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
- 文档编号:6666981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670.50KB
5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
《5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013北京卷)41.(27分)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读下图,回答第
(1)题。
(1)在甲、乙两区域中任选其一,概述聚落分布特点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10分)
解析:
第
(1)题,甲区域以西安为中心,聚落分布特点主要从水源、交通线分布以及地形因素的影响等方面分析。
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聚落分布要靠近水源;南部为秦岭,不利于聚落的分布;交通线分布对该地区聚落分布的影响也较大。
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主要从气候、土壤等方面分析。
乙区域为长江三角洲地区,聚落分布受河流影响较大,一般沿河设城。
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聚落等级多,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主要从水热条件、土壤等方面分析。
答案:
(1)甲区域:
聚落主要沿河谷、交通线分布,平原(河流谷地)聚落密度较大,山区和高原聚落密度较小;该区域雨热同期,大部分地区黄土覆盖,土层深厚,易于耕作。
乙区域:
聚落主要沿河湖及交通线分布,长江以南聚落密度较大,以北聚落密度较小;该区域水热条件优越,地势低平,水网密集,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2013江苏卷)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
在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
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据此回答3~4题。
3.BDS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
①提供灾区的影像 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 ③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 ④提供短文联络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运用,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由材料可知,BDS属导航定位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故该系统可以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并提供短文联络。
4.芦山地震与2008年汶川8.0级地震震中位置同处龙门山断裂带,但芦山地震造成的损失较小,主要原因有( )
①震级较低 ②提前预报 ③防震意识强 ④救援及时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地震损失小的原因,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可知,芦山地震的震级相对较低,且四川经历了汶川地震后,人们的防震意识增强,救援较及时。
(2013江苏卷)2013年5月2日《中国科学报》:
据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天文台测定的数据,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日均值将于今年5月初超过400ppm。
下图是“CO2浓度曲线(①)与全国温度曲线(②)、黄河流域温度曲线(③)、江苏省温度曲线(④)、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温度曲线(⑤)比较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CO2浓度变化呈( )
A.正比关系B.正相关关系
C.反比关系D.负相关关系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气温变化与CO2浓度变化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由图中可以直接看出,CO2浓度呈上升趋势,四个地区的温度也呈波动上升趋势,故它们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14.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 )
A.CO2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B.纬度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C.海陆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D.海拔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由图可知,四个地区气温变化状况与CO2浓度的变化虽呈正相关关系,但并非完全同步,这说明CO2浓度是影响气温变化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还有其他因素影响气温的变化。
(2013四川卷)2013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重旱的主要省(区)简称是( )
A.陕、桂、湘 B.滇、黔、蜀
C.滇、黔、湘D.陕、蜀、桂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分布及简称,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由图可知,重旱区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和四川,它们的简称分别是云(或滇)、贵(或黔)、川(或蜀)。
2.在发生重、特旱的地区,此时期最可能出现( )
A.滑坡B.沙尘暴C.森林火险D.土壤盐碱化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由图可知,重、特旱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
3月份,该地区降水较少,空气干燥,极易出现森林火险;此时期该地区降水较少,不易发生滑坡;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我国北方地区;土壤盐碱化主要发生在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
(2013天津卷)2009年4月14日晚,渤海沿岸发生了一次较强风暴潮。
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海水涌向陆地,给沿岸地区造成较大损失。
读下图,回答10~11题。
10.据上图所示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当时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 )
A.甲B.乙C.丙D.丁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风暴潮的成因及等压线图的判读,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根据图中等压线的数值可以判断甲、丙、丁三地均吹离岸风,又根据题中所给材料“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可以判断甲、丙、丁三地均不是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
乙地距低压中心近,且位于低压系统的东侧,吹向岸风,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
11.在渤海沿岸,能有效抵御风暴潮的措施是( )
A.完善预警系统B.围海造田
C.修筑沿海堤坝D.建防护林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风暴潮的防御措施,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完善预警系统无法改变海水涌向陆地的情况;围海造田会加重风暴潮的危害;修筑沿海堤坝可以有效阻止海水涌向陆地,能有效抵御风暴潮;建防护林虽然对风暴潮有一定阻挡作用,但其效果不如修筑沿海堤坝明显。
(2013安徽卷)下图为“1959~2009年秦岭山地1月0℃等温线位置变化图”。
完成30~31题
30.该地1月0℃等温线的位置总体上( )
A.向亚热带地区偏移B.向海拔较低地区偏移
C.向低纬度地区偏移D.向落叶阔叶林带偏移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等值线的判读,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读图可知,秦岭山地1月0℃等温线位置整体向北(海拔较高地区、纬度较高地区)偏移,可排除选项B、C;由所学知识可知,1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该线以北地区为暖温带,以南地区为亚热带,该线以北地区的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以南地区的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据此可排除选项A。
31.根据图中等温线的位置及其变动可知( )
A.甲地为山岭、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下降
B.乙地为山谷、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上升
C.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海拔
D.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乙地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等值线的判读,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山区,等温线的走向、弯曲状况和疏密主要受地形(海拔)的影响,等温线一般与等高线平行;根据等温线弯曲状况可知,甲地为山脊,乙地为山谷,结合等温线位置的变化可知,两地冬季的平均气温均趋于上升,故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甲地1月气温低于0℃,乙地1月气温高于0℃,且甲、乙两地纬度相当,由此可知甲地的海拔高于乙地,甲地年平均气温低于乙地,故可排除选项C、D。
(2013安徽卷)34.下图为2001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区。
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2)判断该气象灾害种类,分析其形成的天气条件。
解析:
第
(2)题,虚线范围内等压线比较密集,受图示天气系统影响,风力大,加速了土壤水分的蒸发,易形成沙尘暴;此前图示区域气温回升较快,近地面大气存在较强的上升气流,有利于沙尘抬升;受冷锋锋前干燥暖气团的影响,难有降水;偏西风风力强劲,有利于大范围沙尘暴的形成。
答案:
(2)沙尘暴。
天气条件:
气温回升导致表土解冻,蒸发加强,地表干燥,沙源丰富;冷锋锋前暖气团干燥,难以形成降水,气旋势力强,气流上升,形成扬沙;偏西风风力强劲,形成大范围沙尘暴。
(2013福建卷)37.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
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 M、N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
《资治通鉴》称M城及其附近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
201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N城设立经济特区(范围包括N城及其西部口岸)。
(2)指出M城成为古代著名集镇的有利自然条件。
解析:
第
(2)题,M城成为古代著名集镇的有利自然条件可以从地形、地貌、土壤和河流等方面分析。
答案:
(
(2)东西接壤的地理位置;位于冲积扇,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有草原绿洲,土壤肥沃。
(2013广东卷)10.某研究小组认为,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可能加剧全球变暖。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该地带植树造林( )
A.增加了对CO2的吸收B.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
C.降低了大气相对湿度D.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植树造林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植树造林可增加对CO2的吸收,缓解全球变暖,所以A错;森林可增加大气相对湿度,故C错;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球变暖关系不大,所以D错;冰雪覆盖层的反射能力比较强,地面得到的热量少,气温低,而森林的反射能力弱,所以地面得到的热量多,有可能加剧全球变暖,故选B。
(2013广东卷)40.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河流众多而短小,渔业资源丰富。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印度尼西亚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爪哇岛地处板块边界上,北部是平原,南部是熔岩高原和山地,山间多宽广盆地,是世界上雷雨最多、土壤最肥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2)爪哇岛附近海域是世界上发生________、________灾害频率最高的地区之一,这些灾害有可能引发破坏性极大的海啸。
解析:
第
(2)题,由材料中“爪哇岛地处板块边界上”“南部是熔岩高原和山地”可知,爪哇岛附近地震和火山活动频发,这些灾害可能引发海啸。
答案:
(2)地震 火山
(2013广东卷)41.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均海拔2261m,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96~2008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图”。
材料二 “2011年西宁市工业产值结构图”。
(2)西宁的城市形态呈条带状,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3)1996~2008年,西宁市耕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分别呈何种变化趋势?
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解析:
第
(2)题,西宁位于湟水谷地,其城市形态主要受地形、河流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第(3)题,读图可知,西宁市耕地所占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
耕地所占比重下降的原因是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占用耕地和退耕还林、还草,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上升的原因是城市化及工业化的发展等。
答案:
(2)地形 河流
(3)耕地:
比重下降。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占用耕地;退耕还林、还草。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比重上升。
城市(镇)化及工业化的发展。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134米,鱼类资源丰富。
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
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
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
下图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
(3)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
解析:
第(3)题,尼罗河鲈鱼大量繁殖可能给维多利亚湖其他鱼类带来不利影响,导致一些原有鱼类数量减少甚至灭绝;冲击当地传统捕捞业。
答案:
(3)尼罗河鲈鱼体型大,食量大,导致一些原有鱼类数量迅速减少甚至灭绝。
(尼罗河鲈鱼体型大,捕捞技术和方法与当地传统不同,)冲击当地传统捕捞业,同时出现专门捕捞尼罗河鲈鱼的捕捞业。
(2013重庆卷)下图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下图,回答2题。
2.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 )
A.虫害B.冻害C.滑坡D.洪水
解析:
选B 乙地位于三江平原,所处的纬度较高,春季受寒潮影响,强烈降温对农作物造成冻害,影响农作物生长;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可能形成洪涝灾害,但不及冻害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突出;乙地海拔较低,地势起伏不大,不易发生滑坡;三江平原冬季寒冷干燥,气温较低,冻土广布,因此春季虫害较少。
(2013重庆卷)13.广东省地下水资源丰富。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图1
图2
(3)分析乙地大量发展种植业可能对地下水资源的负面影响,并就不同负面影响分别提出一条防治措施。
解析:
第(3)题,乙地位于山区,过度发展种植业可能导致植被破坏,从而减少地表水的下渗;化肥与农药的大量使用可能导致水体污染。
措施有增加植被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农药与化肥的使用等。
答案:
(3)负面影响:
削弱了土层的涵养水源能力,对地下水水源补给能力降低。
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措施:
防止水土流失(或增加森林覆盖率);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或使用高效低毒农药,使用有机肥、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
(2012大纲全国卷)下图示意2008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
读下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 )
A.中国 B.美国C.印度D.日本
解析:
四个国家中,中国人口13亿左右,印度人口10亿左右,美国人口3亿左右,日本人口1.3亿左右。
通过煤炭消费量与人口总量的比值可知美国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
答案:
B
2.借助图示资料可以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 )
A.单位GDP能耗B.碳排放量
C.能源进出口量D.煤炭自给率
解析:
图示资料所给信息为煤炭生产量和煤炭消费量,据此可推算出相应国家的煤炭自给率;单位GDP能耗需结合相应国家的GDP数值;碳排放量不一定是煤炭消费所排;能源进出口量还包括其他能源的生产、消费状况。
答案:
D
(2012广东卷)2.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
该作用可能( )
A.缓解全球变暖B.缩小臭氧层空洞
C.减轻酸雨污染D.加快洋流流速
解析:
大量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可以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从而缓解全球变暖。
酸雨的形成是由大量酸性气体造成的,与二氧化碳无关;氟氯烃的排放与臭氧层空洞有关;“生物泵”作用与洋流流速关系不大。
答案:
A
(2012广东卷)5.下图所示为我国东南部某地出现的灾害现场,其灾害类型是( )
A.泥石流B.地面沉降C.陨石坠落D.滑坡
解析:
从景观图中可以看出山体滑坡阻碍道路。
答案:
D
41.地处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市,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城市用地日益紧张,滨海地带的开发成为热点。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长江口及上海市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1987~2006年上海市F围垦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
(2)1987~2006年上海市F围垦区面积增加量居前两位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和________。
解析:
第
(2)题,据图可知,上海市F围垦区面积增加量居前两位的土地利用类型是旱地和建筑用地。
答案:
(2)旱地 建筑用地
(2012北京卷)下图是“某地区大地震后救灾工作程序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8~9题。
8.图中所示救灾工作程序还可能适用于( )
A.鼠害B.洪涝C.旱灾D.寒潮
解析:
根据紧急救援强度在短期内突然升高、迅速降低甚至停止这一特点,说明此类灾害是突发性的,并且容易造成较大人员伤亡。
洪涝最符合此特点。
答案:
B
9.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应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包括( )
①完善城市功能区划 ②调整产业结构 ③人口外迁 ④房屋加固 ⑤组建志愿者队伍 ⑥避灾自救技能培训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④⑤⑥
解析:
完善城市功能区划能降低灾害损失,如生产危险品的工业应远离居民区布局;房屋加固能增加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直接降低地震对房屋的破坏程度,从而减少灾害损失,降低救灾活动强度;组建志愿者队伍有利于紧急救援工作的开展;避灾自救技能培训能提高居民的自救和他救能力,减少人员伤亡。
故选项D正确。
答案:
D
(2012北京卷)3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在地形影响下,该区域城镇和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
(5)概述制约华北平原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
解析:
第
(1)题,读左图,从平原和山地高原两方面分别阐述。
第(5)题,华北地区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导致水资源短缺,冬季风导致该地区多大风、寒潮、风沙等。
应对措施要注意其可行性。
答案:
(1)平原:
城镇数量多,密度大,交通线路密集;山地和高原:
城镇数量少,密度小,交通线路稀疏。
(5)制约因素:
降水偏少,水资源短缺,多旱涝、寒潮、冰雹、风沙、病虫害、土壤盐碱化等;应对措施:
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和防护林体系;增加农业技术投入,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对灾害的监测和预防;培育和种植优良作物品种。
(2012重庆卷)4.下图是“该省级行政区某高速公路沿线四处道路地质剖面图”,其中易发生滑坡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解析:
从图中明显可以看出③处道路旁的山体岩层顺坡朝下,且主要为松散的砂岩和泥岩,故最易沿岩层面滑下从而发生滑坡。
答案:
C
(2012重庆卷)《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会议于2011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召开。
下图是“南非矿产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5~7题。
5.德班宜人的气候受沿岸洋流影响,该洋流自北向南的流向主要受控于( )
A.盛行西风B.盐度差异C.陆地阻挡D.水温特征
解析:
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自北向南流经德班的厄加勒斯暖流是向西运动的南赤道暖流遇到陆地阻挡而被迫向南流形成的。
答案:
C
6.南非人均碳排放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工矿业发达B.人口数量大C.森林覆盖率高D.石油资源丰富
解析:
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该地矿产资源丰富,由此可以推断出该地工矿业发达,耗能多,人均碳排放较高。
答案:
A
7.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增强是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
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解析:
温室效应增强,导致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近地面大气辐射增强,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答案:
B
(2012重庆卷)36.依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生态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是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区之一。
为此,我国积极实施国际资源合作开发战略。
据报道,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建议将远东的几百万公顷土地(下图中阴影所示区域)出租给外国投资者。
我国投资者对此表现出极大兴趣。
下图是“俄罗斯远东局部区域示意图”。
(2)俄罗斯拟出租土地所在区主要地带性植被是________。
与我国西北地区相比,该区土壤水分含量________。
分析全球变暖对该地区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
解析:
第
(2)题,结合图示纬度位置可以判断该地区主要地带性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由于气温低、蒸发弱,所以土壤中含水量较我国西北地区大。
全球气候变暖会使该地区温度上升、热量增加,这些都对农业生产有利。
答案:
(2)亚寒带针叶林 高
有利影响:
①热量条件得到改善;②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时间延长;③农作物种植范围扩大;④农作物可利用的水分增加(降水增加)。
(2012安徽卷)34.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些年,“千湖之省”湖北针对省情,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材料二 鉴于近些年铁矿石进口量和钢材出口量增加很快,武汉钢铁厂计划将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到广西沿海防城港市。
(1)描述图中两个Ⅰ区的区位特点,并分别分析其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
(2)针对图示区域洪涝灾害隐患,列举宜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
第
(1)问,首先从图中找出两个Ⅰ区分别位于西北部山区和东部平原、湖区,然后根据两区域的地理特点分析原因。
第
(2)问,针对洪涝灾害的发生区域,从农村、山区和城市进行分析。
答案:
(1)Ⅰ区分别位于西北部山区和东部平原、湖区。
西北部山区耕地快速减少,主要因为退耕还林;东部平原、湖区耕地快速减少,主要因为快速城市化和退田还湖。
(2)修建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加固大堤,治理河道等。
山区:
退耕还林,植树造林。
湖区:
退田还湖。
城市:
完善排水系统;农村: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以法治水,加强洪涝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建设,参加水灾保险等。
(2012浙江卷)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大会重点关注了二氧化碳排放。
据此回答1题。
1.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 )
①推广太阳能、核能 ②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 ③增加森林面积 ④提高单位GDP能耗
A.①② B.①③C.②③D.②④
解析:
太阳能和核能属于清洁能源,不会排放二氧化碳,推广使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①正确;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排放二氧化碳较多,而风能、水能等非化石能源排放二氧化碳较少,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消费比重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②错误;增加森林面积可以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从而降低单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③正确;提高单位GDP能耗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④错误。
答案:
B
(2012浙江卷)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8题。
8.2011年11月4日,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启动建设,该地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有( )
①可利用周围未利用土地 ②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 ③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④能源短缺,需求量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
酒泉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地区,荒漠面积大,未利用土地多,为风电基地建设提供了空间基础;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大,为风电站建设提供了风力基础;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本区经济相对落后,人口稀少,能源需求量不大。
答案:
A
(2012江苏卷)下图是“1990~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与GDP增长变化图”。
读图,回答15~16题。
15.能源消费与GDP的增长特点是( )
A.单位GDP能源消费2002年最低
B.能源消费量2007年开始下降
C.能源消费与GDP的年均增速相同
D.单位GDP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
解析:
单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5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四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年高 考真题 分类 汇编 专题 自然环境 人类 活动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