。
方苞与王、李所学不同而志趣相得,堪称执友。
B.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进入各级学校的生员,文中指通过乡试成为举人。
C.京兆,是汉朝都城长安的古称,后泛指都城,文中此处指清朝都城北京。
D.兆域,指墓地。
古人讲究叶落归根,虽客死他乡但仍希望归葬家族祖坟。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危坐默诵,阒若无人。
方盛暑,日三至三返,不纳汪氏勺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兆符意气所感召,抑其祖父节概风声宿留于人心者不可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依据第六段内容,简要概括王兆符的为人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5.D6.B
7.
(1)(兆符)端正地坐着默默背诵,安静地好像没有人一样。
当时正值盛夏,(兆符)每天往返三次,不曾接受汪氏一勺汤水。
(2)虽然(他们)是被兆符的志向气概感召,但是他的祖父长久留在人们心中的操守气概和声望还没有泯灭。
8.孤特不群,敏感自尊,行为正直,交友有道。
【解析】
【5题详解】
试题分析:
题干是“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的把握。
这四个实词,除了“次”为课内常见实词之外,其他三个均为课外实词,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以及课内字词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A项,结合前文“病”可知“兴”在此是“起身”的意思。
B项,“次”是“停留”的意思,在初中课文《次北固山下》中已经出现。
C项,“趣”通“促”,催促,结合上文“兆符蹙然”,可知兆符并不愿意平白接受馈赠,所以催促我“抵馈金”。
D选项中,“纪”在这里是“经营”的意思。
故选D。
【6题详解】
试题分析:
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
本题考查到的四个文学常识,都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知识面。
但是也并非完全依赖于知识面,如果能体会语境以及上下文含义,并将课内知识活学活用,即便是没有见到过的文学常识,也不用慌张。
B项,错在“通过乡试成为举人”。
“诸生”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明清时期称考取秀才入学的生员为诸生,如明代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诸生学于太学”,故而在文中这里指通过童子试成为秀才。
还可以通过后文“或劝以应举”推导出来,如果前面已经成为举人了,后面又何必“劝以应举”呢?
故选B。
【7题详解】
试题分析:
题干是“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
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翻译更多地需要和上下文联系,进行合理推理,考生在平时备考复习时需要结合语境,建立全局观,不能再单纯地注重“言”而忽视“文”。
一般采用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常州市 高中 学年 高二下 学期 期中 语文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