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浙江省海宁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教学理论专家押题试卷_精品文档.doc
- 文档编号:666457
- 上传时间:2022-10-11
- 格式:DOC
- 页数:11
- 大小:54.50KB
2011浙江省海宁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教学理论专家押题试卷_精品文档.doc
《2011浙江省海宁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教学理论专家押题试卷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浙江省海宁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教学理论专家押题试卷_精品文档.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11年浙江省海宁市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教学理论专家押题试卷
(一)
(满分100分时间15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核分人
题分
30
16
20
20
14
100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是()
A.《论语》B.《孟子》C.《学记》D.《大教学论》
2.()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目的B.教育方针C.教育目标D.教育政策
3.在教育过程甲教师对突发性事件做出迅速、恰当地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复杂性B.创造性C.示范性D.主体性
4.教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分散注意
5.下列属于再造想象的是()
A.通过阅读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头脑中出现北国风光的情景
B.人们看到天上的浮云,想象出各种动物的形象
C.毛泽东创作诗词《沁园春·雪》
D.我们想象未来世界的样子
6.一位新教师把大量时间花在维护自己与同事、领导之间的关系上,说明其处
于成长的()
A.关注情境阶段B.关注生存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教学阶段
7.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
A.以学生发展为本B.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C.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D.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8.学习英语单词“house”时,用中文“耗子”来帮助记忆,这是一种()。
A.组织策略B.复述策略C.元认知策略D.精加工策略
9.实验证明:
学习程度达到()时,记忆效果最佳。
A.50%B.100%C.150%D.200%
10.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B.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C.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D.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11.有效教学的核心是()
A.教师的教学积极性B.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12.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
A.学校管理权B.学生管理权C.教育教学权D.学术研究权
13.“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4.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于()
A.1995年B.1996年C.1997年D.1998年
得分
评卷人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
1.教师专业发展
2.气质
3.陶冶教育法
4.复述策略
得分
评卷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2.结合教学实际说明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
3.谈谈新课程改革中提倡的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4.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得分
评卷人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德育过程的规律。
2.什么是学习迁移?
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如何在教学中促进学习迁移的发生。
得分
评卷人
五、材料分析题(14分)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
“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
“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
“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
“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
“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
请运用新课程改革理念分析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行为。
2011年浙江省海宁市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教学理论专家押题试卷
(二)
(满分100分时间15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核分人
题分
30
16
20
20
14
100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
A.《教育学》B.《论共产主义教育》
C.《新教育大纲》D.《民主主义与教育》
2.心理断乳期是指()
A.幼儿期B.儿童期C.少年期D.青年期
3.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即()
A.民主型、惩罚型、放任型B.权威型、放任型、民主型
C.放任型、监督型、正义型D.惩罚型、正义型、权威型
4.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可以用以下几个字概括()
A.班、课、室B.师、生、课
C.师、生、时D.班、课、时
5.当面对挫折时,有的人奋发拼搏,而有的人一蹶不振,这是人格的()
A.独特性B.稳定性C.整合性D.功能性
6.“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的是知觉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
7.学生入学后,教师会自然地成为他们亲近、尊敬甚至崇拜的对象,把教师作为获取知识的智囊、解决问题的顾问、行为举止的楷模。
这说明学生具有()
A.可塑性B.依赖性C.向师性D.定向性
8.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重点是()
A.发展学生的智力B.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C.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D.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
9.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但()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A.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B.抓好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C.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D.开展多种多样的班级活动
10.学习英语单词“house”时,用中文“耗子”来帮助记忆,这是一种()。
A.组织策略B.复述策略C.元认知策略D.精加工策略
11.“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
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逻辑记忆D.动作记忆
1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受教育者与德育方法之间的矛盾
C.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3.把学习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这是一种()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生理性内驱力
14.某校一名学生在跑八百米时突然死亡,后查明该生患有严重的心脏病。
学生家长事先将此事告知过该生的班主任。
该班主任的行为()
A.触犯了刑法B.属于不作为侵权
C.侵犯了学生的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D.没有违法
15.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 )予以保障。
A.国家 B.社会 C.学校 D.人民政府
得分
评卷人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
1.课程标准
2.班集体
3.先行组织者
4.程序教学
得分
评卷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教师应该如何备课?
2.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与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有何不同?
3.简述布置作业的原则。
4.简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得分
评卷人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2.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说明我们应树立什么教育理念。
得分
评卷人
五、材料分析题(14分)
某初中一女生把一男生向其表达“爱慕之意”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认为,对于“早恋”思想要严肃处理,“杀一儆百”,于是在班会上把这封“情书”公之于众,结果导致了该男生的休学。
请用所学的德育规律、德育原则分析该案例。
答案
(一)
一、单项选择题
1—5CABAA6—10BADCA11—15BCCCA
二、名词解释
1.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逐渐成长为一个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2.气质是不依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
3.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德育方法。
4.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三、简答题
1.
(1)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2)合理组织活动;(3)对兴趣的依从性;
(4)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2.
(1)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2)适当的过度学习;
(3)克服记忆的相互干扰;
(4)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
(5)采用多种形式复习。
(结合实际进行论述)
3.
(1)尊师爱生;
(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4)心理相容。
4.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4)教学的教育性规律(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四、论述题
1.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与提高过程。
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要注意的是,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有多种开端。
(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首先,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依赖于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其次,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最后,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浙江省 海宁市 教师 招聘 考试 教育 教学 理论 专家 押题 试卷 精品 文档
