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二轮逆反心理复习题.docx
- 文档编号:6667561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5.21KB
中考政治二轮逆反心理复习题.docx
《中考政治二轮逆反心理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政治二轮逆反心理复习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政治二轮逆反心理复习题
一、单选题
1.小林上初中后,就感觉与父母的关系疏远了很多,父母对自己很关心,自己也想对他们说说心里话,可话一出口,就变了味道,有时还会采取故意作对的方式,让父母很不高兴,为此小林很苦恼。
对小林的行为你认为正确的看法是( )
A.小林的心理属于逆反心理,这是青春期正常的生理现象,没什么大不了
B.小林的心理属于逆反心理,它会产生不良的后果,我们应加以克服
C.小林与父母之间由于年龄的差距,存在代沟,这也是难免的
D.说明小林已有了自主的意识,这是很好的现象
2.俗话说:
“半大小子,气死老子。
”许多家长抱怨说,孩子进入初中后特别不听话,叫他向东他偏向西,不让他干他非要干。
孩子的这种心理属于( )
A.从众心理 B.攀比心理 C.逆反心理 D.自卑心理
八年级的学生小华近来看着父母越来越不对劲,总是感觉父母跟自己过不去。
因此,有时父母要她这样,她偏要那样,父母说这个好,她非说那个好。
据此回答下题:
3.小华的心理:
( )
A.是正常的,同学都是这样的
B.是正常的,过一段时间就没有了
C.是逆反心理,是消极的
D.是有问题的,要到医院去治疗
4.从子女的角度看,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是:
( )
①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②为了维护自己良好的形象和自尊
③独立意识增强,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④父母的做法肯定是不正确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青春期的逆反心理,从积极的一面看,标志着子女的成长,但其消极作用也不容忽视。
逆反心理的消极作用主要有( )
①恶性发展的结果,必然是双方都会受到伤害
②妨碍亲情的交流,造成心理阴影
③有助于父母更新教育观念、走出家教的误区
④增强子女的独立性,学会独自决断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我们与父母在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方面产生较大差异,是因为( )
①两代人的人生经历不同
②两代人的生活经验不同
③两代人的社会地位不同
④两代人对社会规范的熟悉程度不同
⑤长辈的认识和看法不如我们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7.逆反心理是出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一种常见现象,下面克服逆反心理的方法正确的是( )
A.固执己见,我行我素 B.善于倾听,理智沟通
C.委屈自己,服从父母 D.顺其自然,听天由命
8.对于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认识正确的是( )
A、父母不能尊重子女的独立意识
B、子女观点片面、偏激,不能理解父母的关爱
C、青春期和更年期之间道理讲不清
D、父母和子女双方都有责任,缺乏平等沟通
9.现在,很多的家长都抱怨说,孩子进入初中后特别不听话,叫他向东他偏向西,不让他干他非要干。
孩子的这种心理属于
A.闭锁心理 B.逆反心理 C.攀比心理 D.从众心理
10.对于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①逆反心理是进入青春期孩子身上的一种正常现象 ②逆反心理及其行为是不尊重父母的表现,都是错误的 ③多数情况下,逆反心理会对自己和父母产生危害 ④逆反心理无法克服,逆反行为的危害也不可避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父母与我朝夕相处,却根本不懂我的心,不了解我的需求,也不清楚我的困惑。
他们对我总是斥责多于鼓励,要求多于倾听,我已经明显感觉到我和他们之间的隔阂。
”这表明
①“我”产生了闭锁心理 ②年轻人与长辈不是一代人,根本不可能沟通
③“我”长大了,进入青春期 ④“我”对父母产生了逆反心理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12.小强因打闹把同学小杰的衣服撕破了,老师对小强进行了教育,他很不服气,还给小杰起了侮辱性的绰号。
放学回家后小强无心做作业,妈妈劝他要抓紧时间完成作业,他很不耐烦,还与妈妈顶嘴吵架。
对此,你会劝说小强( )
①要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 ②对家长、老师的话要言听计从
③正确对待父母的教育,克服逆反心理 ④应学会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八年级的大熊近期老是与父母对着干,闹得家里人都不愉快。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熊多半是精神出了问题,得及时医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B.现在的孩子都是这样的,不必要理会,长大了自然就好了
C.一味逆反,伤害自己,也伤害别人,所以大熊应该学会走出逆反困境
D.孩子逆反是正常的,父母应该忍让着,处处顺着孩子
14.小明进入青春期后,在家总爱和父母“顶牛”对着干,在学校也经常和同学闹矛盾,他感到很苦恼。
针对小明的问题,你给他的建议是
①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应顺其自然
②要克服逆反心理,主动与父母沟通
③学会宽容,不斤斤计较
④学会调控心理矛盾,减少与他人交往
A.①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15.在家庭生活中,当我们与父母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应该( )
A.主动与父母有效沟通
B.尊重父母,绝对服从
C.坚持以自己的意见为准
D.回避矛盾,漠然置之
16.青春期逆反心理,突出表现为( )
A.顶撞、敌视 B.寡断
C.盲从 D.意志消沉
17.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想法,家庭矛盾和冲突是难免的。
解决“代沟”的最好方式是( )
A.逆反 B.顺从 C.逃避 D.沟通
18.现实生活中,有的学生进入初中后,叫他向东他偏向西,不让他干他非要干。
这样的心理是
A.从众心理 B.闭锁心理
C.攀比心理 D.逆反心理
初中某班同学在父母沟通方面的部分数据统计表
阅读上表,回答第小题:
19.这个表中的内容反映了初中生中存在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现实问题,这就是( )
A.不会或不愿与父母沟通
B.大都不会被父母所爱
C.大都不喜欢自己的父母
D.大都同父母闹过矛盾
20.要解决这一问题,从初中生自身而言,就必须要与父母进行有效沟通,明辨是非,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进行有效沟通的基本要领是:
( )
①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关键
②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
③换位思考是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
④请爷爷奶奶来说理
A.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1.跨越代沟的最好方式是
A.相互争论 B.保持沉默
C.绝对服从 D.学会沟通
22.调查显示“孩子不听话最令父母焦虑”,不听话是逆反心理的表现,其产生的原因是
A.双方都存在一定的责任,缺乏平等交流
B.子女观点都太片面,不能理解父母的爱
C.青春期和更年期闹矛盾,谁对谁错弄不清
D.父母太强势,不尊重子女的个性
23.处于“心理断乳期”的青少年,应该
①完全摆脱对大人的依赖,独立生活
②想尽办法,一切向成人看齐
③转变对父母的态度,与父母心平气和地交谈
④采取积极措施,健康度过这一时期
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24.我们青少年消除与父母代沟的最好办法是
A.冷淡处理 B.加强沟通 C.各行其是 D.坚决抗争
25.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内心充满了好奇,不同的人对青春有着不同的理解,以下看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在青春期,我们需要与同学互相交流,彼此共享成长的体验
B.青春期的我们应该逐渐摆脱依赖,勇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C.青春期我们身体发生变化,我们应该相互尊重,不应互相取笑
D.青春期我们身体的变化是个人的隐私,我们绝不能谈论
二、判断题
判断题(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
每小题2分,共20分)
26.青少年时期可塑性很大,有无良好的学习习惯无所谓。
( )
27.生活不能自理,样样由别人操心代劳,是懒惰与无能的表现。
( )
28.面对同样的生活,人们的态度是不同的。
( )
29.千百年来,人们之所以传颂“愚公移山”,所注重的是移山的行为。
( )
30.只有做自己不感兴趣却有长远意义的事才能磨砺出坚强意志。
( )
31.我们不能选择出身,但可以选择自己的未来。
( )
32.一个人只有爱自己的父母,才会爱别人、爱社会、爱国家。
( )
33.逆反心理几乎人人都有,但在我们中学生身上表现得较为明显。
( )
34.在与父母交往中,我们要永远相信父母的话,即使是错误的,也是善良的。
( )
35.教师的工作是一种特殊的劳动,更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劳动。
( )
36.逆反心理几乎人人都有,但在我们中学生身上表现的不明显。
( )
37.在多数愔况下,逆反心理导致的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是惩罚了自己,与父母无关。
三、简答题
38.八年级学生芳芳喜欢写日记、交朋友,可父母总是问东问西,甚至偷看她的日记、信件,家庭矛盾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芳芳与父母产生冲突的原因是什么?
(2分)
(2)怎样化解与父母的冲突?
(4分)
39.最近小敏特别烦,觉得自己变了个人似的。
妈妈不让她早晨喝牛奶,说晚上吸收更好,她偏要早晨喝;天气冷了,妈妈让她多穿衣服,她偏不。
(1)这是一种什么心理?
(1分)
(2)走出这种心理有哪些办法?
(4分)
四、论述题
辨析题(共20分)
40.外国的节日比中国自己的节日好。
(10分)
41.对于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我们要一概否定。
(10分)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
“有时还会采取故意作对的方式,让父母很不高兴”体现了进入青春期后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影响自己与父母的交流、沟通,给自己带来不良的后果,故B选项正确,且符合题意。
A选项观点错误,逆反心理是正常现象,但要想办法加以解决。
C、D选项不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选B。
考点:
本题考查逆反心理的影响的相关知识。
2.C
【解析】
试题分析:
叫他向东,他偏向西,叫他这样,他偏那样,这是明显的逆反心里,所以C是正确的,其他均不正确,排除,故选C。
考点:
本题考查逆反心理的表现。
3.C
4.A
【解析】
3.有时父母要她这样,她偏要那样,父母说这个好,她非说那个好,这是逆反心理的表现,如果不能克服逆反心理,最终受伤害的是可能是自己和父母,所以C是正确的,AB的说法是错误的,这是不正常的表现,D是错误的,不需要去医院治疗,可以自我调解或请求亲人、老师的帮助,排除,故选C。
4.从子女的角度看,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是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为了维护自己良好的形象和自尊,独立意识增强,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所以①②③是正确的,④是错误的,父母的做法不一定是错误的,这种说法太绝对了,排除,故选A。
考点:
本题考查逆反心理的表现及原因。
5.A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逆反心理的消极作用的认识。
根据教材知识,对于组合式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其中③④是逆反心理的积极作用,所以正确答案选A
考点:
逆反心理的消极作用
6.A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父母子女之间产生代沟的原因的认识。
根据教材知识,其中⑤的观点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选A
考点:
产生代沟的原因
7.B
【解析】
试题分析:
逆反心理的特点是,让“我”干这,“我”偏要干那,对着干,所以克服逆反心理,需要换位思考,冷静客观的分析,做到互相理解和宽容。
因此选项B.善于倾听,理智沟通,有助于克服逆反心理,所以答案选B。
其它选项ACD说法都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克服逆反心理的做法。
8.D
【解析】
试题分析:
逆反心理的产生,不是一方面的原因,父母和子女双方都有责任,缺乏平等沟通,沟通是双方的事,作为子女,要走近父母,架起沟通的桥梁,AB均是强调一方的责任,是不正确的,C的说法把逆反心理产生原因归结为青春期和更年期,是不正确的,排除,只有D是正确的,故选D。
考点:
本题考查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9.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正确处理子女与父母的沟通问题。
影响子女与父母的沟通的因素很多,心理方面是其中的一点。
对于父母的批评和劝导往往产生的是抵触情绪,是属于逆反心理。
对于闭锁心理,从众心理,逆反心理要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考点:
影响子女与父母沟通的因素。
10.C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的认识。
根据教材知识,对于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说是错误的,有的反抗不无道理。
我们的父母也不是圣人,他们的观念有时滞后;在家庭教育方面,他们难免有误区、与父母平等交往,有助于父母更新观念,走出家教的误区,也有助于我们作出正确选择,如果以强硬的态度对待与父母的冲突,其结果既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父母。
所以正确答案选C
考点:
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
11.C
【解析】
试题分析:
题文中父母不了解我的需求,不清楚我的困惑。
感觉到我和他们之间有隔阂,说明自己与父母产生了逆反心理,自己进入了青春期。
所以答案选C。
①说法与题文不符,是逆反心理。
②说法本身错误,年轻人可以与长辈沟通。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处理青春期的逆反心理。
12.C
【解析】
试题分析:
小强对于老师的批评,很不服气,这是错误的,要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而且他还与妈妈顶嘴,说明他没有正确对待父母的教育,要克服逆反心理,他不应该与同学打架,要学会尊重他人,平等待人,所以①③④是正确的,②是错误的,老师和家长也有犯错的时候,不能言听计从,排除,故选C。
考点:
本题考查严也是一种爱、老师伴我成长。
13.C
【解析】
试题分析:
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这种心理会伤害自己,也会伤害别人,所以要学会克服逆反心理,题干中的大熊就产生了逆反心理,所以他要学会走出逆反困境,C是正确的,A是错误的,这是青春期正常的心理现象,不是病,B是错误的,逆反心理具有一定的危害性,不能任其发展,D是错误的,父母有教育子女的义务,不能听之任之,否则会造成严重后果。
故选C。
考点:
本题考查克服逆反心理。
14.B
【解析】青春期被称为第二逆反期,在此期间出现的逆反现象,这是正常的,但我们要学会正确处理,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成为我们发展的阻力,而不应顺其自然,也不可不与人交往,这是一种逃避。
故选B。
15.A
【解析】对于父母子女之间的矛盾冲突,既不能漠视,也不能夸大,要走近父母、积极沟通,A项正确,C、D两项错误。
父母的观念有时滞后,在家庭教育方面难免有误区。
这时候我们要敢于说“不”,与父母平等沟通,帮助父母更新观念,走出家教的误区,B项中认识错误。
故本题选A项。
16.A
【解析】本题考查逆反心理的表现。
青少年这一倾向表现为情绪偏激、语言顶撞、行为越轨、消极冷漠;这种顶撞、敌视的心理状态就是逆反心理。
17.D
【解析】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与我们之间会产生矛盾和代沟。
对此我们既不能否认、漠视,也不能夸大,积极的做法是从现实中架起沟通的桥梁。
本题选D项。
18.D
【解析】
试题分析:
逆反心理的表现为:
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你说这个好,我非说那个好,让我相信这个,我非相信那个。
因此题干中的表现正是逆反心理在作怪,故选D,其他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
本题考查严也是一种爱。
19.A
20.B
【解析】
19.试题分析:
本题是图表题,观察上图,与父母沟通的调查内容中,无论男生或者女生,所占的比例都超过三分之一,尤其是不喜欢与父母沟通、不把自己的秘密告诉父母都占很大的比例,这是普遍现实的问题,就是不会或者不愿父母沟通,其它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20.试题分析:
初中生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是彼此了解,尊重理解,换位思考,求同存异等,故选B。
考点:
本题考查子女与父母有效沟通的基本要领;子女与父母沟通。
21.D
【解析】
试题分析:
我们与父母的年龄差距是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代沟的实质是反映在年龄差异背后的多重代际差异。
由于我们与父母在知识水平、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态度不一定相同,这是双方产生矛盾的重要原因。
这时,我们与父母的正确沟通、平等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故D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此时,若我们以执拗的、对立的、反抗的态度对待父母会加剧了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故A项不能入选;B、C两项中的措施也不利于跨越代沟,故不能入选。
因此,答案是D项。
考点:
本题考查跨越代沟的正确方法。
22.A
【解析】
试题分析:
B项中“子女观点都太片面”的表述是错误的,故不能入选;C项中“谁对谁错弄不清楚”的表述是错误的,不能入选;D项中的观点只是从父母角度去分析,是片面的,亦不能入选;A项是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正确表述,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因此,答案是A项。
考点:
本题考查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23.C
【解析】
试题分析:
处于“心理断乳期”的青少年,处于青春期,虽然成人感增强,但是毕竟还是孩子,还不能摆脱对大人的依赖,还应该具有青春期的各种特征,所以排除①②,答案选C。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对待青春断乳期的做法。
24.B
【解析】
试题分析:
代沟,往往导致两代人在某些问题上产生分歧,消除分歧的最好方式是加强沟通,如果冷淡处理,分歧还会存在,不利于家庭和谐,如果各行其是,只能越走越远,亲情会淡漠,如果坚决抗争,造成两败俱伤,所以冷静下来,沟通是最好的办法,故选B。
考点:
本题考查如何消除代沟。
25.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学生在做题时一细心读题。
D选项中,青春期我们身体的变化是我们每个同学都经历的,应该敞开自己的心灵世界,多与父母、老师和同学交流与沟通,而不是绝不能谈论。
故答案选D。
考点:
如何正确认识青春期的变化。
26.B
27.A
28.A
29.B
30.B
31.A
32.A
33.A
34.B
35.A
【解析】
26.
试题分析:
好习惯有利于我们身心的发展,而坏习惯则会妨碍我们的健康成长。
人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习惯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影响着人的思维发展,影响着人们的行为。
因而此说法是错误的。
考点:
考查习惯的影响
点评:
本题的说法中前半句是正确的,但后半句是错误的,没有看到坏习惯带来的不良影响。
本题有利于引导学生自觉培养良好习惯。
27.
试题分析:
学会生活自理是提高自身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
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他人身上,时时处处靠别人指点,生活样样由别人操心代劳,是懒惰与无能的表现。
因而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考点:
考查自理的重要性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学会生活处理的重要性的理解,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教材相关知识,在生活中真正学会自理,体现了试题的正面教育功能。
28.
试题分析:
面对同样的情况,人们的态度是不同的。
有人善于从中发现积极的一面,保持乐观的心态;有人则从中发现消极的一面,而变得悲观失望。
因而这句话是正确的。
考点:
考查对生活态度的理解
点评:
本题考查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点,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9.
试题分析:
千百年来,人们之所以传颂“愚公移山”,注重的并不是移山行为的本身,而是在这一过程中呈现出的坚持不懈的精神,即坚强的意志。
因而这句话的说法是错误的。
考点:
考查对坚强意志的理解
点评:
本题结合学生熟悉的成语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坚强意志的重要性,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自觉培养坚强意志。
30.
试题分析:
磨炼意志的好方法包括:
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主动迎接挑战,在实践中锻炼意志品质;做自己不感兴趣却有长远意义的事;制订明确的目标和计划等。
题目中的说法比较片面,忽略了磨炼意志的其他方法。
考点:
考查磨炼意志的方法
点评:
任何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都不是天生的,坚强意志更需要在生活中磨炼。
磨炼意志的方法有很多,学生应从多个角度全面认识。
31.
试题分析:
父母赋予我们生命,我们是父母生命的延续,这就使我们与父母之间结成了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表现在日常的亲情中,还表现为我们自己不可能选择生身父母。
我们不能选择出身,但可以选择自己的未来。
因而这句话是正确的。
考点:
考查父母与子女关系的相关知识点
点评:
本题引导学生认识到人都是父母所生,我们不能选择父母,也不应该挑剔父母,要有感恩之心,感谢父母,从而达到思想品德的教育目标。
32.
试题分析:
孝敬父母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人只有爱自己的父母,才会爱别人、爱社会、爱国家。
因而这句话是正确的。
考点:
考查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点评:
本题从道德角度强调孝敬父母的重要性,一个孝敬父母的人才会有对他人、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从而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孝敬父母做起,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33.
试题分析:
所谓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内发的反向力量,我们把这种不接受教育或“反教育”的心理,叫做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人人都有,但表现在中学生身上比较突出。
因而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考点:
考查对逆反心理的认识
点评:
本题客观分析了逆反心理,每个个体都可能产生逆反心理,只是由于外部和内部各种因素,这种心理在中学生身上表现比较突出。
这种客观的分析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逆反心理,进而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克服逆反心理。
34.
试题分析:
在与父母交往中,我们难免和父母产生一些分歧和矛盾,我们应当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但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事事顺从父母,因为父母不是圣人,他们也难免有误区,我们应与父母平等交往,不能盲从。
考点:
考查如何与父母交往
点评:
本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体现了思想品德的生活化特征,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交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5.
试题分析:
教师承载了国家、社会以及千千万万家庭太多的希望和责任;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递者和创造者,连接着人类文明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因而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考点:
考查对教师劳动性质的认识
点评:
本题引导学生走近老师,了解老师劳动的性质,进而在现实生活中自觉尊重老师的劳动、尊重老师的人格,达到思想品德的教育目标。
36.错
【解析】
试题分析:
逆反心理几乎人人都有,在中学生身上表现得较为明显。
在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对于不理解的信息或者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是很正常的,也是应该提倡的,但如果发展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则会导致不合群、意志衰退、学习被动、工作消极等后果,甚至还可能产生病态心理或犯罪心理。
考点:
本题考查逆反心理
点评:
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把握逆反心理在中学生身上表现得较为明显。
是由于中学生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37.错
【解析】产生这种逆反心理的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
主观上,是青少年正处于“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
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要求以成人自居。
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倾向于持批判态度。
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政治 二轮 逆反心理 复习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